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选3篇)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和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十三五”和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农业部党组的工作安排,认真总结“”行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和“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新成绩,总结新经验
“”时期,伴随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靠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和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快速扩大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体量巨大的朝阳产业。20xx—20xx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3万亿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增长11%,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8%,很多农产品加工大省工业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1.8:1提高到2.2:1。规模以上企业从6.9万家发展到7. 6万家,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7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成为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
(二)发展动力持续强劲。
“”期间,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既不与民争利,又带农增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20xx年预计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工业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为新常态下稳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落后产能逐步消化,装备技术升级加快,为产业发展增强了新的发展动能。目前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2%。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88.5%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正在培育成长。
(四)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向加工园区、物流节点、优势主产区集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20xx年农产品加工园区达到1600家,汇聚了3.5万家企业(其中龙头企业1.5万家),成为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聚集地;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河南方便食品、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湖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五)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逐步显现。农业经营主体接二连三融合,吸引农民直接以资金、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发展加工和流通业,全国农民合作社中已有53.3%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前延后伸融合,将农户、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等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了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将电子商务、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入,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大大缩短了供求距离,降低了经营成本。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实现补农建农带农。目前农民人均收入9%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比重更大,每亿元加工营收吸纳96人就业,明显高于工业;农业逐步从出售原字号农产品转向加工制品,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都是加工制品。可以讲,“”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风声水起、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作为农业新的业态和农业新的增长点,其内涵日益丰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农产品加工业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将农产品“卖出去”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将消费“引进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正因如此,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有一些贫困地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预计20xx年经营收入3500亿元,接待游客11亿人次,带动3300万农民受益,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成为城乡居民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
“”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管理部门、广大企业和亿万农民群众的智慧与汗水。可以说,产业有了大发展,工作上了新台阶。在实践中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一是始终把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些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重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指导企业以农为本,引领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加工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努力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着力破解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双重挤压以及资金技术等要素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产业增长带动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从纵横两个方面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始终把市场决定和宏观指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产业,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依托社会组织,整合资源要素,针对农产品加工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类公共服务,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户形成了发展产业的合力,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是始终把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我们努力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用地等政策方面为产业发展争取空间,用政策来推动,用规划做引领,用标准来衡量,善于把问题变成课题,把课题变成政策,把政策变成项目,先后推动出台了粮食加工减损、加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基地、综合利用、主食加工、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人才队伍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开展主食加工提升等系列活动,有效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财政项目,为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是始终把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我们努力把创新练就成看家本事,瞄准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建设、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实招、下大力,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创新、传统加工技术传承创新、休闲农业、农业文化遗产、创意创新等方面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在成果推广应用、标准化进程、品牌培育、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五是始终把职能和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这些年,各级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整合系统资源,汇聚工作合力,形成了目标一致、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一起发力、互相支持、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产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遵循依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等任务要求。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就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的部署要求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我们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一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收入倍增、人们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档次升级,形成新的需求,加之现代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供应趋紧、投入成本上升等严峻挑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一)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
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农民收入也连年增长,但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就会成为空话。这就需要提升新的农业增值空间,开辟新的农民增收渠道。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伸向消费市场,搭建起了沟通城乡的桥梁,既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在农村首先要发展那些农民能够广泛参与、共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的产业。因此,我们要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工作目标,坚持以农为本,立足农业资源特色优势,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做大做强产业,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农业多重增效和农民多渠道增收做出贡献。
(二)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国际经验也表明,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天然的“接一连三”的特殊属性,而休闲农业则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体。我们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努力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通过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形成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程,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
(三)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为工作布局。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这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适应新的形势,符合职责要求,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任务和工作布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在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的同时,大力推动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促进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和集约发展,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到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明显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争取年均增长7%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5:1左右。
发展休闲农业,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培育繁荣农村、富余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20xx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8%以上,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引导农民创业创新,要以营造良好农民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为主线,以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主体,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在农村兴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养老、家教、生产资料供应、生活生产服务业。力争到20x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孵化助推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使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三、采取新举措,开拓新局面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三大工程”。
第一,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并高效廉洁规范实施,充分发挥补助政策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补助项目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加强初加工设施和装备建设,突破初加工关键环节,整体提升初加工水平。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储设施。加强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设施装备。
二是推进精深加工。积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精深加工技术,在提取蛋白质、脂肪、纤维、新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及活性物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发展优秀国产农产品加工设备装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三是提升主食加工水平。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的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动主食加工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大品牌培育,推介成熟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四是推动综合利用。重点针对秸秆、稻壳米糠、等外果及皮渣、畜禽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主攻循环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加强综合利用试点,一定要试点出样板和成效来。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抓好政策指导扶持。集中精力研究制定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抓紧发布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科学、有序地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优化结构布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加工制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拓展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解决好农产品加工的税收、用地、用电等问题。
二要抓好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推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共性重大技术装备难题。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发布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推进标准化进程和品牌培育,发挥生态、安全标作用,集中力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计划,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优胜劣汰,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三要抓好园区建设。着力强化现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前延后伸,创建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
四要抓好公共服务。搭建政府服务公共平台,促进投资、贸易、银企、科企对接,搭建主销区向主产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各类平台。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咨询、信息、人才、融资、技术等公共服务及专业服务。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为主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中央+地方”联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创新“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形式,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大力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做好顶层设计,用好的规划塑造出一个好的产业来。落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制定好的标准和程序,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为重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田园,形成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休闲农业的品牌体系。鼓励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二是持续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要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以带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加大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力度,强化政策创设,完善工作机制,带动遗产地农民增收。
三是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对在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等方面有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贫困地区,优先扶持发展农家乐、小型采摘园、休闲农业专业村等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创新组织经营形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二要加大标准制修订。要在总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修订创建标准,强化后续监管,确保发挥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和民俗村四大类型,分门别类研究制定餐饮住宿、景观环境、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标准,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服务、特色化运营。
三要强化基础设施改造。要结合村庄整洁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基本建设项目,在城市周边、景区周边、传统特色农区、扶贫攻坚地区,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着力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积极争取落实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四要加大宣传推介。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带动农业,休闲农业就是城市带动农村,做好向市民推介宣传很重要。要站在助推农民增收、方便市民休闲的角度,结合时间节点、产业特点和消费人群的个人化需求,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扩大产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做到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年庆,四季不断,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落实和创设农民创业创新政策。打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落地生根。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支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创设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
二是培育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创业带头人和科研院校专家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网络、远程传输、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培训机构,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三是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真正让农民创业创新园成为好的抓手;利用名村、企业、园区和农贸市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建立工作机制。在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围绕农民创业创新,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创新职能,加强上下间工作联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要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试点县、试点乡和村。
三要推介典型代表。总结推广一批农民创业创新模式,引导广大农民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开展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宣传推介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
四要提供公共服务。努力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配合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鼓励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机构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类服务,开展各种促进创业创新的公益活动,为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面对“十三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里,我提四点要求。
一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主动破除一些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转变、方法路径上的新突破、作风面貌上的新气象,进一步树立全行业讲纪律守规矩、真抓实干的清风正气。
二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行业第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愿需求,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研究关系行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三要创新抓手载体。深入挖掘现有各类典型示范的好经验好做法,抓住那些一举多得和牵动全局的好措施好政策一抓到底。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研究总结。
四要加强机构职能和队伍建设。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优化内部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分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事业单位作用,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推动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体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构建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加强对外沟通协作,建立领导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行业服务、协调一致的管理服务机制。
明年及“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的任务已经明确,重点工作已经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农业部党组的中心工作,鼓足干劲、拼搏进取、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产业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决策部署,总结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研究安排20xx年的各项工作。会议已将《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印发给大家,希望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齐心协力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实践创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xx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粮田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抓手,理思路,拓途径,转方式,求突破,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高基数上再夺丰收,高起点上再创佳绩,在全省经济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有效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粮食和农业生产再夺丰收。粮食实现了连续9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127.72亿斤,比上年增产19.2亿斤。油料总产量110.1亿斤,增产3.4%;蔬菜总产量1360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21.9亿斤,增产6.6%。瓜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蚕桑等经济作物继续稳定发展。
――农业综合效益和功能不断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粮食、肉类、乳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700亿斤、128亿斤和61亿斤。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初见成效。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得到协调发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5%。全省种粮大户1.37万户,经营耕地面积440万亩。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95万亩,约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4。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524.94元,同比实际增长11.3%。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占到农民纯收入的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1个百分点。
――惠农民生工作得到持续加强。争取和落实涉农资金191亿元。争取中央和省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7.7亿元,对30314个一事一议项目给予补贴。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1282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8座,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1.1万户,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0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继续增加,蔬菜、水果、食用菌例行监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水产品产地抽样检测合格率在97%以上。
――农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参展第十届农交会、举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3亿美元,同比增长0.8%。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
――农业系统建设有了新进展。坚持开展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不断提升农业系统整体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手段,推进工作落实、思想作风、政风行风建设,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民负担维持在较低水平。
同志们,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全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好的形势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协作、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无私奉献、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科学指导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全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
一年来,我们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高起点上,充满感情,满怀热情,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有效克服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科学应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了持续求进的目标。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务实有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的是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注重超前谋划。
(一)围绕“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理思路,找抓手。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和粮食大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既是一项基础性经济工作,更是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当前,在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已迈上1100亿斤这个较高台阶上,如何克服耕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约束,全面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协调提高农业“三率”,如期实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以来,我们积极谋划,深入调研,提出了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的战略构想,通过整合资金,统筹推进田间生产设施建设,跟进抓好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条件建设,集中打造“软硬”条件具备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牵头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到20xx年,在95个县1亿亩耕地内,建成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推动粮食生产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此实现保粮、保地、保收、保服务的“四保”目标。20xx年,全省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34.45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抗灾稳产能力显著增强。
(二)围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目标,拓途径,挖潜力。“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新阶段,传统农业大省如何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去年以来,按照内挖外拓的工作思路,结合农业大省实际,积极谋划,科学论证,牵头起草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提出要围绕米面肉奶等12类优势农产品,培育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群体的战略举措,着力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加快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通过“保底收购、订单收购、二次结算”等措施,让农民从种植业中提高收益;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实现农民多元就业;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带动小城镇发展,有效减少农村人口,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围绕“强科技促发展”这一根本出路,抓实事,求突破。去年以来,针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谋划办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省政府先后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海南育种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扶持 “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高供种保障能力。二是强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大规模调查研究,牵头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两个覆盖”政策,明确了“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运行机制。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省新建900个以上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镇站。三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产品新品种培育和技术研究,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这一活力来源,培主体,转方式。针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这个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我们坚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下功夫,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广泛调研,积极应对,适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决策当好参谋。比如,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建议“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建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场所,化解农村承包土地纠纷,推动土地流转。在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率先开展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阳光工程”,大规模开展辅导员培训,提高指导服务能力,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在扶持发展农民植保合作社上,提出了农资综合补贴新增部分向农民植保合作社倾斜,帮助购买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有条件的地方,“一喷三防”等防灾增产技术补贴资金由补贴农民变为补贴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努力扩大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稳定小麦生产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所体现。
二、准确把握形势,科学确定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在全面掌握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着重加深对有关“三农”工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理解“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途径,努力拓宽和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部署,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刻理解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充分认识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转型期,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进入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已进入由传统村落逐步向复合型社区转变的新阶段,工农、城乡关系已经进入深度调整和互动融合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现代农业基地,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二)深刻认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要求。新世纪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九年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加快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持续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稳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就必须真切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保粮食持续增产面临新挑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但资源要素、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约束作用不断增强。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物质科技装备,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新挑战。到20xx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需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目前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基础并不牢固,实现翻一番目标需要做出艰巨的努力。必须适应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创造增收条件,开辟新的途径。三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挑战。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致使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除落实好价格保护制度外,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耕地、农用水等自然资源日益趋紧,农业农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重,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当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加剧土壤退化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五是保证“有人种地种好地”面临新挑战。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伴随发生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渐突出。必须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务之急,作为关系长远和根本大事来抓,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三)进一步理清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思路。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的要求,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利时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确保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树立依法治农理念,突出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四大重点,坚持“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持续探索具有中原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合理确定20xx 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综合考虑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潜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力争较20xx年有新的增长;油料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2550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增加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亿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农民收入增长9%左右。
三、夯基础抓重点,统筹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在高起点上再夺农业丰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当前全省宏观经济环境、夏粮生产情况、农民种植意向、市场供应等来看,尽管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将持续向好,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经济仍处于下滑周期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对农民就业增收影响较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势必影响我省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农业生产成本可能继续增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气候不确定性增大,极端天气增多,病虫等自然灾害加重发生,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
因此,我们要以国家当前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支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完善体系,牢固树立依法治农理念,强化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抓生产夺丰收;又要着眼长远,抓大事,打基础,注重工作的前瞻性,统筹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
(一)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重点,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一要认真落实抓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指导,规范建设标准,强化督促检查,开展表彰奖励,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建一方,成一方,见效一方,力争今年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二要毫不放松抓生产。要围绕保面积、增单产的目标,抓主要粮食作物,抓重点优势产区,抓重大技术推广,抓关键农时季节,抓惠农政策落实,确保不违农时,不误农事。三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强化灾情预测和预判预警,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科学应变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四要突出抓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2月21日,郭庚茂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省耕地质量管理等工作。强调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出台《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将其上升到政府规章的层次,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向前推进。各级农业部门作为实施主体,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技术措施,努力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要坚持分级培育。省级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规模较大的集群,市、县重点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二要建设生产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种植、养殖原料生产基地,满足加工需要,启动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00个。三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利用外资、引进高端技术设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建立农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力争20xx年培育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100个以上。四要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有关措施,抓好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创建第三批示范区。适时开展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 发挥农垦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三)以建好“菜园子”为重点,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推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意见》尽早印发执行,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确保“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蔬菜生产基地。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农艺配套的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豫北冬春日光温室蔬菜、豫中冬春棚室蔬菜、豫南春秋大中拱棚蔬菜和豫西山区越夏蔬菜四大基地。二要加快现代水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质量监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中低产池塘改造,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现代水产示范园区,逐步完善水产苗种供应体系。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推进水产品牌建设。
(四)以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一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围绕育种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种子监管“四大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突出抓好海南育种基地、西北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良种繁育基地水平,继续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型种子企业,推进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步伐,加快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作物品种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县级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建设。二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已启动的小麦、玉米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启动肉牛、棉花等2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大宗淡水鱼类、水果类2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工厂化育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要持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全省120个以上县(市、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9种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扩大整建制县乡高产创建试点,建设一批“吨半粮”乡和“吨粮县”。
(五)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加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支持,解决技术缺乏、融资困难等实际问题,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稳步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引导开展合作与联合,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二要完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农资配送、统防统治、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体系,实现农业经营社会化。三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序流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条件建设。
(六)以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探索培养职业农民的途径和方法。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人才。二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加快综合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省内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按照“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的原则,对农业管理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分层次、分专业的能力提升培训,着力提高科技素质和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今年争取开展中等学历教育1万人,培训农业干部650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000人。
(七)以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覆盖”政策,以基层农技推广站建设为重点,加快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今年要完成700个以上区域或乡镇农技推广站基本建设任务,并逐步改善保障条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聘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启动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二要抓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升省市级,突出县乡村,依托全省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镇站,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加强与河南联通、河南移动、农信通等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建立完善“12316”服务热线、省级农业生产调度应急指挥中心等“三农”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做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成本、收益等信息的采集及分析研判,提出相关政策调控建议,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特别针对可能发生的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突发滞销卖难问题,努力提高市场预警反应能力。加快转化金农工程一期成果,配合农业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项目。三要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以规划的102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网点建设,加快郑州、商丘、驻马店等地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周口、南阳等农业大市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进度,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四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深入开展以农业投入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消除隐患、减少损失、降低影响。力争今年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级全覆盖。五要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加快建成省、市、县、村四级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重点建设94个监测预警区域站,1520个村级测报基点。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做好种子繁育基地和重点区域的重大植物疫病监管与阻截防控,强化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六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推动各级综合执法机构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查办农资违法案件,还要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权益方面拓展。深入开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能力建设。
(八)以发展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技术,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农业有机废弃物各类沼气工程,稳步推进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提倡整村集中供气。大力推广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减少秸秆焚烧污染。
(九)以拓宽增收渠道为重点,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保持我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一要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实现优质优价。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高效产业,优化品种结构,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业经营收入。二要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三要逐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多元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要落实惠农补贴政策。重点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实工作,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五要以减负促增收。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加大对涉农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力度,加强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规范管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强系统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全省农业系统通过加强目标管理和综合业务考核,建立了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作风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但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提高,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的自身能力、思想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不断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策、理论、工作水平,增强驾驭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一要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系统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在全系统上下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指导和服务。建设创新型团队,推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自觉性,坚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求实效,讲实际,坚持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三要大力加强现代装备水平、创新农业管理方式方法。继续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基层得到落实。四要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政风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本部门总体工作布局中,务必保持全省农业系统清廉、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事关全局,任务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全力推进具有中原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现代农业发展,部署20xx年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今天上午,大家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聆听了回良玉副的重要讲话。良玉副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今年和“”“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阐述了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对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良玉副的讲话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超过预期、“”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20xx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部年初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立足全年抗灾夺丰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 粮食连续第 7 年增产。 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 预计粮食 总产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连续 4年超过1万亿斤。今年粮食增产的主要特点是: 主产区增幅较大,13个主产省区增产295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94.6%;市场需求偏紧品种增幅较大,玉米增产200亿斤以上,粳稻增产80亿斤以上,两者合计超过增产总量的90%;单产增幅较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2%。同时,油料、糖料平稳发展,棉花遏制了面积大幅下滑的势头。
——“ 菜篮子 ” 产品稳定发展。 预计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7850万吨、2760万吨和3740万吨,比上年增长2.6%、1.5%和0.2%;水产品5350万吨,增长4.6%; 蔬菜、水果分别达到6.37亿吨、1.31亿吨,增长3.1%和6.7%。特别是生猪生产克服上半年价格低迷的不利影响,保持稳定发展,预计出栏6.55亿头,增长1.5%。“菜篮子”生产稳定发展,确保了市场有效供应。
——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580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以上,实际增长10%左右,年增量创历史新高,增速创1984年以来新高。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
—— 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在周边国家疫情不断发生、传入风险增加、国内疫源复杂的情况下,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零星散发疫情得到迅速扑灭。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5%,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频次大幅降低,损失明显减少。
——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 96.8% 、99.6% 和 96.7% ,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新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 400 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比重提高。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同时,农村其他各业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 9.2亿千瓦,增长 5.1%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2% ,提高 3 个百分点。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 3193 亿元,增长 13.1% 。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预计实现增加值 10.6 万亿元,增长 11.4% ,新增从业人员 240 万人;农产品加工产值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目标,为满足国内需求、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增粮增收的好形势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无私奉献、亿万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 “ 三农 ” 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我们在高起点上开拓进取,在严重灾害面前奋力拼搏,在复杂形势面前沉着应对,在繁重任务面前勇于创新,付出的努力极为艰辛,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积累的经验极为珍贵。
一是提出鲜明的目标任务,推动当前和谋划长远两手抓。 年初,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着眼大局,确定了 “ 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 ” 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带动全面,迅速在农业系统凝聚了共识、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在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深入开展 “ ” 发展重大问题专项研究,着力谋划长远发展的思路措施,组织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现代种业、粳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等专项发展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明确了主攻方向,为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和狠抓落实两注重。 今年中央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数量之多、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都是多年少有的,农业部门争取和落实政策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也是多年少有的。重点是:加快落实今年 1 号文件出台的政策, 我们及时制定方案,加快资金拨付,下派督导检查组,在最短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把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落到田间地头。针对今年春秋两季关键农时的特殊困难,我们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国务院迅速出台了冬小麦弱苗施肥、西南旱区覆膜种植、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和水稻促早熟施肥补助等扶持政策,补贴资金达到 81.8 亿元,有效支持了重大防灾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适时推动实施调控措施。上半年生猪价格连续 24 周低于盈亏平衡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调控预案,临时收储猪肉 17万吨,增加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为稳定粮油生产,推动适时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油菜籽和大豆等临时收储政策;下半年为稳定 “ 菜篮子 ” 产品价格,推动出台支持政策,积极采取措施 “ 保种保供 ”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眼长远发展,推动出台重大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要求,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市大县的扶持政策,在 185 亿元奖补资金基础上,又一次性增加重点大县奖励资金 25 亿元;推动出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是立足全年抗灾夺丰收,大力增产和有效减灾 两促进。 针对今年自然灾害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丰补歉、减灾增产的工作思路,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实现了南方损失北方补、夏粮损失秋粮补。 坚持防在灾害前面。针对东北低温和西南大旱对春播造成的影响,主动调整技术路线,推广早熟品种保成熟,推广水稻大棚育秧争农时,扩大玉米覆膜栽培促增产。开展冬小麦抗低温促弱转壮。坚持抗在关键时点。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针对干热风、寒露风的危害,大力推广小麦 “ 一喷三防 ” 、水稻促早熟增施肥措施,发挥农机抗灾作用,减轻了灾害损失。 坚持救在第一时间。 针对去年入冬后牧区出现的重大雪灾,紧急协调调运饲草料,确保母畜安全越冬度春。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后,迅速派出工作组,调运防疫物资,开展无害化处理、消毒和紧急免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实 搞好渔业防台风、草原防火等工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和设施装备两结合。 科技增粮增收,是今年农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大力开展技术服务。组织百日科技服务行动,开展农田节水示范,普及测土配方施肥,1 万多名专家和 50 多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强化行政推动,整合资金项目,集成推广先进技术和新品种,万亩示范片达到 5000 个,比去年增加一倍,覆盖全部优势产区和所有农业县,示范片粮食亩产高出全国平均 324.5 公斤 ,示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继续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解决水稻、生猪等50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在 800 个县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项目,启动乡镇推广站条件建设试点,全国 近70%的县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超过 1 亿人次。积极推进农机作业。 投入“三夏”、“三秋”生产的农机具超过4300万台(套),缩短了收获播种时间,争取了宝贵农时 。小麦实现主产区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深松整地规模扩大。机械化薄弱环节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率分别达到25%和20%,比上年提高8个和3个百分点。加强农村能源环境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支持建设户用沼气18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300处和乡村服务网点1.4万个,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农村清洁工程示范。
五是形成工作合力,内部联动和外部合作两加强。 强化“大农业、大合作”理念,强化系统联动,强化部门配合。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等方式,积极争取支持,协同推动 “ 三农 ” 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增强。 充分调动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 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宏观指导和信息交流, 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作用,组织120多批次专家组,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加强多双边和区域性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大国际磋商谈判力度,增强我在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成功举办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农业部长会议。农业外交官派遣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农业宣传,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是“”最后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全部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可以说这5年极不寻常、历史少有。5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 5 年增产,总产连续 4 年稳定在 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棉花、油料、糖料生产稳定发展。 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产量比“十五”末增长10%以上,品种丰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台阶,年均增长8%以上,增速超过“七五”以来各个时期,增收幅度之大历史少有。三是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52%,分别提高4个和16个百分点,标志着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四是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四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翻了近一番。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可以说,这5年,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这5年,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5年,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机装备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这5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经验丰富,启示深刻。概括起来有七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去谋划,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去推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投入,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坚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坚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发展体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开拓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和调动全系统力量,做到全国“一盘棋”,形成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必须做到 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我们要在“”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xx届五中全会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准确把握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要求。特别是开宗明义,明确提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这是一个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 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建议》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重要部署, 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现代种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议》在统筹城乡改革方面,明 确提出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建议》还提出,要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这些新的思想和重大部署 ,既体现了中央的一贯要求,又反映了新的发展需要,立足全局、城乡统筹,相互联系、融为一体,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 的重大战略思想,与 xx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xx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脉相承,是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央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三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耕地、水资源紧缺, 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如果处理不好, 农业就面临削弱和萎缩的风险,农村就面临凋敝和忽视的风险,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现代农业就会更加滞后。这方面,国外和我国改革开放前都有过深刻的教训。
今天上午,良玉副对“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了深刻阐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我们要科学把握“同步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积极主动地在“同步推进”中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
(二)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
“”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
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1万亿斤水平上稳步提升;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设施农业规模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草原退化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初步遏制,水资源、肥料、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
(三)积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根据资源条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本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优势区、主产区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农业生产力布局还不够清晰,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支持政策还有待强化。为此,要把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重点加强以下六个区域建设。
一是粮食主产区建设。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推进区。主要包括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农场),核心是13个主产省(自治区)、21个产粮过百亿斤的市、70个过20亿斤的县(市区旗)和270个在10-20亿斤之间的县(市区旗)。“”时期,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这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的主体区域。主要包括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苹果、柑橘、马铃薯、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等12种大宗农产品44个优势区,以及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区。“”时期,要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
三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区建设。这是稳定城市副食品供应的基础。主要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郊区。“”时期,要加强“菜园子”和肉蛋奶、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强“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四是东部沿海农业区建设。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主要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时期,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效益。
五是农垦经济区建设。这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主要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等19个大型集团化垦区和其他大型国有农场。“”时期,要建设成为国家商品粮和棉花、天然橡胶供给重点保障区、主要农产品加工和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六是草原生态经济区建设。这是现代农业的生态保障区。主要包括北方和青藏高原草原地区,核心是264个牧区半牧区县(市、旗)。“”时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草畜平衡,发展生态畜牧业。
优化生产力布局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研究制定规划,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使这些区域实现发展方式率先转变、现代农业率先推进、改革创新率先突破,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四)谋划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
“”时期,要努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支撑和保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是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要以开展土地平整、建设田间水利设施、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力争5年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亿亩,更新提质高产田1亿亩。
二是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要突出抓好大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三是现代种业工程。要重点扶持建设大型种子繁育基地,完善重要农产品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基础设施,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提高国内种业整体竞争力。
四是渔政渔港工程。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大型渔港、大型渔政执法船和渔政码头,完善渔船管理信息系统,改善渔政执法条件,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维权护渔能力。
五是新型农民培养工程。要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六是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程。要积极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建设农村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是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要继续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机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改善手段,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八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在全国创建200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壮大主导产业,突出重要农产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多方面、很多领域需要加强建设,包括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业执法体系、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等,都要着力加以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加快推进,争取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五)积极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靠政策。要善于抓住机遇,科学设计,精心谋划一些重大政策,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一要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推动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基本建设和国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的比例。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二要继续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四补贴”实施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推动实施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三要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强化和完善大县奖励政策,建立与产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机制。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支持力度。四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推动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进出口贸易调控机制,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五要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握时机、深入研究,上下衔接、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和推动政策出台,抓好政策落实。对于属于农业部门职责的问题,要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大胆创新,推动落实;对不完全属于农业部门职责范围、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议,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
三、扎实做好20xx年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明年是建党90周年,是“”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对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要看到,明年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难度加大。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继续增加面积空间很小,稳定面积难度很大。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屡创新高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在不断积累。特别是在连年丰收之后,忽视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容易出现。二是保持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难度加大。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产品消费种类多,消费升级快,哪一个品种都关系千家万户,哪一个品种都不能缺。现在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保障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安排粮棉油糖菜等作物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粳稻、棉花、油料、糖料产需缺口较大,一些小品种生产不稳定,增加偏紧产品生产、保持供求基本平衡任务艰巨。三是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现在国内通胀预期加大,明年农产品价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大起大落,防止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同时要防止“田头价格”走低、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还要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四是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种田比较效益偏低,人工、土地、农资成本较快上涨,家庭经营收入增幅可能收窄。国内经济转型加快,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增加。此外,保障明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也很大。对明年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在态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须臾的放松,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全力做好明年工作。
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转变,防范风险保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巩固“”好势头,实现“”好开局,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增加有效供给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发展生产保供给,就是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主要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物价总水平稳定;提高效益增收入,就是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收入继续有较快增长;提升能力促转变,就是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防范风险保安全,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风险防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就是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要继续抓好已出台的政策和项目落实,争取尽快下达,及早发挥效用。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和谋划扶持农业农民的新政策,特别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出台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政策,力争实现冬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机插秧、产地初加工等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这里要强调一下,中央财政从明年开始将安排134亿元资金,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是中央支持“三牧”发展的重大政策,要尽快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到草场和牧民手中。
二是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挖掘面积潜力、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主产区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主力军,要推动规划、项目、资金、科技等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支持主产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在全国建设1万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和500个乡(镇),实行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要扩大试点范围,大规模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今年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率已达到12%,明年要以粮食主产县、病虫发生源头县和主要经济作物大县为重点,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逐步实现整县和区域联防联控。此外,还要统筹抓好经济作物生产,促进棉花和糖料种植面积适当恢复,基本满足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扩大油料面积,积极发展大豆、油菜、花生生产,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
当前,要加强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及早做好春耕备耕。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粮食增产秋粮起了决定性作用。要对明年的春季农业生产早谋划、早安排,加强农资调拨和储备,为夺取粮油生产好收成奠定基础。
三是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要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制定蔬菜基地规划,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加快建设海南等南方冬季瓜菜北运基地。着力提升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水平,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化热带作物布局,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切实提高鲜活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抓好产销衔接,强化农业会展促销,促进农超对接,配合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生产信息调度、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促进生产稳定发展。
当前,要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露地蔬菜,积极发展北方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确保“两节”、“两会”期间蔬菜有效供应。
四是更加有效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标本兼治,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质量安全执法和监督,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淘汰和禁用一批高毒农药,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行动和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在蔬菜主产县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经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积极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明年要新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10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促进标准化生产以县域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加强第二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构建部省市县四级监测监管网络,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制度规范。
五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是抓好免疫、监测、扑杀三个主要环节,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研究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消灭计划,推进马鼻疽等动物疫病的根除。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确保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机制,启动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行动。实施遏制布病三年攻坚计划,切实加强布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完善疫苗和扑杀补助政策,突出边境地区防控,确保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突发动物疫情。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提高动物检疫能力和水平。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残留监控,进一步净化兽药经营市场,规范安全用药。
六是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与气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提高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科学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洪涝、台风、风雹和低温冻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科研攻关和灾变规律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特点,调整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做好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建立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农民收入减损等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切实减轻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当前,要切实抓好农业安全生产,重点强化草原防火、渔业和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
七是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措施,做好重要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工作。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技术研究和生产实际结合。加快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实施好转基因重大专项。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循环农业技术等为重点,启动一批农业行业科技项目。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重要农时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开展深松深耕;合理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力争水稻机插、玉米机收和甘蔗收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部部、省部共建农业大学,促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推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一体化发展。启动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院校要积极立足“三农”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农业生产。明年是中央提出三年完成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任务的最后一年,要加强工作督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革进度,创新管理机制,搞好队伍建设,确保完成任务。
八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配套设施,发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应急水源、喷滴灌设备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全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抓好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良种科研繁育体系等项目建设。加快编制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县级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实施项目建设。开展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和土壤改良,扩大保护性耕作规模,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范围,推进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抓紧编制渔政渔港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实施,提高维权护渔能力。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植保体系、天然橡胶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新建一批“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村能源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加快沼气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农垦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巩固和建设一批大型优质农产品基地。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稳步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严格实施休渔禁渔制度。
九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巩固农民收入基本面,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面,加强农民增收扶持面。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科学调整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推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设,规范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力度,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深入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农民负担突出问题治理。推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实施力度,强化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十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好土地政策。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样要尊重农民意愿,搞好村庄规划,保持乡村风貌,防止求急求大,脱离实际大拆大建;防止农地非农化,宅基地整理新增土地首先要用于农业。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快草原承包到户。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增产、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建设。推动出台深化农垦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大型现代农垦企业集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认定第二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加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力度,稳步发展壮大远洋渔业。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
要积极参与和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村短缺资源的投入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有序流动。按照中央要求,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组织创新,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四、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能力
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关键是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立足大局、服务中心,深入调研、谋划政策,培育典型、带动全面,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在重大任务、重大灾害面前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推动有力,处置果断,充分展现了农业系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三农”发展的好形势作出了应有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埋头苦干的拼搏斗志,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我们处在一个深刻变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承担日益繁重的任务。要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注重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群众的意愿需求,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研究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农业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措施,提出建议,完善机制,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大力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着重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立法,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法律化。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业执法,依法履行职责,强化基层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装备,提升执法水平,20xx年所有农业县基本实行综合执法。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方式,提供高效便民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制度,依法办事,照章办事。
三要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转变工作作风最重要。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难题。转变文风会风,提高工作效能。要大兴服务农民群众之风,带着感情、满怀热情、充满激情,积极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明白纸等,把市场信息、关键适用技术、政策法规及时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明年农业部将继续加大为基层和农民办实事的力度,各级农业部门也要坚持为基层和农民办实事。要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敬业拼搏、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树立务实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农业系统绝不能干吃拿卡要、坑农害农的事情。
四要加强协作,形成推动“三农”发展强大合力。农业农村经济涉及的行业多、环节多、部门多、层次多,加强协作、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十分必要。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搞好团结协作。农业系统内部要讲团结、讲大局,加强上下联动,整合力量,发挥整体作战能力。尤其在处理应急和突发事件上,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做到密切配合、步调一致。要加强对外沟通协作,积极争取支持配合,只要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利的事、对农民有利的事,都要主动配合,谁来干我们都欢迎,谁的资金我们都争取,功劳记在谁的头上都可以,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齐心协力推动“三农”发展。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在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农业宣传工作非常重要,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善于利用新型媒体宣传农业。在关键农时、重点工作中,把宣传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努力营造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实现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周围,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