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南北方过年吃什么(优秀13篇)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广东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1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传说故事 2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6]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中国人过春节吃什么 3

第一,北方人春节少不了饺子。

对于我国的北方人来说,春节的第一顿必吃的食物就是饺子。因为在北方人的习俗里面,饺子,寓意有进宝之意。饺子里面有的在里面会放上糖,这代表着吃了之后,日子会变得更加的甜美。有些饺子里面会放了发生,这代表着人吃了之后可以变得更加的长寿。有的饺子里面放了一枚铜钱,他的意思是谁吃到了这一枚铜钱的饺子,那么接下来的路就会财运滚滚来。在北方人里面,饺子和面条要一起煮,这也叫做金丝穿元宝。这是非常吉利的意思。

第二,重庆人春节少不了扣肉。

在重庆这个地方,对于重庆人来说,过年扣肉是必不可少的。扣肉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肥而不腻,而且味道非常好吃的话,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第三,广东人春节少不了橘子。

在中国的广东地区,有很多小辈在给长辈拜年的时候都要做磕头。而长辈就要用红纸包着钱,或者是拿上柑橘赏给小辈。而且我们会发现,如果你到广东地区的家里人做客的话,你会发现他们在吃饭之前都会先吃橘子,作为饭前的水果。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群在过春节的时候必吃的食物。我们都知道春节的时候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对食物的摄入量,因为食物实在是太美味了,而且一年只有那么一次,很多人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暴饮暴食之后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只有害处并没有益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避免我们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如何避免春节暴饮暴食

第一,多吃一些帮助消化的食物。

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帮助我们消化的食物,例如萝卜。萝卜里面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我们胃部的运动,解除油腻的作用。萝卜也可以配合着洋葱一起烹饪,洋葱解除油腻的效果也非常好,而且还帮助我们消化。吃萝卜对于我们胃部胀满有着缓解的作用,而且洋葱几乎是不含脂肪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润肠,能够减少油腻感。

第二,吃慢一些。

慢食是避免暴饮暴食的最有效以及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不仅可以花时间去真正享受你吃的东西,而且还可以给你的大脑以及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食物。所以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养成慢食和品尝美食的习惯。

第三,喝大量的水。

根据调查发现饮用大量的水,特别是在用餐之前,会让你感觉到更加的饱。而且喝水也可以抑制你的食欲,这样子你在吃饭的时候就不会摄入过多的食物。

吃春节作文 4

寒冬腊月,新春佳节来临前夕,湘西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打糍粑。俗话说:“拜年拜年,糍粑上前。”

一家打松把,左邻右舍、至亲好友都来帮忙。年轻的、年老的、妇女们、小娃娃,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也难得这样开心地欢聚在一起。

在各式各样的糍粑中,湘西糍粑的制作方法和工序别具一格。

首先是选料和淘料。将去掉稗子、谷壳的优质正宗纯糯米用清泉水淘洗干净,浸泡10小时至12小时后倒人生箩筐内沥干。这时的糯米吸足了水分,宛如一粒粒洁白、晶莹的珍珠。

接着蒸料。在一个木制桶底部铺一层干净的糯米稻草,把颤桶放在沸水滚滚的大铁锅上,盖上盖,让蒸气在空桶内停留十来分钟;然后,将糯米倒人桶内,盖上盖去蒸。这一步的关健是掌握火候。所以人们往往拿出早就晒干的最好的杂木柴,而且由一专人烧火。持续约一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就随着热腾腾的蒸气弥漫开来。再加大火继续蒸半小时,就可以打糍粑了。

打糍把用糍臼、松糍、糍刮、糍板等工具。糍臼有木制和石制两种,其形状呈圆形,四周凸出,中间凹进成槽。打糍粑时,先将桶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糯米饭倒人糍臼中。这时,周围的人都争着去糍内捧糯米饭吃。据说,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你与朋友相处,就如糍臼中的糯米饭一样融洽,你的生活就会如香喷喷的糯米饭一样又香又甜。打核把要趁热,“趁热打糍把,五谷丰登一年发”。打核把用的糍椎,是一截碗口粗、长约一米的杂木,中间穿一根能用手握住的杂木棒。人们左手抓紧椎把,右手按住椎棒,呈旋状一上一下地擂,待糍臼内的糯米饭略呈糊状,才举椎打。

待糍臼内的糯米被椎打得很烂、拉开时能起丝状核团时,就用前端如月牙形的核刮把它挑起,放到抹了蜡油的糍板上。掰开整块糍团,抓上一小佗,一搓一拧一挤一旋,就成了一个个拳头般大小、圆溜溜、光滑滑的糍球。将糍球有序地摆满糍板,再压上另一块也抹了蜡油的糍板。

之后的任务就是压粑了。压粑完后,掀开压在上面的糍板,一个个圆圆的、扁扁的糍粑便做成了。

糍粑脸庞圆又圆,家家户户好团圆。

啊!难怪检把要做成圆的。糍粑在人们心中,不但有家人团圆的寓意,而且是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更是对幸福生活的祝愿。

春节吃年夜饭作文 5

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每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都要跟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我每次过年的时候都要到奶奶家去吃年夜饭、拜年,奶奶都会给我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今天的小菜真多,有螃蟹、九节虾、红烧鱼、酱鸭舌……还有许许多多好吃的点心,可真是让我大饱口福。爸爸妈妈在不停地给奶奶夹菜,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我们家有个常规,那就是在吃年夜饭时,大家用快乐告别今年。饭桌上,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在一年中快乐的事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妈妈自告奋勇第一个说,她先动了动衣服,又清了清嗓子,然后幽 默的说道:“在过去一年里最有趣的事是:有一次有人找我办事,我急急忙忙地穿好袜裤,就跑出家门。众人投来惊异的目光我也好奇,当发现自己忘记穿短裤外套时,我尴尬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后来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讲了自己的趣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全家共同等到了新的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万事如意!

春节家宴怎么吃 6

春节家宴怎么吃 -春节

南方网讯春节期间,人们食用量较少,特别喜欢吃一些少油腻多清淡的'菜肴。办家宴选用席谱时要荤素相配,冷,热,小吃兼顾。冷菜清淡不腻,可佐酒。热菜中既要有软熟、细嫩之菜,也要有香脆类的油炸食物。菜肴的色泽宜红、白、绿、黄相映,体现喜迎新春的情趣;口味既有甜、咸,又有酸、辣,搭配合理,使人感到滋味无穷。

上菜程序亦有讲究,前人曾有总结:“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一般应先上凉菜后上热菜,炒菜中要咸的先上,其鲜咸突出,能开胃,刺激食欲;油炸、甜食类可在中间或上大菜之前上,因先吃油炸、甜食易使人肚饱和倒胃;酸、淡汤菜应放在最后,既可醒酒,也可解腻;小吃安排在饭后,以取特色风味调整味觉,增加口感。(来源:37c医学网)(编辑:姜志)

春节吃年夜饭作文 7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酒店吃饭。一路上,到处是鞭炮声,人们都喜气洋洋、欢欢喜喜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我们一到就看见爷爷、奶奶、大伯伯一家、姐姐一家都到了。这时 ,酒菜都上来了。我连忙给大家都倒上了饮料和酒。大人们都高兴地喝着酒,聊着天。

这时,哥哥端着酒站起来说;‘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大家都给力!“”好!好! 大家都举起杯高兴地喝着。我一看也忙着站起来,拿起酒杯,“现在该我了,我祝在座的大家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说完我就喝了一大口酒。爸爸一看我的酒杯连问,你喝的是什么呀。’嘿嘿 !我也喝白酒!“大家一听赶紧给我倒水喝,我感觉脸上烫烫的,可是酒的味道还不错。妈妈安排我做到沙发上,让我在那吃。全家一边笑我一边吃着。最后大人们给我们发压岁钱了,今年可真有意思 ,因为到喝醉了!

春节吃年夜饭作文 8

大年三十,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是我国的传统习惯。今天,我们一家一起,就到乡下陪奶奶吃年夜饭。

一到乡下,妈妈就去厨房和姑姑、婶婶们一起准备年夜饭。我看了一会儿,一点儿也插不上手,坐在那里看看,也觉得没意思,于是,我就出去找我的小朋友们玩。 不知不觉到了吃饭时间了, 妈妈就把我叫了回来。我洗好了手,就坐到座位上。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我一看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的菜肴,有我最喜欢吃的牛肉、鱼、虾和各种各样的菜肴。看着这么多美味佳肴,我馋得直流口水, 赶紧拿起筷子夹起牛肉往嘴里送。我一边吃大餐,一边喝着姐姐给我倒的'饮料。

就这样,我们的年夜饭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开开心心地吃完了。席间,我还收到了奶奶、叔叔、姑姑们给我的压岁钱,可高兴了,在新学期里,我要用这些钱买些我喜欢看的书。

春节象征着什么 9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意味着上班族不用上班了平时工作那么忙,有很多时候为了赶项目都是彻夜加班,总想着休班休息一下,但是大多数不能缓解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压力感。春节就不一样了,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顿大餐,聊聊天,或者是一起唱唱小小,看到亲人的那么重说不出的亲切感,会让你的工作中的压力不知去向哦。

意味着孩子们不用上课了春节的到来是多少孩子盼了夏天,盼秋天,盼了秋天盼冬天盼望了一年才盼到了过年,因为过年就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不用受到老师的批评咯,更不用受到家长每天的叮嘱学习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别提有多么开心的事情了。

意味着终于可以收压岁钱了不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过年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压岁钱的哦。有些是父母给孩子们的,还有些是孩子给父母的压岁钱,人们都通过过年红包压岁钱来传递春节这份喜气,让更多的

意味着终于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了平时在外奔波的儿女们一年不回家一次,过年了指定是要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大年最重要了,不论你有什么理由,不论你有什么困难,或者不论是否你挣到了钱没挣到了钱,都应该回家和父母团聚,父母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只要是你能够平平安安的到家比什么都好。

意味着可以穿新衣,吃大餐了春节大家都会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鞋子来买,这样也满足自己一年的辛苦了,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们都会在过节的时候买衣服,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的时候都是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够穿到新衣服哦。

意味着又老了一岁过了一年大了一岁,小孩子们又长高了一大截,大孩子们都期盼着大了一岁该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过年了,父母们当然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幸福美满平安了,作为自己的自己看到父母又老了一岁,更是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哦。

春节吃年夜饭作文 10

吃年夜饭吃年夜饭喏!腊月三十,是我国传统过年吃年夜饭的日子。我、爸爸、妈妈、奶奶、还有二姨,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听着窗外的鞭炮声;看着电视里丰富多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妈妈端上了年夜饭里第一道美食“炒年糕”今年妈妈烧的年糕真好吃啊!

用了香菇、肉丝、红萝卜……里面还放了好多佐料,年糕是我平时最喜欢吃的一道食物了,可接下来的炖乳鸽、手抓羊排、炒牛柳……一道道菜馋得我直流口水不忍释筷。除了这些,桌子上一早就已摆好十个高碗,鸡鸭鱼肉……瓜子果仁……冷盘糕点……都是很有讲究的美味,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菜。今年的菜和往年有些不同,可能是因为今年的年夜饭是由妈妈亲自下厨的缘故,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充满欢声笑语,好热闹,吃得好开心啊

中国人过春节吃什么 11

1、饺子

在北方的年夜饭桌上,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一道大宴美食。饺子,又名娇耳、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除夕守岁吃饺子,意为“更岁交子”。此外,饺子外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之意。

2、馄饨

馄饨,谐音“混沌”、“浑囤”,过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也有粮食满仓的意思。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馄饨形状像元宝,而且过年包馄饨还有讲究,必须捏住馄饨皮的两角往里包,意为“兜财”。

3、年糕

春节吃年糕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福建的红/白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北方的粘粘糕等。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吃年糕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4、八宝饭

八宝饭的用才讲究,工艺相当繁复,分量足,甜度高,适合全家人分食享用,象征团团圆圆。据民俗专家介绍,八宝饭中的莲子象征婚姻和谐,桂圆象征团圆,金桔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冬瓜、蜜樱桃象征生活甜蜜,薏仁象征长寿,瓜子仁则寓意平安无灾。由此看来,八宝饭好像一只聚宝盆,寓意新的一年能够财源滚滚。

5、鱼

春节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鱼,因为鱼同“余”,代表着“盈余”,意味着“年年有余”。过年吃鱼还有很多讲究,鱼应该是年夜饭上的'最后一道菜,而且不能吃完,这象征着年年有“余”。另有一些地方要把鱼头和鱼尾留到大年初一吃,代表一年从头到尾都有富“余”。

6、鸡

鸡与“吉”谐音,在广东有“无鸡不成席”的说法,鸡更是广东人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人们通过吃鸡来祈福吉祥,期盼来年能飞黄腾达。

7、汤圆

在我国南方有春节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圆”寓意“团圆”、“圆满”,象征家庭和谐,生活甜美。

8、糍粑

“打糍粑,过新年”在湘西地区尤为盛行。糍粑是用糯米制作的,粘性很大,过年吃糍粑可以把家人们用于“黏”在一起,寓意人们对新年的团圆之意。

9、春卷

春卷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一 春卷是将韭菜、豆芽、肉丝、芹菜、豆腐丝、鸡丝、香菇等食材合炒,然后用薄饼将合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代表“有头有尾”。有些地方则是吃炸春卷,油炸后的春卷看起来像是一块块金条,有“黄金万两”的吉庆寓意。

10、面条

福建一些地区有过年吃面条的习俗。面条,素有长寿之意,新年吃它,还有“长长久久”的意思。

11、腊味

在以前,腊味是秋冬季节特别受欢迎的风味食物。过了腊八节,基本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腊肠、腊肉、腊鱼等,等到过年就成了很好的下酒菜。

12、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才做的一种年饽饽。粘豆包是用黄小米和小豆馅制作而成的。蒸粘豆包和蒸馒头一样要发面,发面的“发”寓意“发财”、“发家”,蒸粘豆包则象征“蒸蒸日上”。

13、粽子

过年包粽子吃粽子是广西、浙江等一些农村才有的习俗,寓意“包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大都会包一些,用来预祝自家的孩子将来能“高中”。

14、黄豆芽

黄豆芽,苏州人还给它取了个好名,叫“如意菜”。上海、苏州人的年夜饭席上一定少不了“如意菜”,祝愿新的一年“称心如意”。另外,黄豆芽是发芽菜,象征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糍粑

湖南湘西土家族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人都要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节也有吃糍粑的习惯。

春节的来历 12

(一)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早上吃的食物 13

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花生(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当然,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中国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才吃饺子。

年糕

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老北京人的一项习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