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优秀25篇】

勤俭似乎被我们忘却了。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谈勤俭好像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有了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

节约的简短故事事例 1

同学们,“勤俭节约”大家个个都会说,可你们真的能做得到吗?勤俭节约就是生活俭朴,珍惜劳动成果,不奢侈腐化,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优良作风,它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一天就有10元、5元的零花钱,却从不知道储蓄,小吃店便成了我们下课经常光顾的地方,那些可乐、小飞机便成了我们这些上课开小差的“理由”了。家长给我们的零花钱,我们这些小学生就从此过上了这种“富裕”的生活,在学校里也养成了互相攀比的坏风气。零花钱便越来越多了,使我们这些小学生变成了富家大小姐、大少爷了,长大了能变成什么样?你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我们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张婷就是这样的一名好学生。她生活上很俭朴,既不大把花钱,也不向爸妈要名牌。

她有一个小猪储蓄罐,她的爸妈每月给她十多元零花钱。这零花钱,她除了用来买学习用具外,从不买好吃的或好玩的,剩下的钱都悄悄地喂了“小猪”,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小猪“吃”得肚子满满的。她把这些钱用来买书,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我们应向张婷学习,不讲吃穿,不讲玩乐,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当代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看作“小公主”、“小皇帝”,吃穿用玩全都是最好的,还大把大把地花钱,并使这种不良的风气渐渐滋长。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大人们给的钱是他们辛苦劳动挣来的。平时给零用钱,春节给“压岁钱”,这是大人们对我们的疼爱,我们要把长辈给的钱节省着花,把这些钱花在需要的地方。

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这里,我愿全校的学生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

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就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就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3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4

现年30岁的川东某乡镇小伙子叫王东东,改革开放,他在外面做大买卖,赚了人生一桶金,回到家乡想晒富。牛年的春节,他租了一架直升飞机回家过年。飞机停在生产队晒坝上,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围着飞机看热闹,王东东春风得意,脸上笑得合不拢觜。王东东有了钱,在外大手大脚,每天是吃香喝辣的。这春节,他计划拿50万元,请乡里父老乡亲吃大餐。决定每桌5000元,计划100桌,每桌两只鸡,两只鸽,两王八,两只鸭…。可这订单被王东东爷爷否了。

这是为什么呢?开初,王东东不理解,还与爷爷闹别扭。原来,王东东的爷爷也是受苦人,他的一个故事改变这一计划。王爷爷讲述了60年代他吃麻头,吃膨润土的亲身经历。

1958年提倡大炼钢铁,炼钢铁用什么炼呢?就是用那些树木,有很多森林巨木都砍伐了,大树小树都砍光了,砍掉以后去炼钢铁去了,结果是钢铁也没炼出来,树砍掉了,砍光了。1960年起,又连续几年遭到了严重的的自然灾害,这样农业生产就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时人到处逃荒。那年代吃什么?吃麻头,吃膨润土。你知道吃了膨润土(又名白鳝泥)是什么感觉吗?排便非常困难,几天难排出,还得用手掏,那味道多苦啊!那年代,饿死的'人每天可见。在1958年夏天,跃进运动进入高潮。人民公社这种组织有了基本模样。社员所有个人财产和个人债务都全部拿出去交公,分配上完全实行平均分配供给制。这样的背景下,公共食堂应运而生。

食堂开办后,社员们所有财物粮食都交归公,严格禁止个私自做饭。许多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口锅吃饭,当时老百姓叫它大“锅”饭。“免费供吃饭,敞开肚皮吃”,吃的全是清亮寡料的玉米粥,出生那年代的人,这就是好东西了。你说,那时有米吃多安逸。

80年后,改革开放,农业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大丰收,解决了温饱。他说,有钱又怎么样,决不能浪费啊!王爷爷一席话,王东东终于醒悟了,认为爷爷的话很有道理,即使有了钱,但应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王爷爷的开导下,爷孙俩研究,仅用2万元请居民吃个坝坝宴。拿出40多万兴修道路,安装路灯,种植中草材。如今,这穷村脱富变富了。

这就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典型故事。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5

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

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6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

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7

勤俭节约小故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8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9

小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他曾经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与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列出了“财政”要求。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主席。信的'全文如下:爸爸与约翰的备忘录———零用钱处理细则

1.从5月1日起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规定,但书写或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惟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家庭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后者将给予约翰足够的资金。找回的零钱与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予方。

12.双方同意约翰不向任何家庭教师、爸爸的助手与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对于约翰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其超过20%的部分(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约翰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内容。

以上协议双方同意并执行。

小约翰·D·洛克菲勒(签名)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签名)

勤俭节约的故事 10

节俭力行

【注音】jiéjiǎnlìxí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身居高位,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讲排场,办事亲力亲为。在家吃饭只吃一份肉菜,家人也不穿绫罗绸缎,只穿布衣。他从不炫耀权势,居功自傲,说话非常谦虚,勤勤恳恳地辅佐国君。

【出处】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记·管晏列传》

【解释】指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节约

【相近词】节俭躬行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1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加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经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一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他的节俭。

勤俭节约的故事 12

我的家风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出自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它什么时候被我们家“剽窃”来,成了我们的家训?我问过爸爸、妈妈也问过奶奶,他们说都自己也不知道啥时候的事,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教育他的下一代的。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吧。

一、有点“小气”的奶奶

我的奶奶,她有着一头乌黑的卷发,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脸上也没有什么皱纹,看起来挺年轻的。奶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气”,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奶奶生活很节俭,平时吃饭要是我把饭粒掉桌上都要我捡起来,叫我不要浪费。还有一件事,就是开暖空调。一天寒风刺骨,我冷得发抖,一路上,心里想回家开着空调就暖和了,于是加快步伐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可是到家一打开门,我失望了,没有开暖气,奶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马上问:“奶奶,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开暖气?奶奶笑着说:“衣服多穿点就不冷了,小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开暖气,太费电了,我听了嘟着嘴不高兴地回答:“奶奶,不要这么节约,又不是用不起电”。奶奶听我这样说气得不理我了。这时,爸爸正好回来,看到听到了这一切,笑着拉着奶奶的手说:“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您老人家也要享受一下,不要过得这么节约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听了爸爸的劝说,奶奶这才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也都乐了,爸爸拿起遥控器“滴”得一声,暖气开了。

唉!这就是我的奶奶,所谓“小气”的奶奶!

二、节俭的妈妈

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的一天,爸爸要在家里请客人,中午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这下该我们忙活的时候到了。我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着现摆起他的茶艺来了。最忙活的就是妈妈了,不长时间,妈妈就为客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他们都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的夸妈妈手艺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帮妈妈收拾吃剩的饭菜。我把饭菜倒进了垃圾箱,妈妈看见了严肃地对我说:“干嘛到掉了,物价这么贵,不要浪费粮食,况且我们吃的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的,因该珍惜劳动成果,正所谓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那以后,我真正理解了“节约”二字的含义。

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关水笼头,我连忙过去关水龙头,并对奶奶说:“以后要节约用水。”还有一次,爸爸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可是电视机还开着,我就悄悄地关掉电视机。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三、朴素的爸爸

我爸爸也是一个节俭的人。其实我家并不贫穷,但爸爸生活却十分节俭,不怎么买衣服,洗手的时候,总是把水开得细细的,从不浪费。有一次,我在洗衣服的时候,把水开得非常大,爸爸正在看电视,他赶紧跑过来,让我把水开得小一些。我满不在乎的说:“不就是多交点水费吗?”爸爸说:“这跟钱没关系!把水开小点。”于是,我只好把水调小。洗完衣服,爸爸对我说:“水是生命之源,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很多地方的平民百姓都喝不上水,更别说洗手、洗澡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难道不该节约用水吗?”爸爸还经常对我说:“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应勤俭节约。”

爸爸的话,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使我知道了水是生命的源泉,人没有水,最多能活三天。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吧!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不尽采取措施,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

一件小事,爸爸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节约水的重要性,同时更显现出爸爸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很棒!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有,我们都应该厉行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勤俭节约的故事 13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汉文帝也想造一个露台,让工匠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答﹕十户。汉文帝又摇头又摆手,说﹕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钱省下吧。

《史记》载﹕文帝“即位三十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宫室’是宫殿建筑,‘苑囿’就是皇家园林以及供皇室打猎游玩的场所,‘狗马’指供皇帝娱乐使用的动物、设施等,‘服御’即为皇帝服务的服饰车辆仪仗等。这些都是皇帝们讲排场、显威严、享乐游玩必不可少的,皇帝们大都十分重视。然而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增添。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节约的简短故事事例 14

我们的祖先,在从前的艰苦生活中,学会了勤俭节约,以他们为榜样,勤俭节约便成了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

对于我们在校生,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但话虽如此,可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做到了。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做到勤俭节约,使我们的学� 有 如果你是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其实,我们人类在处于缺水危险,虽然说地球的3/4面积都是水,但可供人类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还有我们吃剩的饭菜,有的同学吃不完了就随便乱倒。如果是吃不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相应地买少一点,这样我们既省了点钱,又不浪费粮食。粮食的短缺,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可以计算,如果每个同学每天需要1斤米,那么我们一个学校有1000个学生一天就要1000斤学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个月就3万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要过余浪费。

还有许许多多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需要节约的。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和谐、节约的人,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成为了一个和谐又节约的学校。

勤俭节约的故事 15

说到这食物我就想起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我总是改不了。上次我吃杨梅的时候就发现一只虫子在上面,我就把它扔进了垃圾箱。

在星期天的下午,妈妈和我还有琳琳阿姨一起去乡下摘杨梅,顺便改掉了我的坏毛病。刚进乡下,我就感到乡下的空气与城里大不相同。终于到了,刚一下车,就感觉山真高。刚开始,我还英勇无比的走在前面,越走越累我就准备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结果发现有蛇,吓得都不敢动了,就连忙退到了后面。终于到山顶了,我开始摘杨梅了。终于摘完了两大篮,我去期盼已久的'吃饭时间。

没想到,摘个杨梅也要这么累。我以后有珍惜食物啊!

勤俭节约的故事 16

以前,我很喜欢折手工,可是,玩了一会儿我就把它们就都扔掉了,可是当我知道纸造出来需要许多木材,小树长大需要十几年,可我们写满一张纸只要几分钟,于是我觉得我不能浪费纸,可是在学校里浪费纸的`同学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同桌经常把纸撕了折纸飞机玩。我告诉他:“纸来之不易,而且造纸也会有许多的污染,比如空气污染。刚才你那张纸可以打草稿呀。”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7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节约的简短故事事例 18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们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还需要节俭。可是我们都没有这么作,而我的奶奶却让我意识到了节俭的重要性。

我的奶奶是个驼背的人。有一次,我瞒着她,偷偷拿了12块钱,去请同学吃小吃。结果用得钱所剩无几,被奶奶发现后,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孙女,我们家要建房子,所以我们要节约,知道吗?”我点了点头。从此我开始节约用钱。

后来,奶奶把淘米水喂羊喝。于是,我就偷偷溜近厨房,把淘米水给扔了。事后,她大发雷霆:“谁让你扔的,现在山里的人连水都喝不上,你到好,把水倒光了,这水起码还能浇点花草!嗯!”我心里想:连奶奶这样的人都知到节约,而我…我羞愧万分。从此,我不在浪费水了。

粮食也是奶奶节约的东西。有一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吃不下的饭菜就随手丢弃在垃圾桶里。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将饭菜从垃圾桶里捡了出来,放在碗里,拿着筷子给猫拌起饭来。嘴里喃喃道:“这孩子,怎么不知道节约。要知道浪费是可耻的。”

是啊,“浪费是可耻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作起,争做节约小卫士!

勤俭节约的历史小故事 19

毛岸英节俭买书的故事

一天,毛岸英买菜回来路过一家小书店,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店堂,看见满屋子摆了好多的书、画。他仿佛走进童话般的神奇世界,翻翻这本书,新鲜;看看那本书,也有趣。后来发现有一本很厚很厚的长方形的书,卖书的人告诉他,这是字典,是位不开口的先生。岸英像着了迷似的,心想,不开口的先生多好,要是我把它请在身边,碰到难字生词,翻一翻,它就告诉你,那多好,对,买一本!

“老板!这个不开口的先生要卖好多钱一本?”岸英满面笑容,兴冲冲地问。他心想,七八个铜板总可以了吧!

书店伙计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不多!大洋8 角!”

“8 角?”岸英有些吃惊,脸上充满希望的笑意赶跑了。

“8角,就是240个铜板呀!”岸英吐了吐舌头,不忍释手地把字典放回原处,叹口气离开了书店,他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袋里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怎么办呢?从哪里搞钱呢?给“大黄牙”当奴隶,连饭都吃不饱,哪来钱?岸英苦苦思索了老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

他买回一篮豆芽菜,“大黄牙”丢给他6个铜板。他跑到隔壁弄堂里的一家馒头店里,把铜板递过去,习惯地说:“呶,来三只开花馒头。”他总是给岸青、岸龙各买一只,6个铜板是三个兄弟的早饭钱。刚刚把三只开花馒头接到手里,他突然醒悟了似的退回一个,说:“退我两只铜板好啦!”

岸英是个有恒心的孩子,凡是想准了的事,他就一定下狠心办到,即使再饿再冷他也能忍受。他和岸青省吃俭用,大约两三个月的早晨没有吃早饭,总算积存了200多个铜板。他终于跳跳蹦蹦地走进书店,从袋子里倒出所有铜板,一边要书店伙计数钱,一边拿起《学生字典》翻看。

有了字典,兄弟三人像得了宝贝似的,可高兴啦!从此,岸英一有空就对着报纸查生字,还教岸青、岸龙学文化。

勤俭节约的故事 20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季文子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季文子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1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苏轼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2

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节约的简短故事事例 23

人类的生命。我们不节约,就当是我们杀了人的一半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人们不节约粮食。比如我们班的同学吧!她在学校搭食的,我也是,我每次和她一起吃饭。总是见她去饭堂后,只吃几口,就把吐出来的骨头倒在饭里,然后全部到向垃圾桶,真浪费。哎!不止雷依琪一个,还有我堂弟洪海杰呢!我堂弟每次吃完饭后,也不把碗里的饭粒吃掉,真浪费。世界上不止有雷依琪和我堂弟学了悯农是白学的之外,还有许多人是白学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不仅要节约粮食,还要节约水的喔!其实不节约水也是杀了人,因为现在中国也只剩下 块冰而已,如果人类不节约水的话,中国的冰一用光了,自己又没有文化,只有呆在中国等死;有文化的可以出国,不用呆在中国等死。比如说我三婶吧!她文化又少,又不会说外语。洗碗也要用一大盆,冲碗、冲筷子、冲勺子也要把水开得大大的,真浪费。哎!刚刚说完我的三婶,我们学校的人又开始浪费水了。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样浪费水的吗?我来告诉你:我们学校门口有很多小摊,大多数同学经常放学后到小摊里看有什么新玩意儿,又有什么好玩的。结果,我们学校有几个同学发现有新玩意儿,就是气球,他们买了几个气球,那到学校里玩。他们玩的方法可多了。有的在气球里装水,然后扔破它,水喷再别人身上;有的把气球吹大,然后又踩破它,吓人……一个人又教一个人,教来教去,真是学校不下雨,也下雨了。我们不仅要节约水和粮食,还要节约电等其他东西喔!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4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5

1.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2.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3.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4.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

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5.郭子仪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