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景观设计要素【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自由与制约
玛丽莲•梦露大厦Fig.1AbsoluteTower艺术家需要自由地创作,自由地想象,没有艺术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艺术的诞生。而城市景观、设计艺术不可能像画家那样完全感性地、随心所欲地直抒胸臆,设计的对象首先是物,它是有使用价值的;其次,设计的艺术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室内设计等,都要受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经济、地形、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结构技术与材料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可以将设计活动理解为有条件的实用艺术创作。一方面,设计艺术的主观意图即设计思想与理念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本身也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需要遵循。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设计的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平面的计算机绘图到三维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即使复杂的自由曲面形态,也可以将其内在的结构形态同时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中得到直观的反映[2]。例如,由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建筑事务所MAD设计的加拿大米西索加市(Mississauga)170m高的“AbsoluteTower”公寓,俗称“玛丽莲•梦露大厦”(图1),大厦椭圆形标准层平面随着楼层升高,逐层旋转着不同的角度,最终形成了三维扭曲的曲面。如果没有现代材料、结构与施工科学技术的支撑及计算机设计手段的进步,要将其艺术创意变为现实建筑作品,在30年以前将会面临结构技术与材料上的重重困难[3]。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而言,当代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满足了人们平等对话、彼此互动的心理诉求。以建筑为例,传统的建筑是以“凝固”的方式被动地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体验方式只限于视觉元素,而当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建筑与人的互动对话,体验方式向视觉、听觉、触觉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4]。在此,设计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造型理念,而进入多维的综合艺术互动与体验的时代。
个性与包融
前面谈到在理论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应是不同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巴塞罗那、巴黎、罗马等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城市景观中的灿烂明星,与其城市建筑景观、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艺术特性密不可分。巴黎可以有卢浮宫,也可以有艾菲尔铁塔、拉德方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当时标新立异代表设计艺术最前沿理念的作品,看似与巴黎古典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但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正好体现了法兰西民族追求艺术自由、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浪漫情怀和民族性格。北京的鸟巢奥体中心、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诸多当代标志性建筑的国际方案竞赛,也显示了中国当代在设计艺术方面已经进入了开放的时代。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可以同台竞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空前活跃。设计思想的开放与包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千百年来56个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基本特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是其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5]。另一方面,追求艺术个性与创新是设计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创新贵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对话,贵在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贵在全球化视野与对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艺术个性是特色,而不同文化的包融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设计文化领域,近代中国落后了,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设计艺术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设计艺术作为产业必将蓬勃发展,在21世纪涌现出世界级设计大师是完全有可能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论也必然会尽快形成。
城市管理与设计艺术
一座城市要在个性和艺术性方面形成特色,需要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这不单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者的智慧也至关重要。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发起人是1893年时任市长的里卡多•塞瓦提,一百多年来,艺术双年展、国际建筑双年展等与艺术相关的系列展览和艺术节,已经成为威尼斯的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市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文化的构建、艺术特色的凝练与提高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为此,可以成立诸如“城市景观艺术指导委员会”的顾问机构作为专家层面对重大的规划、标志性建筑、城市色彩等进行专业的咨询。另外,重大项目增加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也是体现民主管理、大众审美取向的有效途径。2011年7月17日杭州《都市快报》根据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敢接住坠楼女孩的故事,发起请市民一起来参与“天使之手”雕塑的设计,艺术大师韩美林也参与了雕塑的创作,最后经过广大市民的踊跃投票确定了雕塑的造型[6]。这件事反映出杭州市政府关注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态度和公众参与城市艺术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城市文化的积淀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既需要创意设计新构筑物,也需要保护既往优秀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在几年以前,北京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具有活力的12个城市之一,理由是北京有798艺术区。798艺术区原为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为具有包豪斯风格的现代建筑,这些既是中国现代化见证的历史遗物,也是新时代社会转型的象征,是城市后工业时代改造成功的例子之一[7]。在国内,类似的还有上海新天地、杭州新天地等。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98-02
引言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计之中,并将其作为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地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郑曙。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我最喜欢吃苹果,它是我们孟州市的特产。
在外婆家的村子里,几乎每家都有苹果园。到了春天,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辛勤的小蜜蜂围着她们唱起欢乐的歌。到了夏天,果农伯伯给小小的青苹果穿**塑料外衣,让人们吃到更香更甜没有污染的红苹果。到了秋天,满树的苹果像孩子们的笑脸,红彤彤的,可爱极了。
我爱家乡的苹果,欢迎朋友们来孟州品尝又大又甜的红苹果。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探索;实地调研;专题讲座;过程控制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course teaching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y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instance improving the way of design plots given, arranging that students personally investigate living Area and excellent settlements to experience living life,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institution and school to increase some subject seminars on the house type selectio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o on, inspecting stage design result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finally come tru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vel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key words】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course, Exploration, Personally investigate, Subject seminar, Process control
1、引言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大类培养的核心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在住区空间环境和住区建筑群体组织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住宅需求量较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践项目数量最大,涉及面广。大连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2010通过专业评估,形成了“结合地域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坚持课程内容安排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坚持设计选题与实际题目相结合。”多年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居住小区物质空间设计比较感兴趣,多数能完成比较好的形态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对居住小区和所在片区甚至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考虑较少,对市场上住宅产品了解不多,住区景观设计能力不强,对竖向设计、市政设计在整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作用认识不足。针对以上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所在地具有的北方城市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居住片区,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实地调研,指导学生从居住片区整体发展角度出发,选择设计地块,安排专业教师做专题讲座,加强教学管理,在注重个性培养基础上,使学生全面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及相关理论,为日后的建筑群体设计、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2、安排学生实地调研,体验居住生活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开课之初,调查选课学生家庭居住情况,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居住在居住小区中,住在居住环境质量较好小区中的学生更少,部分学生缺乏城市生活体验,多数学生缺乏家长式生活体验、优秀住区生活体验,如果他们只是作为理论接受者,而不是观察分析者,那么设计成果可能徒有其表。因此不论从设计地段选择还是优秀案例分析都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鼓励学生走进住区,将源自于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获得的感性认知成果运用到后续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1]。安排学生在设计课程前两周,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完成2个实地调研任务:大型居住片区现状调研和已建成优秀居住小区案例调研。
2.1居住片区地段选择及实地调研要求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规划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选取所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居住片区:机场南部居住片区、山东路居住片区及泉水西部居住片区。机场南部居住片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用地、军事用地等其他用地小规模渐进式更新为居住用地,缺乏整体规划的典型。山东路居住片区经历较长建设历程,虽然缺少整体性规划,但已经形成良好的生活氛围,居民日常生活比较便利。泉水西部居住片区从设计理念、路网规划、生活配套、小区物业管理等都不错,没有老城区改造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新区内经过整体规划设计的居住片区典型。学生应抓住各个地段特征,调研居住片区内各个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公共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现状小区物质形态设计方法、街道景观组织等方面内容。每个班级分3个调研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调研计划并合理分配调研任务,在实际的居住生活中发现问题,完成居住片区现状调研后,进入选择设计地块阶段,要求用地面积12~20公顷为宜,指导学生尽量选择相邻地块,提高他们对城市功能解读与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高效性还应具备其自身的个性化。个性化指的就是园林中的景观要充分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在设计中注重景观特色和个性的挖掘保护避免在园林设计中忽视个性,造成雷同的现象。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心分配、选择和组合,处处都要考虑周全,把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就要在各方面都尽可能的满足城市人群对它的需求。于此,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园林景观布局。设计师可以从当地的场地特点,使用者的活动内容、园林周边的环境等情况来的提供相应的设施。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园林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有科学依据指出园林的景观设计应该以书目为主,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并且草、灌、乔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3:6最为适合。而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也表明,在耗水量当中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在生态效益中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所以,在路旁和广场宜多栽树木;而简易的乔、灌木就多长于居民小区之中。
2保持原生态,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做到节约的根本所在,从而要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来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保护当地园林的花草树木,对园林做好绿化、养护、修理等日常工作,在园林景观中达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并体现出当地的特色绿化。此外,也应该根据园林的特点要尽量的节约水资源,多种植耐旱植物,这样既可满足景观的营养需求又可以减少多水分的使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灌溉和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开源节流,那么必将降低园林绿地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程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利于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达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4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管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在植物设计环节注重对植物的选择的栽培,在往后的阶段还得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园林进行看护。于此,就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技能;明确灌水的次数和量,从而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民俗符号;景观设计;设计改革
我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当前维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主题,随着国家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更加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化内涵,也要确保美观度,使工程成为地方标志性设施,完善地方形象,这便需要在设计环节对景观设计不断进行完善。特别是在重视文化传播的时代,应更注重民俗符号的运用,才能让设计方案更具中国特色。因此文中将针对分析,以供参考。
1民俗符号内涵分析
民俗符号,具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独有特色的代表性要素,可以是一种图案、一种建材、一种工艺、一种植物,甚至是颜色的结合。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最为重要的应用主旨,便是利用合理的要素组合,最终设计出具备国家或地区独有文化底蕴的建设方案。这样的符号体现,对于当前国内园林工程独特魅力的体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我国这一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来说,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的融入有着体现综合国力,展现国家与地区独特魅力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特别是负责园林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企业,都应更加重视民俗符号的重要内涵,并积极应用在设计过程当中,让园林设计方案凸显出我国的真正魅力,才能确保自身有更好的发展,成为具备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让我国的文化魅力能够在国际领域中得到认知与认同。但是就当前的园林设计概况来看,多数相关企业的设计过程通常都是以环境需求以及生活需求为主,注重实用性,自然不会重视民俗符号的应用,所以也自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国家特色的体现显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只有得到重视与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出民俗文化,发挥出设计优势,最终促成优秀园林设计方案的产生。因此文章中更应当对民俗符号要素在园林设计环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应用思路[1]。
2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根据地区不同针对性选取民俗符号。我国包含了许多省市,而且因国土广阔,与多国比邻,所以各个地区在气候、发展历程、民族分布以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差别,孕生了不同的风土文化,也正是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所以要确保各个地区在针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能够确切的展现出当地独有的魅力,就应当针对性应用当地的民俗符号,体现出文化内涵。这种针对性的设计,更有利于推广各个地区的本地特色,不但能够确保园林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出当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当地的发展。可见针对性应用民俗要素,能够让设计方案更具独创性。因此在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首先考虑当地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而后针对性应用这样的要素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更有特点。例如谈及西双版纳,大众都能够想到许多要素,包括棕榈、芭蕉、大象、孔雀以及佛教等等。这些都是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所以在设计时大可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体现出地方特点。例如可以在设计方案中加入孔雀与大象的石雕或木雕,配合南国特色的热带植物,展现出独具风情的园林美景。虽然许多人普遍认为这是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要素,但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融合,集中在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能够确保园林工程真正将整个城市零散的魅力融合在一起,得到最完整的体现[2]。2.2创新民俗符号表现方式。民俗符号是在国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传播的。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也必然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设计人员如果要确保园林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创新精神,便应当以更加创新的视角去看待民俗符号的应用,将被人忽视的,被认为陈旧的民俗要素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谈及哈尔滨这个城市,许多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俄罗斯特色要素以及松花江等,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便是美丽的冰雕。为确保冰雕这一冰城最具特色及魅力的文化符号能够长久存在,在设计园林时,设计人员也应当考虑到这一要素的应用,即将冰雕与园林融合起来,建立冰雕主题的园林设施。而为确保冰雕能够四季常在,设计人员便需要发挥创意,并结合当前先进控温技术,为园内冰雕提供一个不会随季节升温的环境,但同时要确保不对周遭的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这样的创新设计,能够为园林树立起更加独树一帜的对外形象,让更多民众闻名而来,但显然这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用心,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能达成。2.3注重民俗文化的延续。为确保国家的任何优秀文化都能够不被遗忘,我国园林设计应当将更多冷门的、始终无法受到国民重视的民俗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例如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手艺长久流传,所以风筝也是潍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为确保独具特色的风筝文化不会因社会发展而逐渐被遗忘,在针对潍坊地区的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风筝这一要素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设置一处视野最为开阔的风筝区,并在园内安设风筝手艺人的现场制作区,让园林的主题更倾向风筝文化园区,建立起风筝美景相互衬托的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民众能够在美妙的景色当中鉴赏风筝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达到宣传风筝文化的目标,促进文化的延续[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时代趋势及社会发展需求相符,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设计美感,并展现出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底蕴能够完全体现在设计方案中。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懂得妥善利用文化符号提升设计美观度与独特性,才能真正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最终得到更好的评价,为后续建设过程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
作者:陈传明 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曾治林。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四川农业大学,2015.
环境设计就是指对环境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空间环境里包括对材料与色彩、空间与装饰、环境与设施的艺术设计,这个设计必须兼备审美功能和实际使用功能,所以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植物景观设计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的环境设计类型。植物景观设计最终确定的设计方向是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用植物材料进行园林的景观建设。随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绿色一次深入忍心,植物景观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比重逐渐提高,高水平的植物景观设计更是备受欢迎。
关键词:
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植物配置;生态平衡;造景
在现代城市绿化过程中,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景观在设计和建设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少、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城市绿化地的“景观”、“生态”功能发挥的不充分。植物景观对于环境的作用不再过多赘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景观的概念和重要性,让读者能再次认识植物景观,也具体阐述了更好实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措施,希望能给予读者一些帮助。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兼备科学性和艺术性,更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设计的更舒适温馨。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植物为对象的景观设计,这些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等,把植物的线条、形体、色彩这类自然美感运用艺术手法展现给人们,并且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衬托整体环境的舒适、美好来供人欣赏,这就是对植物景观的设计。当然,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不断融入新的社会因素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的引入都在丰富和更新着植物景观的定义。
二、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自然景观,它的地域性和指示性非常强,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类型,同时,植物景观设计也是现代国际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不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给环境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不可逆的破坏,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绿地减少等等,人类一面征服自然,一面承受着自然带来的惩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现在的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城市的植物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高手,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植物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问题。植物具有景观效应。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既满足植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从中能感受到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合理布局,意境美十足。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净土还心灵一片安宁,完美的植物景观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让人体会到设计中带有的人文关怀。
三、目前我国环境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1、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设计
孤植树。一般种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山崖坡顶处,以单形体的树木形态和颜色存在,是整个空间中植物景观的主景和焦点,虽然不同空间的树种可能不同,景观效果也不同,但孤植树主角的地位不会动摇,如黄山迎客松、美国孤柏等。树丛。简而言之就是一丛树,这丛树的构图是有规律的,讲究形式美,这样做既能表现树木群体美,又能衬托个体的独特美。树丛在形态上有高矮、远近的层次感;在色彩上有主色调和配色调的划分;在空间构图上有疏落有致的位置规划。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树丛景观一季一景。树群。是树丛的扩展形式,强调是树木群体美,可以是纯木群也可以是杂木林,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形成防护林或风景林。树群作为植物景观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很好的环境价值。花坛。这是个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植物景观,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植被集合体,颜色艳丽明快、形式复杂多变,给人较强的观赏价值。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形态、颜色、芳香随季节不同发生改变,它们与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山石相互映衬,充分展现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的交融,所以对于园林来说,植物依旧是它的核心。
四、更好的实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措施
1、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的生长状况,城市植物景观配置必须考虑到气候、土壤、周围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不同环境不同的植物配置,也是城市中的特色所在。
2、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植被数量
植物景观不应是一眼的绿,没有过多其他颜色的植物,这已不符合相关生态规定,也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的绿化面积就要达到相应的数量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之间科学配比,陪伴人们度过春夏秋冬,当然植物种类丰富的同时必须保证数量的最大化,这样就不至于是“三两只”了。
3、设计突出“人文”、“生态”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一味的选择低矮植被,来衬托绿高植物的视觉效果,“人本思想”、“人文关怀”也贯穿在绿化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更多的关注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植物配置要考虑季相变化、风向,要让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中都能让人感到舒适、自然。植物造景还应选择生态型,太多观赏性的植物可能只是应季,既不经济又不使用。设计要从可持续生态出发,突出人文关怀。
4、提升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现代城市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造景不是说别地儿的什么挺有名的就引进什么,一来别地儿的景在你这儿有失特色,二来气候环境是否适宜,所以植物造景依靠自身文化背景,营造一个设计主题,例如将植物景观组合成符号,营造一个标志性景观,彰显城市特色,还要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彼此衬托体现自然的和谐。
五、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环境的发展意义重大,起着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中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迈向生态化的作用,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总是存在的,建设者可能没有真正理解或没有重视植物景观的真正含义,在设计时的眼光和角度发生偏差,强带人工环境的营造,但但短暂的效益很开就会显现它的弊端。所以,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审视植物景观的内涵,这样才能做出对环境有利的设计。
作者:李永奎 张周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保康一中
参考文献
[1]郭会丁。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陈世坤。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15).
关键词: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分类 景观雕塑发展
第一章:景观雕塑的历史源流
园林景观雕塑是环境中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神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所肩负着社会和艺术的双重职责,在开放的公共空间正,成为了社会大众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城市雕塑作为中国公共空间中的艺术门类,在以往岁月中承载着记录历史人物、社会发展片段的功能。而在新时期的城市雕塑之中,写实和抽象占据了两个主要类别的阵地。
景观艺术是建筑设计、雕塑设计、园林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综合体,纵观现代雕塑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雕塑艺术不论是观念的变革还是材料的变革,都不断的冲击着景观艺术的发展,然而雕塑始终处于环境中的从属地位,成了景观中的点缀或是空间中的补白。雕塑基本上是一个配角,而不是舞台,是一个观点,而不是整个视野。随着雕塑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发展,雕塑与原来景观设计的对象、空间、材料等方面没有任何区别,结合相关的只是,雕塑完全可以拓展一片新天地。
景观雕塑室环境景观设计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都是设计的手法,因此景观都是在环境设计中起着特殊而又积极的作用。根据景观都是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可划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成列性雕塑四类,他们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纪念性景观雕塑是以雕塑为主要个体的雕塑,他主要是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和事。他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在景观中处于中心或者是主导的位置,起到控制与统帅全环境的作用;主题性景观都是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某些因素,主题性景观雕塑和环境有机结合,课充分发挥景观雕塑与环境的特殊作用;装饰性景观雕塑是以装饰性雕塑作为环境主要构成的要素,它所具备的是雕塑的外形的美感,还有人对它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要以环境来烘托出作品的美感;陈列性景观雕塑就是以非常优秀的雕塑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
第二章:我国景观雕塑的价值
我个人认为雕塑的自身价值就在于它的视觉愉悦性、内容深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丰富性和持续性,所谓城市雕塑,它所具备的不管是纪念性还是主题性,不管是装饰性还是标志性等等,它都必须包涵了城市与雕塑这两个性质。艺术产生语言的结束之处,在这一点上,雕塑室及其显著的,没有杰出的情感那就不可能会有杰出的作品。
雕塑是一种表现形态,它用不同的办法来诠释它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体现我们的审美力,我觉得追求艺术的高峰,它可定代表了一个城市化的象征,经济化与追求,在有了其他以后,再来追求艺术的高峰,那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美化环境,渲染气氛是雕塑的拿手好戏,作为城市景观之一,雕塑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美化了我们的美好的家园。
第三章:景观雕塑的发展及影响
局不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上万座城市雕塑。园林景观、人文雕塑、动物雕塑等成为了各地大量建设的城市雕塑普遍呈现的造型。景观雕塑的相关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大众公共的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剧院、博物馆这样的传统艺术欣赏场地,我们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公元,接受着城市雕塑的感染。
随着人们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艺术交流变得非常的频繁化,并且出现了交融与撞击这两种现象,这是非常珍贵的,在新时期,以后的雕塑界,社会将会越来越混淆,在外来文化涌进中国市场,艺术家或者非艺术家们都会浑水摸鱼,当然景观雕塑就是一个很强烈的例子,在这样一个时代,雕塑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有些根本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上的技术,使艺术大打折扣。所以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以及有向上的积极心态,才能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如今,景观雕塑已经成为了众人仰慕的一种文化,那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策划的,在实践的积累中,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模式来适应这个社会,那么,它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雕塑家参与公共性的机会增多,让国外的同行很是羡慕,因为在国外的雕塑家能在公共空间立一件自己的作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对于一个稍微有名的雕塑家来说,都不是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许多雕塑制作的机会,但是却找不到好的方案,也找不到好的创意,无论用什么方法,结果都是另人满意的少之又少。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当今社会有了较多环境雕塑需求的时候,没有很好的作品来展示。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社会的发展、观念思想、公共素质以及艺术之都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进步,生活中每片阳光都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但并不是所有的景观雕塑都能够让人们在视觉中有更好的进步,所以希望能有更好的突破,不断地开拓、创新,创造出我过的艺术辉煌。
城市雕塑是人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艺术化的产物,当代的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中满足人类生存与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融入人的理念,美感和情感的综合性艺术。
随着人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雕塑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而景观雕塑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中,出现交融与碰撞的现象,这也便是他们的精华所在。
景观雕塑在未来的发展,在于艺术家们怎样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中表现,所以在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与对生活的观察力,不断地改造自己,景观雕塑的明天,将会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的水景设计可以激活整个园林景观,将环境保护、园林规划、生态开发等融合起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魅力。园林水景可以活化园林环境和空间,并以平直型和曲折型的状态表现出来,引导人们的观赏视线,让人们清晰体会整个园林的审美理念,同时突出整个园林设计的主题思想。为了突出上文提到的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的创艺效果,我们需要对水景景观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增添水景的意境,包括动静结合、给水方式选择、动植物合理搭配、水景建筑物设计、山水融合设计等,以激活园林水景生态,为园林景观艺术魅力的营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作用
1、基底作用
视域平坦开阔的大面积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浮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作用。同时,当水面不大,但整个水体空间具有面感时,仍可作为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产生倒影,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空间氛围。例如,位于西班牙柘榴院中的水面,虽然面积不大,但其宁静的水面可以将整个城堡倒映出来,使其显得更加完整动人,若没有如此这般面感的水面,整个景观的质量则要逊色很多。
2、系带作用
水体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具有将不同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的效应。因此,园林创作多以水体作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园林空间中形象各异的景点串联起来。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众多景观均以水体为底,水面聚散有致,聚处辽阔深远,散处曲折盘桓,虽然水面形状大小不一,但又由于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3、焦点作用
水以其动态形式,如跌落的瀑布、喷涌的泉水等声响引起游人的关注,吸引游人驻足观看。在水景工程的设计中,除应处理好水体的比例关系及环境尺度外,还应对水体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通常将其安排在轴线或向心空间的焦点处,并将视线容易集中处或醒目处设置成水景的焦点。一般可以作为整个水景工程焦点的设计形式有:瀑布、喷泉、水墙、水帘、壁泉等。
二、水景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柔化空间的美感应用
水景艺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既是一种流动性的真实感受,也是具有柔和性的创作手法,水景有独特的整体艺术效应,可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趣味性。譬如,利用水体的倒影、光影变幻可产生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柔化自然空间、增添艺术作品与环境间的生气、改善空间关系、改变单调乏味的空间氛围,也可以在视觉上形成局部焦点,来表现空间的主题。或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感相互协调于某一特定空间环境内,通过动水利用动势和水声,使空间环境产生各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环境气氛。如湖南长沙的城市公园,通过融入水景的艺术设计,近取景、远取势,把远峰、近岸、山涧、流泉、坡石等意境通过水景表达出来,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2、 水景是园林生态多样性的需要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中,水景的形成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表现。将城市建设中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形成整体的生态系统,体现出生态环保的意识,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强调低碳、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水景艺术的创作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砝码。将溪流、瀑布、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水景元素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是生态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城市园林景观多样性的现实需要。如北京奥运村区中的整条水系,主要运用在与叠水、木栈道、绿植、生态湿地岛的结合,绿植中布置雾化效果,还原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
3、 彰显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古代有“上善若水”,是对水元素的一种理解,尤其是将水景艺术融合到文化气息的角度,通过文化底蕴的表现手法,构建具有哲理性、文化性、艺术性的水景形式,及时对地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也体现出一种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象征,彰显出独具特色的东方人文美学特点,使水景元素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譬如,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塑造一些元素,如水车、水磨、石桥、波浪形台阶等,塑造出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将“有德、有勇、为善、循理、智慧”的文化特色表达出来,呈现出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艺术的具体应用
1、 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在水景的技术运用上, 可以从静态与动态的方面进行主题营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喷泉、涌泉、瀑布、溪流、湖(池)水等。通过喷泉的表现形式,形成向上的水态,可以形成以蒲公英、扇形、半球等代表的水体喷涌形态的千变万化。同时,在静态景色的布置上,将水的流动性与自然景观的静止性结合在其中,融入水景中的人造瀑布,形成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的艺术美感,综合对景色的颜色表现、水景与人文因素的集合,将静止的生物植被置于流动性的水景之中,从生态自然的角度出发,形成水景与静止空间的融合性,增强植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体现出水景的活力。
2、 水景与植被的氛围形成
在城市园林水景营造的全面体现上,要形成与水面植被的有机结合,采用借景、对景的方式,可以有俯瞰、鸟瞰、仰视等不同角度的艺术感受,将各种水生植物,譬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错落有致的营造动物、植物与水景的互生互养的局面和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水元素的综合利用效果,形成颜色鲜明的浅水池,平坦的艺术效应、清澈透明的池水效应,形成整体的氛围。尤其是在植物的水元素构成上,采用远近有致、疏密结合的栽培技术,在水边种植垂柳,形成柔和的线条之美,并可以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形成鲜明的层次感和富有趣味的作用。对假山的营造,与水景、植被完美融合,适当的种植水生植物,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形成整体的衬托,具有艺术美感。将湿生植物,如小叶杨、辽杨、沙地柏香蒲、菖蒲、水仙、水芹菜、芦苇等,有效的运用到水景营造的氛围中。
3、园林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
为了可以让水景设计更具美观,那么就需要结合地形等条件来考虑给水方式。在对此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地形以及园林的具体条件等来选择给水方式,主要参考对象就是设计图中需要达到的水景效果以及水景景观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来选择最为适当的给水方式,有时还需要结合园林景观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进行水景给水方式的设计。
4、水中建筑的设计分析
在对水中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比如说在水景设计中较常使用的亭台楼阁和水榭等设计,以及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水景桥等,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材质来进行设计。伴随着现代施工技巧的提高可以对木质桥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在水景中进行使用。同时为了增强美观性可以在桥身上进行雕刻等。对于水亭来说,其可以让水面景色锦上添花,还可以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美感,通过临水而建或者建在水中等多种形式来让水亭出现在临水高台或者是一些较高的石几之上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对桥体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主要是需要将桥体和园林的道路系统相配合来方便园林中人们的交通,让其更加容易在园林中进行景观的游览,同时还需要注意水面的划分和水路的通行。对于桥体类型的选择主要有梁桥和拱桥以及吊桥等。水榭跟水的结合是有多种形式的,从平面的角度来看一面临水和双面临水以及三面临水、四面临水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使用水榭。从剖面角度看有实心土台,或者在平台底部用石梁柱来进行结构的支撑。在建筑中的舫主要是指在水边的一种船型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都是用石块进行砌筑的,在上部的船舱主要是木来建构。在舫的使用中最好是四面临水,在其中一侧设置有平桥来跟湖岸相连,这种经典的舫设计在南京总统府的后花园中就曾出现。
5、光影艺术的应用
光影艺术即通过人造光或自然光的特征,借助水面将水面上的建筑与景观透过水面形成倒影。首先,水面的静水倒映与流水的款款流动和激水的波纹涤荡等不同水面形式可营造出不同水面的光影效果,结合湖光帆影与水面效果,让景色呈现潇洒飘逸之势,并且由于角度不同,波纹变化速率不同,以及景物不同,可扩大景观倒影与立体空间感。其次,波光发射形成的光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利用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景观园区采光点的不同,通过结合水面和阳光的特性,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性以及水面的反射性将日光形成湖光山影、天光云影等景观特效,水景合理设计对自然光影艺术的充分体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水景质感美。最后,光影艺术还体现在月影上。
总之,水艺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灵活、生动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一个好的水艺景观设计,必然是在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基础上,各专业系统完美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罗金亮.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12,(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