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天人合一的详细介绍【优秀3篇】,仅供借鉴。
平心而论,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性的。因为,第一,它依据自然的变化推及人世,虽然自然与人是两种物质,两种运动,但毕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或多或少地,天人合一精神带有唯物的因素。第二,它的目的是监督督促以皇帝为首的官僚要清正廉洁,坚持礼制、实行仁政,这在当时高度的集权统治和民主意识淡薄的时代里,无疑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第三,天人合一思想的实施促使人们去研究自然,推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仅在汉代,对天文现象的记载就极为详细,至于张衡对天文、地质的研究,张仲景对病理的研究还是举世公认的。
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从儒学的实践看,天人合一思想成了人们的行为的准则,而 如“乡射礼:天子所以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春气微弱,恐物窒塞,不能自达者。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刚,象物入刚,故以射达之也”。又:“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园,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也。雍之为言雍也,壅天下之残贼,故谓辟雍也”。又:“天子所以有灵台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度之证验,为万物获福,无方之元。《诗》云:‘经始灵台,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童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上园下方,八葱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上园法天,下方法地,八葱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两,七十二版法七十二风。” 天人合一思想还具有劝谏的作用。凡是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统治者都会检讨皇帝的言行政策是否有失误,建武七年,发生了月晦、日食。太中太夫郑兴上书刘秀:“《春秋》以天反时为灾,地反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往年以来,谪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缺焉……今孟夏,纯乾用事,阴气未作,其灾尤重。夫国无善政,则谪见明,变咎之来,不可不慎。……劝公卿大夫多举渔阳太守郭可为大司空者。而不以时定;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愿陛下上师唐虞,下览齐、晋,以成曲己从众之德,以济群臣让善之功……”阳嘉三年河南、三辅大旱,五谷灾伤,“天子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以举万学尤深,特下策问,以变复之效。”这时尚书周举上书指出皇旁为政的三点错误:一是“废文帝,光武之德,而循亡秦奢侈之欲”。二是“内积怨女,外有旷夫”。三是“皇嗣不兴,东宫未立”。可见,借助自然的变异和天灾警告皇帝成为一个当时行之有效的办法。
除了用以劝谏皇帝,天人合一 西汉“永光,建昭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天光,阴雾不精”。京房于是建议“考功课吏法”。《后汉书·鲁恭传》载:鲁恭任中牟令,由于推行仁化,郡国大治。当时,“君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橡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具坐桑下,有难过,止其旁。旁有童儿。亲日,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翟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生,恭便坐庭中。安因上书言状,帝异之。后拜待御史。” 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多的。
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一是在于当时农耕社会,农业的播种,收获全仰仗于自然;如果人们顺应自然,及时播种,适时耕作,那么人们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否则,就难以生存。因此,依靠自然,适时劳作的生产方式和观念,就导致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二是当时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人们可以完全解决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程度,自然的变化,尤其是灾害使人们产生了原始的宗教意识。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秦统一后社会的巨变,政治权力越来越集中,越来越专制。因此,借助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借助于这种原始的宗教意识对皇帝和官吏予以监督和考核,就成了当时社会的学者和思想家惟一可行的选择。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了思想家、学者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了观念意识,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终于孕育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精神。
从儒学思想看,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的意义。在儒家看来,天是万物的起源,《白虎通·天地》:“天者何?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市,度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行生情,情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天生出万物,更重要的是也生成了人类社会。但同时,他们又认为,天地万物也像人类社会一样在运转着。《白虎通·五行》“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五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地”。《白虎通·天地》:“天道所以左旋,地道所以右周者何?以为天地动而不别,行而不离。所以左旋右周者,犹君臣阴阳相对之义。……君舒臣疾,卑者宜劳,无所以反常行何?以为阳不动无以行其教,阴不静无以成其化。虽终日乾乾,亦不离其处也。故易曰:终日乾乾,反覆道也。”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天是万物的起源,另一方面又强调人事的作用,这实际上就陷入了二元论,即认为万物来源于天,又比照着人类。正是在此基础上,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月正常运行时,说明人世间的一切都正常,君明、臣贤、百姓勤耕和睦;而当人事出了问题,君昏、臣奸、百姓反时,那么日月都也会用反常予以警告。京房说:“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也就是说,人之善将得到天之更大的善,人之恶将得到天之更大的恶。可见,天人合一具有宗教神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