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精选32篇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精选32篇)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

“诚,信也;信,诚也”。从其本意上说就是诚实、诚恳、有信、守信。诚信讲究的是一言九鼎,是“言必信,行必果”。诚信由个人扩大到一个经营实体则称作为诚信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则被称为诚信行业。于企业而言,诚信的内容很宽泛,按期交货是诚信,质价相符是诚信,不弄虚作假也是诚信。而安全诚信则是专指对安全问题诚实守信。为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安全诚信企业的创建工作,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简述如下:

一、安全诚信企业的涵义及标准要求

关于安全诚信企业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明晰定义。笔者从其功能角度认为:安全诚信企业就是指主动全面履行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具有明确的、定位较高的安全目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具备持续安全控制能力和良好安全形象的企业。也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企业关于安全的承诺和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和全面履行,其安全能力和安全形象得到社会和员工的信任及肯定。

安全诚信企业至少应该达到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具有较高定位的安全目标。比如“零伤亡”、“四无两零”等等;二是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如本质安全矿井的创建;三是具备落实相应措施的能力,比如相应地保障手段救援能力等;四是取得显著的安全效果。这和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信任有许多相通之处。诚信的前提基础是有信,其次是有履约的能力,三是依诺而成。这里要说明的是能力问题,一个人是不让他人让社会信任,除了主观上有全面按照严守诺言的主观意愿,客观上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否则就难以树立起诚信的形象。比如品行习练的“信任背摔”项目中,测试者敢于朝后倒下,把后背于人,重要的基础.是伙伴们声音一致的承诺。也就是说是诚信的力量给了测试者信心和勇气。但若后面接他的人是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声音或许更加宏亮整齐,甚至也不乏真诚,但肯定赢不来测试者的信任。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孩子虽然有真诚的承诺但却没有兑现承诺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强调履约能力。对安全诚信企业来说,就是不仅要有安全的诺言和信心,还必须有兑现诺言的能力。综而述之,安全诚信企业的标准集中概括为:一想二诺三做四兑现。想,就是要有成为安全企业的主观意愿;诺,就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目标内容;做,就是要有做的措施和能力;兑现,就是必须真正实现预定的安全目标。

二、煤矿企业创建安全诚信企业的特殊意义

物以稀为贵。当诚信被赋于更高的地位加以强调之时,也往往是诚信缺失严重之日。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毋容讳言也出现了隐瞒欺诈、假冒伪劣、弄虚作假等伴生物,造成了诚信的缺失。煤矿企业则在矿难频发、矿主无良等一些“血色”现象的反复皴染中安全形象严重受损。这既与党和国家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悖,事实上也影响制约了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创建安全诚信企业既是社会(公众)对煤矿企业的期盼,也是企业进步过程中的一种理性追求。

诚信,一般来说属于道德的范畴,应该是一种品质的自我锤练,它最动人的光辉来自于道德的约束力和文化的影响力。但在现代社会,诚信的许多内容也已被纳入法律和制度调控之中。比如,我国《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和侵犯相对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即体现了法律对诚信的刚性约束。

安全诚信是关于以安全为要义的诚信,既有相应的道德涵义,也有明显的法律特征。据此可以证明,安全诚信的创建,既包括对相应法律制度的遵守,是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又展示了其道德文化的影响力,是对制度建设的补充和提升。它更加强调主动意识乃至自动意识的作用,是更高层次的安全文化,相较于单一的制度的制订、遵守和考核是一种进步,是制度到文化的进步,也是被动到自动的进步。据此,可以更加科学地界定出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和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关系。

三、创建安全诚信企业的内容

创建安全诚信企业的主体在于企业。企业的安全诚信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社会的安全诚信,二是相对于职工的安全诚信。顺序结构上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诺,二是践诺。企业对社会的安全诚信内容大致应包括遵纪守法、消弭隐患、保证投入、健全制度、措施到位、救援有效等等。企业对职工的安全诚信内容大致应包括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施教在前、规范告知、系统可靠、保障有力等等。我们知道企业中人是最具活力最具主动性的因素,所以安全诚信企业的创建需要更加积极地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涉及到两个关键面的人的安全诚信。一是管理者的安全诚信,包括其对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的关系;二是员工的安全诚信,包括对企业和家庭的安全诚信。深层次还包括所有人员(管理者和一般员工)自我安全的诚信。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

1、 20xx至20xx年间,深圳基本工资调整,相对社会整体薪水均发生大幅度上扬,但20xx~20__夸年度之间,未发生大的薪资调整及经济波动事件,故预计20xx年薪资不会发生大的波动。现根据公司需要,进行本次薪资调查,总结20xx年的招聘工作,为20xx年的招聘工作的开展提出展望及规划。

2、调查思路以公司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方式包括应聘者及各部门询问、人才网站简历薪资要求统计、广东地区环保行业同行电话询问,网络行业报告参考等等方式。

3、新年薪资预计维度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包括社会岗位薪资水平、岗位人才供给量、人才网薪酬查询、公司薪酬战略政策、网络公布的年度薪资增长指数等。

说明:

1、时值年关,人员流动性较小,公司人员稳定;

2、开年后相对而言,根据“332”原则,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位流动性比较大,企业的人才筛选工作也悄然开展;

3、新年开始,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相对公司的招聘实际,需建立起庞大的人才库及广泛的人脉资源,针对不同的岗位开拓不同行业的招聘渠道,扎实有效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3

随着/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__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支生力军。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__市农村信用社,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改善全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__市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应。

近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畅通结算渠道,积极引入了风险担保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有实力的正规担保公司合作,向经营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投放足额信贷资金,大大缓解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截至20__年7月末,共为5206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5127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5.36 %,占到全市注册登记企业法人单位6279个的82.9%。我们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一是探索多方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渠道,构建了银、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为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持,今年以来,由__市中小企业协会牵头,召开了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在签约仪式上全市7家信用联社分别与介休市维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谷县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10个能够充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达成了总额合计约4000万元的合作协议。__区联社与区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现场向山西神龙能源焦化有限责任公司、__长兴焦化有限公司、__金利恒物资有限公司等82家中小企业综合授信3亿元。其二,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截止7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向673个优质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金融服务。在为企业信用评级结构升级,创新产品,增收创效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为2.3万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收611余元,有效拉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其三,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各联社在创新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创新产品上,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提供“金融套餐”,推出了惠农通、商流通、展业通三大系列、十八种信贷支农产品,为三农解难事、办实事,使服务产品更具科学性、便捷性、实惠性,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在支付结算上实现了全辖区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与人民银行对接,解决了中小企业结算难的问题。二是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战略,引导和培植了新型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扩大了贷款营销。在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对一些“公司+农户+基地”战略型、规模型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三农“的经济发展。如榆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昔阳大寨农业开发公司、平遥县龙海实业公司、介休市山西路鑫煤气化公司。由于认真贯彻国家“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从农村信用社方面看: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原则上7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户贷款,自20__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政策,对某些行业提高了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相应提高。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定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20__年1月1日起,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后,农村信用社普遍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由于利率上浮的影响加投资环境不畅等原因,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三是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影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实行的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的制度,使信贷人员陷入"三难一怕",即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为回避风险,在信贷决策时刻意突出风险控制目标,力求"万无一失",对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拒贷情况尤为突出。四是现行抵押担保办法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担保法》出台以后,企业寻找担保单位比较困难,具有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较少,且现在大多数有担保能力的企业并不愿意对外提供担保,这就使企业很难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同时,由于目前拍卖市场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抵押物处理费用大、手续繁多,变现难,有些企业厂址设在乡(镇)、村,厂房、设备等抵押物变现价值低,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农村信用社收回资金就有困难。

(二)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一是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近些年来,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过改制与产权重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仍带有浓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多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名、优、特产品,发展潜力有限。三是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帐簿、多头开户现象,报表数据失真,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逆向做出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求错位,中小企业自然陷入了贷款难的境地。

(三)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已成立的担保机构分布较松散,且担保基金小、担保能力弱。担保公司门槛和收费偏高,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并存在部门垄断。如企业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有的重复评估登记、重复交费,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且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农村信用社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大轻小、重管理轻服务监督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信用社向中小企业投资。

三、扶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__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各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对中小企业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搭建起中小企业贷款运作平台,在信贷运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省联社“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的信贷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在县联社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客户管理部门,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营销队伍,联社营业部作为贷款发放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全辖信贷人员实行客户经理制,对客户经理实行包片定客户,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薪酬与经营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全面实行按业务量、业绩考核挂钩,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开展信用评级与授信,简化审批环节,在服务效率上实现新突破。首先从企业信用评级入手,建立“统一授信、差别管理”的信贷模式。通过评级确定企业信用等级后,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授信,这里指的授信不仅指贷款,还包括贸易融资、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进行统一的综合授信。以适应中小企业决策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对方便性要求高、信贷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四是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政策,合理浮动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实行“阳光定价”。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通过对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守信企业在贷款上优先、利率上优惠,以贷款利率定价来选择客户,使贷款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五是规范中小企业信贷运行机制,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保证金资安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申请有关部门批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办融资租赁业务、仓单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等产品,针对企业存货、应收帐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按照《物权法》规定的动产质押制度,创新厂商银三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选择经营管理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信用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违约企业,实现同其他金融机构违约信息共享,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营造守信氛围,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监督体系。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尽快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参与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金管理等服务,确保企业改制规范动作,最大限度地保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同时,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大力开展信用环境治理工作,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政府扶持资金应重点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贴息、降低税率、减免有关费用等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三是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担保方式。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同时积极创新担保方式,9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__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担保机构可以采取“专业担保机构保证+林权反担保贷款”和“龙头企业承贷+订单林业或合作造林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向信用社贷款以加快发展。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国小企业的现状特点

(一)数量种类多样化

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截止到20xx年11月底,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企业数量是1788万户,中小型企业占99.7%,小微企业占97.3%。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小企业种类复杂多样:按照所有权划分,小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等多种类型,95%以上是非公有经济;按照行业划分,小企业几乎分布于所有的行业类型,而传统工业制造业仍是主导性的行业;按照上市与否划分,小企业以非上市为主,上市企业占比不到1%。小企业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其内控差异化程度高,也相应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治理水平差异化

我国小企业所有权属性存在诸多差异,既有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非上市民营企业,也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或所有权结构多元化的上市企业、股份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这种所有权性质的差异化直接造成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两极分化。

1、非上市民营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作为小企业中占比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其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高度统一,有超过78%的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是由企业所有者作出的。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有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实现快速反应和决策,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但将决策权委任于一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的机率相对比较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提升、资本规模变大、业务多元化、地域分布扩大,企业整体必然会超越原有企业所有者能力、经验和知识所能掌控的范畴,客观上就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或团队,但这一点往往是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在所有权和经营合一的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对内控的认识与想法至关重要。

2、上市股份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89%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和专业委员会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虽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质类别企业的比例要高,这说明股权多元化能明显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根据《20xx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公司治理50强》的统计显示:85.2%的中小板企业和80.6%的创业板企业,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单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公司的“出身”还是民营企业,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其公司治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实际控制人起关键作用,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决策模式和治理风格。

因此,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亟待从形式上的治理结构合规转变成实质上治理机制有效。在现场调研期间,我们也发现,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遭遇实际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原因打击后,往往通过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等方式强化自身治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有利变化。同非上市民营企业一样,当实际控制人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成效。

3、国有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在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其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占38%的,由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占42%,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作出的占10%。其中,集体决策总体比例高,这说明地方国有企业对“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室决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说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两者概念在这些企业中的区分度不高,公司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往往源于其所有权人代表(国资委)的要求,并且相对别的企业类别而言,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较高。

4、外资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2%的外资企业,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虽然由于其股权集中而造成比例略低于平均水平(58%),但仍高于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这可能与治理意识比较强的外方有关。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通常外方投资人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在其影响下,外资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内控意识普遍较好。比如,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在与法方合资后,虽然企业决策主导权属于中方,但是法方会定期通过管理评审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影响。中方股东认为这些建议事实上对企业有用,自然就听从并采纳。因此,在合资期间,法方通过管理理念的传递,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初创期的主要目标是开拓市场,利润是生命线,企业最关注生存问题。成长期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不进则退,企业最关注发展问题。在这些阶段中,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实现快速转化,以灵活配合客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资源有限,企业对不能直接与所要达成目标挂钩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热衷,对管理成本降低的意愿强烈。因此,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征。

1、机构简单。由于规模相对小、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小企业整体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层级少、决策集中。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超过50%小型企业主要以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沟通方式来传递管理要求。机构简单使得企业扁平化程度高,内部沟通方便灵活,决策者能迅速全面地掌握信息。对于大型企业,则需要更正式的沟通方式(如大型企业中有超过70%的业务管理事项均通过完善的制度政策进行约束)来传送信息,才能保持信息质量不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的快速沟通优势就体现出来。比如,鱼跃医疗管理层将办公桌搬到生产一线,这样使得管理者能随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还与人手不足相关,人员兼岗情况普遍,尤其是后台支持职能(财务、行政、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监督不力,职责未分离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

2、制度文档少。企业管理的文档化水平明显与企业规模水平正相关。在小型企业中,有49%的企业已建立实施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时,有21%的小型企业认为现有管理制度对实际的指导性不高,而在大型企业中,持这个观点的比例仅有8%。主要原因是小企业发展变化快,经营内容、业务方式和人员相对不固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标准也无法完全固化,即使记录下来也可能时效较差。同时,由于需要快速反应,内部沟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无法留下完整的文档记录。

3、信息化程度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25%的小型企业未建立运行任何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大型企业的比例是3%),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小型企业中,覆盖部分业务的企业数与覆盖全部业务的企业数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业中是0.75:1),并且信息化应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财务管理软件。这是因为小型企业资源有限,更多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管理问题,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核心业务信息。

同时,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往往会考虑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系统,而更多的小企业则采用直接购买成熟套装软件或外包简单开发的模式。此外,许多小企业普遍没有关注到信息系统所带而来的风险。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盖产供销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后,才开始关注信息系统的不相容岗位分离风险。

(四)监督机制相对缺失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只有31%的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还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企业规模上升,内审监督机构在企业中设置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虽然在上市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高达94%,但一些上市企业反映他们设置内审机构只是为了遵循监管法规的强制要求,是不得已进行的形式上配置,实际上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小型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三权”统一,当企业所有者或实际控制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洞悉企业所有的情况时,就不会愿意为额外监督成本而买单。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小型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约50%的企业采用了绩效考评机制,这与我们在现场调研时所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小型企业对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现金激励方式,而很少采用股权激励之类长期激励机制。

(六)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对于上市的小企业,其信息披露属于法定要求,并且相关法规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明确规定,企业普遍执行程度较高。但目前内控报告披露出现了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情况,市场投资人对这些内容关注度越来越低。对非上市小企业,其信息披露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部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因为企业信息主要掌握在公司内部人手中,高度不透明,使得外部利益相关方会因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不愿向小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影响了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小企业和其利益相关方双方都在通过各种方法,为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而努力。比如中信银行介绍其通过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帮助小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强化内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银行能高质量地获取企业信息。这样,债权债务双方在基本信息上趋于对称后,能建立两方长久的“双赢”合作。

二、小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比例,小型企业(42%)小于大型企业(70%);未上市企业(46%)小于上市企业(90%);非国有企业(48%)小于国有企业(55%);存续时间短的企业小于存续时间长的企业(3年以下企业38%,3-10年42%,10年以上57%)。总体来说,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对内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企业既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家对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业在求生存、求创新、创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合理合法合规,适时出台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以协助帮扶小企业发展为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时,许多小企业经营混乱,职责不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况,因此适时出台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将有力促进小企业查漏补缺,解决小型企业管理中的诸多困惑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对未来发展预期越好的小企业,一些小型企业,在经历了创业、发展的阶段后,所面临的管理提升问题就更为紧迫,对内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持续实施内部控制完善。现场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用工具,对企业而言是必要的。开展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包括:厘清了授权责任、明晰了跨部门职责、增加了其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了经营成本。

(二)风险识别

小型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常伴随着高风险水平,尤其是较为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是自主创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将科技成果转换为商品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小型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水平都异于大型企业。因此,风险识别能力对小型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是趋于保守的,他们普遍很在意风险,愿意花钱管理他们所识别出的风险,并持续关注成效。以园林工程为主业的普邦园林在发展多区域经营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各地项目执行状态,企业面临着重大的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因此,董事长作出决策,投入大额资金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成本跟踪和监控,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超支风险。

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对非正式,较少采用定期(占14%)和系统组织(占18%)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不定期(占42%)和业务部门自行评估(占47%)的方式。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方法指引,小型企业对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管理者个人的判断,而许多时候这些基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判断是非系统的、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特征,常常只关注与“钱”直接相关的传统型风险,而会忽视因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技术更新而产生的新风险。比如在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时,只评估成本与现时效果,而不考虑新技术的伴生风险。鱼跃集团觉得微信信息沟通成本低廉、实时高效,于是就马上在包括核心技术团队在内的企业范围内推广应用,完全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核心研发技术泄密的问题。

(三)内控建设与推进方式

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往往不是系统和全面的,许多是从局部重要业务领域开始起步,等经验相对成熟后,再复制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科瑞技术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质量管理体系几年后,才引入美国卓越绩效模式,并逐步将这一管理理念推广到公司整体范围内。在这种方式下,内部控制成果往往会更多以业务流程体系形式体现,而非正式的内部控制手册或政策。这个结果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小型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展内控时,会应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调研问卷统计数据表明,72%的企业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系,37%的企业采用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33%的企业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系,21%的企业采用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还有一些行业特有的管理体系也被相关行业普遍运用,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采用了2种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内控主责部门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型企业的内控主责部门主要设在办公室、财务部和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时,62%的企业表示借助了外部专家的力量开展内控建设。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在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的模式下,内控建设成果推进相对容易。比如,科陆电子内控建设秉承“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理念,组建了由各业务层面骨干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参与内控建设,各组员会将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控知识以及管控要求带回到业务层面,真正做到内控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层人员对内控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工作中会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管住风险,于是内控就从意识逐渐变成了习惯。

(五)企业高管的作用

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8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效果的关键在于管理层重视,这与现场调研中获得受访者百分之百认同“内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企业执行层以及高管层对这种说法其实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企业执行层认为,如果老板内控建设的意愿强烈,那么他们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得多,否则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规。比如,冰川网络的老板很重视资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资金管理领域的内部控制成效很显著。

而被调研的企业高管层认为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体执行部门也要工作得力,否则什么事都要让老板拍板,内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观点的差异主要由于双方立场不同。从系统的角度看内控工作,高层给予的支持力和内控部门的执行能力是内控工作的“最佳拍档”,不能偏废。在现场调研中,我们确实也发现了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典型。比如,欧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领导支持下,强有力的内控部门通过“的内控部门通工程主动创造价值,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增值服务,赢得了同事、上级的尊重和认同,内控工作汇报成为公司管理会议的固定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内控的认识不准确

在本次调研问卷中预设了两道测试题,试图了解企业对内控理念的认知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只有不到34%的企业全部答对,这说明许多问卷填报人对内控基础概念的认识还不到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事实上,企业受访者们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在问卷中,有62%的企业同意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现场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误解,主要包括:

1、内控等同于合规。部分企业以为内控工作就是合规工作,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通常会采用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执行的方式。

2、内控是区别于现有管理的一套新体系。许多企业以为内控和企业管理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因此,普遍认为内控建设是从无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体系的过程。在对调研问卷数据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2197家声称自已未曾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小企业中,实际仅有68家企业未实施过其他管理工具和标准,而其余的企业或多或少在经营管理中应用了各种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们不认为这些与内控有关。

众所周知,企业不可能同时依照两套标准来实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领域内出现一套以上的管理体系,那么必然有一些体系是用来满足形式要求的,并不会真正被用于管理中。因此,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控与管理的关系,而是将内控定位为一个形式上的管理体系,那么任何为此发生的成本都将是额外负担,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本效益的讨论都将毫无意义。

3、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概念混淆。调研问卷结果表明,41%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建设,32%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评价,36%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审计。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数据倒挂,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许多企业不清楚内控建设、评价、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现场调研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这点,企业要么将内控建设和评价割裂开展,要么将内控评价与内控审计混为一谈。

(二)管理者的内在驱动不足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流程简单、人员关系紧密,内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的误解,企业的管理者容易对内控形成认识上的抵触,将内控置于经营盈利与企业增长的对立面。内控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先驱动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让其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使其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因此,如何找到让小型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的驱动力是很重要的起点。根据调研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分析,企业管理者开展内控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1、法规红线。包括各类强制性监管要求、上市合规要求、税务要求、筹融资评价标准等,虽然不见得能让他们正确理解内控,但至少可以推动企业开始启动内控体系建设。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如果相关监管机构对这些内控监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那么这个因素的驱动力就会消失。

2、实质性受益。小型企业表现出对实施内部控制的顾虑。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效益与成本不匹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果能让企业所有者了解到通过内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赢得市场这些这些效果,那么其开展内控的意愿会极大的提升。

比如,腾邦国际的财务部门在一开始推行预算控制时,老板并不重视和认同,只是勉强同意先对费用实施预算控制。但是,当老板看到费用控制实施所产生的显著效果后,就开始主动介入,要求在企业内全面推进预算控制工作。同时小企业所有者希望未来在内部控制方面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

(三)内控经验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有62%的企业提到了人员经验不足是开展内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内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人,以及掌握内控技术的人共同参与。大型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招聘专业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决内控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小型企业因资源有限而很难做到,并进而影响了内控在小型企业内的实施面。因此,如何帮助小型企业解决内部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未来小型企业内控规范推广的重要任务。

(四)方法不正确

在现场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些小企业表示“企业内控做了太多没必要的内容”、“有些领域缺少政策指导”、“做出来这套东西就是摆着看的”。在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的做法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国内流行的“对标法”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即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引的条款逐条对照实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对标后的一套内控手册。

这种方法将内控工作变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务,建设过程纯粹按图索骥、没有对政策的融会贯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将控制要求落实于执行,加之没有建立后续的完善更新机制,这样的内控建设不可能对企业管理提供帮助,工作成果势必被企业束之高阁。这些错误做法中,其实蕴含了对内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误解,包括:将内控建设视为一次性的项目,做完就一劳永逸;内控建设就是编一套制度或手册,建设过程往往不考虑执行效果;内控建设就是保证对政策条款的全部符合,无偏差,等等。

(五)现有内控规范对小企业的适用性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没有考虑小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因此,对小型企业而言,要全面遵循确实存在较大难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关条款要求公司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这对治理水平相对不高的小型企业来说适用性就不高。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内控规范对大型企业的适用度较高,5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3%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但对小型企业而言,只有3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11%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3%的企业认为完全不适用。此外,现有的内控规范体系没有对开展内控工作的方法进行系统说明,直接导致实务中正确和错误内控工作方法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也会因错误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对内控的误解。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企业认为以下环节的工作方法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整体控制环境如何梳理与加强;如何将控制活动体系化;如何规范风险评估的程序;如何实现控制活动执行的持续性以及如何评价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四、相关政策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xx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20xx年5月8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xx》,为小企业集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专精特新”,提供了战略性的政策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议有关部门聚焦我国小企业实际需求,以帮助小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持续运营、培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目标,尽快制定出台一套为中国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内控规范,并指导小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一)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制定内控规范的首要目的

内控规范的制定目的决定了其内容范围和效用性质。如果以实现小型企业合规为目的,那么应以财务报告控制为主线制定规范。但合规目的下制定出来的规范,对超过99%以上没有上市合规需求的小型企业来说,就没有很大吸引力和实质性帮助。

如果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目的,那么应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制定规范,但为保证规范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据合规要求,对合规范围内的内控补充一些特别的说明。无论对于哪种性质、处于哪个行业的小型企业,要成长发展、要做大做强,都会对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充分考虑小型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作为规范制定的首要目标,核心内容上以全面内控为基础,强化“小企业”特点。

(二)以“强化实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为构建内控规范的主旨

小企业内控规范应重点解决内控是什么(即内控的效果)、内控要做什么(即内控的内容)和怎么做内控(即内控的方法)。专家调研的结果表明,93%的专家支持在规范中阐述内控效果;36%的专家认为应在规范中涵盖具体领域的控制内容;64%的专家认为应考虑在规范中阐述内控工作方法。我们认为,内控的效果可用来端正对内控的认识,内控的方法可为企业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工具,这两部分是必须的。在内控效果部分可以参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则来阐明内容,同时特别要补充明确内控的局限性、内控与管理的关系、有效的内控五要素需具备的特征;在内控的方法部分应秉承“功能达成、操作简化”的设计原则,重点考量功能实现方法的经济性,强调建设与执行的关系、建设与完善的关系以及长效保障机制等。

而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由于存在跨行业差异较大、管理内容太过具体等问题,无法保证规范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适用性。同时,由于管理方法日新月异,很容易造成规范内容的过时。因此,我们建议不在规范中明确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而将其放在配套的解读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绍小型企业在典型领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赋予企业更多选择权”为引导内控规范实施的根本

工信部对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涉及定量指标,虽操作简单,但缺乏灵活性,且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稳定性。与定量指标相比,定性指标虽缺乏直观性,但却可从小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认定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界限,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国际上基于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监管、信息披露等)对中小企业的划型应用不同类别的指标,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标又兼顾了定性指标。我们建议规范应以引导为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内控规范中仅明确定性标准,而在推广实施时,根据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设定不同的定量划型标准。这样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业务发展阶段、业务事项的复杂程度,对照定性标准自行衡量选择其适用的规范,自主建设完善内控机制。

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可以鼓励其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主全面开展内控建设;而对管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可以参照《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展内控工作,实现企业战略风险重点防范,把控重点业务事项和关键领域的风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内控的实际需求变化。

(四)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内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积极信号。因此,我们建议,小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应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改变现有以整体有效性为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励差异化、有信息含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时,参考香港等地内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将有关内控信息分为强制披露和建议披露两部分,相应降低内控实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举措”的宣传和培训作为推广和应用小型企业内控规范的手段

通过加强宣传,普及教育推广,强化内控建设和责任意识,为小型企业全面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对于企业,主要以案例方式宣传内控与管理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益处,增加企业开展内控的驱动力,加强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监管部门,主要宣传内控的实质内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条式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宣传企业内控有效带来的益处(比如降低贷款坏帐风险等),促使其主动加入到驱动企业开展内控的行列中来。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能否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内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和地方小型企业协会、内审协会等行业机构的作用,为小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内控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内控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升企业内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会,请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分享经验、介绍实践成果,并鼓励各企业的内控专业人员互相交流心得、探讨成功模式;三是将小企业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加快小企业内控规范的推广与普及。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5

调查目的:作为职业学校修订导游专业教学决策的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导游服务人才作铺垫。

调查意义:能够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对学校的导游专业的教学和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导向。

调查对象:苏州市国际旅行社

调查地点:苏州市竹辉路国际旅行社

调查方式:以参与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10月1日的周末和课余时间

调查背景: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实现服务对象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增值和令人满意的目的。另外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掌握准确、及时、系统的调查资料,并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替旅游行业输送导游专业人才中的一员也是如此。但要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教师就必须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谁能及时了解到旅行社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谁就能在这一行业中占领先机,取得优势。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及要求,企业是否已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旅行社那个更重要等。另外企业未来几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这次调研的辅助内容。

一、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概况:

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经市旅游局批准、工商部门注册、足额交纳保证金的旅游企业。公司以经营旅游业务为主,组织与接待团体、散客、商务考察及为各类会议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公司员工均是来自各国际旅行社的专业管理人才,公司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及优秀的导游队伍。宗旨是:“用心为每一位客户服务,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愿望是:在友好、共赢、诚信的原则下,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

二、调研分析:

在调研中,面对面地听取了旅行社老总对旅游业现状、用人标准及发展形势等的分析,以及参与体验旅行社员工的辛苦工作,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工作技能表示由衷的崇敬。

1、旅行社业务部经理给我们介绍了全国旅游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

就全国而言,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业人才800多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多万以上。与此同时,专业的公关、媒介、会展等行业也开始共同参与这个广阔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游专业的职业化变得越来越迫切。

苏州这块市场情况如何呢?苏州已有旅行社110余家。这几年,在苏州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数量增长最快,每年新批的旅行社有十几家。如此看来,苏州导游人才需求如全国一样让人看好。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由此可见,旅游从业者拥有光辉的前景,那么我们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目标的制定是正确无疑的了。

在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也要看到困难,由于旅游是一个特定的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他们说: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捷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应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导游专业又有很强的挑战性。旅游行业竞争激烈,部门、岗位越重要,工作强度也就越大,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是常事,逢年过节更忙得不可开交,这对从业者而言都是考验。踏实勤奋、待人有理、善于沟通、知识丰富、精通外语都是从业者的必备条件。对新入行者而言,三五年的艰苦努力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旅游业最紧缺的三类旅游人才,第一类属“最抢手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能从事境外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并有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第二类是“最急需人才”: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第三类是“最大量需要人才”: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出来?《导游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有别于《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在综合素质上,因为酒店服务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对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低些、而技能要求高些,进入行业门槛较低。导游专业虽说也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但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进入行业门槛较高。旅游当中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需要导游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准确掌握旅游政策与法规,充分兼顾国家、旅行社、游客三者的利益。若是出境旅游,不仅要为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对出游国家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要求的人才是全面的。正如旅行社老总说的:我们需要的人才应是综合素质好,同时要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历史知识、能做好推介策划、能做好营销工作,而且普通话一定要过关。

2、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加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想做导游工作,作为学生没有导游证,就无法进入旅行社工作,所以企业认为导游专业毕业生有没有导游证很重要,如果学生有导游证,那他们的工作都不需要学校费心,学生拿着导游证就能很快地找到工作,反之,没有导游证的学生想找旅行社的工作就显得困难了。另外,在学生当中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考取了导游资格证,可苏州的各大景点都还没参观过,学生的“纸上”功夫下得还真大,由于他们缺少了实践经验,若马上让他们带团,恐怕很难胜任工作。问题就出现在学校给学生这方面训练的机会、参观的机会太少了。虽然我们为学生也安排了景点认知实训,但是自费或免费形式,有的学生舍不得花钱,只好不去,老师也无法去约束他们。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考取导游证的,对于考不上的学生,我们该如何为其打算?难道都送往酒店去吗?学生不愿意我们又怎好强求?本次调研让我得知,有的旅行社,还有很多空缺位置需要旅游人才,对于没有导游证,但是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旅行社也可接受,可安排做业务。对于相对沉稳、有耐性的人,旅行社仍可接受,可安排其做计调工作。关键是我们要培养出旅行社所需要的人才来。

3、能否与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培养:

苏州现有旅行社110余家,另外还有100余家挂靠单位和办事处。人才需求量:一般小社需要3—5名,大社需要5—10名,实施“订单”培养不是没有可能,但无法搞“批量”订单。这样就需要市场开发部老师专门下大功夫,拿出一定时间,到各旅行社去做工作,多联系一些校企合作伙伴,调整教学进度(或有意识安排),在旅游旺季,安排为实训课,将学生分别送往有合作关系的"旅行社去,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也保证了我们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免费参观市内、省内著名景区景点,何乐而不为!

这件事情再次说明:专业要发展,必须要由旅行社的配合。目前导游服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确实也没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这是不利于导游服务专业发展的。

三、几点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即要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性,了解导游服务行业的特点,知道自身不足,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发现自身优势,也就是与初中生相比,他们的学历更高,而与高中生相比,他们的技能性更强。

2、专业老师平时要多到旅行社去了解情况,比如每个老师负责5—6个旅行社,及时了解最新旅游市场动态和旅行社对员工新要求,及时帮学生调整心态、掌握新技能,把握到市场的空缺需求,就业是不成问题的,也是很有前途的。

3、学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就业会,认真听取专家、旅行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广范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

4、学校的视野不应局限在苏州,应面向整个江苏的旅游市场,江苏的旅游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学旅游的专业人才还不是很多,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给他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宣传我们学校旅游专业的好出路,如果单纯的只满足苏州市场,必定竞争很激烈。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不是单纯的为了他们的就业协议。如果能帮助他们在自己家乡找到工作,那会让他们的父母更安心,同时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专业,学校的声誉会更高,学校的招生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学校将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本次调研,让我坚信:只要用心开发我们的旅游市场,导游服务专业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的!

四、调研总结: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社实习调研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半年内,我不仅向旅行社老总学习了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体验到应该如何更好地跟客人和同事交流、相处,更被旅行社员工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案例基础和方法,也使我在今后从事导游专业教学中有了坚定的目标和方向。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6

自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汽车专业学生开始,至今已招收届学生,已有届该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到汽车行业的前后市场,这些学生在行业中的适应性以及专业所学在行业中的应用性达到了预期的专业学习目标。那么汽车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是什么?这些典型职业活动又有哪些可以融入汽车专业教学中?就此,本课题组对部分汽车企业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掌握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对汽车专科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及典型职业活动,了解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的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呼和浩特市汽车行业企业。

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走访到的北京市汽车企业中随机填写的,并当场收回。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主要调研汽车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录用专科生的主要要求、适合专科生的岗位,以及适合专科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

汽车企业适合专科层次人才的岗位占前两位的是汽车销售人员、维修服务顾问,这说明在企业岗位需求中,专科学生更适合汽车销售人员和维修服务顾问这两个岗位,在调研中这两个岗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能够很好的和客户进行沟通,明白客户的意图和需求。其次是维修技师,这个岗位的需求量极大,是汽车行业比较紧缺的人才,及其需要汽车专科学生进入其中。在调查中发现,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学生,在进入该行业后锻炼几年后,都能成为该岗位的骨干力量。

汽车企业专科生在岗人员的比例大概占企业总人数的20%~25%,初中学历和高职学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可见,专科生在汽车行业的专有率并不是很高,但调研发现,企业需要专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进入,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人员素质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这表明汽车专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需求率。

企业对所录用的专科生的主要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娴熟的技术更受到企业的'欢迎,这说明企业都在注重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职业形象。

汽车企业对汽车专科学生专业知识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课程包括基本的构造知识、专业英语、电控知识、电器知识和专业动手技能等等,在专业知识层面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企业需要录入进来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够创造出价值,不需要企业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再进行企业培训和培养,而且企业也需要录入的人员能够有后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都对专业英语知识提出了要求,因为目前很多文献资料和维修手册都是英文的,这就需要进入该行业的人员适应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知识。

长期以来,人们担心中国汽车产业如此“幼稚”,以致一旦加入wto,失去政府“呵护”的“民族汽车工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然而当我们审视加入

wto五年多的历程时,却惊喜地看到:只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开放中寻求和发挥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并不悲观。相反,只要我们的体制和政策调整到位,汽车产业不仅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且可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中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中国仍是汽车产业的弱国。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如此汽车产销量的大国家,却又如此之小的汽车进出口量,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如此规模的汽车产业,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又如此之弱小,这也是世界少见的。

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必须完成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为此,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培育起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大有前途,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急需专业技术型人才,并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竞争的加剧及国外汽车售后服务集团的进入,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不仅潜力巨大,人才需求潜力更大。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7

——来安全力服务园区企业用工显实效

为支持企业发展,深化对接服务,切实掌握当前“两区”企业用工、招工、缺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来安县人社局会同“两区”管委会相关人员于20xx年5月16日至20日对“两区”规模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地走访、调研,并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此次 “两区”用工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及特点

来安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5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农村劳动力2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5万人,新增转移0.9万人。我县“两区”现有投产企业125家,企业总用工1.7万人。 近两年,随着工业强县的战略的实施,两个省级园区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用工问题一度成了约束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方面是本土劳动力输出量大,许多劳动力远赴他乡面对谋求生活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本县用工匮乏,亟待解决,为确保园区企业有人用,用得好,本地劳动力有业就、有岗位,我县抓调研,建机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无缝对接”园区用工需求和劳力供应,让入园项目留得住,劳动力引得回,呆得住,实现政府、企业、劳务者利益的“三赢”。据统计,我县已陆续有2.4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地就近就业,1-6月份,两个园区用工缺口6162人,招聘5632人,9成企业用工有着落,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一线调研,建立资源“三库”。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而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判断则源于对信息和事实的全面了解。为掌握全县劳动力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来安县人社局大兴调研之风,将调研贯穿于服务企业用工的全过程。一方面开展企业用工座谈会,通过与客商和老板的有效沟通,明确用工的趋势和结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开展上门调查服务,进入园区逐个企业发放用工调查表,明确用工缺口的数量和类型。另一方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通过县人社会局和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社区)工作站、信息员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全县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利用掌握的资料,及时建立“两区企业用工信息库”、“劳动力资源库”、“人才资源库”。为实现动态管理,建立调研长效机制,每个季度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并及时更新,每年开展二次大型用工调查,招聘服务前、后各一次,掌握用工服务的情况和效果,从而及时跟踪服务。

(二)打造平台,畅通信息“引人”。供应和需求在市场的两头,一直以来,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依靠亲带亲、邻帮邻带领到发达城市务工,许多在外打工者每年回来一两次,对家乡的发展和本地用工的需求、待遇所知甚少。我县根据不同劳动力和务工者年龄、技术结构等特征,通过建立不同的宣传平台,实现信息宣传的全覆盖。广大青年和城市务工者文化素质偏高,熟悉网络,他们建立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在县人力资源就业服务网站上常年滚动播出用工的供求信息,让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对于乡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谋划,利用春节等民工返乡高潮节假日时期,在县电台和电视台播放专题片,在各个乡镇逢集日发放宣传年画和致广大外出务工者的一封信、举办用工招聘会,宣传来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引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集聚、广大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畅通供需信息,让劳动者针对性的择业、就业。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用工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19600个,到会应聘28000人,达成就业意向11000人。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育人”。企业用工除有数量上的绝对需求外,还有结构性的相对需求,企业因缺乏有素质、有技能的工人而用不了工,不少劳务者想回来就业,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就不了业。针对这一情况,我县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解决企业人才之忧、劳务者外乡打工孩子、老人留守之苦。与县高级职业中学签定协议,定向培养实用、热门专业人才,并优先安排园区企业就业,不断加大对园区企业的输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培训机构作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增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聘请高校教师和高级技工授课,同时,为确保培训的效果,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发放证书,并规定,持证者优先上岗,今年以来,共有电焊、电工、会计等2800多个技能性人才走上了就业岗位。

(四)维护权益,规范用工“留人”。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企业员工的高待遇、高收入吸引着广大在外打工者,我县开展在企业和劳动者“双向”宣传,加大对工人权益维护和规范企业用工的行为的力度,劳动者权益有了切实的保 - 3 -

障,让外出务工人员稳住了神,安下了心,留下了人。一方面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加劳动法律知识。通过举办企业用工座谈会的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劳务培训班的引导和教育,《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法规为企业、员工所熟知,有效地促进企业用工的规范和社会保险待遇的落实。目前,园区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5%以上,来安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超群电力、中联能源、扬子木业等一批企业纷纷为员工办理工伤、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另外,他们还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业园区用工等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

三、解决企业用工的对策建议

解决企业用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互动,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确保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关心关爱、部门协调帮助,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县转移,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为此建议:

1、加快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建成白领、蓝领、新市民公寓。完善服务设施,为园区就业的员工在吃、住、行、娱、购、医、教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把园区建设成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2、引导企业以待遇、感情、事业留住人。促进企业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工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面,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3、注重奖励,解决缺工问题。制定企业用工服务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企业招工,对帮办招工服务中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4、加大投入,保障招工顺畅。县财政局要将企业用工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经费,新建或扩建县人力资源市场,按照“三有”要求建设好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每年从职教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职业学校发展。设立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

5、强化宣传,营造用工氛围。大力宣传来安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返乡就业创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成功典型,组织返乡农民工参观开发区和企业,让他们感受“新来城”和“汊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激发他们在家乡就业创业的热情。宣传规范用工企业、诚实守信企业及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宣传政府在招工帮办服务、改善用工环境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招工帮办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用工,各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用工服务的良好氛围。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8

20xx年2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部分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调研及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介绍了下一步人民法院开展破产案件审理、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近年来,普通民事商事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人民法院整体上面临案多人少困境。很多法院都将有限的审判力量全部投入到普通案件审判中,未建立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所以在破产工作中就形成了由于没有专门的审判组织,所以法院不愿或不会处理破产案件;由于不处理破产案件,就更不需要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的不良循环。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开展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只有广东深圳中院、浙江温州中院等少数地方法院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实践证明,设立专门审判庭的法院,处理企业清算和破产事务的积极性高、效果好。专门审判庭是企业清算和破产审判工作专业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破产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根据中央要求加紧研究制定有关方案,并将与中央编办协调推动这项工作。这次会议结束后,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切实担负起职责,监督指导辖区内中级人民法院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各中级人民法院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启动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要率先将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立即协调地方编办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在地方编办未审批之前,要调剂使用现有编制,先把专门的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起来,立即开展工作,不能因审批而耽误工作。

从目前开展企业清算与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应承担以下11项职能:1.企业破产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2.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3.依法处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善后事宜;4.负责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关调研;5.对下级法院企业破产案件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6.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法院之间的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7.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和培训;8.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下级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9.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与贯彻实施;10.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企业破产大要案审理的监督指导;11.破产档案的管理。上述11项职能是否科学全面,可以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建立专业化审判机构过程中,人民法院要同步推进破产审判法官队伍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已有专门破产审判法官的法院,要加强对在任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将纪律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同志配备到破产审判岗位,实现破产审判新生力量补充常态化;要结合破产审判工作特点,做好传帮带工作,组建成熟的破产审判团队,切实避免一人离岗、工作皆停的情形。目前尚无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法院,要加紧发掘、培养专门人才,确保专门审判人员及时到位。同时,在当前司法改革推进法官员额制过程中,各地人民法院必须将专门审判庭作为一项内容特别考虑,要在各方面为下一步工作预留空间。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将当地专门审判庭、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情况,在今年8月1日前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立后,企业清算、破产案件的管辖会相应发生变化,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已着手研究,并将适时予以明确。

二、做好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工作。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13条至515条规定了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原则,解决了法院内部执行转破产的程序启动问题,拓宽了破产案件受理渠道。对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重庆、深圳、温州等地部分中级法院已开始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具体规定。当前,在适用上述规则时需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执行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及时发现、整合分散在不同法院的针对同一僵尸企业的多起执行案件信息。执行法院及其上级法院要依法尽力创造集中管辖、集中执行等有利条件,促进僵尸企业及时、顺畅转入破产程序。

二是判断当事人同意移送破产的时间点,既可以是执行不能时,也可以是当事人申请执行时。同时,不仅要考虑债权人的同意,也要关注债务人的申请,尤其要充分考虑债务人对企业重整的申请。在同意的形式上,应采取书面形式。

三是要注意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执行法院对依法应当移送破产的执行案件要及时移送,不得故意拖延。破产法院要克服对破产案件的畏难情绪,应当依法受理的破产案件要及时受理,切实避免在受理破产案件上踢皮球。

四是执行法院将案件移送破产时,应当中止执行程序。企业破产法第19条已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二)也作了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还有相当一些地方法院未严格遵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在破产程序启动后继续对被执行人进行执行和保全。这种情况要坚决予以禁止,严格依法办事。

三、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破产工作的质效。人民法院要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提升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既要严格依法也要解放思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适应企业重整需要的破产管理人才的吸收,把破产重整的需要作为主要的考量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家、经营者、管理者,乃至科技工作人员的作用,不断加大破产管理人工作程序规范化建设。当前,应当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破产管理人队伍人才的积聚。人民法院要引导担任破产管理人的传统中介机构吸收擅长企业管理、熟悉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确保对企业破产重整、破产清算能作出准确有效评估。同时,对破产管理人如何管理,各地法院可以以有利于工作开展为原则积极进行探索。

二是要试行破产管理人分级管理制度。破产案件个案之间差异较大。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事务繁重,而有的小微企业破产则相对简单。从近年破产审判实践情况看,对管理人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破产案件从不同级别、资质的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既有利于确保破产案件质量的提高和破产程序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管理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提升。管理人的分级管理应是当前人民法院在破产管理人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试行管理人的淘汰、增补和升降级制度。从多数地区情况看,管理人名册自20xx年建立后就一直未发生变化,既未增加一些符合条件并具有一定破产管理水平的中介机构入册,也未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管理人予以除名。这种状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尤其是在实行管理人分级管理之后,要根据业绩和水平采取管理人的增补、除名、升降级措施。

四、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很多僵尸企业停工停产多年,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破产费用中的诉讼费部分虽可减免,但律师等破产管理人的报酬部分应当支付。目前,务必要克服僵尸企业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拨出资金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人民法院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补充企业破产案件中的破产费用缺口,要保证管理人能够按劳取酬,激发破产管理人工作积极性。已经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人民法院,要依法依规妥善利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要在使用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开源节流,适时推动建立政府的财政援助的常规机制,同时逐步探索企业正常经营中自行提取破产费用资金等措施。

五、慎重适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相当一批企业会采取破产重整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在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时,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重整中的市场参与者协商和谈判,最终重整计划力求由当事人表决通过。僵尸企业重整一般应包括债务重组和营业整合两方面内容。如果僵尸企业重整计划草案只规定债务重组的有关内容,而不涉及营业整合和资产重组,人民法院在批准这类重整计划时应当谨慎。因为这类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并未解决导致企业破产的深层次矛盾,企业经营前景和市场空间并不明朗,重整的目的和作用可能只是削减债务,不能真正实现重整让企业提档升级、更加适应市场的目的。因此,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应当坚持重整计划由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按照企业破产法第87条第2款的规定,通过自由表决决定。如果重整计划未经利害关系人表决通过,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强制批准权。

六、积极探索破产案件快审快结程序。破产案件尤其是破产清算案件,要注意快审快结。快审快结包括两个方面要求:第一,对于有挽救希望的企业进行重整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既不能一味图快,也不能久拖不决;第二,对于没有挽救希望,不需要进入重整的企业,要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尽快结案。浙江法院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简化审理程序,当事人之间对财产评估已协商一致的可以不再鉴定等,其他法院可以学习借鉴。

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涉及的问题面宽、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法院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依法积极稳妥开展各项工作。上级法院要针对企业清算破产工作特点,依法依规采取审级监督、审判管理、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等综合手段,加强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有关工作顺利进行。目前破产案件审判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法院要克服畏难情绪,抓住工作机遇,把破产案件审判工作抓实抓好,开创破产审判工作新局面,力争相关各项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9

山东欧化化工有限公司为更好的了解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我镇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近期,我镇其实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同走访了山东欧化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查看、开展座谈和填写“职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听取他们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概况。

山东欧化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位于谭坊镇河北村,该公司以肥料生产销售工业务为主,从20xx年开始,该公司注重品牌意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目前拥有5项发明专利、包装外观专利8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正在积极申报当中。

二、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座谈了解和信息反馈,该企业对我镇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满意的评价,但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一些新的信息和问题。对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一)项目办理程序复杂。企业反映,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将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职能统一进驻中心办理,缩短了办理时限、简化了办事流程、方便了群众办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事项时,中间环节较多,如在办理房产登记手续时,不仅需要有中心建设、建管、房管、消防等窗口的手续,办理过程中还牵涉招标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仍然严重。他们建议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增进项目,同时加强项目联办力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真正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二)政策法规难以掌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对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使他们在办事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比如:工伤认定必须在工伤故事发生后1年内进行申报,若超过时限则申报无效;取得工伤认定后,其工伤鉴定每季度集中鉴定1次,若季度末未能按时申报,则将延续到下季度鉴定,从而耽误企业的工伤事故理赔事宜。他们建议中心以及各窗口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的宣传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便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企业依法办事,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针对企业关心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福利企业申报变更等问题,劳动、民政窗口的同志在当天的走访过程中,已经与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企业对交流的效果表示满意。

(三)涉企收费不尽规范。一是存在“包年”收费现象。企业反映,相关部门出于方便的目的,每年一次性向企业定额收取行车等生产设备的检定、检测收费,收费随意性较大;二是协会收费较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一些专业协会每年都会收取会费,而企业却从未或很少得到过协会的服务。他们建议增强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同时对服务职能相同、相近的协会,取消一批、合并一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当场向企业赠送了《江都市涉企收费目录》,力求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同时,我们也建议中心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和一部分中介服务职能集中到中心办理,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收费,严禁部门暗箱操作、单独收费,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

三、企业目前的困难及解决过程。

通过走访、坐谈,我们发现该企业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企业一名职工因工负伤,急需办理工伤申报手续;二是企业增加残疾人,需要办理福利企业变更手续;三是该企业20xx年建成的厂房至今尚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有关手续急需完善。

为帮助企业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当场确定了项目陪办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该企业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工伤理赔工作都已由劳动窗口办理结束,陪办人员与劳动窗口同志实行了上门服务,企业和职工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在陪办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民政窗口也凭残联核发的“残疾证”为企业办理了福利企业的变更手续,企业将继续享受福利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新建厂房尚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的问题。我们通过多方了解,查明其原因是由于施工期间,企业对工程申报等事项缺乏了解,未向施工单位及时地索要工程概述以及项目施工方案,以至在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时,缺少相应的申报材料,影响了许可证的核发以及竣工验收工作的实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动联系了建管窗口的同志,在建管窗口同志的帮助下该企业补办了工程概述以及项目施工方案等材料,目前相关事项已经基本协调办理到位,该企业的施工许可已发放到位,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此次的服务走访体验活动,加强了第三党支部与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互相了解,增进了党员干部同基层企业和服务对象的感情联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行政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我们第三党支部将以此为契机,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强化学习业务知识、研究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推动行政服务工作创新创优。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市直商务系统企业共117户(包括原一商局、二商局、物资局、供销社、蔬菜办、外贸系统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原市场服务中心),有职工15918人,其中在职10892人,离休68人,退休4958人。自20__年开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依据株政发[20__]13号和株发[20__]5号文件积极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制78户,占企业66.6%,其中:破产24户,“两个置换”54户,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置换职工身份9612人,占在职人数88.2%,还有39户企业没有进行改制(其中有6户原已批准进入程序但因种种原因暂停),占企业数33.3%,职工20xx人,其中:在职1261人,占在职人数11.8%。

市政府对商业企业改制十分重视,20__年3月1日的第33次常务会议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就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资产质量较好、企业改制积极性较高、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完成改制,会议认为商业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对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原则上不再进入改制程序,维持现状,让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申请低保,故此,这次会议以后,商业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主要集中精力对已进入程序的企业进行扫尾。

二、存在问题

(一)39户未改制的企业,大多为少、小、边、穷的企业,资产处置难,职工安置难,维护稳定难,改制工作难以推动。

1、“三无”企业11家306人(其中在职251人),主要是原外贸企业,绝大多数无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办公场所,负债率极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交足,有的根本就没交,企业极不稳定,职工要求按改制政策进行安置的呼声很高。(市外贸集团公司、五矿公司、轻纺公司、化医公司、进出口公司、开发公司、万通公司、洲港公司、利达公司、边贸公司、物资协作公司)。

2、“有天无地”的企业6家,职工209人,其中在职93人,占地10949平方米。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央省属企业的区域内,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权属不清,严重制约着改制的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努力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市四三0综合商店、宏源公司、茨菇塘综合商场、宋家桥食品经营部、田北菜店、化新商店)

3、安置资金缺口大的企业9家,职工616人,其中在职419人,这些企业因资金缺口大和改制费用难以筹措等原因而无法进入程序,仅靠微薄的租赁收入维持。(市外贸粮油公司、外贸包装供应站、建百商场、天味月塘综合商场、杉木塘百货商场、学堂冲菜店、建宁化工商店、蔬菜车队、杉木塘副食商场)

4、因产权不明晰、职工思想复杂等原因未能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3家,职工954人,其中在职498人,如五交化总公司在1996年将一家公司分为六家后,产权分>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

(二)资金缺口大

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加及政策的调整,再加上企业累积欠帐增大等原因,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安置费用越来越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据对这39家企业统计测算,这些企业可变现资产13597万元,若按株发[20__]5号文件的政策,安置职工需15513万元,负债16847万元,按相关政策安置到位的话,资金缺口18763万元。

(三)职工的思想复杂

这些未改制的企业职工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变得更为复杂,其心里预期更高,希望政府给予的安置补偿和优惠政策更多,尤其是那些有点资产勉强维持的企业,如果按[20__]5号文件,对资产公开处置后,关门走人,他们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据摸底,在未改制的企业中,有改制积极性的企业不到一半,且大多集中在“三无”企业,大部分企业表态维持现状。

(四)工作协调难度大

市商业企业改制办设在市商务局,主要由商业科承担这一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任务重,争取优惠政策的力度也非常有限,人手不足,商务局虽然调配充实了一些人力,但仍然不够。一些上访人的不文明上访给机关的办公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商务工作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化解改制企业中的矛盾与纠纷手段弱化。

三、工作设想

(一)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搞好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遗留问题的处理,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二是企业自主、政府引导的原则,突出企业的自主行为,充分尊重企业职工的意见,不大包大揽,有序指导和合理疏导;三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区别对待,稳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按照绝大多数职工同意改革、资产可以变现、安置资金没有缺口的必备条件,成熟一家改一家。

(二)工作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深化改革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1、积极处理好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于原改制中政策未涉及的问题或安置不到位的,想方设法妥善处理;对已改制企业中出现的矛盾与纠纷,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化解,避免引发新的矛盾。贺百商场的遗留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处理。

2、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改制,即安置资产缺口不大而职工又同意改制的企业加强引导与指导,尽快进入程序,今年

计划为3家左右,如市劳保公司等在年内完成。

3、积极筹措资金安置好外贸企业的职工。能破产的就破产,缺口资金由政府解决,约需11123万元;或者让其完善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手续,将欠帐和提留部分予以挂帐,对确无收入来源的企业,新发生额由财政拨付,逐月缴清。维护其基本民生问题,维护企业的稳定,争取今年实施。

4、积极引导资产尚可、但职工改制积极性不高的企业抓紧时间改制,对此,市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或措施促使其改制。

5、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对资产安置缺口较大的,尤其是产权不明晰的企业进行调研,制订方案,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改制,如原五交化总公司等6家企业的产权处置问题,必须明晰产权或者重新合并为一个法人实体,厂矿区的商业流通企业必须取得产权,或者市政府敦促中央省属企业在主辅分离时强制进行处置,计划在20__年下半年实施,20__年完成。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机办、省经信委《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四部门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通知》(鲁质监质发〔20xx〕115号文件)和鲁农机修字〔20xx〕9号文件及市局济农机函字〔20xx〕44号文件要求,我单位认真做好了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工作。

为确保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与质监局、工商局搞好联合,组成检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带队,深入到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就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技术力量状况、是否持有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主要承担哪些农机生产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并掌握我市三包维修企业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三包维修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调查总结如下:

一、我市农机三包维修业现状及管理经验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具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截止到现在,我市农机总动力已达为71.3万千瓦,各种配套机具2.9万台套。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62个,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1、全市共有农机三包维修企业12处,均为整机营销和售后三包维修服务一体化私营企业,6家手扶拖拉机经销商分布在邹东山区不同镇街,6家大经销商集中在市区。

2、各企业都有2—3名维修服务人员,大部分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都取得了《维修技术合格证》,企业有简易维修车间、维修设备,可进行简易三包维修,其中部分经销企业把三包时间适当延长,有的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3、各经销企业的进货渠道、配件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受到有效监管。有些企业在本地没有三包维修基地,出现质量问题维修三包难。

4、随着大、新型农机具的广泛推广应用,维修技术、人员、设备的相对落后日益凸显。

5、三夏、三秋期间,由于机械作业时间集中,特别是三夏生产过程中,机械昼夜连续作业,机械故障频繁出现。虽然有生产厂家派驻三包维修技术人员包片服务,但仍有时满足不了机主及时接受维修服务的要求,有时维修服务不到位、配件发送不及时。

6、虽然成立了农机质量投诉机构,但是缺乏必要的经费,不能保障正常的工作开展。

二、原因

1、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农机及配件经销行业的质量监管职能,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监管。

2、农机使用者方面:农机使用者普遍认为农机是粗放技术,遇到机械故障自己敲敲打打或就近到维修铺简单处理能够凑合就可使用,无需找专业厂修理,安全意识淡薄,质量意思不高。同时三包责任问题一般都是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农机作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提供专业的、有力的证据比较困难。农机使用者缺乏维权意识,农机用户举证难,有的怕麻烦,不愿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得自己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3、现有机构体制导致我们与工商、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无法组建政令统一,相辅相成,多部门联动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三、建议

1、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操作性强,执行力度大的法规或者实施细则,把行业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问题以法律形式给以明确,使农机三包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便使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2、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检测、培训经费,以解决基层监督管理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

3、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各质量监管部门的密切配合。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2

一、公司债务问题分析

首先在进行尽职调查报告中相关问题分析前,就应掌握两个关键概念,一是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在控股中相对较常见,一般是控股方委托第三方对目标方进行企业相关状况的调查,并对目标企业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得出尽职调查报告,为相关决方或者投资方带给决策依据,具备必须资格的会计事务所通常扮演着第三方的主角。二是债务黑洞,会计上并没有债务黑洞这一概念的标准定义,众所周知,黑洞是天文学中的相关概念,在会会计中加以应用主要是为了证明债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个性是涉及到企业控股活动时,要充分意识被控股企业即目标企业是否与第三方存在着隐性债务,透过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来决定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

1、目标公司带给的公司报表。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最重要的证据来自目标公司带给的相关报表,这就应包括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评估报告等,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带给上述目标公司的资产报表状况,只是提到了目标公司拥有的主要财产、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以及对外重大投资和关联方等,在主要财产上对目标公司固定资产、商标专利、土地使用权等,并不能据此深入了解目标公司主要资产状况。在负债方面,报告中列出了目标公司与北京物美公司之间的债务状况,也不能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总体负债状况。

2、目标公司带给的资金融通文件。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主要是列举了目标公司从20xx年2月20日到20xx年11月28日间7次股权转让,并没有对目标公司重要的资金融通状况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的贷款合同或者是涉及到目标公司于其他公司资金融通的状况的相关文件,也能够是目标公司将要签署的贷款合同等,这对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单从尽职调查报告列出的几点无法准确的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目标公司的7次股权转让和一次增资,只能反映目标公司控股状况和注册资本变动状况。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中还没有披露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三角债务,或者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向其他公司带给债务担保,当然那里所说的担保有有几个特点,一是担保形式不局限于资产抵押、质押、留置、向第三方出具的订金等,二是担保的数额就应能够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良良性,并且其所引发的风险目标公司无法承担。

综上所述,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认为目标公司债务黑洞状况无法确认,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目标公司报表和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不充分。无法具体决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也就无法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问题。

二、控股出资状况分析

一般状况下,要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要实现对目标公司股权的控制,能够分为对上市公司控制、对非上市公司控制、对子公司控制、对合营公司和联营企业控制,在会计中控制是指能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或者经营权施加重要影响,而且还要能够从控制目标企业中实现获益,这是对目标企业实现控制的最主要标志,众所周知,控制的主体具有性,当然这种控制主要表此刻透过签署投资协议,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透过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看出目标公司总共进行了7次股权转让,并且调查报告显示,在xx年12月3日,百诚来实业出资2700万元,出资比例占90%,蓝海投资出资300万,出资比例占10%,都是以货币出资方式,因此能够看出在经过几次股权交易后,目标公司基本上已经被白诚来实业所控制,其出资比例已经占出资额的90%,而蓝海出资300万,占10%,这是基本状况,要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股,能够透过收购百诚来实业股权的55%,也就是出资1485万元,进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业务出资1485万元后,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百诚来实业出资额下降到1215万元,而蓝海投资股权不变,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即占55%股权拥有绝对话语权。

三、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分析

在进行目标公司控股时,就应限度的规避风险,结合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股权控股风险相关理论,认为在进行目标公司股权控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企业是否具有控股价值

要限度的降低控股风险,首先要重视对所控股企业价值评估,也就说被控股企业有没有控股的价值,没有控股的价值而强行要进行控股,这是的风险,因为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盈利,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并没有对目标公司在资产、负责方面进行详细的披露,这对控股方进行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十分不利。

2、要对控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要限度的降低目标公司控股风险,需要借助必须的财务工具,个性是财务报表这一工具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控股风险因素的识别决定要利用尽职报告中财务分析结论,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控股的目标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下目标企业所在的产业面临着那些挑战和机遇,要做到在微观上重视目标企业经营业绩和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在宏观上对行业经营大环境变化的把握等。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内部经营的详细财务数据也没有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资产周转潜力、债务偿还潜力、现金流状况、债务结构等都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这客观上也对分析目标企业风险带来了挑战。

3、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影响进行评估、

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对目标公司进行的重大交易和重大合同进行了揭示,主要是披露了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035,797。62元。根据目标公司xx年12月8日出具的《确认函》,截至xx年12月8日,除《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目标公司应付前关联股东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035,797。62元外,目标公司目前没有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状况,对这次重大交易对目标公司产生的后期影响也没有进行评估,所以要防范债务黑洞务必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的影响进行评估,这能够第一时光给投资者风险评估提高决定资料和决策依据。

4、要对目标企业与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进行摸底

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风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摸底,要搞清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对外担保或者抵押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诉讼状况,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带来债务黑洞的潜在因素,尽职调查也要关注这一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指出于20xx年11月21日,目标公司与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签署《项目转让协议书》,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将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建设的非贸易物品监管中心综合楼项目(即利鸿大厦)以3,780万元转让给目标公司。因此在进行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控制时,要对这一项重大交易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评估。

四、分析结论

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能够进行如下决定,第一该尽职报告中对目标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不够充分,无法对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黑洞作出准确决定,结合尽职调查报告,认为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但是这无法证明目标企业存在巨大财务黑洞;第二,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股权结构调整进行了披露,根据控股需要能够收购55%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即出资金额为1485万元,当然这这是其中一种控股方案;第三,由于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结论中提到该目标公司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并给出了相应指导意见,结合债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提出了四个维度来控制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3

根据供销社关于开展全社有企业调研的通知精神,我社高度重视,并对县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现将我社社有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社有企业基本情况

县供销社社有企业共1家。20xx年经县政府批准同意由供销社全额出资成立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7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边销茶批发、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中药材收购、野生菌收购、废旧物品回收、干杂果品、日用百货、花茶、烟草专卖等。目前,该公司目前由供销社职工经营管理。

二、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关系情况

按照中央、省、关于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县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明确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各自职责定位,实现联合社机关和社有企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充分发挥好联合社在把握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监督职能作用,推动社有企业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资源整合、业务拓展、产业升级和品牌培育,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做强做优。

(一)明确联合社职责定位,科学界定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权责边界。县联社是本级社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办法,搭建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探索对社有企业的多种管理方式。尊重社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完善组织架构,搭建起县本级的“联合社+社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社有资本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完善县本级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加强对本级社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

(三)做实做强社有企业方向发展。社有企业要实现授权范围内的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优化社有资产结构,实现社有企业提质增效。通过资本整合、企业合作、注册品牌等方式广泛开展联合与合作,加大为农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

(四)县本级企业实行经营管理预算制度。联合社机关采取以管资本为主的方式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

(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公开选拔、个别引进、高薪聘任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立留住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

三、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供销社紧紧抓住供销综合改革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社属公司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新型企业。

(一)构架为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实际,以县--中心乡镇--集中村为主线,对已建成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点6个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1个,在运行和管理机制上,积极在县城建设有一定规模、设备较为齐备的再生资源回收站为主体、带动基层再生资源回收点开展经营和回收服务,探索出一条由联合社+基层社之间的行业指导管理和由“贸易公司+基层服务网点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完成经营服务职能的“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农特产品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浙江援建资金240万元,建成高原生态野生菌供销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后,至少带动1500户农牧民参与到该产业中来,实现公司+基地+农户和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带动农牧民采集、销售、务工等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多措并举,打造“壤巴拉”品牌。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依托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请办理将已注册的qs质量安全生产许可向食品安全生产许可sc转换过度。

筹措资金6万余元,注册了食用菌类“壤巴拉”商标2类、申请并受理保护9类,图形商标保护5类,申请设计著作权1个;申请注册中英文网络域名4个,壤巴拉手机域名1个。争取并获得第一批“净土”商标授权。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社尽管在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社有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社有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而且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扭亏增盈的根基不稳固,发展后劲不足。

(二)社有企业机制还比较落后。社有企业经营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不广,依然保持传统经营理念和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

(三)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社有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且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突出,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有企业发展。

(四)缺乏专门管理人才。目前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社有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缺乏专门管理社有企业人才,成为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下一步打算和对策建议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任务和使命,我们也要有决心和信心,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克服困难,推进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一)坚持体制创新,推进社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经营机制,开放的用人机制,灵活的分配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目标,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现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积极实施开放办企业,民主办企业,广泛吸纳承认公司章程的社会经济组织等加入企业,请贤才、引能人,让社有企业真正活起来,真正发展起来。

(二)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平台,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联合一切愿意加盟供销社的经商大户和自然人,互利互惠,结成为农服务的联合体,形成开放式的经营服务氛围。利用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平台,将社有企业的服务阵地前移,网点下伸,拉长服务链条,在完善物资供应功能的同时,强化产品销售服务,通过产品包装注册,打造社有企业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

(三)引进现代流通模式,改造社有企业传统经营网络。要围绕日用消费品、农资商品两大重点以基层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为末端,建设村级店、农家店,积极发展连锁网络,扩大销售诚信服务,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和造就一支务实能干,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团队。要打破供销社过去用人上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身份、资历限制,树立开放意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能人,使供销队伍有一个大的提升。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4

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确保全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顺利实施、实现二次腾飞,对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现状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县有法人中小企业1625户,从业约8.3万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低水平生产的行业,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较少。目前,中小企业以城化公司、城固酒业、振华公司、丰泰公司、德隆公司等一批私营企业为龙头,逐步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和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下岗职工不断充实到中小企业当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输入了新鲜的活力。20xx年底,中小企业安置大中专院校学生300余人,从事企业管理和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约有4200多人,其中:初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11人。

二、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欲望不强。

我县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总体上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在起步之中,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从事传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强烈。

2、任人唯亲,人才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形成的家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任人唯亲现象在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岗位都安排着自己的亲友,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难以发挥作用,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并放弃在该企业继续工作,致使人才大量流失。

3、缺乏长远眼观,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一些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对人才一方面只求一味放电,最大限度的使用他们的脑汁和能力,使人才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回报和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舍不得投入,忽视人才的继续??培养,使人才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造成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人才的成长和储备。

4、中小企业领域人才信息传输渠道不畅。

受人才资源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局限性的限制,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场所,使人才资源得不到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

一方面我县处于农村城镇,区位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用工待遇低,造成大中专院校学生不愿到非公企业就业的现象。

调查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识不够;二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发展眼光不够、对人才影响企业发展前途估计不够的问题;三是对工资水平、人才市场行情掌握不够,信息闭塞。

三、促进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建设几点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对我县中小企业实现二次腾飞有着重大影响。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中小企业人才观念。

一是要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企业人才意识;二是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认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真正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一批懂管理和具有先进技术人才的道理;三是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学生摒弃旧观念,自觉投身到中小企业当中,使高素质人才尽快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

2、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渠道。

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渠道,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一是要扩大信息面,提高人才供求信息的准确性,要通过丰富、灵活的方法加强中小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增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做好中小企业领域人才规划和监管,完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三是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为中小企业在人才信息、资源、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3、完善中小企业人才使用机制,推动人才建设。

一要重视人才引进。要拓宽用人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二要善于使用人才。中小企业要树立因事择人、因人择事的用人思想,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做到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稳定人才队伍。要从企业最优角度出发,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

4、建立人才档案库,疏通人才信息。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作用,及时发布人才资源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完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二是建议健全层次多样、结构合理、辐射广泛、服务便捷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的沟通交流。三是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人才市场。

5、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素质。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远程培训基地、培训学校、农广校、技校、职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轮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二是依托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促进和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姻,建立科技研发和长期培训、订单培训的合作机制,同时,积极参与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人才成长工程,为企业培育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人才后备力量。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继续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5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苏尼特右旗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尤其是融资难已使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缺血"。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关系金融机构自身效益的问题,而且还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努力排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是当今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苏尼特右旗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障碍

(一)来自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在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中,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成熟型中小企业,它们的正常信贷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但仍有相当多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不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主要表现为:1、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该旗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发展潜力有限;2、信用意识淡薄,社会公信度欠佳,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

(二)来自银行方面的障碍。

1、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国有商业银行为尽量减少放贷风险,所制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利于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并且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时间紧、期限短与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集中也存在矛盾。目前各家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农村信用社外,基本上没有信贷决定权,旗县一级行除存单质押等低风险贷款外,只收储,不放贷,或者多吸少放,导致县域资金"失血"。即便可以发放贷款,一笔贷款经过从申请到审批、发放,至少要等2-3月时间,与中小企业贷款时间紧、频率高、周转快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有时银行贷款到位了,但企业已经不需要了,错过了使用资金的最佳时机。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和受市场定位、资金实力的制约,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

2、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影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的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工资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的制度,给信贷人员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由于责任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使基层信贷人员压力过大,没有信心去开拓中小企业这份广阔的市场。

3、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各自掌握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金融部门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许多企业缺乏信用,这些都制约着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融资。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一是要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通过培育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自觉接受金融、工商、税务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企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尽快进入银行的授信范围,取得金融支持。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走高科技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

(二)加快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以满足部分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要。

1、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环节,对优质客户可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的原则,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支行的存款、贷款、收贷收息、利润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在明确信贷风险责任的基础上,对达到一定经营水平和业务量的基层行,下放一定的信贷权限。同时,建立权责相等的信贷激励机制并真正落到实处,以此调动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这样/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才能充分满足对有发展潜力、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时效性要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对等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银行信贷操作流程,加快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3、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要选准信贷切入点,突出地方特色,在贷款投向上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集中资金支持部分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农村信用社在做好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同时,应结合机构调整,提高对旗县级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服务水平。在我旗,农牧业已渐显出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在保证农业信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对象。人民银行在加强"窗口指导"的同时,在再贷款上应给予适当倾斜。

4、鼓励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创新,努力构筑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因"营养不良"而导致成长慢的问题,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努力整治信用环境。

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1、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自觉参与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在生活和经营中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要大力宣传报导和表彰守信行为,使守信者得到各种方便和利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使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2、完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在现有的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尽快完善现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并做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共享信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使每个企业和个人更加珍惜自己的信誉,为今后的信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6

为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助推工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我县按照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原则,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各项措施推进扎实有效,加强了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全面促进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

一、我县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1、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存量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惠民政策的拉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入驻,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全力服务,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xx年x月,我县新增商贸企业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全县商贸企业累计达到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xx个以上,法人企业xx个以上。

2、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20xx年我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亿元,同比增长%;20xx年我县批零住餐商贸企业共实现税收xx元,同比增长%;20xx年全县商贸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约万个,同比增长5%。商贸企业在财政增收、提供就业、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远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

一是人才培养力度得到加强。三年来,我县餐饮公司、鸣凤宾馆、国酒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加了我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及全县企业管理创新培训,通过与知名教授、业界精英交流互动,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向,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决策者战略规划与掌控全局的能力;

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县90%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领导层,涌现出一批以远安国酒、中百仓储为代表的龙头型商贸企业和以聚凤鸾餐饮、鸣凤宾馆为代表的成长型商贸企业;

三是品牌创建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重视自身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的创建力度,涌现了聚凤鸾、马婆等知名品牌商标;四是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县国酒、鸣凤宾馆2家商贸企业已达到四星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拟建五星级标准企业项目1个,目前正顺利推进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业不断入驻。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引进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我县,已成功引进中百仓储、雅斯、世纪华联等购物广场,即将引进武商集团、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业。通过知名品牌的创建、大型企业的引进以及本主企业的提档升级、理念更新等举措,将为我县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更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全县商贸市场中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乡市场呈现出以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在城镇,大型、较大型超市数家鼎立,服装、电器以专卖形式形成“一条街”的经营规模。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全县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家,日用品销售店家,农资销售点家。随着邮电通信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规模正迅速扩张。这些市场的规模和经营品种与本地经济结构及生活消费水平相匹配、与交通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构成了信息通畅、网络齐全、品种繁多、供货及时的物流及销售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方便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扶持。

(一)制定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

20xx年,我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共有包括实施商贸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商贸企业,鼓励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商贸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20xx年,市人民政府也出台《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共有包括完善政策规范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发展,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宽限延长出资期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搞好企业要素保障,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强力推进治乱减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十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今年,我县也出台了从鼓励个人创业和集体创业、扶持科技人才创业,鼓励本地企业吸引外地企业来远安设立法人机构,鼓励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加大金融支持,实施税收优惠,优化准入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强化社会保障,支持农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规范收费行为等十一个方面对发展市场主体给予扶持的政策。对于市县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县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细化措施强化贯彻落实,有力确保了商贸流通业的更好发展。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对年度内新进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截止目前,我县共有限上企业家;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

二是专业市场发展卓有成效。根据政策,对新建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在xx万元以上商贸企业,在用地上,县政府按土地纯收益的30%支持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县级服务性收费按下限的30%收取。安泰建材市场在用地上享受到了该条扶持政策的建设资金xx万元。目前,星河水岸、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矿山设备专业市场以及聚凤鸾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准备中。

三是连锁经营发展成效显着。根据《意见》中对连锁企业新开设经营面积在平米以上的直营店,每开设家,给予一次性奖励xx万元。先后有宜昌万福超市、宜昌东方超市、世纪华联购物广场、聚凤鸾餐饮服务公司等共获得奖励资金xx万元。

四是商贸企业茁壮成长。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实缴税金首次超过10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对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按实际销售规模、缴税规模及增长幅度等主要指标进行“优强企业”评比活动,对“优强企业”,由县政府进行表彰。

三、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

各商贸流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正确审视企业的发展环境、重新定位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注重资源投入,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的选准项目、运作好项目,为企业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

(二)强化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一是企业业主要带头学习。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挥表率带动作用,培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要搭建学习的平台。要积极为全体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创建学习的平台,加强实践锻炼,满足干部员工的学习需要。三是要重视员工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化培训,重视与兄弟单位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升员工的胜任岗位能力和素质修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深厚的内生动力。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

回顾以往,我们在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实干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面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7

针对目前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中存在的跟踪问效和使用监督不到位、管理粗放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管理,不断提高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所得税宏观调控职能作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地企业所得税管理实际,我局对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的某一露天铜矿企业开展减免企业所得税的跟踪问效调查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在新税法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企业所得税是一个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的税种,国家通过所得税政策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以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实现其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税收优惠是发挥其调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国家对所得税的转让,给企业以更多的留利,来促进企业税后收益的提高。20__年,我局对某露天铜矿企业审批各项税收优惠万元。其中:减免所得税审批金额万元;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批金额万元;正常损失的报批减免万元。

二、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

在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按政策办事,坚决防止和抵制违反政策的做法基础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审批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宣传,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不仅仅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而且开展送政策到企业等活动。三是加强服务,开展一站式服务,只要企业提出申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优惠政策的审核、上报、备案等各项工作。四是加强跟踪问效,对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开展减免企业所得税的跟踪问效工作,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状况,全面掌握所得税减免税款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适应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深入细致的服务工作,税收优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目前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免税、减税期限长,造成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漏洞。铜矿开采企业属于利润水平较高行业的企业,由于盈利空间较大,有充足的货币资金用于缴税,很少有资金困难的问题。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减税赚足收益后,或者几年后资源枯竭、利润水平下降、出现更赚钱的行业,投资者们会运用税收筹划,注销或解散原有企业,换个地方再新办其他企业,用以继续享受另一新办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从近些年企业的寿命周期观察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存在时间在十年左右,有些企业的寿命则更短。企业在三、五年内正是企业的利润高增长期,在这个阶段使企业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免税、减税优惠,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增长,投资人会更热衷于税收优惠的筹划,其结果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总数增加较快,而入库企业所得税增加缓慢,形成企业所得税收入流失的漏洞。

(二)铜矿开采行业的普遍优惠,造成经济发展失衡。投资人投资办企业最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是税后利润的高低,投资人对经济发展是否平衡并无热情。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确实不是投资人的事,而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事情。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的,则会促进该行业该某企业的发展;如果税收优惠政策是普遍性的,将促进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利润水平高的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在投资者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利润水平高的行业或企业,发展更快;使利润水平越低的行业或企业,发展会更缓慢。这种税收优惠,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铜矿开采企业的发展,大量的增加了增值税、矿产资源税等税收,改变了多年的经济落后的面貌。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的',绝大部分是这些企业。由于投资人看好当地矿产资源,更认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从而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步伐,使当地经济增长有了较大的跨越,但也使祖祖辈辈留下的矿产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实行普遍优惠的政策,无疑鼓励了投资者向采矿业的大力投入,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加剧了矿产资源遭受破坏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不合理、不平衡的发展。

(三)县、乡(镇)两级政府领导认识不到位,阻止优惠政策的执行。近年来,铜矿开采企业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县、乡(镇)领导都为此而兴奋,且成绩大多归功于县、乡(镇)两级领导的对外招商引资的不懈努力和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的结果。他们并不认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投资者投资的作用,并不领情税务机关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做的工作。恰恰相反,认为上级不应该出台这样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税务机关不应该执行这样的减免税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少了财政收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政绩。因此,有的县政府领导找县国税局长,给国税局长开会,以不行文的形式明确指示减免企业所得税要经过县政府同意,否则不得减免。县国税局执行税收规定势必得罪当地政府领导,如果执行县政府的规定则违反税收政策,致使其陷入两难境地。

四、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普遍减免铜矿开采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明确个别企业不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目前,资源开采行业较高的利润水平刺激着投资者向该行业的大量投资,造成经济结构和资本结构的不合理配置,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地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大量的矿山尾矿又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以至于当地群众对这类企业的不满,对税务机关为这些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不理解。从税收调节经济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变普遍减免铜矿开采企业所得税制度。对于生产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废气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企业,规定不得减免企业所得税。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当地群众与税务机关的矛盾,又使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政策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学化的促进经济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对需要扶持、鼓励、发展的企业给予免税、减税照顾,促使其加速发展;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企业不予减免税,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合理确定减免税期限。企业减免税期限的长短决定投资人投资企业积极性的大小。减免税期限越长,减免税额越多,投资人从投资办企业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吸收的投资也越多,地方经济发展得就越快;减免税期限越短,减免税额就越少,对投资人投资办企业的吸引力也越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则经济发展自然缓慢。因此,应合理确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期限。在享受减免税期间内,企业年收入利润率在30%以下的,实行免税,年收入利润率在30%以上的可考虑按一定的比例减税,不实行全免。这样做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又增加了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纳税人提高和增强纳税意识,促进税务机关潜心研究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三)加强企业减免所得税的管理。在确定对企业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为了防止企业在税收征收管理范围方面的争议,要正确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能够确定为定期全额免征的,应于符合条件时一次审批到截止日期;审批之前有应纳税所得额的预缴入库;审批后退库。对于不能确定为定期全额减免税的,分年度审批;各年度实现的所得税预缴入库,批准减免税后将已预缴的所得税退库。

为防止投资人策划利用企业避税,鼓励企业持续、长期经营,应定期对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企业进行跟踪问效,通过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归集和有关指标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的用途、去向及所发挥的作用,促进企业在减免税期间及时、准确的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准确确定所得税税基,保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8

20xx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的、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的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xx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的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貸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貸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貸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貸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貸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的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的,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的,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济源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貸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19

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隶属于益海嘉里集团,至今已成立十年有余,X公司的发展壮大有装卸劳务工做出的一份贡献。但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外部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用工形式发生了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劳动工人的薪酬也在增加,加上去年X公司生产加工量的改变,全年劳动量不平均,导致了劳务工人思想和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公司的生产、管理。

储运部是X公司使用劳务工人最多的部门。储运部的生产、装卸工作基本都要由劳务工人完成。20xx年全年X公司共加工大豆 万吨,是自成立以来加工量最多的一年,这是离不开劳务工人的辛勤工作的。劳务工人的变化,对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在此X公司劳务用工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一 装卸劳务工人的基本情况

1劳务工人的工作情况

现阶段装卸劳务队分为装卸班组和零工班组,装卸班组分为三个大班,每个大班有6~7个小班组,倒三班运转,每班工作12小时,休息24小时后再次工作。如需要加班,则要连续工作24小时,休息12小时后再工作。主要负责豆粕打包,装汽车,装火车,码垛拆垛等需要重体力的作业项目。零工班分为两个班,倒两班,每班工作12小时,休息12小时后再工作,主要负责公司的一些零散工作。

2劳务工人的来源及年龄结构

劳务工人主要来源于秦皇岛市附近的区县以及东北三省农村,主要以农民工为主。附近区县的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节回家耕种,东北三省的农民工主要以打工为主,全年外出,年底返家探亲。

现在为X公司服务的劳务工人年龄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45岁以上,45~31岁,31岁以下,我们对这三个阶段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重进行了统计,其中

45岁以上的工人占总人数 16%。

31~45岁之间的工人占总人数的78%,

31岁以下的工人占总人数的 6%,

可见,45~31岁是劳务工人的主力军,31岁以下的工人较少,而且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由于条件比上一代优越,很难再参与重体力劳动,31岁以下工人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在未来几年之内,45岁以上的工人也要逐步退休,劳务工人将面临后续无力,青黄不接的局面。

劳务工人的收入情况

我们初步了解了20xx年和20xx年的劳务工人的收入情况,结合河北省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以及秦皇岛其他领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的工资水平,他们的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 装卸劳务工人存在的问题

1劳务工人总数不断减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种地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收入大幅增加,一部分农民工就选择了回家种地,收入不低于在外打工,而且时间宽松。尤其是今年

的农副产品大幅涨价,农民收入增加,而外出务工,生活成本增加,相对收入减少了,又催生了一部分工人回家种地的念头。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经济,东北地区就业机会增多,许多东北的农民工更愿意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导致东北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减少。

2劳务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一方面,现在劳务工人掌握的用工信息不断增多,都不愿再从事重体力劳动,总想挑选一些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管理相对宽松工作干。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比其他好的劳务公司,无论从劳动收入、劳动量、福利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差距,导致劳务工人的流动性非常大,可见,两年里工作满三年的老工人的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这些老工人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他们的流失对X公司的影响是很大的。

3由于劳务工人数量的减少以及人员频繁流动,造成了现有的劳务工人思想情绪不稳定。

三 对X公司的影响

1生产发运方面的影响

劳务工人人数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X公司产品的生产发运,销售汽车或火车不能按时装车发货、出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2 不利于现场管理

劳务工人流动大,致使现有的工人思想浮躁,不能安心工作,对于X公司人员的管理要求漠视、冷淡,甚至有抵抗情绪。造成

了X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下降。

3 降低了产品质量

熟练的劳务工人流失,新工人工作经验不丰富,降低了公司产品的包装质量、火车汽车的装卸车质量,也影响到了X公司的形象。

4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人员频繁流动,新进的工人经验不足,应急反应差,将会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劳务工人数量减少,用工量增大时必然要产生加班,长时间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息,且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定会造成人员的极度疲劳,在使用机械作业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 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每年年底,劳务工人返乡过节,返家时有一部分人又会获得其他的用工信息,年后就很可能会从事其他的工作,另外一些想回家务农的工人可能年后就不再外出务工。如不采取一些措施,过年后,劳务工人数量肯定要减少不少。将影响到X公司来年的生产活动。

以上是对X公司装卸劳务工人现状的分析,以及可能对X公司产生的影响。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0

一、我国小企业的近况特点

(一)数量种类多样化

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截止到20xx年11月末,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企业数量是1788万户,中小型企业占99.7%,小微企业占97.3%。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订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小企业种类复杂多样:按照全部权划分,小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外资企业等多种类型,95%以上是非公有经济;按照行业划分,小企业几乎分布于全部的行业类型,而传统工业制造业仍是主导性的行业;按照上市与否划分,小企业以非上市为主,上市企业占比不到1%。小企业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其内控差异化程度高,也相应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治理水泙差异化

我国小企业全部权属性存在诸多差异,既有全部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全部权结构单一的非上市民营企业,也有全部权和经营权分离或全部权结构多元化的上市企业、股份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这种全部权性质的差异化直接慥成我国小企业治理水泙的南北极分化。

1.非上市民营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作为小企业中占比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其全部权、经营权和监督权高度统一,有超过78%的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是由企业全部者作出的企业全部者亲自管理企业,有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实现飞快反应和决策,有用降低经营成本。但将决策权任用于一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的机率相对比较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提昇、赀本规模变大、业务多元化、地域分布括大,企业整体必然会超越原有企业全部者能力、经验和知识所能掌控的范畴,客观上就要求企业全部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引入专页化的管理人才或团队,但这一点往往是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在全部权和经营合一的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是全部者文化,全部者对内控的认识与想法至关重要。

2.上市股份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89%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上市股份中,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和专页委员会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比例虽然略低仅有67%,但是仍比其他全部性质类别企业的比例要高,这说明股权多元化能明显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膳。但是,根剧>的统计显示:85.2%的中小板企业和80.6%的创业板企业,其的实际控制人是单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的"出身"还是民营企业,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其治理的一大特点正是实际控制人起关键作用,实际控制人的行为诀定了的决策模式和治理风阁。

因此,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亟待从形式上的治理结构合规转形成实至上治理机制有用。在现场调研期间,我们也发现,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遭遇实际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源因打击后,往往捅过增多外部董事等方式强化自身治理水泙,从而为企业带来有利变化。同非上市民营企业同样,当实际控制人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其对内部控制的肽度就诀定了内部控制的成效。

3.国有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在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其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及专页委员会作出的占38%的,由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占42%,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作出的占10%。其中,集体决策总体比例高,这说明地方国有企业对"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室决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说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两者概念在这些企业中的区分度不高,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膳。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往往源于其全部权人代表的要求,并且相对别的企业类别而言,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较高。

4.外资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2%的外资企业,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及专页委员会作出的,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虽然由于其股权集中而慥成比例略低于平均水泙(58%),但仍高于民营企业的整体水泙,这只怕与治理意识比较强的外方相关。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通常外方投资人的管理水泙相对较高,因而在其影响下,外资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内控意识普遍较好。比如,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在与法方合资后,虽然企业决策主导权属于中方,但是法方会定期捅过管理评审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影响。中方股东认为这些建义事实上对企业有效,自然就听从并采纳。因此,在合资期间,法方捅过管理理念的传递,有用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泙的整体提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初创期的主要目标是开袥柿场,利润是生命线,企业最关注生存问题。成长期的主要目标是括大柿场,不进则退,企业最关注发展问题。在这些阶段中,一方面柿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实现飞快转化,以令活配合客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资源有限,企业对不能直接与所要达成目标挂钩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热衷,对管理成本降低的意愿强烈。因此,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征。

1.机构简单。由于规模相对小、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小企业整体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层级少、决策集中。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超过50%小型企业主要以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沟通方式来传递管理要求。机构简单使得企业扁平化程度高,内部沟通方便令活,决策者能讯速全体地掌握信息。对于大型企业,则需要更正式的沟通方式(如大型企业中有超过70%的业务管理亊项均捅过完膳的制度政策进行约束)来传送信息,才能保持信息质量不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的飞快沟通尤势就体现出来。比如,鱼跃医疗管理层将办公桌搬到生产一线,如此使得管理者能随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还与人手不足有关,人员兼岗情况普遍,尤其是后台支持职能(财务、行政、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监督不力,职责未分离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

2.制度文档少。企业管理的文档化水泙明显与企业规模水泙正有关。在小型企业中,有49%的企业已建立实施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细,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时,有21%的小型企业认为现有管理制度对实际的指导性不高,而在大型企业中,持这个观点的比例只有8%。主要源因是小企业发展变化快,经营内容、业务方式和人员相对不固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标准也无法完全固化,即使记录下来也只怕时效较差。同时,由于需要飞快反应,内部沟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无法留下完整的文档记录。

3.信息化程度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25%的小型企业未建立运转任何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大型企业的比例是3%),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小型企业中,覆盖部分业务的企业数与覆盖所有业务的企业数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业中是0.75:1),并且信息化应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财务管理软件。这是因为小型企业资源有限,更多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管理问题,稀望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核心业务信息。

同时,捅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往往会拷虑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系统,而更多的小企业则采用直接购买成熟套装软件或外包简单开发的模式。此外,许多小企业普遍没相关注到信息系统所带而来的风险。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盖产供销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后,才开始关注信息系统的不相容岗位分离风险。

(四)监督机制相对缺失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仅有31%的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还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企业规模上升,内审监督机构在企业中设置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虽然在上市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高达94%,但少许上市企业反映他们设置内审机构只是为了遵循监管法规的强制要求,是不得已进行的形式上配置,实际上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小型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三权"统一,当企业全部者或实际控制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洞悉企业全部的情况时,就不会愿意为额外监督成本而买单。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膳

小型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其为创造更大的价值。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约50%的企业采用了绩效考评机制,这与我们在现场调研时所了解的情况是一至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小型企业对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现款激励方式,而很少采用股权激励之类长期激励机制。

(六)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对于上市的小企业,其信息披露属于法定要求,并且有关法规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明确规定,企业普遍执行呈度较高。但目前内控报告披露出现了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情况,柿场投资人对这些内容关注度越来越低。对非上市小企业,其信息披露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部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因为企业信息主要掌握在内部人手中,高度不透名,使得外部利益有关方会因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不愿向小企业提供等服务,影响了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小企业和其利益有关方双方都在捅过各种方法,为提昇信息的透名度而努厉。比如中信银行介绍其捅过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帮助小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强化内控、提昇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银行能高质量地获取企业信息。如此,债权债务双方在基本信息上趋于对称后,能建立两方长久的"双赢"合作。

二、小企业内控体细建设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比例,小型企业(42%)小于大型企业(70%);未上市企业(46%)小于上市企业(90%);非国有企业(48%)小于国有企业(55%);存续时间短的企业小于存续时间长的企业(3年以下企业38%,3—10年42%,10年以上57%)。总体来说,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对内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企业即是其中的要点也是难点,国家对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业在求生存、求创新、创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合理合法合规,适时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以胁助帮扶小企业发展为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时,许多小企业经营混乱,职责不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资产管理、赀金管理等要点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在财务报表不能切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况,因此适时有关内部控制规范将有力促进小企业查漏补缺,解决小型企业管理中的诸多困惑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对未来发展预期越好的小企业,少许小型企业,在经历了创业、发展的阶段后,所面对的管理提昇问题就更为紧迫,对内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持续实施内部控制完膳。现场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对企业而言是必要的开展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包括:厘清了授权责任、明晰了跨部门职责、增多了其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了经营成本。

(二)风险识别

小型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常伴随着高风险水泙,尤其是较为优秀的企业少许都是自主创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在将科技成果转换为商品的过程中面对着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小型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水泙都异于大型企业。因此,风险识别能力对小型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捅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肽度是趋于保守的,他们普遍很在意风险,愿意花钱管理他们所识别出的风险,并持续关注成效。以园林工程为主业的普邦园林在发展多区域经营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各地项目执型状态,企业面对着重大的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因此,董事长作出决策,投入大额赀金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成本跟踪和监控,有用控制了项目成本超支风险。

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对非正式,较少采用定期(占14%)和系统组织(占18%)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不定期(占42%)和业务部门自行评估(占47%)的方式。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方法指引,小型企业对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管理者个人的判断,而许多时候这些基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判断是非系统的、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特征,常常只关注与"钱"直接有关的传统型风险,而会忽视因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技术更新而产生的新风险。比如在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时,只评估成本与现时效果,而不拷虑新技术的伴生风险。鱼跃集团觉得微信信息沟通成本低廉、实时高效,于是就马上在包括核心技术团队在内的企业范围内推阌τ茫耆挥锌铰侵慌麓嬖诘暮诵难蟹⒓际跣姑艿奈侍狻

(三)内控建设与推进方式

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往往不是系统和全体的,许多是从局部重要业务领域开始起步,等经验相对成熟后,再复制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科瑞技术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质量管理体细几年后,才引入美国卓樾绩效模式,并逐步将这一管理理念推广到整体范围内。在这种方式下,内部控制成果往往会更多以业务流程体细形式体现,而非正式的内部控制手册或政策。这个最终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小型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展内控时,会应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调研问卷统计数据表明,72%的企业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细,37%的企业采用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细,33%的企业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细,21%的企业采用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细。还有少许行业私有的管理体细也被有关行业普遍行使,如食榀安全管理体细、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细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采用了2种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内控主责部门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型企业的内控主责部门主要设在办公室、财务部和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时,62%的企业表示借助了外部专家的力量开展内控建设。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在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的模式下,内控建设成果推进相对容易。比如,科陆电子内控建设秉承"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理念,组建了由各业务层面骨干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参与内控建设,各组员会将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控知识以及管控要求带回到业务层面,真正做到内控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方式也提昇了基层人员对内控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工作中会主动思考如何提昇效率、管住风险,于是内控就从意识逐渐形成了习惯。

(五)企业高管的作用

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8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体细发挥效果的关键在于管理层重视,这与现场调研中获得受访者百分之百任同"内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说法是一至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企业执行层以及高管层对这种说法其实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企业执行层认为,如果老板内控建设的意愿强烈,那么他们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得多,否则只好做到形式上的合规。比如,冰川网络的老板很重视赀金管理,因此在赀金管理领域的内部控制成效很显暑。

而被调研的企业高管层认为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体执行部门也要工作得力,否则什么事都要让老板拍板,内控的效果也大折扣扣。上述观点的差异主要由于双方力场不同。从系统的角度看内控工作,高层给予的支持力和内控部门的执行能力是内控工作的"最妙拍档",不能偏废。在现场调研中,我们的确也发现了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典型。比如,欧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灵导支持下,强有力的内控部门捅过"的内控部门通工程主动创造价值,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增值服务,赢得了同事、上级的尊重和任同,内控工作汇报成为管理会议的固定议题。

三、存在的问提及源因

(一)对内控的认识不凿凿

在本次调研问卷中预设了两道测试题,试图了解企业对内控理念的认知情况。调研最后发现,仅有不到34%的企业所有答对,这说明许多问卷填报人对内控基础概念的认识还不到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慥成企业资源郎費。事实上,企业受访者们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在问卷中,有62%的企业同意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细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捅过现场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误会,主要包括:

1.内控等同于合规。部分企业以为内控工作正是合规工作,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通常会采用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执行的方式。

2.内控是区别于现有管理的一套新体细。许多企业以为内控和企业管理是各自的体细,因此,普遍认为内控建设是从无到有地去变成一套新体细的过程。在对调研问卷数据进一步后我们发现,2197家声称自已未曾开展内控体细建设的小企业中,实际只有68家企业未实施过其他管理工具和标准,而其余的企业或多或少在经营管理中应用了各种管理体细、认证标准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们不认为这些与内控相关。

众所周知,企业不也许同时依照两套标准来实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领域内出现一套以上的管理体细,那么必然有少许体细是用来満足形式要求的,并不会真正被用于管理中。因此,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控与管理的关系,而是将内控定位为一个形式上的管理体细,那么任何为此发生的成本都将是额外负担,关于内控体细建设的成本效益的讨仑都将毫无意义。

3.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概念混淆。调研问卷最后表明,41%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建设,32%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评价,36%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审计。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数据倒挂,其根本源因是因为许多企业不清楚内控建设、评价、审计的区别与连系,现场调研的最终也充分印证了这点,企业要么将内控建设和评价割裂开展,要么将内控评价与内控审计混为一谈。

(二)管理者的内再驱动不足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流程简单、人员关系紧蜜,内控的效果往往不是吹糠见米,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的误会,企业的管理者容易对内控变成认识上的抵触,将内控置于经营盈利与企业增长的对立面。内控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先趋动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让其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使其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因此,如何找到让小型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的驱动力是很重要的起点。根剧调研问卷和现场调研最后,企业管理者开展内控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1.法规红线。包括各类强制性监管要求、上市合规要求、税务要求、筹评价标准等,虽然不见得能让他们正确理解内控,但至少可以推动企业开始启动内控体细建设。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有关监管机构对这些内控监管要求缺少有用的监管和处罚措施,那么这个茵素的驱动力就会消散。

2.实至性受益。小型企业表现出对实施内部控制的顾虑。究其源因,主要是担心效益与成本不般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果能让企业全部者了解到捅过内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昇收益、赢得柿场这些这些效果,那么其开展内控的意愿会极大的提昇。比如,腾邦国际的财务部门在一开始推行预算控制时,老板并不重视和任同,只是难为同意先对费用实施预算控制。但是,当老板看到费用控制实施所产生的显暑效果后,就开始主动介入,要求在企业内全体推进预算控制工作。同时小企业全部者稀望未来在内部控制方面要镪调实至重于形式,充分拷虑投入产出比。

(三)内控经验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有62%的企业提到了人员经验不足是开展内控工作遇见的主要困难。内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人,以及掌握内控技术的人共同参与。大型企业通常可以捅过招聘专页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决内控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小型企业因资源有限而很难做到,并进而影响了内控在小型企业内的实施面。因此,如何帮助小型企业解决内部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未来小型企业内控规范推广的重要任务。

(四)方法不正确

在现场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些小企业表示“企业内控做了太多没必要的内容"、"有些领域缺少政策指导"、"做出来这套东西正是摆着看的"。在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的`做法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国内流行的"对标法"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即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引的条款逐条对照实施,工作成果往往正是对标后的一套内控手册。这种方法将内控工作形成了可以飞快完成的任务,建设过程纯悴按图索骥、没有对政策的心领神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将控制要求落实于执行,加之没有建立后续的完膳更新机制,如此的内控建设不只怕对企业管理提供帮助,工作成果势必被企业束之高阁。这些错误做法中,其实蕴含了对内部控制的另少许普遍性误会,包括:将内控建设视为一次性的项目,做完就一了百了;内控建设正是编一套制度或手册,建设过程往往不拷虑执行效果;内控建设正是保证对政策条款的所有符合,无偏差,等等。

(五)现有内控规范对小企业的适用性差

>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没有拷虑小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因此,对小型企业而言,要全体遵循的确存在较大难度,比如治理的有关条款要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这对治理水泙相对不高的小型企业来说适用性就不高。调查问卷最后显示,内控规范对大型企业的适用度较高,5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3%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但对小型企业而言,仅有3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11%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3%的企业认为完全不适用。此外,现有的内控规范体细没有对开展内控工作的方法进行系统说明,直接导致实务中正确和错误内控工作方法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也会因错误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对内控的误会。根剧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企业认为以下环节的工作方法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整体控制环境如何梳理与加强;如何将控制活动体细化;如何规范风险评估的程序;如何实现控制活动执行的持续性以及如何评价控制活动的有用性。

四、有关政策建义

党、始终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发展,于20xx年10月发布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20xx年5月8日,又发布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小企业集聚的制造业转型昇级、实现"专精特新",提供了战略性的政策保障。为了进一步提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泙和风险防范能力,建义相关部门聚焦我国小企业实际需求,以帮助小企业提昇整体管理水泙、保障企业持续运营、教育企业不断发展状大为目标,尽快制定一套为中国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内控规范,并指导小企业有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一)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昇"为制定内控规范的首要目的

内控规范的制定目的诀定了其内容范围和效用性质。如果以实现小型企业合规为目的,那么应以财务报告控制为宔线制定规范。但合规目的下制定出来的规范,对超过99%以上没有上市合规需求的小型企业来说,就没有很大吸引力和实至性帮助。如果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昇为目的,那么应以管理全过程为宔线制定规范,但为保证规范的操作性,有只怕需要根剧合规要求,对合规范围内的内控补充少许特别的说明。无论对于哪种性质、处于哪个行业的小型企业,要成长发展、要做大做强,都会对管理提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建义,在充分拷虑小型企业特姓的基础上,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提昇作为规范制定的首要目标,核心内容上以全体内控为基础,强化"小企业"特点。

(二)以"强化实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为构建内控规范的主旨

小企业内控规范应要点解决内控是什么(即内控的效果)、内控要做什么(即内控的内容)和怎么做内控(即内控的方法)。专家调研的最后表明,93%的专家支持在规范中阐述内控效果;36%的专家认为应在规范中涵盖具体领域的控制内容;64%的专家认为应烤虑在规范中阐述内控工作方法。我们认为,内控的效果可用来端正对内控的认识,内控的方法可为企业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工具,这两部分是必须的在内控效果部分可以参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偠素用概括化的原则来阐明内容,同时特别要补充明确内控的局限性、内控与管理的关系、有用的内控五偠素需具备的特征;在内控的方法部分应秉承"功能达成、操作简化"的设计原则,要点考量功能实现方法的经济性,镪调建设与执行的关系、建设与完膳的关系以及长效保障机制等。而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由于存在跨行业差异较大、管理内容太过具体等问题,无法保证规范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适用性。同时,由于管理方法与日俱增,很容易慥成规范内容的过莳。因此,我们建义不在规范中明确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而将其放在配套的解读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绍小型企业在典型领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赋予企业更多选择权"为引导内控规范实施的根本

工信部对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涉及定量旨标,虽操作简单,但缺伐令活性,且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伐稳订性。与定量旨标相比,定性旨标虽缺伐直观性,但却可从小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认定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界限,弥补定量旨标的不足。国际上基于不同的目的(如监管、信息披露等)对中小企业的划型应用不同类别的旨标,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旨标又兼固了定性旨标。我们建义规范应以引导为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内控规范中仅明确定性标准,而在推广实施时,根剧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设定不同的定量划型标准。如此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业务发展阶段、业务亊项的复杂程度,对照定性标准自行衡量选择其适用的规范,自主建设完膳内控机制。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可以鼓励其参照>自主全体开展内控建设;而对管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可以参照>开展内控工作,实现企业战略风险要点防范,把控要点业务亊项和关键领域的风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内控的实际需求变化。

(四)以"实至重于形式"作为内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自发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购向赀本柿场传递上市内部控制运转有用和财务信息切实可靠的积极。因此,我们建义,小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应镪调实至重于形式,改变现有以整体有用性为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励差异化、有信息含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时,参考香港等地内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将相关内控信息分为强制披露和建义披露两部分,相应降低内控实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举措"的宣传和培训作为推广和应用小型企业内控规范的手段

捅过加强宣传,普及培育推广,强化内控建设和责任意识,为小型企业全体建设有用的内部控制体细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对于企业,主要以案例方式宣传内控与管理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益处,增多企业开展内控的驱动力,加强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监管部门,主要宣传内控的实至内函,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条式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宣传企业内控有用带来的益处(比如降低贷款坏帐风险等),促使其主动加入到驱动企业开展内控的行列中来。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能否成功,关键茵素之一是内控人员的专页胜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和地方小型企业协会、内审协会等行业机构的作用,为小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内控专页人员提供更多的内控业务培训,真实提昇人员的技能素质,提昇企业内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言讨会,请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分享经验、介绍实践成果,并鼓励各企业的内控专页人员互相交流心得、探究成功模式;三是将小企业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培育内容,加快小企业内控规范的推广与普及。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1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两家家附近的中小型企业。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调研起来也格外方便啊,哈哈。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十五个问题已经基本包含了,我就不作赘述。着重就一个问题“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企业里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术语牵扯到我们本课所学的法律问题,即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当然缺少不了法律的途径,从中就可以体现出法律的作用了。我希望通过这个具体的术语,具体的研究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我查阅了“应收货款”的概念,它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套用到我调研的企业中,即当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对顾客发生的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合同,从而造成客户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我调研的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妈妈的企业,所以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每年快要年底,大家都在开心的准备过年,妈妈还是要到处奔波先去欠债的企业讨债,请求债务的履行啊!!!觉得这样真的非常辛苦。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好奇心很重的我又查阅了资料。结果我发现,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比率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看来不仅仅是我妈妈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面对“应收货款”这个全国企业都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换句话说,法律又在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共有三点:

1.迫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总结一下的话,产生的原因就是“赊帐”“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这三个原因,我就可以找一下解决办法啦啦啦。来一个一个看,通过“赊帐”作为营销手段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也无可厚非,就我妈妈的公司来讲,虽然她的公司存在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但跟我妈妈做生意的其他商事主体对我妈妈的企业也有债权,由于我妈妈的企业货款收不回,资金压力大无法即使汇款又形成了其他商事主体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按照这个可以推想,整个市场就好象由应收货款形成的链条一样,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他,是这样的吧。但是我想这也是促进市场流通,保持市场年轻活力的一个原因。由此我就联想到楼市的次贷危机,我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哈哈。联想到这个的原因是,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贷款促进房市发展,但由于是次贷,就是贷款给一些支付能力不那么强,或者信用相对差的人而导致无法支付贷款从而形成楼市泡末,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看上去很美”,可能由于房贷的积极,楼市交易非常活跃,市场经济也同时兴奋起来,暂时可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觉得毕竟贷款就是一种提前消费,而“提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还贷能力可以,信用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那么如果市场经济是一架马车,贷款就是快马加鞭和好车轮。否则,还贷能力不好,信用状况不好,整个楼市如同马车一样飞快的奔跑然后散架的也格外重痛。再回归到企业的话题,如同房贷,客户信用不好,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虽然每个月都有很多利润,但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应收货款”“流动资金”。如果这个链条衔接不上,试问企业又怎能健康发展呢。

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如果不通过诉讼的途径又该怎样解决?传统意义上,中国人都偏向“私了”“协商”,不到万不得意不要闹到公堂对峙。而在商场上更是,为了留住长期顾客群,更不愿意和自己的生意伙伴撕破脸自断后路。但到了真的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应对。那么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保障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的应该包括合同管理、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债权催收等。企业在应收货款管理上主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的签定和履行。

合同是企业催收应收货款有利有效的法律依据。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与可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专业法务人员审定合同内容。销售人员要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客户如有违约行为的立即中断履约,准备应对措施。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双方合同付款条款的规定,及时向客户提示付款,并进行跟踪催收。

二、建立定期的财务对帐制度和应收帐款档案管理制度。

销售员与财务密切配合,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对于相关贸易单证:包括合同、发票、提单、报关单、商品质检证书等,案情说明、相关的买卖双方往来函电、担保文件、仲裁/诉讼判决等材料由专人归档管理,以备后用。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

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结合起来,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把销售回款率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工资、奖金、旅差费挂钩,制订合理的应收帐款奖罚条例,使应收帐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凡因自身原因导致货款被拖欠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定、审核制度。

企业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一般为半年)。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和分析评估,通过银行、同行业及律师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经营人员变动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实行动态管理,对资信下降的客户要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催收等预防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发货。

五、建立和健全往来帐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要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应收、应付帐款的形成、回收、支付及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与清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应付帐款要逐笔查实原因,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支付计划,责任到人。

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

要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对不同过期的应收帐款,有二种追讨方式,即自行追讨、委托律师追讨。对于逾期的货款,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都要立足于诉诸法律进行清缴。对于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企业,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建立帐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由于债权企业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拖欠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收帐款的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需要耗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全、有效的管理应收帐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企业建立起应收帐款的法律保障制度,以达到防范贸易风险,了解贸易对手,避免和减少各类不良债务发生,有效追收欠款,节约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管理目的。提高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

如果不使用法律的武器,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呀,但这显然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权当了解吧。

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

1.从产品本身入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的现实表明,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质量产品,企业往往不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因此,不断开发出符合消费潮流、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市场预测与调查,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先进技术人员,生产出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产品信誉,形成品牌优势。这样,产品适销,使企业比较容易争取到现销方式销售商品,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甚至可能增加预收帐款。

2.加强客户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收集与之来往的客户的信息,对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尤其是初次合作就想要赊销的新客户,更要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评定其信用等级,最后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是要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对于初次交易且资信较差的客户尽量采取现销方式或附带担保条件的销售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以期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3.健全企业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当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制度即每一笔应收帐款业务都责任到人,以便于应收帐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帐损失,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给与警示,对造成坏帐损失的予以惩罚。其次,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即销售人员不仅要销售出产品,而且要保证收回销售出的产品的货款。不能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不管是否能收回货款,或是将回收帐款交给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再次,完善的销售合同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仔细谨慎。对例如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合同要素,一定要明确规定,避免客户用种种理由或借口拒绝或拖延付款。最后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尽量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2

一、公司债务问题分析

首先在进行尽职调查报告中相关问题分析前,就应掌握两个关键概念,一是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在控股中相对较常见,一般是控股方委托第三方对目标方进行企业相关状况的调查,并对目标企业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得出尽职调查报告,为相关决方或者投资方带给决策依据,具备必须资格的会计事务所通常扮演着第三方的主角。二是债务黑洞,会计上并没有债务黑洞这一概念的标准定义,众所周知,黑洞是天文学中的相关概念,在会会计中加以应用主要是为了证明债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个性是涉及到企业控股活动时,要充分意识被控股企业即目标企业是否与第三方存在着隐性债务,透过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来决定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

1、目标公司带给的公司报表。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最重要的证据来自目标公司带给的相关报表,这就应包括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评估报告等,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带给上述目标公司的资产报表状况,只是提到了目标公司拥有的主要财产、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以及对外重大投资和关联方等,在主要财产上对目标公司固定资产、商标专利、土地使用权等,并不能据此深入了解目标公司主要资产状况。在负债方面,报告中列出了目标公司与北京物美公司之间的债务状况,也不能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总体负债状况。

2、目标公司带给的资金融通文件。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主要是列举了目标公司从20xx年2月20日到20xx年11月28日间7次股权转让,并没有对目标公司重要的资金融通状况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的贷款合同或者是涉及到目标公司于其他公司资金融通的状况的相关文件,也能够是目标公司将要签署的贷款合同等,这对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单从尽职调查报告列出的几点无法准确的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目标公司的7次股权转让和一次增资,只能反映目标公司控股状况和注册资本变动状况。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中还没有披露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三角债务,或者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向其他公司带给债务担保,当然那里所说的担保有有几个特点,一是担保形式不局限于资产抵押、质押、留置、向第三方出具的订金等,二是担保的数额就应能够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良良性,并且其所引发的风险目标公司无法承担。

综上所述,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认为目标公司债务黑洞状况无法确认,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目标公司报表和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不充分。无法具体决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也就无法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问题。

二、控股出资状况分析

一般状况下,要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要实现对目标公司股权的控制,能够分为对上市公司控制、对非上市公司控制、对子公司控制、对合营公司和联营企业控制,在会计中控制是指能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或者经营权施加重要影响,而且还要能够从控制目标企业中实现获益,这是对目标企业实现控制的最主要标志,众所周知,控制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当然这种控制主要表此刻透过签署投资协议,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透过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看出目标公司总共进行了7次股权转让,并且调查报告显示,在xx年12月3日,百诚来实业出资2700万元,出资比例占90%,蓝海投资出资300万,出资比例占10%,都是以货币出资方式,因此能够看出在经过几次股权交易后,目标公司基本上已经被白诚来实业所控制,其出资比例已经占出资额的90%,而蓝海出资300万,占10%,这是基本状况,要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股,能够透过收购百诚来实业股权的55%,也就是出资1485万元,进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业务出资1485万元后,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百诚来实业出资额下降到1215万元,而蓝海投资股权不变,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即占55%股权拥有绝对话语权。

三、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分析

在进行目标公司控股时,就应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结合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股权控股风险相关理论,认为在进行目标公司股权控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企业是否具有控股价值

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控股风险,首先要重视对所控股企业价值评估,也就说被控股企业有没有控股的价值,没有控股的价值而强行要进行控股,这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盈利,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并没有对目标公司在资产、负责方面进行详细的披露,这对控股方进行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十分不利。

2、要对控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目标公司控股风险,需要借助必须的财务工具,个性是财务报表这一工具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控股风险因素的识别决定要利用尽职报告中财务分析结论,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控股的目标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下目标企业所在的产业面临着那些挑战和机遇,要做到在微观上重视目标企业经营业绩和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在宏观上对行业经营大环境变化的把握等。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内部经营的详细财务数据也没有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资产周转潜力、债务偿还潜力、现金流状况、债务结构等都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这客观上也对分析目标企业风险带来了挑战。

3、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影响进行评估、

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对目标公司进行的重大交易和重大合同进行了揭示,主要是披露了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XX5,797。62元。根据目标公司xx年12月8日出具的《确认函》,截至xx年12月8日,除《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目标公司应付前关联股东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XX5,797。62元外,目标公司目前没有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状况,对这次重大交易对目标公司产生的后期影响也没有进行评估,所以要防范债务黑洞务必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的影响进行评估,这能够第一时光给投资者风险评估提高决定资料和决策依据。

4、要对目标企业与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进行摸底

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风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摸底,要搞清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对外担保或者抵押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诉讼状况,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带来债务黑洞的潜在因素,尽职调查也要关注这一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指出于20xx年11月21日,目标公司与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签署《项目转让协议书》,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将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建设的非贸易物品监管中心综合楼项目(即利鸿大厦)以3,780万元转让给目标公司。因此在进行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控制时,要对这一项重大交易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评估。

四、分析结论

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能够进行如下决定,第一该尽职报告中对目标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不够充分,无法对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黑洞作出准确决定,结合尽职调查报告,认为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但是这无法证明目标企业存在巨大财务黑洞;第二,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股权结构调整进行了披露,根据控股需要能够收购55%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即出资金额为1485万元,当然这这是其中一种控股方案;第三,由于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结论中提到该目标公司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并给出了相应指导意见,结合债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提出了四个维度来控制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六):

企业的销售额也有增长。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200万元。工商联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0万元。下方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资料,如下:

至20xx年底,企业的开业年数为5年及以下的占32。9%;6至10年的占42。3%;10年以上的占24。8%。也就是说,被调查企业开业6年以上的占了67。1%。开业年数的中位值为7年。20xx年调查时,这个数值是7。XX年。思考到这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有一半是透过工商局向一般私企问卷的,不一样于上次仅仅调查代表性企业,所以不能得出私营企业存活年数下降的结论。

根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提到的开业年数、企业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企业20xx年底所有者权益三个数据得出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其中位值为8。8%。

企业利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上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次调查发现,销售利润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7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5%。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25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9%。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与前几次工商联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数据相比,企业利润略有回升(1997年销售利润率为7。9%,20xx年为5%,20xx年为3。6%),被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中位数)从20xx年调查时的21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销售利润率只回升了0。3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差距拉大。此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的中位值比处于第二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一倍多。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卫生体育、建筑业、采掘业、科研技术业,而利润较低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能够看出,科研技术业虽然资本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润中位数却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与其技术含量高有直接关系。商业餐饮业资本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

三是雇工人数基本稳定。工商局调查企业20xx年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24人,而工商联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60人。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纵向来看,私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基本稳定。本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与20xx年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雇工之外,企业还雇用一些季节性工人。工商局调查企业雇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数的中位值为5人,工商联调查企业中这类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8人。

近两年来私营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呈扩张之势

一是主营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被调查企业的主营行业有两项的比例为16。73%;主营行业有三项的比例为6。42%。也就是说,在调查企业中有近1/4的企业主营行业已经多元化了。

二是行业分布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而延伸。被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调查企业中以制造业和商业餐饮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比重到达38。2%;商业餐饮业到达24%,这两项合计超过了60%。与上一次调查相比,这两项所占比例基本未变,商业餐饮业的比例略有提高。

与上一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资料相比,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都略有上升,采掘业比重基本未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服务、科研技术等新兴行业的比重增长迅速。如社会服务业从5。6%增长到了11。1%,几乎增长了一倍;科研技术业从2。1%增长到了5。5%,几乎增长了一倍半。建筑业虽然算不上是新行业,但增长率也较高,从5。9%增长到了9。1%,增长了近一半。房地产业的比例不小,到达了8。5%。把教育文化与卫生体育作为主营行业的企业也占了4%;还有1。6%的企业将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作为主营行业。这些变化说明,近两年,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有明显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业的总部和生产经营场地逐步从农村和集镇向大城市转移。这是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涉足行业的不断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努力分不开的。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3

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从几个人开始,企业发展的很好,越做越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企业内部出现了许多问题,连老板都不知道该怎样搞好了。国有企业改制之后,领导者们也存在着一个困惑,新的企业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好。

遇到重要问题时企业应该如何决策?是开个会研究研究、讨论讨论?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来进行表决?是集权好?还是放权好?如果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里确实太累。如果把权力放给别人还真不放心。放权不放权的问题成了老板的心事,有的老板说:“收权太费心,放权不放心。”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我们中国企业的特点。放不放的问题解决了,又有一个怎么放的问题。如何放权又不失去控制?不能把权放给了部下,部下就滥用权力,甚至拐骗资金逃跑了。那又怎么来进行控制?这也是要探讨的大问题。怎么样给部下一个合适的薪酬。给多了,老板觉得吃亏了,影响企业效益或者心理不平衡。给低了员工不干了,技术骨干又都流失了。

给了员工这么多工资,他们到底给企业做了多少事情,到底给企业做了什么贡献?这也是作为老板急于想知道的。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还是国有企业的总经理,都非常忙。可是为什么外国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不那么忙,却有时间到夏威夷度假或者到别的国家去旅游。

有个非常忙的老板说,我每天只有两件工作,一件是接电话,一件是签字。其实签字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时间去了解那个员工到底上那儿去出差了?谁派他去的?出差时他做了些什么事?我是看了副总签了我就签,副总是看了部门经理签了就签字,实际上真正有权签字的还是那个部门经理。我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签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是瞎浪费时间。但是不签呢,我又觉得不放心。

有个笑话叫做:“老板的尴尬”,它说在中国的企业里

●董事长做总经理的事;

●总经理做部门经理的事;

●部门经理做员工的事;

●员工做秘书的事;

●秘书做董事长的事。

董事长在做总经理的事情,公司的大小事情都要管。总经理在做部门经理的事情,例如现在有很多总经理要亲自去谈客户。他不去不行。他不去这个项目就谈不下来。部门经理在做员工的事情。比如:销售部的经理要去饭店定餐,要去机场送客------等。员工在做秘书的事情。比如人力资源部的薪酬主管,实际上他只做做表、打打格、算算数。很多事情是在做一个秘书的事情。有些秘书由于和董事长的特殊关系,对董事长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做了董事长的事。

说起来很可笑,可实际上真是这样。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说到底,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即缺乏一整套的管理规则和管理程序,企业的管理处于一种极端的随意性状态。

目前,我们的好多企业不是整体企业经营得成功,而可能是靠一种机遇,比如靠某个好产品、某一个好项目、或者某一个老板非常能干,他几年就把这个企业搞得很大。如果没有这个好产品或者好项目,如果老板一走,或者老板病故了,这个企业可能会马上就垮掉,这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的问题。

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一定要做到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依赖某个人,而是依靠某种机制。比如说吴士宏原来在微软(中国)公司当总经理,现在她不在那儿干了,她到TCL信息产业集团做总经理。但是并不是她一走,微软(中国)公司就垮了,微软(中国)公司换了几任总经理,照样运作得很好,这说明外国企业本身有一套机制,无论谁来当总经理都要按照这些规矩、规则来做。这套机制就是规范化管理体系。

我们给规范化管理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规范化管理,就是在企业中,建立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企业运行规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规则、管理秩序和管理模式。

专门研究企业管理。回国后在大型国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他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融合,以满足中国企业和管理者的迫切需要为导向,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这套体系企业可以有效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SMS)》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囊括了“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职能分解”、“职位设置”、“职位描述”、“职位评估”、“薪酬福利体系设计”、“管理流程设计与再造”、“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开发”及“奖惩兑现”等十二个模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原则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SMS)》通过目标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绩效考核为结果,以奖惩兑现来保障股东和员工的利益。

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职位管理,使公司理顺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能,清晰职位职责,使责权相互匹配,形成最佳的业务组合和协作模式,解决组织僵化、机构臃肿、多头领导、越级指挥、职能缺乏、职责不清、责权不等、权限过于集中或分散、分工不合理、员工士气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使公司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

通过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拥有一套法人治理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明确行为规范和协调关系,解决人治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缺乏协调、相互推诿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公司健康、长期、稳定地发展。

按公司经营价值链,设计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的运行机制,设计员工持股、期权、薪酬、福利等组合构成的员工利益机制,对员工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具有激励和稳定作用,不断地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解决目标不明确、目标不落实、考核靠感觉、奖惩靠感情、责权利不对等、员工抱怨多等问题,使公司能够适应环境和员工需求的双重需要,实现客户、员工、股东、社会“四赢”,形成稳健有效的市场扩张能力。

有这样一个比喻:企业的管理系统是赛车,管理人员是赛车手,车手的技术水平跟车的好坏要同步。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跑,虽然你的车技很高。但是如果开的是一辆夏利,那你怎么也还是赛不过奔驰。管理的变革就等于换一部车,换一部更现代化的车。规范化体系就是一部现代化的车,推行规范化管理就是要你在管理系统上升级换代,就是把你原来那种比较保守的管理模式,或者家族式的、或者随意性的管理模式换掉。换上“规范化管理”的新车,立足于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解决前述的那些问题。

2 世纪是以急剧变革和激烈竞争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威胁与发展共存。如何有效应对变革,寻求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又面临着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战略转型,缩短同国外企业的管理差距确实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通过实施《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SMS)》,就能够使企业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支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一种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外部竞争环境的运行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企业稳定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商海!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4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所在公司中扮演角色的感受或情感体验,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反映。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分析员工满意度(ES)、客户满意度(CS)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了解员工如何看待公司、评价公司,诊断品牌公司潜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使品牌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有明确认识,强化公司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XX日,人力资源部前往某公司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经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现将本次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汇报:

一、调查时间:

X日

二、调查地点:

某公司车间二楼培训室

三、调查成员:

四、调查对象:

公司各部门员工

五、调查方法:

抽样匿名调查

六、调查人数:

本次员工满意度抽取42个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

七、满意度分析

本次员工满意度问卷从总体满意度、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和协作沟通等七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员工满意度的各项内容,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员工在现阶段对品牌公司的满意度。

1、整体满意度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非常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56%;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34%;员工感觉“还可以,有部分地方不满意”的占调查员工的10%。从中可以看出,某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以上为90%。其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被调查员工提到的部分不满意的具体方面。

2、管理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看法时,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常与实际脱离,管理还是得靠自己的经验,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基本能为管理提供帮助,7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们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建议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积极听取员工的建议。同时,了解少部分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满的原因。

在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激励奖励制度”的满意度时,有76%(即图中1、2之和)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基本公平,能满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惩罚多于奖励,需要激励员工还是得靠自己掏钱包;有5%的员工认为公司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得过且过。(说明:本题实际做作答员工为40人。)

建议管理者在达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思考调整现有的激励奖励制度,或了解个别部门的激励奖励措施,找出部分员工的不满之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了解员工对“上司的承诺兑现情况”的满意度时,总体满意度较高,78%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承诺总是可以实现,只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承诺从不实现。

说明品牌的大部分管理者言行一致,得到员工的信赖。建议管理者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3、工作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时,具体比例如下:

有41%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有4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断参加培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被调查员工没有员工选择“加强内部竞争,实行员工的优胜劣汰”。

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员工更加注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其次是注重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相比其他品牌,某公司员工整体凝聚力较强,注重团队协作。建议品牌管理者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4、绩效考核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是否公正、客观、有说服力”的满意度时,有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完全符合,39%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符合,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相符。

建议管理者通过员工访谈的方式,了解该部分员工对考核方法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识别该部分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详细比例请见下图: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过后上司的反应与关注”的满意度时,有6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对于做得好的表示赞扬,并与你分析考核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协助你改善。有2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告诉你考核结果,对做得不足的给予指出。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告诉考核结果,不做出任何行动。同样,也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考核只是为了应付,上司无任何作为。

建议各层级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考核给予合理的关注,以了解下属的想法,并做出绩效辅导和工作帮助。

5、职业发展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对自己的晋升渠道是否清晰”的满意度时,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己非常清晰并清楚方法;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知道,但具体方法不清楚;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知道做得好就有机会,上司没有给到明确指导”;也有7%的员工认为“不知道也没有想过要升职。”

从此项调查内容发现,只有一部分被调查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明晰明确,有5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知道,但不知道具体方法,也得不到上司的明确指导。建议管理者对下属更加明确的工作指导,重视人才培养;同时,建议各级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兴趣,鉴别员工的能力优势,规划员工的技术,或管理职业发展路径。

6、薪酬福利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对自己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时,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现在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稍高的,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现在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差不多,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5%的员工认为差远了。

综合分析,认为7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现在公司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内中等偏上,内部员工认为较为合适;但也不能否认,2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建议管理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行业内薪酬水平,同时了解不满意员工所代表的岗位,具体了解不满意薪酬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调查员工“对哪种文体活动最感兴趣”时,5%的被调查者选择卡拉OK;37%的被调查者选择户外运动;54%的被调查者选择旅游。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本项调查内容可以为综合部组织员工活动提供依据,建议综合部首先考虑户外运动和旅游这两种形式,进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7、协作与沟通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遇到困难时,所选择的倾诉对象”时,39%的被调查员工选择直接主管作为倾诉对象;7%的被调查员工选择人力资源部,,24%的被调查员工选择同事;24%的被调查员工选择家人、朋友。

从本次调查内容可以得出,39%的员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直接主管,说明品牌部分管理者值得员工信赖和肯定,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当然,被调查员工中仅有7%的员工选择人力资源部,说明人力资源部和综合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5

一、调研目的: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一直是中职院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中职教育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审视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问题,是进一步明确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是切合企业用工实际的保障。

二、调研时间:

20xx年4月22日—4月25日。

三、调研对象:

烟台德尔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LG 伊诺特(烟台)有限公司 威海宣扬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四、调研方法:

采用现场调研方式。现场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与用工单位的人事(劳资)部门经理洽谈咨询并索要部分招工简章。

1、企业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并深入贯彻

所调查的4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在岗职工都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五险”—交纳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习学生只交纳商业保险。

2、企业的用工方式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为主。 不太喜欢 接纳短期实习学生,可以接受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实习学生。我校拟采取的定岗实习每年不能少于3个月。并需依托劳务派遣公司进行。

3、企业对用工的质量要求

四家企业的人事经理都为我们介绍了企业的情况。包含企业性质、组织机构、人员规模及结构等。并简要介绍用工要求

大部分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只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即可,一般就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当然,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加强的话更好。企业对学生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对于不断发展的现代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来说,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4、企业对学校教学计划的建议

文化基础必不可少,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实践技能尽可能熟练,道德修养吃苦耐劳教育加强。

5、对策:

我们这次考察调研的四家企业有两家是汽车配件厂家,目前,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增加,我国汽车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短缺,制约了汽车制造、维修及售后服务的发展。目前,全国每年汽车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都在30万人左右。据专家分析,汽车产业的增长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高级技术人才3万人,我省目前拥有的220家中型以上汽车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1.5万人,仅占30万从业人员的5%%,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除继续加强外还需增设几个专门化方向(如钣金喷涂等专门化方向)。

考察的另外两家同属电子轻工生产厂家,用工缺口更大。劳动强度更小,工资待遇更优厚。例如LG伊诺特(烟台)有限公司的招聘简章部分内容附后。

6、在威海宣扬数码我们还与下夜班的7名学生进行了座谈,同学们普遍对工厂的环境、工资待遇的等较满意。她们要求实践环节中加强综合实训,在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进。建议教师讲课时能够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如有条件最好能结合企业课题教学,则真正地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7、根据调研企业用工需求以及沿海城市劳务市场的用工需求,建议学校新增设焊接技术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和物业管理专业。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6

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随着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个别行业离职率也逐年上涨。

在20xx年初,众达朴信数据部门针对20xx年离职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35份。本报告对20xx年离职率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汇集了众达朴信专家顾问团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在20xx年制定出合理的人才保留规划,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20xx年企业员工离职率微增长。

20xx年整体离职率超过28%,比20xx年高出3.2%;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19.6%,比上年增加2.2%。这与全国经济下行,各行业加速转型有关。

民营企业离职率高达32.5%,稳居第一。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分析,民营企业离职率稳居第一,国企相对来讲职业环境更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企深化改革,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

传统行业离职率攀升,人才流失严重。

20xx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传统行业重组在即,门店销售,餐饮行业,零售百货,服装纺织等行业受冲击尤为明显,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高新技术产业走轻资产,知识型道路,离职率相对较低。

与上年相比,旅游/酒店,快消,贸易,金融行业离职率增长幅度均超过20%。

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离职率高,企业转型任务重。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前提。生产操作,销售,工程建设等职位离职率超过30%,相对而言信息技术,行政,财务岗位较稳定。

中层离职率高,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痛。

主管、专业经理、专员、助理等层级离职率超过20%,其中主管和专业经理层离职率高达四分之一。同时总监和高层离职率也将超过10%。

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入职一年离职率高达35.4%

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90后的新生代上班族,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成为其职业特征。

超七成员工因企业薪酬缺乏竞争跳槽。

总体来看,员工主动离职率远远高于被动离职率。超过半数的员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酬缺乏竞争性和职业前景受阻。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7

一、仓储公司简介:

我们组较为深入走访的公司主要是南京建业物流有限公司和南京三圣物流有限公司。还有其他的小公司在此就不一一例出。这两家公司都是专业从事仓储业的企业,在南京地区也算属规模及业绩较为突出的。我们知道危化品对仓储条件的要求很高,在设备,管理方面高于一般货物的仓储。而这我们组所调研的企业主要从事的就是危化品的仓储,因此从这几家的调研结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仓储企业的发展现状。

二、调研过程:

负责本次调研问卷的两位组员将做好的问卷拿到一起讨论并再做了适当的修改,确定好之后我们商量了去企业的具体时间。10月21号的这天我们带着做好的问卷,在学校租了几辆自行车出发了,在路上我们再次做了到了企业后的具体分工。

首先走访的是南京建业物流有限公司,刚进大门我们就看到了厂内有个饲养孔雀的大笼子,不知道这与企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也许现在的我们就是这样,总是带着好奇。这种好奇是难得的,但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把好奇放在了此行的目的上来。因为实现为联系,我们冒犯地进入了南京建业的会计部门,但所幸里面的负责人接待了我们,在听完我们的介绍后带着我们到仓库走了走。她虽为会计部门的人,但从她的介绍中,我们还是得到了来自企业里的关于仓库最真实,较为专业的描述。而公司的重要仓库因为我们的身份及公司里的制度,她只是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

接着我们走访了几家小公司,在这几家公司里只是进去看了一下,因为我们进去的时候里面正好在装卸货,没有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只是一些暂时没事的人和我们聊了聊。

最后一家也是给我映像最深的是南京三圣物流公司,在门卫处我们费尽周折才打听到公司里专门负责带学生的李主任,并在门卫大叔的指引下来到了李主任的办公室。然而李主任有事不在,本准备走的,但一想,刚才上来的时候旁边就是经理,董事的办公室,门卫给我们介绍的级别肯定也不小,而且在我们拿出调研问卷给办公室的其他人员时,他们都说还是等李主任回来吧,他会的。我们决定等!半小时过去了,办公室走来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就是李主任了,他看到我们也明白了。兴许是我们的诚意,李主任很热情的带着我们把公司走了一遍,并为我们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今天所有我们想要的。在快要走的时候李主任指了一个人,穿着厂服,在车辆

调度那边忙碌着,居然是公司的老总。我想,正是有这样的一个团体才有了我们在这里的收获吧。

三、调研结论:

通过一天的走访,我们对中小仓储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来后我们组又再次做了分工,整理今天的资料,上网查询关于中小仓储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资料。

虽然当前的仓储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我们走访的这几家时里面一片繁忙,但是这实际情况远非书本上所讲,这里我就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组所了解的情况。

仓储业的发展迅速是毋庸置疑的,在物流经济利益循环下也不断成立了更多的物流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以现有的物流水平,中小仓储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主要问题有:

1、企业设备落后,目前很多的仓储企业多为人工处理货物,机器化程度低。

2、服务功能不全,我们走访的这几家都是只从事仓储服务,网上资料分析也显示物流服务功能的单一使得生产难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3、物流管理理念落后,有些仓储公司都是原来企业独立出来的部门,还有一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尚未融入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

4、人才的欠缺,由于大部分中小规模的仓储公司人员较少,在员工结构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少,这与公司的规模有着极大的关系。

5、资金的不足,虽然仓储行情一片大好,企业的利润每年都在增长,但还难以购买先进仓储设备以扩大规模。以上使我们组总结出的当前中小仓储企业的发展不足,所谓发现解决问题,我们组员在一起讨论后认为,各高校应继续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顺应市场的变化,增强国际视野,使得物流人才更为专业化,国际化。不仅能紧随物流的发展趋势,还要深入企业,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投入,软硬件设施的齐全,以让中小仓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调研感想:

这次深入企业的调研给了我们很大的感想,真正的是第一次独自进入企业,所有的事情都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能够深入企业中,在实际的操作与交流中加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同时我们也实地的去了解了当前中小仓储企业的现状。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其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就看我们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去认识,去把握了!机会对每个人是平等的,无论在哪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给我们以成长。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8

一、封面

二、目录

目录依次由企业调查报告的章、节、小节、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录内容应简明扼要。

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为第一章等等。

章、参考文献、附录均采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小节等小标题及所有页码均采用五号宋体。

章、节、小节的排列示例如下:

第一章这里是第一章的名称

1.1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名称

1.1.1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的名称

三、符号说明

企业调查报告中所用符号(包括缩写词等)都应说明其含义、单位(或量纲)。

在该页的开始,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符号说明四字。每个符号说明占1~2行,符号后面是破折号。含义与单位之间用逗号,最后是句号。每页排1~2列,如果2列排不开,再另取一页。

四、正文

正文是企业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编写格式如下。

1.标题

每章的标题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采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左起打印。换行后,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文字段落。

2.图

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英文字体为五号TimesNewRoman,且第一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左起打印。图中的标注一律采用英文。被引用的图应在图题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序号。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例如,图3.2(英文为Fig.3.2)即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如图3.2.1表示图3.2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对于照片,如有必要,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试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应将图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图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图x.x的字样。

3.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表中只用长度相同、粗细适中的横线(居中),禁止使用竖线。

表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编号的后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在中文表标题和表之间,居中打印英文表标题,如Table5.4。中、英文标题分别采用五号楷体、TimesNewRoman。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如果数据已绘成曲线图等,可不再列表。

应将表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表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表x.x的字样。

4.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式的序号按章顺序编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并标注在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果式必须转行,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同时,所列的参考文献都应在正文中出现。

视具体情况,将参考文献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文字段落的组成部分。如某某人[1,3,7~9]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1,5,9~12]。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在等字或etal前加逗号;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各国人的姓名写法,如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的姓前有词头或冠词。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

参考文献的第一页编排是先空一行、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参考文献四字,再空一行,采用五号宋体、左起、悬挂缩进、依次打印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2.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3.企业调查报告集

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企业调查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4.企业调查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企业调查报告](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六、附录

附录是作为企业调查报告主体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要的。

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企业调查报告后:

(1)为了企业调查报告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重复性数据图表等。

2.附录中的有关格式

企业调查报告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写成附录A。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附录A。在附录A下一行,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附录的题名。

在附录题名下空一行,采用五号宋体打印附录正文。如果有小标题或更低一级的标题,则采用五号宋体、左起、加黑打印A.1或A.1.1。在每一小标题的上面空一行。

附录中的图、表、式的编号与正文分开,即将A、B、C或取代编号中章的序号。例如图A.1、表B.2、式(C.3)分别表示附录A中的第1个图、附录B中的第2个表、附录C中的第3个式。

七、其他要求

(一)企业调查报告内容一律采用激光打印机双面打印,在正文中有彩色图形更好。纸张大小为A4复印纸,页边距采用:上2.5cm、下2.0cm、左2.5cm、右2.0cm。

(二)页码编排:自中文摘要开始,到符号说明,采用i、ii、iii、iv、编排页码;自正文开始,到企业调查报告的最后一页,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页码一律采用五号宋体,置于页面底端外侧。

(三)页眉设置:在页眉的下端画一条双横线(两条横线的间距为0.5mm),双横线左、右边距分别为2.5cm和2.0cm。在单页面双横线的上面采用小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企业调查报告在双页面双横线的上面采用小五号宋体居中打印企业调查报告题目。除了封面、封二外,其他页面均打印此页眉。

(四)编写企业调查报告时,行间距一般采用1.25倍行距。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行间距不可太大或太小。

八、范文

企业调查报告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严峻。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保存实力、求得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发展规划中。而企业文化,就像拯救企业的灵水一样,地位愈加突出。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很多企业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依然很模糊,他们普遍狭窄的认为企业的墙报、广播和业余文化生活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的范围很广,而远不是这么简单。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00,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二、公司企业文化的简要介绍

(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四、完善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29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

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1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2政策。

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

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上小站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

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

二是帮扶形式比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局将继续按照区工委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30

一、公司债务问题分析

首先在进行尽职调查报告中相关问题分析前,就应掌握两个关键概念,一是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在控股中相对较常见,一般是控股方委托第三方对目标方进行企业相关状况的调查,并对目标企业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得出尽职调查报告,为相关决方或者投资方带给决策依据,具备必须资格的会计事务所通常扮演着第三方的主角。二是债务黑洞,会计上并没有债务黑洞这一概念的标准定义,众所周知,黑洞是天文学中的相关概念,在会会计中加以应用主要是为了证明债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个性是涉及到企业控股活动时,要充分意识被控股企业即目标企业是否与第三方存在着隐性债务,透过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来决定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

1、目标公司带给的公司报表。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最重要的证据来自目标公司带给的相关报表,这就应包括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评估报告等,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带给上述目标公司的资产报表状况,只是提到了目标公司拥有的主要财产、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以及对外重大投资和关联方等,在主要财产上对目标公司固定资产、商标专利、土地使用权等,并不能据此深入了解目标公司主要资产状况。在负债方面,报告中列出了目标公司与北京物美公司之间的债务状况,也不能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总体负债状况。

2、目标公司带给的资金融通文件。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主要是列举了目标公司从20xx年2月20日到20xx年11月28日间7次股权转让,并没有对目标公司重要的资金融通状况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的贷款合同或者是涉及到目标公司于其他公司资金融通的状况的相关文件,也能够是目标公司将要签署的贷款合同等,这对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单从尽职调查报告列出的几点无法准确的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目标公司的7次股权转让和一次增资,只能反映目标公司控股状况和注册资本变动状况。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中还没有披露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三角债务,或者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向其他公司带给债务担保,当然那里所说的担保有有几个特点,一是担保形式不局限于资产抵押、质押、留置、向第三方出具的订金等,二是担保的数额就应能够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良良性,并且其所引发的风险目标公司无法承担。

综上所述,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认为目标公司债务黑洞状况无法确认,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目标公司报表和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不充分。无法具体决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也就无法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问题。

二、控股出资状况分析

一般状况下,要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要实现对目标公司股权的控制,能够分为对上市公司控制、对非上市公司控制、对子公司控制、对合营公司和联营企业控制,在会计中控制是指能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或者经营权施加重要影响,而且还要能够从控制目标企业中实现获益,这是对目标企业实现控制的最主要标志,众所周知,控制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当然这种控制主要表此刻透过签署投资协议,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透过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看出目标公司总共进行了7次股权转让,并且调查报告显示,在xx年12月3日,百诚来实业出资2700万元,出资比例占90%,蓝海投资出资300万,出资比例占10%,都是以货币出资方式,因此能够看出在经过几次股权交易后,目标公司基本上已经被白诚来实业所控制,其出资比例已经占出资额的90%,而蓝海出资300万,占10%,这是基本状况,要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股,能够透过收购百诚来实业股权的55%,也就是出资1485万元,进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业务出资1485万元后,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百诚来实业出资额下降到1215万元,而蓝海投资股权不变,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即占55%股权拥有绝对话语权。

三、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分析

在进行目标公司控股时,就应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结合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股权控股风险相关理论,认为在进行目标公司股权控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企业是否具有控股价值

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控股风险,首先要重视对所控股企业价值评估,也就说被控股企业有没有控股的价值,没有控股的价值而强行要进行控股,这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盈利,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并没有对目标公司在资产、负责方面进行详细的披露,这对控股方进行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十分不利。

2、要对控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目标公司控股风险,需要借助必须的财务工具,个性是财务报表这一工具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控股风险因素的识别决定要利用尽职报告中财务分析结论,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控股的目标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下目标企业所在的产业面临着那些挑战和机遇,要做到在微观上重视目标企业经营业绩和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在宏观上对行业经营大环境变化的把握等。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内部经营的详细财务数据也没有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资产周转潜力、债务偿还潜力、现金流状况、债务结构等都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这客观上也对分析目标企业风险带来了挑战。

3、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影响进行评估

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对目标公司进行的重大交易和重大合同进行了揭示,主要是披露了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579762元。根据目标公司xx年12月8日出具的《确认函》,截至xx年12月8日,除《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目标公司应付前关联股东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797.62元外,目标公司目前没有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状况,对这次重大交易对目标公司产生的后期影响也没有进行评估,所以要防范债务黑洞务必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的影响进行评估,这能够第一时光给投资者风险评估提高决定资料和决策依据。

4、要对目标企业与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进行摸底

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风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摸底,要搞清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对外担保或者抵押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诉讼状况,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带来债务黑洞的潜在因素,尽职调查也要关注这一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指出于20xx年11月21日,目标公司与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签署《项目转让协议书》,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将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建设的非贸易物品监管中心综合楼项目(即利鸿大厦)以3780万元转让给目标公司。因此在进行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控制时,要对这一项重大交易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评估。

四、分析结论

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能够进行如下决定,第一该尽职报告中对目标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不够充分,无法对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黑洞作出准确决定,结合尽职调查报告,认为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但是这无法证明目标企业存在巨大财务黑洞;第二,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股权结构调整进行了披露,根据控股需要能够收购55%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即出资金额为1485万元,当然这这是其中一种控股方案;第三,由于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结论中提到该目标公司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并给出了相应指导意见,结合债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提出了四个维度来控制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31

一、困难企业基本情况

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区规模工业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从六月数据看,利润总额亏损企业7户,亏损面12.28%;主营收入出现下降的9户,占辖区规模工业15.79%。主要表现在: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致使企业停产。典型的是规模企业中的骨干企业长毅浆粨,公司产品主要是纺织业上游的原料棉浆粨生产,20xx年主营收入79626万元、20xx年主营收入82739万元。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对出口纺织业造成严重冲击,产品市场缩小,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棉浆粨价格大幅下跌,从20xx年最高接近25000元/吨,下跌到现在不到10000元/吨,全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被迫全面停产。今年以来仅靠代线业生成部分产品,1-6月产值仅8023万元。

(二)市场订单萎缩致使企业亏损。主要存在于酒类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思瑞包装、丽晶包装、佳阳包装等企业,生产业务主要围绕五粮液集团酒类包装进行经营,产品市场单一、客户单一,由于五粮液集团受国家宏观环境影响,销量减少,包装订单也急剧减少,致使这些企业没有订单和市场,只有停产或半停产,生产经营困难。20xx年6月分别完成销售收入13200万元、5202万元、50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3.57%、15.87%、25%。

(三)企业搬迁影响企业生产。由于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城市规划区,即将搬迁,新厂区还在建设,旧厂区不能正常生产,使得企业生产处于下滑阶段,如处于三江口拆迁区域的怡源庆公司、处于西郊二二四拆迁区域的昌明机械、汇宝食品等。

(四)行业不景气影响企业生产。

二、20xx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及具有升规潜力企业

(一)20xx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20xx年退出企业共5户,其中江南香料更名为石平香料、日报社印刷厂是经营困难退出、赛伦格是企业搬迁县退出、四方射钉企业搬迁罗龙产业园退出、中核建中南方公司是企业合并报表退出。

(二)具有升规潜力企业情况。20xx年具有升规潜力工业企业17户,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单一,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小,生产经营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三、20xx年下半年预测

在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环境下,预计下半年大的经济环境出现根本改变的可能不大,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化纤纺织、业等,仍将处于很困难的阶段,而五粮液集团等酒类生产行业骨干企业,由于下半年旺季到来,市场产能淘汰进入尾声,加上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体现成效,预计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从而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包装行业等好转。辖区整体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好于上半年。

四、工作措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帮扶困难企业工作对于我区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化解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强发展信心。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深入挖掘我区企业在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在全区上下营造政企联动、共渡时艰,迎难而上、逆势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企业培育帮扶。一是帮扶企业拓展市场。指导企业转变思想,优化营销策略,努力开拓新的市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扩大销售,减少产成品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工艺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类别,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以稳岗为中心,鼓励企业利用停产、半停产和调整的间歇期,开展轮岗、转岗培训,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下岗员工。四是加强企业政策咨询。将中央、省、市、区政府近期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信息汇编成册,编印成扶持企业相关政策信息汇编下发各企业。同时,组织专人到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努力为企业应对经营困难提供信息支持。

(三)积极帮助企业融资。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积极协助企业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跟踪资金落实情况。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平台,为银企合作穿针引线。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贷款,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四)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会同区监察局,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把握政策,改变执法检查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企业参加的各种会议,清理涉及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提供上门服务,以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五)督促竣工项目尽快产能达标。20xx年底我区竣工项目18个,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78万元。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9个。我们将切实加强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争27个项目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叙府酒业“李庄迁建工程”、岷江集团“新增年产60台(套)pvc单元化成套节能设备技改”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竣工投产。

(六)切实抓好企业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将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做好要素保障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变化预测;加强与市上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大要素供应计划指标争取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切实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五、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督促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据了解,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目前已停工缓建,建议市政府督促五粮液集团加快方案论证,尽快推进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督促丝丽雅超细竹碳纤维项目尽快入库。据了解,丝丽雅集团总投资7.8亿元超细竹碳纤维项目今年6月已备案,请督促丝丽雅集团此项目尽快入库,开工建设。

(三)请求同意我区规划建设宋家产业园。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已经明确,李庄不再发展工业,盐坪坝产业园规划面积仅2平方公里,已使用1.14平方公里,象鼻产业园作为北部新城的组成部分,且以物流为主,我区工业发展的空间严重不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区于4月19日向市政府请示,请求同意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详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的请示》)。5月24日我区根据市级相关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方案后再次向政府提出了请示。现请市经信委支持我区提议,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促成市政府同意我区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

(四)企业个数考核纠正。由于我区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平香料系江南香料更名,在上半年市统计局月度通报中,两个企业同时存在,企业总户数58户。市政府在下达工业目标时按照规上企业总户数58户,净增8户下达我区。但6月市统计局通报已剔除江南香料,总户数更改为57户,致使我区规上企业总户数、净增户数指标全年完成困难。建议在年度指标考核时充分考虑此因素。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 篇32

一、企业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情况

(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调研的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已有初步认识或了解,其中有5家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引进了不同层次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或组建了松散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产品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华夏乳品公司研发的“无水黄油”、“黄油粉”等产品,华安生物制品公司研发的“酪蛋白磷酸肽”等产品。

(二)企业科技创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次调研的10家企业,近两年共研发成功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产品30多个,取得多个省州级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拉动了相联产业的较快发展。在奶产业发展中,华安、华夏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始终把新产品研发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研发成功的酪朊酸钙、酪朊酸钠、酪蛋白磷酸肽、酪素胶等系列新产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创新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全州奶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院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市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市的院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临夏什锦集团依托甘肃农大科研条件,通过优势互补,挂牌成立了清真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展特色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甘肃农业大学在清河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畜产品深加工等研发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四)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平台正在开始搭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企业中,有6家企业已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研发人员,购置了较先进的研究和分析仪器设备,还有5家企业设立了技术实验室和分析化验室,已具备常用的分析和检测设备和手段。这些企业均能自主开展一般性技术研究和日常性的产品主要成份分析和品质检测工作。

(五)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党的__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去年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增加了“企业技术进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规定了通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多项优惠措施。省上出台了《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将企业科技创新首次纳入县(市)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市上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联席会和市上领导联系科技项目制度,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国家、省、州、市对企业科技创新从项目、资金方面切实加大了支持力度。华夏、华安两家企业先后列入省级创新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民营科技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在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研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而国家确定的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研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在10家企业中有60%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极为缺乏。在10家企业的员工中,有中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4%,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2%,本科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4%;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11%, 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2%。可以看出,有学历的和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1%和18%,这种人才拥有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极不适应,难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些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虽然各项推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部分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往往受到种种因素的牵制而落实不到位。如《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中规定的有关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得到落实执行。由于关乎企业切身利益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既弱化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削弱了激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新产品的研发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术密集、引领市场、面向未来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技术储备。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市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创新试点企业的争取、州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创新潜能。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临夏州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的资源和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市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市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五)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科技投入渠道,切实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资难的现状,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企业更新观念,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支持,组织企业创新项目招标,争取社会及企业人员资金入股,扩大企业资本金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协调财税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优惠政策,用足用活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中介机构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要引导、帮助重点企业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配备必需的技术研发和检测设备,以及专职技术研发人员。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创办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成立起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其它科技中介、技术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要大力发展技术、信息和人才市场,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形成经纪人交易、非常设技术市场和常设技术市场并存而逐步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主体的规范动作体系,保证技术贸易的公平和公正,使成果转化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