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2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历史趣闻】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历史上有很多知名人物,“梅兰芳”、“杨子荣”、“柳公权”……可是我最敬佩的还是孔子。
孔子长得眉清目秀,像一个读书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弟子把他平台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撰成一部书《论语》。
有一次,孔子看到了一套很难懂的竹简书,每天翻来覆去地看,把用来编书的牛皮绳子都磨破了,之后他又编好,又被磨断,反反复复好几次,他还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能读得更懂了。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孔子和他的弟子到处找米,后来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侯,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祭祀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灰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从而便总结出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
孔子他把书都读破了的做法,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读书破万倦的精神吗?敬佩一个人光知道他做的伟大的事是不够的,敬佩一个人就应从他身上找到闪光点,并学习和拥有这个闪光点,孔子的心灵和品格是我最敬佩的。
中华历史渊源流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长河流淌着无数英雄的鲜血,无无数名人伟客载入史册,名垂千古。
五千年的上古文化中鲜为人知的就是哪一位位仁德兼备的`君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虽不是什么王公贵族的后裔,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智慧一统天下。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原名刘三,及沛县人,家中排行老三,先前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秦末汉初,嬴政失去民心,各地人们都揭竿而起,一心推翻秦王暴政。刘邦在妻子吕雉的劝说下,在沛县起义,自号“汉”,一路攻向咸阳城。因为刘邦推行仁爱,所以一路上愿意投降和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天下大势已经很明了了。可是还有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那就是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项羽收下兵多将广,个个以一当十,再说项羽,他二十岁便能举起青铜鼎。论武功,恐怕无人能敌。项羽对咸阳城亦是虎视眈眈,刘邦可是遇上了劲敌。项羽在新丰鸿门摆下鸿门宴,欲置刘邦于死地,席中刘邦逃跑。刘邦又用计将项羽围困。项羽随厉害,但也寡不敌众。最后,二人在鸟江畔决战,项羽失败,自刎于乌江畔,刘邦一统天下。刘邦之所以胜利,依靠了除了能力和智慧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字“仁爱”,这也正是我们该学习的。
中华古人固然值得尊敬,不过,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跟应该学习古人经验,吸取古人教训。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历史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