关于监测方案(精选34篇)
为贯彻落实《环翠区20xx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全面推进环翠区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20xx年12月底前实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联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12月底前,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土石方建设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区住建局建管处联网,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二、时间安排
(一)8月1日—8月31日。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区建管处进行排查落实,对未按期完成的进行停工整改。
(二)9月1日—10月31日。通过政府采购选定网络运营公司,确定联网方案。
(三)11月1日—12月31日。对所有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联网调试,实现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建管处负责人为副组长,建管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项部署推进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管处安全科,孟令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信息统计和文字起草工作。
(二)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将采用“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即每周调度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的进度,月末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第三、第四季度季末对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考核。通过按时调度、系统总结、量化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的开展。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 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 〕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发〔 〕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 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信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责任单位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 、区域及 等各级组织,通过 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 、灾中跟踪、 以及提出 。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 、实时性好和 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 、 和 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 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 、 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 和 分析,具有空间定位、 和 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 、 、 、灾害损失调查、 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www.
(1)概念:
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 和 、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 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一、工程概况
济宁市城后路金都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莞城内,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6平方,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25~6.90米,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城后路,距基坑约15米,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米。
环境条件:
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况: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粘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30~3.10米。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土钉的支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如下:
⑴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道路、建筑物的安全;
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
⑶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三、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x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程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
7、山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8、《济宁市城后路金都楼基坑支护工程图纸》和《地质资料》
四、基坑监测内容和监测网布设
(一)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①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②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③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④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⑤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⑥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二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二)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1、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建立
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在工程现场旁距基坑边5倍开挖深度距离以外的稳定土体中布设7个基准点(测量控制点)进行互相校核,它们的编号为WJ1、WJ2、WJ3、WJ4、CJ1、CJ2、CJ3;4个位移基准点每个与每边成一直线布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构成位移监测网,4个位移基准点和3个沉降基准点布置在相对稳定且大于5倍基坑深的距基坑边的位置,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2、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观测点与被观测对象的牢靠结合,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观测对象的变化特征。
西面靠2~5层的住宅楼群位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搅拌桩顶部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在紧挨水平位移观测点附近的地面上(搅拌桩边上);其他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设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边线部位,观测标志拟采用Ф16膨胀螺栓安装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上,顶端位置磨成半球状。根据现场平面尺寸及测量规范要求,本方案按设计要求布设9个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它们的编号为BX1-BX9。(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3、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按设计要求布设40个基坑周围房屋沉降观测点其布点,它们的编FW1-FW40。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4、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孔的布设
按设计要求在基坑东、南、西、西、北层各布设1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42,采用油压XY-100型钻机成孔,孔深约11米,并下塑料套管及滤管成井以便观测。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三)现场目测
目测内容主要有:
①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坑底及周边地下水是否有较大的渗漏,突涌,积水情况及下雨天气等影响。
②观察支护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是否产生裂缝及裂缝的发展状况。
③基坑周边地面超载情况。
④每次监测时须巡回基坑周边检查支护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化。
五、基坑监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一)水平位移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1、仪器选择:
本水平位移观测使用苏一光DT202C电子经纬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
2、精度要求:
电子经纬仪 综合精度 比例误差 纵向补偿精度 纵向补偿精度
测距检定结果 ±1.21mm 0.20mm/km 测角检定结果 2.00// 3.00//
(二)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1、仪器选择:
使用苏一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
2、精度要求:
本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 等级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
累差 任一测站上前后距差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之差) 二等 DS0.5 <30m <1.0m <0.3m >0.3m
项目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二等 0.4mm 0.6mm 1mm 3.0mm
基辅尺分划读数差≤0.3mm,闭合差≤±0.3√N mm(N代表测站数)
(三)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采用SW-01电子水位计,计数精确至0.5cm。
六、观测方法、频率和要求
(一)观测方法
1、位移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采用苏一光DT202C电子经纬仪进行测量:在靠近观测对象的工作基点上设站,采用小角度测量方法取得观测点的角度初值,并用测算工作基点到观测点的距离,测量变化后基准点到测量点的角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基坑水平位移的数值。初始值的测量读取应进行2-3次的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
2、沉降观测方法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沉降观测、基坑周围房屋沉降观测根据埋设好的基准点,从BM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建立初始数据。
沉降观测使用苏一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在水位监测孔布设完成后,以BM1-BM3为基准,将所有水位孔的顶部过一遍水准,测量出所有水位孔的顶部的高程;并以此为基准测出水位高程,水位测量时用水位探头放入水位观测井,测量出水面距水位孔的顶部的高度,从而计算出水面高程。同理测出以后各次水面的高程,用上次高程减本次高程即得出水位的下降量。
4、现场目测
开挖期间,每天派人到现场观察巡视基坑及周边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给监理、施工单位、业主,做到每天一巡查的.要求,其他时间也要定期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工作。
(二)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频率要随土方开挖进度和基坑变化情况作调整,基坑监测点布设后开始读测原始值,且应不少于2次。当基坑开始挖土时,每1~3天测量一次,基坑开挖完成至回填期间,每5~7天观测一次。当基坑边坡位移出现突变量及遇到暴雨天气,应加密观测,观测结果务必全面、真实、整洁,并整理成册上交监理、施工单位、业主,以指导施工。
项目 符号 数目 监测目的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 其他期间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 BX 9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 每1~3天一次 每5~7天一次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FW 40 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 每1~3天一次 每5~7天一次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SW 4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 每1~3天一次 每5~7天一次
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各监测项目安全、警戒、控制值见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安全值 警戒值 控制值
1 支护围护结构顶部 基坑西侧 水平位移 16mm 20mm 30mm 沉降 10mm 16mm 30mm
其他侧 水平位移 30mm 40mm 50mm 沉降 20mm 30mm 40mm
2 周边建筑物沉降 8mm 10mm 15mm
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5mm/天;(开挖至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2mm/天。
当水平位移、沉降达到安全值或12小时内位移超过5mm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同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并加密观测,同时进行基坑周围巡回目测。对出现裂缝的位置灌注水泥浆,以便观察裂缝的发展情况。
七、监测人员组织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代表本院全面履行合同并直接对项目负责,下设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资料员、检查员等,分别履行有关的工作,详细分工如下: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代表我院履行合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测量员: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检查校正,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路线进行观测。
记录员: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
资料员:负责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发现观测数据有异常情况马上通知测量员及检查员,并对事件及时作出处理。
检查员:负责对测量员、记录员、资料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基坑监测管理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测量上岗证 职称 电话
1 李辉彬 0007448 工程师 2 刘帆 0007447 助理工程师
八、应急预案
1、当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配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当观测点及基准点遭受到人为或者其他原因破坏时应及时恢复或者补加监测点、基准点的布置。
九、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检查员应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并在监测工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观测时应选择同一晴朗天气时进行观测;
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固定观测人员,减少人为误差;
5、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作出详细记录
6、应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留原始观测数据,以备查核;
7、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进行观测。
十、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
1、施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每次观测完毕后现场先粗算,如果位移量发生比较大时马上向业主方或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分析开挖施工时基坑的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急措施,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确定监测信息处理反馈程序为:
2、监测成果提交
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并及时提交本次成果报告,整个监测数据及图表结果均由计算机处理后提出。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观测报告,应提交以下资料:
(1)位移观测成果表,时间、位移量(T-S)曲线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时间、沉降量(T-S)曲线图
(3)地下水位观测成果表,时间、变形量(T-S)曲线图;
(4)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5)基坑监测分析报告。
(6)基坑开挖进度(T-S)曲线图;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地下底板面标高为-6.900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7.0m,
1.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暂缺
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2.1由浙江大学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地下室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等;
2.3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x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xx);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xx)。
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基坑本身及其周围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
(2)对道路下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
(3)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况;
(4)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监测目的
(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并将监测数据作为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与破坏、防止周边道路、建筑物发生较大变形与明显损伤;
(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
5.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
5.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5.2基坑坡顶垂直沉降监测;
5.3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
5.4地下水位监测;
5.5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
6.1基坑坡顶和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
利用前视固定点形成的测量基线,用经纬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与基线间距离的变化;如果视线受限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
(2)测点布置
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边坡及支护桩顶部,间距不应超过20m,预计共布置有所成24个点,编号S1~S24。在边坡坡顶喷射混凝土面上埋设测量钉,应确保测量钉略高出混凝土面,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在稳定地方至少设置2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
(3)测试仪器
R-202N全站仪、觇牌、钢卷尺等仪器
(4)仪器精度≤2"
(5)预警指标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2基坑坡顶垂直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围护结构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
(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与埋设同“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每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作为一个沉降监测点,共计242个,编号为J1~J24。
(3)测试仪器
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
(4)仪器精度≤0.7mm/Km
(5)预警指标
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3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利用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建立高程控制网,监测基坑周边道路测点及周边建(构)筑物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周边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
(2)测点布置
道路监测点布置在道路周边,间距不应超过30m,预计共布置个点,编号DCJ1~DCJ5。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上,测点主要布设于房屋角,长边超过25米和结构较差、距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布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暂布设12测点,编号为WCJ1~WCJ12稳定地方至少设置2个高程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
(3)测试仪器
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
(4)仪器精度≤0.7mm/Km
(5)预警指标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4地下水位
(1)监测方法
预埋水位观测管于土体内,用水位计测量,了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测点布置
观测井布设在基坑的四侧土体中,距围护墙为1~2m处。观测井深度(从自然地面起计)8.00m。
设井时,先在土体内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径130mm,然后将管径为100mm的PVC带有用土工布裹住的进水孔的水位管(长15m)放入孔中,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共计12个观测井。编号依次是:W1~W12。
(3)测试仪器
宜兴市中岩土木工程仪器厂钢尺水位计,量程30m;分辨率1mm。
(4)仪器精度1mm
(5)预警指标
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1000mm或水位日变化速率超过500mm/d;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
本项监测是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基坑外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间深层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深度上的稳定情况。
(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在基坑外1~1.5m,暂定12点,深度9m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确定,编号CX1~CX12。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3)测试仪器
量程:±90°;分辨率:2〞
(5)预警指标
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7.监测工序及测点
7.1监测工序
各监测内容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
(1)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沉降点。
(2)地下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墙体内测斜管。
(3)地下围护结构及土体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水位管的埋设。
(4)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时,同步埋设墙顶位移、沉降测点,同时做好测斜管口的保护工作。
(5)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并应测读三次。
(6)在相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要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及时完成、提交日报表。
(7)在相应锚索安装施工时,同步安装应力计,并在锚索施加预应力前后进行读数。
(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后,按照有关要求相应测点停止测读,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9)编写施工监测报告。
7.2测点保护
仪器(传感器)、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记,设置保护设施,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确保测点成活率,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8.数据处理分析和信息反馈
8.1每次实测数据之后,应及时出具简报并由监测人员签字后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员签收。若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再次现场监测,以核实监测结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过预警值第一时间口头通知甲方后并在规定时间将报表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员签收。监测简报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基坑坡顶垂直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②基坑周边道路、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③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④地下水位监测:
⑤注明各监测项目预警值评价是否超过预警指标;
⑥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8.2基坑土方回填结束,即可终止安全监测。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地综合计算分析,一个月内提交最终分析成果报告,形成具体总结报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总结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方案
③监测结果
④总结
⑤附各监测项目各监测点历次监测结果汇总表
⑥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9.人员及仪器设备组织
9.1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
本项目参与人员为高级工程师1,工程师3人,监测员4人。
9.2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附表1)
为了进一步推进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以下简称“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的通知》、《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省20xx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的函》以及《市环保局关于印发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发,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面完成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及验收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企业自测及自测结果的发布工作。同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要完成5项指标: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达到75%以上;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80%以上;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95%以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100%。
二、重点工作
(一)继续做好国控污染源和污染减排重点项目以及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
1、环境监测站配合市环保局组织完成环保部确定的《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名单》中所列企业的监督性监测;
2、环境监测站要配合污控股完成减排项目的监测工作;
3、环境监测站根据我区确定的一类、二类、三类污染源分别制定监测计划,并按照这三类污染源监测频次,开展日常监测,确保及时高效地服务于环境执法及环境管理。(以上工作由监测站、污控股配合)
(二)不断完善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1、进一步规范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一是监察部门要严督促企业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的要求和程序,及时接受市环保局、市环境监察部门对国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审核;二是监察部门每季度要配合市局对通过验收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一次有效性审核,对未通过有效性审核的企业限期整改,确保已通过有效性审核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督促企业及时传送在线监测数据。
2、完成国控源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污染控制股要根据国务院下达的《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名单》,督促我区汇能生物等国控企业于今年8月完成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10月底完成比对监测及联网验收工作。
(三)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督促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工作
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是今年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重点。各国控企业采用手工监测的,每日至少开展一次自行监测;采用自动监测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企业要高度重视自测工作。
1、各国控企业要制定内容全面的自行监测方案,并报经市环保局认定;
2、各相关股室要督促各国控企业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在生产时段内每天开展自行监测,没有自测能力的企业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监测;
3、各国控企业要建立自行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制度,并认真执行。
4、监察部门和监测站要依据市环保局批复认定的企业自测方案,对企业的日常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核查,确保企业自测工作落到实处。
(四)保障公众知情权,完成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工作
监察部门和监测站要配合市环保局将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在市环保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布。
1、按月公布生产期间内每日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的数据应包括企业名称、排放口及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执行标准及排放限值是否超标及超标倍数等;
2、按季度公布生产期间内的各次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的数据包括企业名称、排放口及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执行标准及排放限值、是否达标及超标倍数。
三、保障措施
(一)认清发展形势,提高忧患意识。各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相互关系,对“环保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概念,自觉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主动承担社会义务,本着对社会有益,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宁可少赚一分钱也不能多排一滴水,为环境的可持续尽职尽责。
(二)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任务落实。各相关股、室、站、大队要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承担各自工作,确保工作如期完成。本实施方案中已将有关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督查室要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应用于年底的责任书考核当中。
×公司是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设有由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行业专责团队,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的成员机构遍及全球148个国家,拥有超過113,000名员工,详见最后介绍。
对于×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管理机房环境与网络参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使用了Sensaphone IMS-4000专业远程环境与网络监控系统。
美国Sensaphone公司是机房环境监控领域的著名国际厂商,凭借其卓越产品:Sensaphone――集成式远程的(即无人值守的)环境与网络监控报警系统,以其绝对的性价比优势以及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全球众多固定用户的支持与信赖,其产品适用范围广阔,可对各种行业生产或操作流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泄漏、储存/冷藏系统、有害气体、电力系统、通信设施、消防安保、网络设备等各项重要环节实施无人远程监控与预警。
Sensaphone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卓越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的公司。无论何时何地,该系统都能为用户实时报告急需/重要的数据。二十年之前,我们创新地开发了第一代产品,极大地满足工业/企业市场的需要,填补了市场的空白。那时,工业/企业界都需要一种无人现场值守系统,它可在不同条件下监测并报告环境的重大变动,而我们第一代产品完全符合了此需要,它可把关键信息快速而准确地报告给相关人员。
IMS-4000是专为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而设计的环境及网络监控报警系统。IMS-4000 除可监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外,更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它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而且IMS-4000 已结合了网页服务器及电邮服务器的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互联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得到机房的信息。
×公司通过IMS-4000实现对机房温度、湿度、烟雾、噪音、漏水、门禁、安全、电源及空调、UPS故障报警等。同时,还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定时检查IP设备的状态,包括路由器、服务器、打印机等带有IP地址网络设备。
IMS-4000为×公司各分公司机房提供7×公司24小时的不间断、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服务,通过对潜在危险的监控,以保证机房正常运作,防止服务中断,减少客户投诉等。
在以前,这些站点是通过人力监控的,时间都消耗在往返各个站点的路上,而且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机房仍处于无监控状态。IMS-4000能够持续监控这些设备、能够检测到可能引发问题的最微小的状态变化。一旦检测到某一非正常状态,那么系统将自动通过本地报警、远程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及SNMP陷阱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或并且报告当前状况,管理人员可以立即赶往现场或指派附近的人员进行处理与纠正,也可以本地或远程电话、双向电子邮件、网页、WAP、远程Modem接入等处理,极大地减少人工费用,依靠它的相对于人的可靠性与价格上的优势,×公司大大地裁减了下属站点的监控人员,而且通过重组维护人员的工作计划,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IMS-4000系统也减少了机器的停工时间,消除对贵重设备的损坏,及时地解决了潜在的灾难。总之,×公司成功地减少了约30%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顾客的75%的投诉,投资的回报是显而易的。×公司的协调员Jessica Villalobos说:“IMS-4000系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它消除了约75%的顾客的投诉,之前从顾客投诉到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间为6小时,而IMS-4000系统使得问题在潜在阶段即被解决,有效地避免了顾客的抱怨,如此地成功以至于总部重组了客户服务部门,构建了更为有效的管理机构,同时解除了两班倒工作制以及所有的周末加班。”
减少了人力成本与运营成本的最大好处还有保证×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的稳步前进,在更大程度上,IMS-4000增加了公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与服务水平,保证了与顾客的关系的日趋和谐。
目前,×公司在国内设立的所有分公司都安装了IMS-4000系统,例如:香港、成都、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杭州等地,在香港安装IMS-4000主机,监测8个环境参数及64个IP地址,因为每台主机最多可支持31台IMS-4000副机,所以成都等地只需要安装副机,同样监测8个环境参数及64个IP地址,主机与副机之前通过广域网联结,所占数据流量很小,任何授权人员都可随时随地管理。
拓扑图:
深圳市斯特纽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机房环境监控领域, 提供一流产品及解决方案,“专业Professional 专注Absorbed 专一Single ”,无论何时何地都为客户提供数据与财产的保护,防止灾难的发生。
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对国际最新应用技术引进与强大技术实力,紧密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完整而全方位的服务,已取得良好的效益,并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与赞誉。公司以深圳为总部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分支机构,并构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网络。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公共法则规律、要求,为了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我镇公共场所监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本着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为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为宗旨,促进胡寨镇在文明中发展。
二、目的
通过对开展公共卫生场所的监督工作,为消除因公共卫生不良因素引发的疾病做好前期工作和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更好的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三、监督检测内容和类别
(1)内容:
1、水质
2、顾客用品和卫生设施
(2)类别
1、发证、复证检测
2、日期检测
3、事故检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
4、政府部门委托监测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
(1)时间安排
1、卫生许可证申请办理或年度复审受理时,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要求全面办理无一漏拉。
2、每年要上级领导要求,进行一次日期性卫生监督检查
3、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2)工作要求
1、对公共场所依法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在发放过程中,无卫生监测报告或检测不符合《公共卫生标准》的要延期发放或对其警告,卫生检测合格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复证。
2、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卫生监督监测要求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3、要根据季节和疾病多发时间开展工作配合县疾控卫生监督所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
4、积极做好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准备的给县疾控卫生监督所创造有利条件。
一、目的
(一)获得 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
(二)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信息通报
监测责任单位发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同时上报县政府与市卫生局,提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建议。
根据政办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每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
一、目标
(一)掌握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二)了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消毒设备使用情况、覆盖人口、新建改建扩建等基础信息。
二、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三、内容和方法
(一) 监测点设置
按照磐政办(20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全县12个集镇供水、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进行检测。(详见监测点分布表)
(二)监测方法
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要求:对12个集镇供水成品水每月检测一次,对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分别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检测1次;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xx)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四)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亚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氯酸盐。
四、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须采取从现场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如按规定做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监测实施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料审查。
五、监测管理及职责分工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行政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水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撰写技术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并告知县水务局。
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的水质采样工作,县疾控中心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水样。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全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尽快提高全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国控企业自行监测需要,特制定20xx年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市辖区内42家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等具备自行监测条件的企业自测技术人员2名以上。
请各国控企业于20xx年9月30日之前,将企业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上报至电子邮箱。
二、培训范围
企业自行监测技术培训的范围为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包括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业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要求开展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三、培训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包括监测点位、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
2.水质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扰及消除、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4.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实际操作采取化验室现场操作培训与大气现场采样操作及现场指导培训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
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为了保证我院的门诊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的等候时间提高病人对门诊诊疗工作的满意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门诊流量监测
(一)门诊流量监测应包括以下信息 每个诊室尚未接诊人次,还应包括超声科、检验抽血处等医技科室的等候人数。
(二)我院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由门诊办公室负责上午10:30及下午4:00各监测一次,门诊办公室应定时巡查门诊各楼层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
二、医疗资源调剂
(一)门诊办公室有权对全院医疗资源进行调剂以满足门诊工作的需要。
(二)各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应积极配合门诊办公室的医疗资源调剂工作15 分钟内按要求派遣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支援门诊工作。
(三)门诊办公室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的等候诊疗的病人数量、实际提供服务的医生数或窗口数、每个医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断为尚未诊疗的病人提供服务需要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
(四)对于偶发的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通知相关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医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门诊工作。
(五)如果某个科室经常出现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应协同该科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通过流程重建等措施解决问题。
为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活畜养殖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20__年养殖场(户)“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畜牧养殖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抽检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山羊规模饲养场(户)和肉牛规模饲养场(户),以及饲料生产厂。
二、监测实施对象
抽样对象:85kg以上生猪及待(在)宰生猪、山羊、肉牛尿,以年出栏50—500头的生猪养殖场(户)、年出栏1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和年出栏20-200只肉羊养殖场(户)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兼顾其他规模的生猪、肉羊养殖场(户)、肉牛养殖场(户)和育肥猪饲料。
三、监测实施项目
采用育肥后期的生猪、肉羊、肉牛尿液和配(混)合饲料,监测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四、抽样实施单位
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抽样,相关科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协调配合。
五、监测实施要求
1、监督抽检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同一养殖场(户)不得重复抽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时完成市上下达任务,分别于4月30日、9月30日前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抽检结果、总结分析报告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
2、每次抽检结果返回各养殖场(户)。对于出现疑似阳性样品,要立即对饲养的活畜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要迅速将筛查出的阳性样品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作确证检测,对确证检出“瘦肉精”的养殖场(户),要依法从严查处,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追查。
3、严格按照农业部和市农委的要求进行抽样、检测和结果判定。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短临跟踪预测能力与水平,减轻地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我局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方案。
一、震情背景
省20__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地震趋势意见中涉及我州部分县,尤其是20__年发生“11.22”康定6.3级和“11.25”康定5.8级地震,表明我州及邻区在20__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增强的可能性较大,防灾减灾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强化重点危险区震情短临跟踪为重点,以科学把握重点危险区及其周边异常和震情形势变化,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据全省20__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重点危险区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__年度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减灾发〔20__〕3号)要求,我县在所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内,因此必须加强地震微观、宏观监测工作。
(二)严格震情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局现有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震情监测、地震应急信息传送畅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__年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争取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
四、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在州防灾减灾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防灾减灾局成立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局长
副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副局长
成员:县防灾减灾局工作人员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
主要职责: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灾减灾局对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研究协调解决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重大问题;开展地震短临跟踪监测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单位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通过强化地震监测,捕捉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宏观异常现象,充分有效地分析异常特征,为上级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地作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监测预报。
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对未按规定速报和上报的要追究值班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宏观异常的上报与核实。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要认真做好本地区地下水、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报与核实工作。县防灾减灾局将根据上报的宏观异常情况及时的收集汇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分析意见,并写出宏观异常情况报告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
(三)会商及预报。
综合各种地震宏观、微观异常情况,坚持震情会商制度,按时将会商意见速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若出现明显异常或发生紧急震情,要随时进行会商或紧急会商,并将会商意见迅速上报。加强与周边地区防灾减灾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行信息互通,资料互补。根据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学指标的演化程度,若短临异常相对集中出现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提交观测报告。
六、地震短临跟踪任务
根据全省20__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及邻区地震危险区”的'划分范围,抓好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力争为短临跟踪监测和短临震情分析预测取得实效性作出努力。
七、短临跟踪监测措施
(一)在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全县日常监测与重点危险区的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有地震监测台点的管理,为短临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测提供连续、可靠的监测资料,安装有“地震烈度仪”的乡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
(三)规范报送程序,做好观测数据登记、报送和材料归档工作。按照各乡镇及时将监测的地震宏微观异常情况报县防灾减灾局,再由县防灾减灾局报州防灾减灾局的程序进行。同时,乡镇和县防灾减灾局要做好数据资料登记、保存和归档。
(四)密切跟踪监测宏微观异常。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印发省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州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无论任何时间,只要发现宏、微观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州防灾减灾局,并派人员进行核实。其中,一般宏微观异常由所在县防灾减灾局进行核实,以电话和书面材料两种方式上报州防灾减灾局。重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派员和县防灾减灾局一起进行核实,写出专题报告上报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请求省地震局派专家联合进行调查核实。
(五)加强震情分析预测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州防灾减灾局和周边县防灾减灾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交换异常信息。
八、其它
(一)根据震情发展变化情况及经费情况,对本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可作临时调整。
(二)本方案经地震短临跟踪监测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实施。
为迎接20xx年亚青会,切实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根据20xx年省、市体育局的工作要求,将在今年开展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认真做好我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区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监测任务
区体育局牵头组建监测队,实施监测采样工作,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
三、监测内容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我区监测对象为,中青年及老年人(20-69岁)。
(二)监测要求和内容
本次监测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1、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将按照省市体育局对区级体育工作考核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平年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需要,进行抽样测试。
2、全区监测样本应均分配在各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全部人员均为抽样对象。
3、全区共测试3000人,区开发区及各镇的'测试任务见附件1。
4、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常规体质测试(11项测试指标),各类人群检测指标见附件2。
四、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份)
1、培训人员
20xx年5月上旬前,完成区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2、制定工作方案
20xx年5月上旬,区体育局拟定《20xx年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3、落实器材
20xx年5月中旬,监测器材全部安装到位。
(二)测试阶段(20xx年5月~9月)
区开发区及各镇需按照本方案和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本地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三)数据处理阶段(20xx年9月份)
20xx年9月下旬,区体育局将体质监测数据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六、工作要求
区开发区及各镇文体中心积极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纳入20xx年度区级体育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要落实的实事之一的规划,进一步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在少先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广大少先队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境保护习惯、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开创小学环境教育的新局面。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比能源紧缺更为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工业的飞快发展、交通的发达,空气同样爱到巨大的压力。因此为改变自然环境出现恶劣的情况,必须从青少年一代开始着手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水资源,保护空气环境不受污染。
二、研究对象
现阶段世界各地环境被污染得最利害的就是水资源及空气,因此学校所开展的监测活动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水、与空气。通过监测与简单研究使少先队员们基本认识水与空气的一此常识。
三、活动的开展
由学校在少先队群体中选出一些对环境重视和对科学感兴趣的同学专门成立研究、监察小组,平时在负责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在预定的河流和地方进行水与空气抽样,并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中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宣传活动
除通过对水与空气进行监测外,还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对研究后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记录,并在校园中进行发表,让广大教师和少先队员们得到认识。从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为了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线上教学的文件精神,努力构建我校线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作用,确保学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运行,促进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评估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通过线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功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线上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提高线上教育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主要内容
1.学校制定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2.定好三个计划,包括学习时间计划表,课程计划表,课程实施计划。
3.完成线上学习,按要求随堂听课、课后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学习规范、跟踪学生学习状况、检测线上学习效果、参加线上教研。
4.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落实,并取得成效,家长满意度高。
5.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自觉主动,学习效果良好。
6.发现提炼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
7.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准备充分,组织运行有序,师生反映良好。
三、评价程序及方法
1.教师自查自评。各班级对照评价办法开展自己评价。
2.学生家长调查问卷。采取问卷、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3.班主任深入班级进行线上教学的督促检查。
4.年级主任深入各班级,不定期抽查各班线上教学开展情况。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学校。
5.校长、业务校长随机抽查年段、班级线上教学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四、一票否决事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合格。
1.出现教育教学相关舆情,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的。
2.教师借机违规收费或组织学生违规补课,被查实的。
3.出现其它方面违规行为的。
五、结果运用
评定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优秀比例占30%左右,合格比例不超过70%,不合格根据实际情况再确定。学校将对评定结果发文公布,并将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考核。
根据宁教体发[20xx]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二、整改措施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
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四)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不够规范、数学教师教科研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整改措施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__《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为加强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实现《江苏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目标,提高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麻风病防治项目。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现《江苏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目标。尽早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预防畸残发生,救治重症麻风病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年度目标
1、加强麻风病监测工作,提高早期发现水平,完成麻风疑似病例报告650例,检查麻风密切接触者560人。
2、强化新病人诊断、治疗和管理,及时判愈临床治愈病例。
3、正确处置严重麻风不良反应病例。
4、免费医学处置重症麻风病人。完成手术治疗80例,发放自我护理用具包420个、溃疡一次性换药包23640个、防护鞋9294双。
5、村医疗机构《麻风病,早知道》宣传材料发放使用率≥95%。
二、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覆盖全省13个市。
三、项目内容
(一)强化全省麻风病监测工作
1、各市、县(市、区)要认真执行麻风病新(复)发病例和麻风病疑似病例登记、报告、转诊、复核制度及季报、零报告制度。年内每个县(市、区)报告5例以上麻风疑似病例;每个麻风病监测点或麻风病线索调查项目县年内各报告10例以上麻风病疑似病例;仍未设置麻风防治责任科室的区级单位,麻风疑似病例报告任务数由所属市级单位承担。全省年内完成报告650例麻风疑似病例。
2、各市、县(市、区)疾控中心(皮防所)及时审核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填报的麻风病监测工作报表,主动对辖区内各主要综合性医疗机构的麻风病监测工作进行一年2次以上核查,在一周内对报告转诊的麻风新(复)发病例和麻风疑似病例进行复核。
3、各省级麻风病监测点按照《江苏省麻风病监测点实施工作指南》各项要求,进一步规范麻风病监测工作,强化对综合医疗机构的麻风病监测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在11月底前完成对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备上级单位检查验收。
4、各省辖市疾控中心及时对所辖县(市、区)疾控中心(皮防所)麻风新(复)发病例和麻风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复核诊断和处理,确保病例正确诊断与用药。组织有关县(区)疾控中心(皮防所)推进《江苏省麻风病监测方案(试行)》实施工作,提高全省麻风病监测整体工作水平。
5、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对推荐麻风疑似病例并经专业机构最终确诊为麻风患者的医务人员给予个人1000元报病奖励。
(二)加大病人发现力度
1、麻风密切接触者检查。有现症麻风病人的`市、县(市、区)对每位现症麻风病人周围至少3名麻风密切接触者(主要为病人家属)进行检查,全省年内完成560名麻风密切接触者检查。
2、在灌云等6个县范围内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工作,在11月底前完成对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备上级单位检查验收。
(三)免费救治和管理麻风新(复)发病人和现症病人
1、对每例新(复)发病人诊断前免费进行相关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皮肤病理检查;用药前免费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检查,签订联合化疗告知书。
2、现症病人联合化疗期间每月随访检查1次,每年免费血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各1次,查菌2次、肝肾功能检查2次。停药随访期间每月随访检查1次,每年查菌1次。
3、对麻风反应、神经炎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三种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免费提供相应的抗不良反应药品及相关医学检查,预防畸残发生及避免死亡。
4、对照《麻风病诊断标准》(WS291-20xx)有关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及时判愈病人。
5、规范抗麻风药品的保管和发放工作,确保病人联合化疗药物的正常供应。
(四)开展重症病人手术和医学处置
1、完成80例矫形手术。泰兴、姜堰、楚州区、吴中区等4个麻风矫形手术医疗点,每个点完成本地和周边地区筛选的20例手术任务,对每例手术病人免费提供住院、药品、治疗、护理及交通补助。
2、提供自我护理防护包。对全省210名现症麻风病人每人提供2个自我护理防护用具包,通过当地专业人员指导,掌握简单的自我护理技能。
3、治疗溃疡和提供防护鞋。对1576例溃疡患者每年由专业人员发放15个溃疡换药敷料包;对4647例麻木足患者每年提供2双防护鞋。省辖市疾控中心选择有康复工作基础的县(市、区)落实该项工作并提供相应随访工作经费,省疾控中心根据敷料包配置要求,向有关厂家订购和发放。
(五)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
1、加强麻风防治机构服务设施建设。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置1辆麻风康复流动手术车;为部分基层业务单位更新10台显微镜和配备少量电脑及多媒体健教培训器材,提高查菌质量;各市利用年度麻风健康教育经费,为所辖县(区)配备摄影小件器材,完善麻风病人图片等相关病史采集工作。
2、开展麻风防治知识培训。
利用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一期省级麻风防治骨干培训班,重点培训省辖市和部分麻风防治重点县(市、区)麻风防治专业人员;举办一期麻风细菌学检查专题培训班,提高全省麻风检验人员的查菌水平;分片分期举办市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组研讨会,提升各市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对麻风疑似病例核实、诊断以及处置麻风严重不良反应等能力。
一、时间及科目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上午:8:30--10:00数学(90分钟),10:30--11:30英语(60分钟);
下午:14:30--:30语文(120分钟)。
三、命题与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据本期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四、监测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其中英语学科有听力测试)。
五、实施:
1、黄志祥校长为本校考点主任。
2、考室布置:
(1)每个年级分为三个考室,单人单座,按各班学籍号顺序呈“S”形编排学生座位。注意座位间隔均匀并保持适当距离,不得过窄。
(2)桌凳排列整齐,地面保持清洁,桌斗内的杂物和纸屑要清除干净,考室内多余的'课桌整齐排在考室后面,考场四周墙上不能保留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画。
(4)请各负责老师在6月25日下午布置好考室,学校进行检查。
3、监测信号:二铃一哨。
(1)开考铃:开始考试。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钟,主监考提醒学生还有15分钟。
(3)终考铃:考试结束。
4、监考:
(1)请监考教师提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试卷,提前5分钟发试卷.
(2)本次监测实行交叉监考,每考室设两名监考人员。
(2)监考人员要注意着装和仪表,不要穿带钉的鞋进入考场。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热心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阅卷与评价
1、监测科目实行分组流水阅卷。
2、请各组统一阅卷地点、时间。
3、各任课教师负责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价工作。
附:
20xx春季期终监测安排表
年级 考室 考室布置 监考老师 巡视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项目
1、支护结构监测
①支护结构压顶梁变形监测
②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
③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水平及竖向支撑系统监测
①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②支撑结构两端点的差异沉降监测
③坑底结构回弹监测
④立柱内力监测
⑤立柱沉降监测
3、水工监测
①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4、环境监测
①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
②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二、监测布置方案
1、支护结构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在连续墙顶部的支护结构上布设A1~A120共计120个监测点,点距约为9m,保证每个支护结构与支撑节点均有一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支护结构顶部。
2、支护结构侧向变位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埋设带导槽PVC塑料管,以跟踪支护结构位移。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共布设9孔(C1~C9),深度同桩墙深。为保证成孔率,另布置3个备用孔(C10~C12),共计12孔。PVC塑料管外径70mm,所有测斜管埋设中,测斜管的导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先行埋设的测斜管用细铁丝按导槽方向固定在钢筋笼上。埋设于检查孔的测斜管需用干燥黄砂密实测斜管与钢管内壁间的空隙。
3、支护结构钢筋应力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布设钢筋应力测点,共布设10个断面,即G1~G10,每断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设一个钢筋应变计;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自支护结构钢筋笼顶端向下5m布设1只应力计,钢筋笼底端向上也按5m距离布设一只,另六只以2.5m间距均布,这样每个应力测孔共16只应力计。这样在支护结构内共布设160只应力计,用于监测地下支护结构应力分布。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应力计导线在支护结构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在连续墙顶部用钢套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不受施工破坏。
4、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来测定支撑轴力,第一道支撑共布设5点为Z1(1)~Z5(1);第二道支撑共布设10点为Z1(2)~Z10(2);第三道支撑共布设12点为Z1(3)~Z12(3),第四道支撑共布设8点为Z1(4)~Z8(4)。每个点设2只应力计,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左右二侧。共计70只应力计。
5、腰梁内力监测
在腰梁钢筋上布设内力监测点,第一道支撑不设点,第二、三、四道支撑每道设5点(YLl~YL4),每点设4只应力计,放置于腰梁断面的上下左右两端,共计60只应力计。
6、基坑内立柱内力监测
在立柱桩中选择2根立柱布点(N1~N2),在其底部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定其受力情况。在立柱底部的钢筋笼中的下端布置一组(3只,以800对称布置)的钢筋应力计,应力计与钢筋笼绑焊,导线通过PVC软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共计6只钢筋应力计。
7、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坑内水位的监测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轮流观测。坑外设9个测孔D1~D9;采用钻机埋设53mm的PVC管。
8、立柱沉降监测
布设L1~L10共计10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立柱顶部。
9、基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围原有历史建筑物有兴业银行、交通饭店、惠中饭店、劝业场、新中国文化商厦、工商银行、陶陶鞋业专卖店、金房宾馆、邮政报刊发行局等需作沉降监测,在几个重点历史建筑物上布设实时自动沉降监测点各一个。
基坑周围有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步行街,哈密道,兴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线分布极为复杂,需作管线沉降监测,每隔30~40m布置一个监测点。
10、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弹是基坑开挖对坑底的土层的卸荷过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回弹变形或隆起。基坑回弹监测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当分层沉降环埋设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所监测到的土层隆起就是土层回弹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为1a,1b,2区等几个区域,因此共布设4个回弹监测点。观测基准点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三、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视
1、地下连续墙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基坑周边构筑物、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2、地下连续墙内外侧钢筋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3、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天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两天观测1次,雨季中到大雨后观测一次,垫层完成后3-4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变形值不大于30mm。测出观测点坐标值,计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周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每月观测2次,并做好记录。
四、自查以及分析、处理的程序
依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成立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安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项目副经理、安全项目经理、专业责任工程师,各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其中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执行安全施工责任制。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施工会议,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十个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决定于年开展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国家、省及我市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市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文化体育局群体科。
(二)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行下发)。
(三)区、市、县应建立领导机构,区教育局、市教育体育局、南皮县教育文化体育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三、监测网络与任务
区、市、县要沿用年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原有的监测网点,若个别原乡村抽样点现变为城镇,则受试对象依然视为农民,如有变化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方能改变。
(一)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向各县、市、区发放监测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市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检查、验收、汇总各县、市、区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和统计运算,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同监测卡片向省体育局报送;
8、完善和管理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各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三)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名女性);
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和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四、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至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岁)、儿童青少年(学生)(—岁)、成年人(—岁)和老年人(—岁)四个年龄段。
(二)类别与样本量
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岁为一个年龄组(岁),六类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种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岁),四种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全市总样本量为人。
(三)抽样原则
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五、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监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幼儿问卷内容
1、幼儿本人情况
(1)出生时体重
(2)出生时身长
(3)出生时胎龄
(4)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
(5)是否食用以下食品:油炸食品(炸鱼,炸薯片等),甜食(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碳酸饮料(可乐,汽水等),洋快餐,膨化食品
(6)平均每周有几天会吃到以上食品
(7)是否参加体育类、文艺类特长班
(8)在家的主要看护人
(9)通常每天睡眠(包括午睡)多长时间
(10)上幼儿园情况
(11)在幼儿园身体活动(包括游戏、玩耍、上体育课)情况
(12)在幼儿园静态活动(如上文化课、看动画片、绘画等)情况
2、幼儿父母情况
(1)父、母亲出生日期
(2)父、母亲身高
(3)父、母亲体重
(4)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5)父、母亲职业类型
(6)近半年内,父母是否平均每周参加1次以上(含1次)的体育锻炼
(二)成年人问卷内容
1、受教育程度
2、您的职业类型
3、您工作单位的性质
4、您主要的工作场所
5、近年来,您参加本单位(村、镇)组织的运动会或单项比赛的次数
6、您所在单位(村)是否有体育锻炼补贴
7、您所在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
8、您的居住地点离工作场所的距离有多远
9、您的居住场所是否有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
10、您通常每周吃早餐的情况
11、通常情况下,每周外出就餐〔包括到亲朋好友家聚会等〕(超出平时饮食量)天数
12、您是否食用以下食品:油炸食品(炸鱼,炸薯片等),甜食(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碳酸饮料(可乐,汽水等),洋快餐,膨化食品
13、您平均每周有几天会吃到以上食品
14、您通常每天睡眠(包括午睡)多少时间
15、您经常熬夜吗
16、您是否感觉到有压力吗
17、您认为自身的体质状况如何
18、是否患有下述疾病(经医院确诊)
19、是否“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受试者
20、通常情况下,您使用的交通方式和时间
21、通常情况下,您工作时的状态
22、通常情况下,您在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为进一步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活动,20xx年县畜牧食品局将组织实施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范围内养殖企业(场、户)、部分屠宰场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测范围
全县范围内商品猪养殖企业(场、户)和部分屠宰场。重点监测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农业部抽检中检出“瘦肉精”的地区、群众举报使用瘦肉精的地区以及突发事件涉及的地区。
二、监测内容
育肥猪、肉牛、羊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三、监测方式
采取普查和随机抽查,并在抽样现场实施快速检测(初筛)。初筛结果为阳性的可疑样品及时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确认。
四、任务分配
(一)各镇畜牧兽站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县将按照市局安排按期完成全县监测任务。普查抽检,对养殖生猪5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实现全覆盖抽检。普查抽检以外的抽查任务县局另行安排。
(二)初筛所用快速检测试剂条由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统一采购,县局将根据全年任务分配量按季度到市局生产流通科领取。
五、结果报送
各镇畜牧兽站的检测数据由县局统一上报市局。
六、抽样要求
(一)抽样方法
按照《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ny/t763-20xx)规定执行。每次抽样必须有两名及以上人员参加。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猪养殖企业(场、户)存栏猪数量按照500:1的比例抽取,但最多每次不超过5头。屠宰企业(点)根据每批待宰猪数量(以产地检疫证为准)按照100:1的比例抽取,每批不超过3头。
(三)样品留存
初筛(快速检测)为阳性的可疑样品分成三份,每份不少于30ml,一份留作复检样品,一份留作备份样品,一份留作确认检测。三份样品经受检单位代表和抽样单位人员签字封样后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阴性样品不留样。
七、工作要求
(一)各镇畜牧兽站要高度重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要将此次专项监测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本年度目标考核。
(二)各镇畜牧兽站要认真组织实施“瘦肉精”专项监测,科学分配全年监测任务,保证每个季度的任务量相对均衡,每个养殖场(户)全年至少覆盖一次,避免专项监测出现盲段和盲区。同时要特别加强重要节假日前的监测。
(三)检测对象限育肥猪和肉牛、肉羊,不得对仔猪、种猪、奶牛等进行抽查。
(四)参与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五)专项监测统一使用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提供的抽样单和检测记录表,并有两名抽检人员的签字和受检单位的签字盖章。
(六)未经省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监测结果。
为有效监测全县市场粮油价格变动情况,切实加强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粮食流通条例》及《县粮食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对象
本县从事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的粮油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
二、监测内容
1.本县国标三等早稻、中晚稻收购价、轮换和出库销售价。
2.本县主要成品粮油品种(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三、监测点设立
1.早晚稻收购、轮换及销售出库价格监测点:
2.主要成品粮油品种批发、零售价格监测点:
(1)县城:
(2)乡镇:
四、监测方法
1.市场粮油价格监测实行周报制,工作人员每周一(节假日延顺)上午12时前到监测点实地调查粮油价格信息。
2.通过定时定点采集的本县市场粮油价格与周边粮食交易市场价格信息作出比较,分析原因,当出现市场粮油价格异动情况,及时提出粮食预警意见与建议。
为了解我县儿童预防接种后的血清学效果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进一步评估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做好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列》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特制定县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方案。
一、监测内容
目标人群针对乙肝、麻疹、风疹和甲肝等传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监测范围、对象和人数
(一)范围:镇、镇、乡。
监测对象及人数三个乡镇3-14岁儿童共计120名儿童。乡(镇)监测目标人群数见附表1。每个年龄组,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针对传染病监测样本量为40份。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应均衡。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一)调查方法随机抽取3-4岁、5-6岁、7-14岁儿童各40名,每个年龄组随机均衡抽取城镇和乡镇儿童,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人数应均衡。
(二)调查时间:20__年10月12日-15日
四、采血内容及要求
(一)对调查目标儿童均填写《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个案调查表》(附表2),儿童疫苗接种史可在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导出,或根据儿童接种证、卡、册等资料准确登记,由各乡镇专干负责填写。
(二)采血调查的组织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采集血液标本,采样编号由9位数字组成,前6位是县(市)国标码,后3位是监测儿童数。
(三)采血要求
无菌采血,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毫升,及时分离血清,注意离心时避免发生溶血现象,离心后立即将血清冷冻(避免反复冻溶),要求冻存在螺口管内;每份血清不少于2毫升,管子上要标清楚序号,并和送检单上序号一致。冷藏运输,-20℃保存待检。
一、工作目标
以落实《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保障环境安全为重点,全面检查我县相关企业环境监测能力情况,督促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着力解决群众投诉与环境信访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市环保局20__年加强环境监测能力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检查时间
20__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检查内容
(一)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建设情况。主要是县水泥厂和县机动车辆检测厂。
(二)废水污染监测能力建设情况。主要是矿业采矿区和选矿区、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
四、组织安排
(一)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的安排和要求,由环境监察的大队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当场下达法律文书,限期进行整改或给予处罚。
(二)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梳理、检查、统计完成后,召集相关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专项检查的重要意义,并逐个指出问题,提出整治要求和时限,要求企业明确表态,确保整治到位。
(三)采取明查、暗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企业进行督查,检查企业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样,对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业下达处罚通知并直接曝光,持续保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
(四)在8月底,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及专项检查情况及时报送市环境监察支队。
各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川疾发[20xx]93号)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手足口病监测工作,防止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生,减少重症病例、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根据我县实际,特制订工作方案:
一、疫情监测
1、疫情报告
1.1、散发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接诊的符合手足口病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进行网络报告,按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1.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暴发定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手足口病 (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达到20%时,或幼托机构/学校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
聚集性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病原学监测
2.1、监测时间:20xx年1月至12月。
2.2、监测对象及内容:
散发病例监测:县医院每月采集7例,县妇幼保健院每月采集3例散发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或疱疹液送交县疾控中心。
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集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相关标本或尸检标本,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不超过10份病例标本,24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
3、个案流调
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5%,暴发或聚集性病例的调查率100%。
二、物资储备
1、样品采集物品:县级医疗单位、各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必要的病毒采样专用 盒。
2、消毒物资:各单位结合实际储备一定数量、种类消毒用品。
三、防控相关技术方案、指南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版)》
内含附件:
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2.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3.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4.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
3、四川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及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一览表
附件: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监测目的
1、重点人群健康带菌情况调查;
2、判明霍乱源传入的高危险人群和传入渠道;
3、及早发现和控制霍乱疫情,落实“早、小、严、实”的防治原则,进一步降低和控制霍乱发生和流行,将霍乱流行控制在最小范围。
4、为我州霍乱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
1、腹泻病人:所有腹泻门诊具有腹泻病史的就诊病人;
2、重点人群:流动人口集中的打工场所、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饮食、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城乡出租房暂住人口;
3、生活饮用水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水源(江河水、井水、塘水、泉水、沟水等);
4、县级以上医院排污口
5、城市污水排污口
6、大型娱乐场所和交通要道公共厕所;
7、外来海产品;
8、熟食制品、凉菜及散装饮料。
三、监测时间
20xx年5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
四、监测任务
1、腹泻病人的监测
所有前往各级医疗机构腹泻门诊就诊的'有腹泻病史的病人。100人(按照要求,以乡为单位,每乡监测期间每月上报病例不少于1人,县医院为全部腹泻门诊病人)。
2、城市流动人口、餐饮、娱乐、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城乡暂住人口等重点人群。全县监测人数不少于200人。对农家乐和烧烤饮食加工人员监测数不少于200人。(由县疾控食品卫生科完成)
3、水源监测
选择城市自来水和重点地区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每月定期监测2次。水源的选择注意多样性,除自来水外,选择一定数量江河水、塘水、溪水、泉水、沟水等为监测对象。(由县疾控食品卫生科完成)
4、医院排污口污水监测
对县级以上医院的排污口污水每月定期监测2次。可结合医院感染监测同时开展监测工作(由县医院完成)。
5、城市及大型乡镇排污口污水监测
对县城及大型乡镇的排污口的污水每月定期监测2次(由县疾控食品卫生科完成)。
6、公共厕所监测
选择本地区内大型娱乐场所和车站、交通要道的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公共厕所,每月定期监测2次(?)。
7、县疾控机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大对腹泻病人特别是有群体性聚餐史的腹泻病人的监测力度,县疾控中心要开展对喜、丧聚餐后健康人群霍乱源监测工作(每次监测不同人群5—10例)。
8、海产品监测
海产品的监测由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六县市承担。
9、熟食制品、凉菜及散装饮料的监测
对售熟食制品、凉菜及散装饮料进行采样监测,每月监测数量不少于20份(由执法所完成)。
注:食品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监测,海产品和熟食制品、凉菜、散装饮料的监测,结合卫生监督采样同时进行,不做专门的采样监测。
五、组织领导管理
县霍乱源监测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县疾控中心具体负责完成监测任务。霍乱源监测工作列入全县重点疾病防治督导项目,并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及重点疾病考核范围。
六、监测项目和技术规范
1、监测项目:
各类标本均应分离霍乱弧菌,水体、水质监测加做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监测可使用霍乱一步法检测,阳性需进一步做培养鉴定。
2、技术规范:
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消毒技术规范》(第二版)相关内容进行。
七、检测结果报告
1、凡检出阳性者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分离出的菌株分离保存送州疾控中心鉴定,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和疫源地的消毒处埋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2、每月监测结果按凉山州霍乱源监测汇总表内容,于次月10日前统计上报县疾控中心(附件一及附件二)。年度检测汇总结果和文字总结材料在11月30日前报县疾控中心疾控科,由疾控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后上报县卫生局、州疾控中心。
八、技术支持:
霍乱源监测中相关技术问题,可电话咨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
西永微电子工业园CNG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提供,监测任务委托沙坪坝区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完成。
拟建项目位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西园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项目联系人:黎辉款,联系电话:1335x8989,现场联系人:代老师,联系电话:1521xx14993。
1、声环境
监测布点:共2个,分别布置于加气站中心()、加气站门口外公路噪声(2#)。
监测内容:昼、夜等效A声级。
监测频率:连续2天,每天昼、夜各一次。 监测方法:按现行规范进行。
监测布点详见附图。
2、环境空气
提供西永微电子工业园附近例行监测数据(NO2 、SO2 、TSP)
3、地表水
提供沙坪坝区梁滩河西永断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监测断面监测数据
监测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类
监测断面:梁滩河西永断面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
(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同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
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
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
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表1居民水井监测布点(见附表2)
(2)监测周期和频率
水质监测: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数共9项。
采样点深度: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水位监测:同步监测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达到90﹪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
为确保我县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xx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责任人汇总表》)。各单位测报责任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全县实际监测面积726.9256万亩·次(其中:松材线虫病2×79.7976万亩,松针褐斑病2×0.9782万亩,杉木炭疽病2×1.6881万亩,油茶炭疽病2×3.2403万亩,油茶软腐病2×3.2403万亩,杨树病害2×0.1906万亩、萧氏松茎象2×69.6569万亩,松墨天牛2×82.1923万亩、马尾松毛虫监测3×78.5952万亩、黄脊竹蝗监测2×4.20xx万亩,杨树蛀干害虫2×0.1906万亩,杨树食叶害虫2×0.1906万亩)(具体详见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信息的采集。今年测报工作以林业工作站、林场(厂)的测报员为主,林主、护林员为辅,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和专群结合,做到测报信息真、早、准。各单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扩大森林病虫情的监测面。要大力宣传普及森防知识,调动林主和广大林农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测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好信息的上报。各场站测报员要根据各类森林病虫害上报要求,按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资料上报时间安排表”(见附件)时间以“测报资料”形式上报县局灾害防治股,资料上报要规范、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实事求是。严禁迟报、缺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对病虫情监测工作不及时,使病虫情蔓延成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森防测报补助费,并将上报资料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到一事一报,其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
(三)抓好测报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虫情信息资料建档保存制度,县、乡(场)两级对测报信息进行存档管理,分类保存。各单位设资料柜,保留本辖区内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测报信息,并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
(四)抓好测报质量检查。按照“质量为先”的要求,强化森防测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防测报检查验收制度,把森防测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森防测报的全过程,县局将按照有关测报规定加强对各单位测报员的测报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基层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六、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属野外作业,任务重、时间紧、作业环境高度流动分散,为确保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县局将按照人社部、财政部有关林业调查规划事业单位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人社部发〔20xx〕60号)优先保障工作经费。
近几年,富阳市经济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活动的日益频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具有意外性和不可预料性,故监控更难、危害更重。为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管理,及时掌握污染事故情况,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从而制定本方案。
一、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富阳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除核污染事故、电磁辐射污染事故外)的应急监测管理。具体可分为如下5类:
1、剧毒农药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包括有机磷、有机氯类农药等。
2、易燃易爆物泄漏的污染事件:煤气、石油液化气、瓦斯气体、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事件。
3、油污染事故:指原油、燃料油等各种油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4、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厂矿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故。
5、其它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如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二、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环境管理途径,强化预防措施,积极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轻或消除其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2、有备无患、反应快速
成立机构,落实人员,配置装备,储备技术,明确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监测处置系统,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危害,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富阳市产业结构、污染事故的类型,突出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发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逐步形成完整的应急监测系统。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小组成员由自动监测室、化学分析室、仪器分析室、及综合室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信息见附表1)。领导小组主要承担:
(1)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启动应急监测程序,快速组织应急监测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
(2)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污染事故的信息和应急监测状况,评估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提出污染事故处置建议。
(3)负责本站应急监测人员专业技能、防护措施的培训,快速测报方法的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应急监测仪器、通讯、防护设备、交通工具等)的建设。
(4)听从上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与调遣。
2、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现场监测组、分析测定组、技术监督组、后勤保障组、4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及应承担的责任如下:
现场监测组:主要承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采样监测任务。具体人员由自动监测室主任负责指定。
分析测定组:主要负责实验室内的分析测定。人员由化学分析室和仪器分析室主任负责指定。
技术监督组:主要承担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成员:王仑、徐香琴。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化学试剂、防护用具等应急用品的采购、保管和定期维护。
四、应急监测程序和响应速度
1、应急监测程序
2、应急响应速度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以领导小组成员为主的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现场监测组应尽快赶赴现场采样监测;室内分析组在30分钟内赶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准备工作,并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成员在布点采样和分析测试时,应遵守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初步监测结果由分析测定组组长审核,最终结果依我站数据审核规定进行审核后,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本着尽快报出的原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五、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1、配备仪器设备的原则
针对本地危险源(品)的类型和特征,有重点地添置相关的分析仪器。
2、富阳市主要仪器设备
六、要求
1、建立值班制度
应建立值班制度(值班安排见附表2),加强值班,接到指令立即联系各负责人,及时进行应急监测。
2、建立首问责任制
建立首问责任制,做到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科室,哪个人,只要接到“应急监测指令”,就有责任有义务指引帮办。在职责范围内的,要落实到底,不拖不怠;不在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报告或移交其他部门、科室和其他人去落实。
3、逐步健全并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根据危险源变化情况和设备使用反馈情况,每年年末制定下年度应急监测设备、试剂、防护设施和通讯工具的提升计划,依照计划购买相应的设备。
4、搞好应急训练,加强业务培训
拟定演习计划,组织各种演练;加强应急监测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确保能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圆满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5、加强公众教育
利用电台、电视台等信息媒介的作用,加强群众团体对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常识、污染事故报警和应急程序的了解,才能有效地减少污染事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