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一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下面根据新旧教材不同年级中,两位教师的课堂处理实录,比较学生在对古诗诗意的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一、教学片段一
1、师:春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1:暖暖的,已经没有冬天冷了。
生2:很舒服。
2、出示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读诗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3、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自由读读古诗,指名说。
4、“绿丝绦”是什么意思?
5、谁能把“万条垂下绿丝绦”美美地读一读?
6、春风还裁出了什么?齐读最后两句。
7、谁见过细细的柳叶?这样细细的柳叶需要什么样的剪刀?需要谁来裁?
8、春风不仅裁出了细叶,还裁出了什么?(柳树)指名看图读第一句话。
9、“碧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绿而用“碧”?
10、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自由读全诗,配乐齐诵。
11、想象:春风还会裁出什么?(绿草、花朵、竹子、梨花)
小结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从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注意通过指导学生用“美美的”朗读来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随后,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引发学生想象还裁出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教学片段二
1、自由读读古诗,觉得美的地方用笔圈圈、划划。
2、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妆的意思是打扮。
生2:垂是垂下,向下挂下来的意思。
3、再读读第一、二句话,说说美在哪里?
生1:美在柳枝像绿丝带一样随风飘动。
生2:绿的颜色让人看了觉得清凉舒服。
生3:柳枝细长柔嫩,样子很漂亮。
生4:像丝带一样很有光泽。
4、能不能读得更美?为什么把“一树高”读得那么美?
5、小结:一、二两句写出了柳条的美,美在:色如碧玉,形如丝绦
6、各自在书上写一段感受到的美的句子。(出示四幅画面,展开想象写出画的美。)
生1:柳叶像碧玉一样装点了柳枝,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生2:……
7、同学们写得真美,诗人用14个字写出了柳树形状、颜色的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美?读读余下的两句诗。
8、这里的“裁”为什么不用“剪”?试读。
9、这是怎样的一“裁”?
生1:随便地一裁。
生2:巧妙地一裁。
10、这一“裁”,裁出了什么?
生1:裁来了燕子。
生2:裁来了青的草,红的花,一个五颜六色的春天。
11、在“裁”前面加两个字?(神奇、巧妙──)
加四个字?(生机勃勃、巧夺天工)
12、扩展阅读:谁把柔丝染嫩黄?大文章!齐诵。
13、看录像片段体会。
教师在处理古诗时,以“美”字为着眼点,不断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诸如“绿丝绦”、“一树高”等词的反复咀嚼,发挥想象,使学生在理解诗中词意的基础上,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精准与精妙。同样,在三、四两句的教学中,教师也以诗眼“裁”字入手,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潇洒、大气的内在意蕴。
纵观两位教师处理古诗的方法,都能发现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探究的可贵实践。整个教学流程中,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及生本对话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新课标带给师生的可喜变化。新教材第六册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对诗人所抒发的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充满赞美的感情的体会,而原教材第八册的教师,更侧重于通过落实字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体现在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上,后一位教师的学生更能把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而前一位教师的学生,对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领会得更加到位。也许,这就是广大教师在追求完美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遗憾吧!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咏柳》翻译
译文一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译文二
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咏柳》全诗赏析
《咏柳》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曾巩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薛逢(唐)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前面,加上了“大体”两个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所有的三年级老师关注。大家一定还记得三上的课文,也有古诗教学。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大体了解诗句内容”,没要求我的学生能逐句翻译。我明白,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于这首诗,他知道在讲什么,可是不能“言传”。当时我挺心平气和地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可到了做作业时,有写诗句意思的要求,那些孩子就犯难了,有的句序不对,有的`描述不到位,有的描写不够具体等等。当我再从新讲解一遍,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字时,结果把诗的韵味都搞丢了,孩子们学古诗的兴致也大减。无奈中透露出一个现实,对于古诗,三年级的孩子真的只能要求到“大体了解诗句内容”就够了。
古诗的特点是“言约而意丰、语近而旨远”,对古诗的教学,只有达到了情、理、形的和谐统一,学生才是真正受益。
《咏柳》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时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鉴赏
第一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二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诗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咏柳经典古诗赏析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知识积累
一、读一读,写一写。
咏_______ 碧_______ 妆_______
紫裁剪______________ 滨_______
二、拼一拼,选一选。
zhuāng chái sì zhǐ
妆 裁 泗 紫
zuāng cái shì zǐ
yǒng tāo bīn chuí
咏 绦 滨 垂
rǒng tiāo bāng cuí
三、比一比,组词语。
妆()裁()咏()滨()
装()栽()永()宾()
四、想一想,填一填。
1、( )一树高,万条( )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 ),()春风()。
2、( )泗水滨,( )一时新。
( )东风面,( )总是春。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1.《咏柳》唐朝·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咏柳》宋朝·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赠柳》唐朝·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4.《柳》唐朝·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5.《新柳》宋朝·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水龙吟·杨花》宋朝·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7.《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8.《临江仙·寒柳》清朝·纳兰容若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9.《折杨柳》唐朝·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0.《巴江柳》唐朝·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11.《柳》宋朝·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12.《更漏子·柳丝长》宋朝·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13.《赋得江边柳》唐朝·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14.《杨柳枝词》唐朝·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5.《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折杨柳》南北朝·萧纲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16.《秦淮竹枝》清朝·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17.《更漏子·柳丝长》唐朝·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18.《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朝·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19.《卜算子·新柳》清朝·纳兰容若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20.《柳絮》唐朝·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21.《冬柳》唐朝·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22.《折杨柳》南北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23.《折杨柳》南北朝·张正见
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
24.《折杨柳》南北朝·岑之敬
将军始见知,细柳绕营垂。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塞门交度叶,谷口暗横枝。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
25.《折杨柳》南北朝·王瑳
塞外无春色,上林柳已黄。枝影侵云暗,叶彩乱星光。陌头藏戏鸟,楼上掩新妆。攀折思为赠,心期别路长。
26.《柳下暗记》唐朝·李商隐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27.《折杨柳》唐朝·孟郊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
28.《折杨柳·其一》唐朝·陈叔宝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29.《横吹曲辞·折杨柳》唐朝·余延寿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妾见柳园新,高楼…
30.《折杨柳·其二》唐朝·陈叔宝
长条黄复绿,垂丝密且繁。花落幽人径,步隐将军屯。谷暗宵钲响,风高夜笛喧。聊持暂攀折,空足忆中园。
31.《谑柳》唐朝·李商隐
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32.《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唐朝·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
33.《望汉阳柳色寄王宰》唐朝·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34.《柳枝》五代·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35.《折杨柳》南北朝·刘邈
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摘叶惊开驶,攀条恨久离。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春来谁不望,相思君自知。
36.《爱柳》宋朝·潘玙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争如杨柳全春色,不管春归色自青。
知识目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 ”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 ”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 妆成 垂下 绿丝绦
裁出 似剪刀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她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她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她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她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就象许多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细的叶子,不知道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把这些叶子剪得这么漂亮。(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这首散文真的好美啊!
——古时候的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知章看到这么美丽的柳树,不由得做起的诗来。(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咏柳》)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咏柳》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春风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幼儿一起欣赏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
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译文】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如同万条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叶,不知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无形的剪刀。
【赏析】诗人通过对柳树作的精心描写和联想,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妙。
教学后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柳树姑娘》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知道柳树的美丽。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