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意义(最新4篇)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意义(最新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24节气申遗成功】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镇江徐州为何无缘大运河申遗 专家:非整体申遗 1

镇江徐州为何无缘大运河申遗 专家:非整体申遗

2014-06-25 08:49中新网-南京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社会舆论一片欢呼。然而细心人会发现,大运河江苏段流经的8个城市中,只有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6个城市出现在大运河申遗名单里,镇江和徐州却没有名列其中。这两座城市为何与世界文化遗产失之交臂?

扬州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运河申遗启动于2006年,直到2012年江苏8个运河沿线城市均在其中。但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遗报告前,国内要经过多轮遴选,镇江和徐州最终没入选。徐州的窑湾古镇是运河中段的重要遗产点,由东南大学为古镇保护做了规划,但当地在实施时盖了一些仿古建筑。窑湾地处三省交界,商业兴盛时,许多人家的房子是一进一进累积起来的,形制并不一样,街巷也弯弯曲曲,但古镇复建时太强调整齐划一,违反了真实性。而镇江落选则是因为城市建设中8座宋元粮仓遭破坏,同时西津渡、京口闸还有镇江境内的河道保护状况不佳。他解释说,此次申报是点段申遗而非整体申遗,条件成熟的先申报,因此除镇江和徐州外,还有河北邯郸、廊坊,河南的开封等名城也没有进入申遗名录。

姜师立还透露,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扩展项目制,例如南京明孝陵就是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徐州和镇江虽然此次没有入选,但等保护工作到位了,仍然有机会扩展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文化遗产的价值来说,徐州和镇江完全有机会。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曾为省文物局进行过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点调查。在他看来,镇江和徐州都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镇江是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千里漕运的“咽喉”,也是长江中下游的物资转运中心,为了调节运河和长江的水位差,京口闸的设计非常先进;而徐州则是汴水、泗水和黄河的交汇处,白居易留下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词作,而黄河易泛滥影响漕运,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治黄,乾隆皇帝南巡时就在徐州留下了行宫,以示重视。”

贺教授认为,和遗产价值同样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保护效果。把古代的文化遗产与现代的保护理念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品牌最便捷的方法。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是平衡好建设与保护、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证周边环境与文化遗产的协调,则是申遗的必备条件。积极争取申遗,应该本着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而不是城市工程建设的理念大干快上。否则就会出现建设性破坏,甚至是打着保护旗号进行破坏。而这种理念的差距,也许就是运河江苏段整体申遗成功的'差距。

点段申报是申遗的策略,但整体保护则是不变的理念。2013年运河遗产被整体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要求,运河沿线各省份和35个城市,包括此次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均制定了保护规划。“这次大运河申遗,镇江虽然没有点段入选,但并非否定大运河镇江段的历史地位,也不会影响大运河镇江段的文保工作,”镇江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说,“镇江会做好保护工作,截至目前仅古运河环境整治已投资2.65亿元,争取今后相关点段在遗产扩展时,能够纳入。”而徐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赵玉会处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徐州已经对运河沿线的俞家大院、翟家大院、乾隆行宫等明清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新沂窑湾也将按照专家意见进行整改,恢复古镇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江苏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境内大运河约占大运河总长的2/5,申遗点占全线的40%。坐拥如此丰富的运河遗产,镇江、徐州又是运河关键性节点,扬州申遗办已建言国家文物局增设遗产点,力争通过项目扩展,实现大运河江苏段申遗“大满镇江徐州为何无缘大运河申遗 专家:非整体申遗贯”。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理由: 2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同意,不过说实话,申请下来很难,而且其实遗迹早就不多了,现在的大都是假的。再就是各地那个什么问题,总之,可能性很小很小。

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大运河的开通 3

隋朝大运河是在6至6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4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