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重的十起核事故优秀2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史上最严重的十起核事故优秀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上最严重的十起核事故 篇1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90年引入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简称INES等级),共分7级,从1至7表示严重程度从小到大,每一等级的严重程度相差近10倍。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起核事故。

1.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千米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1978年投入运营。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之久。

3.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这座现已废弃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曾于1961年1月3日发生过事故,这也是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由于操作故障,中央控制棒被拔出过长,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

4.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的Bohunice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5.俄罗斯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事故(INES 4)

谢韦尔斯克市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为“托姆斯克-7”。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1993年4月6日,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

6.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位于东京北部茨城县的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1999年9月30日,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氧化铀粉和硝酸达到规定数量的7倍,在到达临界点之后,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造成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

7.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5)

福岛第一核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这起核事故最初被定为4级,后提升到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露事故。但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可能还会被更改。

8.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3月28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核电站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门无法关闭,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大量放射性物质从安全壳内部的气体排放口释放到大气中。虽然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9.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发生爆炸,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直到1990年,前苏联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

10.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迄今仍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被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世界重大核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2

摘 要:核能属清洁能源,因而被广泛使用,其典型代表就是核电站。核能不同于其它能源,因核原料具有放射性,因此核电事故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威胁附近居民健康,造成人民的恐慌,故而影响到核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三起重大核电事故的整理、分析,探讨造成核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核电事故原因;重大核电事故;辐射危害

核电站通过对核原料进行可控制的裂变释放热量来制造高温、高压的蒸汽,从而推动发电机发电,发展核电的优点有以下方面。

(1)核原料虽然体积小但蕴含的能量却很大,2400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仅需1000克铀裂变即可得到。

(2)核能是清洁能源且属于不常用能源,开采成本不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3)核电基本不会对附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不会促进温室效应的加重。反应堆外面有多层保障,基本不会排放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对外放射性污染一年的量相当于做一次X光透视所受到的照射量。

虽然核能总体利大于弊,但我们也要趋利避害,将核危害降到最低,因为核电一但出现重大事故其影响远比普通电站大,除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附近居民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威胁。

接下来通过对迄今为止的三起重大核电事故分别分析从而总结引起这些事故的重点因素。

1 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

1979年3月28日4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由于操作判断失误及机械故障发生5级核电事故。

事故经过:1979年3月28日4时,三里岛核电站2#机组反应堆的二次回路循环水泵发生机械故障温度升高,该回路冷却系统自动运行,由于先前工作人员检修后未能将冷却系统的出口阀门打开,导致二次回路冷却失效。堆内温度、压力上升至危险限值,反应堆自动停止运行,并开启泄压阀进行泄压,堆内压力恢复正常后,泄压阀因为机械故障没有自动归位,导致堆内冷却剂持续流出,反应堆内压力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进行挽救,操作人员在不知道泄压阀没有正常归位的情况下,认为该系统的投入运行是多余的操作,便将其关闭,终止了向堆芯注水的操作。设备故障及操作管理失误致使堆芯温度短时间内过高,46%燃料棒外壳镐及铀燃料熔化,堆芯严重熔毁。

事故处理:及时地应对避免了氢气爆炸;核电事故进展信息上报及时,5小时后白宫得到最新进展并发出指令,7小时后大部分人员撤出事故电站;5英里以内儿童和孕妇进行疏散转移,10英里以内学校暂时停止上课;2#反应堆宣布报废且清理费用达10亿美元,三里岛核电公司共赔偿1.3亿美元。

事故影响:2#堆堆芯严重熔化;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氪、碘、氙),现场共有3人受到辐射,80公里以内居民受到放射性威胁;此次事故导致美国人民反对建设核电站情绪高涨,民众纷纷游行,美国因此30年内核电止步不前。

事故分析:

(1)前48小时低估了这次核电事故的危险性,而后又扩大事故的影响范围,致使美国人民对核电的发展信心大减。

(2)缺乏严密的管理逻辑,操作失误,自控薄弱,报警不力。核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

(3)1979年年底,美国总理卡特表态:“核能应该作为美国最后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能源”。因此,美国在20世纪后期停建核电;然而21世纪初美国大量在役核电站延长服役年限,埋下了隐患。

(4)不应在人口密集地区及靠近城市水源的地方修建核电站,从而减小核电事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6分,位于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迄今为止事故等级最高的7级核电事故。

事故经过:在对4#反应堆进行安全维护中,控制反应堆检测人员为了使检测顺利实施,将一部分控制棒插入水中,从而减少蒸汽量和功率,二十分钟后功率下降,检测人员又提升控制棒97.2%,仅留下6根,205根控制棒同时裂变,产生大量热量;同时,控制水泵检测人员将注水泵关闭,启用备用水泵,以减小流量便于测试;两工作人员同时的截然相反的操作,使反应堆温度、压力急剧升高,超出正常温度的百倍,最终超出反应堆设计限值而爆炸。

事故处理:立即组织消防人员进行长达4小时的灭火作业,有人员当场死亡;36小时后居民及职工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出动1800架飞机对4#堆空投5千吨放射性吸收物质,减小放射性危害;反应堆底浇筑混凝土板,上部用混凝土对反应堆进行全封闭浇筑,隔绝残余核原料与外界的接触。

事故影响:反应堆堆型为石墨堆型,内部全部为可裂变浓缩铀,爆炸时附近厂房被掀掉;放射性物质随石墨升至大气平流层,邻国受到辐射影响;进行事故抢救人员有29人死亡,106人患急性放射性疾病(成人辐射照射量按大于0.0671C/Kg计算);事故地点50公里以内11.5万人全部疏散,2.6千平方公里内无人居住;事故发生后15年内有6.6万人患癌症及其他病症逝世,受到不同放射性程度损害人员为320万。

事故分析:

(1)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进行协同操作,随意性强,因人为失误的叠加导致反应堆的爆炸。

(2)反应堆型本身存在缺陷。石墨堆型的使用导致此次核电事故中带有辐射的大量石墨扩散,应更换先进堆型。

(3)核电设计无安全壳,反应堆爆炸后放射性物质无遮挡而随大气环流自由飞散。

(4)核电站管理人员对核泄漏的严重性缺乏充分认识,硬件无闭锁,软件无自控。

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地质灾害影响发生7级核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福岛发生9.0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海啸的发生,海啸经过福岛第一核电站,摧毁了核电站的供电系统,设备功能失效,反应堆内无法注水,温度过高导致燃料棒熔毁,在镐外壳有氢气生成,安全壳内温度、压力过高,各反应堆先后于1号12日,2号15日,3号14日,4号16日在厂房内发生氢爆。安全壳有裂缝产生,含放射性物质泄露,9千吨低放射性及2万吨高放射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倾入海洋,8.65万吨受放射性污染的水源暂未处理。

事故处理:先是留下50人清理事故现场,随后又升至180人,清理人员辐射剂量上限放宽至250毫希;30千米以内居民全部疏散,20千米以内设为;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应急系统电力中断,首先采用飞机进行空中洒水降温,然后通过高压消防车从地面进行投水冷却;铺设电线恢复供电系统,启动冷却系统;对于未经处理流出的含有较高放射性污水进行堵截,并采用容器进行储存,部分含有放射性的污水则直接排入海洋,依然有8.65万吨污水需要处理;拟建防波堤;4个反应堆均采用混凝土进行全封闭浇筑,三阶段长期处置已启动;日政府暂时停止运营滨冈核电站,防止受到后续可能发生的8.0级地震的影响,避免福岛第一核电事故的重演。

事故影响:反应堆氢爆有11人受伤;共有190人受到不同程度辐射伤害;半径30公里以内人员全部撤离;受灾地区土壤、奶制品、菜类、海鲜均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燃料棒30%-70%熔毁;泄露辐射量缓慢释放;近海、深海均受到放射性影响,海洋污染区5年内到达北美,10年内到达亚洲,30年内太平洋将受到放射性的影响;日本政府宣布福岛核电站4台机组已全部报废。

事故分析:

(1)核电站厂址地面与海平面高度差距太小,且无抵挡台风、海啸建筑设施;抗震等级低。

(2)核电站备用供电系统不完善,主供电系统受损备用供电系统无法立即保障供电。

(3)对反应堆内氢气的产生及氢爆的限值认识不清,没有吸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氢爆的教训,低估了氢爆带来的后果影响。

(4)事故发生后由于担心海水对设备的损害,当局决策迟缓,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延误了避免氢气爆炸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历史上三起重大核电事故的分析可见,导致核电事故的主要因素有:

(1)操作管理因素。

(2)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够。

(3)应急系统力度不够。

在操作管理因素方面,需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树立安全意识,对于维护和检修应制定标准化流程,拒绝不安全操作;在抗自然灾害方面,需根据建厂所在地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并修建相应的防范设施;在应急系统力度方面,应急系统应作为防范核事故的第一道屏障和最后一道屏障,而不仅仅是警告,在核电站面临巨大威胁。例如:堆芯温度过高而面临熔化时应强制采取挽救措施,此时不应再受人为的限制。

而在降低核电事故造成的影响方面应从建厂选址和防护隔离两方面防范。在建厂选址方面应远离城市水源避免污染城市用水,远离人口密集地区避免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恐慌;在防护隔离方面要修建安全壳避免辐射物质大量无遮拦外泄,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继洲,单建强。核电厂安全[Z].

[2]俞冀阳,俞尔俊。核电厂事故分析[Z].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