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苏轼的资料简介最新3篇

苏轼,字子瞻,宋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宋朝诗人苏轼的资料简介最新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苏轼祖籍 篇1

苏轼的祖籍在河北栾城。根据《旧唐书》记载,苏轼的祖先苏味道是河北栾城人士。苏味道的一个儿子在四川眉县生活,后来便有了眉县苏氏。苏轼的父亲苏洵,以及弟弟苏辙都是眉县苏氏一族。所以,苏轼是唐代宰相苏味道的后裔,祖籍在河北栾城。

苏洵曾在《苏氏族语引》中记载到:“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除此之外,“三苏”经常在书画作品题跋,印章上都写的是“赵郡苏氏”。

后来,河北栾城政府修建了“苏东坡祖籍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占地约15亩,面积共有750平方米。当时,栾城政府根据苏轼的人生事迹修建了这座苏东坡纪念馆,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苏东坡纪念馆不仅陈列了苏轼的文学作品和历史遗物,其中也展示了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的作品内容和人生事迹,游客来到苏东坡纪念馆后,可以全方面的了解“三苏”的精神风貌。

苏东坡纪念馆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苏氏源流”、“苏味道与三苏”、“苏氏历代名人”、“燕赵明珠---栾城”。在“苏氏源流”中,展示了苏姓的来历,从轩辕黄帝一直记载到了唐代著名宰相苏味道,让前来参观的人了解苏氏的起源。在“苏味道与三苏”中,详细的展示了三苏帝苏味道第十代和第十一代后人。在“苏氏历代名人”中罗列展示了苏姓人士对历史的贡献。

苏轼的六国论写了什么 篇2

这是一篇政论古文。作者主要从六国和秦国存亡的对比,来说明国家礼待士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实行供养人才的政策,就算国君统治失去德行,国家也未必马上灭亡,因为那些想要叛乱的人们失去了能够带领他们反抗的人才。

苏轼先从秦国的兴起写起,他指出秦国原先是商朝时代的臣子,被驱逐到了偏远之地建立国家。因此秦国从建国开始就是自强不息,不断征战四周以求国家的扩大。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力强大,然而苏轼认为秦王并没有真正的体察到先代兴亡本质。苏轼分析了周朝衰亡的历史必然,六国纷争而人心都渴盼着安定。

秦国实力最强的原因包括人才军事实力还有人民富裕。但是六国存在时间更长而秦国两世就灭亡的原因,苏轼指出是养士的不同。六国的群臣中,对待有才能的人都是欢迎而厚待的,虽然六国时期养士风盛行,使得各种才能的人都在享受供奉,但是苏轼认为这样的负担是不可避免的。他举例从先代开始的选拔才能制度,国君通过选拔把财富分给有才能的人是必要的。秦国在六国中强大的时期也是人才最多的时候,然而秦朝建立后却开始实行的法制限制了对人才的供养,这才是秦朝快速灭亡的真正原因。

苏轼罗列了周朝六国楚汉秦始皇的各朝情况,对比分析说明礼贤下士的重要性。他所阐述的观点常常入理三分,见解独到,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政治思想家。

猜你喜欢:

苏轼的生平资料 篇3

苏轼,又称苏东坡,他出生于宋仁宗年间,生性阔达,率直,交游广阔,尤其喜欢美食,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出自他的手中。苏轼早年的时候随着父亲进京赶考,苏轼那豪放脱俗的风格,深深打动了当时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对于苏轼的大胆创新非常赞赏,认为苏轼日后必然是文坛中的领袖。欧阳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这么一夸,苏轼顿时声名大噪,就在苏轼名动京师,准备有一番大作为的时候,苏轼的母亲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守丧。等到丧期结束的时候,王安石又发动变法,和王安石政见不和的苏轼不得不申请离开京城,去地方工作。

离开京城之后,苏轼去了好些地方,都做得不错,直到苏轼到湖州任知州的时候,“乌台诗案”发生了,很多人上奏要杀苏轼,幸亏得到当时很多有识之士的帮助才得以幸免于难,被贬到了黄州。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留下了很多传世的名作。之后随着神宗病逝,苏轼又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长,苏轼或许确实是没有当大官的命,没多久就又受到朝廷党派的排挤,不得不再次请求调离京城。

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大名鼎鼎的苏堤,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到了晚年的时候,苏轼被贬到海南为官,苏轼在海南办学堂,教书讲学,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最后苏轼是在了常州这个他生前很喜欢的地方,享年65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