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妥善管理很重要,看下怎么制定吧。规章制度可以建立健康而良好管理秩序,同时也因其中所包含员工的行为规范及员工的责权利,对规范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整理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者昨日获悉,省教育厅日前印发《福建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可以转学的情形,并规定学生学籍号以身份证号为基础,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以身份证号为基础
学籍号终身不变
《办法》规定,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通过全国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学生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终身不变。
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注册后,由学校为学生编列全省使用的学籍辅号,并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统一管理。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
学生学籍实行全省统筹、分级负责、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并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小学生和初中生
5种情况可转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转学:
学生户籍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或在本县域内跨学区、乡镇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学生父母双方或者其他监护人跨省、市、区县工作调动(不含同城区内调动)的;随迁子女及其父母双方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居住地跨省、市、区县、乡镇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长期出国(出境)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现役军人(含武警)工作调动,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其子女投靠亲属到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学生接受教育期间身体状况发生变化的,可视情况由普通学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或由特殊教育学校转入普通学校。
高中遇4种情形
可以申请转学
普通高中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转学:
学生户籍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长期出国(出境)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现役军人(含武警)工作调动等原因,其子女投靠亲属到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学生因身体等特殊原因确需在同城区内转学的,其中考成绩须达转入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线;有技术特长或爱好的,可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执行同级别学校互转的原则。国际课程班与普通班学生不得互转。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学校,限于学生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时所在的设区市范围内,其中考成绩要达转入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符合有关转学条件,并经双方学校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入后应补学缺修课程。
新闻链接:
福建省中小学生转学休学退学等学籍管理有新办法
福州日报6月17日讯(记者许含宇)中小学生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转学?普高国际班的学生能转到普通班学习吗?昨日,省教育厅出台的《福建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对我省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中小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如何办理从即日起将遵照新办法执行。
今后,我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适用于该《办法》。办法明确了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只允许在同级别学校间互转,而且国际课程班与普通班的学生不允许互转。
转学
毕业年级下学期
一般不办理转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有下列5种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转学:
1.学生户籍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或在本县域内跨学区、乡镇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
2.学生父母双方或者其他监护人跨省、市、区县工作调动(不含同城区内调动)的;
3.随迁子女及其父母双方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居住地跨省、市、区县、乡镇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
4.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长期出国(出境)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现役军人(含武警)工作调动,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其子女投靠亲属到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
5.学生接受教育期间身体状况发生变化的,可视情况由普通学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由特殊教育学校转入普通学校就读。
普通高中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有下列4种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转学:
1.学生户籍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的;
2.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长期出国(出境)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现役军人(含武警)工作调动等原因,其子女投靠亲属到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
3.学生因身体等特殊原因确需在同城区内转学的,其中考成绩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线;
4.具有技术特长或爱好的,可以申请转入中职校学习。
中小学学生的转学,新《办法》也有操作上的限制。比如,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执行同级别学校互转的原则,也就是说,二类校只能申请转入二类校,不能转入一类校。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与普通班学生也不得互转。同时,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办理,起始年级上学期以及毕业年级下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转学生应编入转出时所在的年级,不得留级。
休学
期满不能复学
可申请延长一年
今后,因身体状况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由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填写《中小学生休学复学申请表》,向学校申请休学。因病申请休学的,应出具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需有建议休学的意见)、病历及医疗收费发票等;因其他特殊原因休学的,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办法明确,休学应由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休学材料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学生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学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可申请延长一年。毕业年级下学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
退学
患严重疾病
应持相关证明申请
一、关于学前教育
2011年以来,我县以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深入开展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在总结前两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又认真制定了第三期行动计划。特别是9月29日全省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我县立足“强基础、补短板、建机制、立保障”,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学前教育、共享人生同步起跑的机会。
1、基本情况
全县学前现有教育机构51个(其中公办园9个、附属园5个、有证园13个、看护点24个)。全县在园幼儿6395人(公办1988人,附属园212人,有证园2761人,看护点143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65人(公办116人,其中在编72人;附属园14人,有证园144人,看护点91人)。全县已全部取缔C类看护点,A类、B类看护点还有24个,较2010年减少看护点38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较2010年增加7.2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7%,提前完成了《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设定的目标,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专任教师配置。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调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逐步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年在其他学校中调剂编制数用于幼儿园教师招聘,目前,全县在编公办教师72人,较2010年增加49人,公办幼儿园自聘教师44人,自聘专任教师均取得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民办有证园不断提高保教师资队伍质量,专任教师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90人,看护点专任教师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54人。二是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幼儿园教职工依法纳入社保体系。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有关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发放乡村教师补贴。三是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为引领,推动县级培训和园本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大经费投入
2011年以来,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了农村中心园6所,改善了农村幼儿的入园条件。2013年,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帝景国际小区幼儿园,2016年投资1000万元新建青阳县南部新区幼儿园,公办园的建设为家长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了学前教育的需求,入园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4、普惠发展情况
自2012年以来,我县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县政府出台了《青阳县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暂行办法》,县教育局配套出台了《青阳县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办法》、《青阳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每年按照《安徽省民办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对全县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进行严格评审和量化赋分,对评估认定合格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放奖补资金,引导激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健全幼儿资助制度,按照中央奖补、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实施的渠道,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实行同等待遇。每年发放资助资金和奖补资金30余万元,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5、质量提升情况
一是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各类幼儿园命名、办班、招生行为,严格控制班额,禁止使用幼儿教材,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禁止小学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积极推动小学和幼儿园的衔接。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公办幼儿园按照政府确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未享受政府补贴的民办幼儿园,由举办者自行确定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二是充分发挥省一类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保教活动开放周、送教下乡,实施城区幼儿园与乡镇园结对帮扶活动等形式,传输学前教育新理念,纠正小学化倾向,实施科学保教,促进了农村公民办园进一步提高保教水平。三是建立公办教师到民办园支教或担任挂职业务副园长制度;建立公办园与民办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四是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广泛开展幼儿一日常规教学研讨、户外活动组织、五大领域的优质课评比、幼儿游戏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推进全县公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通过幼教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6、学前教育学籍数据采集进展情况。
2017年5月9日省厅召开会议,专题部署了学前教育学籍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我县会后立即部署了这项工作,全县幼儿学籍数据全部按省厅要求按时上报。本学期,《安徽省学前学籍管理系统》才投入使用,许多功能正在开发建设和完善中,因此,我县还没有召开专题的全县幼儿学籍信息采集培训会议,但是,学期初已在公民办幼儿园工作交流群中作了工作部署。目前,全县各公办园和民办有证园、部分看护点均在系统中进行了幼儿学籍业务的相关操作,了解和熟悉数据采集和变动业务办流程。少量看护点因师资紧张,缺少计算机操作人员,此项工作没开展。因各地幼儿学籍变动业务的要求不统一,一些转入转出的学籍变动,特别是跨县的变动业务正在办理中。目前,我县学前学籍系统中幼儿学籍数为5537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培训和指导,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学前教育学籍数据采集任务。
7、问题与建议
总体上看,我县学前教育仍是全县基础教育体系中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公办园资源总量不足,民办普惠园基础设施薄弱,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短缺、没有幼儿教师编制、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幼儿看护点作坊式经营,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幼儿园没有自己教师编制,新聘幼儿教师编制都是在其他学校的富余编制中调剂出来的,建议单独设立学前教育教师编制,从根据上解决约束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师资问题。
二、关于义务教育
青阳县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初中15所(含民办学校4所),小学50所(其中完小20所,民办学校附设小学部4所,教学点26个),初中在校生8446人、小学在校生14550人。
1、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把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中,早在2006年,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从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几个方面对全县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5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92分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今年9月,又以高标准通过国家复检。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国家认定组提出的问题,加大落实整改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学校运动场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的配备力度,两年来,改建了丁桥小学和木镇小学运动场,招聘了200名教师充实农村师资队伍。二是新建了青阳三小和青阳四中,增加城区学额数,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班额基本达标,缓解了城区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招生情况。县教育局每年都出台了义务教育招生文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特别是今年秋季学期,为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我县适时调整了城区学校义务教育责任区,切实保证了新四中顺利搬迁、新三小按时开学,保障了学生就近入学,城区教育布局也进一步优化。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同城同待遇,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并在当地升学考试,真正做到就学、升学零障碍。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群体差距。
3、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设和发展情况。我县小学阶段现有留守儿童4735人,初中阶段现有留守儿童3384人。教育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失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加强教职工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加强教育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定期联系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中小学学籍管理情况。
我县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学籍操作流程。学籍系统中没有设立虚拟班级,即时处理异常学籍信息。过去因政策超生、家长不到派出所办理户籍等造成的无身份证号码的学生学籍,学校均及时督促家长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并在系统中补充完善,目前学籍系统中仅有4例无身份证号学生尚未处理,这4例均因家庭关系复杂导致的黑户口,公安部门没有办理入户手续。我县无辍学和其他离校的学籍,少量取消学籍的情况已经学校核实后及时处理。因录入错误、家长提供的老户口本信息不准、跨省变动学生造成的重复学籍等各类问题学籍,省厅反馈名单后,学校均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一年来,处理毕业重复的问题学籍1022例,删除各类重复学籍152例,佐证正常的学籍329例、转出后重复的学籍100例。目前,系统中还有新下发的20多例问题正在处理中。新生学籍数据采集均按程序规范操作,一年级新生信息采集由学校向家长发放新生采集表,初一和高一学生信息由学生填写信息确认表,经家长签字确认并存档。
5.控辍保学情况。
我县无因贫、因厌、因路远而失学的情况。县内无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主要入学形式为随班就读,少数家长将残疾儿童送到市特教学校就读。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中残联办公厅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秋季学期,我县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一是做好残疾儿童入学摸底登记工作。本学期,全县适龄残疾学生数277人,其中在特教学校就读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54人,送教上门14人,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9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6.75%。二是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的动员入学和送教上门工作。根据中残联的统计数据,对疑似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逐一电话沟通或上门走访,了解具体未入学的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逐一制定接受教育的方案。对于重度或正在接受治疗、确实不方便入学的残疾儿童,相关学校认真做好家访和送教上门工作,定期上门了解儿童的健康和学习状况。学校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逐一建立档案和学籍,纳入学籍管理,确保每一个有就学意愿的残疾儿童都有学上、能上学,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关于高中教育
2015年,我县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青阳中学,同时依据县域人口状况,合并了两所农村普通高中(九华中学、木镇中学),成立了青阳县第一中学,并将之迁往城区。目前,我县有普通高中2所:青阳中学(省示范高中)和青阳一中(市示范高中),另有两所民办学校附设高中部(育英学校和青华公学)。加之城区一所职业高中,我县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趋于合理,能够满足未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近两年来,我县着重加大对青阳一中的硬件设施投入,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300万元,投入运动场建设资金800万元,今年将启动宿舍楼建设项目,投入资金900万元,同时县政府决定每年对青阳一中实施定补150万元,力争在近几年内使其跨入省示范行列,实现县域内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
针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下一步的高考改革,我们一方面加大两所高中的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尤其是一中的相关设施建设,县政府建立了教师逐年补充的机制。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选派校长教导主任等人员赴外地挂职学习,积累经验。第三,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机制,以积极应对高考改革的需要。
四、关于规范办学行为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督查力度,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2016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每个学期初,我局都要分别召开校长会和教导主任会议,强调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政策和纪律。同时坚持常抓不懈,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在职教师课外办班、补课收费行为采取随机检查的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有偿家教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后,校外辅导班、周末补课班等教师违规补课现象根本好转,群众满意度较高。今年秋季开学前,我局与校长签订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责任书,学校与教师签订承诺书,有效杜绝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2017年,因从事有偿家教被立案查处并给予政纪处分2人。
各学校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各级招生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收择校费,没有择校生。高中学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超计划、超班额招生,普通高中不招收最低录取分数线下的考生。公办学校不跨省辖市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纳入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依据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实行与当地公办学校同等管理。
一、明确一个目标
归根结底,加强学籍学历管理是对学习者人格、个性的尊重,旨在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优化学籍学历管理,首先要求高校管理者明确一个目标: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近年来,生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秉着“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学籍学历管理中做到“两个凡是”:一、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就要在学籍学历管理中积极肯定;二、凡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就应抛弃,并予以改正。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育是一种选择教育、服务教育,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认识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籍学历管理,采取弹性学分制。素质教育的高级目标在于终身教育,以此为指导,在学籍学历管理中强化终身教育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创业、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
二、加强两级管理
在假学历、假学籍漫天飞的今天,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学籍学历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结合高校组织机构设置特点,建立形成以校、院(系)两级为主干的领导小组,规范管理,落实监督。在主抓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学院院长的组织领导下,成立由纪检委、教务处、招生办、保卫处等机构负责人为核心的校级学籍学历管理小组,并在职能部门设置专门办公室。院(系)级领导小组组长则由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担任,组员构成有职能部门负责人、招生办、辅导员、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等。加强两极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两极管理机制的组织运行下,从多层次、多角度,协调、组织、监督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各项制度,从而为学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突出三项规范
1、规范新生入学复查与学籍注册
新生入学是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极易出错的一项工作,规范新生入学复查与学籍注册,从源头上杜绝假学历假学籍情况的发生,是每一个新生报到处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讲,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考生,未被列入国家当年招生计划、未经学校录取的学生不予注册,对于已经录取的学生决不允许出现漏注册、错注册。加大新生复查力度,主要从四方面着手:①严格执行“6对照”,即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档案照片、电子照片和考生本人六个方面是否一致;②根据教育部要求,统一规范张贴高考照片,在照片上加盖院(系)公章,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签字,并对张贴规范性进行再次复查;③文化课复查。通过课程考试对比笔迹、对比专业课考试成绩。④身体复查。以校医院为主体,对新生进行全面体检。对于复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根据其身体实际情况作出休学或退学处理。
2、规范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
新时期大学校园中的情况时刻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种种原因,中途休学、退学、离校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了规范学籍学历管理,必须强化在校生的学年电子注册。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告知学年电子注册的实施细则和毕业证书相关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年电子注册的意识,确保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确保信息真实性。对于学生学籍中的信息数据异动情况,应由学生、辅导员双方共同确认并签名,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3、规范学历证书发放
学历证书发放与注册工作的管理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新入学高考生的电子数据比对结果,对新生学籍身份进行确认,判断是否可向其发放学历证书;第二,对即将离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查,并报省教育厅复审;第三,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对学生在校学业情况,学分是否修满情况、论文答辩完成情况进行复审,全面整理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第四,再次多方确认数据信息并签字;第五,建立完整的学生电子学籍档案数据库。
第一部分公办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招生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依法做好招生工作,使招生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招生原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2009年小学新生生源和各公办小学的招生容量,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确定公办小学招生片区,组织服务区内(片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
三、报名条件和招生对象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年龄必须年满6周岁(即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严禁招收不及龄的儿童入学。
(二)公办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对象
1.持有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
(1)服务片区招生对象必须“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或者父母之一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户口所在地的住房是实际住所)。
如户口和住所分离是因政府拆迁建设造成的,则可在政府安排的住所所在片区学校上学。
(2)片区内招生对象所落户口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8月17日。超过截止日期才取得户口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2.非岛内户籍且在公办小学招生片区内购房并已经入住的适龄儿童
应持有房产证或真实有效住房证件(购房合同或购房贷款合同)且实际在该套房产居住的。
3.属于招生政策规定的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见第六(六)项)。
4.外来务工人员的适龄儿童
学生父(母)亲应在我市合法务工满一年以上,目前仍在厦务工。学生本人与父(母)亲已在我区办理暂住手续。
四、报名时间
(一)持有本区户籍(户籍截止时间为2009年8月17日)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间为8月16日、17日两天。
(二)非岛内户籍且在公办小学招生片区内购房并已经入住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间为8月18日、19日两天。视报名学校空余生位按报名顺序录取,逾期不予受理。
(三)属于招生政策规定的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间为8月19日、20日两天。
(四)符合报名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的报名时间为8月22日、23日两天。逾期未报名者,视为自动放弃统筹进入公办学校的机会。
未经教育局批准,任何公办小学均不得提前报名和招生。
五、招生办法
(一)招生片区由区教育局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二)各公办小学应于8月10日起在划定的服务区内张贴招生通告。
(三)各街道办事处应于报名前1周向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发出《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届时由家长或监护人携带孩子,持报名时应提供的材料(见第五(四)项),于规定的报名时间,到片区内的学校报名,经学校核对无误后,给予办理报名手续。
因故不能如期到校报名登记者,应在接到报名通知书后3日内向片区内的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可适当推迟报名时间。未经申请,逾期要求报名者,应书面向学校或区教育局说明原因,经批准后予以补报。若片区内学校学额已满,区教育局审核后统筹安排。未经同意不报名或超过申请期限未报名者,学校应及时书面反馈给街道和相关社区居委会,做好跟踪了解,并同时上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报政府相关部门依《义务教育法》处理。
(四)公办小学一年级报名时应提供的材料
1.持有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报名应携带下列材料:
(1)《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
(2)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
(3)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房产证或真实有效住房证件(购房合同或购房贷款合同)等原件及相应复印件。
(4)《预防接种证》等其他证明材料。
2.非岛内户籍且在小学招生片区内购房并已经入住的适龄儿童报名应携带下列材料:
(1)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户口簿。
(2)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房产证或真实有效住房证件(购房合同或购房贷款合同)等原件及相应的复印件。产权人应为适龄儿童的父(母)亲。
(3)《预防接种证》等其他证明材料。
3.属于招生政策规定的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除按上述不同户籍类型应提供相应户籍、居住证明或者住房情况等证明材料外,还应提交符合政策性照顾对象的相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经有关主管部门验证的证明材料(原件)等(见第六(六)项)。
4.非本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的适龄儿童报名应携带下列材料:
(1)原籍身份证明。
(2)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在我区的暂住证(家长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暂住证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材料)。
(3)学生父(母)亲在厦从业证明(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已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劳动协议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目前仍在厦从业)。
适龄儿童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应真实可靠。若材料不实,一经查实,做如下处理:①本区户籍的学龄儿童一律视为非片区内招生对象,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②外来务工人员的适龄儿童一律取消统筹进入公办学校的资格。
六、有关注意事项
(一)适龄儿童的户籍应与法定监护人(父母)户籍、实际居住地相一致。不一致的应在法定监护人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确认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地(家庭住址)以法定监护人(父母)户口、房产证等有效证件、地址为准(含祖孙三代同住一处的)。
法定监护人(父母)户口不在一起的,以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地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的户口为准。
监护人非父母的,应提供监护公证。
(二)为择校而迁移户口、挂靠在亲戚或朋友处的适龄儿童,应其回原施教区就读。对因父母无住房导致挂靠户口的新生,视生源情况确定就读学校,原则上由区教育局在8月22日前统一安排到相对较近的学校就读。
(三)各小学要认真完成下达的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生额,小学一年级新生每班一般为43人。若因特殊原因确需突破,须书面报经区教育局核准。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未交付使用前,该片区本地户籍的学生由湖里实验小学代招,购房未入户的学生可向安兜小学、高林小学、县后小学、金山小学申请就读。
(四)为加强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各小学招收的新生,须报经区教育局批准并取得区教育局统一编发的学号后方可录取,各小学不得自行编列学号。
(五)公办小学应严格控制招收片外生。对个别适龄儿童因客观原因或学生家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特殊困难,要求跨片区学校报名的,须由家长填写《片外生就读申请表》,在保证接收片区内学生入学的前提下,经接收学校审核后,于8月19日之前报区教育局核准后方可录取,逾期不予受理。未经区教育局统筹安排,任何公办小学不得擅自招生。
(六)招生政策规定的政策性照顾对象包括:
1.港、澳、台、外籍生、华侨子女;
2.受市、区表彰的“见义勇为”者子女;
3.符合条件的重点引进人才、归国创业留学人员及专家的子女;
4.境外捐资助学人士直系亲属子女;
5.驻厦部队(含武警)现役军人子女;
6.湖里区所属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者、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的子女以及纳税大户的子女。
上述政策性照顾对象在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并经市、区有关主管部门验证(现役军人子女应持有部队团级以上政治部门证明),由学校审核后,报区教育局研究批准方可入学。
七、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进入公办小学一年级办法
(一)总的原则
对要求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就学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区教育局将在确保户籍关系在本市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核清各校学位的余额,按照“四公开”的原则(即“学校招生计划公开”、“招生办法公开”、“报名时间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公平进入公办学校。若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超出公办学校的招生容量时,采取电脑随机抽号的办法公平解决公办学校录取问题,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对未能录取到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区教育局将及时引导、统筹安排到就近的民办学校。
各小学严禁招收不及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二)有关时间安排
1.8月10日起,符合报名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携带规定的材料到暂住地居委会领取并填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就读湖里区公办小学一年级申请表》。
2.8月20日各公办小学上报学位余额并进行公示。
3.8月22日、23日符合报名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携带规定的材料到暂住地相应片区的公办小学报名,不得跨片报名。逾期未报名者,视为自动放弃统筹进入公办学校的机会。
各校负责审查报名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实际居住地是否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
4.8月24日各公办小学公示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报名名单。若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超出学校招生容量时,由区教育局统一采取随机抽号的办法公平解决入学问题。
5.8月29日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到各公办小学领取入学通知书。
6.8月30日、31日凭入学通知书报到注册。
第二部分公办中学招生工作意见
一、招生区域划分
2009年秋季,湖里实验中学、厦门三中、禾山中学、湖里中学、金尚中学、寨上中学、蔡塘学校的初一新生均以厦门市教育局公布的电脑派位结果为主要生源。
二、公办中学转学安排和借读要求
各中学必须严格执行《厦门市2009年初中招生工作意见》,认真落实招生计划,切实防止隐性溜生。
休学、转学和借读等工作,按《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初中和高中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厦教局综〔2008〕14号)执行。
因户口迁入中途需要办理转学的学生按下表规定相应的地段安排,未经区教育局许可,各中学不得跨片区接收转学学生。如借读生取得本区户口后,直接转入原借读学校,不受户口片区限制,原借读学校不得拒收。
蔡塘学校原则上不接收本市户籍学生转学。
公办中学接收借读生原则上每个班级控制在2名以内。借读生须按规定办理手续,经区教育局核准后方可接收。
各公办中学接受转学学生片区安排:
转学生所在派出所初中转学安排
湖里湖里中学、寨上中学
江头、殿前厦门三中
禾山禾山中学、湖里实验中学
金山金尚中学
三、民办小学毕业生升入公办初中推荐方案
(一)推荐对象
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湖里区民办学校2009届小学毕业生中于2009年2月11日前已在本校实际就读并具备正式学籍的本市户籍学生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二)推荐条件
在我区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就读的,身体健康、品德合格,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能适应公办中学的学习生活,在岛内有生活基础,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走读条件,能坚持在我市公办中学学习至初中毕业的本市户籍2009届小学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9届小学毕业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应符合父(母)亲在厦暂住并合法务工一年以上且目前仍在厦务工的条件。
(三)推荐分配原则
在符合推荐对象要求和条件的民办学校2009届应届小学毕业生中全区推荐名额1000名。各民办小学根据符合推荐对象要求和条件的学生数,按每9名推荐4名参加电脑派位。
(四)推荐程序
1.要求在岛内升学参加电脑派位的本市户籍2009届小学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9届小学毕业学生自愿向现就读的民办小学提出书面申请报名(家长和学生都要签名),并填写和办理《非厦门岛内常住户口小学毕业生要求在厦门岛内升学(借读)申请表》一式3份.
2.学生自愿申请报名的基础上:①自愿申请的学生数如低于推荐名额的1000名,全部直接获得推荐资格,参加电脑派位;②自愿申请的学生数如高于推荐名额的1000名,各民办小学按《湖里区民办小学毕业生参加电脑派位的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4)择优推荐参加电脑派位。
3.各民办小学必须制定具体的推荐办法,推荐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公正。推荐办法一式两份于2009年5月30日前报湖里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备案,并在学校张榜公布3天。
4.推荐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名单在各民办学校张榜公布3天。
5.推荐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应持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等相关材料,填写报名表、非厦门岛内常住户口学生要求在岛内升学申请表,按照相关政策,根据个人意愿填报志愿,经区教育局审核后送市教育局基教处核准,统一参加电脑派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持有以下材料方可报名:
①原籍身份证明;
②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在岛内的暂住证(家长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暂住证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材料);
③学生父(母)亲在厦务工证明(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已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劳动协议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目前仍在厦务工)。
(五)有关说明
1.就读于民办学校的并具备正式学籍的本市户籍2009届小学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9届小学毕业生手续不齐全的,不予推荐。
2.就读于民办学校的并具备正式学籍的本市户籍2009届小学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9届小学毕业生参加厦门市岛内初招电脑派位后,原则上不再转回户籍所在地就学,也不改变派位结果。
第三部分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一、招生原则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民办学校应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按照区教育局核准的招生计划招生,控制班生额,严格按照收费许可项目和标准收费,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二、招生对象和报名时间
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对象必须是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即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严禁招收年龄不足的学生。
民办小学一年级和民办学校初一年级报名时间为8月20日。未经区教育局批准,任何民办学校均不得提前报名和招生。
三、招生规模
各民办学校招生规模按照《2009—2010学年湖里区民办小学一年级秋季招生计划表》(附件3)和《2009-2010学年湖里区民办学校初中一年级招生计划表》(附件2)执行。
四、招生办法
(一)区教育局2009年6月初通过媒体公布湖里区合法的民办学校的办学地点、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
(二)各民办小学必须按规定时间、核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不得超范围、超规模招生。民办学校应在8月30日前将招生名单报送区教育局备案。
五、“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办理办法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入学后,各民办小学应对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中的农民工子女进行身份确认,并发放“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持有“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的农民工子女免收部分学费。
第四部分公办幼儿园及国有民办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
一、招生原则
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园”的原则,组织招生片区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园,尽量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
公办幼儿园要在确保完成片区招生任务且班生数有余额的情况下,方可接收跨片报名生。四所国有民办园应在招收划片区域内的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后,方可自主招生。
二、公办幼儿园招生规模
单位班数总人数大班中班小班
班数人数班数人数班数人数
康乐幼儿园931531203105390
康毅幼儿园11380312041404120
吕岭幼儿园931531203105390
吕岭五通园82752803105390
湖里幼儿园12420416041404120
东渡幼儿园6210280270250
三、报名时间
按照市教育局安排,统一在8月22日进行。任何幼儿园均不得提前招生。
四、招生对象
幼儿园小班的招生对象为年满3周岁的幼儿(即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户口截止日期为2009年8月22日。超过报名期限才取得户口的招生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家长应自行联系幼儿园就读。
五、报名应携带的材料和注意事项
在规定的报名时间由家长或监护人携带孩子,持户口簿、独生子女证、免疫卡、健康卡等有关证件到幼儿园报名,经幼儿园核对无误后给予办理报名手续。
因故不能按时到园报名的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幼儿园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名。未经批准或者超过报名期限的,视为自动放弃报名资格。
六、公办幼儿园及国有民办幼儿园招生区域划分
东渡幼儿园东荣社区、东渡社区、金鼎社区、新港社区、濠头社区、和通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湖里幼儿园华荣路以西、长岸路以东、兴湖路以南的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康毅幼儿园华荣路以东、宜宾路以南、仙洞路以西、南山路以北及仙洞136-159号、广兴368-391号、南山新村392-397号的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康乐幼儿园仙洞路以东、兴隆路以南、南山路以北、嘉禾路以西的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吕岭幼儿园铁路以东、后埔老街以西、仙岳路以南的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吕岭五通分园五通社区及高林社区部分居民子女。
江头幼儿园吕厝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原江头嘉裕幼儿园江头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原金尚幼儿园金尚小区步行街以西的金尚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原金尚小金星幼儿园金尚小区步行街以东的金尚社区户籍居民子女。
原禹州幼儿园禹州新村本地户籍居民子女。
第五部分招生工作要求
一、我区2009年秋季学校招生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分校招生”的方法进行。各校应成立招生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处室的领导为主要成员,共同研究、处理招生中的具体问题。
二、为保证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各校必须在8月17日向社区反馈未报到的学生名单,并在9月1日前将报到情况报告区教育局。
公办中学于9月5日前向区教育局报告学生到位情况。
各街道要督促未入学适龄儿童的家长送其子女入学,杜绝适龄儿童辍学。
各公民办学校应按厦教局办[20*]178号文件的要求(一居一表)在9月18日前将新生入学、毕业生升学等情况上报各街道,《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原件送各居委会存档。
三、要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厦门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厦教局办[2008]38号),除湖里区特教辅读班招收残疾学生入学外,各学校都应接受片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特别要做好随班就读工作,不得歧视或拒收,确保今年三类残疾儿童招生任务的完成。
四、各社区、小学、幼儿园要向适龄儿童发放湖里区教育局编制的招生宣传材料《湖里区2009年小学招生指南》,做好有关宣传工作,让广大家长明确今年的招生政策,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各社区居委会还同时应做好向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就读湖里区公办小学一年级申请表》的工作。
各学校要增强法制观念、政策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招生报名的服务工作,热情接待家长,遇到问题应认真解释,及时请示汇报,妥善解决。以维护招生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确保今年秋季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各学校要加强招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招生,按照规定进行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
我校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现在将我校的学籍工作做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兄弟单位的帮扶和指点,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责任。
我们首先成立了小学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校校长担任,负责全面的学籍领导工作,负责招生、转学审批,副组长由中心校副校长担任,负责班级学生和转来学生的安排和调整;小组成员为教导主任、及中心校各班班主任。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学生统计、转出、转入变动情况的申报和入档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信息填写、上报、变动学生的材料收缴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层管理,认真落实,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为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严格要求,强化学籍的动态管理。
学籍管理是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实,我们强调了从严要求、动态管理。严格进行学生的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
1、好招生和毕业关。
街道由于经济发展和空港区位优势使得我校成为是地区生源较多的学校。外来人口和留守儿童较多。这为我们的招生工作和学生的毕业工作带来麻烦,也为我校的学生变动和学生信息的采集带来困扰。为此把好招生和毕业的关口就尤为重要。招生时,我首先根据区招生办的新生入学通知,制定好我校的招生计划、要求;制定好新生的信息记载表格、新生入学通知书;然后把我校新生入学通知书,印好发到幼儿园家长手中,并放大数张分别张贴街道告示墙;最后进行新生报名。对于新生,我们严格按要求进行入学、分班,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必要时还采取上门服务和耐心等候的方式进行工作;对于外来工子女的入学和信息登记,我们采取留下户口复印件、方便入学的方式进行归档,这样保证了入学新生的信息比较准确,奠定了学生学籍工作的基础。
毕业班管理工作是我们学籍工作的最后环节。我们的做法也是从细从严入手。对即将毕业的年段学生的信息和变动情况首先进行摸排。好在本人长期带毕业班,对学生的信息和动向比较了解,所以掌握比较准确。即将毕业时,我要求班主任对外来学生和借读生进行告知家长,要求学生回原籍读书,做好毕业前变动工作,也为外地学生回当地中学读书提供方便。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证工作。我总是先制定好填写要求(包括学生的信息、毕业时间、身份证、照片粘贴、毕业编号、上交时间等项目)每人一张发到班主任手中,按要求填写;然后教导处进行检查,把填写工作和班主任考核挂钩。这样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证填写就会整齐划一,信息准确。最后学年结束,我们都会顶着压力及时、全额如数的把毕业生登记表在招办和普教科的见证下交到中学手中,从不放人情档、关系档。
2、严格学生变动程序
每年我校都有将近两千名学生。这两千名学生中外来工子女将近五百到六百,再加上当地外出打工特别多,留守儿童有增无减。这些就为我们学籍工作中的学生变动带来麻烦。没有手续,没有信息,家长随心所欲。为此每学期开学前,我都事先准备好外来学生信息登记表格、学生变动各种证明以及变动要求。转来学生必须事先登记好个人信息、上交学生变动证明、上交学生和家长户口簿复印件;转出的学生必须事先登记好个人信息、上交学生变动证明;休学的必须提供医学证明和家长申请。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对转出的学生,了解清原因,看户口,严把转出关。对转入学生,查验户口,转学证,严把入学关。经常和班主任对“点名册”,保证班、校和教委数据的准确。这些常规工作估计所有学校都完成的比我校更好。在此无需赘述。
我只是要说,我们还要应发挥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作用,当然必要时还可和班级学生进行接触。班主任是执行学籍管理的重要责任人、年级主任是执行学籍管理的的督促人。我们应加强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学籍管理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参与学生变动申报和了解中来,这样所有的事情就会简单些。如班级学生变动和去向、外来学生变动证明的上交、学生休学的要求和人数的变化等等。每次班主任培训,我都加入学籍的要求和政策学习,让班主任知道学籍的重要性,也为学籍准确展开和申报提供帮助。
三、细致准确,实行档案管理规范化。
学籍资料填写、报送及存档,是学籍静态管理的主要方面。根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真实性的原则,学校对学生档案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1、建立学生规范档案。根据学生的信息,我们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学籍档案。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借读生也不例外。每年的新生的信息,我们的做法都是教导处统一打印,这样保证了新生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学生的学籍卡每学期期末,教导处都会组织检查一次。对学籍卡和学生《成长脚印》的填写进行细致深入的督促和指导,并把检查的结果和教师的考核相挂钩。这样保证了学生档案填写的准确性。每学年我们还组织一年级班主任对新生的《成长脚印》的填写进行培训;并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学生学籍方面的知识说明,以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为家长对学籍工作的配合进行了依据。
2、准确上报学生信息。学生的各种信息的上报的准确率来源于做好基础工作。好在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小学学生电子信息档案,每学年只要把新生进行更新就行。每次开学,我都在小学学生电子信息档案中把每个班上学期的学生名单打印给各个班主任,让他们照此进行报名。如果发现名单中有未报到的学生,就在名单上注明;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带来的新报到的学生也在名单上按要求补足信息。报到结束要求班主任把各班发给的已经根据学生报到情况,修改好的名单上交教导处,教导处重新进行整理、登记;然后,再返还班主任保存。这样班主任就明确了本学期班级人数和班级学生的个人信息,为本学期填写其他表格提供依据。教导处也因此明确了学生变动的具体信息,还可以和教导处学生变动的登记进行比对,使学校的学生信息更加准确;也为了解学生变动的原因和变动的过程提供了依据;为准确上报学生信息提供了保证,减轻了班主任登记学生信息的负担。
3、做好档案的整理、存档。我们对学生档案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一是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统一制定的档案,卷皮及案卷目录,为档案标准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遵循档案管理的原则,对学生变动资料及时收集,制定各种表格;及时填写、整理、分类;及时装订成卷,编写归档。三是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打印种统计报表,使档案规范化。
4、完善小学学生电子信息档案。信息化时代需要学籍工作现代化、无纸化。电子学籍具有准确客观、方便简洁的优势。南京市、区都在着力推行。我们也紧跟时代步伐,在前几年我校就建成了小学学生电子信息档案。有了电子学籍档案减轻了我的许多工作量。如,我校不知从哪年形成的传统,每个学年学生进入三年级和六年级学校都进行打乱重新分班。我们历来三年级和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300人左右。每次分班的原则都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来进行随机抽取。简单的一句分班,给我的工作带来的任务就是惊人的,而且我带毕业班,也没有多少时间来对着600人进行一一调班。这下我可犯了难。多方请教电脑高手最终通过excel表中的学生姓名按笔画重组,解决了问题,一下是我的工作量减少到3小时。可见如果我们用传统方法是耗时耗力的事,用电脑一下子就解决了。对于从事学籍工作的我们来说真应该多学习电脑知识,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四、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学期以来,我们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找到了一些便利和窍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学校的学籍管理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措施和电脑程序还需完善。如有个别的转出学生,家长不能及时送回转学手续,造成管理的不便;学籍信息的管理程序还有和实际学籍工作之间有冲突或者耗时不简便的问题期待完善。今后我校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举措,自己也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管理上加大力度,着重强化。如,有个别班主任对学生《成长脚印》的填写还较马虎,学生的学籍卡的填写还不规范等等。
总之,在区教教育局普教科的领导下,我们的学籍工作会依然再接再厉,努力奋斗。
学籍管理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能坐在这里就学籍管理工作跟大家做个交流汇报,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老学籍管理员都知道,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且繁杂的工作,最需要我们用十分的细心、耐心去对待。下面我分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情况。
一、开学报到人数统计。
1.报到情况统计。
学生报到的时候也是我们管理员最忙的时候,报到一结束,我就到每个班级去统计报到情况。(结合表格讲解1)具体是按照上学期人数,加上转进生人数,减去转出算出一个“应到人数”,再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实到人数”,如果这两个数据不符合,就要将那个学生找出来,记下名字,并询问具体情况,先让班主任联系家长,若班主任联系有困难的,我就要逐个打电话,并记录下具体情况。请看09年8月31日学生报到情况统计表,9月1日报到后再次到每个班级询问并记录。(接着根据10年人数统计表格讲解2)
2.开学时发的统计表。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做事业单位统计报表,其中关于学生这块是要我们学籍管理员提供数据的,会计报表上的小数据非常多,细到每个班级每个年龄的男、女生人数、少数民族人数、转进转出人数等等,纵横表里只要错了一个数据,电脑就无法录入。为了保证这项细致的工作不出错,我制作了这样两张表格在开学初发给班主任。(出示表格并讲解3)在这两张表格的帮助下,几次的事业报表上的数据都是一次性成功,没有任何出入。
二、学生花名册的制作。
1.信息收集。
收集每个学生的信息是第一步,这个环节一定要细,要把我们可能需要的所有信息都收集到,否则后面的表格都无法做好。请看我做的学生信息收集表。将此表发给班主任,每个学生填写完整后上交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信息表完成班级名册的初步制作。
2.选择与整理。
班级学生名册的整理是开学初我们管理员的工作之一,当我第一年接手学籍工作时,我没有经验,就根据老管理员给我的表格制作,(打开表格4)。使用之后发现几个问题,班主任制作的表格无论从栏目还是内容的填写上都有不少问题,还有个别老班主任不会用电脑,这个事情又交给我。当我要制成全校名册时都要将表格进行调整,但是这种一格里面又有两个小格的表格不方便复制粘贴。除了学校的名册,我们还要上报一份电子学籍,电子表格的样式和学校名册又不同,(打开表格4)。因此这个整理工作耗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整个九月份我天天加晚班,忙不过来时叫老公一起干,记得有次老公怕我辛苦,他一个人帮我做到凌晨3点!
有了一年的经验,第二年在做表格时我就进行了调整,给班主任的名册草稿我改成了这样(出示表格5),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班主任填给我的原始花名册,根据这样的一张草表再整理成我需要的名册,工作繁琐度就比前面简单多了,根据需要我也将每个班级的名册改成这样一页20个学生的表格(出示表格5),其中只反应了班主任或学校领导平时需要的信息,比如“家庭实际住址”一栏,为了尽可能地缩小页面内容,我设置成“靠右显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某某小区几幢几零几,前面的南京市江宁区等信息隐藏在里面,而需要时又可以拉出来。这样一来,学校名册整理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上报的电子学籍同样可以从班主任原始表中去选择粘贴,而班主任名册的初步制作也可以根据上一年的表格复制粘贴,每一个环节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可谓多赢。
三、转进与转出手续办理。
1.转进
转进生的工作程序我们都非常熟悉,个别小问题也就容易出在家长不能把相应的学籍卡和转学证明按时交来。为了让家长更明确转学程序,我会给每位家长发一张《转进生办理程序》,(出示“程序”6)根据程序强调,必须将转学证明和学籍卡按时交到,否则无法办理学籍,也就不能算本校正常学生,实在有个别外地家长无法按时交来的就电话通知其办理了交来。包括体校生也是让他们按照这样严格的程序办理,通常他们教练会把手续办齐上交。
2.转出。
转出是我们比较头疼的一项工作,不同的情况都会导致我们手续不齐全。第一种,转去民办校。民办校一般不需要繁琐的转进手续,只要相应缴费就可以上学,所以很多家长怕麻烦只要孩子在那里上学了,就不再回我们学校办理手续。第二种,外省学生。他们回到原施教区因为属于义务教育施教区范围必须入学,所以也就办了,而且家长带学生回去后不愿再跑那么远来办理,有的甚至手机号码都换了导致无法联系。第三种,办理程序不同。我们这里转学手续是先开接收证明再开转出证明,而有些地区是要我们先开转出证明他们再开转进证明。
为了尽可能减少多种情况导致的手续不全,我首先让班主任在学期结束前就在班级摸底,有没有学生想转出,并说明如果有转出必须要到教务处办理手续,否则会影响将来入学;同时,在原有的转出手续前添加了一道“转出申请”的程序。(出示转出申请表6)。只要家长有转出意愿,就来教务处填写申请,他们来时我就可以告知他们转出程序并强调办理手续的重要性,尤其是到民办校的,有的学生转去一年后又要转回,凡是没有正常办理手续的,我们就不再接收,而且告知如果没有正常的转学手续可能影响到初中的义务教育入学。这样,家长办手续的积极性提高了,即使个别不愿办理的,我也有家长的申请以示证明。因此转出手续也就规范了许多。
3.登记与分班。
转进、转出学生的登记,除了相应表格的存根外,我还自己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出示表格6),从表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手续办理情况、报到情况及一些基本资料。将这张表格分年段整理后,提供给年段主任,也方便他们分班等操作。
四、工作程序和要点的记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初中入学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初中入学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我县所有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
(一)继续坚持“免试就近”的入学原则。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初中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就读的权益。
(二)坚持“按计划招生,加强入学管理,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制止初中学校违规跨区域、范围招生和学生个人自主择校的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低于65%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辖区内初中,严格定向招生,使薄弱初中学校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三)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提升小升初招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三、工作分工
我县小学升初中招生实行“乡镇管理为主,保入学,县协调监督,促均衡”的管理办法。
(一)xx外国语实验学校、海门外语实验学校、xx二中、xx四中等4所县城城区公办学校招生方案由县教育局制定并直接负责组织实施。
(二)除上述4所学校外的其他公办学校的初中招生实施方案由所在乡镇初中招生领导小组制定,报县招委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三)xx师范附属廉州实验中学实行自主招生,学校的自主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及招生简章须向县招委会申报备案,经审核后通过县教育局和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收费标准等。
四、招生范围划分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中入学采取“免试就近”的入学原则。各初中学校招生范围为本乡镇辖区,不得跨乡镇区域招生。各乡镇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据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科学确定每一所公办初中的招生范围。
(一)乡镇辖区内只有1所初中的,该初中的招生范围为本乡镇辖区;
(二)乡镇辖区内有2所以上初中的,要采取地段划片(即为每一所初中划定招生服务地段)或单校划片(即为每一所初中划定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的方式划定每一所初中招生范围。
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审慎论证。
各乡镇初中招生方案须明确本乡镇内各初中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办法,于7月5日前报送县招生办。
五、报名工作
凡要求在我县升读初中(含民办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均须办理初中入学报名手续。
(一)报名和分配入学时间
全县县城公办小学升初中正式报名时间2017年6月20——6月30日,补报名时间7月5日,分配入学时间为8月20日;乡镇小学升初中正式报名时间2017年6月20——6月30日,分配入学时间为7月22日。
(二)报名地点
1.本县小学应届毕业生在现就读小学报名点集中办理报名手续;
2.具有本县户籍、要求返回本县升读初中的县外小学应届毕业生到户口所在地乡镇中心校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三)报名办法
报名分为个人报名和信息采集两个阶段进行。
1.个人报名
报名时,学生和法定监护人须如实填写《xx县2017年初中新生入学报名登记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的内容,将学生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贴在报名表的照片框内,并交验相关报名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经审核后退还本人):
(1)学生本人及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要求在本县升读初中的县外小学毕业生须提供原学籍管理部门同意外出就读的证明及毕业学校出具并盖章的从全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打印的学籍卡。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县公办学校接受初中教育的,须提供户口簿、居住证(或房产证、居住证明其中一项)、务工证明(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纳税证明、营业执照中的任何一项)三项材料。
(3)县城城区小学毕业生还须提供学生本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如下列二项材料之一:①学生父母或祖(外祖)父母署名的《房屋所有权证》或在县房产局备案的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以及购房完税票据;②学生父母或祖(外祖)父母居住单位公房或公租房的,要由单位或房产部门出具的实际居住的证明和署名为学生父母或祖(外祖)父母的水电费缴款凭证。
城区小学毕业生报名时,学生须准确填写户口和住址编号,并根据学生户籍、实际居住地情况按城区招生办法填报入学志愿。
学生填表、登记,以学生户口本为准。《报名登记表》如有与学生本人电子学籍信息相同的栏目,则所填写的内容要一致。
学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学籍号等重要信息要填写、核对准确,如填写错误或提供虚假信息,责任自负。
2.信息采集
(1)各小学报名点负责按《报名表》填写的内容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各校可利用全国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报名学生信息,直接从学籍管理系统中导出毕业生信息,按《小学毕业生信息采集模板(Excel 格式) 》(附件2)要求选取或添加初中招生录取所需数据信息。报读号统一使用学生的学籍号,不再重新编码。
如有个别报名学生未建立电子学籍档案或无法从学籍管理系统中导出毕业生信息的,则需要根据学生《报名登记表》所填写的信息,按采集模板的统一格式录入报名学生信息,并以学生身份证号为报读号。
毕业生信息数据是初中入学的主要依据,信息采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各毕业生所在学校必须要认真审核学生所填写的信息,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2)信息汇总及上报
①毕业生所在学校按《小学毕业生信息采集模板》采集学生报名信息数据后,7月1日前将报名学生数据(Excel 格式电子文本)和《报名登记表》(纸质)报送所在乡镇中心校。
②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为单位汇总本乡镇各小学毕业生信息数据(Excel格式电子文本),于7月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将数据发送到县招生办信箱()。
六、入学办法
(一)公办初中入学办法
今年公办初中继续实行 “免试就近”的入学办法,小学毕业生随法定监护人在户口所在地,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小学毕业生学籍、户籍、合法稳定住所相结合的办法划片分配升入初中学校就读。
1.县城城区公办初中采用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分批次进行的招生办法,具体实施办法见《2017年xx县城区公办初中招生工作方案》(合招委〔2017〕6号))。
2.除县城城区外的其他乡镇公办初中采用分区划片的办法,相对就近安排入学。
(1)乡镇辖区内只有1所初中的,本乡镇内小学毕业生按对口直升的办法全部直接升入对口初中学校就读。
(2)乡镇辖区内有2所以上初中的,要科学合理确定划片方式,原则上采用地段划片或单校划片的划片方式。
实行地段划片方式的乡镇,乡镇招生领导小组要根据各地段生源情况,统筹划分初中服务地段并组织分配,服务地段内生源过多的初中,超量的生源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分配到生源较少的初中就读;
实行单校划片方式的乡镇,招生学校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
3.军人子女小学毕业生升读初中按自治区教育厅、xx军区政治部《关于印发〈驻桂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教zd﹝2013﹞1号)的有规定办理。
4.在我县小学实际就读并具有我县小学学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由毕业小学所在乡镇初中招生领导小组依据家庭实际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5.户籍、合法稳定住所分离的小学毕业生,视具体情况可按实际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但学生不得择校。
(二)民办初中入学办法
1.民办初中招生坚持免试入学的原则,不得采取文化课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考核录取学生,也不得在报名和招生阶段举行与入学相关的文化科知识笔试和面试,或通过培训机构搞变相招生考试。
2.民办初中可根据办学特色与需要自主、合理设置招生范围,采用面谈方式招收新生。招生面谈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双向选择的环节,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有所侧重地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严禁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和测试。
3.民办初中招生要按照我县小升初的时间安排进行,凡已被民办初中录取并且交费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公办初中学校入学分配。
4.民办初中要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生,严禁超计划、超班容量招生。
七、录取工作
(一)小学毕业生信息管理、招生录取、录取名册打印等工作继续通过《xx县小学升初中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招生系统)完成。
(二)录取程序:
1.各乡镇初中招生领导小组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有序确定辖区内各初中入学学生名单。
2.各初中招生学校按分配名单,在所有拟由本校录取学生信息数据的“所属区域代号”栏填写上本校区域代号,经反复核对无误后,将数据发送到县招生办邮箱。
3.以乡镇为单位到县招生办办理新生录取审批手续(具体批录时间另文通知),逾期不予办理。
4.县招生办将各初中招生学校的数据导入招生管理系统,直接打印《XX学校2017年七年级新生名册》(一式四份,以下简称新生名册),同时导出录取学生的全部信息,并办理招生批录手续。招生学校按新生名册签发《新生入学通知书》,并凭新生名册办理新生学籍入籍手续。
八、工作要求
(一)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各乡镇必须划定辖区内每一所初中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按生源地段或毕业学校相对就近均衡分配学生入学,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应安排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二)严格实行“先审批后入学”的管理制度。任何初中学校在小学毕业考试前均不得进行招生登记。未经招生部门审批,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向学生发放预录通知书或作出录取承诺。
(三)初中招生以学籍信息确认入学对象,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制止初中学校违规跨区域、范围招生和学生个人自主择校的行为。对于学校擅自招收或个人自主择校、未经县招考部门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不得享受定向生资格。
(四)各初中学校(含民办)要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各乡镇、各学校应根据本辖区实际,合理确定初中招生班级规模,班额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确有困难经上一级批准可适当放宽班额。
(五)各乡镇、各学校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管理工作,禁止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收取建设费、赞助费、借读费、报名费等入学门槛费,加强对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审核,报名材料审核通过后,按相对就近原则安排进入公办学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学籍管理,是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顺利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各县区、学校务必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中小学学籍信息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
二、明确管理职责
学生学籍信息数据按“学校收录、属地监控、分级汇总、全省联网”的程序规范操作。市教育局负责对各县区教育局、各普通高中(完中)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县区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学校学籍报送的审核审批,并对辖区内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三、重视队伍建设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应建立学籍管理机构,配置专用设备,配备专门人员,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满足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和规范化需要。
四、建立工作制度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如学籍审核制度、数据上报制度、数据保密制度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学生学籍数据和学生基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五、严肃工作纪律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要有专门负责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生学籍信息。
一、领导重视,全面推进系统建设工作
1.厅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我省学籍系统建设应用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籍系统部署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学籍系统建设进度表,并逐项落实有关工作任务;三是做好学籍系统首次数据采集和全面应用的培训工作;四是建立保障学籍系统运行及维护的长效机制;五是建立严格的数据保密制度。
2.建立学籍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工作协调机制
由义务教育处,高中教育处及教育信息中心等共同实施,协作落实。三个部门分工如下:义务教育处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业务指导工作;高中教育处负责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业务指导和省自建高中学籍系统改造工作;教育信息中心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系统技术支持及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
3.加大投入,确保系统及时部署和顺利运行
一是改造机房原有制冷系统,保证各类硬件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二是拓宽网络线路,新引入一条200M专线供学籍系统高峰期应用;三是投入一定资金完成自建系统对接任务。
二、狠抓落实,加强学籍系统应用工作
(1)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同时高中阶段继续执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的意见》。
(2)切实加强对各级学籍管理员培训工作。截止7月20日,我省学籍系统学校级培训工作已经完成,参加校级培训的学籍管理员共计5115人。
(3)下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强对全省学籍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工作指导。
(4)做好学籍系统配置管理工作。我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学籍业务权限,进行班额、异动类型、受控字段等业务配置管理,已完成在校生注册、小学新生注册、招生入学等办理时间的设置。
(5)建立工作QQ群。及时通知、共享文档,催办督办各项学籍业务,让各市及时了解进展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6)及时整理学籍系统各级用户业务办理说明和注意事项文档,供各级用户参考使用。
(7)出台2014年辽宁省中小学生升级毕业升学学籍信息管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学籍系统应用工作
(1)学籍系统首次应用于中考招生报名工作,依托招生工作带动学籍系统建设应用。今年3月新学期开学后,各市2014年中考招生报名急需提供学生全国学籍号的契机,我们抓住时机,分步实施,首先,催办各地做好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学籍注册业务,问题学籍处理,学生基本信息核实等工作。其次,推动其他各年级加快学籍业务办理的速度。最后,实现全省学籍系统建设与全面应用等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分时错峰办理学籍业务,主动应对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在不影响教育部规定期限前提下,我们均允许各市提前办理毕业等有关业务。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服务器及网络带宽压力,同时为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工作提供前期技术储备。
(3)针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市,单独组织学籍应用培训,重点指导。
(4)定期向有关领导推送学籍系统建设最新进展信息手机报。手机报主要内容为中小学生入库情况,省内转学完成情况,跨省转学完成情况及最新毕业生数据。
(5)搭建临时学籍系统。我们专门请系统开发公司为我省搭建学籍系统临时环境,供各级单位用户提前熟悉毕业升级,招生入学等关键业务。目前,各市、区县及学校正在练习招生入学管理。
(6)严格按中考招生要求进行学籍注册。为确保学生学籍的唯一性,从2013年秋季起,高一新生注册统一使用身份证读卡器进行新生信息建档,每张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学籍,学生不能在省内多地注册学籍。
四、依靠制度保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催办督办制度。我们将学籍系统有时限要求的列为近期重点工作,其他工作分步实施,一是7月30日前,我们每周通报各市中小学生毕业生进展情况,并按待办业务由少到多排序,同时给出具体解决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二是其他年级学生待办业务两周通报一次。三是通报中尽量提供待办业务明细,无法提供明细的,逐一截图将明细发给各市,这样使各市有针对性地办结毕业生待办业务,效率明显提高。
(2)建立各级学籍管理人员协同工作机制。为解决各类问题学籍、省内转学及跨省转学等业务迟迟不能及时办结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各级学籍管理人员协同工作机制,与催办督办机制配合实施,分别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主管教育局之间,各市教育局之间及省教育厅与外省的协作。
(3)建立学籍系统应用与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我们信息中心还承担着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维护工作。学籍系统应用与教育事业统计两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们利用学籍和统计两个QQ群,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维护工作的开始与截止日期,督促两个战线上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代码更新工作。
(4)建立系统巡检制度。采取人工和监控工具相结合的方式,每天进行系统运行巡检。
(5)建立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要求各市和学校都要建立学籍管理数据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技术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基本信息不公开、不扩散。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旨在解决多个问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学籍,对应着某所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恢复、完结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对此,《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就要为其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据介绍,为防止学籍造假, 系统建设初期将全面采集各教育阶段学生学籍档案基本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后,每名学生的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将只在学前教育入园或小学一年级入学时采集,学生在进入更高年级或更高教育阶段时,其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均采用第一次采集的数据信息。根据规定,学籍管理由省级统筹,实行属地管理,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
按照《办法》,学籍档案除学籍基础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信息,以及享受资助信息等。为防止出现学生在原校“不辞而别”、在新校无从登记和无法统计的情况,《办法》确定了“籍随人走”原则。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得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据悉,学籍系统遵循“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模式。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中央级和省级数据中心。五级应用是指统一同步开发国家、省、地市、区县、学校五级系统,其中部级系统部署在部级数据中心,供中央部门使用;其它系统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省级及以下用户,通过网络远程登录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的学籍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应用。
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不仅与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籍系统对接,而且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数据库和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进行对接。同时,学籍系统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该系统建立之后,通过电子地图还可逐级查看全国、各省、地市、县、学校的学生情况、营养餐情况和校车情况。同时,将逐步推广使用免费的学生卡,对学生进行电子身份管理,以有效解决虚假注册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跨学校重复注册等问题。
操作办法尚须明确
今年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其实,自2011年起,山东省学生学籍已实行统一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代码是唯一的,但学籍号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大学,现在学生有4个学籍号。聊城市教育局普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的信息化平台已经建立3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学生信息后,省平台直接与全国的电子学籍系统对接就可以。身份证号将是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用这一信息可核对学生有无重籍。
据了解,聊城学生学籍的建立,主要是依据小学入学时采集的信息。学龄前的孩子,入学时要对学生信息进行登记,一般是拿着户口本。姓名、身份证号报到网上去,省平台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籍号和一个学生代码。这样,学生的学籍信息就有了,包括学生父母的信息。如果孩子确实没有身份证号,聊城要求片区内居委会、村委会给开证明,证明孩子是谁的、出生年月日情况,符合在片区内上学的条件方可入学。除了证明,孩子家长还要写一份保证书,就是有户口的时候,孩子的出生年月日也不会再改动。“按照新的政策,身份证号是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学籍号是唯一不变的。”具体如何操作,聊城市基教科负责人表示还不是很清楚。管理了多年学籍,依据经验,能唯一不变的学籍号,按他的理解应该是学生代码。“唯一不变的可以有一个学生代码,但学籍号不可能不变。”该负责人表示,山东省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最前面是年份,哪一年入的学,然后是市代码、县代码、乡镇或学校代码、学生序号。从学籍号上,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入学的时间和所上的学校,一目了然。
假如孩子2009年上小学,上初中时年份就会有变化。仍用2009不现实,因为这样从学籍号上无法判断出孩子是哪一级的学生。如学生从莘县转学到东昌府区,莘县的代码是371521,东昌府区的代码是371502。代码如果不变,就分不清楚孩子是哪里的学生。
该负责人认为,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学生的代码可以,另外的东西还是需要变的。否则,聊城的学生和北京的学生分不清楚,考试的时候如何辨别是个问题。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是基于身份证号建立的,其它特征无法全部体现。如果学生的电子学籍中不能充分说明更具体的信息,无疑会加大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难度。“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籍在一个系统内,但之前学生代码是唯一的,学籍号却是变化的。”该负责人说。目前,虽然山东省已实行全省性的电子学籍,但并没实现一人一籍跟随其终身。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次升学都将进行学籍号重新编排。进大学前要换多次身份,进了大学,还要重新注册大学学籍。
由此带来“学区房”乱象
电子学籍才刚刚开始运作,其具体如何实现“籍随人走”还不得而知,效果如何现在也难以知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学籍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更严格的学籍管理让那些想让孩子跨区上学的家长犯愁了,也无形中又提升了一些重点中学学区房的价格。有些房产网站和中介机构,公然以此为卖点,提升房价、兜售学区房。《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出台后,搜房网就盘点了各主要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学区房。以成都市为例,搜房网罗列了包括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四中)等10余所重点中学的学区房,而这些学区房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不只是房价上涨的问题,学籍占用也是许多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近日,南京市民张敏买了一套二手“学区房”,计划入户后,5岁的儿子明年就能在附近一家重点小学上学。“看到网上都在说终身学籍,以后想跨区上学可能更难了,所以就想在重点学校附近买一间学区房。”签约前,房产中介与卖家都拍着胸脯表示,卖家的孩子在该校属“择校”“借读”,张敏的儿子上学肯定没问题,他们还签下了书面承诺。因此,中介、卖家为这套二手房开价,每平方米比房产局估价高了1万多元。但张敏事后与校方核实时,却发现购房前得到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原来,儿子拿不到该重点小学的学籍,因为学籍已经被占,占用学籍的正是卖家的孩子。这套房子位于宁海路,面积近60平方米,是一套二手房,在南京一家重点小学的施教区内。张敏从房产局了解到,这套房子估价为每平方米2万元,但开价却是3.2万元,总共要花近200万元。她想,为了孩子明年能顺利进入重点小学,只要中介、卖家承诺的学籍靠谱,花高价也值得。
卖家郭霞说,2004年买这套房子,也是“二手房”。2008年,郭女士的儿子准备上小学时,首先在这家重点小学成功报了名,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仙林一家民办小学。“上了3年觉得教学质量一般,就想让孩子回到原来的小学。”郭霞说,但是,报名后又放弃了。区教育局与重点小学校方都告知,孩子已经算“放弃学籍了”。因此为了能让孩子回来,郭霞费了一番功夫,还交了1.5万元的“择校费”,才成功转回来。“我的孩子是‘择校生’,所以没有占学籍。”
这家重点小学的校长也明确表示,张女士购买这套“学区房”,是拿不到学籍的。“卖家的孩子能转学回来,这就说明他是有学籍在我们学校的,否则是进不来的;因此,这套住房的学籍已经为卖家孩子所使用。”目前,张敏已经决定退房,她希望卖家能尽快退款,好让她尽快重新购房入户。
谨防教育权力腐败
这一重大 项目关乎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模式变革、管理格局调整,涉及全国两亿中小学生和每一所中小学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自2010 年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会同教育部信息中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启动了这项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电子学籍建设,以抓铁有痕的决心,自我加压,励精图治,推进系统建设,制定上位办法,组织省级培训。
一是环环相扣抓建设
我们紧锣密鼓地完成了立项报批、顶层设计、方案评估和招标开发,并在贵州、重庆、浙江、安徽进行了试点。贵州省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系统部署,采集了全省658万名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进入全面应用阶段。目前,由于工作得力,内蒙古、吉林、浙江、河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已经完成了全国统一学籍系统的部署,其他省份正在部署。为实现今年年内全国联网的目标,我们将全力配合并督促一些进度较慢的省份,务必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9月底前完成学生数据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对于少数申请继续使用自建系统的省份,将组织可行性评审,评审不合格的要立即停用,合格的要在年内完成改造。没有或正在开发自建系统的要一律停止自建。我们还要强化进展通报让各地见贤思齐,对工作迟缓的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二是上位设计抓办法
学籍系统的实施需要有上位制度保障,就是制订《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我们深入调研全国所有省份,召开40多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教育部门、学校、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对于建设性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反复斟酌修订,不断完善文本。上星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教育部党组研究通过,即将印发。这个《办法》规定了一人一籍,终身不变;规定了学籍的获得、转接、异动、管理;强调了学籍信息的规范、连续、精准、保密。我们将紧紧把握时机,指导各地出台实施细则,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学习宣传、解疑释惑。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坚持用制度推动建设、落实责任、保障运转。
三是建用结合抓培训
建设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用好的关键在于人员培训。抓好培训工作,对于各项任务按时、保质、高效完成至关重要。为了帮助相关同志掌握电子学籍的操作,我们下大功夫制订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计划、开展了培训活动,做到了对省级层面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全覆盖,实现了先培训、后上岗。我们将充分发挥已受训人员的作用,用好学籍系统,实现对学生学籍的科学、便捷、高效管理,更好地为各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回顾学籍系统的建设历程,我们有几点切身的体会,与各地、各部门同志分享、共勉。
第一点体会,加强领导是前提
为推进系统建设,教育部成立了由部领导负总责,基教、规划、财务、科技、信息技术等十几个司局、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构;各地也按照要求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各级领导机构谋划大事、研究急事、排解烦事、解决难事,确保了学籍系统的统筹协调推进。
第二点体会,协调配合是关键
信息化工作是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深度融合,要求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密切协调配合。我司和部信息中心坚持每月召开2次例会,坚持重要问题及时沟通,坚持各项任务共同部署推动,这种各司其职、各用其长、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直接决定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第三点体会,落实机制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