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

语文教学随笔 篇1

这次期中考试的结果,让我对语文教学更加困惑了,平时辛辛苦苦教的,结果只考了几题,而且即使考到原题,由于给出的评分答案和平时练习的参考答案大相径庭,所以学生仍然得不到分,16分的阅读理解,一般学生只拿到五六分,是不是让人感到教和不教一个样?至于课外阅读理解那更别说了,让学生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阅读大约800字的文章(散文或小说),且不说能不能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单单就回答的四道题,就已经足够把学生难倒。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去思考解答,而且还要和答案相吻合,如果不这样就不得分,这样的试题也着实大伤学生的脑筋,老师来做又怎样呢?(历次的基本功考试证明,大部分老师做题还不如学生)所以学生自然也就不得分了。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是这样的吗?教到了,可是答案一改变,学生仍然不得分,等于没教,这不就是教和没教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吗?唉,困惑啊。

都说语文教学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是长期的工程,可是在考试功利性的今天,谁还会想那么长远,学生?老师?学校?还不是“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学生更愿意重视短期效应的数学、英语,在他们看来,语文是高投入少产出的学科,所以就把语文抛之脑后,语文也就只落得个主科中的副科的地位。学生漠视,教师漠视,让语文变味走调,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开始肢解文章,赏析来赏析去,让学生胡思乱想的去答题,答案常常是驴唇不对马嘴,滑稽的是老师还要对着答案解释一通,然后强迫学生接受(离开答案,老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笑吧?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语文教学随笔 篇2

三月是一个明媚的季节,这个月自感收获颇丰,学生的纪律加强,自律性提升,学习积极主动,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人人为理想而拼搏,几次语文测试成绩喜人,进入90分的人数增加,成绩提高幅度大,考进高中录取线的人数增多。

从复习方面看,一切按中考复习计划去走,去实施。三月份是第一轮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通过专题测试复习,进行全面普及。从中考语文几大知识块看:

一、基础知识:

少数学生还有错字、别字现象,个别学生间接默写句子判断不准,导致失分。这方面还须加强,需针对个别学生加以特殊指正。

二、(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率不高,对理解分析类题,得分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学生的基础薄厚不同,想达到一刀切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在下部的复习中,尽量使成绩再提升一些。

现代文阅读,强化理解,由整体到局部,加强剖析,抓主旨,抓题干,学生理解力普遍提高,现代文阅读分数,一般都能达到20分以上,整体情况比较乐观。名著阅读一项中考4—6分,从大量的综合测试看,这一块丢分人数较多。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多写、多感悟。

三、作文方面:

中考作文分值和其之大,60分,比政史一科的分值还要高。不能有任何偏差和忽视。作文的好坏关系着考生的前途。

本月的普及训练,主要从字迹、书写上要求学生,因而得到了很大层次的`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达到卷面干净、工整。从内容上看,能用身边人,身边事叙写,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说,树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开花落。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事情的缘起就叫“根源”。正因如此,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象刘世军、薛志刚等的作文就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三月份的学习与生活令人欣喜,令人回味,在教育教学方面皆获丰收。

在剩下的两个月里,我会以更激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站好最后一班岗。

语文教学随笔 篇3

学习兴趣对人的学习和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事业有成的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伴随积极情绪的心理和倾向。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效果自然就好。那么,怎样培养这种学习兴趣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敢于探索,而小学语文教材又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富有艺术魅力。我们要利用语文学科和儿童心理特点,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学生学“明”、“男”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从中间分开,装进信封分给几个小组,让学生用信封里部件组字。这样训练,使学生在深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了知识。

二、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无数事例说明,那些与牢固掌握的旧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新知识最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讲新知识,而是深刻把握教材,善于把新旧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进行教学。如识字教学中,用基本字带全体字,同意字归类,形近字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现,一次表现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因为获得成功的学习,会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更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生识字过程中采用了“收集商标识字法”,就是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商标(食品包装盒、药品包装盒等)收集起来,对商标中不认识的字问家长、哥哥、姐姐、售货员阿姨或邻居,回校后再把收集的商标贴在教室后边互相交流,把课堂学习形式转化为比赛形式,达到了全体参与,乐于参加的目的,又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四、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

迁移可以用于动机的培养,也可以用于兴趣的培养。如果某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对语文却不感兴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解应用题,或自编应用题,使他们逐渐体会到语文在学习各科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创设实践情境,多组织几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创设趣味情境。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录音朗读中所读到的秋风、秋林、大雁去感受秋天。然后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学校周围的果园,树林,小溪边找秋天,亲身感受“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秋天之美,感受“黄的,红的,雪白的”秋雨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回到教室,让学生学写描绘秋天的字、词、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逐渐将所学知识“吸收”、“消化”。

教师要爱护学生良好的兴趣方向,纠正缺乏兴趣的偏向,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注意克服盲目短暂的兴趣,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的效能,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语文教学随笔 篇4

课堂上静悄悄地,只有三两只小手孤独地举在那儿,这样的课堂让我疑惑不解:同学们都在听讲,可为什么这课堂会如此冷清?

这一天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冷寂的课堂氛围继续上演着,还是我在唱“独角戏”,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环视了一下教室,不管那位学生是否举手,我任意地叫了一个回答这个问题。不出所料他回答得很好,看来,他们不是不会。我心中一阵窃喜。课继续上着,我又叫了一个学生答题,可他答错了,虽然答得并不可笑,但却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偷笑。那笑声不大,但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那一刻,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涨红了脸,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也在那一刻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示意那位同学坐下,停止了上课,笑声没有了,教室里一片安静。

我严肃地问学生:“当你答错问题时,其他同学都笑话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都说:“心里很难过,不好意思,不如不要举手发言。”我点点头说:“反过来,将心比心,当别人听到这种寓着讽刺之意的笑声,心里难道就会好受吗?”学生们不出声,双双眼睛注视着我,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我又告诉他们,那种自己不回答问题又一味讥笑别人的表现是一种无能之举,这样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番交谈多多少少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当然这种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这一风气也不是一日之功。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他们调整状态,让他们重拾往日的信心。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每天上完课后,认为自己表现不错的,或者比以前进步了,就给自己加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在班会课上评比。一时间,学生都很努力,很积极。

或许,我认为掌声更是治疗这个症结的良药,而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真诚的掌声。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当有学生回答得特别精彩时,当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时,当学生读书比以前进步时,我让大家给他真诚的掌声,以示鼓励。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了,更喜欢可以畅所欲言的语文课了,我冻结的心也慢慢融化了。

课堂,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不应该有任何的嘲讽,有的是平等与真诚。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说:“请你们勇敢地举手发言,老师一定会真诚地接受你们的见解和想法。”

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篇5

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校本课程《写遍校园》自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开发实施至今已有4个学期了,学生们在课程中不仅培养了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了写作水平,深入了解了优胜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和可爱、可敬的校友,还自主创办了校级刊物《优胜周报》。《优胜周报》的出现,不是被创造,不是做花俏,而是教师、学生享受课程的成果,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

一、分析调查数据,及时修订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学期,教师针对四年级下期实施《写遍校园》时遇到的活动时间不够、学生参与度逐渐下降等一些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诉求和建议,分析具体数据,力求“写遍校园”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供教师有效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通过分析80份《调查问卷》发现:90%的学生感觉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是“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61.4%的学生很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20%的学生喜欢童话体裁,22.6%的学生更喜欢科幻小说体裁的文章;5.7%的学生希望成为记者,18.6%的学生希望成为儿童文学作家,24.3%的学生希望成为编剧,31.4%的学生希望成为科幻小说作家。数据显示,学生乐于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但对于每节课写校园作文又感到一些乏味,大多数是完成任务式的喜悦。学生期待职业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对文学的创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希望接触更多体裁的创作练习。我们将《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与我们观察分析学生的种种情况相结合,对五年级上期“写遍校园”的课程纲要进行的大幅度的调整、修改,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五年级学生的创作潜能,突破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遭遇的“瓶颈期”。

教师将校本课程《写遍校园》五年级上期的课程目标修订为:

1、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3、学生尝试多种体裁的写作,实践理想职业。结合学生的职业体验需求将课程内容调整为:班级时讯、校园时讯、“漫话”校园人物、“漫画”校园人物、校园人物专访。

二、利用校外资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我们邀请的《大河报》的摄影记者白州峰记者做了一期《新闻,新闻摄影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的讲座。学生聆听了90分钟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讲座,知道新闻的特点和意义,了解了新闻记者的工作经历,激发出对从事文字工作的兴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生活寻找素材,学会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会动脑、动笔和动心,争做社会的有心人。

三、珍视学生感受,灵活调整课程内容,班报诞生。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良好收效,教师鼓励学生体验记者职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园中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将见到的一些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同学们了解校园的近况,就会拉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学的距离,更加深入熟悉我们的学校,令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一百多字的新闻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易如反掌,赞扬四位同学到医院探望生病中队长的新闻稿《探望“老班长”》,反应同学之间打闹问题的《“猫”抓人事件》,记叙为一年级新队员佩戴红领巾的《领巾飞扬》,都取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真实记录了学生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正能量。看着这一篇篇饱含学生创作热情的新闻稿,我们的心情不仅仅可以用“好”来描写,更多的是为同班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呵护之情所感动。为什么不用一种形式延续学生对于校园的关注、对于校园的热爱呢?课堂上,教师想到了用创办班级报纸的方式继续学生之间正能量的传递。经过孩子的积极讨论,我们确定了以xxxx年入学的六班现在的五六班谐音做主题的《石榴报》,这张班级报纸内容涵盖有班级时讯、校园时讯、校园活动、校园人物、校园故事等主题,学生们根据同学特长选出了报纸主编、摄影记者、排版,并为六大板块起了既好听,又极具特色的名称,介绍校园《金色优悦》,反应班级事件的《追事》,推荐校园人物的《诗淇墨语》,推广课间有益游戏的'《校园游戏》,刊登优秀文章的《群星之城》。石榴象征着团圆,丰收于金秋时节,我们的《石榴报》也在瑟瑟寒风中,伴随着片片落叶,红红火火地呈现在师生面前。预备前、课间时,张贴《石榴报》的班级展览前总会有三三两两观看的学生,人群里时而会传出切切私语声、咯咯的笑声。病愈出院的班长专注地看着《探望“老班长”》,看一遍不过瘾,甚至搬来了凳子,站在凳子上看报,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同学的关爱。的确,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学生在“写遍校园”中实现了梦想的同时,教师也与学生分享了成功的欢乐。

四、体验职业梦想,激发创作热情,《优胜周报》诞生。

xxxx年3月底,在优胜路小学美丽的校园里一场“我爱春天师生篮球赛”正在激烈的进行着。赛场下一部分学生观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没有为一次次精彩的投篮欢呼呐喊,而是举起相机拍照,拿起采访本紧张地记录着比赛进程,他们参与校本课程“写遍校园”的孩子们。这些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报道班级新闻,希望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新闻点,由此,教师抓住了看篮球赛的契机,鼓励学生报道校园新闻。xxxx年4月17日,《优胜周报》首刊!至今,尚显稚嫩的《优胜周报》已经出版四期。

正如优胜路小学刘辉校长应孩子们的约稿,为《优胜周报》撰写的卷首语《优胜小周报多彩大视窗》中提到的“优胜小周报,多彩大视窗,孩子们放飞着绮丽的梦想,勾画着五彩的蓝图,在成长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注定是滋养童年伴随成长的终身精神财富。”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学生们学会了文字录入、上传邮箱稿件,学会了用摄像机的镜头“说话”,学会了组稿、改稿,学会了用专业的平面设计软件CDR排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