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要想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则需要实际行动起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15篇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考点二、美国的诞生
(1)独立战争的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5月,北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军队战斗,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时间),大陆会议(机构)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意义)。
(4)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存认美国独立。
(5)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6)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这场战争同时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影响)
考点七、美国的南北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度废存问题,南北矛盾再也无法调合。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1.4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意义:《宣言》的发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转折点)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3、南北战争结束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南北战争的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
纵观历年中考历史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
1关注热点,政史结合
在复习时,学生要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平时多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信息探索的能力,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2归类记忆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
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掌握答题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大河文明以农耕为主,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以商业为主,代表国家古希腊、古罗马。
2、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3、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奴隶主专享的民主政治,并不是针对全体国民。
4、古希腊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
雅典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奴隶主的民主
5、西方文明之源是古希腊。
6、罗马通过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于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7、《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8、古代文明传播方式有两种: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被称为东西文化交流使者的是:阿拉伯人;
暴力冲突的事例有亚历山大东征等;和平交往的事例有丝绸之路等。
9、西欧庄园土地分为两部分:直领地和份地;
10、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常用手段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其中最典型的城市是法国的琅城。
11、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指大学的兴起
12、《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
1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4、默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15、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进与传播。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的有:出现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6、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而不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新兴起。
17、《权利法案》重在限制王权;《独立宣言》重在谋求独立;《人权宣言》重在反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倡导自由民主。
1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不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9、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2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核心国家是法国。
23、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4、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转折点是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
25、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封建势力远远强于资产阶级势力。
26、1871年的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主义推动的事件是巴黎公社而不是宪章运动。
27、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8、受文艺复兴影响的典型事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事件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
(4)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
(5)《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时间:1689年,机构:英国议会。意义:《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6)意义:见课本。
考点十二综合问答题
1、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各发生了哪两次改革?各有什么意义?
2、美国是怎样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阻碍的?
3、19世纪中期美俄日各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5、英、美、法等国家在革命高潮过去后各颁布了什么文献?各有什么作用?
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
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
①时间:
21年3月,
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年列宁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①时间:28——37年,
②领导人:斯大林,
③主要成就:
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 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
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考点五、殖民统治和抗争
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
2、在贩卖黑奴的过程中,英国人后来居上,奴隶贩子大发横财,许多奴隶贩子赚到钱回国后投资工商业,成为资本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3、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4、玻利瓦尔: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1816年起,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从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尔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印度的章西女王。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
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农奴暴动频繁。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评价):
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材料:“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的)。
二、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了解)
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②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俄国1861年改革)。
三、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了解)
相同点:
①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情况下进行的
②都是由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使两国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⑤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②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
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欧洲文艺复兴
①时间:14——16世纪,兴起:意大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诗人,作品《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作品《蒙娜丽莎》。
③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思想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
(1)组织者:葡萄牙、西班牙。
(2)航海家及其成就
①哥伦布(1492年):航线——横渡大西洋,达到古巴、海地,自以为到印度,命名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成就——发现美洲新大陆。
②达伽马(1497年):航线——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成就——第一个找到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1519年开始):航线——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东南亚、印度洋、好望角、欧洲。成就——实现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3)意义
①沟通四大洲,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②扩大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 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经过
①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②内战:1642年,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
③高 潮: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④曲折: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 裁,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⑤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__复辟王朝)。
(3)结果: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①时间:1689年;
②内容:确立议会是权力机关;限制王权。
③意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4、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过
①开始: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
②建军:1775年,第__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内容:阐述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谴责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美国诞生和独立。意义:标志美国的诞生。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
(4)影响
①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__英国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5)评价华盛顿
①华盛顿是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②政绩: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大陆军击败英国,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组织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二任总统,在任期间,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建立合众国银行,发展民族工商业,使新生的美国步入正轨。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1.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 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参与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8)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 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进行三年国内战争。
4.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领导人:列宁。
(3)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4)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上: 苏联成立:(1922-1991)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经济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颁布
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2)存在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国民经济比列要协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经济要保障农民的利益
中考历史问答题该如何解
问答题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所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由于其知识的容量和分值较小的原因而有别于大型主观性试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能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主要包括叙述题(或简述题)、评述题、比较题、综合比较分析题和材料式问答题等。
问答题的解答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题。在审题中,要审“求答项”、“限制项”、“中心项”、“提示项”各是什么?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比如是5分,如考生已知道了四点,那么很可能还有第五点。其次,根据审题的结果,也就是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写出几点,每点用几个字概述,点明即可。第四步是正式答卷。第五步是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问题的基本结构、要求范围,包括时间、空间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语,如试述、简述、概述、阐述、指出、简答等等,围绕设问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史实、知识点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每点�
问答题的类型:
(1)叙述类问答题。这是问答题最基本的题型。它主要是对教材中重要知识形成完整记忆,对重要历史事件等准确记忆与理解,形成关于这一事件的知识体系。答题时,可完全照教材抄下来,注意条理清楚、文字准确、紧扣题意、逻辑严谨。
(2)归纳概括类问答题。是从数量较多的或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历史事实中,或把时间、空间上较分散的历史现象加以选择、提炼,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认识、观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归纳、概括、再现、再认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突破、重组教材叙述,形成更深层的知识系统,抓住事件性质——进步的,事件时间的限制,对连续几组问题,条理清楚,前后分段,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概括、归纳、总结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较完整地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