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6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1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的编写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人、事进行的。案例中塑造的人物、时间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有共通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设身处地的去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进入了实战,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拟真特点。客观条件不完善的例子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就会造成该实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时间和背景限制的,所以是有实效性的,在实效性过后该案例就不再适合教学,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更新。

2.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范围地普及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还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除了这个方面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又要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其次案例教学是独立的个体,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有很好效果的,但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以情境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种方案重点是在于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章节,教师在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学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同学A为腮腺炎潜伏期,和同学B小聚时进行了热烈且愉快的交谈,在一周后同学B的腮帮开始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腮腺炎。

2.以结合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结合教学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3.以讨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法指的是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章节,教师可以举例让同学们讨论:大雁在南迁时,会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在发现有敌害侵犯的时候,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以辩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分析结果开展正反方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辩论赛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表扬学生优秀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态系统章节中提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根据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物入侵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讨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进行辩论。

三、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获得更深刻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案例教学法成为初中生物教师新的选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基于此,本文在此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完善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设置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完成案例,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在案例教学法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例如,在《传染病》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案例是某某年市区人民传染病的数量,要求学生分析传染病传染的途径和规避措施。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20~30分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见解提出个人的观点,才能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对传染病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辩证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

二、进行有效的总结与评价

此外,案例教学需要得到教师有效的总结与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准备的案例是植物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要求学生分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在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观察与适当引导。当学生分享自己交流的结果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与评价。其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家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交流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在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起步较晚,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依照传统方式来教学,那么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不深入,学习兴趣也出现下滑。通过生活化策略展开初中生物教学,有利于生物教学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有效参与进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讲,生活化教学具有的价值非常显著,是推动初中教学活动发展的关键途径。具体来讲,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讲,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生个体兴趣也产生了多样化发展,不同学生的兴趣更加多样化。通过生活化教学,基于一些生活化的手段与方法,对初中生展开生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其次,可以实现生物知识的多角度展现,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初中生物来讲,不少知识的理论性都比较强,同时抽象性也很高。初中学生是初步接触生物知识,没有建立起生物学科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在学习中就容易遭遇困难。基于生活化模式来教学,可以从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方面来阐述生物知识,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最后,实现生物教学拓展,增进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资源素材中教学生物知识,可以通过生活案例来拓展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初中生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原则

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物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第一,要遵循趣味化原则。生活化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实现趣味化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便需要遵循趣味化的基本原则,将生活化教学手段与初中生物课程实现趣味化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多样化的原则。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生活中的案例素材、生活化的生物情境、生活中的思想理念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物质,都可以成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来讲,就需要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多样化的应用,构建起多样化的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第三,学生主体原则。在当前教育新时期,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也就是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将自身的学习动能发挥出来。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此加强关注,通过合理的手段,实施生活化教学。

三、初中生物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与生物知识具有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中的一些知识,在很多日常生活现象中都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对这些生活现象做好搜集,将对应的素材整理起来。然后,到了生物课堂上,便可以将这些素材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相关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生物原理,通过自身的生物知识积累尝试解决其中的问题。之后,教师便可以由此切入生物课程新知识的讲解,通过生活现象切入生物知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进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狗在主人的指挥下,可以做出一些固定的动作,比如站立、蹲下、躺下、举起前爪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教师就可以将这个生活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思考分析,小狗做出的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生物原理?根据分析以及教学主题,学生便可以想到是动物的学习行为。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动物是如何学习的?在讨论分析之后,切入到课本上正式知识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有效的了解掌握。

(二)借助生活情境辅助初中生物教学除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案例来进行生物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来辅助生物教学。具体而言,生活情境,就是以实际生活案例作为基础,将对应的生物知识融入进来,所构建的虚拟化情境。在课堂上,构建合理的生活情境,融入生物知识,让学生沉浸到生物情境中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生物知识的关键点所在。然后从生活中选择与之对应的案例素材,将案例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创建教学情境。最后,将教学情境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代入情境进行思考。比如,在初中生物中涉及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其中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现状以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具体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关于保护生物的场景,让学生代入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角色,思考要如何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在其他生物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构建生活情境,来辅助生物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认识。

(三)融入生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一种“轻生活”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强调了生活需要放下不必要的负担,简化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轻生活”的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基于“轻生活”的理念,构建初中生物“轻课堂”,将课堂中原本一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剔除,让课堂教学更加简单直观,让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实现直接的认识。首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从课本教材的知识排布来看,有些知识点存在重复表述,有些知识点在教学中仅是一笔带过。对于这些方面,就需要进行精简,剔除不必要的环节,让课堂内容更加简约。其次,对教学流程进行简化。教学流程是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一些新技术、新思想的出现,导致生物教学流程更加复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累。因此,就需要对生物教学流程予以简化,坚持教学导入、新课讲解、拓展发散与实践练习四个核心环节即可。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4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篇5

关键词:教材插图;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主要举措

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可以说,生物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或者图片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类图,主要有生物形态图、生态图、生物学的历史图、各动物的生育过程图、生物进化图、生物现象图、探究过程图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图等。

如果从各个图片所含的内容来分:第一类就是生物基础知识类的插图,主要包括生物的结构图、形态图、解剖图、各类生物现象图,还有就是生理过程示意图;第二类就是生物的知识拓展类插图,如生态环境的景观图、工作原理图;第三类为实验探索类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第四类为生物科技类的插图,包括生物学史图、生物学肖像图、研究过程图。

生物学插图的主要特点:插图本身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得到学生的第一关注;插图直观、色彩亮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插图包含很多的知识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生物学科的插图更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构成学习的框架,有利于为孩子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作用

随着生物教材中插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视,由于从黑白到彩色,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调查,生物教材内的插图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直观地掌握所需学会的知识,插图可以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便于学生了解原理和生物学相关知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合理利用插图,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敲响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支持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比较生动、形象有色彩感的东西和事物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都会把课本里所有的插D都看一遍,从头看到尾,所以,在课本中插入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图片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再把图片中蕴含的知识点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

正确利用插图,全方位地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古语有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得以提升”。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造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插图应用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材里的各个插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插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而且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插图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拓展,充分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插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图片解释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点知识,在看图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多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顺序去观察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大脑的记忆存储。

再次,根据教材图片的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通过看图片,抓关键,找重点,通过多多观察,找到看图的相关规律,了解生物学的各类知识。比如,统计图,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统计图,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看图的作用。

最后,利用图片,加强对比,增强学生的记忆。教材的插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教材内容文字做对比,然后进行解读,比如,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素的细胞结构,通过平面图和剖面立体图进行相互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文字,通过对比,从而对文字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力。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表达生物知识的好方式,而且是学生了解各种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插图的重视,尽量运用图片的生动、形象、色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篇6

1巧设问题情境,调起学生“动手做”的胃口

案例一实验题目:《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要求:(1)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以及量程的选取;(2)电路图的设计;(3)熟练掌握实物图的连接。

分析过程初中物理老师以提供一个阻值被磨损看不清的电阻为题材,请求学生帮助解决这个难题?老师的无助境况激发了初中学生乐于助人的侠义心态,个个都想方设法的给老师出主意、想办法,学生内心迫切解决问题的被点燃;对于刚刚学过的《欧姆定律》内容记忆犹新,所以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支持和拥护采用伏安法侧电阻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在老师引导之下学生设计该实验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这里继续引导提问:按照图1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这样代入R=U/I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们提出了两种方案:(1)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得到多组数据;(2)在电路中接入滑线变阻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总电阻来测量多组数据。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都同意选择操作方便实用的第二种方案,并设计出电路图如图2所示。本节课的难点实验设计已经解决了,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案例反思该案例中的电学实验是针对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等综合性知识进行考查的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案例中设计内容多、范围广、容量大,但形式紧凑、过程流畅,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高的提升,教学效果甚好,这都归功于教师的巧妙设置恰当的情境,这也是本案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强调技巧的引导作用,让“动手做”的效果最大化

初中学生在“动手做”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大部分为感性知识,学习的效果不佳,这主要由于其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所造成的。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摆脱学生认知的表面化,从而实现理解知识和技能的深刻化与持久化。

案例二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其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较多,老师们都是选择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对初中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才能高效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为了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本节课的探究技巧,列举该案例中应该加以引导的几个方面。

技巧一首先让学生观察讨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一条水平直线上的光具座是否能顺利完成该实验?只有让学生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才能观察到最清晰的图像,才能继续进行下面的实验。

技巧二老师要引导学生判断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烛焰的最清晰的像,因为只有得到最清晰的像,才能得到准确地物距和相距,从而准确地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成功完成该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一个技巧。

技巧三设置记录实验中物距、像距数据的表格发给每一个学生,将各组学生完成实验记录的数据通过视频展示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观察表格中的多组数据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

技巧四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验像随物距变化的实际过程,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形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整体建构,从而达到学生应用整体建构下的知识网络熟练处理实际问题。

案例反思本案例中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引导和诱发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通过一系列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动手做”摆脱形式主义,实现疑难问题的彻底解决。

3在 “动手做”过程中激活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学习中要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形成“敢于质疑与实践、乐于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观察与实验,测量是做好实验的必备和前提条件,可见,测量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关键之处。近年来,有关长度的估测问题的考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模拟和真题中出现的频率有明显的上升,许多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有意识地渗透长度估测问题的具有争对性的案例剖析,下面是两个有关长度估测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案例三《利用长度标准进行估测》,首先老师介绍身边存在一些长度的标准:普通门的把手到地面的距离大约1 m,学生的一拳头的宽度大约1 dm,学生的小指甲的宽度大约1 cm,一粒米的宽度大约1 mm;学生以这些作为估测长度的标准,兴高采烈地主动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案例四《自己寻找估测的标准》,老师搬到新的办公室,想估测办公室的面积,但是手头上没有现成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你能帮助老师想些办法进行测量吗?学生的思维情绪被老师的问题所调动与激发,学生们各自选择门锁到地面距离,学生的手臂,学生双臂张开长度,学生的鞋长,学生对选择何种估测标准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激烈争论,完全忘记了有老师在场的物理课堂,在为各自的估测手段和标准争论而要说服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操作测量出来的长度会有很深的印象,很难忘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