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优秀14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sky帮大伙儿分享的14篇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 篇1

一、M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问题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到2013年为止,M小学有教师职工50余人,学生500人左右。学校共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个饭堂,一个图书馆。其中学校还有标准课室、多媒体课室、实验室、舞蹈音乐室等共40间课室。后勤部门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务处具体分管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安排德育处具体分管各个教室教学设备;后勤处具体分管房屋、建筑物、土地植物、家具等固定资产,及全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图书馆具体分管全校图书、影像资料类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处负责分管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维护工作等。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私自出租固定资产

在2012年8月,固定资产管理的某负责人与某婚庆公司签订了一年的租赁合同,把两台电脑及一台投影仪作为设备出租出去以赚取收益。在这一年的租赁期内,这些设备的使用权归某婚庆公司,赚取的收益约2800元。某教师把场地及体育器材出租给商业公司举办体育赛事。此次出租的租金归这个教师个人所得,而归还的器材有的毁损了,由学校承担。2012年暑假及寒假期间,学校领导把篮球场地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宿舍。由此可见,M小学的确存在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现象。

2.固定资产公物私用

M小学在新学期购置了一批新的电脑,使用部门将过多的空闲电脑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但财务部门的一位职工将其中的一台电脑私自带回家给自己使用。2013年6月,学校一位班主任在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的情况下,把教师用椅从仓库搬回了宿舍,一直私自占有使用。学校有10多个教师长期占用学校的土地种植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如上所述,M小学确实存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

3.固定资产毁损严重

从2011年开始,学校固定资产毁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桌椅及体育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自然与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周某盲目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电子设备毁坏,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某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在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时,少了三台风扇,五张学生桌子。某教师擅自拆开、改装电脑室的两台电脑,而拆装后这两台都电脑陷入故障,无法使用。因为几个同学打闹玩耍不慎损坏了两张凳子,三张学生课桌;上体育课的时候,两个同学故意损坏一组单杠,至今这几个学生都没有对这些损失进行负责和赔偿。综上所述,M小学确切存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的现象。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违规追求经济利益

M小学为了填补超支的招待费用,违规出租固定资产。学校领导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所以把电子设备出租给婚纱公司赚取金钱。M小学为了多发奖金给教师职工,违规出租固定资产。M小学领导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私自把学校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收取租金作为教师奖金。可以看出,正是因为M小学违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导致其固定资产私自出租。

2.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

M学习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学校的一位老师申请领取办公桌的时候,借条并没有主管签字,管理人员擅自给该老师出借了办公桌,以致该老师领用的办公桌长期不归还。前述问题中,同类例子也比较多。正是因为M小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所以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无考核

学校某领导,将电脑、办公桌椅私自赠送给私交较好的学校,管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管理人员甚至私自处理已损坏的资产,既不登记在簿,也不向主管校长报告。学校一直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业绩考核,不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怎样,工资待遇也一样。M小学没有固定资产使用人,损坏无考核。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师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跟教师说明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导致教师盲目使用并损坏电子设备。管理人员轻易让教师随意改装学校电脑实验室电脑,导致电脑无法使用。管理人员没有按管理要求对学生损坏固定资产进行追责处理。

三、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思路

解决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可利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该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基本思路是,首先,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接着,分解责任目标任务;然后,分别进行期中控制、期末考核。

(二)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

1.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

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先编制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期末考核。把对部门的奖惩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关联起来,以达到解决固定资产私自出租、毁损等问题的目的。

2.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步骤

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结合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编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责任目标。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制定目标后,把目标分解到管理责任人。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把期中的控制效果与期初分解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第四,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把期末的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对没有完成目标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奖励管理效果明显变好的责任人。

3.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实例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本文探讨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来解决,现通过实例进行说明。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针对M小学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等问题,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首先编制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经研究,初拟2015年春季学期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为,学校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损毁发生率不超过2%。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确定后,接着就要将其分解到管理的责任人。M小学的校长为固定资产主管,统领全校的固定资产工作,后勤部门、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要求,经协商确定,固定资产主管(校长)对固定资产具体管理负5%的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后勤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85%的责任;财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10%的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M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固定资产。为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后勤部门把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体分给每个分管部门。2015年5月份初,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的资金情况正常,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低于95%,是由于学校的某教师把办公室的办公桌拿回家使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仍有少数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对后勤部门责任人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经过对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损毁率的检查和对固定资产盘点,发现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5%,是由于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疏忽,少了2张桌子,固定资产毁损现象依然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要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从中期检查的情况看,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总的情况是有好转的,虽然还存在少数的问题,但较之以前,之前常见的问题明显减少,但距离固定资产责任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第四步,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2015年7月,春季学期结束,经过上半学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固定资产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进行期末考核,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在上半学期以后依然保持情况正常,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2%。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达到100%,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1%。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固定资产毁损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8%。是由于一台电脑因为下雨天打雷烧坏了电路,一批学生桌椅因为运输途中的颠簸损坏了一张凳子,但是在固定资产毁损合理的范围内,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工资的1%。可见,通过运用责任制管理的方法,M小学的固定资产的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毁损严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 篇2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住房、医疗、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难题,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近年逐步推进医疗改革,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逐步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体,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单位,是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超过60%,医院固定资产是反映医院规模大小、经济实力以及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形态决定着医院服务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医院竞争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地市级三甲医院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可持续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医疗水平与加强医院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又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医院通过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把控资产购置,提高已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提高医疗水平上来,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医院及开展医疗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管理好固定资产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当前改革的需要,也能够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防止资源分配不均,避免资源浪费。我们必须认识到医院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用的规范性,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新一轮医改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已经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医药控费提速。在不久的将来甚至会取消耗材加成,实行按病种付费等等。在这种趋势下,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都面临着管理模式转型、业务转型的现实问题。如何在收入来源减少的情况下维持医院的持续发展?只能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涉及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公立医院,从管理层到资产使用者,都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放在首位,从而忽略了为医疗服务提供物质保障的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管理层面来讲,大多数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都要求申购科室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而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是否经过仔细调研,是否考虑周边医疗资源、病源等实际情况等等都影响了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实际价值。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缺乏后期持续的效益分析报告,无法评估设备的使用效率。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重购买轻管理”。从使用者来讲,不同部门使用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科室对资产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缺乏主动性,认为资产是医院的,造成了很多资产闲置、使用不当,无法充分发挥使用价值,甚至损坏严重。

2.信息化统一程度较差

3.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不能有效融合

对大多公立医院来说,医院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这种分工模式就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有的医院不重视固定资产价值与实物的一体化管理,导致资产使用部门不能及时、主动地提供固定资产发生的价值、使用状况等变动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导致台账的信息不准确。这不仅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也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

4.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

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只是按照老带新的模式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个人的主观判断。且大多公立医院更重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新医改的严峻形势下,怎样更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具有专业基础的资产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一般配备的资产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限制了开展科学的资产管理工作。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

1.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是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涉及部门较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院人员,上到管理层下到使用者都要正确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员工意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从行动上出发做好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所有职工都要转变思想,积极参与资产管理,为资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资产使用部门,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与义务,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第二,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资产使用部门要及时将资产使用情况、变动情况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只有各个部门密切联系,才能减少账实不符的情况。

2.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做好持续效益分析

大型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高、损耗快,医院不仅要降低医疗成本,更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在购置固定资产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论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做好购置计划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避免盲目购买,浪费资金。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续使用管理,根据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年底及时编制大型设备效益分析报告,根据报告的结论及时调整、改进资产的使用,使医院固定资产发挥更高效益。

3.构建全面的信息共享系统

在医院与主管单位之间,应采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主管单位既可以准确地掌握、监督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情况,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医院也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医院内部,根据医院未来的发展需求,对所设计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扩展。设计好系统之间可拓展的数据接口,把各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避免人工整理数据。例如,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固定资产变动时,相关凭证可自动生成。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标准下,尽可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4.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只靠员工提高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相关制度、标准进行约束。若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职工绩效考核中,与职工个人利益相关联,必将大大提高职工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根据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对资产的使用、维修、保养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盘点,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制定考核标准的过程中,要深入科室进行调研,了解员工在绩效考核中的侧重点,保证考核制度与职工工作内容的契合度。另外,也要保证考核内容与不同考核部门相适应。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形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论在数量上,价值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单位固定资产已经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固定资产在单位的管理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证其安全性和保值增值,已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打算从管理的现状成因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添一份薄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不计提折旧。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两个特点:一是非流动资产,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二是核算上在支出上一次计入成本,不分期计提折旧。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方面

1. 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由后勤部门或办公室管理实物资产,财务部管理账务,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不了解账面情况,财务人员又只了解账面情况,存量不实,账实不符等现象就很容易出现。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又体现在资产采购部门往往身兼几职,采购洽谈,合同签订,资产验收,发票报销等均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缺少必要的监督环节。单位财务部门仅凭发票入账,和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有效内控机制。

2. 分类制度不合理,分类标准不统一

目前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是不统一的,有的是按11项来划分固定资产的,分别是: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用具及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有的是按六类来划分资产的,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还有的单位是以自己划分的标准来管理的。标准间没有对应的转换说明,有不同的要求,就要重新做或执行几套标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在界定上也有一些模糊,在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划分上一般是以价值来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财政汇总录入时再对自行划分的固定资产按要求进行再次划分,造成工作的重复。

(二)管理层方面

1. 管理层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在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造成管理层更看重货币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2. “重购置,轻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很薄弱,单位由于在评定资质,项目要求等方面的原因,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很重视,而购买到的资产往往疏于管理,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项目预算费用,决策者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体缺少动态认识,造成盲目争取投资,扩大规模。造成重复购置,效率低下。

(三)人员方面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监督机制

1. 购置固定资产时,合同的洽谈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合同签订时批准人应与执行人分离;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与领用人分离。

2. 使用过程有变更要及时登记,及时入账,建立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要及时发现漏洞进行补救。处置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报批,对残值的回收要有账可查。

3. 做好定期不定期的盘点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按规定做好账务工作。

(二)统一分类标准,合理界定资产化标准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分为六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并对每一类资产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各单位应在充分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界定,在日常核算及资产管理两方面运用新的标准及界定。统一标准,杜绝重复工作。

(三)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层意识

事业单位每年均会对资产购置资金进行合理化的预算,审批前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作全般考虑,审批后要从严掌握,不能超预算购置资产,各部门要调剂使用现有资产,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购置。

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反映,而不是仅事后进行录入,将事前审批,事中使用,事后监督统一起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建成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实际责任人三层管理体制,责任到人,落实考核责任制,促进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专项培训,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而是要了解固定资产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流转过程及控制制度,以提升业务水准,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本文在指出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信息管理,统一分类标准,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完善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李义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5).

[2]管清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进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

[3]聂铁涛。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10(02).

固定资产管理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工会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因些,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工会固定资产作为工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会组织的经济来源和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条件。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可有效防止工会资产流失,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工会经费支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甚至不予理睬,缺乏必要的手续、措施。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思想影响下,一些单位,对购置的物品不登记、不建卡入账、不明确责任人,东西损坏不注销,人员变动不清查,有的东西去向不明无人查找;有的单位虽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不完善、执行得不好,因此,造成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出现盘盈盘亏的不正常现象。

(二)工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严,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而大部分工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监管机构或明确责任人,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致使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等行为无法明确管理责任。

(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固定资产长期游离于账外,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占有,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流失。①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未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②对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单位只使用、不记账,只等竣工决算后再入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领导人的更换,造成严重流失。③出租业务管理不规范,出租收入没有及时入账,形成“小金库”。④部分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收入注入经办人口袋。

(四)工会固定资产会计信息不准确

一些单位认为工会固定资产不比经费支出,不用进行日常严格管理与控制,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也缺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另外,很多单位觉得工会固定资产数额不大就不必进行盘点清查,认为财务部门登记了工会固定资产账就是对它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形成账面反映的工会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账有物待报废等现象。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就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如: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已毁损、丢失、变卖、报废等,没有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仍挂在工会固定资产账上,致使工会固定资产账面数据不实。

(五)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少数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基础薄弱,账目设置不合理,科目运用不准确,账务处理不规范。有的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或者只记总账不设置明细账;有的收入挂往来账,不按规定纳入收入账户,如租金收入、赞助收入、代收的手续费等,支出时直接在挂账项目中对冲;有的对上级拨入和政府统一采购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取得凭据入账;甚至常常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这些都是由相关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造成的。

三、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提高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信息化管理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据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好管理工作

工会人员应改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弊端,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责任到人,把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认识是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难到位,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切实做好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健全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实行年终抽查与使用部门盘点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保证工会资产真实完整、增值保值。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随着工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会组织应制定健全的资产的管理制度,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提到一个新高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建立资产管理账簿。凡是购入资产或以其他途径形成的资产,必须建立资产账进行登记;②建立资产的出入库制度。经资产管理部门验收可以入库的资产,应填写入库单,入库单一式三份,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保管员各一份,财务依据入库单入账,保管人员依据入库单入保管账;③建立资产的使用制度。工会资产凡专人使用的,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使用,若随意将工会资产转借他人的,除按规定处罚外,资产发生损毁的都应由责任人赔偿损失;④建立资产的调拨制度。工会资产除捐赠及扶贫外,一般只在工会系统内调拨,调拨需经同级领导集体研究同意,签发调拨单,经主管领导签字方可调出,数额较大的需经上级工会主管部门同意;⑤建立资产的报废报损制度。工会资产的报废和报损需经保管部门提出意见,并向同级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写明报废报损的原因,经批准后方可核销;⑥建立资产的变卖制度。资产无论是因为不需用还是报废报损需要处理,都要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不需用的资产应采取竞价拍卖的形式变卖,以保证资产的公正处理;⑦建立资产的年末盘点制度。各单位每年决算前应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认真清查,确保账物、账卡、物卡一致。

(三)强化管理人员素质

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员作为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此外,管理人员还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熟悉业务流程,严格按流程办理相关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信息资料及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等资料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账。

(四)利用网络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需要会计电算化,实现资产管理电算化不仅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还能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利用网络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纳入管理系统。一方面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资产账套,实现固定资产和系统管理;另一方面要做一些如折旧方法设置、增减方式设置、使用状况等基础设置。实现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也使得管理日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五)强化工会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

要做好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就得从日常工作抓起,强化日常登记意识,规范资产管理,能明确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固定资的流失。

随着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大,对工会支持的力度也在加大,工会各项事业均在发展、工会组织应在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日益增大的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提到一个新高度。因此,工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保证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提高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篇5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内部控制理论,当数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相互关联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支撑。2013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更新,明确了支持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十七项原则(见表1),定义了内部控制缺陷。

新框架定义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可降低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以及相关原则中的不足。换言之,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五个要素的缺陷或其所属十七项原则的不足。惟有所有五个要素全部存在并发挥作用且共同运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无效将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源于改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或某一项业务活动。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

1.控制环境较薄弱。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建立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具备较明确的授权和责任机制,能够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相对较好地遵循了第一、三、五项原则。但是内部控制第二、四项原则没有落实,表现在:

(1)理事会作为高校重要治理主体,应该承担决策咨询和监督功能,但就目前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一些公办高校建立了理事会,即使已经建立的理事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和组成及运行规则不规范等问题。理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实施尚待落实。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意识缺乏,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未形成定期、良好、有序的培训交流机制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没有制定吸引、发展、保留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政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风险评估工作缺失。风险评估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环节和手段。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找到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目前,关于如何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如何识别风险、如何结合单位的情况管理风险、如何评估舞弊的可能性、如何评价风险的后果等问题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思路或可借鉴的经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多、项目复杂,风险评估难度更大,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且不能“识别和评估与目标相关的风险”、不能“对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与分析,并决定如何管理风险”、不能“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不能“识别并评估对内控体系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变化”,风险评估要素下的四个原则均未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缺陷较严重。

3.制度执行不到位。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等制度或流程,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出大问题,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很多高校近年来都引入了资产条形码粘贴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将实物与台账信息有机关联,为账实核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多领域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制度流程还不够完善,执行方面有待于加强。

4.内控信息生成及沟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工作的协调十分重要。

高校每年通过对校内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及接受上级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的监督检查等环节,一方面将包含内部控制职责的必要信息向教职工传递,另一方面获取专业人士有价值的专业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尽管如此,高校所采取的加强信息沟通举措远未达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首先,高校需要能够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的、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其次,高校需要在校内以及校外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那么哪些是能够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的有用、高质量的信息?如何获得?谁来获取?怎样传递?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思索。目前高校内控信息的生成和沟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第十三至十五项原则要求,成为内部控制缺陷。

5.监控活动缺陷较突出。高校能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或政策法规要求拟定制度和流程,但是,制度或流程是否落实则较少有人问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监控活动也是如此。经过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很少有高校将评价内部控制当作一项任务来布置,更没有把评价内部控制常态化,没有实施持续的专项评价,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监控活动很薄弱。内部控制第十六和十七项原则未落实,成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产生

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充分利用,落实在工作上就是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制,加强对资产利用率的监控,合理整合资产。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一)高校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高要求通常是“不出大问题就是无问题”,反映出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位直接导致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不足、授权与责任模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最终造成资产记录混乱、家底不清、保管责任得不到落实等状况的发生。经网站检索和调查发现,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责任制、使用及处置的审批程序等的落实及监管往往执行不到位,职工间甚至是部门间或校内外调剂使用资产而不办理交接手续、处置在用资产不严格执行政策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不惩处或惩处不及时,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陷入“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混乱不及时惩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恶性循环。总的来讲,由于高校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监控活动等方面存在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完备,资产利用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层利用信息支持决策的力度不够。高校固定资产台账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的规格、型号、来源、单价、数量、存放地点、领用人等保证资产安全的内容,资产的在用或闲置等使用效益信息一般不出现在台账内。由于缺乏记录及监控,部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效率很低,有的每年只使用十几个小时,有的设备购置后从未使用过,甚至有的实验室每年开门天数都寥寥可数。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7小时为满分、专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4小时为满分来评判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可能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达到60分的及格等级。固定资产台账不能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管理目标服务,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不足,是高校资产配置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校缺乏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没有制定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两大内部控制要素建设几乎为零,也助长了资产利用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是政府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二者之间矛盾凸显。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可能要收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合理规划存量资产、科学配置增量资产将成为高校的必由之路。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主体工作的基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应对新形势的当务之急。为此,高校要加快治理机制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高校的重点工作,经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以了解问题,改进工作;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配备和培养管理人员,给予这支队伍同等的职务职称晋升机会;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资产使用权利和管理责任的对等,在部门和教职工中营造资产保全和资产增值的管理氛围,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内部控制目标。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控恰恰是发现内部控制问题、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目前,高校一般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处置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但是规章制度一旦出台,内部控制建设往往处于静止状态,需不需要进行制度更新以及何时更新、怎么更新等问题不再有人考虑,容易造成因原制度不合时宜而导致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干部的廉政风险以及单位的经营风险将逐步增加。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等监控活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不宜经常性开展,可以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所谓“定期”,一是在每年末进行部门工作总结时,将风险评估列入总结范围,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自下而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汇集全校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二是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常规化,于每年年初进行,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督促内控建设常态化。所谓“不定期”是指在国家新政策出台、高校管理层次提高等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或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时,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内控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存在舞弊空间、是否存在资产空置浪费现象等,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并充分发挥其决策支持作用。正确、真实、及时的信息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不全面、不规范、陈旧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国家机关统计资产管理数据的直接来源,也应该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增置、调配发挥作用,维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很重要。

1.保证平台既有项目信息的真实完整。如前所述,固定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登记问题较多。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相关部委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明确不同来源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保证入账金额具有中立性、可核实性,保证同地区、同类别的高校间固定资产确认尺度相同,据此上报的数据加总之和,才具有特定的含义。否则统计数据将含义模糊,失去统计的意义。其次,高校应制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手册,将固定资产信息新增、变更等诸多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厌其详地列举出来,以适应目前高校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再次,高校应建立“部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多级审核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信息录入并经部门相关人员初审签字,高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再审并完成资产账登记工作,最后财务部门进行三审并登记财务账。

2.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信息内容。固定资产金额大,寿命长,应该为高校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包含新增、报废的管理,更应该包括对在用资产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进行评价。评价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应该成立评价专家小组,结合教学使用、科研使用等固定资产用途,制定出完善的包含使用频率、使用效益等内容在内的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与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结合进行,每年一次。评价工作完成后,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分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藉此,可以从高校角度掌握某一项资产的完整动态轨迹,为高校的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篇6

关键词:科研院所;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3日

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促进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一、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部分科研院所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难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影响着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科研设备的购置工作,而忽视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科研院所在形成设备类固定资产之后,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无偿使用,但是没有完善的考核手段评价设备类固定资产所发挥的效益,导致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忽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科研院所相P部门不能全面分析科研院所整体需求,一味地争取经费,盲目地购置新型科研设备,在设备购置之后,很多设备已经闲置,或是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造成严重浪费的后果;最后,科研院所管理人员与设备操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观念,主观上也不重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缺乏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科研院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未制定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设备类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且单一种类的设备数量偏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导致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首先,部分科研院所没有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利用专业手段对设备类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难以提升其管理效率。同时,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登记制度尚不完善,进而影响着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管理盲目性较高,主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部分科研院所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项目,盲目地使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能有计划的对设备进行使用。同时,部分科研院所盲目地经营其他项目,导致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流失;最后,部分科研院所没有制定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无法明确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导致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偏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的随意性较强,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甚至会导致一些庞大金额的设备资产无法得到有效使用,难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科研院所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滞后。首先,目前部分科研院所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不能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开展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还是利用卡片或是纸张的形式记载,在使用之后,一旦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就会导致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无法快速跟踪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其次,在购置设备之后,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没有完全对设备进行验收与入库处理,在领用设备的时候,不能办理完整的手续,导致出现设备类固定资产数量不清、去向不明的现象;最后,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能积极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管理手段滞后,无法提升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甚至会产生经济损失。

二、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科研院所必须要重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渐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明确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内涵与外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品的界定与固定资产的界定还没有统一,导致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面临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内涵,并且对其进行外延处理,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界定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对固定资产的明细予以精细化处理,进而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

(二)树立全员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树立全员管理观念,保证科研院所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必须要予以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领导人员要从全局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之一,加强日常检查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同时,领导人员还要将自身作为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与领导人员的绩效挂钩。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从管理人员到设备操作人员均应树立关心设备、爱护设备的思想,人人参与设备管理;其次,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规程操作,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及时更新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实验原始记录必须填写准确、完整。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最后,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切实提升综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制定完善的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规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要求相关部门具备专门管理设备的人员。制定责任制度,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分为几个责任区域,明确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责任区域,一旦责任区域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要对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进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第二,加强对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一方面科研院所要重视经营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设备管理部门要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与管理计划,减少采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加强相关的配套管理工作,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第三,制定设备类固定资产配置制度。首先,科研院所必须要严格控制设备类固定资产的配置,科学调剂闲置的设备类固定资产;其次,科研院所要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纳入到预算管理中,进而提升设备配置的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对设备管理的环节进行精简和优化,实现好设备从购买到使用和维护的一体化。具体来说,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购买上,不要过分注意设备的价格,而应更多地注重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各项参数,要做到设备以实用为目的,以适用为基础。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环节,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同时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设备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动、更换老化和破损的零部件、实现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再生等。

三、结语

科研院所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纳入重点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创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全员参与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而提升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晓东,马静。科研事业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1.

[2]夏新根。科研事业院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价值工程,2010.34.

[3]张秀侠。科研事业院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

[4]杨敏。科研事业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7.4.

[5]王勇。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毛健锋,陈永香。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

[7]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

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风险 措施

固定资产作为维持一个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是每个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科研及公益性为存在目的的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资产大多以科研项目经费形式下拨或直接调拨形成,缺乏相应的机制对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资产被挪用、盗窃或者滥用的事情屡有发生,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风险较大。当前,加快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高效, 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控制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就其风险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世纪以来, 国家加快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我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改革取得很大进展, 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础工作也成效显著,特别是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管理制度的出台实施,我国首次构建起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我国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缺乏必要的验收程序、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虚构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资产管理松散,日常监督乏力,资产流失严重,资产收益在失控中挥发等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多个方面,固定资产要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固定资产从使用部门请购,到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制定计划、购置、录入管理台账,主管领导决策,财务部门编制预算、付款、记账、定期盘点,与管理部门管理台账核对,最后使用部门处置申请,管理部门审核、领导决策到移交资产、组织处置等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风险点,现就固定资产控制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

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大多数是公益性科研单位,而此类单位申请的基金、课题项目较多,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会用于仪器设备等购置支出,而此类性质的单位的仪器设备购置范围有限,导致重复购置,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尚有很多事业单位进行经费预算时,只对固定资产购置修缮进行经费预算,未对购置的资产的类别和数量进行详细预算,这就会出现资产使用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需求进行请购,特别是有些业务部门申请的基金课题、专项项目经费较多,资产购置时经费是从专项课题支出,资产购置并未纳入年初经费预算,资产购置审批部门履行审批程序时就没法真正按需配置,从而导致购置不符合配置标准,造成闲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

(1)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经办人员及时全面掌握资产配置标准规定和预算指标。

(2)单位设置岗位职责时,确保资产请购部门与内部审核审批部门相分离。

(3)加强部门间联系与沟通,内部审核审批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的审核,对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规定的严格给予制止。

(4)大宗设备采购适用议事决策机制,领导班子集体审议。

(二)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规定

现有大多数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未采取政府采购程序,很多业务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课题、基金项目自行采购,未纳入年度预算,且存在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使用效率,很少进行绩效评价,全面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普遍存在重复、盲目、无计划性购置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固定资产购置完之后无法发挥作用,使用效率低下,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

控制措施:

(1)将固定资产购建纳入统一预算,将所有上级部门调拨的和单位自筹采购的固定资产资金纳入年初财务预算,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实行政府采购。

(2)对外购的资产加强采购控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由业务部门提出资产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实行统一采购,加强管理。

(三)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质量不符合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过多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想方设法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更先进的固定资产,同时国家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规滞后或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薄弱,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各环节应有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手段缺失,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等的验收程序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造成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在贪多求新、重复购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情况下不断增长,但是大部分的单位过多地强调资产的公益性和无偿性,而不讲求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最终导致了效益提高与规模增长之间偏离不断加大。

控制措施:

(1)固定资产购置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领导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增设固定资产验收程序,设备到货后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及资产请购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2)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价值较高,专业化程度较强的仪器设备参数进行收集,进行信息比对。

(四)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账实相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时或工程建设完成未交付使用的,未及时入账,形成固定资产实物比账目价值多;二是固定资产已被占用或者丢失,但缺乏相应的报废程序,账上价值一直存在;三是会计核算不及时,对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应报废,实物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上原因就造成了单位资产虚增,或者虚减,不利于国家进行资产的清查统计,资源配置。单位本身也不利于进行资产管理和效益的提高。

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定期清查或不定期抽查。建立资产盘点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组织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实物和账目相符。

(2)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及合同管理部门定期沟通。财务部门要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账核对,一经发现不符,及时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确保资产台账和会计账相符。合同管理部门也要定期与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针对资产购置进行核对,避免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形成账外资产。

(五)虚构固定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

对于有大量课题基金项目的科研单位,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申请,造成了经费可以任意使用的错误观念,普遍存在项目资金使用相对宽松,项目负责人甚至直接虚构设备、仪器的购置业务,套取科研基金;或将自己家人用的通用电子设备开具单位发票直接套取财政资金。

控制措施:

(1)加强原始凭证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各类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凭证是否合法,审批手续是否完整,经费来源,资产购置是否符合单位的资产配置原则。

(2)进行实物验收,保存所有文件及技术资料,适时查验和比对。

(3)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提高项目负责人的风险防控意识。

(六)固定资产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丢失、毁损等情况

不少单位资产管理松散,具体体现在核算不严、领用记录缺失,使用、交接手续不全,资产保管不当或毁损的责任不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清查,账上有实物无、实物有账上无的现象严重;人员岗位调整或离退休时不将手上的固定资产交回单位,造成很多公用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长期被当作私人财产使用而无法收回;固定资产丧失使用价值、调拨、处置、报废等不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自行处理等等,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早已不存在,会计账上一直存在,长期挂在账上,虚增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管理漏洞,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核算无法全面和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全貌,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控制措施:

(1)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及其职责,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如果保管不当导致资产毁损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健全和完善资产登记制度,做好资产入库、领用、移交、交回等登记工作,人员岗位变动要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工作,财务部与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要进行适时沟通,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于尚未制定盘点制度的单位,建议截止一个时间点,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清查,逐项造册登记、摸清家底。

(3)盘点过程中出现的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及时汇报单位领导审批,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账账相符,明细账和实物账要做到账实相符。

(七)固定资产处置未经过审批,处置收入流失或未按规定处理

单位公务用车或其他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或报废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表现在:不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转让,或实物已进行报废手续,会计核算却未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在财产清查时形成财产损失。处置资产的收入未按规定上缴,自行使用,更有甚者,将资产当作废品变卖,收入直接归经办人所有。

控制措施:

(1)单位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不同价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2)对转让不用固定资产,应当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价进行交易;对丧失使用价值,但有残值的资产则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处置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

(3)资产管理部门对有残值收入的,统一入账上缴上级部门。

参考文献:

[1]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济师, 2006.9

[2]陆伟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7

[3]周碑,何志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 2004.5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篇8

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就尤其重要,为了适应各方面发展与变化,财政部、卫生部出台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里对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科目的账务处理进行了科学改进。

1 新旧制度中固定资产科目变化对比

(一)固定资产定义

旧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指持有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其中: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

新制度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则调整为:“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

旧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分五大类:1房屋和建筑物、2专用设备、3一般设备、4图书、5其他固定资产。且应用软件没有明确的规定。

新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分四大类:1房屋及建筑物、2专业设备、3一般设备、4其他固定资产。图书则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但不需计提折旧。且新制度对于应用软件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果该应用软件构成其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应当将该应用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的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三)相关科目的应用

旧制度中,与固定资产相应使用的还有“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两个科目。固定基金科目一般与固定资产科目金额相等,反应的是医院积累的固定资产价值。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则体现的是医院为购置固定资产的储备。

新制度中,取消了上述两个科目,并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该科目作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使医院总资产更为真实的体现。同时,新制度还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变化的实质在于:当固定资产拟出售、报废或发生毁损时必需核销时,需先将固定资产的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而旧制度则是在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才将清理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2 固定资产改革的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价指数的不断高升,固定资产的界定如果仍延用原来的标准,那么低值固定资产势必会无形的加大管理投入,降低医院的管理效能。可以说,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提高,则更利于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改变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应用软件已成为医院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资产,在新制度中,就明确了应用软件的财务核算口径,将软件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与划分,让长期以来困扰在各个医院的难题得以解决。

(三)固定资产相关科目改变的必要性。

旧制度中,固定资产以原值反映,没有折旧,只要资产没有报废,无论其是否仍有使用价值,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势必导致虚增医院总资产和净资产,会计报表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与财务部门根本无法对资产的真实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改革势在必行。

新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能很好的反映了资产损耗的情况,也真实体现了资产实际的价值。同时,新制度还新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能将固定资产处置的全过程以原貌反映。旧制度中,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在没有得到上级的批示时,资产就一直停留在固定资产总账里,清理过程无法核算,新的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模式,解决了该问题。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所以更好地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012年全国统一执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旧制度的不足,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变化则更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更为真实、完整、准确、可靠,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聂兴凯,黄国诚。医院会计制度讲解与运用【M].医院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篇9

(1)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2)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局面;(3)强化经营管理,公司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4)加强企业“内质外形”建设,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5)坚持“四个服务”,落实“三个十条”,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6)全面完成城网任务,电网建设实现新突破;(7)深入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取得优异成绩;(8)多产企业健康发展,稳健经营;(9)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当前,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公司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距离“可控、在控、能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自满情绪和松懈思想。个别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力,安全生产工作存有隐患,装置性违章没有彻底消除,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是经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营业普查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工作还应进一步规范,电价及电费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确保电价政策的执行到位。财务成本控制还需进一步控制,节支的力度还应该继续加大。我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负荷少,电量在全市最低,经营压力较大。因此,2007年应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开拓电力市尝增供扩销方面加强研究,制订措施,努力增加供电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职工及农电工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职工及农电工的素质不适应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上看,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仍存在有活没人干,有人不会干的现象,特别是部分青年职工不注意学习,不注重个人修养,工作面前束手无策。

四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司机关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体现着公司的作风,反映着公司的水平,在公司内质外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但是,当前公司机关建设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2007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和聊城供电公司“两会”精神,按照聊城供电公司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主线,突出“一个中心”,努力实现“两个巩固”、“三个提高”、“四个确保”,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步伐。

“一个中心”: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深化精细化管理”活动。

“两个巩固”:巩固优质服务取得的成绩,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果。

“三个提高”: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大力实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个确保”:确保电网安全和企业和谐稳定,确保绩效管理实现常态运转,确保同业对标各项指标的先进性,确保全面完成与聊城供电公司签订的经济合同指标。

2007年公司的工作目标是:

1、完成购电量4亿千瓦时。其中:购网电3.2亿千瓦时,购小火电0.8亿千瓦时。

2、售电量3.84亿千瓦时。

3、售电平均电价540元/千千瓦时。

4、高压综合线损率4%,0.4千伏线损率≤10%。

5、实现销售收入18360万元,上缴税金81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6、确保电费回收率100%。

7、多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1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

8、深化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全年实现安全生产三个一百天,力争全年无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

9、巩固城农网改造成果,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10、深化“彩虹工程”常态运行,全面落实“三个十条”,供电服务承诺兑现率100%,确保推进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11、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向国一流供电企业迈进。

12、保持2006年度已获得的荣誉称号,并向更高的先进目标迈进,保持企业和谐稳定,行风评比“保三争一”。

2007年八项重点工作: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一)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要落实科学的电网安全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强化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实安全性评价查评问题的整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事故斗争和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水平。

一是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按照一流的工作标准,进一步修订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大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规范高效运转。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增强计划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严格督查督办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以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狠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切实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加强成本管理,减少各种非生产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加强资产管理,完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努力节支增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审计成果应用。

三是强化经营管理。要始终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在细化、量化、深化管理上下功夫,向指标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切实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完善邮政代收电费业务。深化供电所管理,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的成果,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四是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坚持“守土有责、度电必争“的原则,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供电量。做好大客户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电量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跟踪招商引资情况,掌握重点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为项目用电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加强营销管理,2007年要继续抓好营业普查工作,千方百计抓好电费电价管理,建立电费回收可控、在控机制,防范欠费风险,确保实现电费回收月清月结,确保电费回收双结零。规范营业和计量管理,完善变电站计量点和计量装置配置管理,加强用电稽查工作,加强与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合作,将正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保持打击偷窃电的高压态势。

(三)继续抓好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确保指标的先进性。一是充分体现管理特色,健全完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逐步形成公司、部室、班组和岗位4个层面,以及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电网建设和党群工作等7个领域“四横七纵”的指标体系。二是真正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覆盖全员的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定期进行检查,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责任压力到位。三是要眼睛向内,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指标水平。四是大力推行标杆管理,认真筛选我们的标杆单位,借鉴先进单位在指标管理上的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扎实改进管理,持续改进指标水平。

(四)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农电管理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深化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和供电所工作标准化流程,加强工作过程控制,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全员工作效率。要加强农电管理,强化农电安全管理,按照《供电所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标准,规范农村低压设备的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落实新“安规”和新反措要求,确保农电安全无事故。进一步推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完善营销抄、核、收分离和邮政储蓄划拨工作,确保农电管理基础更加牢固,进一步巩固农电规范化管理的成果。

(五)深化“彩虹工程”,落实“三个十条”,建立优质服务水平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服务常态机制,推广“一柜通”式人性化服务方式,完善95598服务系统功能,深入贯彻《电力监管条例》,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主动接受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落实“三个十条”的保证措施、激励和约束手段,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坚持“彩虹条”管理制度以及明查暗访的有效形式,认真受理客户的合理投诉,积极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客户投诉问题的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力求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要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加强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客户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客户代表的职能作用,提高客户代表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效力。对示范窗口实行动态管理,以示范窗口建设带动规范化窗口建设。

(六)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深化内质外形建设

共3页,当前第2页2,首先要加强“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开拓创新、风险防范和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完善人才标准,加强岗位素质分析,明确不同专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强化队伍的开发导向。三要把员工希望自身进步、收入提高的意愿转化为提高学习力、提高工作业绩的内在动力。四要深化用工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员工动态管理。大力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五要加快分配体系创新。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改革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实施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加大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工作业绩的关联度。

(七)加快三产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多产效益。多产企业发展事关职工切身利益,要在巩固主业基础的前提下,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慎重投入,注重产出,规避风险,适时壮大做强公司现有多种产业规模。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稳步提高外部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外地工程招投标。同时,强化成本意识,管好电厂,把节能降耗和燃煤采购作为重点常抓不懈。加强监督考核和内控机制建设,努力节支增效,通过突破三产,延伸职工利益,科学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范文 篇10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

一、引言

在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本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好的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竞争力,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亟需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不受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问题的存在。固定资产购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问题,目前不少医院由于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其固定资产购置问题多多。1)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科学性。由于缺乏固定资产采购前的可行性论证,使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科学性。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一些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上的重复采购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这不仅造成了宝贵的流动资金的占用问题,而且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问题。2)采购的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由于缺乏固定资产采购效益论证,使一些医院采购的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甚至是一次性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这样的情况,反映了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上的随意性,可以想象,这样的固定资产,完全可以采取租赁等方式来实现,而不是浪费一大笔的采购费用。总之,固定资产购置上的问题,不利于医院成本控制与效益的提升,对医院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是固定资产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效用,是否能够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当前一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其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多多。1)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从固定资产购进到领用与保管,都缺乏相应的登记管理制度,其直接后果就是各个部门与环节没有相应的明细账,每个岗位与个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与流失现象都十分突出。2)没有完善的维修养护制度。固定资产,特别是医院的专业技术设备,其使用频率高,如果不做好其维修养护,固定资产的故障率将大大增加,这无疑将使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固定资产故障频繁、更新快,将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医院经济的提升。

(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相符。一些医院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上方法不完善,使其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失真严重。虽然近年来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借鉴了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一些做法,但事实上,借记医疗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计“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做法,比较容易造成一些问题。例如,两组平行分录的做法,会漏做“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少记,造成现实与账面的不相符。或者是列入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支出,没有直接计入当月损益,造成医院当月的“收支结余”不真实。这种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固定资产余额越高,其老化程度就越高,越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控,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就越严重。

(4)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不规范,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是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固定资产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与医生医术水平一样是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医院的固定字长管理办法被各个科室所忽视,“三卡一账”制度没有完全被各个部门所执行,导致了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务不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混乱,并没有真正的有卡有账,而到了具体的科室环节就更是卡和物管理混乱。尤其是对于医院的废旧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回收管理中更是存在着重大的问题,科室自行处理废旧固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的不规范,造成定资产在医院的管理中成为混乱的一环,从而阻碍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开展。因此,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从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提高医院管理者,特别是院长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只有管理者重视了,才会有其他员工的效仿,才能真正做到对固定资产的重视。要从固定资产是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础的高度出发,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样视为医院管理的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2)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与方法入手,以制度管物、管人,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进而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齐心协力抓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强化固定资产增值意识,加强固定考核管理。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固定资产的采购与维护都是需要耗费相应财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会出现折旧。要强化固定资产增值意识,通过有效的考核管理,使固定资产在其折旧期内尽力提高其使用效率,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值。1)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业绩考核。要在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列入各个科室的业绩考核中去,从根本上提高业务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使其尽可能科学有效地安排固定资产的使用,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2)强化设备科室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责任。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是延长固定资产寿命的必要手段,要通过考核管理,使设备科室尽到保养责任,降低医院固定资产的故障率,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从而为医院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引入计算机管理技术,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方面,要建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并与其他管理平台进行联网,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同步化。如此一来,可以很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登记、领用等领域的问题,使固定资产的账本与实物始终实现一一对应,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账实不相符情况;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以更有利于管理固定资产,更有利于实现固定资产增值的方法做好其会计核算工作。要结合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探索适应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要坚持从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角度,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在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升上的积极作用。

(4)健全医院内控制度,实现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内容,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上水平,还需要通过健全医院内控制度,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一方面,要通过内控制度的强化与健全,明确全体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使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每一个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要通过内控制度的强化与健全,规避固定资产的滥用,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内控制度在避免重要专业设备的私用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要用内控制度杜绝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空白地带,逐步使员工养成不贪小便宜,不滥用固定资产的习惯,从细节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有许多的问题存(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在,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有着严重的阻碍,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完善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够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EB/OL]. .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 篇11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119-02

固定资产是高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是高校开展业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与其他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相类似的和民办高校特有的新问题,具体表现为:资产管理机制的欠缺不全、资产使用管理的随意多变、资产转移的规范不清、资产报废的缺乏透明等现象。

下面对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改进思路进行详细论述:

一、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不清。在适应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体现出灵活多变、适应力强的优势,但是由此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变化快,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体制不顺是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问题。

2.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下。出于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学校固定资产总量的差距较大,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较差,是造成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3.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失,资产管理办法执行不力。目前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实际的管理需要普遍存在脱节现象,在现有体制下匆忙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导和约束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法很多时候无法执行或得不到切实执行。

(二)账实不符,反映不真实

1.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以及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账物分管的办法,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2.合并、搬迁时不及时清查。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兼并规模较小的单位时,对资产的清算不够彻底,只是简单核对;在搬迁时也没有及时对资产进行整体盘点,导致账实不符。

3.交接不清。在岗位人员有变动时,不能及时对资产进行交接,或交接不清。

4.调拨、报废、毁损、变卖、转让固定资产时,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处置后没有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导致账实不符。

(三)闲置资产较多,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日常管理基础薄弱,学校盲目购置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存在资产闲置,而另一方面购置经费紧张。而且随意处置闲置资产,存在资产流失隐患,资产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一性、固定性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存在矛盾

目前民办高校使用的大都是单机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其管理亦变得复杂化,以往的管理软件与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距。

(五)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未得以落实

民办高校普遍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重视不够,忽视资产清查工作,使资产清查工作长期得不到正常开展,即便有清查盘点,也是往往流于形式,虚报、瞒报、漏报现象突出。由于存在账实不符问题,在年末进行的固定资产盘点也很不规范,资产盘盈盘亏数据不准确。对于清查结果,财务部门也未能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与入账。

二、改进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探索

(一)完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三环相扣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利,相互核对、牵制。

1.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土地、设备、家具等。

2.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做好对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变动、清查盘点等工作。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起到监督作用,做到以账控物。

3.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登记工作,对资产的管理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准确了解资产的去处,确保资产完整性。

(二)对固定资产采取进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1.加强对固定资产进入的管理。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计划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可行性报告的评估、论证、评价,提出审核意见;对通过审核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的有关制度,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严把价格和质量关;在验收新增资产时,实物资产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对验收合格后的固定资产建立卡片,并把附有卡片的实物资产移交给具体的使用部门。

2.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要让职工养成自觉维护的好习惯,只有职工都以身作则,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平时要对资产使用情况及维护情况做到及时记录。在部门人员有变动时,要对实物资产进行清点核对,核实无误后交给新的使用人。固定资产有时会在不同部门间借入借出,这时一定要做好相关记录。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清查制度,以便及时掌握资产情况。

3.加强固定资产退出的管理。对于准备退出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或外界的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价并予以确认,同时将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注明资产编号、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原因等相关信息,提出审核意见并经财务部门核实资产净值,然后上报给单位进行审批。通过单位审批后,应选择公开透明化的处置方式,如竞价出售。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或部门对资产的随意处置,减少资产流失。

对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或邀请外界评估机构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评估及鉴定并予以确认,同时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注明资产编号、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原因等相关信息,提出审核意见并经财务部门核实资产净值,报单位领导审批。经审批通过可以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应选择竞价出售等公开透明方式进行拍卖,以防止部门、个人对固定资产的随意处置,造成资产流失。

(三)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细致而烦琐,民办高校应创造条件,以便尽快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实现资产管理电算化可以使管理人员实时获得资产动态,固定资产从进入到使用到退出的全过程都能够被实时监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另外,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各个岗位的专门负责人员,保持资产管理人员稳定,加强专业素质培训和业务技能交流,使创新资产管理手段获得根本的人力资源保证。

(四)探索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及核算办法

为了适应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类别差异大、价值高低不齐、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更利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议参照企业ABC库存分类管理法,探索实行民办高校的ABC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高低、贵重程度、数量多少、存放地点、管理要求的不同,重新界定划分固定资产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从会计信息利用角度看,各类固定资产都应准确计提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得到真实反映,及时利用固定资产净值数据掌握资产新旧程度,为学校的宏观调控提供有用决策信息。

(五)建立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其是否配置合理,安全完整和科学使用。首先,

要将固定资产的维修率、报废率、流失率及增值率作为考核指标,以此来评价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随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整程度作为考核单位及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主要依据。

(六)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应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全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固定资产进入时进行招标、询价监督,审核合同条款,对验收情况进行监督;其次,在固定资产退出时,应将其盘亏、毁损、被盗等情况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加大对擅自处置行为的查处力度,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以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资产管理执行力度。

总之,健全完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学校保障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经过不断努力,积极加强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步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民办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使资产安全完整并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 篇12

摘 要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类别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最大,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务、进行事业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然而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账实不符、管理乏力、流失严重等不良现象,其中内部控制本身的制度缺陷和执行上的缺失无疑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内部控制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容,进而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在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却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重缺失,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性欠缺等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重要方法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设计和授权审批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求确立固定资产业务岗位分工制,确保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制约。其分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二是固定资产的保管与清查;三是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四是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购入每项固定资产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并根据固定资产金额确定授权批准层次;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固定资产预算体系,规范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取得固定资产方式的不同,对获取的固定资产分别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

(三)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内部控制的准则要求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中应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范围、时间和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发现账实不符,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查明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及时报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完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程序

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应当制定早请报批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固定资产要有授权批准文件,对于不再需要或使用期限已满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处理;二是因不同原因需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要按规定进行,数额计算要准确;三是固定资产报废要按规定时程序进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足

1. 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领导机制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结余留用”的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下,基本上实行财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虽然从形式上增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兼顾、协调使用能力,但实际操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资产有效管理意识薄弱,加上单位缺乏系统、完善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全,专业性欠缺

一些单位财会部门未设置固定资产会计专岗,特别是固定资产保管部门未设置专岗并配备相应具备专业素质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业务,导致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全面、不规范,质量不高,难以做到以账控物。

3.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错位

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划归财会部门,但是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没有条件掌控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位。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导致固定资产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失控。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程序流程存在缺陷

1.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部门账务处理依据不统一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相关过程中,有些单位未编制本单位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使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口径不统一。在固定资产增加环节,保管部门“按物登卡,凭卡记账”,财会部门根据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入账,不同部门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完全不同。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保管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变动,相关凭证却往往并未办理并送达财会部门,依据不同财会部门不能做出相应调整,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形成监督链条

现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般是“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对保管人而言,卡对物没有监控作用;对保管部门而言,账对卡无制约作用;对财会部门而言,因为不同部门账务依据不同,账与账无法核对,账与实无法相符。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或调拨)环节,财会部门因与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为同级关系,无力从根本上约束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办理相关凭证并送达财会部门,保障固定资产账因实而变,导致整个监督链无从形成,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甚至流失也就成为必然。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1.设立统一领导机构,统筹固定资产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领导机构,各保管部门之间,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在工作上往往缺乏统筹安排,缺乏协调,权责不清,很难从根本上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设立专职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机构设置上可以采取各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并由懂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领导负责的方式组成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为本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购置、调拨与处置计划审批或审查报批工作;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协调各保管部门及其与财会部门之间的关系;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2.加强专业化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

保管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除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日常保养维护及安全外,还必须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负责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建立账目,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移交固定资产及其账目至调入部门保管人员,根据处置通知单及时注销账户,并定期盘存,做到账实相符,并配合财会部门的监理工作。

财会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处置通知单及其批复及时销账;定期与保管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定期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与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

1.使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统一凭证

统一填制验收单、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新增的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到保管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保管部门据实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随固定资产实物交给保管人员,一联随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交给财会部门,验收单必须由保管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保管部门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固定资产变更保管部门,保管部门必须填制固定资产调拨通知单一式五联,经调出、调入双方保管人,保管部门负责人、单位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二联分别留给调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出固定资产的凭证,二联分别交给调入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入固定资产的凭证,一联送财会部门。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办理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保管部门必须根据批复填制固定资产处置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下达给保管人员,一联随批复交给财会部门,确保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具有相同的依据,既便于部门间及部门内对账,又通过对账,起到监控作用。

2. 规范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监督链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流程,应从固定资产验收,日常保管,处置转移等方面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规范。

在固定资产的验收控制上,由采购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账。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管理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日常维修由使用部门提出,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和转移控制中要求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固定资产。如需使用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工作人员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不论何种原因减少,先报资产管理部门对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到财会部门进行核销。

参考文献:

[1]张鹏辉。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中国农业会计。2010(07).

[2]李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师。2009(12).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篇13

关键词:高速公路 内部控制 不足 改进措施

一、内部控制对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加强和规范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内部控制,对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职责权限分界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出现管理空白点

集团总部、集团路网管理中心、营运分公司等之间的职能职责定位不够完善,职责权限分界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各方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足,一些简单的事情经常被推来推去,没有结果。

(二)岗位分工不合理,薪酬的制定不公平

高速公路原先是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最初的部分正式员工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一般。随着公司改制,虽引入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但在原有消极的工作氛围影响下,大家都有一种吃大锅饭的思想,原先的部分正式员工低学历、无职称、能力不高却工作清闲、高收入;而高学历、高职称且工作能力强、工作量大的合同工则普遍收入偏低,工作能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挫,甚至选择离职,人才流失严重。

(三)不相容岗位没有有效分离,为舞弊创造了可能性

公司内有很多不相容职务没有很好的分离,存在很多管理漏洞,比如定额发票的管理,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畅通,快捷清障,通常由清障驾驶员随身携带定额发票,在收取清障费的同时为对方开具定额发票,这就给驾驶员舞弊制造了可能性,个别驾驶员只收钱不出具发票,或是多收钱少出具发票,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

(四)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资产流失

目前公司没有执行严格的资产验收与入库制度,容易造成盲目采购、物资短缺和流失;每年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财务部将账面上的固定资产清单打印出来交给资产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再将清单交由各收费站、各部门自行盘点签字后,再交回财务部即完成了固定资产盘点,大部分固定资产并没有进行实物盘点,资产错误、浪费、非法侵占和其他不正常的现象难于被发现。

(五)高速公路日常维护方面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管理工作不到位

2011年发生了一起小型客车与桥梁梳齿板伸缩缝上翘的齿板发生碰撞的事件,致使该小型客车起火燃烧,车上四人受伤。由于梳齿板伸缩缝靠螺栓连接,锚固混凝土松动、长久的汽车冲击均会导致连接梳齿板伸缩缝的螺栓松动、脱落以及齿板变形,因此伸缩缝发生松动、翘裂、破损、老化或功能失效时,均应及时修理与更换。公司在公路日常维护方面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管理工作不足、没有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公路日常维护与检修信息、没有及早预见和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致使公司遭受巨额赔款。

(六)财务部门未能参于公司的决策管理,信息沟通不畅,财务风险不能有效避免

某些工作由于在事先决策时没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忽略了有可能影响决策的一些因素,使得本该合法规避的事情在工作完成时变成了现实,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如一年前集团拨款安排各营运公司与中标的施工单位签合同实施某项在建工程,一年后工程完工,集团要求各营运公司将形成的资产无偿移交到集团下属的A子公司。但直到资产要移交时,财务人员才临时知情并意识到无偿移交巨额资产可能会涉及一笔不小的税金,事情却已经无法挽回。

(七)公司内部监督不全面、不到位

营运公司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或岗位,内部控制监督缺失。集团审计部的监督局限于营运公司是否执行了集团的相关规章制度,财务核算是否规范,对集团和各子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集团审计部人手不足,权力有限,独立性差,对集团公司、各营运分公司监督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三、改进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梳理现有的治理结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

公司应梳理现有的治理结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针对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和运行高效性进行整改,重新疏理、完善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

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改变高收入者无能、能者低收入的局面。公司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加强规范公司的培训机制,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培训后仍然不合格的人才应当调配岗位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打破吃大锅饭制度,通过良性竞争提高人才素质;采用同岗同酬,多劳多得原则,激发员工积极性。

(三)分离不相容职务

公司应疏理不相容职务并根据需要加以分离,形成内部牵制,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针对清障驾驶员一人同时开具发票与收款的行为,笔者建议:清障驾驶员在出车时应填制有编号的一式四联的出车记录收款单,记录收款单上应载明出车人,出车号码、出车日期、地点、被拖车辆号码、车型、拖车行驶里程、应缴纳的清障费用、客户联系方式等,由驾驶员与客户共同签字后,清障驾驶员留存一联记录单并直接收取清障费用,清障驾驶员凭留存的记录单事后到财务部交纳现金;客户持其余三联记录单到最近的收费站口从收费班长处领取发票,收费班长开具发票、在记录单上记录发票号码并签字,然后将一联记录单交给客户留存,一联作为到财务核销发票的依据,一联交回管理清障驾驶员的路巡部存档;财务部应定期与路巡部核对清障收入、检查收费班长使用发票情况;公司应建立电话回访制度,不定期随机抽查调查事实,预防舞弊。通过收费班长、财务部、路巡部三方牵制、公司回访监督,可以有效预防清障驾驶员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明确经济责任,保证帐物相符。需要入库的实物,必须填写入库验收单,由实物保管人员验收、如实填写实收数额并加盖印章;不需要入库的实物,除经办人员在凭证上签章外,必须交给实物保管人员或者使用人员进行验收并在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应当切实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务部与资产管理部应深入基层,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对固定资产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加强风险评估,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加强高速公路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公路日常维护与检修信息、及早预见和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建全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六)财务部门参与公司决策,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

财务部门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做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的角色。公司经理层应当赋予财会部门负责人参与相应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和指导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范畴。

信息的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公司应加强内部各层级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各级员工及时掌握和反馈相关信息,,有效避免信息传递与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或财务等风险。

(七)建立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营运公司应在公司内部设置内部控制专职机构或岗位,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在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性事务工作,确定各职能部门或业务单元对于内部控制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向经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

集团首先应提高集团审计部的工作地位,赋予集团审计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适当增设审计人员,由原先的财务、营运、建设等业务审计扩大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情况的管理审计,由表性问题审计到深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篇14

关键词:煤矿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1 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煤炭需求持续增长,煤炭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产量持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比例也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日益增多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统一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标准,加强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系 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固定资产的目录,统一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方法,为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准确核算提供依据。

由于煤矿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建议企业以会计业务规范为基础,采用五级编码的方法:

固定资产大类分为生产用、非生产用、出租用、不需用和未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中类是对每一大类的进一步划分,固定资产细类是对每一中类的进一步细分;固定资产流水号是对每一个细类中的固定资产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的编号。

为了便于日常的实物管理,建议由财务科进行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编码,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第四级和第五级的编码,再由财务科会计人员对四、五级编码进行复核并登记。虽然实物管理部门的编号只是财务部门编号的一部分,但这样却能够一一对应起来,避免固定资产类别和编码混乱的现象。

3.2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分工 首先,成立固

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审核批准。其次,确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职责分工,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交接、清查盘点、报废等所有事项的管理。

通过梳理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不仅要使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还要明确部门中各相关岗位的职责,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清楚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分工以及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3.3 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合理体现固定资产价值 对于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现行会计准则偏重于定性方面的规定,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税法上则进行了明确的量化规定,可操作性较强。为了解决由于资本化支出产生暂时性差异而增加纳税成本的问题,企业在制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时,除了考虑会计准则及指南中定性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到税法上的“刚性”要求。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标准确定为: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并符合支出金额超过固定资产原值50%且资产使用寿命延长在2年以上条件的,作资本化处理。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和更新改造工作,应一律视同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各项施工和建设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进行核算,以便将应予资本化的全部支出都计入到原固定资产的原值上,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完整。

3.4 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

程 要建立一套针对固定资产计划、购置、验收、使用、维护、修理、处置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企业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严密、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科学的制度体系下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田茂礼。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项[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

[2]刘任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运行质量评价[J].管理学家,2010(6).

[3]武卫军。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