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培训后我领到了《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一书,通过阅读,有了很大收获。在新教师的培训中,听过一些经验丰富教师的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周围同事的帮助,以及领导的指导下,我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
书中第一章就清清楚楚的告诉了我骨干教师的表征与特质:对教学效果信心十足;对课堂管理监控自如;对工作积极进取;要有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异的教学能力,良好的个性特征。作为新教师,我已逐渐熟悉了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评价、考试测验等教学工作,然而在的教学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因此,我要有新的目标,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书中的第二章节告诉了我从普通教师如何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其中很多生动的实例教会了我在实践中如何去做,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一个积极的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做一位阳光,有正能量的教师。思想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优秀的教师更要具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种乐观的生活心态,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职业,乐于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真诚地关爱每位学生,对学生充满宽容和期待,不管在教育教学中遇见怎样的困难,都不退却,满怀信心,坚信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因此,我必须保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
第二,要目光长远,勤于实践,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坚持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实践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上着眼,做的实实在在,做到办事踏实,探索扎实。第三,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断学习,讲学习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让学习伴随自己终身的意识,让自己的生命因学习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精彩。那么怎样学习,书中给我指出了途径。 1、与书本为友。买书,借书,读书。
2、以报刊为师。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内容新颖。 3、和电脑为伴。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第四,切切实实联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会思考。要想拥有一颗灵敏而聪慧的头脑,做到不人云亦云,就要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要着实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不能盲目地瞎想一气。对课堂教学要思考,课堂教学是我的主阵地,教学前要想一想:准备和学生探讨哪些知识?哪些需要学生特别关注?怎样组织才能高效的达到目标?怎样突破重难点--即“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备目标。教学中要想一想:怎样对待课堂上的提问?怎样能让学生更能理解并掌握?教学后想一想:课堂上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还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通过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从而推动自己的成长。
第五,要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成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基础。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也这与前面所要求的重视学习相一致。
通过对潘海燕、夏循藻主编的《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一书的研读,使我的目标更加明确了,以上五点“秘诀”,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只有经过实践、思考的内容才能让人记忆深刻。我将把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建构之后,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反思,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是一本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书。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一、教师要继续学习。
翻开当今教育的新篇章,各种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当老师真正把学习这样看待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地爱上你所上的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无时,无处,无事不在学习,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
继续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二、永不放弃。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都知道,许多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所以同一班级同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相仿,但他们的行为表现却有千差万别。有的少年老成,十岁的孩子就表现一副大人样,能自觉听从教师的教导,表现出色,成绩优异;而有的孩子显得没头没脑,心智相当于六、七岁的学前儿童,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动、懒惰,一副懵懂无知状,连最基本的上课常规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才想得起来。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心里是喜也罢乐也罢怨也罢气也罢怒也罢,有的学生一经点拔就清楚明白了,教师省心省力;而有的学生就算教师“呕心沥血”了,也不见得有多大起色,依然保持在“三问一不知”状态,对待他们,多付出一些耐心、恒心和苦心,相信铁树终有一天也会开花的。
三、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放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