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10个习俗精选2篇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通常在阳历5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对龙的崇拜,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次为您整理了端午节的10个习俗精选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端午节各地饮食文化 篇1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另外,江浙北部一带端午节还吃豆腐。

端午节的由来 篇2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

据传是民间为祭祀楚国诗人屈原,他选择在五月初五这天,抱恨跳入汨罗江而自尽。也有传闻是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等。

其中“端"指的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又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为汉族四大传统节日。在整个汉语文化圈都颇具影响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