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其言行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良好的礼仪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使学校的形象更加良好,能使家庭更加温馨,能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大力进行礼仪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站在理论高度,明确方向,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从育人环境、办学制度、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等方面展开,以此来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文明礼仪教育依托学校德育,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2)增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建立文明礼仪评价体系。(4)形成文明礼仪校本课程。(5)建立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德育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单有政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具体执行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对该项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重视教师理论的提升,坚持不懈地组织班主任老师系统地学习有关德育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等,以保证教师在研究中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可邀请礼仪教育研究的专家就如何撰写课题报告、如何进行问卷调查、如何制定文明礼仪规范、如何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等做专题讲座,为教师课题研究导航,以此来促进师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体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

二、着眼教育广度,多种形式,打造师生礼仪教育

(一)以礼仪校本教材为依托,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江苏省文明办下发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试行)》的要求,编写了教材———《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分别从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这八个方面进行编排,选择不同年段学生遇到的文明礼仪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晨会课、班会课等作为礼仪教材学习的主阵地,让教材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逐渐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综合素质。学校还开设了文明礼仪研究课。该课结合礼仪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课题研究的空间。学校里掀起了人人参与研究、个个贡献智慧的热潮,文明礼仪的校本研究之风深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心中。

(二)抓好文明礼仪建设主阵地,促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学校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要求,制定了《通师三附学生一日常规考评细则》,使文明习惯培养制度化、序列化、精细化,在学生中形成争先创优、勇争上游的良好风气。学校借助升旗仪式进行文明的传递,创新、优化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由班集体展示本班的文明礼仪新风尚。学校精心构建活动阵地,加强对橱窗、墙报、广播站、校园网络中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力求通过主题突出、图文并茂的内容宣传文明礼仪。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阳光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目标是“做‘三附’文明的倡导者,做‘三附’文明的先行者”。阳光志愿者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帮助和带动周围的人,为创建阳光、和谐、幸福、文明的校园贡献力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在校学习礼仪,家庭传播礼仪,社会实践礼仪”的方式,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如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每一天”“文明礼仪我体验”等活动。学校还编排了一套文明礼仪操———“我是‘三附’好少年”,学生在说、做、跳中演绎文明礼貌行为,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

(四)家校携手,共促文明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自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要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举办家长讲座,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绘就美好蓝图,扎实推进,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在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时,向着预计目标扎实推进,从礼仪知识的宣传,礼仪童谣的传唱,礼仪黑板报、手抄报的展出,到礼仪故事的演讲,礼仪小品的表演,礼貌用语的学习,再到礼仪行为的训练,礼仪操的推广,将活动的内容设计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教育的辐射面大,训练在知情意行上循序渐进,使文明礼仪的内涵不断深入学生心中,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应立足当下,为学生的终身谋求幸福。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共建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高晓瑜.绽放文明礼仪之花涂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

关键词 文明礼仪教育 职业心理素质 礼仪修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omki.kjdkz.2015.05.076

Effects of Etiquette Education on Tourism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ANG Che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civility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ivility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ivility elaborat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aims to strengthen tourism institutions civility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tiquette training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素质总和,其结构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具有稳定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特征,对职业活动有制约、调节和鉴别功能。它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所区别,一般侧重于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客观条件,是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与礼仪技巧,加深文明意识及自身素质修养,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培养旅游能人的必备条件,更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1 文明礼仪教育与旅游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1.1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反映了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与校园氛围,良好的礼仪文明更是为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常用文明用语,学会沟通,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是大学生走向成功,自我提升与实现的重要保障。

1.2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心理素质,通常一般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于对职业的认知、态度与技能,其它构成要素包括竞争的自信心、经受挫折的容忍度、不断进取的坚毅度、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抉择的自我控制、环境变异的适应等。每一类职业,每一个岗位对人的心理品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扎实的服务技能,规范的文明礼仪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它围绕着服务展开,更能体现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特性。旅游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院校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服务理念与技能的专业旅游能人的核心所在。

2 文明礼仪教育对旅游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灵活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心理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能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文明礼仪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礼仪品质与意识,旅游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开展礼宾礼仪课程,参加礼仪技巧培训,开展礼仪相关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掌握规范的礼仪技巧,去完善个人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中,让客人感觉到温馨与舒适的服务,让客人感觉到旅游人该具备的气质与服务理念,从而实现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价值。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礼仪教育论文 3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专业特性的职业礼仪已成为大学生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及每一位高职学生面前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色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对他们包括职业礼仪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礼仪,才能使他们的个体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职业礼仪行为不可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只有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练习,养成自学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大学生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来验证学生拥有的资质、行为和技能,但更多的隐性礼仪素养需要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加以实现。礼仪作为沟通的载体,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好像是学生的名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和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把礼仪课程引入学校的通识教育,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职业礼仪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礼仪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成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比本科院校整体偏低,受高职办学定位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为追求毕业率,把培养上手快的学生做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重技能、轻素质”,使礼仪课程教学附属于专业教育。受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大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上。事实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学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的责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强调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学校育人功能异化,使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2.礼仪课程的开设有专业性

在调查了高职礼仪课程开设情况后发现,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主持与播音等专业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礼仪课程,如《秘书礼仪》、《商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和《现代礼仪》。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或自学等形式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而公共选修课因为课时数、开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丰富上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系统的礼仪课程,出现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和交际能力的问题。

3.礼仪教学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仪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传播者,应首先做到知礼、懂礼、守礼。在师资结构方面,礼仪课程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礼仪课教师是由其它专业课老师兼任且均为自学或简单培训,加之教师在评职称难、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形下,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团队中,基本上没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富有礼仪服务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理论教师在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上的不规范,尽管教师主动示范,但不能使抽象的规则达到更好地应用。

4.礼仪教学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偏少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培训才能习得。而目前,礼仪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学内容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受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影响,实践课时开出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还是教师在标准教室里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多学校没有形体训练室、化妆室,仪容、仪表、仪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展开,加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导致礼仪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三、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途径

通识教育着重教育的内在价值,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的现代化。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礼仪修养,强化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做人的人格教育,可为学生在工作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委员会”,对礼仪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使其精致化、规范化。

1.把礼仪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爱因基坦指出:“用专业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把礼仪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必修科目,写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学英语课、大学体育课一样,规定相应的学分,放在入学后第一学年修完。礼仪课程任课教师要与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起认真研讨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行业特征,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礼仪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地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规范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公关礼仪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方法,全面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做载体,把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制订独立的礼仪课程实训计划。要像重视理论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践课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的40%。为克服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建议将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分开设置和执行,要求两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沟通和衔接。通过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结合实习、实训场所作为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3.改进礼仪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礼仪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加强对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改变课程学习前松后紧的传统方式,使礼仪知识能够边学边用。考核可采用独立单元模块任务考评,累计合成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中设有规定实训任务,各任务完成后成绩累计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含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各模块考核若不合格可以随时申请补测,如最后累计仍不合格的,必须进入下一学期的补考,由此形成礼仪知识传授与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4.体现礼仪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自身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1)构建礼仪课程的教学团队。为突出礼仪教学的专业性,可聘请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教师与具备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间在知识和能力上优势互补,构建起良好的礼仪教学平台。(2)选定与课程配套的高职礼仪课程教材。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惯例,从岗位工作业务出发,选择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使用适合高职通识类课程开设需要的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随时扩充礼仪课程学习内容。(3)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采用讲练式、模拟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模拟或真实情境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

5.注重隐性课程对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4

1.1时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 讲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突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责无旁贷。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又缺乏文明礼仪的系统教育和有效训练,而中小学生可塑性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造成当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语言粗俗、举止不雅、自私任性、不善团结、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凸显。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德育重点工作之一,它是中小学生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于中小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展示良好精神风貌,构建和谐学校,并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

2.1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2.2养成教育规律

一是“阶段说”理论。中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讲文明、讲礼仪的最佳时期。中小学各年级要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要研究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二是“中心扩散说”理论。行为习惯内容相当繁杂,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要抓住中心。中心抓准了,形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把许多其它的好习惯带动起来。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我们也应该抓住“文明礼仪养成”这个中心,由此带动其他良好行为的发展。

3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策略

3.1重视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行为习惯的塑造阶段,他们对待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处于似懂非懂阶段,特别是在待人处事、人际交往方面我行我素,让父母老师头疼。因此,帮助中小学生养成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善相处的文明礼仪品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要从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抓起,重实践。一是要重视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想法的表达,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就应该落实在日常用语上,要求每个人都要在理解文明礼仪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文明语言的表达,运用“你、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等文明交际语,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发现,要求学生讲普通话,会减少大量粗痞话词汇(大量粗痞话都是方言),可设置专门的普通话和讲文明语督察员,为培养学生讲文明语的良好习惯提供环境。二是要加强文明礼仪习惯的反复练习。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绝非用规则就可教好,规则迟早是会被他们忘掉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同样行为反复操练,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校在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教育的同时,还编写了《冷水江二中行为习惯“三字经”》,包括行为习惯篇、学习习惯篇、语言习惯篇、卫生习惯篇、安全习惯篇、孝心教育篇等;主要通过“三项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语言习惯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如课间操时大声朗诵三字经、举行三字经知识抢答赛、三字经自我对照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实践,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3.2强调教师在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督促者。学校应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来安排,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规定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到每一堂课上。如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讲文明、讲礼仪”演讲等,加强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明确文明礼仪的概念,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仪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文明礼仪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见面沟通时,要注意文明用语,讲究接待礼仪,用优良的文明礼仪风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们在卫生习惯教育方面,就提出“不丢一片垃圾,发扬一种品格;捡起一片纸屑,彰显一种精神”口号,教师带头捡起身边的纸屑,带动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效果明显;在“孝育”方面,我们号召学生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多做家务事,为父母递杯茶,帮父母洗一次脚;在全校评选“孝敬”之星,通过身边真实的事迹教育,传递正能量,同时结合班会课、品德课让学生懂得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3.3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影响

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规范师生的文明行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培养学生自豪感,陶冶师生情感,引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着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大力量,对师生内心行为有着强大的制约作用。我校花大力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励志文化图、走廊警句、节水提示牌、文化墙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学生经常在励志图、文化墙边津津乐道,用走廊警句做自己的座右铭。名人的榜样作用、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4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地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家长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因素,也取决于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父母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方法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候在孩子身上直接再现。但我们的家长往往不明白这一点,因此教师要向家长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规范,应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整体效应。比如可建立家校联盟教育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天填写家校联系本。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有所成效。

4结语

另外,社会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小学生的认知区分能力不强,但摹仿能力很强,社会公共场所的各种活动(包括网络、影视等宣传媒介)直接影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明白,培养讲文明礼仪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突出正面宣传,传递正能量,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效果,“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

礼仪教育论文 5

正文: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我们学校一直就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的团队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表述以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

还要加强。有的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多样方法 做活工作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3、 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适时与村委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同学们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

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逐步形成了集合排队进出、课间文明休息。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班主任之友》(20__年第三期)

《丽水教育》(20__年第4期)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6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培养,高职特色

礼仪作为人类―种特殊的行为,与自我实现需要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礼仪习惯是综合素质的体现。社交礼仪是一种文化,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品位、审美意识及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思想文化的外露。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高职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

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体现着对他人的敬意与尊重,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自觉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自觉平等待人。因此,社交礼仪课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不同,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应当切实提高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礼仪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今天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重视,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礼仪。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社会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要求;只有切实提高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形成讲礼仪、学礼仪、用礼仪的氛围。

必须紧紧抓住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

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它应遵循的原则上。也就是如何“做人”原则。免费论文。这是礼仪教育的首要问题。首先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能够与人合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我国国情出发,教育学生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礼仪从来都是与特定的社会公德联系在一起的。礼仪教育就是一定社会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的系统道德教育活动。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办学搞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教人做人”,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让他们树立起礼仪观念,掌握必备的礼仪知识,养成符合礼仪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奠定起做人的基础,掌握做人的根本。

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美国哈佛大学校长NeilLRudenstine曾明确:“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规模,而在其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教学师资队伍中要建立与职业礼仪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并能胜任各行业礼仪培训高素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互动学习、以课堂带动课外,激发学生主动训练并创造性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情景教学与高职教育特色相适应,教学过程中始终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联系。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掌握必需的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内容选取上,本着实用、能用的原则,并能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合。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试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高职高专院校应将礼仪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通过礼仪规范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为其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采取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模拟工作情景表演、讲练结合、课后学生收集学习资料、加强礼仪基本功训练、开展礼仪服务活动和比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和能力。

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自觉运用礼仪。免费论文。通过组织礼仪队训练、礼仪礼宾大赛、社会服务、礼仪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觉运用礼仪、检验个人礼仪素质提供条件;同时,以就业面向第三产业为主的一些专业如文秘、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熟练掌握应职岗位礼仪技巧。作为职业学院培养的合格学生,除了狠抓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学习以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职业形象的塑造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基础技能的学习。在考试方法上,可以大胆进行改革,采取综合考核的方法,使学生注重平时的言行,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礼仪训练和礼宾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免费论文。

作为高职高专学院培养的合格毕业生,要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有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真正成为合乎市场经济需要的训练有素的自信的职业人才。职业礼仪课程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非常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职业教育的必须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并可以形成独特的以礼节礼貌为起点,以礼仪规范训练为过程, 论高校礼仪美德教育的内涵与作用[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4):78-80.

[2]王萍,张宽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试析社交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1999,(5):25.

[3]姜桂娟。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浅议[J].职教论坛,2005,11(下):48-49.

[4]周海燕。职校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职教论坛,2004,12(中):43-44.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7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8

关键词:青马工程;大学生;礼仪教育

作者简介:沈慧(198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42-02

2007年5月15日,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201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等部分阐述了文明礼仪教育相关的精神和要求,这个战略主题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从不同侧面把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教育战略层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应对这种挑战,抓好育人的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礼仪,在高校中全面开展礼仪教育,传播礼仪精神及文化,完善大学生人格,实现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求真、向善、爱美、知羞、知耻、知丑,使优良的道德品质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 以“青马工程”为平台开展礼仪教育,不仅能为社会培养知书达理、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公民,更重要的是能在个人修养、严格自律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积累更多经验,推动高校“青马工程”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涵

1.关于“礼”与“仪”的阐释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预热”机构,国家的将来需要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道德素质来成就。礼仪教育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最终促进他们的社会化,使他

“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它的核心之意是“尊重”;[1]“仪”是指人的容貌和举止,是表达尊重的具体形式及方式。总之,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礼”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体,必须要完备,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年之人。[3]

2.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界定

有学者曾指出,礼仪教育与学科教育应当处于同样的地位,而且礼仪教育还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综合反映。高校礼仪教育要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方向,既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更要立足于挖掘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从而塑造优秀的现代公民,成为坚定的共产党的青年一代接班人。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承礼仪文化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理所应当培养出良好的社交处世能力,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是为了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拒绝诱惑,理清思路,坚定信念,成为新一代的有志青年,为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既要注重礼仪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读经典,扎实礼仪文化根基;又要从“礼”与“仪”结合的角度,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及方式,有效设置课程,体现礼仪教育的时代气息,激发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乐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践行礼仪教育应该身边做起,学会以尊重他人为起点,以提高自尊心为基础,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理解礼仪的要求,展现文明的形象,从而内化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在“青马工程”中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不足

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内容缺乏体系,脱离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大学生礼仪教育组织缺乏力度,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高校基本把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对这些课程考核不严;大学生礼仪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践环境,没有实训室或社会实践基地。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开展。当下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状况随处可见,“知”“行”分离日益严重。

就大学生个人而言,新时期大学生不了解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知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内涵,脱离传统文化根基的礼仪教育运用起来相对比较虚假,言谈举止或显苍白无力。其次,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文明意识淡薄,对礼仪重要性认识不足,并自行放低了对礼仪的标准和要求。还有,大学生本是知识分子的一员,可是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礼仪素养低下。最后,当代大学生礼仪践行手足无措。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的礼仪知识,然而及时的实践却受到了影响,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相矛盾。[4]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法把握好“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行降低了礼仪实施的标准,甚至曲解了礼仪实施的目的。[5]新时期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青马工程”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引导性

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三、以“青马工程”为平台推进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

1.在入学教育中打好基础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课,旨在帮助新生尽快转换角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爱校意识,建立校园和集体归属感,认识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学会规划大学生涯,促进身心健康,树立全新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此,“青马工程”的实施平台成为入学教育的基点,而且这一系列入学教育内容中也都渗透着礼仪教育的精神和内涵。在入学教育中,有了“青马工程“这一理论平台作方向指引,充实了礼仪教育的内容、提升了礼仪教育的品质。

(1)在入学教育的校史校情教育中,通过参观校园、学唱校歌,倡导优良学风、校风,使学生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坚定爱校、护校的理念,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做文明有礼的学校主人。

(2)在校纪校规教育中,通过《学生手册》的学习,明确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教育新生积极参加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纪律观念,把礼仪规范内化成一种道德要求。

(3)在素质拓展教育中,通过新生适应性讲座,告诉学生们怎么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怎么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大学生,怎么做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全新环境,鼓励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党员,并时常以党员的身份约束和提醒自己,遵纪守法,文明守礼。

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2.在课堂教育中引领主导

以“青马工程”为平台推进大学生礼仪教育在课堂中的体现,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3.在实践教育中深化内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在温室中培育出来,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学生礼仪教育也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和锻炼才能发挥作用。在“青马工程”中开展礼仪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活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深入开展各类校园、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实现礼仪教育的长效性。

精品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礼仪教育发挥实践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和文化陶冶,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性、信念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和推广。[6]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以及先进的主流文化能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造就品德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这与“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一致。因此,高校应把“青马工程”融合到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积极创造机会将大学生礼仪教育融入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还可以通过礼仪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知识竞赛、读书报告、政策宣传、演讲辩论等形式把礼仪知识广泛渗透到文化活动中去,同时也赋予校园文化活动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特色。这样,良好的校园文化礼仪环境不仅可以为礼仪知识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与“青马工程”在工作内容上有互动、工作对象上有对应、工作程序上有相似、培养方式上有共性,两者统一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的实现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丹。对目前我国高校深入礼仪教学创新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2]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4).

[3]魏伟。论传统古训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弟子规》、《格言联璧》培养大学生处世能力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9

关键词 文明校园 礼仪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Use of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ing Civilized Campus

SUN Qi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Etiquette, i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Etiquett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strong deman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ized campus.

Key words civilized campus; etiquette education

“礼仪”,广义而言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而言,是指一定社会观念道德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表等。大学教育,德育为先,而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知礼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是为社会贡献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彰显校园文明建设的成果,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进入社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校园文明管理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区别于原始的落后的蒙昧的社会状态。大学校园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同时大学校园的文明反过来也折射了社会的文明。校园文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礼重礼的良好风气!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需要人的行为文明。大学生是承接未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文明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不懂礼仪,人际交往冷漠生硬的校园能够和谐健康。同时,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明也一种有声或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讲,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为深刻的影响学生以至终身。因此,营造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是优化新世纪人才环境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大学校园的文明建设主要是以校园管理为主,校园管理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大学生行为守则相对来说就有些生硬。

2 大学生行为礼仪教育与文明校园建设的关系

2.1 大学生礼仪教育对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在社会交往中,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行为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同时,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可以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

2.2 校园文明管理的新理念

前文已经剖析过当前校园管理对文明教育存在的弊端。从行为学角度来看,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而具有一定的规律。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动机指引的方向是目标,推动目标实现的全部方法的总和叫做行为手段,由手段达到的一定阶段的最后状态叫行为结果。人的行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才能养成礼貌的文明的行为应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想建设文明校园,在校园管理理念上,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该从明理立标出发。

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礼仪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目的。这点则可以更多的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德育教育中更多的使学生能从思想上体会和懂得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所谓立标,就是建立养成礼仪规范教育的目标体系。设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习惯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3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规范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以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出发点,把主题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把握特色,突出重点,使学生养成文明遵章、礼让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习惯,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作贡献。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推荐可以通过以下各种形式:

3.1 加强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笔者建议可以编印图文并茂的《大学生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知识宣传手册》并举办礼仪知识讲座,注重加强基本礼仪知识(包括仪态、服饰、社交、公共场所、求职、涉外等方面)教育,这些礼仪知识应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也是大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2 注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还要取决于高度的自觉性,要内省而外化。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行为方向。通过组建“礼仪知识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竞技精神、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文明行为自我养成教育,强化学生公共场所文明礼仪行为的意识,是全校学生充分意识到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3.3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领、熏陶和激励的作用。要加强文明校园的建设,就要提升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贵根,巢蓉。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大学生日常行为自律系统[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3).

[2] 陈晓霞。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之探析[J].科技信息,2006.10.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0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教育论文 11

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教养就是一系列的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前提。古人讲“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老子》),今人言“细节决定成败”,教养关注的就是一个个细节。 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个招商引资的代表团去荷兰访问,团长最后说这次招商引资非常成功,感谢大使们,回去会向领导报告。他离开后的下午,荷兰人就给我来电话,说:“这个团长下次再来荷兰,我不再接待。”我不解,说:“不会啊,他不懂外语,要说伤害也不可能啊。”他说:“他伤害了我,当时我进来时,这个团长接见我,他握着我的手,眼睛却看着下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他居然还和下一个人说话,那他到底当我这只手是什么。”这个团长带着圆满成功的喜讯回国了,可他却不知道这圆满成功的背后他却失去了一个朋友。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以举手之劳的小事看深情、见奇效。普及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学礼懂礼并善于用礼行礼,做一名高尚高雅的现代人。

二、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需要

礼仪是道德的载体,是人生道德的具体化。在西方,人们把礼仪、道德、法律� 拿破仑•希尔认为,世界上最廉价的、而且可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就是礼仪。礼仪具有自律性的特征。自律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若是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求诸己,礼仪就无从谈起。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应树立起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我国曾有一家拥有近6000名职工的国有企业,当时濒临破产的危机。为改善状况,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资金雄厚,具有国际声望的日本企业做合作伙伴。经过双方长时间艰苦的谈判,终于可以草签合约了,全厂上下为之雀跃。可就在签约仪式要正式举行的第二天,公司领导因故到达签字地点的时间比双方正式的约定晚了10分钟。当他们走进签字大厅时,只见日方人员早已衣冠楚楚地排成一行,正在恭候他们的到来。中方领导请日本人坐上签字台,没想到日方的全体人员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了一个大躬,随后便集体离开了签字厅,搞得中方领导莫名其妙,因为迟到10分钟对他们来讲实在不算什么。事后,中方收到日方的一份正式信函,其中写到:“我们绝对不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的生意伙伴。不遵守约定的人,永远都不值得信赖。”“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我们的陋习岂止一个“迟到”了得,普及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增强学生诚信品质的需要

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认为“人无信不立”,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不证实着我礼仪之邦的诚信与自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08年10月7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奥运保障总结表彰大会宣布,供奥食品安全合格率全部达到100%。也就是说,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做到了万无一失,实现了食品供应“零中断”、餐饮运行“零投诉”和食品安全“零事故”。创造了奥运史上“无缝监管”的奇迹。当我们企盼诚信的回归时,广大企业界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立足、诚信立人、诚信为本”的力量。认识到诚信是企业的核心成本,诚信是企业的腿,是企业走进社会、走出国门、走向未来的先决条件。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果做不到诚信,就永远跑不起来、飞不起来。诚信就是财产,有诚信就有一切。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事业受挫还可以爬起来,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也不得翻身。《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当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信用体系”时,普及礼仪教育�

四、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增进学生气质的需要

气质是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它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容貌。与容貌相比,人的气质就如同是一棵苍劲的松树,它给人的美是不受容貌和年龄制约的。气质的美会在一个人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表现出来。这种美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生硬地模仿。气质具有恒常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旦拥有气质,就像陈年的酒越久越香。良好的气质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良好的气质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人、征服他人。没有良好的气质,礼仪也就无从谈起。普及礼仪教育可以切实增进学生气质培养,提高学生应聘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五、结语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2

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现代社会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多元文化的种种影响、个人素质的差异等各种原因,使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得不提上新的日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礼仪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礼仪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深入和广泛。目前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处世之道”、“礼节与习俗”、“细节礼仪”等方面。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其编系列从书中指出,礼仪素养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独到之处。相关的论述还有埃米莉·波特的《礼仪,上流社会使用的蓝皮书》等等。英国学者埃西尔·伯奇·唐纳德的《现代西方礼仪》着重论述了西方人人际交往方面的礼节礼貌,对基本原则和具体细节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体来看,国外对礼仪素养的研究,多侧重于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缺少对礼仪文化本身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专家在礼仪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完善。以著名礼仪教育专家金正昆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礼仪教育和实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和总结,各种礼仪教材、读本不断涌现。关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基础理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等角度展开。同时,出版了不同版本的礼仪书籍。这些研究涉及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存在着具体细节描述不全、表面问题偏多等问题。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文明礼仪教育【精选19篇】

(一)积极的一面

1.普遍认为礼仪知识很重要。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从古代到现代,还是国内到国外,虽然礼仪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礼仪素养的重要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就礼仪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言,被调查者中,认为礼仪知识不重要的仅占6.7%,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礼仪素养方面尚需提高,认同在大学里必须开设礼仪类课程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7.8%。

2.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及内在修养等。一般来讲,一个衣着不整、外在邋遢的人会给人带来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一个着装得体、举止优雅的人会给人带来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根据调查结果,近95%的同学日益重视个人的外在形象,每天出宿舍门前都会照照镜子、正正衣冠。还有不少同学使用香水、口香糖等,掩饰体味和口味。调查者普遍反映,在宿舍楼大厅、教学楼大厅都有“整容镜”,每每经过都会观察自己是否衣着整齐得体。

3.思想道德修养较高。当前,各大高校都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实践等,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调查结果,76.23%的同学认可“两学一做”、“一学一做”,愿意做一名合格的团员青年。通过交流访谈,多数大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愿意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消极的一面

1.礼仪知识与行为实践的脱节。虽然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知识与行为实践的脱节。针对“图书馆占座”的现象,有80.65%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占座”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是,有52.35%的被调查者存在自己占座或者让别人帮忙占座的行为。在某高校公寓管理科查出的D等宿舍人员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宿舍生活环境应该干净整洁,但是,多数D等宿舍成员都“将错就错”,整不好个人内务。这表明,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并没有应用到个人的行为实践中去。

2.日常生� 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涉及面较广,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修养。然而,这些生�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62.5%的大学生偶尔会有意或者无意的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语,13.3%的同学经常会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禅。除此之外,还发现部分学生有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无意识地抖腿;乱停乱放公共自行车等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生�

3.礼仪价值观趋向功利化。当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的调查中,分别有45.65%、32.16%选择了“求职就业”、“异性相处”。这表明大学生虽然肯定了礼仪素养的重要性,但是趋向于功利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礼仪素养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益处,但是不提倡这种功利化的倾向。经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很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可有可无。在面临就业面试的时候,可以突击培训就行。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已�

4.高校礼仪教育呈现薄弱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礼仪教育呈现出薄弱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知识的欠缺。针对问卷中设计的20个基本礼仪常识,只有不足17%的同学能够答对15个以上;只能答对5个以下的居然将近20%。二是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偏少。被访谈的学生,在谈到提高礼仪素养的途径时说:“我们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这样的学习途径。学校只是偶尔会举办关于礼仪的讲座”。经过进一步的了解,77.5%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礼仪类课程,只有某些专业如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设了礼仪类的相关课程。60.5%的学生表示很少有接触礼仪知识的渠道。

三、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路径

礼仪素养是大学生在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方面的重要体现。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内在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问卷和交流访谈,我们发现可以从学校、学生个人两个方面做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1.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礼仪价值观是礼仪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认同礼仪素养的重要性,既要看到礼仪素养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又要认识到礼仪在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内在气质的重要作业。

2.拓展礼仪知识。首先,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的学习。传统的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能够丰富礼仪知识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传统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的学习,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要加强对具体礼仪规范的学习。大学生对具体礼仪规范的不够了解,成为了礼仪教育的重点。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實践中学习。

(二)深化学校教育,完善礼仪教育体系

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抓好学生的礼仪教育,让学生成为拥有良好礼仪素养的储备人才。

1.强化宣传,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一是摒弃口号式、概念化的宣传,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作为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教师的谈吐、着装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的礼仪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分类指导,完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在高度重视大学礼仪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礼仪教育课程设置,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纵横结合、立体全面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纵向方面,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系列的礼仪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基本礼仪规范;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系列的礼仪选修课程,在教育内容上侧重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等。横向方面,根据当前的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开设专业针对性强的礼仪课程,比如针对哲学、文学、法学、农学、历史学、军事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日常交际礼仪;针对经济学、管理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针对理学、工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社交礼仪、职场礼仪;针对医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医护礼仪;针对教育大类专业,可侧重教师职业礼仪。同时,在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上,侧重礼仪技能展示、理论实践等实操考核方式。

3.实践体验,打造多层次礼仪实践平台。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尤其是礼仪教育功能,大力倡导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海报、电子屏等宣传平台以及团学组织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倡议、标语、网络讨论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文明知礼的良好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发挥礼仪仪式的熏陶作用。以大型的节日、纪念日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节点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仪式感教育,通过举办清明祭拜、端午之思、五四宣誓、国庆升旗等传统节日、纪念日仪式活动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里程碑式仪式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依托二级院(系)、礼仪社团等组织礼仪素养讲座、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等礼仪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外的社会实训机会,特别是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自身礼仪修养。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3

按照小学部德育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与检查的意见》,我认真学习了德育处提出的小学生在校德育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礼仪、守纪、整洁、健美和安全五个方面,细读了每一条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实到位。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还要加强,张函莠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接着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毛莉玫同学坐不正,张楚棋同学站不直,我就到毛莉玫跟前帮他坐正,教张楚棋站直,让他把胸挺起来,再拍拍他后背,让他再挺一挺,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启示,有所提高。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棵小树苗,一棵是直的,一棵是弯的,对学生说:“小树苗是直的,长大也是直的;小树苗是弯的,长大也是弯的。你们好比一棵小树苗,现在是直的,将来也是直的;现在是弯的,将来也不直。我又画了挺拔茂盛的大树和一棵弯曲的小老树,我让学生比较,哪棵大树漂亮?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直直的大树漂亮。”好,同学们,起立,这次效果最好,个个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爱极了!我目光巡视每一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拍拍张永轩的后背“不错”,看着陈乔治,我不停的点头“好”,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直直的小树苗,老师希望你们永保直立,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答道:“有”。有了站姿的基础后,再练一练升国旗仪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少先队员行队礼,眼睛望着国旗,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我示范行队礼姿势,同学们反复演练,为开学典礼和以后每周一升国旗打下了基础。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方法多样做活工作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尝试: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即使是晚自习上完视听课照常进行。平时学生向我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学到生活区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星期五下午班级进行大扫除,我喊任扬扬:“任扬扬,请你把扫把拿过来。”我接过扫把说:“谢谢你!”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对不起”。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的说:“谢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比如每当放学时,一经过校门处,发现修真同学大声问好:“保安叔叔好。”我马上表扬修真同学,说:“修真同学真有礼貌,是你们学习的榜样。”让同学们学一学。一会儿,再遇到老师,就会有张永轩主动带头问好:“老师再见”。我又表扬他,说:“张永轩也有礼貌,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夸。”孩子听了美滋滋的。再问好的声音更大了。接着,李帅看见老师从他身边走过,主动行鞠躬礼:“老师好”,见到客人同学们齐声喊:“客人好”。我高兴的说:“我们班的学生真有礼貌。老师今天太高兴了。你们看,老师的脸上全是笑容。”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为了使路队在行进过程中不管是见到老师、客人、还是到我校检查、参观的上级领导,同学们都能主动问好,我采用的办法是树立榜样、带动全体。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主动问好的学生进行特别培训成为班级的礼仪标兵,然后在班级路队前面安排季欣欣、陈乔治2个带队的,綦鑫、赖彬在排头,中间是修真、李帅,最后是张永轩、张楚琪,告诉前面、中间、后面这些礼仪标兵,不要走神,要主动大声问好。运用这个方法以来,每天放学的路队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再见”是那么悦耳。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2﹑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班上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站没站相﹑左右摇晃,还小声和别人讲话。回班级后其他同学自由活动,我找这两名同学谈话,我首先向他讲道理:升国旗时要站直,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凝视着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周内我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训练张楚琪、郭家辉同学站的姿势,立正时五指并拢,中指指向裤缝。并且行队礼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国旗,高唱国歌,每天坚持训练。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为止,否则还要继续练习。从此,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集体教育法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极大限度的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比如我把班级綦鑫、赵鹏琛、章颖、季欣欣这四个小队分别命名为明星队、火星队、火箭队和神舟5号队,四个小队的组长名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四个小队的纸贴在门后,从文明礼仪方面对四个小队进行评比,按照十条文明礼仪常规要求检查,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队加3分,小队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队加5分。每周评一次,评为优秀礼仪小队的同学成为礼仪之星,老师送给他一颗星,高兴极了。同时激励其他小队努力争取,并且向优秀礼仪小队学习。小队长具体检查,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现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集体的荣誉,集体舆论,集体评议活动,教育了同学,规范了言行。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班级黑板报上有一块是专门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个小花上写上礼仪标兵的名字。开学第一周只有“季昕昕、修真”两名同学,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现在就连我班原来不爱讲话的张函莠同学,每天放学在大门口都主动向我道别:“李老师再见!”礼仪标兵也越来越多了。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黑板报的礼仪之花上又增加了很多礼仪标兵,有“陈乔治、张永轩、王环宇、王玮昊、綦鑫、张函莠等,我班学生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一上电脑课,我班的孩子们特兴奋,不用说就迅速站好队,电脑课宗老师很快就过来接他们,同学们齐声问好,宗老师说:“李老师,你们班学生真有礼貌。”宗老师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宗老师。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4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理论课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96-02

当前,礼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其事业、业务的成功。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应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全方位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一、高职院校礼仪理论课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1.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趋利性明显。在物质文明繁荣的同时,一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相对落后、缺失。一些西方“新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上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减少,导致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不尊敬师长、缺乏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如公关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多与专业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动机趋利倾向明显,他们认为,礼仪是为专业课服务的,礼仪课学不学无所谓;甚至有人一想到“礼仪”,就把它等同于穿旗袍的迎宾小姐,这些对“礼仪”的区解,使礼仪课在专业课与必修课面前成为点缀。

2.部分教师认为,加大礼仪实践课的比例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礼仪理论课的课时远远多于实践课时,以一个28课时的礼仪课为例,学生演练的课时不到一半,因此,一部分教师认为,实践课课时的不足是导致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根本原因,许多教师只注重在礼仪课中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未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做除了能引起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外,很难从本质上做到以情动人、内化于心。一些学生为获得高分或读本的名额,而与辅导员老师、课任老师“套近乎”,反而成了老师眼中的“会做人、会做事”,一些学生做事走极端,这些是礼仪实践课里所不能发现与纠正的。

二、高职院校礼仪理论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教育与现行教育脱节,导致礼仪缺失。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礼仪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有一些传统教育的影响,也仅限于背诵一些词句,而未将这些精华内化于心,成为指导自身行为的标尺。当前,高校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都是以拿了多少本证书、奖状以及成绩单来衡量的,而学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也是把成绩、证书排在第一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往往排在成绩、证书之后,这就使学生的行为以“分数”、奖状和证 “软素质高于硬技能”,“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礼仪作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不仅影响着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评价,更影响着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发挥。

2.礼仪理论课教学僵化死板,不能做到形神兼备。一些教师自身素养不足,理论课教学只讲外在表现,忽视内心体验,按教科书塑造出来的学生礼仪姿态,显得矫揉造作:手的动作不到位,不大方;动作到位,但面部表情又冷淡,有时虽面带微笑,却让人感受不到真诚。简言之,就是不能做到形(包括眼、面部表情、手、姿态、语言)与神(发自内心,真诚、亲切自然)一致。一些教师本人的礼仪形象不过关,言语缺乏震撼人心的穿透力,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对各种礼仪知识信手拈来,使礼仪的教育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无法使学生发出“我要改变”的实际行动。“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只有内心有着“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才能表现为一个人外在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

三、创新高职礼仪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成效

1.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礼仪美德。大学生作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应当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内省慎独、宽厚谦虚”和“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等主张是对礼仪素养的高度概括。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应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内涵,使礼仪更符合时代的需要。“礼”的核心是“敬”,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礼仪的最高境界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道德修养的提升,只有理解了才不会误以为礼仪就是研究如何着装、化妆、站坐、迎来送往等,从而真正实现开设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

2.重视礼仪性情的培养。知礼、守礼、行礼、尚礼,是大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实践证明,礼仪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3.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各种礼仪知识的讲授。不同的专业,对礼仪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在设计文秘专业礼仪训练内容时,应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主要让学生在办公环境中学习电话礼仪、接待礼仪、宴请礼仪、座次礼仪等专业礼仪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自身礼仪修养。而在旅游专业礼仪训练时,则应侧重学生处理旅游事务的具体环节中,学生的语言、仪态和礼仪知识的实际运用。

4.提高礼仪教师素质,使其能言传身教。礼仪教师应该是礼仪的“代言人”,教师本身应具有礼仪的专业知识,具备优秀的品德与高尚的人格,还要具有良好的修养与得体的举止以及优雅的仪表。当课程涉及到个人修养、接人待物、为他人服务时,教师自身的经历、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处理人际问题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示范;此外,教师得体的穿着、优雅的行为,使得举止礼仪和服饰礼仪的教学直观可视,日常的熏陶会使课程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具备的有关礼仪的综合素质越高,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的“礼”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学生,将其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目标。

成功的礼仪实践教学能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保持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完善,获得他人和组织的认可和尊重,增强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楼世洲,周国权,潘正文。� 国际礼仪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2012JGA4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5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习惯,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豁达、健全的人格,才能让中学生更好地发挥才能,在这个意义上,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中学生自我能力的内在需求。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接受道德熏陶教育的过程,有利于社会化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教育应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怎样用礼仪规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基础。文明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二、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一)加强引导,营造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模仿能力、从众心理很强,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反复性。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礼仪氛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学生将礼仪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最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学校要结合礼仪教育,有计划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各种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加以引导,如:餐桌上、待客时、交谈中等等,以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和家庭的文明气氛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和社会舆论也要倡导文明礼仪,提升国民素质,重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言行,为青少年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理论学习,领悟内涵

1.编制“个人礼仪和学校礼仪要求”人手一份,放大一份贴在教室的前面。利用下午第四节时间,一边学习礼仪常识,一边示范动作,规范学生的谈、站、坐、起姿,同时注意学生的仪表和言谈。这样使学生对文明礼仪规范要求有了认识和理解,体味着文明礼仪的魅力,并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2.诵唱“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三字歌。利用课间、班会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齐声诵唱。如“站如松、坐如钟、面含笑、敬师长、孝双亲、守秩序、懂谦让……”“三字歌”主题鲜明,易学易懂。他们边唱边做,既规范了行为动作,又品尝着文明礼仪的乐趣,促进了班级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学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赛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要求学生行为动作规范性。如注重同学间的礼仪、团结协作精神等。这样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他们在体悟中心情愉快,从精神上享受文明礼仪教育。

(三)开展活动,陶冶情操

1.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活动。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我们一是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等行为规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知识。二是围绕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对文明礼仪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三是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各种方式宣传文明礼仪知识。

2.文明礼仪行为的实践训练。言传不如身教,听过不如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一定要有具体行为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一是举办文明礼仪指导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师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文明礼貌用语,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及各种规范的表情动作。二是开展模拟礼仪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开展鞠躬行礼、问好、升国旗、集合列队等模拟训练,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身临其境,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四)家校结合,共同开展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是渐进的过程,做到常抓不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结合实际,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逐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一致性,达到二者教育效果的相辅相成。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广泛征集学生家长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新和改进文明礼仪教学方法,从而建立一个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文明礼仪教育平?_。同时,促进礼仪教育进课堂,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等关键领域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6

1.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食堂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东田中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东田中学学校食堂炊事员管理办法》、《食堂工友工作细则》等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食堂就餐管理健康发展。

2.建设完善食堂膳食会。

包括由学校值日校委组成的学校膳委会和只有学生组成的学生膳委会。学校膳委会学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设,完善学生膳食委员会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他们协助总务处开展学生食堂卫生自检、就餐管理等活动,建立学生问题反映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对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学生切身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并及时传达和解释,协助学校在学生食堂就餐管理。

3.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由于就餐人数多,工友人员少(近400个学生就餐,只有3个工友),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管理办法。首先,把同一个班级的就餐学生安排在对应的就餐桌上,男女错开排列,一组6人,便于管理。第二,建立行政老师值日管理制度,三餐到食堂督促管理。第三,建立三扫两评的管理制度,食堂安排固定班级值日生三扫(早上、中午、晚上就餐后),各学生膳委会成员平时要指导、检查、督促各宿舍的卫生。对每天的卫生等方面进行评比,由值日校委和学生膳委会成员双线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学生整改。第四,把就餐管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学生膳委会当中,使就餐管理更有效、更民主。膳委会成员由责任心强、志愿加入者组成,推出组长一名和副组长若干名、膳委会成员若干名,主要有二年级学生和部分一年学生、协助值日校委做好平时的卫生检查、餐具排列等工作,不但减轻值日校委的工作压力,而且使管理更精细、到位。第五,学校总务处和食堂管理人员每月举行一次食堂管理反馈会,形成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信息沟通有效机制。

二、精化管理,文明用餐

1.统一思想认识。

学生食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担负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起到承接延伸课堂教育任务的作用。学校领导认识到“食风”的形成,会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同化作用,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和工友明确食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把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启动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形成“我为食堂建设添光彩,人人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求全体教师对班级、就餐两头都要抓,相辅相成,使食�

2.文化进食堂活动。

学生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是学生最放松、最能体现其思想道德水准的地方。学生在食堂表现如何,直接反映学生文明程度高低。为充分发挥食堂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就餐管理条例

3.餐厅是我家。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爱家的每个地方,食堂是学生的用餐地,通过一系列教育、指导,学生已经养成了文明用餐,珍惜粮食,餐具排列整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使食堂这个“家”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此外,学校还利用墙壁张挂“米粒虽小君莫扔”、“餐厅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学会吃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内容的文化标语、名人警句、艺术作品等,为食堂文化氛围点缀出几分典雅。

4.加强培训,养成习惯。

东田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虽然比较纯朴,但散漫、习惯养成较差。为此,学校每年新学期之初都会开展新生入学训练,使之更好地与初中学习生活衔接。入学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学习《寄宿生就餐管理办法》。教会学生如何吃饭,如何把餐具清洗干净、排列整齐,通过这些过细的要求,餐具排列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结语

几年来,食堂建设受到广大师生的赞美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把我校建设成农村特色初中校作出了奉献。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7

1.缺乏父母教育

由于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年龄很小时就在外务工,而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父母离家较远,一年才能见到孩子一两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难以从文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有很多坏习惯,如、说脏话等,为孩子树立了较坏的榜样。另外,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2.缺乏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文明行为标准把握不准,有的学生将粗俗的行为当作“个性”,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出现说脏话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3.学校环境影响

中学升学率的压力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片面地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老师 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余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是小事,无碍大局。

4.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产生着不利影响。初中学校旁边有很多黑网吧,部分学生到网吧上网,浏览黄色信息,并学习其他的不良嗜好,形成吃喝玩乐的坏习惯。

二、提升农村留守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措施

1.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因此,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文明礼仪,首先应当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他们的父母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在做人、做事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知书达理、文明用语和礼貌待人,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父母多交流,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教师要给予他们教育支持,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粗暴的教育方式。

2.班级教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和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以及尊重教师和同学等。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文明词语,不要在教室中大声喧哗,不说脏话不顶撞教师,学会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特别是针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行为都是不好的丑陋行为,要认清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教育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3.营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例如在校园的草地中,可树立小牌子“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在校园中树立“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指示牌,在告示栏中张贴文明学生的优秀事迹,在校园水龙头旁标注“节约用水”的小牌子,在教室黑板报书写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使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礼仪的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耳濡目染,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4.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多种,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方式。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演讲“友谊团结”,有的学生演讲“尊敬父母”,还有的学生演讲“文明交往”,是一次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让每个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美德,体会到尊重、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可以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三、结束语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8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诚信的教育

过去人们之间相互信任,而如今,再亲近的人之间也相互提防,光怕上当,殊不知那些传销人员不就都是从自己身边的好友骗起的吗?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美德教育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的感性特点,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手法,比如,讲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时就可以应用曾子杀猪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媳妇要去赶集,儿子也要跟着,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就跟儿子说回来给儿子炖肉吃。结果赶集回来的她,发现曾子正要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宰杀,并想阻止曾子。曾子对她说,你不是答应了回来要给儿子炖肉吃吗?媳妇说,那不是说着玩的吗,你还当真了。曾子说,那当然,面对孩子,我们大人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以后孩子又怎能相信我们呢?听了这则故事后,学生都非常震撼,认为曾子做得非常对。我又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是不是也曾经这样跟我们轻易许诺过呢?很多孩子回答:是。但父母事后遵守承诺的没有几个,可见诚信品质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家长要做好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人的榜样力量更是无穷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为什么我们有的孩子爱撒谎,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家长身上,家长诺尔不践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坏的榜样,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家庭必须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试想,学校的教育再成功,到了家里,学生感受到完全相反的氛围,我们的教育也会失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

人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愿望,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既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又要体谅到他人也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从而做到自觉尊重他人,从而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是不会受到他人欢迎的。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从平等教育开始。我们要告诉学生,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不论你的身份如何、财富如何、地位如何,我们都要平等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社会上,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人,不能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身份比自己特殊,地位比自己高,财富比自己多的人奴颜婢膝,对不如自己的人,则高高在上,实际上这对子女教育十分不利。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挣钱养活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所有的不同的工作只是社会的分工不同而已,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有的学生见到环卫工人,捂着鼻子走,这就是对环卫工人的不尊重,试想,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城市怎么能有如此洁净,我们的生活怎么能如此美好?另外,尊重他人需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在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相反,老师上课讲课,自己在下边搞些小动作,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课堂上,其他同学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认真听,就是给予同学们的尊重,相反,我们不认真听,就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在家里,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我们也要表示感谢,否则,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同样在社会上,我们乱扔垃圾,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就是对整个环卫工人群体劳动的不尊重。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人人都享有受到他人尊重的最起码的权利,对于他人人格的尊重是最基本的。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侮辱他人,不能谩骂他人,不能无中生有中伤他人,这都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除了以上两点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文明礼貌用语,比如,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记得说声“谢谢”,给别人造成不便,要记得说声“抱歉”,跟人分手,要记得说声“再见”,等等。这些文明用语的使用,将会使人际关系更和谐。牢记以上这些,我们才能成为文明的人,才能成为广受欢迎的人。

作者:崔广洲 单位:大城县旺村镇子牙中心小学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9

【关键词】幼儿教育 日常生活 文明礼仪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66-02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仪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工程,蕴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文明礼仪渗透教育,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非常重要。

一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40年代起,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幼儿社会行为习得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两类。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强调把外界环境视为刺激,把机体的伴随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过程。按照这种理论,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和强化所产生的。

社会认知理论,以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为代表。强调观察和模仿是幼儿习得社会行为的最基本方式。依照这种理论,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成人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行为。

二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却往往忽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文明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行为失调。在幼儿园中展开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而且意义重大。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功效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保持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并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就容易被他人接纳,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发展机会,使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良好的文明礼仪,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和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懂得文明礼仪的幼儿,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懂得关心他人、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2.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涉及交往礼仪、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人文伦理的探索,当今幼儿要养成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习得日常礼貌用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在生活礼仪方面,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不挑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规范坐立;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注意让路和让座等。在学习礼仪方面,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

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则

在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时,需要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使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循循善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样示范,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 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策略

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重要节日及各项活动,都是实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中,渗透在幼儿园同伴及成人的各种交往中。

1.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和重要节日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在一日生活,诸如学习、进餐、睡觉、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时,晨间谈话中可对幼儿的文明用语进行教育。通过晨检,幼儿能从中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将礼仪渗透到晨间早操中,学会自觉排队,做到服饰整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礼仪儿歌,提高幼儿礼仪学习的兴趣。开设“餐前十分钟”活动,以游戏活动为训练手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接受礼仪教育。

将礼仪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地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例如:在游戏活动时,不小心碰到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充分利用主题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为家长制作贺卡作为礼物,写下要对父母说的话。

2.重视环境创设,营造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幼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习得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体验文明礼仪的真与美、文明礼仪活动的快乐。可以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美化,在教室墙面、走廊、楼道上布置一些与主题一致的常用礼貌用语、礼仪行为图画、礼仪儿歌等。

创设文明礼仪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快乐习得礼仪规范。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比如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学习儿歌等,启发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在班里利用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习互相帮助、礼让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主题活动,适当进行奖励,提高教育成效。

3.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教师和家长要树立好榜样作用。在仪表方面,要大方得体、衣着整洁;在语言方面,要谈吐文明、尊重幼儿;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文明优雅,做到文明礼貌待人、言行一致,为幼儿文明的礼仪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示范。

4.实现家园共育,倡导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口头宣传、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取得家长的配合,以保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性,坚持从正面塑造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性,还要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礼仪实践活动。

四 结论与教育启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坚持不懈进行探索、研究和实施,相信文明礼仪教育之花,肯定会结出人才辈出丰收之果。

参考文献

[1]罗翠麟。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9)

[2]穆红海。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