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比唐僧取经早了几百年。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大月氏后就遇见了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这二位高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大汉的首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白马寺用于译经。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月十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全国的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生了。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流传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趣味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
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这就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热闹场景。
在闹花灯的海洋里,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心动情欢;有灯笼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这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
隋炀帝曾写过《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写道: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唐玄宗时,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中说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词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
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张悦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的诗中写道: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中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但却蕴涵着欢乐愉悦、热闹熙攘的场景。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诗写道: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描写的也是一派烛光闪烁的,犹如星光般绚烂的热闹景象。
此外,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一诗意境也很不错: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但是元宵节的灯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苏轼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说“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些名人都把元宵节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另外一个传说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1、高高绿骨儿,圆圆金黄脸,最爱向太阳,盈盈笑不停。(猜植物)
2、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猜植物)
3、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猜植物)
4、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猜植物)
5、说他是棵草,为何有知觉,轻轻一碰他,害羞低下头。(猜植物)
6、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猜植物)
7、生根不落地,有夜不开花,市场有得卖,园里不种他。(猜蔬菜)
8、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猜水果)
9、红关公,白刘备,张飞,叁结义。(猜水果)
10、脱下红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各有味,大家都喜欢。(猜水果)
11、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猜昆虫)
12、口吐白云白沫,手拿两把利刀,走路大摇大摆,真是横行霸道。(猜动物)
13、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猜昆虫)
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云“三五中秋夕,清游似上元”,就是指的这个节日。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汉朝时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祇叫太一神,又叫泰一、泰壹氏、泰氏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玉皇大帝,西方的上帝,是主宰宇宙一切的天神。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一神。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因此这个日子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一、活动背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亲友相聚的日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添节日氛围,提高商场人气,我们策划了一场“闹元宵”的活动。
二、活动主题
“欢欢喜喜闹元宵,红红火火福满堂”。通过各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活动,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活动时间
正月十五日,全天。
四、活动内容
猜灯谜:在商场各个楼层悬挂灯谜,顾客猜中灯谜可获得小礼品。这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还能促进顾客与商场的互动。
舞狮表演:邀请专业舞狮团队进行表演,为顾客带来精彩的视觉盛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品尝元宵: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设置元宵品尝区。让顾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
互动游戏:设置互动游戏区,如投壶、猜拳等传统游戏,增加家庭互动,提升顾客体验。
打折促销:全场商品打折销售,为顾客提供实惠。
五、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期望能提高商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为商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习俗。在这些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我和家人都是在快乐中度过。
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我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有爷爷、奶奶和舅舅,还有乡下来的亲戚朋友,家里非常热闹,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火腿、扣肉、鱼肉,还有元宵佳节的“主角”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特别惹人喜爱。开饭时,我们一起举起杯子,庆祝元宵佳节。
晚饭后,我们到小区空地上放烟花。我和妹妹拿着一根烟花,爸爸拿着一炷香,轻轻点燃了烟花。只见烟花喷出一道金灿灿的火焰,快速往上升,升到几米高的时候,突然绽放出一朵艳丽的“菊花”,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这时,左邻右舍也放起了烟花,夜空中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烟花,院子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兴高采烈地跳着、笑着、蹦着。最有趣的是有两个胆小的小朋友,用双手蒙住了眼睛,但又禁不住美丽的烟花的诱惑,偷偷地从手指缝里面向外瞄。
天上的烟花越来越多,烟花金光闪闪,多姿多彩,把整个夜空都照亮了。烟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元宵节里放烟花,真是让人难忘!
元宵节传统食 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圆子”。南宋周必大《平国续稿》记云:“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比……”《岁时杂记》曰:“煮糯为丸,糖为噪,谓之圆子。”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用糯米粉团包裹起来搓成圆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圆子与耍狮、舞龙的球一样是月亮的象征物,食圆子含有祭月、赏月的意味。同时,元宵圆子跟中秋之月饼一样,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圆子》诗云:“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1913年,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似于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为“汤圆”,沿用至今。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下在烧沸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就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往后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往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1、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2、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如狼似虎
3、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百灵
4、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见机行事
5、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7、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8、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
9、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10、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11.判(打一成语)。一刀两断
12.者(打一成语)。有目共睹
13.泵(打一成语)。水落石出
14.扰(打一成语)。半推半就
15.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16.田(打一成语)。挖空心思
17.十(打一成语)。纵横交错
18.板(打一成语)。残茶剩饭
19.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20.票(打一成语)。闻风而起
21、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爆米花
22、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虾
23、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元宵节源于汉代,到了唐代受到重视,在宋代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白天有精彩的踩高跷、舞狮子等表演,夜晚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早晨,我们一家人匆匆吃完早餐,准备去看演出。刚走出家门,我们就听见一阵阵锣鼓声从远处传来,表演就要开始了。我们来到广场上,这里锣鼓喧天、唢呐奏鸣,场面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一群左手拿扇子、右手握手帕、双脚踩高跷的“世外‘高’人”慢悠悠地走上了临时搭建的大舞台。他们先像模特走场一样围着舞台转了几圈,等到位置站定,一边甩着扇子,一边转着手帕,开始扭秧歌。演员们走三步,退一步,保持着整齐的队形。虽然队形不变,没有过多动作,可却感染了众人,也纷纷学着样子扭了起来。连小孩子们也跟在大人后面,一边扭,一边“咯咯”地笑起来……高 潮到来了,舞狮子的演员上场了,有的狮子是由一个人扮演的,有的狮子是由两个人扮演的。“狮子们”一会儿张牙舞爪,一会儿梳理毛发,一会儿摇头摆尾,一会儿四目相对,一会儿争抢硕大的彩球……
傍晚,一轮明月悄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洒落在天空上。天空十分静谧,而地面上却是灯火通明、热闹无比。看花灯的人们都聚集在灯会现场,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铁桶般的结实。我们一家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缓慢地移动着,沿路观赏着色彩斑斓的'花灯。花灯们神态各异,有准备展翅高飞的凤凰,彰显贵气;有意欲一飞冲天的金龙,代表希望……最多的是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的兔子灯,有的兔子灯两腿站立,甚是可爱;有的兔子灯四脚着地,小巧玲珑;有的兔子灯蹲坐在地,憨态可掬。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高大的红色花灯,有一匹骏马站立在上面,骏马的四周围绕着朵朵祥云,仿佛它是踏着七彩祥云的天马。随着它的身体向上看,一个精美的球型巨灯赫然出现在眼前,整个花灯的寓意是人们的生活将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们猜了好几个灯谜都没猜中,怪不得古时候的人们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灯谜如何难猜,还给它起了个“灯虎”的名字。很晚了,观看花灯和猜灯谜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开始散了,我们也随着人群依依不舍地离开灯会现场。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来临了,这一次的元宵节和以前的元宵节可大不一样了。因为这次我和其他小记者一起参加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
这一次的活动是在大同市图书馆大厅举办的,主要有猜灯谜、剪窗花、投壶和对诗歌等内容。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会获得相应的印章一枚,集齐所有的印章就可以获得新年的礼物,大家听到后开心极了,都憋足了劲,都想拿上这个大奖。
活动开始了,我和我的一个同学,直接来到了一个剪纸桌前。听老师讲过后,我抄起一把剪刀,拿到一张打过孔有轮廓的红纸,非常认真地剪了起来。因为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剪窗花,大部分觉得都太难了,便交给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去做但我妈妈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帮我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窍门,不仅完成的快,而且还让老师夸了真不错!真不错!直接就盖了章。我就这么顺利的完成了一项任务。
接着就是猜灯谜了。场地内的头上方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片灯笼。灯笼上写着各种灯谜。我和妈妈很顺利的猜到了一个。便又顺利的盖章过关了。
有难度的要算投壶游戏了。那壶口只有笔筒粗细,壶高半米多高。投的箭比壶略高一些。每人投10次,只要能投进三次以上便可以过关盖章。开始我觉得,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没想到,在我排队等待时,同学们一个个以失败告终。我便也开始慌张、焦急、不安起来。
一转眼便到我了。我把十根箭拿在了手上,开始去投。一根,两根,三根……都以失败告终了,我变更焦急起来。这时妈妈走到我的身边,让我先放松心情,再告诉我投壶的要领。我站在原地做了好些个深呼吸,把心情平复好后,又按照妈妈教给的跨出一步,把箭抓稳抓牢,轻松的对准壶口投去,第四次居然进了。同学们一片鼓掌叫好。有了同学们的鼓励给我更增强了信心。可是哪个壶口实在是太小了。在后面的六投中,我终于侥幸完成了任务。
后就是对诗歌了。我们分别要去“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四位诗人处去各对一首诗歌。心想平时老师让我们背了那么多的诗,过关肯定是轻而易举,不再话下的。万万没想到就在“李白”处出了问题。他让我背一首叫《红豆》的诗。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也搜索不出这首诗。“李白诗人”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再背背。我求救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不是《红豆》而是《相思》原来是李白把诗句直接给问了出来,也怪我只想题目而没想内容。让妈妈这一提醒。我又回到了“李白”处,回答完了后,积满了所有的章。高高兴兴地去把我的新年礼物:一个书签,一张漂亮的明信片和一个喜庆的福袋领了回来。
这次活动让我过了一个难忘而且有意义的元宵节,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的含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__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
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全国大部分是不会放假的,但也有的地方会安排放假,具体以当地的要求为准。
为什么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元宵节是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一部分意见建议将其也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考虑到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不宜再增加,而元宵节距离春节较近,中秋节虽然也与国庆节相邻,但相比之下中秋节影响更大,因此此次暂不将元宵节增设为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