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彩例文(精选32篇)
20xx年7月11日上午,我们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语文、数学、美术一行6人怀着激动和渴望的心情来到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来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全国中小学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峰会”的现场,前来观摩、学习。感谢教育局提供了这样难得的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几天学习下来,我们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思想的转变核心素养
本次峰会,从专家报告到名师课堂,让我们收获满满,并且反思自己的课堂,更应该利用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去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教会知识"向"发展素养"的转变!
课堂的智慧
会议期间,我们聆听了赵才欣、芦苇、潘建明等大家名师做的精彩专题讲座,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独到的大家风范,每位专家的讲座都有两个小时左右,自始至终,他们慷慨激昂,又不失亲切与幽默。听、说课活动更是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全国各地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育教学视角与魅力,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昂扬了我们的斗志。每一堂展示课各有千秋,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我们去思考、总结、学习。
我们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如下的努力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从学生生活出发,关注生活,尤其是语文教学,首先解决“学什么”。课标建议: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其次解决“怎么学”。课标建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就教师教学层面而言,小学阶段更适宜于比较归纳,少用演绎印证。“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就学生学习层面而言:让学生深刻体验学习过程,不直接指向学习结果。此次银川学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各位专家老师生动鲜活的实例、精湛的教育艺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务头脑,也将会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精神盛宴的成果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去。脚踏实地,从实际做起,最终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4月份从工作室借来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一书,这本书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读后感。 书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我更充分地领会了很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通过介绍于永正、王松舟、赵景瑞等八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以及教学观点等等,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老师,读后感《《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目标落实艺术》读后感》。如: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王松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让我感受到一个个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艺术修养。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有魅力。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把课上的这么有魅力的呢?细细思考,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心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对于这句几乎人尽皆知的话,有的老师可能要说,我们每天都在备课,那有什么稀奇的'?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的艺术修养。概括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正如于老师所说:“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是教过好几遍了。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我的一切好的方法几乎都来自读。年轻的时候,我备课总是先看‘教参’;现在也看,但是在我思考过之后看。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我是从来没上过让我满意的课的。”回想自己真是惭愧,备课时不也是读完一两遍教材就开始看教参,抄教案,按照教案的设计去上课。很少在看教参之前去自己想想该如何去上这节课,缺乏思考。更何谈做到精心?这样的课怎能让学生感到兴趣呢?于老师说得好,“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交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这是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教学艺术的第一步。
另外,书中的每位教师的艺术修养也是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课堂上的收放自如,与他们的艺术修养分不开,与他们渊博的知识分不开。我想作为现在的我来说,那就是要多学习,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看完这一本书,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看来,名家仿佛时时刻刻在我身边,他们的话成了提醒,告诫我不要怎样,要怎样。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从未相逢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长谈,如愿以偿地倾听名师的教诲,取得智慧的真经。
前不久,我阅读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的新著《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很振奋。学界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我以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上,“怎么教”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其背后还连着一个“为谁教”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品的本意是以儿童本位创作的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该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更不该将儿童文学仅仅当作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工具。但我们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读毕全文,豁然开朗。
在绪论中,朱自强教授严肃地提到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急需理论和方法”,经他在绪论中的各种有凭有据的论述,我第一次如此惊喜于竟然有这么接近我们一线教师的著作竟然就这么奇迹般地问世了,让我们在怎么教的迷途中徘徊的一线教师看到了一条开阔大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绪论中,朱教授首先谈到了“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具体化为儿童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和说明文学教学法的研究,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尽快进入一个方法论的阶段。他说:无论是何种学术研究,建构理论都非常重要。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文学阅读而言,没有理论,就没有方法。没有具有高度的理论,就没有高度有效的方法。只有建构理论,才能帮助我们看清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方向,以及急清设计阅读教学法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意义重要,而且具有相当庞大的理论资源。朱教授还在绪论中客观地提到:本书所做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建构工作是一向开拓性研究。他说,他在本书中,建构的是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研究这样的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首先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建构自己的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文章观、阅读观、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在建构这些观念时,他所借鉴、汲取的理论资源都来自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影响的顶尖思想家、学者、所提出的学说。他在进行理论论述时,有时会比较密集地引述他们的观点,从以上朱教授的种种严谨的语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本著作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令人读完之后不由得深深信服!
此外,朱教授还给我们提到了他的理论建构的基石。他说:“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他在本书中反思、批判工具论”语文观,提出了建构论语文观。建构论语文观是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理论基石中的基石。”他还提出:“我感觉到,如果单一地说出语言是建构性的,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用语言的建构性来质疑、批判统治着语文教育领域的工具论语文观时,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观念了。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原理是语言的建构性和创造性。如上所述,我在建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时,建构论语文观、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理论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基石。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有他根本的理论基石,而且还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他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思考、研究立足于理论,来自于实践。其次,他在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法时,重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可实践性。另外,他设计的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欲言又止法,从善如流法、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复述教学法等等,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前提的。
原以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备的著作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没想到朱教授的`专著还具有了实用性的优点,充满了无限的可操作性,这让我惊喜万分。朱教授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的方法。本书的下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基本都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刚好十八种,因此被人戏称“十八班武艺”。它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首先是要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二、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是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即为了让“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三、 他在讨论这十八种教法时,特别重视它们的可操作性。四、朱教授在提出某种教学方法后,还要尽量说明什么样的文本适合用这种学法,以使之便于教师来操作。五、为了保证他提出的教学法的实用性,他还特别重视对教学实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六、朱教授想强调的是:他探究、建构这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想使儿童文学的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
我以为,儿童文学教学法从根本上是一种让儿童和文学站在“正中央”的育人行为:即正视、立足童年这一教育的起点和资源,通过熏陶、感染、渗透等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方法,让儿童在获得用语言建构、创造意义的同时,还要张扬自由、平等、独立、温暖的童年精神,促进儿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朱教授这本专著,无疑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及时雨,读完感觉豁然开朗,在教学上信心大增,真是触动太大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县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教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等相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示范课,也有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父母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班里的一个学生。她是个相当腼腆的女孩子。胆小孤僻,沉默寡语,平时和别的同学也不太来往。在学习上,她显得很吃力,作业本上错别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写的让人不知所云。成绩的不理想导致了她的自卑,更不愿意和同学玩了。通过了解,我发现她是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弃她而去,将她抛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现在她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爷爷奶奶收废品,勉强糊口,生活相当拮据。作为老师,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我更加明白,这个学生不能再这样下去。重拾信心,快乐成长,是她重新拥有快乐的唯一希望。所以,在学校和课堂上能让她表现一下,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也许会把她感染了。我就在上课时,针对课堂上她不敢举手的情况,开始利用积极的暗示,如给她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让她觉得她并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下课后,引导她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明白,其他同学能做到的,她也一样可以。渐渐的,这个孩子上课举手积极了,下课也能和同学们玩成一团了。虽然作业正确率还差一点,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引导她,用一份真诚的师生情去感动她,她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从这件事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才有充满人性的教育。
这一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半期工作在紧张而忙碌的过去了,回顾这半期来的工作,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规范中,以课堂教革为核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进行了期中检测。从这次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今后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一、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写、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方法。
基于这点认识,在这半期工作中,我力求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备课、上课、辅导、批改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教一篇课文,除了确定思想教育、知识目标外,还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也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的学习方法。
如: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即:从识、解词、释句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方法;从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题、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明白了“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的方法。
“一抓”: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关联词、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二联”:指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重点句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方法; “三问”:指理解每个句子时都可以问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方法;“四想”:主要指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五体会”: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鼓励他们运用。从九月份开始,我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写作,体裁不限,内容多样,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贯穿于文章中,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同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二、期中检测反思
期中考试工作,组织严密,采取专门试卷,集中监考,集中阅卷的形式,教师迎考积极,在考试中学生发挥了水平,展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全年级语文平均分78.7分。从试卷分析上看,.教师认为试卷合理,较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试卷包括、词、句、阅读、作文几个方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做到题型多样灵活,知识面广,并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于试题之中。从学生的考试结果看较难。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策略。本此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较多的是阅读。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平时已经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练习得不够扎实。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的题目不会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
最后是对教材的把握。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实现向初中阅读学习的平稳过渡。
三、改进措施
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回想这半个学期以来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今后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多给学生创设阅读能力训练机会,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兴趣先导,注重积累。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巩固。努力做到要求默写的课文、会写的生、词语一课一清,每课的练习题一课一练一改!
(三)端正态度,培养习惯。
班里多数学生缺少细心、刻苦的品质,马虎、浮躁的学习现象严重。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一次作业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只小羊,要吃山顶上的青草,它从山脚出发,不顾劳累,不畏艰难险阻,竭尽全力地向山顶爬去。它涉过了一道道湍急的河流,攀登了一个个陡峭的山崖,小羊最后会怎样?
打开第一个同学的作业本:小羊克服了很多困难,最后终于爬上了山顶,吃到了青草。第二个同学虽克服的困难不同,但也吃到了青草。第三个、第四个……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羊最终肯定能够吃到山顶上的青草。
我把“小羊吃草”的问题讲给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大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小羊也许会半途而废,它莽撞地跋山涉水,最后累倒在山坡上,山顶虽然已经近在咫尺,小羊却力不从心,最终也没有吃到青草。或者小羊在途中遇到了一块绿油油的`草地,它在那儿饱餐一顿不慎跌入深涧。更有甚者,当小羊接近山顶时,它的前面竟然是一群凶恶的狼……
显然,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复杂多样的。可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却那么单一呢?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习惯于引导孩子:生活是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甚至是唯美的。其实我们这些经过真实生活洗礼的人知道:生活是幸福也是灾难。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留恋向往,幸福的瞬间让我们思念与回忆,然而灾难也同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为生活不但有阳光雨露,更有阴霾冰雪、狂风暴雨,甚至还有灾难末日。
孩子们往往把美好的生活看成理所当然,而在遇到灾难后,他们很容易被灾难击垮……
教科书上生活是单调的,但我们的教育不可以简单。要告诉我们的孩子生活中不仅有杰出更有平淡;不仅有美丽更有丑陋;不仅有甜蜜更有苦难;不仅有富裕也有贫穷;不仅有和平也有战争;不仅有幸福也有灾难……。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我们的孩子能在灾难来临时,就能表现出无畏、英勇、乐观、沉着、不怕牺牲、互助、坚定……
其实小羊是否能吃到草,本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明白生活中成功与失败同在!幸福与灾难同在!让我们的孩子明白只有在失败和灾难中才能彰显着他们的生命价值!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20xx年11月21日我参加了在德州市第九中学举行的山东省初中数学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3天时间由各地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了21节数学说课,9节数学课堂教学,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20xx年11月21日,我们参加了优质说课评选活动,分别听讲了菏泽市王老师的《轴对称》、济南市宋老师的《确定位置》、临沂市张老师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枣庄市曾老师的《生活中的旋转》、泰安市李老师的.《梯形》、菏泽市李老师的《等腰三角形》、济南市宁老师的《从梯形倾斜角度谈起》、寿光市赵老师的《用相同的多边形拼地板》、滨州市袁老师的《不等式及其解集》等十一位老师的说课。每位老师大都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联系;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时间安排;
六、教学设计理念等几大方面进行说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菏泽的王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手段展示轴对称的优美图案,给每一个学生及教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济南市的宋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对教材分析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教师高深的教学素质;临沂的张老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提出的问题富有探索性,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探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泰安市的李老师,教学设计独特有效,从原来学过的“七巧板”入手,让学生利用其中的几部分进行拼凑,动手操作,探索梯形的定义、性质及辅助线的做法,这样设计,既能复习旧知,又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新知。独特匠心,令人佩服。寿光的赵老师语言清晰,语速适当,其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课,让每一个教师耳目一新,对这种课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总之每位老师都做到了一下几点:
1、深挖教材,重点突破
2、说理有据,层次清楚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过程,科学有趣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平时和语文组的老师们讨论,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三、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课程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上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再理解课文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五、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通常情况下,上课期间我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感《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果我们教师想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请你读读《小学语文教学》吧。
备课充分,内容详实,在讲述《红楼梦》之前,不仅把作者曹雪芹的背景讲述了,还把曹雪芹的家族关系讲述得清清楚楚。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红楼梦》这一课,还让学生了解到了作者书写《红楼梦》时的历史背景。
何必钻老师示范课《绝招》
何必钻老师上课亲切自然,善于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使得文章脉络更加清晰,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在教法上,将原文填空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学生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学会了通过动作、表情、心里感觉来书写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沈玉芬老师示范课《姥姥的剪纸》
一个人瘦,喜欢这个人的夸她苗条,不喜欢就说皮包骨。同样是瘦,但用了不一样的词,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教会学生读书注意节奏。讲解课文时脉络清晰,先出示姥姥技艺高超的词语——褒义词;
再出示作者自贬形象的贬义词,再问作者为什么自贬形象?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挖掘课文信息,观看本堂课仿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重现在眼前,听着学生的朗读也感觉有声有色。
薛法根老师示范课《珍珠鸟》课堂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循循善诱,开启学生智慧。
经典语录: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致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珍珠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狼和羊》欲辩解,先有礼;
先否定,后说理。
《画》薛老师教法独到,先对对子,再熟读成诵,发现矛盾,为什么?因为是假山假水假人假鸟,这是画。
《谈礼貌》整理跟礼貌有关的俗语,古语,名言。再通过事,理,法找到三件事之间的递进,从而归纳人人都要讲礼貌。
薛法根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好的语文课,孩子的能力看得见,看不见孩子的成长,这堂课是值得怀疑的。
肖绍国老师示范课《香菱学诗》
将思考的主动权给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最好的方法是旅行;
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盘缠怎么旅行?最好的方法是将自己摆进去,而把握好节奏是打通文字和画面最好的桥梁。
感想:我跟这些老师比起来实在相差甚远,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修炼、总结。在教学设计环节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寻找到最好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细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人间四月天、相聚在山高”。x年4月20日,由省培训院组织的“海南省x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山高学校拉开的序幕。
这次的评比分为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两个板块。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展示都非常的精彩。来自琼海和东方的选手以精彩的'习作课换来了阵阵掌声。课堂的情境非常的丰富,句式训练到位,妙趣横生。老师一形象的物品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词语描述处各种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等。赵老师的引导非常的到位。
来自海口的郑萍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活灵活现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郑老师以亲切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们一起把该堂课演绎得酣畅淋漓。如何把久居城里的孩子带到美丽的乡下农家,让孩子们也感受乡下农家的美丽?来自洋浦的陈老师用精彩的课堂告诉了我们。
此次比赛的选手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高效的课堂讲”全员、全程“活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写话教学的写和改是重要保证。
最后邢会长向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下建议:
听说读写以学定教。
字词句段学以致用。
坚守规矩美丽课堂。
20__年10月13日,我们来到了沂南双语学校,亲临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的现场,听取了来自于市直和各县区8位教师的课。各位老师用各自不同的姿态诠释了自己心目中的高效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课堂绽放出绚丽之花。教师深挖教材,用新的教育教学,再次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生命的自主性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一个生命在体验中不断地拓展不断升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三维目标有效达成。那里更多的是心灵和心灵间的对话,智慧和智慧的碰撞。
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基地。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作为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单纯地着眼于认知活动与智力发展,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全成长的。“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他的工作对象是完整的儿童(学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一定发展,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是情感的体验过程。教师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教师与学生真正需要的,这样的教学更具有生命力。教学效果也不单纯看升学率或就业率,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前景,是否具备长足的创业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生命的热情,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体会更多、感受更多、发展更多。
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教师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的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教师要充分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体验,让上课让学习成为令学生快乐和向往的事。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口齿伶俐,就让他们痛快地说尽情地讲;有的学生性格沉稳,做事细致,可让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大展身手;有的同学善于沟通,人际关系良好,让他们在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中充分体验快乐……这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班里的一个学生。她是个相当腼腆的女孩子。胆小孤僻,沉默寡语,平时和别的同学也不太来往。
在学习上,她显得很吃力,作业本上错别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写的让人不知所云。成绩的不理想导致了她的自卑,更不愿意和同学玩了。通过了解,我发现她是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弃她而去,将她抛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现在她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爷爷奶奶收废品,勉强糊口,生活相当拮据。作为老师,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我更加明白,这个学生不能再这样下去。重拾信心,快乐成长,是她重新拥有快乐的唯一希望。所以,在学校和课堂上能让她表现一下,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也许会把她感染了。我就在上课时,针对课堂上她不敢举手的情况,开始利用积极的暗示,如给她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让她觉得她并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下课后,引导她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明白,其他同学能做到的,她也一样可以。渐渐的,这个孩子上课举手积极了,下课也能和同学们玩成一团了。虽然作业正确率还差一点,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引导她,用一份真诚的师生情去感动她,她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从这件事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才有充满人性的教育。
这一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衷心感谢教育局的关心以及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让我们新教师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同时,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走近名师,一睹名师教学的风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诗性化。我从此真正的认识了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和更好的驾驭教材的重要性。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的方向。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不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上课注重与学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如刘璟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播放了一组图片,回忆去年她与这群孩子在一起学习的样子。而何世千老师则是让学生看着他评价他,并与他们谈各自的梦想。这样,互不相识的学生与老师就立刻熟悉起来了,让学生的身心变得愉快了。从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教授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不仅起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而且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其次,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位上课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比如何世千老师的《圆圆的沙粒》这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扮演了沙粒及他的同伴们,分角色有感情了朗读了课文中的对话。 而刘璟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理解文中的“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从中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过是一个引导者。
再者,课堂以词语教学为核心。三四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写作阶段,词语和语句的积累对他们的写作环节是一个重要部分。每一位上课老师都是以词语组合复习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最后又以积累词语与语句做收尾。在何世千老师的课中,老师开始让学生用出示的几个词语简略的讲述课文内容,课文总结时有让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词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那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运用也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我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作为语 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一、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一、 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二年级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理解“儿歌,”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似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李吉林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创立的情境教学理论,似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李吉林老师依据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情境”的论述,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情境教学有四大特点:
一、形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学首先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
李吉林老师归纳了六种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
1、 以生活展现情境;
2、 以实物演示情境;
3、 以图画再现情境;
4、 以音乐渲染情境;
5、 以表演体会情境;
6、 以语言描绘情境。
在课例讲解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种方法。
例如教学《草原》时,展现一片绿色的画面,上面点一些草丛,再剪贴上羊群或马群,就是草原。又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可以用硬纸剪一只船,船上再贴一个坐着的人的剪影,然后在船上别上两根回形针,上课前在教室黑板上拉一根铅丝,教学时即将铅丝穿进船上的回形针的`空隙里,这样船就可以在铅丝上移动。
多么生动、传神!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情境的最主要的方面,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余地,从而达到展示形象的目的。
“形真”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情境教学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的相应的情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关于这一特点最典型的课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刹那间的温暖,教学时,老师启发孩子们想象小女孩可能说什么,老师说:“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那么轻,那么细,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孩子也是那样轻轻回答着:“我们仿佛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像在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呀!’‘我的手和脚已经冻僵了,让我多烤一会儿吧!’”这样的补白使已经创设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样,在小女孩第四次划着了火柴,仿佛见到了奶奶时,让孩子进一步想象:“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怎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会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孩子们都动情了,他们深情地喊着“奶奶——”,激动的眼泪都涌出来了。
情境教学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
三、意远
刘勰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道出了作者著文时,已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学便是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
教学中,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便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想象空间。随着课文学习或观察活动,带学生一同进入广远的意境中,可以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历史长河,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此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昔以至未来……
情境教学所提供的广远意境,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儿童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意境的广远,不仅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教材内涵,而且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四、理蕴
情境教学所蕴含的理念是课文的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及活动场景的转换,一步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琢磨、领悟。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不仅是感性的、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在课例《落花生》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学生已经进入和爸爸一起吃花生、赞花生、谈做人的情境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得相当活跃,老师由此而拓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不喜欢外露,而喜欢内藏,样子不好看,但对人有用?”孩子们心领神会,畅所欲言:“藕。它虽然埋在乌黑的淤泥中,但它可以供人们食用。”“煤。虽然埋在深深的地里,它却可以燃烧,带给人们热量和温暖。”“石灰石。虽生在山里,但对人的用处很大,经过烈火的焚烧,把清白留给人间。”“骆驼。虽然样子丑陋,但是它能长途跋涉,行走在干旱的沙漠上,为人们服务。”“蚕吃的是桑叶,样子并不好看,但是它把体内所有的洁白的丝全部献给了人类,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领悟了文章的精髓,道出了惊人之语,美哉!妙哉!
儿童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境教学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让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
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
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围绕问题,学生可开展小组学习,也能使课题充满生机。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中彩那天》,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
说说你中奖的感受?”“《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引导盲人青年的认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伽利略曾经讲过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由很令人费解,人们相信吗?你是怎么认为的?教者演示伽利略的实验学生就
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往往会造成整堂课的气氛沉闷。
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对重点需要进行巩固,而重复提问又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与反感,成为无效提问。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反映重点。比如学习《长征》一文后,可以设计问题:在本文的古诗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在语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历史上红军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长征中的红军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等等。这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积极性。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
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多了,每每说到大学,总觉得是虚度了四年光阴,如果要问我还记得大学里的哪些老师,好像真的不多.细数来,就那么两位: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贺健国老师和温文儒雅,与世无争的卞新国老师.他们年纪相仿,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要说他们对我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崇敬之心,尤其是卞老师,我有幸听过卞老师在儒学社讲的经典文化解读课,不听则已,一听就受益匪浅,以至于在我后来的教学中很注重经典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很开心也很感激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去参加此次观摩会,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只听到了林莘老师的一节写作课,可尽管如此,我也感到不虚此行.林莘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让我眼前一亮,她在课堂上不断强调同桌之间的互帮互助,在我平常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效率并不高,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没有太大的益处.她的课堂还注重“静”,在她看来“静”能够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在亲密的耳语间感受来自同班的帮助,也避免了打扰别人的思维.这是我向往的课堂氛围,我讨厌嘈杂的'环境,我害怕自己的声音不够洪亮,害怕自己震慑不住他们,经常在梦里被孩子的喧闹惊醒.其实细细想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可以用“震慑”这个词语呢!好的老师是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这是我梦想的境界,可是却苦于没有方法.听她一席话,如醍醐灌顶,瞬间明朗了许多.我要向他学习,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心静自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当然,我现在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至于如何操作还有待未来的实践,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无论如何,我都要迈出这一步!
在我看来,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一种成长的机会,每一次我都会感慨: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还有这么多新奇的理念我不知道!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不仅对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也是有益处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闭门造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潮流!
20xx年5月25日,在中心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枞阳县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及讲座,使我悟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以下就从五个方面谈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童平香老师在教授《棉花姑娘》时,围绕着插图——棉花姑娘笑与哭之间的对比,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再适时地导入新知,这样做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愉悦的氛围和情境。
第二,运用了启发性的原则。即教师在课堂上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有计划地设置有内在联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系统,使学生的思路地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徐徐展开、不断深入。
第三,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的教材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的,具有普遍性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两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第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整节课都以多媒体资料贯穿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既生动又形象,课堂上节省了时间,又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听后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例如:平日的课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
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这些。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小学教师,我也是本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积极听课,校内校外的公开课总共听了16节,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听课让自己受益无穷,有了很大的帮助。让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清淅,教学过程更有条理,得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与成就。在教学,我总是尽自己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
一、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在实际生活中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任务,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作文写作课中,作文题目是《我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讲述自己的课余爱好、生活兴趣。然后把这些语言整理成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任何写作活动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增设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代的诗词、文化、成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风景区春游,进行对景色的写作,教师讲解一种花,让学生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对这种花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大语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训练题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自己评价,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和评价。
一、分析对话,理解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进行细读分析,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读懂文本。多媒体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活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小男孩的话)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想象一下列宁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列宁对鸟的.“真爱”。)
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
教师导读,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1读列宁的话“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2接读小男孩的话“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心地说——(生l读列宁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的爱鸟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2读小男孩的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l读“会飞回来?”)
师:列宁的爱鸟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2读“一定会飞回来∽以上情景对话,教师可进行朗读指导,多叫几组同学表演读。
三、研读对话。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错就改的,这一育人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抓住对话,引导学生精读研读,进行深人探究,顺利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师: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穿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呢?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人物对话部分,进行研读探究和集体讨论,体会列宁的育人过程和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阳光师训”活动。听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我感触颇多。教育专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答疑解惑,使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
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参加这次“阳光师训”后,我把所学、所感都化作对教育教学的新鲜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从备课、上课到讲评、反思,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
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
,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
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语文课姓“语”,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学生的“练”,“训”和“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的良好的语感的形成一般是先感知客观事物,然后是对语言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注重品词、品句、品读的训练,应突出“以读为本”的特点。良好的语感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因此要从整体入手,从文字的意蕴进行感受、体现和领悟,从而完整地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继而以声传情,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能上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