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教学总结及改进措施范文【最新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新路径”的基本内涵
以数据支撑教学与教研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数据分析看教学活动的改进;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看数据的变化。
实现路径:
区域行政、教研部门,根据分析数据了解导致质量差异的各种原因及教学过程、方法、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情况,以便采取有关政策措施。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了解本校的教育质量、各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寻找导致质量差异的原因,改进教学。学生个人(家长),可以根据测量数据,清晰地了解本人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家长可以给予分析指导帮助。
二、“新路径”的支持系统
数据是“证据”的主要表现形式。要让数据的获得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必须重视支持系统的建设。让数据说话,必须有一支善于运用数据来发现问题的骨干教师队伍。
1.建立学业质量监测机制
重视工具的研发,不断完善“学业质量诊断与评价系统”,对全区教学质量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尝试利用数据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用各种统计的方法阐述和解释教学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进而组织和开展基于证据的教学和教研活动。
2.组建实证研究课题组
课题“基于学生学业成绩分析的教学改进行动”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规划课题。建立“教育评价联盟”,培育研究种子,指导教师运用数据开展纵向、横向的数据分析和课堂增值行动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示活动,如专题征文、项目评比、经验交流、《莲都风采》系列文集等。
3.建立“学校教学管理团队”
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干部团队研修,以学校为单位,由教学管理链中的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建团队一起参加研修,共同实践完成改进任务。整个研修基于问题,任务驱动,实践研究,共同提高,采用“四维”研修方式:主题研修、反思管理布置任务、践行改进总结经验、现场展示再学再思、实践推广。
三、“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教学与教研活动要关注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与瓶颈,实践探索中关注推广与应用。
1.用数据指导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
常规调研路径:以随堂听课、常规检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
改进调研路径:
2.单元测试知识点诊断与教学改进
研究思路:
例如,语文科张老师调用第1学期期终质量监测成绩雷达图(如下):
数据显示:在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中,问题最大的是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是下一个阶段教学改进的重点。
第2学期,张老师重点关注了阅读教学,并用自编软件对第一单元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显示:学生失分点主要在课内阅读第3小题、课外阅读第1小题和第6小题,而同样是词语理解的课内阅读第1小题得分却很高。
张老师反思: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预习,要求学生自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的意思,课堂上只作简单检查。但是学生的理解大多依赖《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很少在具体的语境中品词析句,未能联系内容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题的感悟,忽视了表达方法的指导。
改进教学策略:一是加强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指导,把词语意思理解和表达效果品味有机整合起来;二是从内容走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加强表达方法的领悟与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第三单元的单元测试后,张老师又对学生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如下表)。
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该班级学生的阅读标准分从24.43分提高到26.62分,相同知识点的得分率明显得到提高,如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得分率从原来的45.83%提高到72.92%,词语表达效果从59.72%提高到86.11%,表达方法从70.14%提高到81.25%。这说明张老师的教学改进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更有针对性了。
3.基于命题与数据分析的教研组活动
活动背景:①学校组织的交叉命题考试,总会留下一些遗憾;②评价方式单一,过分突出甄别功能,忽视了诊断功能,且考后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③网络资源给命题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教师失去了深入研究试题的机会或驱动力,不愿或不会命制原创试题。
活动目标:①通过命题案例的研究,学会命制有效试题;②通过数据分析,学会怎样才能让数据发挥教学的诊断功能;③探索一种崭新的教研活动方式。
活动过程:①准备阶段:理论学习、命题技术培训、6道样题编制。②实施阶段:教师限时、独立写出每一道试题的命题意图,组长收集汇总信息;组织测试,收集答题数据,统计并作出初步分析;召开教研大组研讨(磨题)活动。③总结提升阶段:命题教师撰写命题前、后的收获,修改试题;其他教师撰写班级参试学生的教学诊断报告;教研组长撰写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收集整理物化成果。
活动总结:在教研组研讨会上,组长通报教师、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抛出话题。以难度估计对比分析为例:
以上数据显示:①命题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出现了1.0和0.2,不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因为难度系数1.0或0.2以下,意味着该题没有区分度,可见教师的命题技术亟待规范与提高。②全体数学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均值低于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这说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活动反思:这是一次让数据说话的学校校本教研成功案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正体验了校本教研活动带来的实效性和务实性,激发了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
以证据支持教学与教研,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剖析质量监控数据结果及调研相关信息所反映问题及其原因,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或者教学改进行动。我们应当建立数据分析与诊断的制度,充分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利用质量分析平台,用数据分析提供实证支持,对每个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客观分析,按照数据诊断、现状分析、制定措施、行动研究、实效提高的工作路径,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有校长1人,主任1人。校长、主任能够经常深入课堂一线听课、评课,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教学,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长定期与教师、学生座谈,及时了解广大师生的心声,全面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环节,以《教学常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言行,做到依法执教。教学情况通过听评课和组织的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声,使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1、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学习、落实新课标,加强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说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高。2、改革课堂教学,推进现代化教学进程。一是加强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新课程。为更新教学观念,并将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观看教学相关光盘。在教师间的交流和讨论中,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二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认真组织校级“评优课”、“示范课”、“汇报课”,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展示了我校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果。
教务管理为了探索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学生阅读量,学校的图书室试行开放式借阅——学生随时借阅图书,自行登记和注销借阅手续。实验室、仪器室各年级组都配备钥匙,保证教师能最大限度利用;学校为各年级配备了U盘,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部分教师能电子备课、能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效益明显增强;有明确的课堂教学标准和具体的考核标准,各项制度健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制度以及各项会议记录齐全,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务管理情况。
教研实践坚持开展“语文综合改革、数学实效性研究”,效果较好。
二、课程管理我校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制定了学校、年级、班级的课程安排,开设的科目齐全。
三、教学研究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做好备、讲、辅、批、考等各项工作。2、加强教案、作业检查、指导,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反馈、认真指导。3、加强教研工作,每学期都要求教师做研讨课、优秀教师做引领课、骨干教师做示范课,为全体教师提供锻炼、展示学习提高的机会。4、加强教学检测分析学校每学期在期中、期末考试后都要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检测分析。一方面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今后改进措施,写出书面检测报告,促进教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明确自己的位置,确立努力方向。5、主题研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各学科都有自己的校级研究课题。教师能够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评价研究1、教学考查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标准对教案、作业情况进行全面的教学考查。2、教师评价(1)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由教师做工作总结,根据听、评课的情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间的互评对教师做出最后的综合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重在考查教师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改进以往的重知识、轻技能的评价观。3、学生评价(1)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激励性评价,明确努力方向。(2)加强学困生学习辅导,教师按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实行一包到底制度,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4、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每学期质量评价,体现在学生的素质手册上,班主任综合任课教师及学生意见填册,反馈给学生家长,再由学生家长签字,写出家长意见反馈给班主任,学校进行监查、检验。学期末教师根据教学质量写出详细的卷面分析,学校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差距。
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学方面(1)教学评价制度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有待于提高,对研究的内容范围面较窄,研究的深度达不到一定层次,有待于专家的指导、引领。改进措施: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师队伍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需要走出去,学习名校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管理,更需要深挖自身的潜质,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评价制度。
2、教师方面(1)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层次有待于提升,不能只满足于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层面,应注重培养、强化对问题的跟踪意识、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2)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已经在尝试将新课程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中,但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还不是很尽如人意,仍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改进措施: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以教学为根本,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参观、培训、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实施我校的“结对子工程”,依靠已有的骨干教师、老教师带动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出现。
3、学生方面教师应加以更多的关注与引导学困生。对学困生及时给予辅导,帮助其认识学困原因,找出补救措施,要求教师最大程度地满足学困生的需求,为学生将来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一、教学开放日活动的问题诊断
1.活动组织方面
(1)管理指导缺位。教学开放日活动是学校对外展示和交流学习的一项常规教学教研活动。虽然学校非常重视,但是缺乏深入调研,对往年活动未做总结,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改进措施,缺乏专业性指导,只满足于活动的开展和公开课的“公开”上,没有定位到对“课”的研究上,活动的教研性不强,以至于各校开展的活动雷同,无创新性和特色。
(2)活动安排不周。各学校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缺乏校际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全市职业学校每年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的次数一般在6~8次,多集中安排在5月或11月,往往连续几周都有活动,过于频繁的活动致使多数学校在活动期间疲于应付。
(3)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多以教师公开课教学形式为主,仅是授课教师一节课45分钟的表演,没有评课环节。活动期间,校内教师听课自主安排,校外教师自由听课,没有教师间的交流及对,也没有教学探讨与研究。
(4)开课要求不严。每个学校安排的公开课节次一般在30节左右,专业或学科达十几或二十多门,学校仅要求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上展示课或示范课,而对本校其他上课教师未做要求,来者不拒,缺少把关,公开课质量参差不齐;邀请外校教师上公开课,受邀学校多安排需要职评的教师参与活动。
2.公开课教学方面
(1)“假”课频现。有的教师为了给听课教师留下好印象,不惜借用管理好的班级来上课;或借课上课,即不上自己教学的课,而上自己所学专业或擅长的课;或旧课重上,即将往年上过的公开课拿来再上一遍;或“炒”课上课,即不顾教学进度,将已上过的课重上一遍;或搬课上课,即全盘下载网上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搬来就上。
(2)主题不明。学校对公开课的内容没有做具体的要求,上课教师自选课题,多以选择自己拿手的课和难度不大的课,而不考虑教学进度,不考虑是否有研究价值。
(3)缺乏分类。对公开课没有分类,所有的课都按同一模式组织实施,学校安排获荣誉称号的教师、需要职评的教师、青年教师上课,执行的是统一评价标准。
(4)避“评”就“听”。对听课教师未做要求,听课大众化,同科教师听课少,未安排评课环节,无实质性的教研交流活动,以听课记录代替评课。
3.活动总结方面
活动结束后,学校及相关部门对活动的得失未做认真总结,也没有征询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更谈不上总结提炼;听课教师缺少交流,上课教师缺乏教学反思。
二、教学开放日活动的改进措施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方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统筹,确保高效
一是将教学开放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时间及承办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所学校举办,时间错开安排;二是安排上年度获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学奖的教师上展示课,提高活动品位;三是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有计划地安排2~3个中心教研组开展研究课教学活动。
2.明确主题,确保有效
学校教务处会同相关教研组共同确定公开课类型,例如课改课、同课异构课、专题研究课等,明确主题,确保“研”之有物。
3.筛选课题,确保实效
依托市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征集教学课题,确定授课内容、类型和教师,安排教师听课、评课,突出教研的实效性。
4.丰富活动,增大吸引力
教学开放日活动可邀请教学名师上示范课,安排专家开设讲座,邀请外校教师参与学术沙龙,请名师、专家诊断课堂教学,不同学校的同专业组可对接交流教学活动,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5.丰实活动,保证教研
在安排好活动的同时,对上课、听课、评课提出具体要求,确定具体负责人,实现既“公开”又落实在“课”上。
三、小结
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仅是教师授课、听课,更有交流对话、反思调整、总结提高等环节,活动过程要突出教研性。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对待教学开放日活动,积极地做好活动的每一环节,摒弃功利性,诚心、用心、尽心去做,相信教师一定会从中受益,活动也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神经病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28-03
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学,多年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上亟待改进和提高。在以往教学研究上,采用常用的科研方法,进行横向分组的对比研究仅是对某一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而要全面要提高教学质量仅对某个教学方面的问题改进是不够的[1]。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重点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当前神经病学的教学水平有更重要的意义。
该教研室借鉴企业界的全面质量管理(QC)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7月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目的,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运用到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按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行动模型(PDCA) 循环进行操作。包括以下四个过程:①P计划(研究情境或查找原因);②D执行(按照计划,付诸实施);③C检查(评价实施结果);④A处理(总结经验)[2]。
1.1 成立QC小组
成立QC小组,QC小组共有8名成员,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秘书及中高年资教师组成,研究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分工,做好研究计划。
1.2 确定研究对象,查找原因
纳入研究的对象为200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班的学生和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的学生与2007级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班的学生和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的学生。小组成员采用在教师中问卷式调查方法,发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上学年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2006级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意见,找出和分析哪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经整理做出统计表,见表1。并针对主要原因进行重点研究和处理,制定对策。
1.3 研究制定对策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师工作忙,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神经解剖基础知识不牢固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识错误,认为是考查科目,不重要。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少,学生提问少,师生交流少,未能很好的结合神经解剖的基础进行教学。制定的教学计划未能很好执行,研究的教学成果未能很好应用,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课件未及时更新仍沿用旧教材的课件以及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未能很好落实等其它多种问题。针对找出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研究制定对策,绘制实施对策表,见表2。明确神经病学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及处理。
表1 教师30人对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问题调查统计表
1.4 具体实施
小组成员定期开会活动,活动1次/月,建立活动记录本,做好记录。针对找出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制定的对策,针对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逐条落实,解决,并根据分工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攻关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在管理上,包括对现在校的学生教育和指导及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管理。
1.5 进行总结
攻关研究活动结束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取得成果的巩固措施。
1.6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同时解决,提高了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研究结束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满意度提高。
①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满意度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教师对研究前后对学生临床能力满意度调查表
②研究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研究前后学生平均出科成绩、病例分析评分对照表
3 讨论
关键词: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项目化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93-02
一、项目化教学简介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行为导向教学代表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潮流,项目化教学就是这种行为导向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我们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在此,对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加以探析,与大家分享。
二、《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
(一)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对一门课程进行的整体统筹设计,它是项目化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整体设计一般分以下几个部分:
1.对整门课程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进行梳理,以确定课程教学的主干内容。
2.以实际工作的过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按照工作顺序先确定任务名称,然后进行任务确认与项目分类。如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项目分为A线项目(某市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楼装饰预算)和B线项目(某4S店装饰工程预算),A线项目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完成,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B线项目则为学生自主项目,教师只分配任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工作方法创新能力等。
3.根据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结合每个任务所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本课程可以设计如下能力训练项目
A项目:某市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楼标底编制(课堂训练)
B项目:某市4S店装饰工程标底编制(课后训练)
A线项目和B线项目都从以下六个分项工程进行计算。
1)楼地面工程计量与计价;2)墙柱面计量与计价;3)天棚计量与计价;4)门窗及油漆计量与计价;5)其他零星计量与计价;6)措施费计算
训练方式是首先设计项目背景,引入造价咨询公司的项目管理模式,将学生按照5-6人一组组成项目部,由学生推举产生项目部经理。教师担任总经理。采用课堂、课后两个项目平行进行。课前提前与项目部经理(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组长)沟通,了解教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上次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包括学生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和重点掌握情况等。提前发放课堂训练手册。然后以训练手册为指引,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包括课前交流。课堂教学由简到难、由局部到整体反复训练,并布置课后训练项目加以巩固提高。
具体训练步骤为
课前:提前准备好单元训练手册,由项目部统一领取;学生根据手册指引提前预习;
课堂:⑴各项目部领取任务并分配到小组;任务完成后相互审查或讨论汇总。⑵如果出现共性问题,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自查自检已完成的任务并进行修正。⑶增加训练内容,重复上述步骤。⑷加大训练量重复上述步骤,反复训练直至掌握。⑸巩固提高,从局部到整体完成课堂综合训练任务。
课后:完成B线项目对应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计价。
4.根据能力训练项目,结合课程的课时和每次授课的学时数,设计进程表,来控制具体教学进程的实施。
5.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标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见表1
(二)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是对整体设计的细化。整体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最终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上,单元设计应体现具体能力目标的完成过程及完成方式,并应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在这里,列出了天棚龙骨及面层饰面的单元设计(4学时),见表2。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结果
项目化教学的成果,主要以学生作品的方式来体现。本课程的学生作品是《装饰工程预算书》。在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大部分学生能及时交出《装饰工程预算书》。有些学生《装饰工程预算书》的质量很高,远超出我们预期的水平。尽管学生个体间的能力与水平有差异,但是从学生所上交的成果中,反映出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其效果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远不能达到的。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经验与体会
本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事先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形式与内容上作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这里,把我们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支持
项目化教学所采用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于被动式学习方式―课堂上听教师讲,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后再做作业―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是不容易适应的。此外,相对于传统教学,项目化教学不仅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练习,课外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因此实行项目化教学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念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课堂外的自主项目。
(二)项目化教学后应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及时改进,以更好提升教学质量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不可能事先都预料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总还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及实施后,教师和学生均要及时总结实施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以后的教学实施积累经验。教师的总结可侧重于总结教学实施的进程安排与策略运用,如实施前的准备情况,实施中的完成情况,实施后的各种情况,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未来的改进策略等。学生总结则应侧重于思考在所做项目中出现的争议和争议的解决方案,项目实施中获得的经验策略,了解工程项目实施的程序和项目分工人员各自的职责,对所实施的项目有一个总体认识与提高。同时对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提出改进性意见,为教师日后更好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 课后记 含义 意义 方法
一、课后记的含义
课后记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上完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总结和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所有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尤其是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的回顾、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二、书写课后记的意义
1.课后记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案是认真备课的具体体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是讲好课的基础,为教师理顺教学思路,进行合理化、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性框架,认真书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而课后记是教学的再备课,也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完善教案,及时记录教学中的不足和成功之处,经典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教学效果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课后记是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记,顾名思义,是对上课后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成败的记录和总结,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因此,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的记录过程。其中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记录教师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所碰到的问题,如何处理的方法,教学中设计运用的巧妙的成功之处,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将是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3.课后记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课后记记录了大量的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败笔及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的方法措施,这些方法措施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验证是否可行,并不断完善,推陈出新,在这一反思―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都在不断提高。因此,书写课后记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三、课后记书写的方法
1.记“亮点”
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教师感到满意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教学中的“亮点”。或是教法得当,教学方法有改革和创新,或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条理分明的板书,或内容结构的安排恰当、授课的语速适中,或例证精辟、生动、形象,或对某个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或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如能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会归类整理,发挥优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记“败点”
任何一堂课都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败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可能是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对教材处理不当,对偶发事件估计不足,甚至对某些问题处理有不妥,等等,教师应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使之成为日后教学的经验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身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
3.记教学中的“灵感”
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教学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如:哪个教学程序安排的富有科学性,哪个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即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这些教学中的“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并以案例分析的技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将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记教学中的“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讨论、课堂练习、作业等多渠道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对这些信息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信息处理之后,能够发现学生实际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可分析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巩固,接受能力如何,可分析教法的运用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结构,可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学习精神状态、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检测等,教师的教学基点如何,是否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是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应将其记录下来,成为改进完善教学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后记的书写,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虽然课后记是教案的延续,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教案,因此,它的书写有别于教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需面面俱到,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高宜民。浅谈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