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护理杂志统计源期刊(11篇)

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规范)发布时间:2005。09。26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规范

临床护理 1

1个体化给药的道德意义

医院实行药疗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目前是最道德的给药方法与给要手段。因为他达到了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它可以根据每个人体的体液(尿液,血液)药物浓度监测,药物在个体体内的状况,确定最佳给药剂量与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的滥用。这就要求药师应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身边监护,对门诊患者公布咨询电话,耐心问答患者关于药物的咨询,与患者建立一对一的“契约”关系。建立患者个人用药档案一药历。药历的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病案号、地址、电话等);患者每次测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数值;当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资料;近期用药情况;药师结论及给要方案调整等等。要是应当掌握患者用药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病情、经济情况及药动力学参数,制定出个体给要方案,监督其实施,并做出调整。与医师、护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治疗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共同完成对患者实现个体化给药的药物治疗任务。特别对一些器官一致的患者,病情危重、用药复杂,往往需要终生服药,这就要求药师。尤其是临床药师应致力于该项道德工作,实施个体化给药。

治疗药物监测(TDM)为药学监护实施提供重要依据,药师根据检测数据,综合分析病情和用药情况,科学及时地做出给药方案的调整。目前我国临床药疗监测还仅限于毒性较大的或容易滥用的几类药物,如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排异药(环胞素等)、心脏学挂不用药(洋地黄毒等)、抗癫痫药物(苯妥因等)、抗癌药物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个体化给药、药疗监测等可以推广到全部药品,可以采用更无损伤的方法,如用基因测试的方法,测定特定药物受体,在分子细胞学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给药。对于每一个患者而言,应根据其残病危险因素、伴随残病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报告决定药物选择,进行个体化治疗。掌握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并可通过联合用药,即同时选用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使临床残病或症状得到最佳的治疗。基于对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还可以针对药物的副作用采取预防或保护性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应致力该项道德工作。

2单位剂量给药的道德意义

单位剂量给药(UDD)是目前国外医院对住院病人实行的给药方法,如美、,日本、荷兰、西班牙、英国、日本等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一些医院也在试点。它是由临床药师将病人所需服用的药品,以单一剂量包装与袋内,逐日送至病房及病人手中。由更懂药性的药师实施医师的给药方案,很明显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随时给病人提供用药咨询,并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方便病人服用,防止服错药,减少卫生资源的良费,增加了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单位剂量给药使药师与病人的医患关系摆到了医德关系的突出位置。如果说同情、关心、爱护病人、平等、负责、尊重病人的道德要求,以前主要是针对医生护士的话,那么今后也将成为临床药师的基本道德规范了。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道德意义

作为临床药师从执业道德的要求出发,应自觉主动地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自愿报告。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在工作职责上,尚未吧不良反应监测列入药师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中。这就要求医院药师更要具有高度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树立起高度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具有较高和丰富的医学、药学理论水平和基础知识,由善于注意患者用要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变化的素质,由早期辨认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和经验,由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种类和剂量、疗程的技能,真正做到用药紧密与个体病史、体制装态和检测指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偶那个根本上减少或避免药物选择不当和剂量不准确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人们已逐渐予以重视。药物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可用于预防残病,灵一方面也可危害集体,引起生理、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和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报告,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250多万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人院,占5%。住院期间500万~1000万发生ADR,占10%~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和国外资料测算,我国每年死于ADR的人19万。由资料介绍,我国住院患者药源性残病的发生率在1%左右。国外报告,药源性残病入院率为2.9%~5.1%,而住院患者中因用药不当而致死者约占0.5%~1.4%.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疗程用药范围越来越广阔,药物不良反应和反应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增多趋势。ADR的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临床护理 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

1.2方法

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 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

2结果

通过积极的抢救和综合护理,2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有20例在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8分以上,占总例数的76.92%,有6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一系列抢救措施,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7分以上者有3例,占总例数的11.54%;5min时间内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有1例,占3.85%,并转入新生儿科继续进行治疗;2例患儿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占7.69%。

3护理措施

3.1加强保暖

窒息的新生儿保暖过程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可采用辐射保温台(31℃~32℃),维持肛门的温度在37℃左右,维持最低的耗氧量,有利于新生儿复苏,在保温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婴儿的体温、环境温度以及保温箱的湿度和温度,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7]。

3.2加强吸氧

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应积极进行吸氧,给氧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到新生儿面色红润为止。在吸氧时注意吸氧的速度和流量。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应过大,防止肺泡出现破裂[8]。

3.3加强喂养

新生儿复苏后应加强喂养,主要依靠母乳喂养,可少量多次进行[9]。对于复苏后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紊乱等症状,应加强护理,减少羊水污染刺激引起的呕吐,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喂奶的时间,每次喂奶保持婴儿头部处于高位,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再次引起窒息。

3.4观察和护理并发症

对于窒息后复苏的新生儿,应保持安静,合并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生的患儿,为防止出血等进一步加重,应保持头肩部稍微抬高,必要时可遵照医嘱使用镇静剂。对出现颅内高压的新生儿应积极使用速尿和甘露醇,对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应积极吸氧,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保持气道通畅。

临床护理学论文 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供收治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检查无一例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52岁,平均30.3±8.9岁;平均体重(53.3±14.1kg);25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在17~56岁,平均3(4.1±9.5)岁;平均体重(50.3±15.4kg)。其手术的种类主要是包括:异位妊娠手术,附件或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盆腔包块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疾病的种类、手术的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上并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临床护理学中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环境以减轻对手术恐惧心理。病房护士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身心的具体情况及病种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将腹腔镜手术前后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手术名称、手术过程及手术所需时间。(3)让患者与病房同病种手术后病友交流、沟通、消除顾虑。(4)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尽早的下床进行适量的活动,有助于减轻术后腹胀,促进伤口愈合。(5)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饮食尽可能合理、多样化。(6)术前晚与患者进一步沟通,消除所有顾虑,保证睡眠充足。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平静心理,更好的配合,促使整个手术过程顺利的进行。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至麻醉之前、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对患者的平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统计学的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两组在手术前24h所测量的HR、SBP、DBP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手术室之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记录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HR、SB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由表2得知,术后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80%),并发症中肩痛4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3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2例,共17例(68.0%),干预组甲级愈合25例(100%),并发症中肩痛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共3例(12.0%),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变能力及对该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伤口小愈合快,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鉴于此,腹腔镜手术收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腹腔镜术中的一些并发症应重点护理。①皮下气肿:术后CO2可残留于腹腔隔下间隙中,刺激膈神经引起肩背部酸痛或皮下气肿,患者的不适感一般比较轻微,无需特别处理,术后3~5d可自行消失。②高碳酸血症:残留的CO2可渐渐扩散入血,引起呼吸变浅,加快,呼吸频率增加、CO2分压增高等症状[3]。③恶心、呕吐:其引发原因较多,CO2对隔肌的剌激、高碳酸血症和麻药对呕吐中枢的兴奋等均可能造成恶心、呕吐。④腹胀:长期卧床易引起消化不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利于CO2气体的吸收,积极预防腹胀。腹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后手术,术后应去枕平侧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通畅,促进CO2气体的排出,床边应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以处理突发的副反应和进行复苏。

临床护理学论文 4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2.4手指穿刺针头固定法:手指关节多,活动度大,面积小,静脉输入时,如胶布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当,手一活动就会出现液体外漏或针头穿破小血管,而导致输液失败。因此,固定针头时动作要轻柔,以牢固、滴注通畅为度,除按常规固定针头外,还要将手指固定好,不让其弯曲活动,可采用光滑的棉签两根(不去前端棉花),长度以手指长度相等或稍长1cm,放在手指掌侧,有棉花一端在指根部,另一端与指尖平齐,以三条胶布分别绕贴指尖、指根及中部,使手指呈伸直位,固定胶布松紧要适宜,以不影响血液循环和输液通畅为标准[6]。

总之,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输液,采用细小静脉穿刺输液,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掌握各种患者静脉特点,有计划地使用和保护血管,才能提高老年患者长期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学保障。

基础临床护理 5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67-02

The Clinic Effect of 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in ICU

Chen Jing Chen Yuqin He Jie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basic nursing in ICU,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 and create “The Demonstrated Unit of Qualified Services”。Methods:We divided the patients who come into our department into two groups by time,the control group had 78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tained 8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as usual ,so some basic nursing were completed with the help of Care Workers,such as bathing shampooing in the bed 、trimming tails 、Changing the bed linen、the disinfection of ventilator tube and so on;By contra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asic nursing were all carried out by the junior nurses.Then,we compar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ed higher Satisfaction and better basic nursing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themselve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feelings but also do better to the patients.

【Key words】ICU;basic nursing;Clinical observation

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作为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脏器衰竭病人的特殊专科,而且只是短期集中监测治疗可能挽救生命的病人,其内配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及各种可能得到的最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其护理工作量可占整个医疗机构的30%〖1〗,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临床上基础护理质量出现滑坡现象〖2〗。

为响应卫生部2010年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号召,落实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夯实临床基础护理的部署,ICU为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保障医疗安全,加大力度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基础护理,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9~11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7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22例,年龄在3~87岁,平均49.17±20.22岁,将2010年3~4月入住ICU的82例危重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在1~87岁,平均54.71±21.76 岁,两组患者疾病诊断多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车祸伤(多发伤)、脑出血、心肺脑复苏术后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危重患者按入住ICU的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78例和实验组8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护理和监测,其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包括床上擦浴、洗头、修剪指甲、更换床单、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等),由护工协助完成。实验组的护士加强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单独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卧位护理、压疮预防护理、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等各项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基础护理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

1.3 评价指标: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由护士长按照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有25个评价项目,总分为100分,得分>90 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按医院自设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对两组患者或家属在转科或出院时进行调查,调查表共设20个问题 ,总分100 分 ,每题以满意 5分 ,基本满意 3 分 ,不满意 1 分作答,得分>90 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指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的例数与总入住人数之比。统计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的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的比较(表1),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与对照组有差异,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有差异,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

表1 两组在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实验组患者发生气管导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与对照组有差异,实验组患者发生气管导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和皮肤改变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观念的建立是对护理工作的很大挑战 ,应对的策略只能是把护理实实在在做到病人身上,让病人实实在在感到护士就在他的身边〖2〗。有一份调查〖3〗显示 ,诸如服药、肢体功能锻炼,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卧床翻身、鼻饲等临床基础护理本应由护士完成 ,但实际工作中却有75.1 %的临床护理工作由护工及家属完成。在临床工作中,对照组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其部分的基础护理工作,如床上擦浴、洗头、修剪指甲、更换床单、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等由护工协助完成,其基础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为87.2%(表1)。随着科室的发展,人员配置的逐步增加,管理者加大对基础护理中“软指标”(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的监管力度,对基础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监护技术等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实验组由低年资护士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卧位护理、压疮预防护理、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等各项护理,其基础护理质量的合格率达到97.6%%。大大地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

3.2 提高了护士执业技能和专业情感: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川北医学院实施对护士的分层次管理。由低年资护士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和把关。当下低年资护士存在资历尚浅,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把基础护理交给他们,一是积累经验,锻炼纯熟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二是培养其“以病人为中心”的专业情感,使他们从专业技能到心理情感完成蜕变。

3.3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上实验组加强基础护理,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密切了护患关系,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 ,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4〗。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由对照组的83.3%上升到实验组的98.8%(表1),较前显著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工作表现出理解和支持,大大减少了纠纷的发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3.4 减少了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1999年卫生部医政司主持编写的《中国医院院长手册 》中规定: 护工主要承担病房清洁及患者的脸盆、痰盂、便器的清洁消毒工作,根据需要协助患者领送物品、送检病理检验标本和其他外勤工作〖5〗。在ICU的护工虽然经过短期的培训,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凭经验,存在各项操作不规范,缺乏无菌观念,对患者的责任心和细心不够等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患者一但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在临床实践工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照组部分的基础护理工作由护工协助,其发生气管导管脱落和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比较,明显升高(表2)。实验组在尿路感染与皮肤发生改变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说明管理层强调了临床基础护理,特别重视了危重患者的护理,护士与护工协助进行部分护理工作,也减少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减少,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总之,加强ICU的基础护理,可提升ICU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气管导管脱落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让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进了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2]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 〖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2

[3] 王玉英。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J〗.现代护理 ,2008 ,14(2) :231-232

[4] 石瑞君,夏义容。 主责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护理杂志,2009 ,26(1A):56-57

基础临床护理 6

关键词: 基础护理 临床护理交接班

Enhancement foundation nursing to take clinical nursing shift relief

Hua Hui Zhang Hejuan

Abstract: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the people concept of law enhancement,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 Uygur power consciousness enhances unceasingly,causes the medical dispute the formation rate to assume the unceasing trend of escalation.The nurse shift relief took in the clinical foundation nursing work an important link,plays the vital role in the guarantee clinical nursing work quality,the science,the consummation shift relief is being advantageous to the medical care job safety,through perfect shift relief flow,thus further the standard nursing clinical shift relief work,has caused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enhances unceasingly.

Keywords:Foundation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shift relief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4-02

1 交接班存在的问题

1.1 绝大多数护士未能做到提前15min到病房,个别护士交接班时思想不集中,着装不整洁。

1.2 交班时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

1.3 床边交接班前未能做好晨间护理,病房不够整齐。

1.4 进入病房,对患者的问候不够热情,有时甚至未和患者打招呼就床边交班。

1.5 个别护士对每位患者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和详细,不利于护患交流和沟通,也影响了健康宣教和护理质量。

1.6 交班内容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对重危、抢救、病情变化、皮肤及各管道情况交接不清。

2 规范晨会交接班流程并落实到位

2.1 每日上午8时准时交班。夜班护士应背诵交班,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报告危重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病区的安全情况。接班护士认真听取交班内容,不清楚可以提出疑问。护士长合理安排当天的护理工作,并提出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

2.2 晨会交班结束后,由护士长带领护士立即进行床边交接班。

2.2.1 检查晨间护理质量,如床单元是否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是否规范。

2.2.2 对轻病人主要以问候为主,询问睡眠情况、早晨进餐情况等,并介绍当班护士姓名,增加沟通机会。

2.2.3 针对疾病的不同,有侧重地了解不同内容,如糖尿病病人重点了解血糖、饮食情况等。

2.2.4 对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应严格交接,将管道管理、特殊治疗以及是否出现褥疮、液体有无外渗等情况交接清楚。

2.3 护士长可根据病例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加以指导。

2.4 保持交接班的严密性。疑难病人的病情应在办公室进行交班讨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给患者带来不安和心理压力。

2.5 晚间床头交接班于17:30开始,由主管护士向夜班护士交待病人白天的病情变化、特殊治疗、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执行情况等,并再次提醒明晨需空腹检查的病人禁食禁水禁药。晚间交接班时值班护士同样需向病人做自我介绍。每次交接班的时间是20~30分钟,护士长参与其中。

临床护理 7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本院以180名护士为对象,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的180名护士,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29.47.83)岁。学历:23名本科,67名大专。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0.58.09)岁。学历:25名本科及其以上,65名大专。每组护士均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达到“人性化”标准,结合各项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践行,完善奖惩制度。以医院护理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制定护理风险事件急救方案,提高意外事件处理能力。(2)营造和谐气氛,搭建人性化环境。人性化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营造和谐气氛,增加与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认真观察护理人员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指导,调整其状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面对护理事故,护理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分析相关人员的责任,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创造具有人性化的环境。(3)树立较强的人性化护理观念,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由“关心病”向“关心病人”转变,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例如,建立“心愿墙”挂于病房走廊过道上,设立“建议箱”放置于护士站,让患者倾诉心声,建立护患沟通的另一种特殊意义的桥梁,将醒目的路标设置于路口处,为等候患者和家属提供休息室。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语言亲切,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临床护理整体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护患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涉及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x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人力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为调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奠定基础[1-3]。本次研究以180名护士为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每组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07:157-160.

临床护理 8

[关键词]目标教学管理;护理管理;技能考核;教学满意度

目标管理理论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其通过设置、制定目标从而对人们的动机进行激励,以此引导行为,满足个体需要、期望,调动其创造性及积极性的管理方案,随着我国管理学的不断深入及完善,其目标管理亦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教学中[2]。该研究为探讨周目标教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该院的护理管理实习生60名,对其实施不同教学方案,并将其经不同教学方案干预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研究将该院的护理管理实习生60名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学生各30名,其临床管理理论授课由该院护理部主任完成,2组学生均为相同带教导师授课,具体如下。对照组:女性学生30名;年龄范围上限值:29岁,下限值18岁,年龄平均值(22.49±4.11)岁,依据文化程度分类,包括24名本科文化程度者,6名大专文化程度者。观察组:女性学生30名;年龄范围上限值:28岁,下限值18岁,年龄平均值(22.35±4.20)岁,依据文化程度分类,包括25名本科文化程度者,5名大专文化程度者。对比2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方法:行传统带教模式,由带教导师教授实习生病房日常管理外还涉及部分具体班次,并灌输实习生理论知识,指导其临床实践,强化专业技能。观察组方法: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目标教学管理,具体如下:①周目标制定:依据实习生的学习周次,由护理部主任严格制定周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主要为定期12周的教学安排,第1周,需对护理管理者的职责、角色进行明确,要求学生可掌握护理管理的基本职能,可动员护士实践实习护士长的角色[3];第2周,评估与反馈,可动员其参与至科室质控的检查及评价;第3周,管理者沟通目标,选择实习生可应对的场景,可促使护士首先沟通再行评价;第4周,应用目标管理对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要求实习生发现问题,参与至目标管理、反馈方案的制定;第5周为帮助计划的制定,要求实习生参与帮助计划的落实及评价[4];第6周为护士排班管理,要求实习生可独立排班,并依据实习生意见,合理对排班计划行修改;第7周为实习生常规培训,参与护理业务查房,培养护理技能;第8周带教导师可授权实习生完成任务;第9周使得实习生掌握权利的应用,可指导实习生于模拟紧急状态下分配人力资源[5];第10周为参与护士考核绩效探讨,动员其参与并讨论完成科室员工绩效;第11周为探讨劳动关系问题,动员其对员工制度、劳动关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设置解决方案;第12周使得护士了解效益增加的方法及手段,并参与部分财务管理[6]。②周目标落实:由带教导师依据周目标的要求指导实习生逐一落实周目标内容。于带教过程中,带教导师可采取多媒体教学、启发式带教、PBL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并于每周五对实习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及护理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行讲解,直到实习生基本掌握为止。对于掌握较好的实习生行表扬、激励措施,可要求实习生分享自身学习经验,以此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经相应教学方案干预的理论考核知识评分、操作考核实践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1.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经周目标教学管理干预的理论考核知识评分为(88.97±7.36)分,操作考核实践评分为(90.11±7.57)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89.44±6.99)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为(90.15±7.3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目标管理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及核心而对教学形式进行落实的教学方案,主要要求带教导师于授课前,对于教学过程的知识点及目标进行掌握、明确,并预先告知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计划进行了解,以此达到学习目的[7]。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经周目标管理教学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周目标管理教学的干预效果显著,周目标教学可使得护理管理目标以“周”精细化划分,从而紧密结合于临床管理实习过程中。护理管理实 亦有研究表明,周目标临床教学管理,对于周目标教学管理的可操作性进行强化,以此体现科学教学的先进性[8],带教导师与护理实习生双方可通过对检查教学的进度进行监控以此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周末的考核、反馈机制,可得知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盲区,从而纠正,可起到巩固知识,完善技能的作用,以此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各项技能。

综上所述,周目标教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其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还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陈谷兰,郑丽维,郑智慧,等。目标管理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28-130.

[2]金慧英。日目标教学法在中医院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4):478-480.

[3]胡敏,许卫。目标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3):76-78.

[4]黄雪辉,刘品亁,全晓国。目标教学在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3,26(2):133-134.

[5]麦惠琼。临床护理带教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4079-4080.

[6]WeiL,QiqunHE,YanL,etal.ThereformandpracticeoftheNursingManagementcurriculumtocultivatepracticalnursingtalentsinthesecondary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J].ChineseNursingManagement,2015.

[7]罗海娟。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联合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37-2238.

基础临床护理 9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临床见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8-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人员获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以往都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练 这种只见书本知识,不见病人的教学方式,导致所学知识、技能不能尽快与临床实际结合。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教学和研究调查,提倡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在授课期间增加见习教学环节。学生经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教学和见习模式

1.1制定见习计划根据教学计划 我校的护士生是三年全日制,在第2和第3学期的期中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见习。第一阶段是在学习完护理学导论、护理理论和少数基础技能,而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其他专业课授课到一定阶段时开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病区环境,见习和实践所学的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更换卧位及搬运方法、无菌及隔离技术,体验护士职业角色,学会和病人沟通。第二阶段是内、外、妇、儿等护理学授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第一阶段临床见习的基础上,见习和实践注射技术、输血、输液、冷热疗法应用、饮食与营养的护理、排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内容,提高临床观察和思维能力。

1.2选择见习地点 见习基地选择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护理质量高,师资力量较强的医院作为见习医院。

1.3配备带教老师 课间见习的带教由护理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承担。护理教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要求护师以上职称。护理教师负责课间见习的组织安排及计划的落实,临床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见习带教。

1.4组织实施见习 首先要搞好见习动员,见习前组织学生学习《见习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守则、明确内容、目标及考核方法。其次是认真组织实施,将学生分组,每组5~6名,并配备1名兼职临床带教老师,每个班级配备1名护理教师。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具体负责本组的见习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带教,了解每组见习情况,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5见习效果评价 见习效果评价由两部分组成:(1)过程评价(贯穿整个见习过程),临床带教老师对本组每位同学在见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占总分75%),其中包括职业道德(占25%)、专业行为(占25%)、技术操作(占30%)。(2)终点评价,每次见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交一张体温单、一份完整的整体化护理病历、一篇临床见习的心得体会。由护理教师批阅,占总分25%。

2.临床中对护士生条件具备的要求

2.1具备较强的临床处置能力。

2.2具有健康宣教和沟通能力。

2.3具有医护协调合作能力。

2.4做好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3.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3.1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在临床见习中,在患者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实施护理程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和评价后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技能。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练习的是护理技术操作,但在临床见习中,面对存在许多问题的真实患者,需要实施多种护理操作。通过反复的观摩与动手,强化理解了各项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了各项操作的难点与特点,同时也了解了同一操作为不同病人实施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为一个病人实施多项操作时的应对办法

3.3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3.1临床见习能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2]在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整合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运用各种专业能力如沟通能力、体检能力、病情观察、分析判断、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能力,因此,临床见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

3.3.2临床见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未来社会需要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更高更强的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实践是护士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关键,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是具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而批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3.4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以往的授课,经常忽略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但临床上护士的暴露伤害屡见不鲜,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职业防护教育。

3.5临床见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临床见习,学生能直接、近距离地与病人接触,对病人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而在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学科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到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专业的自豪感,有利于积极的职业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护理学基础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感受到患者的需要,感受到护士工作的价值,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李峥。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77-679.

[2]沈洁,叶旭春。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临床见习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研究,2007,21(3):736-737.

临床护理学论文 10

1.1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17人,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7岁。女13人,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70岁。腹部手术28例,下肢骨折术2例。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较为严重的有2例,喘鸣者5例,胸痛者6例,咳痰且带血丝的1例。同时,这些患者部分有基础疾病:静脉炎1例,高血压10例,动脉硬化1例,冠心病3例。这些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方式为:肺通气灌注(V/Q)显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等。

1.2治疗

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给予吸氧,同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休克和抗病毒感染等方式的综合治疗。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溶栓抗凝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葡萄糖酐,促进微循环。

1.3护理措施

1.3.1常规护理: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首先要使其卧床休息,千万不要随意活动,减少触碰患者的血栓部位。因为触碰或腹腔内压力增大有可能使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危险。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肺栓塞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用于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如果运用机械通气,要考虑正压通气对患者全身心循环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不要将行气管切开,否则有可能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温度、皮肤、循环改善情况等。同时,记录好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

1.3.2生活护理:当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得到有效控制时,护理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一定的营养补充。这时应多补充些流质性的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抗病能力,还要注意营养的综合搭配,补充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这也能有效阻止肺栓塞诱发因素的产生。如果一旦患者有血栓形成,就要积极采取抗凝治疗措施,监督好病人定时吃药,按时检查。需长期服药抗凝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催促患者按时检查,监督患者坚持用药。

1.3.3心理指导:急性肺栓塞发病快,且病情较为严重,伴有不同程度胸痛、呼吸困难、濒死感等不适感觉,患者会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4]。这种情绪状态极易引发栓子的脱落。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病情的好转就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一定想方设法稳定病人情绪,细心、耐心地为患者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使其坦然看待该病,减少不必要的疑虑担心,以及不良情绪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多和家属沟通,让家人做好配合,鼓励患者,给病人精神上的最大安慰,让病人树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4溶栓和抗凝护理:如果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最好的办法就是溶栓和抗凝治疗。这种方法能使病人栓塞的血管再通,降低右心前阻力,保障正常的肺循环血量,在实施溶栓和抗凝护理前,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14~16d,然后测量凝血酶,接着,根据患者病情在严格掌握溶栓药物剂量和滴速下,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时要尽可能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尽可能防止药物外渗。溶栓治疗后还要定时检测凝血酶,并进行观察。在溶栓治疗时,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如:肠胃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几率为4~6%。所以,护理人员要真正做到尽职尽责,时刻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症状,还要注意患者的神志状态和情绪变化。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等有没有出血点。嘱咐患者咳嗽不要用力,不要让外力伤及皮肤。一旦发生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防止病人脑出血发生。

1.3.5出院后生活护理指导: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及家人一定按时服药,同时说明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复况,在患者自我监测方面做好指导,如果出现出血、再栓塞情况或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嘱咐患者家人做好监督,多让病人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减少脂肪类和糖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患者体重增加,保障大便通畅。还要戒烟戒酒,不吃辛辣食物。

2结果

统计分析我院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溶栓、抗凝、抗感染等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20例,病情好转9例,1例患者因年龄偏大,病情恶化,被及时转院治疗。

3讨论

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仔细观察和医生准确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要护理到位,无微不至,精通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症状特点,准确判断评价患者病情,为医生诊断正确提供准确依据,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要让患者坦然看待该病,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防止病情的恶化。这样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总之,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均得到了有效护理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抗凝、溶栓过程中也无并发症出现。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强化责任意识,精心呵护,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加上正确的护理引导,就能减少患者痛苦,大大提高病情治愈率。

基础临床护理 11

1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基础护理是各科护理的基础,每个临床护士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医学护理知识,技术操作和工作,才能做好专科护理。

1.1以观察生命体征为例

当机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就要发生异常变化,观察生命活动是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份病例首页的体温单是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单记录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每天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波动及大小便、出入量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病情诊断的第一资料。

1.2以消毒隔离为例

如注射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伤口换药应一人一碗,患者出院时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达到防止交差感染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以技术操作为例

每个临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如一个急性中毒的患者要进行洗胃,例如对胃管插入不熟悉,在插管时占用时间太长,导致毒物进入肠道吸收,耽误抢救时机,尽管洗胃机再好、再先进也无济于事。又如一个危重患者入院,如果护士不能迅速开通静脉通道,一切抢救治疗就无法进行,再好的医师也不能妙手回春。

2基础护理是搞好病房管理的关键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患者也同样如此,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地方,需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使患者感觉又如同住家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病房的护理工作,避免和减少院内交差感染等,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优质服务的目的。

3做好基础护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

经常接近患者,利于晨、晚间护理,介绍入院须知,询问病情,礼貌称呼,多与患者交谈,安慰患者,有效的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护士热情、和蔼、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护患纠纷。

4基础护理体现医院的优质服务

对患者来说,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交织在一起,自己感到痛苦难以摆脱,作为患者的贴心人—护士与患者朝夕相处,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从而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愉快的、尽早的、安全地度过治疗、修养阶段。只有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达到优质服务。基础护理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做好生活护理,使患者住院感到如同在家一样,放心和安心养病,做好基础护理,为提高临床护理打基础。只有重视和认真搞好基础护理,专科的护理质量才能得到保证。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医疗护理工作的认识,基础护理成为当代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