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年代: 宋 作者: 李覯
吴台翫春锁春色,雨刷花光入龙国。
田边大树啼老鸦,野去痴醉寒查牙。
年华欲往风雷恶,兰脸知秋泪先落。
时荣时谢无了时,扶起混沌须神医。
原文: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解析: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点。而惟独《春》既无时间,也没地点,也未曾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1924年)、《背影》(1958年)、《你我》(1936年)等集子中。于是有人推测说:“《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也有人认为:《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在1924年之前。近年来出版的朱自清的几种作品集(如《朱自清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中,《春》的末尾都标有出处:“原载朱文叔编《初中语文读本》第1册1933年7月版。”这册语文教材从何处何年选载,我们尚不可知,但它至少使这篇经典散文的写作时段缩短了4年——即1928年至1933年之间。也有人考证说这篇散文是专门应《初中语文读本》之邀创作的,此说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因此我主观妄断,《春》应该写于作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1933年,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明白了《春》的写作时间,对于我们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
细读,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这种演变?这篇散文在朱自清的创作中具有哪些特别的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作者: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园楼春正归,入苑弄芳菲。密雨迎仙步,低云拂御衣。
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膏泽登千庾,欢情遍九围。
15、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走笔依韵(唐代-杜牧)
玉塞功犹阻,金门事已陈。世途皆扰扰,乡党尽循循。
客道难投足,家声易发身。松篁标节晚,兰蕙吐词春。
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宅临三楚水,衣带二京尘。
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醁醇。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林密闻风远,池平见月匀。藤龛红婀娜,苔磴绿嶙峋。
雪树交梁苑,冰河涨孟津。面邀文作友,心许德为邻。
旅馆将分被,婴儿共洒巾。渭阳连汉曲,京口接漳滨。
通塞时应定,荣枯理会均。儒流当自勉,妻族更谁亲。
照瞩三光政,生成四气仁。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还是孩提时,就和母亲有个共同的喜好,那就是手牵着手散步。家对面是一所中学,校园里有不少花草。晚饭后,我们常去那里赏景。夏天的校园,小鸟在枝头欢唱,像是在为我们演奏;秋天的校园,落叶在大道上飞舞,好似在举办一个舞蹈比赛;冬天的校园,一切静默地换上了洁白的婚纱,宛如等待出嫁的新娘。我却最爱春天。
因为,那是木棉花开的季节。
初春的木棉花,花朵儿是那么的洁净、高雅。雪白的底子总是托着粉红的花瓣,花瓣如棉花般柔韧而有弹性。那微微绽开的花朵,犹如婴儿的笑脸,是那样甜美、惹人喜爱;这半含半露的,恰似害羞的少女,轻掀粉红的面纱,让人忍不住靠近。木棉花盛放的时节,一团团,一簇簇,一朵挨一朵,挤挤嚷嚷,好生热闹。
而这时,我就和母亲手牵着手在木棉花旁轻轻地走过,我指着花儿,一声声:“妈妈,快看,这花多漂亮!快看呀!快点呀!”妈妈笑了,“真的,你和它们一样漂亮!”她的笑容让人无法怀疑她的诚实。“还有这,还有这呢……”我高兴地绕着树转个不停,仿佛被木棉花染进了浪漫的意境。
当近身去闻花香时,发现淡淡的芳香中洋溢着母亲的笑容,是那么地灿烂、年轻,迷人得让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以便观察到脸颊上每处细微的笑靥。那深处的花蕊,在一层层花瓣的呵护下,是那么自在,显得绝对安全!霎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我不就像那花蕊,在母亲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吗?
欣赏木棉花的日子里,是那样无忧、快乐。花下,我和母亲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觉得母亲、木棉花和我三者加在一起,便是整个世界。
长大后,进入了对门的学校,看花的机会也多了。有时课间,也要拉着好友一起去看花。花朵还是那么高雅、纯洁,雪白的底子托着粉红的花瓣。我惊奇地发现,木棉花不太香了。同样是花,为何感觉别样?这个发现,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母亲一同赏花的情景。那时的花其实也是不香的,因为母亲的爱,让我嗅到了无尽的芳香。至如妈妈说我和花一样的漂亮,我是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我只知道那不是叫“骗”,那是对幼小心灵的呵护,是世界上最美的谎言,美得像盛开的木棉花。
那一次,回到家后,仔细看着母亲,她感到莫名其妙,笑着追问怎么了。我发现,她老了很多,笑容也不再年轻,但却依旧灿烂……哎!人变老了,笑容又怎么会灿烂呢?我只知道母亲的心没变,对我的爱没变,她呵护我,就像木棉花的花瓣托着花蕊,让我依然那么具有安全感。
木棉花在一个又一个春天开得烂漫,而母亲又有几个春天?如今,好想拉住母亲的手,一起去欣赏那盛开的木棉花……
秋叶落,秋雨泻,不明白然而情绪迎合了这个季节,还然而这个季节迎合了情绪,时间显得那样的荒芜。
爱慕上的那座院子,撑起了我的生命,那残留下的、欢声笑语的过往,支撑着心中的信念,将生活追逐了一程又一程。而你、还然而走了。街角依旧残留着那日的芳香,只叹物已非人已逝。
风吹过这个季节,忘却了我的存在,一切又然而那么的自然,似乎那里从一开始就没有我生存的种子,而发芽的只然而一个虚幻。
在风吹过的尽头,依旧残留着你的身影,叹只叹,从你离开的那一刻开始,那些完美注定成为回忆。
你说过不管你在那里,你都会记得我的样貌,我的笑容,但然而,此刻你在你的那个天堂,你、还记得我吗?
用与你在一齐的时光建筑一架天梯,铺上了走向天堂的鹅卵石,想要将那个被珍藏了的、过去了的那个夏日,邮寄到你的身边,你、能收到吗?
自从那个叫‘心’的东西允许你来到我的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辈子···但然而,你却服从了命运的安排,舍弃了我。‘享受’着那个被人们称之为的所谓的天堂的洗礼。你、在那里还好吗?
没有了你在我的身边,哭了,眼泪谁来擦?而生活也似乎缺少了些什么,你的离去仿若流水般无情,你可明白,秋天的落花依旧有意。你、明白吗?
徘徊在与你相约的街口,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你的踪影,良久,一丝微笑浮起,那个背影、那个气息,都刻着你独有的招牌,跑到那个的你的身旁,等待着你的拥抱。但然而我错了,错的那样的离谱,我居然辨不出,那个不然而你。你、会怪我吗?
我担心你会忘了我,所以,我将我们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刻在心上,在想你的时候和不想你的时候都将它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期望你能听到。但然而,你、听到了吗?
明明明白你不会回来了,却还傻傻的在期盼,期望你会跟随着下一个春天的脚步回来生活在现实里,却偏偏喜欢被欺骗,因为只有在被欺骗的时候,你才会在我的身边。你、感应到了吗?
你的离去将我深深的烙上了一笔伤痛,本以为时间能够将它治愈,却没想到时间走了,而那抹伤痕依稀还在。你、心痛吗?
闭上眼,想要跟你说再见、想要退却以前的伤痛,在一刹那间,不愿看到有你的影子,明明告诉自己要将你遗忘,为什么心口却还然而干裂的痛。就连眼泪中也刻着你的一切。假如,我忘记了你,你、恨我吗?
但然而,怎样办?我已无法将你忘怀。
风吹过,雨淋过。在下个路口,我依旧会等你,而你、会来吗?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的欣赏这大的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则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的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绘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作者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在这里作者一共绘出了五幅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质的:“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的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的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的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的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湖平春水,菱荇(xìng)萦(yíng)船尾。空翠入衣襟,拊(fǔ)轻桹(láng)、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yǐ)逦(lǐ)没(mò)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zhào)、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chún)羹美。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金门答苏秀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6、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
7、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8、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9、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1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12、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清明二首》
13、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5、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16、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17、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2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2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2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2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2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27、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3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宋·苏轼《春宵》
3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3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3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落日忆山中》
39、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送祁昂滴巴中》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1、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42、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4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47、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4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月》
49、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50、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远怀舍弟颖观等》
5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中行乐词八首》
5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己亥杂诗》
53、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感春五首》
5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5、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5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张 栻《立春偶成》
57、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古诗兰若生春阳》
58、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59、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满江红》
60、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61、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苏幕遮》
62、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63、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懈恋花》
6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65、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66、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67、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古诗穆穆清风至》
68、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9、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阙题》
7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7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7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4、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7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绝句漫兴九首》
77、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78、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79、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8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81、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8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3、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84、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8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8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8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8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89、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90、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9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9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93、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浣溪沙》
94、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豆叶黄》
95、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9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98、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99、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10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
10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102、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
10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0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10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6、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107、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 驾《春晴》
10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0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1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秦观(北宋)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送祢郎中
作者:王维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春天已经来了。早上从小区出来的时候,看到围墙上的爬山虎已经抽出嫩芽,也许要不了多久,春天就会赐给我一整面墙的爬山虎了。看到那一墙枯黄的藤蔓,不由想起老家池塘边石缝里长出来的何首乌。这个时节,它们应该是已经爬出了长满青苔的石缝了。
果树在这个时候已经开满了花,红的,白的,在山坡上,庄稼地里,全都盛开了。麦地外面,油菜田早已是铺满了金黄。蜜蜂和蝴蝶忙不过来的样子,肯定会让林间的鸟儿欢笑起来。孩子们,会在油菜田里追赶那些好看的蝴蝶。而我,应该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这些在油菜田里奔跑欢笑的童年已然远去,此刻的自己,只想牵一片闲云,披一身暖阳,游走在乡间土路上。
再看看竹林,它还是旧模样,站在微风中,站成一种信仰。一种永久挺立不倒的信仰。高高大大的椿树依旧移不开步子,看着沉静的竹子,低头含笑。眉间已是黛黑,唇间火红。不时抬头,听风吹云,看云卷云舒。
而桐花忍了整个冬季,虽在春暖的时候慢了一拍,还是赶着开了。开冷了一个季节,连未败完的荒草都在山坡上摇头不语,桐花是太急了。她这一开落,便让人们褪去的冬装,重新穿回了身上。似乎整个春天都由她开败了。
天暖之时,人们很快又忘了,原来桐花是开过了的。
雨来时,细细密密的。轻轻的从屋檐飘落,染湿了干涸了整个冬季的院坝。小孩在屋檐下嬉笑,老人搬出了前些日子才收起来的碳烤炉,妇人们,精密的计算着自己未完工的针线活。此时的我,应该是和妈妈围坐在火堆旁,学着她的模样,细细的数着针脚。下雨的日子里,土路上的行人稀少,爸爸已经多年没有披一身的风雨归来了。冬季已过,他就开始远走,只留给妈妈一个年头的等待。
雨过了,天又复暖。老人习惯坐在艳阳下,眯着双眼,露出岁月碾过的脸庞,看着小孩儿做着整个童年都不厌烦的游戏。妈妈呢?妈妈应该在地里,将冬藏了一个季节的红薯种在地里。那我呢?没人知道流落在了哪里。
麦子在抽穗了,油菜也开始结籽了。蜜蜂和蝴蝶都到胡豆地里去了,只是胡豆也结管了。它们去哪儿了呢?在泡桐树上吧,泡桐花都将沉闷的花香浸满在了空气里。紫白色的喇叭一样的坠落,一不小心踩上去,汁液四溅。蜜蜂全在树上呢,一整树的声响。
一树一树的花开始飘落,叶子已经成片成片的堆叠在树上了,树梢上,已是长满了新抽的嫩芽。
春天来得快,去得快,或许当人们还在细数有多少花未开的时候,它已渐行渐远。暮然回首,那些花瓣凋谢的地方,大都结出了青色的果子。云朵却依然悠闲地在湛蓝的天空里穿行,仿佛还是昨日的春风佛面,阳光普照。而当布谷鸟回来的时候,已是金秋时节。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的阳光。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春》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因之对其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在文字上便与原作有了出入。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赏析的对象是朱先生写定的未经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前些天,写了一首诗,是写春天的。
“春天这样好/去山野/去田野/看花开/看草长/看叶绿
春天这样好/去河边/去树林/听水流/听鸟叫/听雨落
春天这样好/好美的春天/我很忙碌/我没时间/而我依然/感受春天/喜爱春天”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下班休息时间,也正是春天最美的那个下午。
站在刚下过一场春小雨,雨后放晴天底下的平地上。当时,抬头看着被春雨清洗一尘不染的美丽天空。温柔的霞光,也是那么美,一直忙碌且又好久没放假,站在外面世界下,才头次发现春天原来是这么美。
于是,边看着,又边想着,什么时候才有时间走出去,好好看看春天,好好欣赏春天美景,再好好写写春天?
那时,硬在有限休息时间里,随想了一阵,便写下了这首简单的诗歌,表达着自己那时喜爱春天的心情。
没想到,过了几天,每次下班回来,先是看到柏油马路中间城市绿化带,那些看似枯死的黄花铃木,在一场春雨后,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夜晚,突然满树开花,开黄色的美丽的鲜花。
那几晚,每次从那条柏油路经过,每次从那树下经过,即使夜晚很深了,我都会停下来。先是惊讶,黄花铃木开的黄花,原来会这样美,美的真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也是平生头次见过开黄花开得如此美的植物,如果你也见过,你一定也会像我这样惊叹这世间还有这样美丽的花树。
更使我惊喜的是,那时正值初春,那时又正是深夜,那时刚好下过一次春雨。在城市深夜里,在雨后烟雨蒙蒙的夜幕里,突然遇到开这么美的花树,可想而知,心情真是欣喜若狂!
那美丽盛开的黄花,是一簇一簇的。在夜幕下,在城市路灯的照映下,在那枯枝上,开那黄的花的颜色,特别的灼眼,又特别的艳丽,看到那一美景,那时,我便立马用手机拍了下来,而即使拍下来的美图,放到朋友圈,都没有人相信那是用手机拍的……
接着,又看到另一条绿化路的墙壁上,一路走过去,一路看过去,发现墙壁栅栏外,有一道非常吸引人的美景,那就是三角梅花开,或开红色花的三角梅。
当看到开红色花的三角梅时,心里首先默想起一句诗来,“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看,三角梅,那红色的花,在墙壁上在春天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茂盛,且延伸到墙外来,真好个美丽的景象,出尽了风头……
春天是美丽的,所以我很喜欢春天。今天,又路过那条绿化路,看到那些开红色花的三角梅,便又拍了下来,写上一段话:“去不了山野,去不了田野,把城市绿化人行路,当成儿时记忆中奔跑的田道,把那墙壁当成山野或田野一道墙,看树儿绿,看花儿红,看天儿蒙,看地儿湿,春天在心里就是这样美了!"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阳春被华旦,草木蒙恩私。
沉沉幽兰,不得同其施。
女萝托乔松,光彩纷葳蕤。
游尘薄雄风,光景低郁仪。
岩花落深涧,甘为井底泥。
升沉固难量,宁复论高卑。
佳人去已远,良遇安可期。
流年易凋落荣盛能几时。促席具樽酒,
不醉夫何为。
今天是立春,人们久盼的春天携着袅袅东风,悄悄地,轻盈地向我们走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的序曲轻轻的、缓缓的奏响了。“立春”的节气仿佛是一只报春鸟,给我带来了好心情,我便欣然地立在窗前,顿感春天正在窗外踱着舒缓的步子,阳光优雅地在大地上空迈开欢快的舞步,翩然而至,呵,今天,我们的脚步就已经踏入了一个欢快明丽的季节,送走了一个冬天的憋闷,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日昂然,春风化雨,大地融化,万物复苏……。
又是一年芳草绿,自在飞花轻似梦,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人间最美是春天!是啊!我也有同感,你看,那小树就要绿了,桃花就要开了,樱花就要红了,小草就要发芽了,喜鹊就要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欢快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燕子类的候鸟也会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翩翩飞来。春天的到来,把绿色的希望、盎然的生机呈现给了大地,春天的到来,美好的理想、奋进的力量带给了我们。海带给人间深深的情、厚厚的爱!所以,我们期盼春天,我们享受春天,总是感到暖意融融,令人神往。
春天,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季节;春天,是植物生机盎然的播发,春天,是触发强大生命力的催化剂,春天,是奏响生命之绿的第一个音符。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风光,春天的丽日,春天的景象,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村庄,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总是令人神往。春天总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都想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春天。有多少文人骚客倾尽美丽的辞藻来歌颂春天的美好,抒发对春天的美好感受;有多少书家墨客饱蘸浓墨重彩来描绘春天的胜景,引发多少人美好的回味,无限的遐想。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机在于春。春天,带给我们的总是希望,春天,带给万物的总是勃勃生机。
春天,对工人来说,是谋划发展的开端,愉悦的打算装在心上;
春天,对农民来说,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欢快的笑意写在脸上;
春天,对商人来说,是顺势而发的商机,憋足的劲儿正好用上;
春天,对学生来说,是临阵磨刀的良机,宝贵的春光催人向上;
春天,对士兵来说,是新老交替的时期,履新的岗位令你紧握手中枪;
春天,对作家来说,是酝酿作品的襁褓,飞扬的文采跃然在纸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在你得志的时候,她会催你更进一步,在你失意的时候,她会使你萌生新的希望,这就是春天,这就是春天的力量。我们向往春天,我们享受春天,我们歌唱春天,我们书写春天,我们赞美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来拥抱这个美丽的春天吧!
《春归》
寒冬腊雪别天涯,又见春归燕子家。
剪取花香调笔墨,诗丛窗外叠烟华。
《春思》
茫茫夜色锁古城,小阑花落到三更。
旧香残粉牵思缕,最惹多情只影横。
《春情》
忆得前春画阁柔,双飞燕子呓语羞。
而今剩看鸳鸯枕,几度兰房只影幽。
《春绪》
疏香漫落小花舟,嫩柳依依燕子楼。
但觉春情思不尽,一帘红雨又幽幽。
《春幽》
江南楼阁锁春华,水墨烟台又叠纱。
多少情生追蝶梦,黄昏雨落是梨花。
《春愁》
一朝红雨露华稀,绿意轩窗剪幕帏。
叹却春光留不住,随花谢后薄青衣。
《春梦》
清风拂柳共相随,雨后花前蝶影追。
欲剪朝云妆粉黛,奈何春梦别佳期。
《别春》
昨夜花浓小院幽,淡盈香息几堪留。
开时烂漫天真舞,谢后芳菲蝶影休。
唐代: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