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析报告最新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细致的小编sky为大家分享的15篇考试分析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篇1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读泰国相关地图,回答下题。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③B.②③泰国

C.②④D.①④

2.对于该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达B.国际市场广阔C.基础设施完善D.劳动力价格较低3.该地区主要优势农产品是()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

11月23日,中国首次南极包船——130位精英企业家行修之旅正式起航,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包船探索极地的旅行队伍,并参观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62°S,59°W)。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4.到南极旅游,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A.地热能B.风能C.煤炭D.太阳能

5.长城站在建站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低温严寒②地形起伏大③风力大④生态脆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6.图中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地方是()A.TB.PC.RD.Q

7.有关甲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国现在的主导产业是工矿业

B.该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D.国徽上有该国的两种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

8.读图,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B.两地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C.两地同属于亚洲的一个分区

D.两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相同

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9.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0.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1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12.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甲图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三角洲的()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14.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无法判断B.甲乙相同C.甲大于乙D.乙大于甲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5.图示区域包含的大洲有()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16.沿东经30°经线,非洲大陆的南北距离约为()

A.4500千米B.5500千米C.6600千米D.7800千米

17.如果一架飞机从图中①城沿最近路线飞往②城,则飞机的飞行方向为()A.自西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南再向北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18.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A.沿岸有寒流流经,下层空气易冷凝B.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位于高山背风气流下沉区19.图示乙地所在国家是

A.巴西B.印度C.澳大利亚D.日本

20.②处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A.受沿岸寒流的影响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云雨,太阳有效辐射量小读甲、乙两图回答题。

21.甲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板块挤压C.冰川侵蚀D.地壳下陷22.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小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23.乙图所示地()

A.沿岸有季风洋流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2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都以雨水补给为主B.有较长的结冰期C.有比较大的`含沙量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

26.日本工业分布主要如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素是()A.交通B.资源C.水源D.市场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气候阴凉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该岛最吸引人的是奇花异草、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读马尔维纳斯群岛简图,回答27—28题。

27.西福岛海岸线曲折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流水侵蚀②风力侵蚀③海浪侵蚀④冰川侵蚀A.①②B.②③C.③④28.该岛最具有开发前景的能源资源是

A.风能资源B.地热能资源C.水能资源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29.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30.M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A.耕地B.林地

C.草地D.建筑用地

31.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D.①④D.生物能资源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篇2

一、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共分两个大题,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题型全面分值比例较理,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重点考察实验探究,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现象的理解,尽可能从基础知识着手,题目的难度中等偏难,灵活性较强。

(三)体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试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察的同时,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察。

(四)加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试题增大可与实际联系的力度,有很多试题的情景取之于生活中,学生都比较熟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五)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察力度

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题旗帜鲜明地单列出来,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这表明学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还未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2、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部分不强

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又不全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3、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

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

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是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

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 篇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

优点:

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

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调整)

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

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

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

1、地理背景:

⑴特征:

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

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

④土壤贫瘠

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篇4

17.该建筑位于图5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D.④地比①气温年较差大

下图是世界某地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19~22题。

19.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

C.降水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

20.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地面状况

21.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A.15℃B.20℃C.22℃

D.25℃

22、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D、地形

图3为我国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23题。

23.甲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影响B.大气环流影响

C.下垫面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

图8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

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

据图回答24-26题。

24.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25.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的气候特点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6.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A.淮河进入汛期

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

C.南京昼短夜长

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

二、综合题

31、读世界区域划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序号代表的区域名称:①②③④⑤⑥ 11○12⑦⑧⑨⑩○

(2)赤道穿过的区域名称是;跨经度最广的区域是,⑤区和⑥区的分界线是。

(3)目前③区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4)世界上跨经度是多的国家是,它位于区域(填序号),该国濒临个大洋。

下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有一封闭的等温圈,其中间的气温应_____(大于或小于)17℃。

(4)两岛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反思 篇5

期中考试已落下帷幕,本次考试为泰州市模拟考试,我们东校区语文成绩在全姜堰市排名第22,在张甸区排名第2,应该说是稳中有进。本学期以来,我校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坚持每日一练,每练必改,每改必讲。从目前考试情况来看,应该说初见成效,当然在本次期中考试中还是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该试题能体现出中考命题思路,兼顾基础和能力的考察,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选题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教材要求,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初三年级学生期中检查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既考查课内基础知识,也注意课外的拓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这次考试全市集中阅卷,而且是首次网上阅卷,从阅卷情况看,暴露的问题比预料的还要多,总均分也比预想的低。主要问题如下:

1、语基训练不到位,学生基础不牢。我们在这学期还加强这方面训练,保证这块少丢分,结果学生对修改病句等知识点掌握还不够到位,第1题汉字拼音得分率只有20%,古诗赏析题失分较多,当然这次考的是辛弃疾的词,稍微难一点。

2、现代文阅读能力明显偏低。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篇是科技小品说明文,另一篇是文化散文,大多为阅读常规题。结果是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得到20分以上,得分率较低,尤其是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第20题),这一题总分4分,可是我们大多数学生都得不到分,可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未真正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没有把文段的概括,有效信息的筛选和优美语句的欣赏等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题,其知识点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在于考察学生几年来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总的来看,较之以前还是有进步的,当然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所以失分较多。本学期以来,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同仁加大了对学生课外文言文的辅导的量,以《初中文言文精品阅读》为抓手,精选典型篇目,在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挤时间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的训练,弥补了文言知识的匮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感悟能力。

4、关于作文,从得分率来看,我们校区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45分以上,大部分学生得分在42分左右,极少数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作文写不全,只能得到20分左右,从卷面看,学生在开头结尾的润色方面稍有起色,但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暴露出的问题是材料不鲜活,老生常谈。错字多,语言不生动,平铺直叙,人物形象干瘪,没有感染力。一些卷面不整洁,涂改处较多,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规范。

5、因为首次实行网上阅卷,故有少数同学不适应答题卡的书写要求,把答案写错了位置,还有同学在答题卡上用箭头标示,这样即使答对了,也看不到答案,所以以后要加强规范答题的辅导。

三、下一阶段教学措施

1、对初三学生加强训练,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要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等方法及注意事项,着眼点不能只放在提高答题技巧上,而应放在提高答题能力上。

2、重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积累训练要坚持不懈地抓,语言运用要重视材料探究题的训练。

3、加强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重视对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的指导和训练,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4、文言文阅读一定要重视能力的迁移,加强课外迁移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5、加强作文的应试训练,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题、立意的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视野,充实底蕴,丰富素材积累;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让语言“亮”起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以适应中考作文阅卷的要求。

6、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答开放性试题。

中考迫在眉睫,本备课组必将努力不止,拼搏不息,抓好尖子生和后进生力争在__年中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考试分析总结 篇6

一晃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我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了新的班级,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融洽,课上气氛热烈。对自己这段工作做一下总结和反思吧。

由于所教班级底子薄弱,所以没有达到优秀的学生,但及格率进步不小,两个班的名次都有所进步。当然仍有不及格的学生,甚至还有十几分的学生,这让我很痛心,谈过几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总结前段,展望未来,我觉得下一步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首先继续抓尖子生,使这些人领跑年级,希望明年高考可以取得好成绩;其次不放弃学困生,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对期中考试中成绩异常和分数特别低的学生要找来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争取下次考试有明显进步。

2、抓好班级上课纪律和明确上课要求。严明的纪律是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想学也学不成。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许多学生做笔记不主动,笔记做得不好,复习起来知识就不易形成体系,也自然考得不理想。

最后,我想说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我会沉着,冷静分析原因及考试的得与失,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考试分析总结 篇7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人欢笑有人忧愁,不管成绩高低,每一次考试都会透漏出很多学习问题,郑州捷登教育的老师提醒各位初中学子做好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和总结,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总结这个半个学期的学习和学生反映的问题,捷登教育的老师认为学生期中没考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解决好期中考试中凸显的学习问题?捷登教育的老师3招教你彻底改变、

1、端正学习态度。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2、改进了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3、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去学习作文、奥数、英语和书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胜败乃兵家常事,面对考试成绩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的成绩离不开同学的辛勤努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捷登教育将陪伴各位学子锁定目标,扫清学科漏洞,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高二地理考试答题技巧 篇8

高二地理考试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技巧三: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技巧四: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技巧五: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技巧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地理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基于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值,结合问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当然为避免失分,可多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几率会相对小些。

高二地理的学习方法

1.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在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的标题,了解课文的主要知识,在心里建立最基本的框架,然后阅读课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笔记和地图,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背诵期间做这件事。

2。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教科书知识的理解。

3、积极思考、注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该地区的空间定位,两个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确保它在大陆,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将开始认为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etc.If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蔓延,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注意发散思维,平时做艺术综合主题更容易开始。

4.严格的思考。例如,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非常明显的纬度线、自然带、气候类型、沿南北方向、沿东西方向或纬度方向延伸。以赤道为轴线,南北草原气候,然后向北和南地中海气候。当谈到东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时,它被认为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已经变成了稀树草原气候。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掌握这一共性,而且要注意这些个性。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体,还要注重局部等。

常见的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1直选法

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3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4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5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6图文转换法 图解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辅助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7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8精确计算与估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9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10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11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12逆向思维法

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3分析推理法

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此外,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果推理。

考试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9

一、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1、试题方面:本次考试试题是由总校统一组织命题,就整个试题而言,除个别科目考题偏难,(选题角度的不同)偏易外,其余基本都体现了目前考试命题要求:注重基础、体现能力。

2、成绩情况:从总体成绩上看,大部分学科与上学期相比都有所提高,各年级优秀率有所提高,及格率明显增加。

3、考试所暴露的问题

①学生基础差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同班学生中,单科成绩差距太大,个别学生单科成绩个位数。例如:六年级的英语低分率较高,达到18%,三年级的数学、英语都在20%以上,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太差。

②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问题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没有养成在学习新课之前预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求取新知识的习惯,学习浮于表面,敷衍行事,不能静心去学习,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

③审题能力

试题的入题深度的确定和入题方法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大部分学生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勿忙审题,甚至说匆忙做题,就连基本的思考过程都没有,或失之于思维方法偏颇,或失之于入题角度不正确,或失之于完成过程草草。答题语言的组织,缺乏准确性和逻辑性。前言不搭后语。

二、今后教学工作思路

期中考试之后的教学已经进入了后半期,即进行新课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我

1、注重基础,精讲精练。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都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能够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但事实不完全如我们所愿,仍存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脱节的现象。

应当看到,所谓夯实基础,绝不只是背熟课本,增加练习题的数目而已,而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能够熟练地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叫夯实基础。

2、强化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训练与检测,学校要求进行周检测,单元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巩固知识,检测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查缺补漏的作用。但是根据我们检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觉得学习的很好了,拿起书来一看,概念原理什么都明白,但一遇到考试,或者稍具综合性的题目,需要这些概念,原理解决问题时,却又感觉似是而非,吃不准,有时还得再需要看看课本怎样说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究其根源就是平时只注重做题,满足于做对,缺乏对概念、原理的深挖、细抠,没有注重形成宽泛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做检测训练工作时,设置的习题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那些有多种解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精练,做到一题多变、多解、多题一解。拓展外延,分析归纳,做一题、学一法、分一类、通一片。

3、分类指导,分层辅导,个别辅导。

各科在进行整体教学的同时,要分层抓好三类生的工作(优、中、学困生)如优生的培养,做到及早抓,抓好抓实,可打破单科界线,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各科齐抓共管,课上组织优秀生讨论难题,典型题,课外增加布置新的内容,课下可个别面批、辅导。

中间生,要常抓不懈,课堂教学时,要盯紧不放,课外辅导工作更应做细做实。要掌握好尺度,大胆降低难以达到的训练要求,放弃预计无法突破的知识,尽量腾出更多自我消化的时间。

学困生的工作,难度最大,也是一直影响我们整体成绩的组成部分。这些学生,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把学困生成绩提高工作,当做一场持久战争去考虑。各科要协调做战,齐抓共管。当面辅导,当面批改作业及检测跟踪辅导可能会有效果。

总之,今后工作应做细、做实、做好,细节决定成败,付出决定命运,只要我们再执着地追求,不放弃每个细节,成功就会属于我们。

高二地理考试复习方法 篇10

高二地理考试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一定不要只机械地重复一遍初中地理课本,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并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鄙人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供同仁们参考,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考试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11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三、试卷命题质量

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

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篇12

本学期我担当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教学。由于教学阅历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仔细学习,深入讨论教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猎取了许多珍贵的教学阅历。

一、考试分析

四年级语文:一年级19人,语文期中考试平均成绩66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79%,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10.5%。分90分,最低分24分。

五年级数学:五年级23人,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60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65.2%,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4.3%。分93分,最低分22分。

二、前半学期工作状况总结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预备:备好课。

①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根本思想、根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晰,了解教材的构造,重点与难点,把握学问的规律,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学问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学问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应,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白,克制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力量,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训练,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头,从赞美着手,全部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敬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境况、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敬重,还有在批判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缺乏。

3、乐观参加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培优辅差工作没有时间做保障,很少得到落实,导致一些学困生的成绩有所下降。

2、对于根底学问点平常要求不够高,认为学生把握不错了,但通过测试发觉学生把握的并不是很扎实,考试时失分较多。

3、课堂教学中对于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无视朗读训练,学生朗读力量没能得到提高。

4、没有能全面,多层次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5、五年级学生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状况,实事求是,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6、作文水平坦体偏低,指导训练力度不够。

今后努力方向:

1、树立以人为本的训练教学观,敬重学生人格,敬重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进展,由于教学的结果不仅表达在学生对学问的把握上,更表达在学生的学问、力量、素养的协调进展和身心全面进展上。

2、树立全面进展的训练教学观。要面对全体,敬重共性差异,切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进展,必需对每一个学生的进展负责。

3、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语言应用力量。

4、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考试分析报告 篇13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从整体上看,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测能力,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较大。体现课程理念上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情况看,高分成绩不多。中等分数较少,基本上不及格,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

考察内容为选修3-2试卷共三大题,16个小题,满分120分,选择题单选6个小题18分,多选4题20分,填空题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计算题共4个,共62分,试卷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高达55%左右,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各章节的分数比例适中。有一定难题,个别小题如第13、16小题难度在0.2

2、试卷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学生290人,全卷满分为120分,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47分。

二、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

2.基本公式记忆不牢固,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能力极差,计算粗心大意毛病不改。

4.物理建模能力空白,物理情景分析很欠缺,不会将题目情景转化为现实情景,处理分析思维缺乏。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认识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 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考试中显示出实验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物理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理解为实验操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对处理实验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没有掌握,故在解答实验试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实验能力培养,包括实验仪器观察、了解、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

3、重视学生物理探究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和综合理科的最显着的特征。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科学中中考要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过程的经历,科学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比如本次试题中16题,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分析,只要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得去满足相遇的条件关系式,那么失分就不会这么多了,可惜很多学生不知道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

5、优化训练。

不选怪、偏题。要选择一些立意较新、质量高,基础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适当引入有迁移性的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有助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篇14

一、试题的情况这次期末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本次试题的难度还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偏上的题目。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

1、知识点覆盖面广。从卷面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整本书整章内容,较为全面。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3、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和五带的划分考查。

4、试题大部分考查了与学生现实较为接近的地理知识,但又不离开课本,没有脱离考点内容。

5、试卷有些题的图太小,看不清楚。

二、答题的情况

本次三个班88人参加考试,41不及格,及格率为53.4%,平均分58.64分,优秀率为6.8%,最高分88分,最低分20分。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

30小题共60分,平均分32分,满分没有人。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0,11,15,18,19、21、23、24、25题,做错的多,主要是对课本的天气预报图形不熟悉,对世界只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没有能记住,对气候的特点容易混淆,对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了解不够,有几个题看不清造成失分。第1,2,4,6,9,,17,20题是简单的题目,而且是平常已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较高。

(二)综合题答题情况:

第1题,考的是经纬网,共10分,平均分4分,失分多,大部分失分在于不懂得分东西半球以及东经和西经颠倒。第2题,考大洲大洋的位置名称,共10分,平均分8分,这题做的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位置颠倒过来。第3题,等高线,共10分,题中的图太小,学生看不清,导致失分过多,第4题,考地球五带的划分,总分10分,平均分8.5分。

当然,这次期末考试,我也发现了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选择题没有拿到满分的,说明在基础题目方面,这次考试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对地理不是很重视,等到考试的前一周或者前两三天才看书,临时抱佛脚的很多,这点值得让人反思。二是整体答题方面很多学生还是做不对,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的复习中根本就没有看过以前的试卷,没有认真看书,没有听从老师的复习要求。三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看、如何写经纬度还是一窍不通,对于东西半球的划分也很模糊,

导致了综合题第1小题失分多。最后一点是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题目不仔细,粗心大意、马虎等,还有读图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信息不能一一对应。从而造成了简单的题目也十分,这点需在以后训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四是选择题过多,以前没有怎么多。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由于认识的误区,使地理学科在初中一直以来都不够重视。大部分的学生把地理学科当作“小科”“次科”等,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直接导致成绩低下。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 只有认识到地理科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才会让学生足够的重视地理,从而学好地理

2、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一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学”新知识。二是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三是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4、加强课后辅导,落实期末复习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基础,课后及时辅导,在辅导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在复习时候,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总体计划分布进行,个个击破的复习进度,督促学生复习好以前考试考过的试题,注重课本的地图和课后习题等,总之,一定要认真备考。还有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试卷,分析错误所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教给学生改正方法,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错误。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考试分析总结 篇15

同学们晚上好,今天我来跟大家谈谈考研政治的复习方法和一些技巧。很多同学是第一次考研,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考研政治的试卷类型和题型以及这几年的命题变化。

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个庞大而系统的工作,考研政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六个科目的内容,每个科目又有若干知识点,这就需要同学们下大力气来准备复习。

政治试卷的基本题型由选择题和分析题两部分构成。选择题Ⅰ,该题型占分比例约为16%。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按往年试题看,难度不大。选择题Ⅱ:该题型占分比例约为34%。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难度比选择题Ⅰ大很多,得分率一直较低。

分析题的题型占分比例约为50%。主要考查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政治的初步复习,可采取简单的三轮复习法:第一轮详看、细看,将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了一遍;第二轮加强理解;第三轮浏览,贵在坚持。复习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所谓点,就是基本的观点、原理和范畴;所谓线,就是一章内容的联系;所谓面就是整个学科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每个考生还应该制订一个严密的复习计划,规定好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的复习进度,就像制定作战计划一样,按照预订的时间,完成预订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复习。

特别要注意,哲学和政经不能靠死记硬背,关键是提高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怎样能够发现现实的或者历史的事件中蕴含的哲理,并有能力把这种道理按照段落层次全面的表达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

复习方法以及技巧指导:

我们知道,政治复习主要是以理解为主,但基本理论和一些政治常识也必须要理清、牢记,根据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逐个攻破。马哲和政经主要是理解为主,观点灵活,需要树立整体思维,不能以点盖面,所以这部分知识复习可以在4月份时启动,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深化,建立知识树。而毛概和邓三部分很多知识是很零碎的、必须准确牢记的小知识点,如会议时间、内容等。这部分知识采取集中强化复习不仅可以节约同学们的时间,而且经实践证明识记效果也更好,所以我们安排这部分知识复习在7月份启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时事政治部分紧密联系实际,这部分知识考试的'重点在10月份才会敲定,结合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将会事半功倍,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将在11月份启动。采取分阶段的复习将帮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政治学科的复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平时在复习的时候,要坚持找、懂、记、练、会考试点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对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的教材,首先要找出考试点,将其分为一般、重要、最重要3个层次。其次,要懂考试点。就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而言,需要弄懂5个问题:概念划分的依据;概念的含义;对应概念的区别;与对应概念的联系;相对应概念的区别、联系的意义。就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观点而言,需要弄懂三个问题:观点的内容;观点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观点的理论、政治和实践意义。第三,要记考试点。采取分课程、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进行识记和熟记的方法。识记是懂得基础上的记忆,熟记就是反复地进行记忆。在记忆过程中将要记忆的内容分解为几点,对每点找出关键词。第四,要练考试点。在基础阶段主要是练习体现基本理论的选择题和已考的选择题,对已考的主观性试题可以只看不练,学习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运用和总结阶段,要全面练习模拟试题,特别是要认真对待体现典型性、技巧性、综合性、预测性的试题。第五,要会考试点,这是最终的目标。找、懂、记、练、会考试点,既相区别,又有逻辑上的密切联系。找是前提,懂是基础,记是关键,练是手段,会是目的,缺一不可,这样得高分才有保证。

另外,同学们要注意掌握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不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各个琐碎的知识点的复习上,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宏观的、总体性的把握。经过这种复习过程的学生将很难应付比较灵活的综合性题目。现在的考研题目,在命题思路上更加注重灵活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立体把握。如果考生在复习时没有建立起一个很好的知识体系,而是停留在对零散知识的把握上,那就很难适应今天考研命题的思路。

政治的复习虽然貌似枯燥而繁杂,但是当考生能从理解的角度入手,分清体系,加强理解,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就会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祝大家复习愉快,在暑期复习中进展顺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