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诗经17篇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参考答案: 1

(1)等待;赠给

(2)“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静女 2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贞静娴雅。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菱”,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è yì):喜悦。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俟我于城隅

贻我彤管

(2)“搔“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4)这首诗与课文中的两首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作品鉴赏 3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出处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赏析 5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阅读答案 6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2、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静女其姝——娴静的少女真美丽。

B、俟我于城隅——在城的角楼等待我。

C、爱而不见——她那般可爱,怎不让我瞧见。

D、搔首踟蹰——我挠着头,四下徘徊。

3、《邶风·静女》中的人物,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但能给人以美感,是什么原因?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7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文学艺术价值最高,思想意义最深远,内容最丰富,反映当时社会最真切的是“风”,亦称“国风”或“十五国风”;特别是反映青年男子爱情生活的诗,在“国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诗大多数是民歌,一般来说都充满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邶风·静女》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静女》这首诗写的是一对青年恋人,相约在城隅相会的有趣情景,它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示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诗画场景,极具特色。

全诗是模拟男孩的口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手法写成的,说是“我”接到了一个淑静美丽的姑娘的密约,邀“我”到人烟稀少的城边约会。“我”兴冲冲如时而至,来到约定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心爱的姑娘,正在焦急之时,发现心爱的姑娘,是故意和“我”捉迷藏。心爱的姑娘见“我”心神不定,抓耳挠腮,赶忙现身,而且送给“我”彤管茅草,使我心喜异常……,诗很短,情节也不复杂,然而写出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密约相会的全过程,表现了男青年在等待恋人的急迫和相见时的欢娱,诗歌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把静女的天真活泼和顽皮之状,男孩的憨厚、纯朴和痴情,表现得惟妙惟肖、鲜活动人。诗分三章,第一章写男青年赴约等候时的急迫心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文静,娴淑的少女。“姝”,容貌漂亮的女孩。“俟”,等候,等待。“城隅”,城边的角落。“爱”“薆”,隐蔽、躲藏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躇”,来回走动,心神不定的`样子。 这章的意思是: 文静的姑娘招人爱, 约我城边来相会; 躲着不见捉迷藏, 急得我抓耳挠腮心发慌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小伙子赴约时的满怀喜悦和等待时的焦急无奈,而正是这种喜悦和焦急的变化和交替,方显示出了恋爱的甜蜜和诱人!

第二章写恋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证爱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容貌俊俏。“贻”,赠与。“彤管”,红色的管形乐器。“炜”,红而发光。“说”和“怿”,都是高兴,喜欢的意思,“女”同“汝”,诗中既指彤管,又指静女,语意双关。

全章的意思是: 娴静的姑娘多俊丽,

赠我管乐红彤彤; 彤管与人皆俏美, 叫我如何不喜欢!

这里,诗人省略了这一对男女恋人会面后所爆发出来的欢乐情景的细节描写,而是剪取了一幅他们在情深意密处,静女把红亮发光的管乐送给心上人,心上人激动异常的动人画面,将俏美而调皮的小姑娘的娇顽可爱和憨厚、纯情的小伙子的惊喜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真是令人神往不已。

第三章写的是女子在赠送彤管之后,又赠送爱情的象征——茅草,男孩更是惊喜莫名。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放牧的地方,这里指郊外、野外,“归”为“馈”,赠送。“荑”,初生的嫩芳草。“洵”,真确实、实在。贻,赠送。

全章的意思是: 郊外采茅送给我,我爱茅草美异常; 不是茅草异常美,而是美人情太深。

恋爱中的小伙子真是纯真可爱,憨态可掬!姑娘在野外采来的几根茅草,在小伙子的眼中却是如此非同寻常,美女所赠,草也成了仙株!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情的魅力!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我们的先民的纯朴而浪漫的爱情表达方式。

我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著称于世,文明礼仪自古以来就贯穿于我们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爱情的表达亦是如此,既大方又泼辣,更不失含蓄和浪漫。

从《诗经》的许多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古时的青年男女,在表达爱意之时,是极富含蓄浪漫意蕴的,以动物的相依相从表爱情,以植物花卉的柔润芳香表爱情,更有以音响的和谐悦耳表爱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诗经》的首章《关雎》,就是以水鸟和鸣代夫妇谐乐,以荇菜(一种水草)的柔顺润美来比拟女子的容貌和品性之美,如《周南桃夭》中的桃花之艳喻出嫁女子的美貌,如《卫风氓》中,用桑叶和鸠来喻妇人,所以才在此诗中,有女子馈赠彤管,荑草的举动,这一举动的含意是十分明晰的,因此才有男孩的激动和惊喜。也只有这样的爱的表达,才能显示爱情的纯真!因此,我们在领悟此诗的文词之美时,还应该领悟本诗中的意境、情感之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人更应该学习树立我们古人的这种纯美爱情观!

扩展:诗经邶风静女阅读答案

注释 8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原文 9

《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鉴赏 10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 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静女 11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参考答案 12

1、B

2、C

3、全诗采用侧面描写手法。首先用“搔首踟蹰”的动作衬托人物,接下去以“物”衬人,又句句渗透抒发主人公美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审美空间。

4、诗歌通过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美的描写,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刻画出两个生动活泼的人物:男青年对恋情的热烈而纯朴,女青年的美丽活泼多情。从而表现出对美好纯洁恋情的赞美。

作品原文 13

静女先秦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赏析: 14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出处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相关

译文 16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译文及注释 17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