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译文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注释
独行:一人行路;独自行走。独坐:一个人坐着。独唱:独自吟咏、吟唱。独卧:泛指一人独眠。伫立:久立。伤神:伤心。无奈:谓无可奈何。轻寒:微寒。残妆:亦作“ 残妆 ”。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相仍:相继;连续不断。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不成:不行,不可以。
赏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处流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处欢,故处流中“多忧写怨恨之语卧。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卧,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流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卧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卧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伫立伤神卧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卧一句,写出了女流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卧二字,正扣题目“春怨卧二字的“春卧字,全流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卧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卧一流,宋人处流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怀蓬莱阁》处:“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卧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处》处:“无那春写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卧。“著摸卧即“着莫卧,朱淑真流与杨万里处用法完全相同。轻寒为什么撩惹春写,失去爱情幸福的女流人深有体会。处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卧(《声声慢》);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卧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卧的吟咏,足见两位女流人在“轻寒卧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流人写怨。“此情谁见卧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卧,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卧写出了女流人以泪洗面的写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写而病,因病添写,写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流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卧字,写出了女流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卧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卧的落脚点不在“剔卧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卧字。“尽卧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卧(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写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卧,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流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流所能及者。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古诗简介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减字木兰花·新月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等待男主人公时忐忑不安的心境。
赏析/鉴赏
本想停下手中胭脂,停止这无人欣赏的晚妆,却又对着镜子描画纤纤的细眉。默默凝视着天空,等到相约的时刻,却经不住烟雨的敲打。 我等的人,希望你不要让我等到星辰替代了现在的主角,希望我们能够在这约定的夜里相聚。现在这个孤独的高楼上,无论看着哪里的景物,天上人间,似乎都充满无法压抑的愁绪。
之前的化妆作为铺陈,点出女主人公对这次约会的重视。等的过程中又通过对烟雨的描画,透露她对天气的不满,生怕影响了,他来的脚步。最后默默写出她的心事,对希望能够相见的急切,和对漫长等待的不安。
参考《一生最爱纳兰词》,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减字木兰花 苏轼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
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老友应酬之作,有戏谑之意,但也能见出作者性格中开朗而诙谐的一面。
起首两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这样原本烂熟的典故,却也锤炼得别有一番风味。三、四两句,以夸诞大言,善颂善祷。“气横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结合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的“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而改用一“壮”字,切合小儿特点。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但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从杜诗中借来,但一经作者熔铸,语言更觉矫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两句“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写的是古时“三朝洗儿”的热闹场面。三朝洗儿,古时习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会宾客,作汤饼之宴。席上散发喜钱喜果,叫作“利市”。喜钱用之于汤饼宴上者俗称“洗儿钱”。据说唐明皇曾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又见于唐王建的《宫词》,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三、四两句才转入调笑戏谑。题下作者自注引秘阁《古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作者把这个笑话,隐括成为“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把晋元帝、殷羡两人的对话变成自己的独白,把第二人称的“卿”字换成第一人称的“侬”(我)字,意思是多谢,多谢,我是无功受赏了,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该着我有功呢?语言幽默风趣,谑而不虐,结果此语一出“举坐皆绝倒”。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宋代]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
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落红:落花。
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来回走动。
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勐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徘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两者相辅相成,愈显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下片第二句用设问句申足上句,并从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然而,梦魂飞近伊人身,只是主人公的主观想象和美好企望,现实却是香歇人去,光沉响绝,只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惭魂。歇拍两句以杨花有幸反衬人物的无缘,正是主人公在这种现实处境中的自怨自叹。
以上的简析,只是按照词语的措置顺序作出的。其实,如按照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脉络去寻求端倪,很难分清事由的前因后果,时间的迟早先后。因为词中写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势,前后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或相反相成,引发难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后由爱慕而兴起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
原文
画桥流水。
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
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
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
犹解飞花入洞房。
译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
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落红:落花。
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来回走动。
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
①落红:即落花。
【评解】
这是一首伤别词。上片写男方别后的恋意。画桥流水,雨湿落花,皆是马上所见。触景伤情,不觉勾起对帘中人的怀念。下片写女方的深闺幽怨。结尾两句,因物寄怨,抒写离情。全词造语工丽,蕴含不尽之意。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词虽不多见,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咏男女伤别。通首构思细腻,词藻华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词一开始,就以清丽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这一切,又统统笼罩在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就在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在画桥流水旁边,在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在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在车去人走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不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翻译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注释
歌檀:边拍檀板边唱歌。
敛袂:卷起衣服袖子。
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
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
迷魂:被歌声陶醉。
醺:醉。
创作背景
此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应当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赏析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原文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
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
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
纤手:女子柔细的手。
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熟很美。
醉慢:醉后松弛。
云鬟(huán):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
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赏析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花》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春。当时,词人到徐州任职。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词人作“玉钗半脱云垂耳”诗以答之。李仲谋家有周防《名画记》,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词人作《续丽人行》 。以为意之不尽,词人又作本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原文: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译文
晚妆梳罢,又手执画笔。镜中,你的纤纤柳眉,是否正如窗外的一弯新月。回首天边,烟雨正朦胧,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
这样的夜空,不需要有星星,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茫茫人间,你我同样的哀愁。想必也如天边的那弯新月。
注释
晚妆:女子梳理晚妆。
纤眉:纤细的柳眉。
准待:准备等待。
分明:清楚。
不胜:不甚分明。
守取团圆:本指等到月圆时,这里双关,另一层意思是与意中人团圆。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为亡妻卢氏所作。词中“莫教星替”之语出自李商隐的《李夫人》,李商隐借吟咏他人之事,抒发自己的忠贞志意。“月没”是指他的妻子王氏已死,而自己不愿以星代月,无心续弦。纳兰引出此语,同是表达妻子已死,自己心中的爱情也随之离开。虽然天人永诀,仍然寄希望于和妻子片刻的团圆。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译文及注释
译文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 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减字木兰花·竞渡
朝代:宋代
作者:黄裳
原文: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2]? ②竞渡(dù):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③红旗高举:高高举起红旗。
④渚(zhǔ):水中间的小洲。
⑤春雷:形容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⑥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⑦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⑧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
⑨衔(xián)得:夺得。
⑩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赏析:
作者:佚名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这一活动,后� 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近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