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范例教学法【优秀9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网络数据库;ASP
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反映到教学内容上,即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而反映到教学上,即要求实现教学与教育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一致、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
二、范例教学法在网络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网络数据库》课程采用的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数据库》教材,在ASP访问数据库技术这一节,该教材沿用了传统的语法讲授模式,分门别类讲授ADO组件对象的各个子对象的方法和属性,但是学生在学习后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把这么多的方法和属性应用到一个完整的WEB系统当中。于是我想到使用范例教学法,重新演绎该节内容。
1.选择恰当范例,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现在的学生对论坛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简易WEB留言板,作为ASP访问数据库技术的范例,在本节内容初次课上展示给同学。该留言板范例不求功能齐全,只完成两个基本功能:留言提交和留言察看。同学们在看完上述范例的演示后,觉得这个范例简单明了、易懂好学,所以兴趣大增。
2.分解范例,学习基本知识点
WEB留言板的实质就是使用ASP的ADO对象通过SQL语言来操作数据库。通过分解范例,我选用了实现从数据库中取出记录显示到网页上这一功能,作为学习ADO对象各方法及属性的范例。
ADO对象包含三大基本子对象:Connection、Recordset和Command。这三大子对象能单独使用,能联合使用。我设计了五个范例完成同一个功能:从数据库中取出记录显示到网页上。
第一例:单独使用Connection对象
第二例:单独使用Recordset对象
第三例:单独使用Command对象
第四例:联合使用Connection和Recordset对象
第五例:联合使用Connection和Command对象
学习这五个范例,首先要求同学掌握对象的实例这个基本概念。其次掌握三大子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Command对象必须依赖于Connection对象,而Recordset对象则依赖于Command对象和Connection对象。那么为什么还有第一、二、三例是单独使用某个子对象来完成相关功能呢?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地方,一定要给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我分别比较上述五个范例,比如比较第一、四两范例得出:单独使用Connection对象实际上是使用了默认隐含产生的Recordset对象。再比如通过在第二例单独使用Recordset对象中添加相关属性的方法,让同学明白此例仍然是使用了默认隐含产生的Connection及Command对象。再次要求同学在掌握三大子对象的方法的同时,充分理解并使用Recordset这一子对象。
3.层次递进,加强范例的实用性
在上述五个范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条线的层次递进。第一条线:如何让记录在网页上显示得更好看?第二条线:怎样通过ADO将数据插入到数据库呢?第一条线,我制作了一个范例,将从记录集Recordset中取出的数据作为表格单元格的内容,嵌入到HTML表格标记中来完成显示。第二条线,我通过两个范例,分别使用Connection对象和Command对象直接操作SQL语句来完成数据库记录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Recordset对象是所有ADO子对象中功能最为强大的一个对象,我专门针对此子对象设计了两个范例。
第一例:Recordset对象游标的移动
第二例:Recordset对象完成数据库记录的插入、删除及修改
在这两例中最重要的是让同学掌握游标类型和锁定类型两个基本概念。
4.完成范例,功能扩充
结合ASP的Session对象功能,完成简易WEB留言板,请同学完成功能的扩充:如分页显示、留言回复、留言管理等。
通过范例教学,同学们基本熟悉了ADO对象的常见方法和属性,掌握了ADO对象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完成简易的WEB应用系统。
三、范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范例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范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我在选择范例时主要注意两点,第一,知识点不要太多,否则学生便会有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二,范例要贴近学生,吸引学生。
2.范例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典型性和引导性
范例教学法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这就要求范例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使用范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如抽丝剥茧一般,逐渐逼近教学目标,那么范例的引导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3.范例的选择应注意其连贯性和层次性
注重范例选择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使其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比如在设计Recordset对象的使用教学时,我就分为两个层次:一般使用和进阶使用,并把进阶使用放到了本节内容的最后阶段。
4.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范例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范例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科 范例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语文学刊》 2007
2.李涛 “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 《教学与管理》 2007
3.孟宪乐 范例教学法述评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年3期
关键词:视频案例;视频标注;教学视频标注系统;师范技能
DOIDOI:10.11907/rjdk.1431027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60118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13624121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丽敏(1985-),男,福建莆田人,硕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媒体应用与开发。
0 引言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培养中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一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师范生的整体素养,直接影响日后从事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师范生教学技能研训是提高师范生质量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任务,是师范生培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目前,师范技能训练的常规方法是见习和实习,然而见习和实习次数少、时间短,难以满足师范技能研训需求,因此很多师范院校收集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让师范生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在教育部师范司、基础教育司的支持下,联合全国11个省市教育厅师范处开展“首届中小学优秀课堂视频案例展评”活动,通过边研究、边探索、边培训的方式研发出了555个视频案例;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类院校也相继开发了大量供师范生研训使用的视频案例资源;西南大学建设的教师教育资源库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库,可上传实现共享,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研训创造了便利条件。
1 视频案例系统研究现状
视频案例系统研究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杨英[1]构建了基于视频案例的在线支持平台理论模型,平台以师范生为核心,围绕由简单到复杂的视频案例资源,师范生进行学习准备、观摩分析、交流讨论、反思评价和实践演练等学习活动。然而这些视频案例基本上是对课堂的完整点播,对某一个关键片段,往往需要拖拉视频播放滚动条去查找播放,以至于成为一种罗列的形式。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到师范生观摩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师范生进行实践反思[2]。李英[3]提出用“收集视频案例――观察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教学技能的学习与研究――讨论与反思――实践与提高”策略来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其设计的是一个视频案例支持系统,功能比较完整,包括视频点播、视频检索、视频切片、评论等功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该系统是C/S模式,无法实现网络共享,且不支持视频切片关键词检索。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标注应运而生,它可以让用户在视频片段中添加文字,让用户通过视频标注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内容,减少用户查找、浏览视频片段的时间,从而提高视频观看效率和效果。
因此,结合课堂教学,构建案例点播、片段标注与检索、共享为一体的视频案例研训系统,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质量,方便师范生进行实践反思,极具研究意义。
2 标注式视频案例系统设计思路
以往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只支持对整段视频的浏览及评论,而无法对视频内容进行直接处理,师范生浏览过程中的感受无法与他人分享,对某个印象深刻的视频片段需要重新浏览回顾,且评论针对性差,往往是对整段视频的总结和评价。此外,师范生对某项感兴趣的教学技能,需要拖拉视频播放滚动条去查找播放。
基于此,视频案例支持系统应该有案例标注和案例检索功能,案例标注为检索提供关键词,建立索引,检索从关键词中提取片段。案例标注是将案例分成一个个感兴趣的片段,并可以对片段内容发表评论。通过案例标注技术,师范生可以对有针对性的案例片段进行评论,分享自己的感受,且系统会保留用户在案例中的标注,一方面可以供其他用户浏览查看,另一方面会保留在“我的标注”里,供日后温习和反思。
案例标注检索是让师范生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视频片段,形成专题性列表,从而节省视频查找时间,师范生通过观摩片段案例中的优缺点,从中汲取有益成分,开展教学技能研训,在案例基础上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技能。
3 标注式视频案例系统构建
3.1 系统开发工具
系统基于IIS7.0(Windows server 2007),Internet Explorer 8.0或以上版本,Web/Server模式,采用Visual Studio 2008、Macromedia flash 8作为主要开发工具,和ActionScript2.0作为主要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MicrosoftSQL Server 2005[4]。
3.2 系统基本模块
范例教学借助于典型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疑、析疑和解疑能力,推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将范例教学应用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范例教学有利于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营造和谐温馨的化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二是范例教学将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展平台,不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将课堂知识讲解与学生能力提升巧妙链接,确保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四是范例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化,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二、范例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的有效策略
1.精选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与激情践行范例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精选教学范例,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有助于营造和谐温馨教学氛围的范例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系统的范例指导中实现高效学习,因此,范例教学中范例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在升华和凝华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冰冻衣服放在太阳下很快晒干”的图片,即物体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升华”。为了将“凝华”的内容具体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常见范例配合教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冬天窗户上经常出现的“冰花”,然后借助此案例进行系统讲解,并鼓励学生思考“冰花”一般出现在内窗还是外窗?为什么?这样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契合学生兴趣的生活化范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践行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践行范例教学时不能只靠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具演独角戏,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大限度发挥范例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在开展范例教学时,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例如,在一单元或者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教师范例教学的结果,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专门开设“阶段范例讨论课”,让学生基于不同阶段范例学习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重温案例,攻破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或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提高学生质疑、析疑、探疑和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案例教学 模拟教学 技能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各科教学法。《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明确提出: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一规定,充分说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专业化训练中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诸多新要求,传统的教育理论课教学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新要求。比如教学内容上重复、滞后;教学方法上单调,过多使用教授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教育结果不理想,学生虽然学习掌握了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缺乏应用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等。
我国正在进行从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为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作为未来教师的专门培养机构,高等师范院校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也应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当前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主要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目前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僵化,这远远落后于新课改中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地谈论、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优劣,介绍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自己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课堂讲授,课外自学的形式,由于主客观原因忽视学生的实践,使学生们在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时接触到的就是单一的方法,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对目前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得法!”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和采用,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介绍几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场切入式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劳伦斯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案例往往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虽然在叙述中有虚拟的情节,但它更多的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来源于生活,描述的是较新的、典型的社会重要事例,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促进群体思考,增强学习动机;加速知识内化,强化能力培养;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互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生活信心。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2.班级规模的大小。要想实施案例教学,并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保证班级规模要适宜。目前为了解决扩招后学生数扩大,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许多高师院校的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合班上课,往往是近百人的大课堂,很难开展分析、讨论,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应缩减课堂上的教学人数,保证每个学生有与教师交流的机会。3.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对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无论是案例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还是如何把案例中的实际与教育理论结合,还有一些无法预测的问题,这都要求教师具有提炼教学内容的能力,对其教学语言、教育机智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即教师角色模拟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些教学基本技能。众多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实践智慧的提升,而实践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锻炼。“教师发展必然是在教师工作的实践中所取得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促进其成长的办法”。而传统教师教育往往与教师的实践脱节,教师虽然学的主要是各种理论、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但却缺乏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实践参与。传统教师教育可以培养出“纸上谈兵”的教师,他们可以把书本上的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中却不知所措。这种只重理论不太关注实践的传统培训使得教师的实践被边缘化了。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告诉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而模拟教学则通过学生亲身去做、去体验、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进而体会到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多变性、生成性,关注教育实践中随时发生的种种问题,如:学生不按我的思路往下走,有奇思怪想怎么办?教学进度没有按自己事先计划的进行怎么办?站在讲台上紧张,语无伦次怎么办?在教学中有学生淘气,调皮捣蛋怎么办?在这种模拟实践的情景中,师范生会像正式上课一样集中注意力,并调动其机智解决课堂教学中随时发生的各种突况,从而促进其教育智慧的形成。
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包括思想动员、选择内容、选择学生、备课准备。
(二)进行模拟教学。在模拟教学中,扮演教师的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只扮演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课,一般不应打断教学,把对课堂组织都交给模拟教学的学生,让他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身份是教师,要让“教师”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学习完全掌握和控制一个课堂的能力。
(三)评议工作。在模拟教学前,建立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模拟教学之后,按评价标准,对每一模拟教学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同时,请其他学生对此课进行发言,结合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学生评议之后,教师应作一个总结,对模拟教学的学生的教学情况做一具体分析,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如板书的组织、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准确等,并指明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以提高将来的教学技能。
应用模拟教学,能有效促进师范生的教学智慧、应变能力的养成;能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课堂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我们知道,“教,然后知不足”(乐正克《学记》),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促使他们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出掌握的内在要求,积极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能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现在师范院校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现在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素质,也必将影响他们的学生的素质,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师范院校的教学也对这些学生未来的教学方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师范院校的教师理应比其他大学教师教得好,才具有说服力”。这对高师担任教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师范生的榜样,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政杰。教育理想的追求。北京:心理出版社,1988.
【关键词】课标;课本例题;规范;引申;一题多解;变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人教A版》,即通常所说的教材,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又具有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依据。而课本例题更是经过编者反复论证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的范例作用,蕴含着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但是对课本例题的教学,我们很多老师有时会照本宣科,或认为课本例题太过一般或简单,不值得花费时间讲解,一带而过,而改用自己在其他参考书上找来的例题。事实上,这正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研究不深入的表现。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要求。下面就新教材中课本例题的教学,谈一我的想法。
一、课本例题是解题规范参照的最佳样本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些题目的解答过程是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比如函数单调性的证明,立体几何证明等等。
例1.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p=(k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减少时,压强p将增大。试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29页例2)
例2.如图1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2》第59页例3)
通过例1,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是:①设所证区间内任意两个变量x1
课本例题已经为学生的解题规范作了最好的示范,而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新课程中加入《算法》的内容,流程图,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新课程强调数学解题要步骤清晰,规范到位。
二、课本例题是将设问引申的最理想起点
课本例题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基础性强,但大多数课本例题是一题一问,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小。尽管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部分例题解答后面安排了“思考”这个环节,对例题进行了一些挖掘,但大多数例题仍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引申。为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课本例题的设问进行引申是非常必要的。
例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BB1的中点,画出由A1、C1、P三点所确定的平面与长方体表面的交线。
例2.求函数y=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31页例4)
在解决了书中提出的设问后,针对例1,可以再提问学生:平面A1PC1与平面ABCD有没有公共点?事实上,部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会因为一时的表面现象而给出“平面A1PC1与平面ABCD无公共点”的错误答案,经同学和老师指正后,回忆起了“平面是无限延展的”这一性质,明确了平面A1PC1与平面ABCD应该也有一条交线。教师这时可适时提问:“如何作出这条交线?”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和原题的比较,学生就会类似地利用所学的公理去寻找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从而得到答案。这样的设问引申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再次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公理并能更好的运用,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注脚。
针对例2,可以再提问学生:如何更改(1)中函数(保持解析式不变),可以使得该函数只有最小值或最大值?又如何进行更改可以使得该函数的最小值保持不变?学生通过思考后能说出若干不同的答案,并明确:保持解析式不变,虽然改变了函数的定义域,但最值、值域仍然可能相同。这样的引申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以及函数定义域对值域的影响。
以上两题的解决过程并不困难,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但若在教学过程中就题讲题,不再引申,就会丧失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师、学生争相“扔掉”课本而投身到大量写板书抄笔记的运动中去,这是完全和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课本例题是一题多解的最佳展示台
课本例题大部分是一题一解,目标明确,且解法的基础性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要求。但这样做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一题多解的思想具有对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的作用,不仅体现了解题能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开放式思维特点,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一题多解应当成为教师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探索数学思维规律的重要手段。
例已知椭圆的焦点F1(D3,0)、F2(3,0)且与直线xDy+9=0有公共点,求其中长轴最短的椭圆方程。
解法1:设椭圆为=1与直线方程xDy+9=0联立并消去y得:
(2a2D9)x2+18a2x+90a2Da4=0,由题设=(18a2)2D4(2a2D9)(90a2Da4)≥0
?a4D54a2+405≥0?a2≥45或a2≤9。a2-9>0,a2≥45,
故amin=3,得(2a)min=6,此时椭圆方程为。
解法2:设椭圆=1与直线xDy+9=0的公共点为M(,),
则D+9=0有解。
=-9?,
||≤1?≥9?a2≥45,
amin=3,得(2a)min=6,此时椭圆的方程。
解法3:先求得F1(D3,0)关于直线xDy+9=0的对称点F(D9,6),设直线xDy+9=0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M,则2a=|MF1|+|MF2|=|MF|+|MF2|≥|FF2|=6,于是(2a)min=6,
此时易得:a2=45,b2=36,于是椭圆的方程为。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更新发展迅速,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知识,更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应用范例教学的理论,精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的计算机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前,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和网络应用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企事业单位中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的需求,如长文档的编辑管理(文字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各种展示场合下的演讲报告和信息搜索、处理等。然而,计算机知识内容的更新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就已经被淘汰,例如学生在学校时学习的内容是word2000,而当他们工作时使用的可能是word2003或其他更高级的版本,甚至是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因此计算机教学如何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成为困扰计算机教学的难题。
一、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是德国著名的教学流派。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为了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扩充学校教学内容,搞“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其结果是教学内容越来越庞杂臃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显然,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邦德国开始从课程改革入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对范例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发展,使范例教学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论流派之一。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精选具有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的及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学习者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巧,还能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范例教学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当下,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课时,扩充教学内容的方法,这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最后形成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和只会机械操作的“机器人”,这样的毕业生不可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与联邦德国在20世纪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更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规律,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此来应对迅速更新发展的计算机知识,这与范例教学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将范例教学理论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困扰计算机教学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三、范例教学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关于范例教学理论的应用多停留在如何上好某一节课上,或者许多教师将范例教学理论等同于一般医学院和法学院所进行的案例教学,没有从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学习能力方面进行应用。
在范例教学理论中,“范例”的意思是“例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好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范例既是一个“个”的阶段,又是一个向“类”迁移的台阶、起点,范例能否达到“典型例子”的目的,取决于范例的选取,范例的选取是范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计算机教学中范例的选取
范例的选取要符合三个原则。
(1)要具备基本性。所选取的范例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基本科学规律。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规律,获得知识迁移能力。
(2)要具备基础性。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要适应他们的学习经验,要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即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要具备范例性。要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而不是全部带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材料。这些精选的知识材料,应发挥范例的引导、样板和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借助这些材料,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有助于他们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
2.计算机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实例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相似的界面,其操作方法一致,工具图标相同,如果采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软件变得很容易,为将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制”与“粘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简单、最常用到的操作,因此该操作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操作,但该操作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的功能,在一些复杂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中,“复制”和“粘贴”功能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工作区中内容的“复制”与“粘贴”为例来分析计算机教学中的范例教学操作程序。
(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的、能够说明本质的范例。例如,选取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功能的操作,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掌握word软件中“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复制时,先选择欲复制的内容(对象),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复制”,等等,将欲复制的内容放到剪切板中,同时使学生形成剪切板的概念。粘贴时,先选择欲粘贴的位置,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粘贴”,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粘贴”,等等,将剪切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指定位置,完成粘贴功能。通过反复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软件中的此功能,完成“个”的阶段。
(2)范例性的阐明“类”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对在“个”的阶段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例如,根据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个”所获得的认识,引导学生在excel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中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复制”与“粘贴”的操作,完成从“个”到“类”的迁移,使学生掌握“类”的操作方法。
(3)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这一阶段进一步对“类”进行验证。例如,教师让学生利用上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在其他应用软件中进行操作,如让学生在photoshop、flash,甚至其他更加陌生复杂的软件中进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中的共性,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4)范例性地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了解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行为的自觉性。例如,通过以上阶段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将学习过的不同的软件进行比较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总结
范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丽,许晞。高职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2):29-30.
[2]张敬环,任瑞仙。信息技术课程范例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61-65.
1.范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有某些相似之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考察范例教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二战后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为跟上时代步伐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原西德不得扩大教材内容,增加课程课时,实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结果使各级学校的课程变得十分庞杂,学生负担过重,智力发展受到束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情况下,范例教学应运而生。现在我国的教育现状所面临的情况与当时的联邦德国有相似之处:教学内容庞杂,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考取好的分数,学生拼命地死记硬背一些片面、零碎的知识,既不重视理解、更不重视在实践中的应用,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尤其在今天信息社会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将不断更新和日益增长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成为摆在我国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程。在此形势下,加强范例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不无指导意义。
2.范例教学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是开启学生潜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一把‘钥匙”。范例教学是运用范例,从“个”的阶段,经过阐明“类”的阶段发展到“掌握规律”的阶段,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这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青少年学生己经具备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建立心智模型的能力,可以从众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中提取“个例”的东西,并能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概括出“个例”的本质,再演绎推理出“范”的知识,可以说青少年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己具有综合分析事物的潜在能力同。同时,学校布置的任务太重,教学方法单调,只注重灌输,忽视启发学生的好奇学和求知欲望,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的过高要求,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范例教学就十分强调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与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经验水平相适应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内容上就反对让学生高不可攀,也反对过分容易,力求符合学生实际。所以说,范例教学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
3.范例教学论与心理学学科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吻合,范例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首先,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本身要求采用范例式教学。心理现象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这就决定了心理学课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否则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消化和掌握。由此有必要也有可能采用生动的范例加以演绎和分析,总结出寓于该范例中的规律性知识或哲理,把握其中的实质内涵。其次,心理学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的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一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系。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在谈到心理学的意义时,这样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可见,心理学是一部硕大的“百科全书”,可以从中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和财富。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知识量的教学,己没有更多的空间留给教学自由发挥。课程内容量大和课时相对有限是一对矛盾,采用范例教学,举一隅而以三隅返,是解决这一矛盾较好的选择。
心理学课运用范例教学的实例设计
以普通心理学中“情绪与情感概述”一节为例(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内涵、区别以及功能。教学思路:把这节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呈现知识结构,从教材中或实际生活中提炼蕴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作范例,通过范例,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使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充分展示个例,总结情绪情感的定义在正式讲述知识之前,老师先抛出一个与情绪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情绪特点并进行分析。通过对这典型“个”例的分析,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使学生的脑海中浮动着情绪情感这一概念。接着通过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图片、视频播放以及同学表演等趣味性的活动,让同学们思考、体验有关情绪情感定义的三个要素,最后让同学们总结出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
2、举例对比,归类总结,促成对情绪情感内涵的理解通过实物展示、举例说明、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体验情绪情感的实质内涵,达成对类的一种共识,得出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两个特征就是情绪情感的实质内容。
3、分析讨论,总结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的演示,引发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让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各自的一个有关于情绪情感的体验,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对“个”和“类”的事物现象的分析和讨论中,总结出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范例教学 ; 教学设计 ; 技工学校语文课堂
一、范例教学及其产生的背景
范例教学产生于二战后的德国,当时学校间升学率竞争激烈,学生忙于死记硬背片面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智力活力和创新精神被扼杀。在此情况下,范例教学理论应运而生。1951年的图宾根会议提出,必须加强教材的基础性,通过对“范例”的主动学习、探究和归纳推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范例教学”通过组织教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主动地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得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和自决能力,获得独立性、批判认知和自觉进行继续学习的态度。实施范例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统一
范例教学的关键是对“范例”的精心筛选和组织实施。范例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的兴趣、认识基础和关心的问题为纽带,寻找对学生生活有意义的,蕴涵信息导向的典型范例。
(二)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范例教学要求在技工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习过程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所掌握的一般知识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新的重要的联结点;二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通过“范例学习”改变“自我”,受到教养。
(三)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范例教学”从观察现象出发,追溯其发生的原因和道理,使所要传授的内部逻辑关系逐步地显示出来。这就对实施范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了解学生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
三、范例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语文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的适用性
(1)课程特点决定引入范例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范例教学正是切合这一特点,在精选的范例中体现知识的有用性;语文作为交流工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知识综合。
(2)学生特点适合范例教学的运用
学习语文课程的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中提取“个例”,并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概括出“个例”的本质,再演绎推理出“范例”的知识。
(二)语文教学案例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教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范例,运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学习,了解文章的本质和特征。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让学生领会文章内涵,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作为范例,在教学组织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实现为知识迁移创设必需的起点。
(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从对第一阶段“个”的认识出发,探讨一类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对同类文章的更本质的关系——规律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在对个案学习基础上,对同类文章进行归类,对其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诸多现象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抽象。
(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
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是关键所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技校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和修养,而且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因为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任何一种知识性的作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
(4)范例性地获得知识与经验的阶段
根据学生基础与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进行迁移,可先在相似情境中迁移,然后扩大到不同情境中去。这一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追求。教师给学生展示教学课件及规范答案,帮助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及文章主题思想。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范例教学法,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技工学校语教学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1999年
[2] 巨瑛梅, 刘旭东。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相关概念辨析
1.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辨析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相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类型更加丰富,划分的标准更加的灵活随意,时代性更强。例如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目前使用的比较规范的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哲学范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相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类型相对较少,且比较稳定,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衍生和变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模式、范例等,同时,它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我们还会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指导思想、影响因素等。由此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它的全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旦发生转换,新旧范式之间就会发生科学革命,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间是可以通约的,即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模式之间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2.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范例辨析思想政治教育范例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示例、参照等。思想政治教育范例的内涵小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范例无法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却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范例的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变化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只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范例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范例的变化并不一定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变化。3.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信念辨析从字面意思来看,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概念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有时候是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讲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一致的、共同的认知、信念,这种认知和信念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成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信仰。思想政治教育信念之所以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样,能够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样,更多的是在体现一种共同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东西具有统领其他东西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一种理论或者方法,它应该是一种理念或者是更宏观更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这并不代表范式与信念是一对同义词,他们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可以通用。4.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本身的样态辨析就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本身的样态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模式即理论意识样态;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即行为规范样态。理论研究模式与实践活动模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同时又是双向建构、相互渗透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建构和转换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在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现状解读
多地关注“大写”的人,一定程度上缩小甚至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对象都被用相同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来教育。单个的受教育者被大写的人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被缩小甚至抹杀,这样的教育由于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无法达到使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是一种被削弱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应该抽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体化、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历史的形成的。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虽然有诸多不足,但是它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不应该被完全否定或者颠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应该是在原有范式基础上扬长补短或者说是对原有范式的改良和拓展。
作者:董秀玲 赵安民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