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欧阳修的历史故事(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代一纨裤子弟,虽无才思,却以“才子”自命,常在亲朋邻里中吟几句歪诗以显示自己的才学,人们私下里称他“酸秀才”。但因他家颇有些权势,大家表面上还是恭维他,夸赞他才思敏捷,下笔如神,可以同唐代的李白杜甫,当时的欧阳修相提并论。经人一夸,酸秀才心花怒放,轻飘飘地不知道自己的轻重,竟打定主意要去寻访欧阳修,同欧阳修比试比试。
扬名趁年轻,酸秀才整理行装便带着家僮上路了。路上,他看到一棵大枇杷树,两个大丫杈上枝繁叶茂,朵朵白花开放,煞是好看,便诗兴大发,吟出两句诗来:“路旁一古树,两个大丫杈。”无奈,下面两句憋了半天也憋不出来。这时,来了一位老者,他手指枇杷树续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酸秀才一听,拍手叫好,认为是诗人幸会,便邀老者一同去访欧阳修。
说话间,来到了河边,枇杷树渐行渐远。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浮在水面,酸秀才一见,灵感忽现,又吟出二句:“一群大肥鹅,嘎嘎跳下河。”可灵感突然飞走,酸秀才抓耳挠腮续不下去。老者捋须笑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清波。”酸秀才这下高兴极了,认为老者有点才气,两人同访欧阳修必成一段文坛佳话。于是,酸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友好的双手,一边走一边说:“诗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老者续道。原来,无巧不成书,这老者竟是去寻访佳山胜水的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词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