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才说普通话【最新15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Waner为大伙儿整理的15篇学说普通话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说普通话 篇1

开学第二周是“推普周”,为了让普通话走出校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让普通话走进家庭。

爸爸是安徽定远人,妈妈是本市人,他们在上大学、平时工作中说的都是普通话。也许成长的地方不同,也许女人天生具有语言天赋,爸爸的普通话就是没有妈妈说得好,爸爸说的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定远普通话”。所以,我准备把这次教学的重点放在爸爸身上。

晚饭后,我把爸爸叫到书房,爸爸一头雾水地走进书房,我郑重其事地宣布:“爸爸,今天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我要教你普通话的标准读音!”爸爸眉毛一扬,不服气地说:“我说普通话的时间比你的年龄还长,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你随便问吧。”我先让爸爸读了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爸爸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望庐山瀑(po)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po)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che),疑是银(ying)河落九天。”

我听出来了几个错字,可我没说是哪儿错了,我只让爸爸去查字典,以便加深印象。这次,我终于可以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了!等爸爸查完字典,他居然把所有的错字都改过来了:原来错的po,现在改成了pu,原来错的che,现在改成了chi,原来错的ying,现在改成了yin。当我让爸爸再读另一首古诗——《忆江南》的时候,爸爸忽然变机灵了,他先把不熟的地方查了一下字典,再读起来,这下全部ok!为了让爸爸印象更深刻,我又让爸爸读了好几篇作文,爸爸的普通话果然大有长进。等下一个“推普周”,我一定还要当爸爸的老师。

通过这个“推普周”,爸爸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我也体会到老师的快乐!

学说普通话 篇2

关键词:西双版纳 普通话 调查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处云南的最南端,北面与思茅地区接壤,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相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沿边民族地区。该地区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辖区有一市二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总人口约为114万。版纳地区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2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州人口的75%,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其他民族占41%。各民族均使用自己的传统语言,除傣族外,其他少数民族没有传统文字。

为了解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本次调查地点选取了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访谈、观察为辅的调查方式,对该地区居民普通话相关学习、使用情况,接受、认识程度及汉字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做出有效的文字记录与数据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其中景洪市80份,勐腊县80份,勐海县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95%。问卷调查范围包括景洪市的勐罕镇、嘎洒镇,勐腊县的勐满镇、关累镇,勐海县的勐海镇。问卷调查涉及人员有村民、学生、乡镇从业人员、教师、个体经营者等,并对部分人员进行了访谈。此调查涉及到的民族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彝族、回族、汉族。

一、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调查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苏金智教授认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信息;2.母语问题;3.能力问题;4.使用问题;5.语言态度。”①本课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查,考察版纳地区不同背景人群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分析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情况统计

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男性105人,占52%;女性95人,占48%。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35岁以下100人,占50%;36~45岁64人,占32%;46岁~60岁27人,占14%;61岁以上9人,占4%。调查对象年龄以35岁以下的人群为主体,其次是36~45岁的人群,61岁以上最少。

3.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初中或初中以下有104人,占52%;高中或中专68人,占34%;大专18人,占9%;本科及以上者仅有10人,占5%。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涵盖了从初中以下到本科及以上的各个学历层次。

4.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村民69人,占34%;学生42人,占21%;乡镇从业人员25人,占12%;教师4人,占2%;个体经营者14人,占7%;其它46人,占24%。调查对象的职业既包括教师、学生、乡镇从业人员,也包括了村民、个体经营者,以及从事其他工作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根据苏金智教授对“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概念的界定,本次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3.普通话能力情况;4.普通话学习情况;5.对普通话的态度;6.汉字使用情况;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

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语言,也称第一语言。父母或抚养人的语言对小孩母语的习得非常关键。针对母语问题,我们选取了“上小学前您最先学会的是哪种话?”这一提问。版纳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多数人的母语并非普通话。具体情况如下:

表1:调查对象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24 12.0

本民族语言 111 55.5

汉语方言 65 32.5

数据显示,55.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本民族语言,32.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汉语方言,12%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普通话。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也有部分被调查者最先学会的是方言或普通话。这是由该地区的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相互交往或通婚,以及教育的普及和国家推行普通话所致。

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调查结果如下:

表2:调查对象在家中、本地集贸市场等非正式场合习惯使用的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27 13.5

本民族语言 63 31.5

汉语方言 105 52.5

表3:调查对象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办事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81 40.5

本民族语言 17 8.5

汉语方言 102 51.0

从以上数据看,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有27人,只占13.5%;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最高,有105人,占52.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63人,达31.5%。在医院、政府部门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达到81人,占40.5%。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随着使用场合的非正式程度而递减,随着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而递增。

3.普通话能力情况

普通话能力情况,就是指人们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已达到的程度。具体情况如下:

表4: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 人数 百分比

能流利准确地使用 60 30.0

能熟练使用但口音较重 58 29.0

基本能交谈但不太熟练 54 27.0

能听懂一些但不会说 25 12.5

听不懂也不会说 3 1.5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人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占被调查人数的1.5%;86%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59%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但其中29%的人觉得口音较重,认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只有30%;基本能用普通话交流,但不太熟练的占27%;12.5%的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不会说。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人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普通话都不太标准,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

4.普通话学习情况

普通话学习情况包括:您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您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您希望学习普通话后达到的程度,您最为熟练的语言以及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感受。具体如下:

表5: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

学说普通话的主要途径 人数 百分比

学校学习 98 49.0

培训班学习 9 4.5

看电视听广播 25 12.5

家里人的影响 4 2.0

社会交往 63 31.5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49%的人通过学校;4.5%的人通过培训班;12.5%的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还有31.5%的人通过社会交住;只有2%的人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可以看出,学校仍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社会交往也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

表6: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学说普通话遇到的主要问题 人数 百分比

周围的人都不说 83 41.5

受汉语方言影响,难改口音 51 25.5

受本民族语言影响,难改口音 62 31.0

怕别人笑话 4 2.0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周围的人都不说,约占41.5%;31%的人认为是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25.5%的人是受汉语方言的影响;还有2%的人怕被别人笑话。可以看出,受口音影响是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环境,则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障碍。

表7: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人数 百分比

为了更多地与人交往 95 47.5

工作、业务上的需要 50 25.0

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12 6.0

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30 15.0

个人兴趣 12 6.0

数据显示,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目的,约47.5%的人是为了更多地与他人交往;25%的人是工作或业务上的需要;15%的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为了找个好工作或个人兴趣的均只占6%。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对普通话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学习普通话的意识和主动性也有所增强。

表8:调查对象希望学习普通话以后达到的水平

希望自己达到的程度 人数 百分比

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 76 38.0

能熟练地使用 45 22.5

能满足与人交往 62 31.0

没什么要求 17 8.5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希望达到的程度,约38%的人希望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22.5%的人希望能熟练使用;约31%的人希望只是能满足与人交往的需要;只有8.5%的人没什么要求。这说明大部分人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期望值在逐步增强。但通过访谈,人们的期望值和实际讲普通话的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表9:调查对象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您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14 7.0

本民族语言 96 48.0

汉语方言 90 45.0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是本民族语言,占48%;其次是汉语方言,占45%;只有7%的人选择了普通话。可见,本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仍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语言,这与他们在民族地区长期生活密切相关。

表10:调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适应程度

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您会觉得 人数 百分比

很自然 46 23.0

不太自然 92 46.0

不自然 62 31.0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在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时,很自然的占23%;不太自然的占46%;不自然的占31%。这说明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认同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

5.对普通话的态度

对普通话的态度包括:您认为所在地区有无必要推广普通话,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您认为当地媒体语言的选择,您希望当地中小学的主要教学语言,以及您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等5个方面。

表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地区推广普通话所持的态度

所在的居住地区是否有必要推广普通话 人数 百分比

有必要 149 74.5

没有必要 51 25.5

调查人群中,74.5%的人认为在所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25.5%的人则认为没必要推广普通话。可见,有少部分人对推广普通话持否定态度,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表12: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人数 百分比

很大 73 36.5

一般 91 45.5

很小 30 15.0

没用 6 3.0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的比例占36.5%;认为普通话所起作用一般的占45.5%;15%的人认为很小;还有3%的人认为普通话没用。这可能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有些人由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与人打交道时用普通话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表13:调查对象对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态度

对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态度 人数 百分比

赞成使用普通话 145 72.5

赞成使用汉语方言 22 11.0

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 33 16.5

调查数据显示,72.5%的人赞成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普通话;11%的人赞成使用汉语方言;16.5%的人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这说明大部分人支持大众媒体上使用普通话,媒体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作用。

表14:调查对象希望当地中小学主要使用的教学语言

希望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语言选择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151 75.5

汉语方言 7 3.5

本民族语言 12 6.0

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语言 29 14.5

数据显示,希望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语言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75.5%;使用汉语方言的占3.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占6%;赞成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占14.5%。这说明人们普遍认同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普通话在教学领域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表15: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的情况

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 人数 百分比

会 36 18.0

不会 125 62.5

不确定 39 19.5

数据显示,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62.5%的人认为普通话不会取代本民族语言;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不难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本民族语言非常重要,坚信不会被普通话取代。从访谈了解到,有一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

6.规范汉字使用情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规范汉字。通过调查,重在了解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情况和对汉字所持的态度。

表16:调查对象是否看得懂汉字

是否看得懂汉字 人数 百分比

完全看不懂 19 9.5

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 67 33.5

能看得懂报刊杂志 114 57.0

数据显示,对于调查对象能否看得懂汉字这一问题,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33.5%的人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57%的人能看得懂报刊杂志。这说明大部分人对汉字是比较熟悉的,随着普通话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学习汉字,了解汉字。

表17:调查对象是否会写汉字

是否会写汉字 人数 百分比

会 155 77.5

只会一些 39 19.5

完全不会 5 2.5

数据显示,77.5%人会写汉字;只会写一些汉字的占19.5%;完全不会写的只占2.5%。这说明在普通话普及的同时,人们对汉字也逐步接受,大部分人已学会了读写汉字。

表18:调查对象最熟悉的文字

最熟悉的文字 人数 百分比

汉字 171 85.5

本民族文字 25 12.5

英文 3 1.5

数据显示,最为熟悉的文字中,约85.5%的人选的是汉字;12.5%的人选的是本民族文字;只有1.5%的人选的是英文。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对汉字已经很熟悉,汉字已逐步成为当地的通用文字。

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表19:调查对象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选用的文字所持的态度

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您 人数 百分比

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也赞成使用汉字 106 53.0

赞成使用汉字 68 34.0

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 9 4.5

无所谓 17 8.5

数据显示,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53%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汉字两种文字;34%的赞成使用汉字;4.5%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8.5%的人认为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人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仍希望保留本民族文字。

表20:调查对象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人数 百分比

知道并有所了解 39 19.5

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 71 35.5

不知道 89 44.5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道并有所了解的只占19.5%;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的占35.5%;不知道的占44.5%。这说明应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调查数据反映了西双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并掌握版纳地区推广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本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建议,为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制定政策和研究机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版纳地区普通话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能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达到86%,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5%,能流利准确使用者只占30%。这说明普通话在版纳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发现,由于受到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有些人普通话说得较为生硬,带有浓重的母语口音,致使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这也反映出版纳地区在普通话基本普及时,工作重点将是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推广应用。

(二)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学习途径有待拓宽

调查分析显示,74.5%的人认为所在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这说明推广普通话已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家有学说普通话的需求,但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主要是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分别占49%和31.5%。学校学习固然是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但对于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人来说,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学说普通话,可能会产生放弃学习普通话的想法。因此,版纳地区的推普工作应加大力度,在拓宽学习普通话途径上找方法,使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三)普通话的使用环境已有改善,但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偏低

普通话的使用与语言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只占13.5%;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占40.5%。在正式场合说普通话的人数明显高于非正式场合,多数人已逐渐认同普通话是公共场合的交际语言,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明显改善。但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的比例高达52.5%,这说明汉语方言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从访谈中了解到,有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有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对于人们的各种担心或误会,可通过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来及时消除。

(四)人们对汉字有较强的认同感,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不多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习和规范使用汉字。调查数据显示,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汉字;2.5%的人完全不会写汉字;约85.5.%的人最熟悉的文字是汉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对汉字有强烈的认同感,掌握和使用规范汉字的人数已占据大部分。但是,对于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的人并不多,不知道的人群占了44.5%。这表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力宣传和贯彻这部文字法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当地教育机构的作用,努力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西双版纳地区方言众多,语音、语法纷繁复杂,给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难度。教育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开展调查与整理方言资料的工作,总结出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结合当地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特点及困难,有针对性地指导普通话学习者克服方音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加强普通话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期开展普通话师资培训或研讨交流活动。

第二,拓宽当地人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核心阵地,可以每年举办几期普通话培训班,动员普通话学习者积极参加培训。也可以招募一些普通话较为标准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到民族地区教授普通话。看电视和收听广播已成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可以在当地电台或电视台开设普通话专栏,调动人们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立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语言法制意识,形成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氛围,使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作用得到增强。版纳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应大力加强公共场合使用规范汉字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地名路标、站台名称、宣传栏、广告牌等面向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必须规范使用汉字。

第四,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及方言的关系。要尊重民族语言或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感情,及时消除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国家推广普通话并非禁止民族语言和方言的使用,也不是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更不是要消灭民族语言和方言,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学会普通话,以便相互交流与学习。普通话和民族语言是互相平等、共同发展的关系。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沿边民族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以版纳、普洱、临沧为例”[项目编号:YB201307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

1999,(4).

参考文献:

[1]骆小所。文化与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

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李宇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

(2).

[3]黄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述要[J].民族翻译,

学说普通话 篇3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共同阅读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2020年,请您阅读!

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1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国,最具有标志性的语言就莫过于普通话了。那么,什么叫做普通话呢?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

现在,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之一。正所谓:普通话,通天下。现在的外国人甚至去补习班学习普通话。现在走到街上,哪个人嘴里说的不是普通话?那么,具有如此独特的语言,我们该如何去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各地呢?我们又该如何把普通话这个代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呢?

要推广普通话,首先要先学好普通话,不但自己要学好普通话,并且在自己学会后去教会身边的朋友、亲戚,使他们都融入到这个普通话的世界。最好做到每天都讲普通话,要坚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怎样努力才能与别人说普通话讲得对答如流呢?其实最重要的诀窍就是:要多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多讲普通话,只要多训练,你的普通话自然也会越说越好。无论遇到哪个的读音不会,你就要多翻查典,弄懂读音,尽量减少读错读音的机会,这样还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学校里,一定要跟同学和老师说标准的普通话。在生活中也要和家人说普通话。并多向身边的人说说普通话的由来,使大家都认识到中国的优美的语言文化。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从你我做起,从你我身边做起。让我们都做一个爱说普通话的中国娃,把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讲普通话。

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世代生活着亲如手足的五十多个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各地的方言,这样,我国的语言大家庭中,可谓是五花八门的了。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不令人感到欢喜,相反,倒使人忧虑,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交流的频繁进行,语言隔阂已引起了诸多不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倡说普通话已迫在眉睫了。

一听说提倡说普通话,有的人就不以为然地说:“什么什么?说普通话!人说话的口音,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何苦改变呢?这岂不是吃咸菜放盐——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这位感慨的言者,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是的,各人说自己的方言,的确方便,脱口而出嘛!但是如果全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各自为之,自己讲自己的语言,那么社会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人一到外地,便如同到外国,什么都听不懂,搞得寸步难行,这方便吗?科技人员济济一堂,各讲各的语言,但谁也不懂不明白,这能起到交流的作用吗?如果那位感慨的言者,这样想想,他大概就会意识到:提倡说普通话决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明智之举!

由于说方言而引起误会的笑话是层出不迭的。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武汉的妇女乘海船到青岛出差,她在甲板上散步,一不小心,鞋子掉了一只到海中,她于是大声疾呼:“我的鞋子掉到海里了!我的鞋子?”听到呼救,人们纷纷跃入海中抢救,但忙了大半天,却一无所获,等问她的孩子有多大,她才一指光着的脚。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武汉话的“鞋”与普通话的“孩”读音一样!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事小意义大,通过这个侧面,我们也就可以感觉到语言隔阂的危害性,提倡说普通话的必要性了。

上面的这则例子中的读音差别引起的误会还无关紧要,顶多劳动劳动大家“哈哈”一笑了之。但这种误会如果发生在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那将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呀!试想:在前沿阵地上,一位广东籍的指挥用难懂的潮州话向战士们传达作战命令,可战士们一听三不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果由于没有领会作战意图,而乱打乱冲,白白地牺牲了许多战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这一切都是语言隔阂造成的呀,为了避免这不堪设想的悲剧发生,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大力提倡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按汉语拼音的音节拼读发音的,简单易学,优点显著,是我国的标准语言。为了推广普通话,首先应该从现在的学生抓起,坚持上课用普通话,多读多练;再分批对一些成人进行补习,并在广播,电视里举办汉语拼音讲座?

诚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困难很多,所需时间也是很长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努力宣传提倡,是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是吗?

提倡大家都说普通话,我们的经验可能不足,但我们可以逐步积累。可以从古代其他的一些改革中吸取经验。例如: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也是不无裨益的。

同学们,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大力提倡说普通话而振臂疾呼吧!

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603班的__,我演讲的题目是《推广普通话》。

本周是九月的第三周,也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周”。什么是普通话呢?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现代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示范的普通话。”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符合全国人民共同利益,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对提高人们的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和语言文规范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普通话的推广,并非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其任务是使方言地区的人民除了会说本地方言以外,也会讲全民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使方言区人民逐渐习惯从单一语言(方言)的生活向着普通话十方言的生活过渡。

有句幽默语说得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就站在我面前,我却听不懂你所说的方言。说普通话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对于我们的在校师生而言,推广普通话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既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又可以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坚持课堂内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使用普通话,并能达到准确流利。

2、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3、尽量带动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话。

4、尽量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力。

总之,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谢谢大家!

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4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坐上个把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到桂林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手艺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个公司职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跳槽到广东,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这些,没有普通话这张通行证可就行不通了。方言说起来虽倍感亲切和方便,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事说在一个贫困的山区里有一个种田汉,他每天省吃俭用,为的就是某天能筹足钱到城市找个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辈子,他终于筹足钱,满怀欣喜的他带着行李和全部家当坐上火车到城市。没想到初来乍到,失望落寞就缠着他,原来他不会讲普通话,面对都市的繁华,他有将何去何从呢?于是又返回山区种田,着一来一回花费了他一生的积蓄,整天愁眉苦脸的他最终抑郁而终。

古有“一句饿死一位英雄汉”,而进又有“一句话愁死一个种田汉”,可悲可叹啊!这是不会说普通话惹来的祸。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是格格不入的。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打造,我们有远大的理想,今后我们要走出家乡,走向全国,我们再也不能操着一口“山芋腔”去打天下了。我们怎能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寸步难行,前程渺茫?怎能因为语言隔阂而误解重重,耽误大事?所以,我们务必说好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创造和谐氛围。

作为一个中学生,说好普通话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有来自不同方言区的老师和同学,需要用普通话实现交流,让我们进入校园,一律讲普通话,为同学间、师生间的顺畅交流架设桥梁。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我校即将成为一所一级达标中学,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素质,创造良好的形象,说普通话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让学校因我们说好普通话而更加精彩。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众人,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人人参与,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让普通话的推广为我校的腾飞增添绚丽的色彩,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5古老的中国,有许多种语言,它们多少有些差异。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一旦出了门,就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就拿“吃饭”一次来说,就有很多说法,上海话“结尾”,广东话就是“加帮”,而山东话就是“逮饭”,这些你听得懂吗?如果不能与人沟通交流,就可能因语言生意失败、发生矛盾,使之不团结。这时,如果我们都讲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普通话,那么,就不会与别人因语言不通而急得满头大汗。

今天,我家的“川普”专业户们就开始了说“普通”话的一天。“孙女儿,给我老(拿)活(盒)流(牛)奶来,就在那果果(角落)头。”婆婆不紧不慢地说。“流奶”?“果果”?一连串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让弟弟说句普通话,他憋得满脸通红,冒出了句怪声怪调的“普通话”:“你要爪子(做什么)嘛,恩(真)是地(的)!”“哈哈哈……”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这“川普”怎么这么“怪”呢?

受着知识熏陶的我们在努力说着普通话,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民也为推动祖国的经济发展学起了普通话。

我就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射阳县洋马乡一位普通农妇的儿子高考得中,乡亲们欢天喜地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幅对子:“清华是你今生的骄傲,洋马是你永远的故乡”。作为母亲,她读懂了乡亲们的一片真心,就是告诫她的孩子不要忘掉根本,忘掉家乡。儿子离家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我们是农村人,上了大学,可不能瞧不起乡下人,可不能忘本呐。上学以后,这个质朴的农村孩子没有忘记母亲的叮咛,就连给母亲打电话时,也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说普通话,而要用方言,因为这样可以明白地告诉母亲,他没有忘本!然而有一天,当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母亲生硬的、还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时,他惊呆了: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射阳的农家妇女怎么也说起了普通话?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惊诧,说:“孩子,现在我们洋马的中药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纷纷到我们这里来订货。我们如果说方言,人家会听不懂,所以乡里乡亲的现在都在学说普通话。从今天开始,你跟妈妈通话时,可要讲普通话,这也是我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好机会呀。”儿子欣喜之余感慨万分: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的语言观念、语言面貌同样在与时俱进!

是啊,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在这个时候,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和繁荣昌盛的重要意义!

学说普通话 篇4

天空万里无云,瓦蓝瓦蓝的,像海一样,太阳公公懒洋洋地起来工作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普通话推广周。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要写一篇特殊的作文。这篇特殊的作文题目是:我教XX学说普通话。

放学回到家,我便开始思考起来了:教谁呢他(她)愿意学吗?该怎么教呢?……一个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际。我一边想一边翻着记事本,这时我眼睛一亮看到了两个字——听写!说到听写让我想到一个人——妈妈。因为平常听写的内容都是妈妈报的,而往往因为妈妈地音不准,导致了错误,这不就是一个机会吗?相到这儿,我便安心的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回来了,她一进门我便用普通说对她说:“妈妈您幸苦了,这儿有一项任务要您来完成。”妈妈感觉口气不对劲,她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对“火眼金星”,一眼就看穿了我心里有事,问:“有什么任务?是不是……说普通话?”我连忙点头并让妈妈换好鞋子坐沙发上听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于是紧张的工作开始了。首先我先教妈妈含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用语,如:“对不起,打扰了、请问、等一等……”谁知,妈妈一教就会,虽然前半段很顺利,可是到了后来有一些前后鼻音的字,有些不准,可我并非不分青红皂白的乱闹,而是耐心地教妈妈,妈妈也非常认真地学,我感到很高兴,如果想要一个人改掉多年的坏习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水滴石穿”,什么事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决不可能一步登天。

现在妈妈平时尽量说普通话。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妈妈会说出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学说普通话 篇5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改革

普通话是我们的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和教学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或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规定了“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教学,甚至国家对中小学生语言培养方针的贯彻落实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开展了多年,现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我院学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较低的实际,这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做到“以测促训,以测保训”。

针对我院学生大都来自本省边远山区且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实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普通话教学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问题。

过去,在普通话教学中,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用时较多,学生训练教少,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不明显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和普通话课只开一学期,课时少的实际有关系;另一方面这和普通话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训练、忽视学生学习普通话习惯的养成等有关。

一、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性。当学生接触普通话课程时,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让师范生知道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和他们今后的就业,让学生知道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这为他们今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奠定基础。

二、分级制定标准,讲清细节

普通话教学课时少,传统的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上占的时间较多,相比较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教师为学生纠错的机会就比较少。针对此实际,就需要想办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使普通话基础不同的学生,针对实际得到训练。

普通话教学,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院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普通话基础好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标准。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要提醒学生不要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要向学生讲清说话注意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普通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再针对测试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做到循序渐进。

三、注重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说方言已成一种习惯,若想让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需要个过程。只有通过课外的不断训练,才能巩固课堂训练。课外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四、养成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

普通话教学仅注意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教师有必要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错的习惯。纠错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存有几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针对第一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往往无大的问题,只是记不住音,这样的同学通过普通话课的学习,会很快纠正错误且进步很大的,他们往往能做到自纠。针对第二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

[1] [2]

统多少有些问题,有些语音问题他们可以自纠,有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纠正的。针对第三种来说,他们的基础薄弱,语音系统上的问题较多,少自纠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要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克服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六是记录的习惯。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普通话训练

单靠课堂讲解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过去,普通话教师对学生的课下的训练有要求,但检查得较少。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结合普通话教材进行课后训练。

一是班级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普通话老师要为小组制定训练计划,定期检查训练的情况。二是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先从普通话测试的一、二题开始训练,待基础扎实后可做三、四题,也就是朗读和说话的训练,朗读和说话的训练很重要,尤其是说话的训练,我们可以结合普通话教材的内容进行。要求每个寝室都有学习普通话的记录。三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学说普通话 篇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低,不能给学生示范,弊端仍存在,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并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有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我国政府许多对外的部门窗口都把讲普通话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由于我乡处在西南方言区的贵州,少数民族较多,加上地方的风俗习惯,教学条件落后,师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讲好普通话的浓厚氛围,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尤其地方方言讲起来与普通话常常大相径庭,如,师:你们的作业交了不有?生:还不有。正确的问答应该是“你们的作业交了没有?”“没有交”。这就是受我们地方方言的影响,在加上教师的普通话不过关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结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执教者的担扰,那么,如何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较为适用的方法。

一 、课堂教学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场所

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对教师来说,不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的语言艺术了。

二、加强普通话教学的语言训练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读的过程之中。在我接任我们班时的第一节课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出口就是象念经一般声音高高低低,每一个字音都拖很长时间,还有一些声调也读的乱七八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每次的早读课上我都亲自教读,最后让学生再读依次从中纠正。例如新课程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写的字、句陶冶情操,以及体会作者笔下祖国儿童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以及春天的勃勃生机,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请几位学生有感情地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并让他们讲述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学生在课堂中做得好,但是一到课外,他又把这一神圣的语言抛到九霄云外。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壁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教室内专栏普及学习普通话的有关知识,宣传学习普通话的典型人物,让学生人人参与进来,争当学习普通话的排头兵,从身边学起,从点滴学习,不断充实积累,学习普通话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学说普通话 篇7

关键词:环境;误区;普通话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这儿学生的普通话比城里的孩子普遍要差一截,归结原因不外乎缺少说普通话的环境,平时说的少了,练的少了,就难免生疏。暑假开学后,我接了新升的四年级,在这个班除有极个别的学生读书普通话稍好点外,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那样

的不良习惯。如,唱书、拖腔、平调……一听他们读,有时会忍不住笑起来,可也无可奈何,本来就这样啊。

课堂上课文读得不准,给学生很多方面带来不便:查字典、学生字、考试注音……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我从很多方面做了尝试。

一、示范朗读,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环境相对单纯,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一个学生起来范读,然后让其他学生给予纠正。

一开始考虑到有些学生不太好意思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就在各组间轮流选一名学生起来范读,其余各组同学都认真听并指出其读的不当之处,当这名同学读完后,大家举手说出他存在的问题。

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学说普通话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在给别人纠正错误时积极踊跃,自己读课文时也更加注意了。

二、集体朗读,纠正学说普通话的误区

有些学生平时在说话时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读课文时字音咬得很不准确,甚至就是错误的,而他自己在说话、朗读时并没有意识到,通过集体朗读,给了这些同学一个纠正自己错误读音的好机会。

比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当大家读到“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时,有好几个同学把“茎”读成了“jìng”,虽然大家读书的声音都很大,可仍能听出这种不和谐,当齐读到第二遍时,原来读错的同学就很注意,结果读得都很正确了。

通过课堂上的齐读,能更快地大面积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当然,前提是班内有一定数量的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

三、朗读比赛,树立学说普通话的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段落比较多,每学完一单元后,我都要求学生汇总一下这一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数目,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每组选出两名诵读较熟练的同学,参加班内的诵读比赛,因为是背诵,所以更能看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舞台。

在我们教学完第二单元后,又举办了一次诵读比赛,先是在小组内进行初选,当大家都在热情地进行预赛时,有一个叫焦广尚的男孩(化名)却趴在桌上上哭起来,很伤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意外,当我走过去询问原因时,一边的同学抢先说:“他没背下来课文,就趴那儿哭了。”这使我很震惊,没想到孩子心中是如此看重这样一次看似平常的小比赛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通过课堂普通话诵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信念。

四、激发兴趣,引导学说普通话的风气

农村的学生不爱说普通话,环境是一个因素,自己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享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全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学说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人起码的要求。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引导他们学好普通话,既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做教师的光荣。

说好普通话,从娃娃抓起 篇8

【摘要】用普通话交流,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知识底蕴,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推广普通话,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便于沟通,增加了解与互信,消除隔阂,催生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相融,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文明进度。

【关键词】幼儿期; 普通话; 学习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及早掌握普通话,更有利于日后与他人沟通。幼儿期进行普通话学习,既是为入学后的学习打基础,也是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做铺垫;幼儿园作为普及普通话最前沿的阵地,随着我国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大,普通话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运用普通话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并给予指导,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和氛围。

1 说好普通话就要从幼儿抓起

1.1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目前很多小孩都处于留守在家,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怕一开口就被嘲笑,所以都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1.2 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

1.3 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留守小孩在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说话本身就有点口吃,尤其是由爷爷奶奶祖辈们一手带大的幼儿,语言的表达更差,如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语句颠倒,不完整,代词使用混乱等等。幼儿正是学习普通话及口头语言表达的最关键的时期。因此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掌握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前提。

2 教幼儿说好普通话的建议

2.1 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我园内的宣传栏优势,积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政策及法令,指导教职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化了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切实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要求。把教师的规范字、普通话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从而提高了他们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水平。

(2)向社区宣传活动。为了切实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除了本园从上到下坚持讲普通话外,我园组织“小小推普员”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分发传单,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到社区向居民宣传讲普通话。

(3)运用多种途径的宣传。我们利用升国旗的机会,开展了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为了使讲话的内容易于孩子的了解,我们运用互动对话的方式,以小问题和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家园栏上,在醒目位置向家长宣传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在家长会中,向家长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和孩子交流时尽量讲普通话。

2.2 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多听、多说。 引导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教幼儿学习说好普通话的先决条件。幼儿学说普通话,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多听故事是让幼儿听说普通话的基本方法。这里的多听,不是家长跟孩子面对面讲述的、而是让孩子多听由正规播音员和普通话很好的老师朗诵的故事。尤其边远山区的幼儿家长普通话大多不标准,这就造成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模仿到了很多不标准的普通话。如果让幼儿观看普通话动画片、音乐等,不仅能记住故事,更能让孩子记住普通话的读字发音,只有大量接触普通话,才能说好普通话。创设听普通话的环境,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日常生活和幼儿的对话、听录音故事、老师邀请幼儿谈话……

给幼儿创设积极“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普通话。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普通话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在教学活动中要用肯定、表扬等方法保护孩子说的欲望。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我们及时地以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并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发言。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说时敢用普通话讲出来。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2.3 克服方言的障碍,用正面引导的方法矫正幼儿错误表达的现象。 方言特别是本地的桂柳话,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鼻音边音不分,字的发声方法与普通话发声方法存在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不规范的发音进行矫正。教师要做好正确示范,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说话完整,发音准确、清晰,语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要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还要在一日生活中随时纠正幼儿不准的发音,培养幼儿辨音能力。

2.4 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说普通话的乐趣,提高普通话水平。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言语性游戏、角色等幼儿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幼儿普通话的练习,比如幼儿在玩“美容院”、“超市”等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用普通话进行相应角色的语言交流。还有,幼儿对绕口令、顺口溜很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快,日常生活中多玩一些绕口令、顺口溜游戏,对幼儿说好普通话有很大的帮助。

2.5 父母配合,取长补短。家庭是幼儿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有着丰富词汇,是发展口语的有利条件。但由于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语言的丰富性、规范性都相对欠缺。语言能力受其影响较大。但由于孩子大量时间在幼儿园度过,因此父母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讲普通话的情况。回家后又让孩子用普通话讲讲自己在幼儿园做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再将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通过家园联系,父母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动态,真正发挥了家园配合的作用。普通话是我们国语,普通话也许将来某一天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未来的社会,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会讲流利的外语,还应会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此,要想说好普通话,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家庭的支持、配合是分不开的。从幼儿抓起,全民推广普通话,是每个父母和幼教工作者的职责。

只要全民重视、全民推行,普通话一定会渗透到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言行中。只要有说普通话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的意识,我们这个国家一定会变成一个更高素质、更讲文明的国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

[3] 《幼儿园管理条例》.

学说普通话 篇9

首先让我讲一个故事:

一次,我到东台某乡镇去测试。一位中学老师很严肃地跟我交换他对于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他说:第一,搞普通话测试是在教师任职、职称晋升等关口上卡我们;第二,推广普通话有语言歧视之嫌。套用一句歌词来说吧,普通话,“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心里猛一沉,就连曾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学教师都对说普通话有如此强烈的排异反应,那么,要让1954年以后出生的广大公务员、教师以及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等等在较短的间内测试达标,这个任务是多么艰巨啊!

后来我陆续看到了这么几则报道:

报道一:县洋马乡一位普通农妇的儿子高考得中,乡亲们欢天喜地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幅对子:“清华是你今生的骄傲,洋马是你永远的故乡”。作为母亲,她读懂了乡亲们的一片真心,就是告诫她的孩子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就是不要忘掉根本,忘掉家乡。

儿子离家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我们是农村人,上了大学,可不能瞧不起乡下人,可不能忘本呐。上学以后,这个质朴的农村孩子没有忘记母亲的叮咛,就连给母亲打电话时,也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说普通话,而要用方言,因为这样可以明白地告诉母亲,他没有忘本!然而有一天,当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母亲生硬的、还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时,他惊呆了: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的农家妇女怎么也说起了普通话?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惊诧,说:孩子,现在我们洋马的中药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纷纷到我们这里来订货。我们如果说方言,人家会听不懂演讲稿,演讲稿所以乡里乡亲的现在都在学说普通话。从今天开始,你跟妈妈通话时,可要讲普通话,这也是我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好机会呀。儿子欣喜之余感慨万分: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的语言观念、语言面貌同样在与时俱进!

报道二:聘请保姆新鲜事,必须会说普通话。南京的黄先生想给未满周岁的儿子找一位保姆,他在报上登出广告,保姆要有高中学历,还必须说普通话。黄先生告诉记者,保姆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对保姆要求高是对孩子负责。

报道三:会讲普通话,购物可打折。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决定在年月日,由“汇丰普通话基金”赞助,举办第一次普通话日,鼓励港人说普通话。香港电台还与香港旅游服务业协会和香港总商会等机构合作,邀请他们旗下约3000家会员商户,展开“普通话日购物优惠”活动。月日当天,顾客凡到贴有“普通话日”招贴的商店,用普通话购物,即可获得九五折优惠。

学说普通话 篇10

[关键词]多民族聚居地区;大学生;普通话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27-04

[本刊网址] http://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2012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一方面,是国家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我校2016届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来看:42.33%的同学不达标(即二级乙等以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面对这一矛盾,应积极调整、改革我校普通话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试图在调查分析中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为普通话的教学、培训、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在我校2016届学生中随机抽取样本。样本的抽取既保证代表性又考虑可行性,故样本选取对象均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

本次调查的问卷,共设计20道题目,涉及到学生学习与成长环境,普通话基础,学习普通话的能力、习惯、动机以及对普通话课程的要求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1份。在本次调查的251名同学中,城镇户口18人,农村户口233人,农村人口的比例为92.8%;民族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等11个民族,近1/3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这便是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1.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13.6%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41%的学生在学前班阶段,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0.4%的学生在初中阶段。

2.汉语拼音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7.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29.4%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5.4%的学生认为水平一般,10%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8%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习普通话的时间。1.2%的学生在幼儿园,6%的学生在学前班,34.3%的学生在小学,14.3%的学生在初中,13.1%的学生在高中,31.1%的学生在大学。

4.普通话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25.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52.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21.5%的学生认为一般,1.2%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都是在12周岁以前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知道,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语音的一套正音工具,学习者们要学好普通话,必须要先过汉语拼音关。但就师资情况来看却不是很理想,有近2/3的学生认为教授汉语拼音知识的老师,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不高,使得学生们虽然学习时间上把握得很好,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在访谈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学生表示,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有不少的发音都有问题,要么是自己的方言里边本身就没有这么一个或几个音,要么就是受民族语言腔调的影响,造成发音错误或是缺陷。另外,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时间都比较晚,有一半多的学生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段,虽然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较高,但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上中学之前都是说本民族的语言,压根就不会说汉语,直到上了中学才开始学习汉语,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语言背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

(二)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1.自身普通话的水平。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6.7%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57.8%的学生认为一般,19.1%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5.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2.周围同学的普通话水平。0.8%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0.8%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66.5%的学生认为一般,18.3%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3.6%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36.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9.4%的学生认为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1.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4.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2.8%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非常好,21.1%的学生认为很好,66.5%的学生认为一般,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周围也很难找到可促进提高的交流、学习对象,学校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整个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也很一般。可见,学生对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这些问题、困难都亟待解决。

(三)学习普通话的习惯及动机

1.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52.2%的学生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11.4%的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普通话很有信心,敢于开口,0.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没有方言,17.5%的学生是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需要,46.6%的学生是想通过不断练习考取合格的普通话等级证书,23.7%的学生是为了今后就业的需要。

2.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47.8%的学生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24.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好,没自信,不敢开口,37.5%的学生是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38.3%的学生是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不说普通话。

3.练习普通话的时间。26.3%的学生可以坚持经常练习普通话,24.7%的学生是在普通话测试报名以后,13.9%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个月,24.7%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周,10.4%的学生从来不练习。

4.参加普通话学习、测试的原因。6%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普通话,23.9%的学生是因为喜欢用普通话进行交流,7.6%的学生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62.5%的学生是为了获取相应的证书。

上述问题反映出,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学生和不说普通话的学生基本各占一半,而能保持经常练习的学生比例更低,不到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学习的习惯不够科学。日常生活中的“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有针对性地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日常交流中发音错误、缺陷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也很容易被忽视。另外,就普通话的学习动机来看,兴趣动机和交流动机这两种对普通话学习和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的动机,所占比例很小。相反只是为了拿到等级证书的应试动机,却占了很高的比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客观认识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面临的困难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虽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境内使用着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而云南的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我校就处于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外部语言环境十分复杂,学校内部的语言环境也不简单,这些都使得我校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学习的环境氛围等与发达地州昆明、曲靖、玉溪等地有差距。调查、访谈中获悉学生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基础薄弱、课时不足、实践场所较少,学校缺乏学、说、用普通话的氛围等等。

同时,也要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动机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普通话,主要靠课堂上那几十分钟,课后很少进行学习,只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会花点时间读读、练练,殊不知,普通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是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从学习动机来看,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证才来学习和练习普通话,这种动机也是不可取的,也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学生面对学习和考试,采取的只会是临时性、突击式的应试学习,他们不在乎普通话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只在乎测试成绩能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等级,形成了有考试就有学习,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普通话水平是不会真正有所提高的。

(二)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信心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普通话形成正确的认识。

1.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为了学分,也不是为了证书。在我校,普通话虽然是作为一门课程在开设,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与其它课程一般对待,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学习普通话不仅仅为了获得课程学分,为了一张普通话等级证书,而应该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动机很重要,一定要变“应试动机”为“兴趣动机”、“交流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纯正的普通话。

2.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持之以恒。同样,在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这一点上,普通话也与大学的很多课程不一样。其他课程,临时抱佛脚可能是有效的,但普通话的学习,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普通话的学习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不断地坚持和练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存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尤其是在丽江这一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普通话的学习深受各地方言,各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错误或是缺陷,而且这些错误或缺陷将会长期存在,对它们进行纠正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改变和进步,要时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也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要让学生坚信只要坚持练习,不断巩固和积累,就一定能改掉语音中的错误或缺陷。

(三)重视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因为受方言和自身民族语言的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基础非常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学生表示,普通话课本上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声母、韵母,在他们小时候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当时的授课教师压根就没有教过或者教的发音跟其他的没有区别。比如,声母zh、ch、sh和z、c、s,有很多学生就无法进行区分,前鼻音韵母en、in和后鼻音韵母eng、ing也没有办法区分。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坚持因材施教,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1.讲解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

课堂上讲解一些简单、基本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发音器官,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舌位、什么是唇形、什么是开口度,声母的发音中有哪些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等等。

2.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

汉语拼音一共有40多个声、韵母,不一定每一个都需要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听学生的发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选择学生发音有错或有缺陷的对象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学生综合口语的训练

在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学生,测试的前三题即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测试的分数很好,基本可以达到二级乙等的高分段甚至可以到二级甲等的水平,但是最终的成绩,却只是达到了二级乙等的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就是最后一题命题说话,综合口语的表达能力、表达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们自身存在的方言音、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腔调等,稍微不注意,就会在说话时暴露无遗。第二,说话时,由于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是受到方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述和表达。例如,在丽江,“看着”、“听着”、“走着”这些词语,人们习惯表达为“看起”、“听起”、“走起”,也就是说,人们在用到“着”这个动态助词时,把“着”说成了“起”;还有一些很典型的方言词汇,比如“粑粑”(普通话中的“饼”)、“洋芋”(普通话中的“土豆”、“马铃薯”)、“孩子”(普通话中的“鞋子”)等等;第三,网络流行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测试和平时交流中,就会有不少的同学使用到诸如“神马”、“有木有”、“给力”等网络语言。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同学们的测试成绩和整个语音面貌。作为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练习课本上的单字、词语、短文之外,综合口语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训练他们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和善于开口,要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要加以正确地引导,让他们说得自然、流畅、准确。

(四)强化课后练习,调整学习策略,巩固成果

普通话这门课程,在我校的开设时间为一学期,一共18学时。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希望增加学时数,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但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而必须要开设的课程也很多,不能所有的问题都用增加学时数来解决。因此,在课程开设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策略,高效利用课余时间,才是解决练习时间不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普通话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和巩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学生需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踏踏实实地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在此,建议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四用”,即“用耳”、“用口”、“用心”、“用手”。“用耳”,就是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记住字、词、句的发音,并且尽量分辨出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并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就是练得越多,错得越离谱。“用口”,就是一定要敢于开口,不管对错,先把自己的胆子练出来,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食堂,都大胆地,用心地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用心”,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用心想想,老师是怎么讲解发音方法和技巧的,多留意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他们是怎么发音的,他们的语音语调是怎么处理的。“用手”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普通话考查的虽然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需要记一些你一直出错的音,你需要记下你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比较明显的发音,你需要记下容易出错的单字、词语,只有这样不断地积累,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语言环境,营造氛围

1.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和保护方言、民族语言共同进行

国家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强调了各民族语言是平等共存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所以,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向被推广者宣传、普及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在推普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和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要使被推广者认识到,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存在,与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2.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与学生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刻意的学是给人枯燥的印象,如果这种学习还要与考试、获取证书联系在一起,那只会让人觉得沉闷,给人带来压力,甚至很容易造成抵制情绪。因此,大学里边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学习,可以和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

(1)做好全国的“推普周”活动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对于刚人校不久的新生,我们活动的重心主要放在学习、观摩方面。学习一些关于普通话、关于推普周活动的知识,积极参加学长学姐们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们,就可以要求他们紧密结合每届推普周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演讲、辩论、汉字书写等等。而在外实习的三年级学生们,则积极鼓励他们主动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各项推普活动,把我们学校好的经验介绍到实习单位,也虚心请教、接受实习单位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做好我校每周的“推普日”活动

全国每年有“推普周”,我们地方高校,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的高校,为了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更应该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做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因此,在学校可以尝试开展每周一次的“推普日”活动。活动内容可根据时段来进行安排:中午,可以在学校的普通话学习广场进行,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晚上的活动,主要在学校的普通话实践机房开展,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普通话朗读音频,观看测试流程的动画视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等等。

(3)做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推普活动

我校是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种民族语言的存在和使用,使得我校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251名同学中,就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造成了困扰,但如果我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一现象,也许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开展“民族语言对对碰”活动。这一活动,就是鼓励普通话学得好的汉族同学和普通话学习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结成学习对子,他们之间的学习是互相的,即汉族的学生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而少数民族学生则教汉族的学生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这样,既可以让汉族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民族语言的困难,从而能很好地体谅学习对象,在辅导的过程中能更加耐心、细心;另外,也可以把少数民族学生说自己民族语言的那种自信逐渐地转移到学习普通话上面来,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普通话和本民族语言之间的区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普通话的推广、宣传离不开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调查显示,有49.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只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有66.5%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一般,甚至有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校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其他专业素养暂不提,就口语表达这一点不能让学生满意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在以往的推普活动中,我们确实忽略了教师这一群体,只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作为引导者身份的教师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殊不知,在普通话的推广、宣传中,教师是不能缺位的。

据统计,我校现有的400多名教职员工中,一共有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傣族、普米族、回族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的比例占了全校教职员工的51.7%,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大家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但在日常交流中,教师们很少说普通话。大部分教师对语言的选择一般是这样的:在能听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本民族语言,其次是丽江汉语方言,最后才是普通话。教师们的这种交流习惯,给学校学、说、用普通话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同样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总之,“机测”在我校刚刚施行不久,2016届学生的成绩较之2015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学生们在普通话学习上面临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只有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学、说、用普通话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学说普通话 篇11

在我们这边很少有人讲普通话,当然教师上课那是必须的,可是大部分的都不标准,甚至有的根本不会说普通话,特别是要怎么做才能在我们的幼儿园推广好普通话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好:

一、幼儿园要重视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一件事情你要放在心上了,努力去做了,我想一定能做好。人家都说“心诚则灵”,只要我们重视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去想它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里,然后要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久而久之我们的问题也就慢慢地解决了。从出生到现在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方言这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了,还有一些我也听不懂的民族话,如:壮族话、苗族话、瑶族话、等等。因为我们这里是壮族苗族自治州像我这样从小说本地方言的说起普通话还容易些,从小在家里就说民族话的说普通话有的就是怎么变也变不过来,还满口的民族腔。像我爸说农村永远都是农参(cen)。其实在我们本地大家都能听懂,所以也不会觉得不对。感觉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我们在幼儿园里面也可以让小朋友都习惯讲普通话,就像说方言一样的习惯了,那我们就可以做好了。幼儿在其他地方我们还暂时不说也没办法,可是只要幼儿一入园,我们就让他自己地知道上幼儿园要说普通话。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说好普通话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师资问题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了教师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平时有没有自觉地讲普通话,讲的普通话是否准确。其实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上课的时候是用普通话,可是有的时候讲着讲着就掺假了,方言出来了。还有就是在平时在园内教师和教师之间也是用方言交流,那时我们就忽略了在我们身边的幼儿也许那时候他们)(就在想,老师告诉我们要说普通话,为什么他们不说啊。还有就是教师在课余和幼儿交流的时候也是说方言。那就更不用说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啦。教师就根本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只是机械般的告诉幼儿要说普通话。还有就是有的老师即使讲普通话,说出来的也是“麻普”,教师本身也会觉得自己一直讲的都是这样,都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更没想过我自己做的不好,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去改正去提高自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幼儿能说好普通话吗?

三、让幼儿喜欢上说普通话

对于刚入园的少部分小朋友来说还是存在听不懂普通话的情况,所以说要让他讲似乎更困难。这样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喜欢上普通话,让他们意识到讲普通话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鼓励说普通话的幼儿,同时也要鼓励那些不敢说的幼儿大胆地说普通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很亲切的普通话,让幼儿感受到普通话是很充满爱的语言,没有责骂,没有怒吼,是装满了温暖,是听着让人感到舒服和快乐的语言。

四、合理利用好家长资源

要在校园内外设置“请将普通话”的标语,让家长们有初步的意识。我们要积极地和家长联系,让家长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会说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良好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将来积极地和别人沟通。利于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和健康身心的发展。我们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园外协助教师了解幼儿,同时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幼儿在园内的情况,家园积极配合,让幼儿良好地成长。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回家教父母、爷爷、奶奶讲普通话,可以让家长学着和幼儿用普通话沟通,鼓励幼儿讲普通话,在和幼儿一起看动画片的时候鼓励幼儿学动画片里的人物学说普通话。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了,幼儿也很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让幼儿在玩的时候学说普通话,让幼儿自己愿意说普通话。这样有利于改善幼儿害羞说普通话的情况。

要做好幼儿园的普通话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彼此的共同努力和学习。

作者简介:

学说普通话 篇12

“不对,是‘中国’、‘写字’。爸爸,你仔细看着我的口型,认真地再跟我着我读一遍。”

爸爸愁眉苦脸地看着我,依然重复着“宗国”、和“写志”。我也一脸的无奈,心里嘀咕着:天哪,爸爸怎么这么笨啊!

事情是这样的:爸爸是一名警察,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他最近要参加全市普通话考试了。这可愁坏了他,因为他的普通话水平实在是太烂了,常常“n”“r”不分,“h”“f”不分,前后鼻音根本没啥区别,更别说平翘舌音了……为了帮助爸爸顺利过关,我决定为他来个“突击训练”,教爸爸学学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我们学校现在每星期还有一节朗读课呢!接下来就发生了以上这一幕……

我怎么也没想到,年近45岁的爸爸,竟然拿恭恭敬敬地成了我这个13岁的初中生的学生……爸爸还真谦虚,对我这个小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我想:我应该像老师一样耐心指导,不急不躁。于是,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咳嗽了两声,然后挺起胸膛,大声说:“爸爸,念‘中’时,舌头要先翘起来,由鼻子发出ong的音,你试试!”我又示范了几次,爸爸歪着脑,认真地学着。就这样,一编不行,那就再来一遍,不知反复了N遍,爸爸终于找到了感觉,学会了这两个词。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嘴里不断地说着“中国”、“写字”。接着我又教他了许多容易混淆而且发音容易不准的词 字,他都学会了,他现在还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一篇论文呢!

考试那一天,我在家里焦急地盼望着,盼望着……爸爸终于回来了,没话说。PASS咯!

学说普通话 篇13

首先让我讲一个故事:一次,我到某乡镇去测试。一位中学老师很严肃地跟我交换他对于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他说:

第一,搞普通话测试是在教师任职、职称晋升等关口上卡我们;

第二,推广普通话有语言歧视之嫌。套用一句歌词来说吧,普通话,“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心里猛一沉,就连曾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学教师都对说普通话有如此强烈的排异反应,那么,要让1954年以后出生的广大公务员、教师以及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等等在较短的间内测试达标,这个任务是多么艰巨啊!

后来我陆续看到了这么几则报道:

报道一:县乡一位普通农妇的儿子高考得中,乡亲们欢天喜地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幅对子:“清华是你今生的骄傲,是你永远的故乡”。作为母亲,她读懂了乡亲们的一片真心,就是告诫她的孩子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就是不要忘掉根本,忘掉家乡。

儿子离家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我们是农村人,上了大学,可不能瞧不起乡下人,可不能忘本呐。上学以后,这个质朴的农村孩子没有忘记母亲的叮咛,就连给母亲打电话时,也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说普通话,而要用方言,因为这样可以明白地告诉母亲,他没有忘本!然而有一天,当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母亲生硬的、还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时,他惊呆了: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的农家妇女怎么也说起了普通话?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惊诧,说:孩子,现在我们的中药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纷纷到我们这里来订货。我们如果说方言,人家会听不懂演讲稿,演讲稿所以乡里乡亲的现在都在学说普通话。从今天开始,你跟妈妈通话时,可要讲普通话,这也是我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好机会呀。儿子欣喜之余感慨万分: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的语言观念、语言面貌同样在与时俱进!

报道二:聘请保姆新鲜事,必须会说普通话。的先生想给未满周岁的儿子找一位保姆,他在报上登出广告,保姆要有高中学历,还必须说普通话。先生告诉记者,保姆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对保姆要求高是对孩子负责。

报道三:会讲普通话,购物可打折。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决定在2001年9月13日,由“汇丰普通话基金”赞助,举办第一次普通话日,鼓励港人说普通话。香港电台还与香港旅游服务业协会和香港总商会等机构合作,邀请他们旗下约3000家会员商户,展开“普通话日购物优惠”活动。9月13日当天,顾客凡到贴有“普通话日”招贴的商店,用普通话购物,即可获得九五折优惠。

哦,原来普通话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说普通话已经逐步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为。

学说普通话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方言;普通话

一年级学生入学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恰当地定位了汉语拼音的地位――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河北省迁西方言比较接近普通话,但并不是说就是普通话了,还有一小部分语音和普通话有出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声凋不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对;滥加声母;改变韵母。这几点是迁西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时的难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克服地方音,使学习拼音和说普通话相互促进。

一、针对音调读不准的,通过模仿和游戏活动反复练习

迁西本地方言中很少说阳平调的音。阳平调的调值是35,迁西大多地方发阳平调(二声)时不向上扬,而是往下降,发成调值近似21或31。就是赵立蓉的唐山味儿。三屯镇那些地方把阳平调发成去声。如:“干啥呢”说成“干shà呢”“三屯营”说成“三屯yìng”“好人”说成“好rèn”。迁西一年级学生学习带调韵母时二声成为难点,因为他们平时没用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说:“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为了让学生先熟悉二声音,教师先举出许多带二声字并且和他们的生活有关系的词:“拖鞋、娃娃、爬山、回答、干啥、麻花、学习、过年……”带领学生反复读,还播放普通话和本地话的录音,让学生比较其中二声的不同说法,并让学生随着录音学说普通话。引导学生用带调的á组句:“á,你说什么?”有时还可结合手势,手往上扬表示第二声的形状和读法。有时还可做配音游戏,出示有趣的动画画面,让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试着用普通话配音。学生通过多听和多练,就会熟练地掌握二声的读法。

还有一种情况,迁西方言中一声在四声前被说成近似二声的音。如:穿上被说成“chuán”上,擦掉被说成“cá”掉,批判被说成“pí”判,拴住被说成“shuán”住……学了韵母四种声调后,告诉学生要说好普通话,就要注意声调,该说几声就说几声,多出示类似的词让学生练。

二、针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对的,通过强调发音部位纠正发音方法正音

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教学时,要让学生先练习卷舌,带调练习“er”,提醒学生别偷懒,要卷舌,不卷舌发出的就不是标准音。汉语拼音是口耳之学,学拼音就是练口、练耳,反复练习,才能自如运用。让学生对着镜子练习卷舌,同学之间互相听辨。多练习带卷舌的词:耳朵、儿子、儿歌、儿科、儿童、而且、耳语……还可编绕口令:“二月二日儿子来,领来二十二个好朋友,二十二条板凳坐,有的跷起二郎腿,有的伸出二拇指,有的戴着耳坠子,有的戴着耳钉子。”通过字、词句的反复练习,学生的舌头越来越软,该卷的时候就会卷了。

三、针对滥加声母的,通过比较和创设语境进行正音

迁西本地人没有说零声母音的习惯,把有些零声母的音说成有声母n的音。例如:“天鹅”说成“天né”;“è肚子”说成“nè肚子”;“熬药”说成“náo药”;“棉袄”说成“棉nǎo”;“挨着”说成“nāi着”;“挨打”说成“nai打”;“爱吃”说成“nài吃”;“ān上”说成“nān上”;“摁门铃”说成“nèn门铃”……

在学a ,e, ai, ao, ou, an, en, ang这些韵母时,向学生说明它们既可用声母和它们组成音节,又可以单独做为音节使用,并列举出以上词语使学生引起注意。学习单韵母“e”时,引出“天鹅”“恶心”“饿肚子”这些词,让他们比较一下自己平时的说法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告诉学生“ne”这个音节只有一个轻声“呢”。学习ai和ao时,出示“挨着”“挨打”“爱说爱笑”“熬药”等词,练习正确读法。练读句子:“妈妈在熬药,你不听话就会挨打。”学习“an”和”en”时,引出“安装”“摁倒”,让学生练习句子:“我家安上了门铃,客人来了要先摁门铃。”还可让学生在电脑上用拼音练习打以上易错的字,使学生加深对正确读音的记忆。

四、针对韵母改变的,通过让学生检索证实和语境中练习进行正音

有的人发“bo”“po”“mo”“fo”的音,口没有张圆说成“be”“pe”“me”“fe”的音。在学声母b、p、m、f和o相拼时。强调发“bo”时口要张圆,是摆b的口形发o的音,不能摆b的口形发e的音。告诉学生字典中没有“be”“pe”“fe”的音,只有一个“什么”的“么”。类似的情况还有,把“lǘ”说成“luí”,把“nǚ”说成“nuǐ”。在学习这些易错的音节时,让学生从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一找这些音节,多练习。练习词:“玻璃、波浪、外婆、魔鬼、大佛……”练习句子:“女孩在听广播。路边有绿绿的小草……”学生多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听。其他和普通话不同的还有迁西新集的人把“花儿”说成“灰儿”,三屯的人把“骑车”说成“qǘ车”。这些都能在拼音教学中纠正。

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方言和普通话语音不同的地方,那么在教学中随时都能正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真正使汉语拼音成为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普通人才说普通话 篇15

我建议各地方卫视用当地的方言,这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也避免了千台一腔的“普通”。从历史上看,普通话也是方言,秦汉唐时的普通话是陕西方言,宋朝普通话是河南方言和浙江方言,明朝普通话是江苏方言,北京方言做为普通话的历史也是近代的事。

“普通人才说普通话”是贾平凹在小说《高兴》借高兴之口说的一句极不普通的话,这是贾平凹夸自己呢!虽说进城也40年了,但他就是坚持他那一口乡下话,地道的陕西方言。其实你要是带着陕西方言的语感读贾平凹的《商州初录》、《浮燥》和《废都》,这三部名著的不普通处一下就凸显出来。不信,你让贾平凹从进城开始学说普通话,那他们创作就真如其名平凹了。不光贾平凹的小说是这样,你带着山东方言读莫言的《丰乳肥臀》,带着江苏语感读钱钟书的《围城》,那人物性格一下就鲜明了,语言也呈现出立体的美。

我是方言的崇拜者。父母是崂山人,我在娘胎里就被胶东方言浸润,所以在北京一出生听到父母的对话就像回到了老家。如果只爱自家的方言那还达不到发烧级。我迷恋祖国的所有方言。我11岁至13岁在云南草坝务农,我又能说一口云南话,进而把说贵州话、四川话的人当成自己的亲戚。我20岁当兵,在部队这个五湖四海相融的大洋里,那就是方言博物馆,我又学会了唐山话、天津话、河南话、湖南话。1978年我在南宁打篮球(那时我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又能说广西话。1979年至1984年,我在西安上大学,又能说三套纯正的关中话、西府话、陕北话。1984年至1986年又在武汉二炮学院当马克思主义教员,又兼学了湖北话。

我崇拜的学者之一有赵元任,他是方言骨灰级粉丝,很遗憾,我没有听过他一次演讲川剧变脸似的变口音,但我会唱他为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谱曲的歌。

那天看湖南卫视,偶然说几句湖南话的主持人和李谷一、雷佳等湘藉歌手对话用方言,说着说着就唱开了花鼓戏,没有一点坎儿,说话像唱,唱词就是说。难怪湘音滋养出张也、宋祖英、吴碧霞那么多大牌歌手,原来母语就是母乳,方言就像那乳汁哺育歌手成长。

相对于英国人、南非人、巴西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可对于同样的中国人来讲,母语就是我们从小使用的方言。方言的语调就是音乐,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积淀着华夏各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她也是我们原创音乐的源泉。

赵季平跟我说,在创作电视剧《水浒》主题歌时,拿着歌词反复用山东方言朗诵:“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诵着诵着曲调就淌出来了,就是定稿的“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常回家看看》曲作者戚健波是烟台人,“常回家看看”你用山东方言读几遍,那就是歌的曲调。《祝你平安》曲作者刘青是四川人,用四川话拖长音说“祝你平安”,就是歌的主打旋律。用方言读歌词这可是写歌的秘诀。老一辈作曲家、旋律大师李劫夫还在沈阳音乐学院当院长时就让作曲系的学生必须学几种地方曲艺和戏曲,那可是方言的精华。受此影响的傅庚辰、秦咏诚、谷建芬写歌流畅如长江黄河奔向大海。

我发现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没一个从小说普通话。老大瞿小松是贵州的山民,说爽朗黔语,老二叶小纲是上海的贵族,说吴侬软语,老三郭文景是重庆的川人,谭盾是湖南人,都说麻辣柔湘语。这四个作曲家虽同属新潮代表,但作品风格属土木火水,差别那么大,这和他们的存在方式―――母语有直接关系。

我赞成推广普通话,这中央台履盖全国足矣。我建议各地方卫视用当地的方言,这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也避免了千台一腔的“普通”。从历史上看,普通话也是方言,秦汉唐时的普通话是陕西方言,宋朝普通话是河南方言和浙江方言,明朝普通话是江苏方言,北京方言做为普通话的历史也是近代的事。

有一次我和李心草聊天,我说:“你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每年都演《黄河》大合唱,那里的朗诵……”李心草说:“我们有,是瞿弦和。”我说:“《黄河》大合唱产自陕西,朗诵最好陕西方言,那才有劲。”说着我朗诵了一段,用陕西方言、李心草很兴奋,说下次演让我朗诵,“这才是地道的《黄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