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培训(9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养老护理员培训(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养老护理员培训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6年 4-6 月从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8所养老机构中选取55名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护理员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员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和工作特征(劳动时间、照顾老人数量、从业时间、月平均收入、是否有培训意愿)两部分。共发放55份问卷,回收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100% 。

2 结果

2.1 养老护理员一般情况。参与调查的55名养老护理员中年龄25~45q10人(18.18%),46~60岁40人(72.72%),61以上5人(9.10%);男9人(16.36%),女46人(83.64%);小学及以下13人(23.64%);初中34人(61.82%),高中及以上8人(14.54%);农业户口43人(78.18%),非农业户口12人(21.82%)。

2.2 养老护理员工作特征。月收入1000元以下18人(32.73%),月收入1000~1500元30人(54.55%),月收入1501元以上7人(12.72%);劳动时间在8h以内19人(34.55%),9h~14h者27人(49.09%),15h以上者9人(16.36%);照顾老人数量3人以下4人(7.27%),4~5人10人(18.18%),6~7人23人(41.82),8人以上18人(32.73%);从业时间不到1年8人(14.55%),1~3年22人(40.00%),3年以上25人(45.45%);30人(54.55%)参加过培训,25人(45.45%)没有参加过培训;38人(69.09%)有培训意愿,17人(30.91%)没有培训意愿。

3 讨论

目前承德市养老护理员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年龄较大、文化浅,女性居多,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

3.1 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酬劳较少,原因是养老机构的发展基金缺少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在运营成本高和床位利用率低的双重压力下,通过降低成本精简机构员工、降低酬劳来维持。此外,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持久工作,护理员很少有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每日的劳动时间均超过8小时,同时还要负责数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又劳累又繁杂,这样的体力消耗将很难保证对老人的服务质量,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加重,长此下去,同样不利于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

3.2 养老护理员整体年龄较大、文化浅。目前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在46以上人员为主,年龄偏大且半数以文化水平浅,护理水平偏低。由此可见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很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浅,学习能力及记忆力下降,参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效果欠佳,大部分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较高水平服务,满足不了老年人护理需求。

3.3 护理员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居多。合理的性别结构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目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市男女养老护理员性别比例为1:5,女性护理员数量为男性护理员的5倍。养老护理最主要的工作是照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极易让人觉得养老护理员就是看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保姆”,并且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男性从事这个行业则被认为有损男子汉形象,多数男性在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事养老服务的男性较少。而养老护理大多是照顾行动不便、常年卧床的老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男性在这些方面较女性占优势,更适合胜任。

3.4 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福利收入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护理技能专业化程度不够,只能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等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此外,相关培训机会较少,培训模式单一,甚至部分人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几乎看不到发展前景,从业积极性降低,很大程度都影响着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稳定性。

4 对策

4.1 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养老服务产业,重在服务,而服务的核心重在护理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定今后要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因此,有学者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政策,对中高等医学院校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加大扶持,调整培养方向,开展“双证”教育认证模式。依托承德现有的承德医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和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养老护理员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毕业后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同时拥有“双证”,使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优势,扩大了就业范围,另外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承德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在养老护理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制定养老护理工作的特殊待遇政策,接纳专业人才上岗工作,使养老护理队伍更加健全壮大。

4.2 完善养老护理机构的奖励制度。养老机构要进一步修订护理员和奖励制度,按照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等级评定工资水平,依据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分配奖金,以此来满足护理员生存需求,保证高素质人才的优势,使护理员认识到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归属感,同时提供晋升机会,令每个护理人员都有自我上升空间,实现养老护理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护理员培训 篇2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工荒”;老龄化

目前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两大主要问题,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空巢老人现象变得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民生问题,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最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满足老年人不断膨胀的护理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整合,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护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目前医养结合的各项条件尚不成熟,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无法实现护工队伍的优化配置,普遍存在护工严重短缺现象。

一、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的一个主要瓶颈:“护工荒”

医养结合作为目前一种主导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工,而我国普遍存在的“护工荒”问题,却逐渐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笔者根据之前的一些实地调查,将“护工荒”问题分为护工“招不进”、护工“留不住”、护工“素质低”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工“招不进”

以长沙市某个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家养老机构中有十几个老人,但却只有2个护工,平均来说每个护工要照护8个老人。而按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规定,每4位老人平均需要1名护工。笔者还从该机构的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尝试了通过护校、妇联、工会等招工平台以及在网上招聘信息等各种渠道来招聘护工,但却很少有人来应聘。

(二)护工“留不住”

除了招聘难,大多数养老机构还面临着留不住人的困境。据民政部相关部门介绍,由于工作量大、工资低、晋升空间不足等问题,护工年平均流失率高达30%。护工流失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间的流动性大,大多数护工进入护工行业是为了解决一时的工作问题,只把护工当作是一种过渡性的工作,一旦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她们就会选择跳槽;二是护工职业内的流动性大,一些护工在养老机构经过培训后,已具备了独立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她们就会去跳槽到一些收入更高的家政服务工作。

(三)护工“素质低”

按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护工需要接受岗前培训,然后在通过省级以上主管机关的培训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但一项全国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人员仅仅只有32万,其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也只有2万人,比例为6%左右。绝大多数护工来自农村,她们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学历普遍偏低。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中产生“护工荒”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高偏见

目前,社会上对护工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甚至认为护工就要低人一等。在很多养老机构中,老人及其家属和护工发生矛盾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事实客观上加深了人们对护工职业的偏见,偏见又进一步降低了护工留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意愿。这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对护工的高度偏见,一方面会使养老机构招收不到更多的护工,给护工的供给造成了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导致养老机构的在职护工体验不到工作的乐趣,觉得一直生活在他人的歧视中,从而大量流失。

(二)低待遇

几乎所有的护工对护工行业的评价都是工资低、工作累。护工职业的低待遇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护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低。据了解,目前长沙地区养老机构的护工的工资大都在2000元左右。而且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只是把护工当作临时工在用,很少和她们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更不会为她们购买一些相关的社会保险。二是护工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大多数养老机构中,一个护工同时照顾六七个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护工一个月只有两三天的休息时间。三是护工行业缺乏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护工职业基本看不到提升的渠道。

(三)“零”门槛

目前我国护工行业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方面的政策限制,可以f属于“零”门槛。一方面,我国目前缺乏针对护工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导致了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也能够轻松上岗。另一方面,全国护工极度短缺的现状使得上岗资格证等变得不再需要,养老机构为了保证护工数量,只好招收一些“零技术”的护工。

(四)轻培训

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护工“素质低”的问题,究其本质,就是对护工培训的不重视。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只是把护工当作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的角色,认为他们不需要掌握什么护理技能。而且,高昂的培训费用和护工的高流失率也使得养老机构不愿意出资对护工进行培训。对护工培训不重视的表现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培训数量不足。二是培训内容不全。三是培训质量不佳。在培训数量方面,总体来说,很少有护工接受过专业培训,即使有一些护工接受过专业培训,她们也大都表示培训周期太短。在培训内容方面,目前仅有的一些培训中,内容也主要是规章制度和护理知识方面,护工职业道德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培训却很少。在培训质量方面,大多数养老机构都不重视护工培训师资队伍的组建,老护工带新护工、边学边做的培训方式最为常见。这种培训方式使得养老机构内部存在着大量低水平重复培训,进而使得护工难以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养老机构也无法实现护工队伍的优化。

三、有效化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中“护工荒”困境的对策

(一)矫正社会偏见

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对护工的偏见是造成“护工荒”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护工荒”问题,矫正这种偏见已经迫在眉睫。要想矫正这种社会偏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首先,可以借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评选结束后还要举行颁奖典礼,并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进行直播。其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并大力推广“一日护工”体验活动,鼓励人们尤其是老人家属进入养老院当一天护工,争取让他们都体验到护工工作的艰辛,从而增强大家对护工的理解和尊重。

(二)建设企业文化

社会上对护工的偏见可能一时半会很难扭转,但是养老机构自身却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来进行纠正。形成内部尊重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内部尊重分为“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自我尊重”是指护工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认同自己的行为。要加强“自我尊重”,可以建立护工持股计划。护工持股可以鼓励护工参与机构决策,使得养老机构利益与护工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护工个人与养老机构共同发展。“他人尊重”是指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要保持对护工的充分尊重。一方面,机构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护工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尽力帮助其解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机构全体成员进行联谊会等娱乐活动,加强护工与医生、护士等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

(三)提高工作待遇

为了进一步化解“护工荒”问题,必须提高护工待遇。第一,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将护工的工资和福利列入其每年的财政预算当中去,并积极鼓励广大社会慈善机构成立针对护工的专项基金。另一方面,要完善养老机构内部考核体系。要对护工的工作绩效、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τ谀切┰诳己酥写锏接判愕幕すぃ给予一定奖励。第二,要强化社会保障。首先,养老机构在招聘护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与护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其次,可以借鉴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护工的保险体系,为护工购买配套的社会保险。第三,要改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护工的作息时间,鼓励护工错峰休假。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其保洁等非护理性质工作的数量。第四,要实施护工的职业晋升计划。养老机构首先可以让一些表现优异的护工成为更合格的护士助理,然后经过适当培训,还可以逐渐转正为正式的护士。这样一种从护工到护士的晋阶渠道,必然会吸引一些年轻人成为护工。

(四)成立护工协会

护工行业普遍存在着责任不明晰、劳动关系混乱、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护工行业的规范管理。而成立护工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是规范护工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首先,护工协会要尽快建立护工的职业准入制度,在护工行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其次,护工协会应积极配合各地养老机构建立针对护工的风险责任金制度,护工在养老机构工作期间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提高其责任意识。最后,护工协会要明确界定护工的工作内容。护工的工作应仅限于生活护理层面,不得轻易参与医疗技术方面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专业培训

第一,要加大培训力度。可以建立一批示范性护工培训基地,大力开展护工的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对现有护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首先,养老机构需要对新护工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护理基本技能等方面,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录用。其次,要定期组织在职的护工参加一些护理讲座,使她们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更新。第二,要建立护工分层培训体系。具体来说是根据护工不同的职称、年龄、学历、护龄等对其进行分层培训管理,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护工得到其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目前国家也出台了一些使护工规范化的政策法规, 来对护工进行晋级培训,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第三,要完善培训内容。对护工的培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护工的职业道德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石人炳,罗艳。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决策与信息,2016(12).

[2]李连忠,赵敬羚。养老护理员:需求量巨大,素质待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10-25.

[3]赵彩霞。对护工行业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

[4]肖云,陈涛。老龄背景下民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的优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5]朱娅萍,江慰萱。规范护工工作职责,强化护工培训与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志,2006(02).

[6]邹文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社会福利,2013(11).

[7]褚晓静。规范护工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03).

[8]宁素荣,张会君,尹姣,黄菲,刘涛。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07).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篇3

1.1对象

以山东省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家政有限公司等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接受专业教育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情况、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4个方面。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为0.86和0.76。

1.2.2资料收集方法

解释调查目的,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者检查问卷是否存在错填或漏填现象,现场征询意见并正确补填。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9%。

1.2.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各主要指标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从业人员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女性39名(68.4%),男性18名(31.6%)。30~39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的人员占63.1%。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23人(40.4%),满5年及以上的34人(59.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41人(71.9%),满5年及以上的16人(28.1%)。初级职称22名(38.6%),中级职称23名(40.4%),高级职称5名(8.8%),无职称7名(12.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52名(9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4名(7.0%),三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1名(1.8%)

2.2接受专业教育情况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57.9%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接受过老年护理课程学习;50.9%在老年护理课程学习中坚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1;43.9%已经参加过老年护理岗位培训,31.6%正在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73.7%认为培训场所应选择在养老机构;认为培训对目前工作非常有帮助者占61.4%;认为目前现有知识能够胜任工作者占73.7%,不太能胜任工作者占10.5%;培训方式多以全脱产培训为主(52.6%);培训时最主要的方式是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2.3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情况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87.7%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专业;针对三年制专科学生,63.2%认为应该在第二年开办该专业;42.1%认为最合适的学习期限为6个月;98.2%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78.9%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被调查者认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和需要掌握和强化的知识及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统计见表2~4。

2.4老年护理课程设置需求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85.9%认为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课程。课程的设置主要通过借鉴相关资料,并根据我院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修订而成,力求体现老年护理人才服务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意识性。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人文基础课和实训课。按照必要性等级排序,专业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病理学基础(75.4%)、药物应用护理(75.4%)、生理学(73.6%)。专业核心课程得分前7位的分别为护理学基础(100.0%)、急救护理学(100.0%)、老年护理学(98.3%)、精神护理学(98.2%)、老年居家护理(94.8%)、营养与膳食(94.8%)、老年保健学(94.7%)。人文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人际沟通学(94.8%)、护理伦理与法规(91.3%)、中国养老传统(91.2%)。实训课程领域最必要的为老年人疾病护理指导(98.3%)。按照重要性等级综合排序,专业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生理学(73.7%)、药物应用护理(70.1%)、病理学基础(68.4%)。专业核心课程得分前8位的分别为护理学基础(100.0%)、老年护理学(100.0%)、急救护理学(100.0%)、精神护理学(98.2%)、临终护理学(96.5%)、康复护理学(94.8%)、老年居家护理(94.7%)、健康教育学(94.7%)。人文基础课程得分前2位的分别为人际沟通学(94.8%)、中国养老传统(91.2%)。实训课程最重要的为老年人疾病护理指导(98.3%)。

3讨论

3.1构建老年护理课程体系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次调查中,87.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专业,98.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78.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由此说明,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并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培养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并不能满足老年人服务的需求。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院校意识到调整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要性,应增添老年护理学及相关人文课程,但真正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院校依然不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所以,我们理应顺应社会发展,逐步调整老年护理教育布局,努力提高人员学历层次,以促进学科发展。

3.2完善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关键

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老年护理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体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调查显示,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生理学、药物应用护理、病理学基础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3门课程,体现了这3门课程和老年护理专业间重要的关系。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3门课程,老年人患病后的特点决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特色护理,必须具备扎实的急救技能和护理实践操作技能。而健康评估排名比较靠后,与齐玉梅等调查不一致,这可能与本研究中被调查者大多在养老机构工作,本身比较偏重护理有关。在人文基础课程中,人际沟通学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课程,说明一线人员已经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并没有体现其特殊性。老年护理是新兴的专业,也是特别的专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理应具备特殊性。所以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中,要加强该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提高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而核心工作能力的培养或提高离不开反复的实践练习。因此,应加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练习强度,同时适当提高人文基础课程比例,努力将其培养成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3.3加强核心工作能力培养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

养老护理员培训 篇4

[关键词] 培训者培训模式;老年专科护士;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a)-0166-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SHI Hua

Department of Sterilization Supply Center,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Beijing 10009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backbone nurses in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rainers at February 2016, the trainers were taken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geriatric nursing, after they were qualified, they started to take next training fo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of trainers before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74.29±16.48), (78.24±18.03)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81.59±18.95), (86.61±19.36)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6.27±11.35), (69.58±14.13) Points] (P<0.05), an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0.05). The sco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linical nursing, lead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thical and leg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counseling each dimension of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and total score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22.31±5.28), (25.39±6.05), (23.85±7.63), (22.54±5.53), (20.34±3.05), (14.52±1.91), (16.68±2.01), (157.53±28.84)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25.78±7.15), (29.48±8.33), (26.82±8.05), (26.61±7.49), (24.16±6.13), (16.87±2.08), (18.99±2.67), (164.94±32.11)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18.38±3.29), (20.45±3.17), (19.37±3.13), (18.03±2.93), (17.44±2.33), (12.34±1.76), (13.36±1.44), (150.06±22.45) Points] (P<0.05), and the scores above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0.05). Afte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accePting training,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71.24±15.32) Points, nursing skills (74.29±16.42) Point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0.46±10.85), (63.36±12.55)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training was 46.67% (42/90),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training was 82.22% (74/9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s of trainers, Promote them to develoP into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Provide more suPerior nursing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护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尚在起步阶段,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严重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老年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2-3],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老年专科护士人才的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的需求[4],因此,培养老年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其不仅能有效减轻老年护理压力,还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5-6]。为适应社会老龄化的新趋势,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本研究采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对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进行培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培训者 2016年2月选取北京老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单元中具有丰富的老年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教学能力、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及以上护师、5年及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12名护理骨干人员作为培训者。所有护师均为女性,其中,内科6名,外科4名,妇科2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9名;年龄35~54岁,平均(48.2±9.6)岁;工作年限8~30年,平均(19.3±4.7)年;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1.1.2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我院护理单元中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内科18名,外科14名,妇科6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7名;年龄25~38岁,平均(31.2±5.5)岁;工作年限3~14年,平均(9.2±1.3)年;护师20名,主管护师18名。

1.2 方法

1.2.1 培训者的培训 邀请我院内科、外科、妇科主任医师和各科护士长对12名护理骨干人员(培训者)进行培训,授课人员以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和王艳梅的《老年护理学》[9]作为指导,并参考《老年病综合征管理》[10]、《老年长期照护》[11]和《老年中期照护》[12],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向培训者传授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老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变化;老年常见疾病与康复;老年健康保健、老年日常生活及社会护理、老年用药安全与护理、老年心理护理、临终护理、老年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等。每周培训1次,每次1~2 h,共培训16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2~5月。

1.2.2 培训对象的培训 培训者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开始进入内、外、妇科各科室对护理单元中的护师进行培训。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培训,每2周培训1~2次,每次0.5~1 h,共培训8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6~9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 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者与护理单元护师进行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考核。护理知识通过笔试的形式考察,满分为100分。护理技能参考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考核内容包括压疮预防、用药方法、口腔清洁、叩背祛痰、床上擦浴等,满分100分。

1.3.2 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 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即科研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为0~4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能力,4分表示能力很强。分数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强[10]。

1.3.3 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调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2016年2~5月(培训前)、2016年6~9月(培训后)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各90例,所有患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或电话随访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极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维度,总分100分,以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来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单元护师培训前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护理单元护师接受培训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培训前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6.67%(42/90),培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是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成人教育模式,其不仅科学、高效,而且普及面和适用性广[11-13]。培训者培训模式以培训者为培训对象,先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再让接受过培训的培训者开展下一步培训,培训结构呈金字塔式增长,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老年专科护理人才,有利于壮大老年专科护理队伍,缓解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匮乏和护理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14-17]。目前我国专科护师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评价标准,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尤其薄弱[18-19]。为了探索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的最优模式,本研究引入培训者培训模式,结果显示,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后(P<0.05),结果提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能显著提高培训者的护理水平,而培训护师后的护理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培训者在培训护理单元护师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励培训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培训者培训模式结合了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护理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0-23]。本研究中,培训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培训者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能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更容易满足患者需求,实用性较强。本研究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老年专科护士,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经过培训者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后,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培训者的筛选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培训者培训模式的成败。培训模式的培训者务必要保证能胜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的授课工作,否则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2)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培训者培训模式成功的基础。适时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培训效果。(3)护理部及护理单元护士长的支持和配合关系着培训者培训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我国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只有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专科护理质量,真正使老年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传红,屈清荣,孙巧枝,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14-1116,1117.

[2] 周云辉,周晓艳,文安笑,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4,29(10):72-75.

[3] 邓俊,王晓月,程海丹,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品管圈活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61-3664.

[4] 郭莎莎,陈雪萍,王花玲,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3756-3759.

[5] 张莹莹,李华珠,许勤,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压疮防治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8-440.

[6] 刘志英,龚竹云,涂国红,等。老年ICU多学科联合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25):3115-3117.

[7] 沈志云,陈利群。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50-1253.

[8] 邸淑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9] 王艳梅。老年护理学(供护理学专业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 陈峥。老年病综合征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11] 宋岳涛,杨兵。老年长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2] 陈峥,王玉波。老年中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3] 赵振华,张爱莉,汪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42-46.

[14] 周晓艳,周云辉,文安笑,等。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0):27-28.

[15] 陈秋华,陈萍,邵庭芳,等。系统化健康课程培训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163-4165.

[16] 廖映红。对低年资护士因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性缺乏的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39-339.

[17] 游汝,胡姑长,莫志云,等。老年病区陪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59-260.

[18] 周颖。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培训用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119-120.

[19] 刘祚燕,陈茜,黄兆晶,等。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老年人态度及知识的调查分析[J].o理研究,2014,28(3):299-300.

[20] 龚兰英,杜凤娟,肖斌,等。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06-107.

[21] 计晓薇,张黎明。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无陪护病房护理员队伍现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14):116-118.

[22] 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等。培训者培训模式用于社区院前急救培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7):84-86.

[23] 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7):2064-2066.

养老护理员培训 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专科护士

1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  专科培训师资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  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 “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  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  改进对策

2.1  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  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  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篇6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 000―1 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篇7

一、培训说明

本培训计划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养老护理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

二、培训目标

坚持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持证上岗的原则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培训使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逐步满足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培训对象

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养老护理工作,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四、培训内容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篇8

关键词:养老护理;国际化;想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5-02

2012年春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简称“NMIT”)在南京开展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给予资助的澳大利亚三级护理证书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先进技术与经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是澳大利亚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TAFE)中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课程设计、资深教师和高质量项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开放的办学模式、高质量的教学、灵活的学制闻名澳大利亚,具有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与授予资质。本次开展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Certificate III in Aged Care),是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根据澳大利亚的职业标准与中国学员特点开展双语教学与技能实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澳大利亚通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证书,经NMIT注册可与全澳院校互相认可教育资历和学分。

一、证书培训内容概况

培训分为前5周理论实践与培训和后3周技能训练与评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由澳方派出具有丰富的国际学生培训经验的教师,每周25节课时,通过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示教示范与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中方派出翻译老师全程协助,并每周开设6节课用于语言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现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学生们反映良好。

二、培训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

根据参加首期培训班30名钟山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见表1)可得知。

(二)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技能展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国外老年护理方面的前沿知识,编写相关教材,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老年护理人才。注意双语化的推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养老护理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三、想法

(一)国际化需求日益扩大,就业前景广泛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急需200万以上的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新青年一代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容易接受新想法新理念,对于赡养老人方面,更愿意接受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这就更给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英语学习的行业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于2009年1月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行业英语以行业文化和工作场景为依据,进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如果提前进行护理行业英语的学习,此次培训过程中突显的专业词汇不足,口语表达欠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夯实培训基础,巩固已有成果

经过5周的理论实践与培训,澳方培训课程安排了15个Online Tasks(在线课程任务),其中包括9个Quizzes(测试),4个Assessments(评估),通过个个突破,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培训的核心内容。在Online task中,外方老师还向学生展示了澳洲以及许多西方国家与老年服务相关的网站,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回答问题,找出难点,通过邮件反馈给老师的方法,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之后还有3周的技能训练与评估,在这之前,我们理应巩固已学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复习,测评,尤其对于一些关键的医学词汇和实际操作中频繁使用到的口语表达进行滚轮式复习,加深记忆,为之后的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仍旧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观念的亟待改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事实上一旦老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重病缠身的时候,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养老院无疑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普通养老院可以很好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高端养老院还能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今老年服务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是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护工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人员。“老吾老及人之老”,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理应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金待遇理应得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提升的迫切

护理专业英语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范畴。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英语课仍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问题逐渐突显。首先,公共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无法结合实用性,在教法上延续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单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浅显的讲授语言本身。专业词汇量的严重缺乏,造成备课负担增大,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意涉足新领域,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培养专业英语教师迫在眉睫。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项性分支,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就更加具有导向性,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养老护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教。

(三)养老护理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养老护理机构人员管理评估体系,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Aged Care Act(老年护理法规),1985年出台了Home and Community Care Act(居家社区养老法规),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laws(职业健康与安全法),privacy laws(隐私法)等等,用来规范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义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养老事业在中国被称为夕阳红的朝阳产业,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或商议试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界定养老机构纠纷和养老人员权益保障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界定养老机构的责任,推行强制保险制度,保障养老机构和人员的权益。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加之西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突显,对于高端国际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培养更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占领市场先机。首期澳洲养老护理三级证书培训的顺利开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坚定了老年护理专业高端化国际化培养的路线。通过此次总结反思,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合作培训奠定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初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行业英语的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89.

\[2\]泮昱钦。中澳护理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10(9):889-890.

养老护理员培训 篇9

【关键词】长期照护;培训;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快速增加的老年高龄人口,对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长期护理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老年服务提供的难度[1]。在这个群体中,70%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则需要更多的医疗设施、场所、人员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来应对,因此长期照护服务是至关重要的[2]。

长期照护服务是指由经过教育培训的照护服务人员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其显著特点是保健护理与生活照料的结合,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专业性援助,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目前机构照护压力增加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使得居家照护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老年人也更愿意居家获得照护服务,但正式护理资源不足[3],使得非正式照护在长期照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需求研究是人员培训工作基本程序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培训的内容方案、教学方法和培训效果的关键步骤。

1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现状

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素质不一,目前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现状是一方面高龄失能老人本身护理难度大、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收入偏低、精神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等因素,导致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特点是,大多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4],大多数来自农村务工或下岗人员,上岗前接受的相关培训甚少,基本上是边干边学。

有研究显示,照护者对日常照护常识不了解[3],使得长期照护服务普遍缺乏专业性,而长期照护与一般老年照料或家政服务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专业性[5]。基于目前这种现状,加之长期照护基本上都是一些低技术服务(Low-Tech services),对这些人员进行规范化、多层次的培训已被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证实具有可行性。定期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可以使他们能够掌握更高的日常照护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因技术的提高,也可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

2 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现状

2.1 长期照护人员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长期照护人员由于大多数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的岗前培训少甚至没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除给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外,对护理技术操作了解不多,很难满足服务对象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6],导致她们在很长时间内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处境,而长期照护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更加愿意接受相关的培训。

影响培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7],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年龄偏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吃力、集中力很差、记忆力下降,会明显降低培训的意愿。大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对培训内容理解力差,导致自信心下降,也会降低培训的意愿。还有小部分因为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相冲突,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充分,部分长期照护人员仅仅将其视为自己的谋生之路,轻易的放弃培训的机会。基于上述的原因,导致长期照护行业发展滞后,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2.2 长期照护培训现状

目前从事长期照护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不一,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下岗无业人员的照护岗前培训,以培训初级长期照护人员为主;经济发达地区由政府牵头建设的养老照护培训基地,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组织的不定期培训等,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照护知识为主,但取得养老照护培训资格证上岗的人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 建议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社会疾病的负担加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之中,如专业化发展问题、服务的连续性问题、政府的政策及规范化管理问题、培训的方向和内容等。

(1)建立规范的长期照护制度,即可缓解日益增长的机构长期照护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又可起到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的,整合社区老年人服务资源,引进专业护理力量,建立长期照护服务平台,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对接。

(2)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的、方法、时间。应将传统的讲授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除了提高其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应重视塑造其个人的品质、职业道德。还应根据其文化水平、年龄差距、时间不同安排不同的培训类别,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提高长期照护人员的总体水平。其次强化监管的制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应建立培训评估的体系,以监督和评价培训的效果,量化各种所需的指标,测试是否达到培训的标准。还应加大财政的投入,鼓励养老机构和职业培训学校积极的开展长期照护人员免费培训的业务,适当给予其经济补贴,以减少长期照护人员的流失。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自身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要求,这是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长期照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我素质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价值,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积极的配合。

(3)建立有资质的长期照护培训机构。基于目前长期照护人员的服务能力现状,不论是专业、半专业或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教育及定期的在职训练,才能提升长期照护的服务质量。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项目、资格认定、认证上岗等方面规范了照护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机构,为高龄失能和残障人员提供更有品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友庭。人口高龄化趋势及长期照护制度研究: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6-60.

[2]徐新鹏,王瑞腾,肖云,等。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1(25):84-88.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