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9篇)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9篇登楼赏析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日登楼怀归阅读答案 篇1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乙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①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②,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③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④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注释]:①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②内署:王维的办公处。③采访使:官职名。④开元:唐玄宗年号。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偕( ) (2)会( ) (3) 期( ) (4)卒( )

7、请用两个“/”给【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8、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 ②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9、【甲】文中写出了作者登楼前后的两种心情,请用【甲】文中两个字进行概括。(2分)

10、孟浩然虽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从【乙】文中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11、请结合孟浩然给自己取的字和【乙】文中孟浩然的行为表现, 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人?(2分)

12、积累链接:由【甲】诗中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那句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写出这句诗及作者与诗题。(2分)

6、(4分) (1) 偕( 一起 )(2)会(适逢,正赶上) (3) 期( 约定 ) (4)卒(最后)

7、(2分)朝 宗 怒∕辞 行 ∕浩 然 不 悔 也

8、1、曾经在太学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人敢和他比的。2、我听说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

9、(2分)聊、惊

10、(2分)喜好归隐,不善交际,敢说真话,不顾情面(答出二点即可)

11、(2分)一身正气、不畏权贵、洒脱自由、归隐山野、不慕荣名(答出两点就可)

12、(3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 篇2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萤。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清水和渭水。

春日登楼怀归阅读答案 篇3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作于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春日登楼怀归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8.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

9.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的极妙。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墨香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 篇4

(1)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高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相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的稀少,凸显了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顾客,久久无人过河,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登楼阅读理解答案 篇5

登楼阅读理解答案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答案】

(1)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1分)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2分),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分)

(2)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 (答对其中3点可得满分5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相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痛;联系背景可知,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创作背景 篇6

这首诗是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已在四川居住了五年。此诗国家内忧外患,后听说好友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欣喜不已。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 篇7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的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这首诗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

春日登楼怀旧,春日登楼怀旧寇准,春日登楼怀旧的意思,春日登楼怀旧赏析 篇8

春日登楼怀旧,春日登楼怀旧寇准,春日登楼怀旧的意思,春日登楼怀旧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登楼怀旧

作者:寇准  朝代:北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登楼》古诗赏析 篇9

[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1、客,杜甫自谓。

2、万方多难,指到处都是战乱。

3、锦江,为岷江支流,自四川郫县流经成都西南,传说江水濯锦,其色鲜艳于他水,故名锦江。春色来天地,谓春色从四面八方而来。

4、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北岷江东岸。此句以玉垒浮云的变幻不定喻古今世事之变化无常。

5、北极,北极星,一名北辰,喻指朝廷。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代宗逃奔陕州(今河南陕县)。十二月长安收复,代宗还京,转危为安,故曰“朝廷终不改”。

6、西山,即成都西雪岭,在四川省松潘县,为岷山主峰。西山寇盗,指吐蕃。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因吐蕃陷长安立帝不成,唐朝廷稳固如初,故告以“莫相侵”。二句流水对。

7、后主,蜀先主刘备之子后主刘禅。后主庙在成都南先主庙东侧,西侧即武侯祠。后主宠信宦官黄皓,终致蜀汉亡国。代宗任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招致吐蕃陷京、銮舆幸陕之祸,故借后主托讽。后主昏庸,亡国还享祠庙,代宗尚未亡国,似胜于刘禅,但亦够可怜的了。

8、《梁甫吟》,乐府曲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此即指所咏《登楼》诗。作者将己诗比作《梁甫吟》,有思得诸葛以济世之意。聊为,有暂且借咏以寄慨意。

赏析:

广德二年(764)春在成都作。“万方多难此登临”一� “花近高楼”,本可凭高饱览大好春色,却说“伤客心”,盖因正当“万方多难”之故。颔联写景虽气象雄伟,但浮云苍狗变幻,宛如多难人生,世事无常,睹景伤情,遂引出以下吐蕃陷京,代宗幸陕,寇盗相侵,国难孔急等情事。登高抒怀,抚今追昔,遂有后主祠庙,聊吟《梁甫》之深慨。情甚悲郁苍凉,但因作者取景壮阔,故虽伤心而无衰飒之气,又因作者爱国情深,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故情虽伤而不流于悲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