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创业事迹材料合集26篇

2024创业事迹材料(精选26篇)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

“门窗关好、小心火烛……”,沙哑的声音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总是在那固定的时间段里响彻在巷头黑夜里,居民们一听见这熟悉贴心的话语,都下意识地去看一看煤气阀门或摸一摸门窗的插销。这个“更夫”是一位智障老人,三百六十五个夜晚,从不间歇,哪怕是暴雨如注的天气里,即使感冒发烧,他都会撑着去完成这“份内事”。

眼前的,六十出头,五短身材,额头皱纹很深,眼睛不小,目光却是有点呆滞。说起话来也有点口齿不清,“做点好事,做点善事……”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住在号;年轻时,因为智力障碍,作为残疾人常受到别人的欺辱,一直靠姐姐和邻居接济过活。为了让他能自食其力,原居住地的爱河桥居委会主任动足了脑筋,四处碰壁后,最终,得到一家市政公司的收留。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干活很卖力,和同事也相处融洽。退休后,有一份一千多元的工资,生活不用愁,他不会烧饭,由姐姐帮他送来饭菜。知恩图报的他,总想着“为邻里做点事,为社区尽点力”。于是,他主动加入了社区义网务志愿者队伍的行列。早上,准时来到社区,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报纸杂志,一份份地发到工作人员的案头;发完后,踮起脚来,再将阅报栏上的报纸更新。碰上社区有会议、搞活动,就住近旁的他,不用招呼,主动地去“要活”,去附近的老虎灶泡水,步履有点蹒跚,却是一丝不苟;“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就戴上红袖章,走巷巡街,摇铃“看更”。平常,还帮着贴贴通知、海报。他将社区当成了另外一个家,常来常往;社区,也非常尊敬这个朴实的老人,将他当成社区的一份子。

“嘀呤呤……”,铃声在雨夜里回荡着,为每一个已进入甜美梦乡的人们送去了声声祝福,远近的人们也都认识了这们一位可爱可亲的老人,感人的事迹在社区流传。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

近年来,山清水秀的横沥镇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下,陆续上马新能源项目和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发展成为一个外美内秀、宜乐宜游的小镇,吸引不少青年返乡创业。陈锐聪,这个生在深圳、长在深圳的80后,就难舍家乡祖传秘制烧鸡风味,带着一身好手艺回到横沥创业。

秘制烧鸡香飘四里,陈锐聪开起了烧鸡主题农家餐馆,借着家乡的好山好水好资源,敲响了农家旅游算盘。

祖传秘制腌鸡粉流传上百年

说起秘制烧鸡的做法,实在的陈锐聪直说“很简单”。宰好生鸡,抹上酱油和祖传秘制腌鸡粉,放到烤炉里烤上25分钟就大功告成了。

如此简易,难道人人可做?其实陈锐聪口中的“简单”实则不易。从选鸡开始,陈锐聪就数次更换鸡种,从黑凤鸡到广黄鸡等,最后决定使用本地产的三黄鸡。“要自己买鸡种来养一段时间,肉质才韧。”几个月的选鸡种折腾,陈锐聪笑说自己都可以开养鸡场了。

最让人好奇的是秘制腌鸡粉。这就说来话长了。陈锐聪的太爷(爷爷的爸爸)、爷爷都是仍图横沥一带有名茶楼的大厨,秘制腌鸡粉创自其太爷,历经百年流传,最终到了第四代传人陈锐聪手中。

“我父亲这一代没有做厨师了,他早早就在深圳安了家。”陈锐聪说,但父亲并没有让这个祖传宝贝断代,父亲一直爱下厨房展露两手,耳濡目染的陈锐聪从小就爱烹饪,“接档”祖传烧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心挑选沙姜、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一系列配料,细细研磨至近乎白色的粉末……经过秘制腌鸡粉的腌制,新鲜出炉的烧鸡将调料味集中在表皮,使不肥腻的三黄鸡皮酥脆可口;内里鸡肉自带的清甜,在缓缓渗透的腌鸡粉的调动下,吃起来既有鸡肉原先的味道,又有调料的咸香。“这才是地道的横沥味道。”陈锐聪对这刚出炉的烧鸡很满意。

休闲旅游业带动烧鸡热卖

在陈锐聪记忆里,从小几乎每周末,父亲都要带他从深圳返回家乡横沥镇圩镇一趟。东江渡船垂钓,骑行遛狗,朴实厚道的乡里乡亲,喷香的横沥汤粉……让他回到深圳后仍然回想家乡的各种美好。

大学毕业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陈锐聪在繁华的深圳都市里换了两三份工作,心里还是想着如何将家乡独有的味道传承下去。去年秋天,把心一横,陈锐聪辞掉了工作,拿着工作以来的积蓄回到家乡创业开烧鸡店。

为何选择在乡镇开店?“说起这个,离不开大环境的发展。”陈锐聪这几年观察家乡,发现横沥交通日益便利,从市区来一趟横沥不过半小时路程,省道120线也马上要拓宽修整了;而且,拥有绿色生态、特色农业、温泉养生等丰富观光休闲旅游资源的横沥镇,吸引不少城市观光旅游客。

“城市里机会是多,但各种运营成本也高。傍着现在发展不错的乡村游这棵大树,我对自己的创业很有信心。”陈锐聪指着店外的空地,告诉记者那里马上要上马几个新能源项目和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届时人流汇集,自己取材地道的横沥烧鸡肯定有发展前景。

酒香不怕巷子深。清明小长假期间,陈锐聪的烧鸡店几乎爆满,不少深港游客都来品尝一番横沥烧鸡。“吃过了,还要再来。”家住深圳市福田区的麦斌对烧鸡赞不绝口。香港游客方玉嫦是个热爱旅游的驴友,初次到横沥游览就爱上了这个美食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3

我叫占,今年28岁,共青团员,毕业于江西旅商大学经济管理系。家住xx省xx市xx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一员,能够在这里选拨为乡村好青年既感到荣幸和激动,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祖上以来都是渔民,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一家销售管理公司任职,现在重提这份工作感觉压力确实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五年,在当初的就业过程中我就想到创业,再细想这个社会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当自己在这样的困惑中琢磨很久时,想想自己是渔民来自农村,又得知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使我回乡创业的想法更加坚定。

选择回乡创业去建设可爱的家乡,更是有一种感恩的情怀,20xx年,我选择了原生态水产品加工,销售及出口,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近600万建立了我县最大的集水产养殖,鲜货,冷藏及急冻为一体的功能型合作社,主要养殖青虾,棍子鱼,毛刀(长江刀鱼一种类)餐条和鲤鱼,主要加工虾仁,鲤鱼干,野生云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占地面积50余亩,员工158人其中专业生产管理人员23人,是一支管理及生产的专业团队。我们的理念是把鄱阳湖真正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输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让广大消费者食用无污染更无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绿色产品,所以原生态是我们理念经营的重中之重。20xx年我们正式投产营运,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和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就资源如何分配问题,让渔民如何赚的更多让他们更加有积极性,更加牢固我们的合作关系。在这良好合作的框架下20xx年我们的生产销售额达到近978万,各项生产计划和销售任务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体员工努力下,员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更是奠定了我们今后在不断发展强大和行业影响力加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不遗余力地开展农村建设,要尽情发挥青年才智,使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跨越非发展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更要发扬发扬传统,勇挑重任来体现我们的价值。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4

何光平,男,现年49岁,19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帅家沟村支部书记。

20xx年xx月从广东毅然回乡创业,正直村级换届选举,通过投票选举,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担子压在他肩上,贫穷落后的山村,交通晴通雨不通,群众天晴几日无水喝的状况,不卫生整洁的村寨旯旯角落,矛盾重重,家乡贫穷的面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要谁来带头让百姓致富,要谁来改变家乡面貌,我是党员,我有责任,我有义务,我下决心把一腔热血洒在家乡。" 抓班子队伍建设,凝聚力量促发展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这是他任党支部书记前的现状,上任后他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采取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和村民参与,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年前,他调查本村已有资源,通过优化管理和资源重组,将原有美国黑李项目从农户个体管理转化为村集体统一管理,通过这一措施,美国黑李得到了良好的管理,长势诱人,20xx年美国黑李产值达到20万元,金收入15万元。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一支为民办实事,威信度搞,群众爱戴的村级队伍。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模式。

三年前,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帅家沟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富,先修路"何支书如是说。于是他带领村级班子成员、村民投入到入村公路的建设上。通过村民筹资外,他还拿出了在广东辛勤换来的积蓄2万余元修通了黄家山组的通组公路。20xx年通过多方努力,帅家沟村"一事一议"通村道路硬化项目启动,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使得项目提前顺利实施完工。今年,为了改善村民的饮水困难,他充分的利用县级驻帅家沟村这一资源,他多次到思南县发改局驻村干部对接水池建设项目,现村民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同时还争取到种植核桃xx0亩、冬桃250亩、柿子150亩的扶贫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村级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6%以上,预计3年内将见经济效益。帅家沟村在他的带领下,不仅逐步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走在全乡的最前列,为其他村的产业调整探索出一条道路,树立了榜样。

抓示范效应,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何支书在发展村级经济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户对全新的生产模式顾虑重重,总怕发展不成功带来严重损失,这种顾虑思想严重的阻碍了村域经济发展,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思想,他亲自试验。20xx年他利用本村优越的草地资源,自己投入了15万元修建了全村的第一个养牛场,今年存栏37头,出栏16头,收入15万元。今年,与同村村民合资投入xx0万元建立养牛场,预计存栏xx0余头,年出栏40余头,同时种植柚子xx0亩,成型后年收入预计突破300万元以上。打消了村民顾虑,村民看到了发展专业化产业的优越性,纷纷加入养殖产业化,种植产业化队伍,村域经济发展势头一片良好。 帅家沟村村民在何支书的带领下,团结力量,协同一心,建立起一个有威信,有作为,办实事的村级班子;通过有效利用本村资源和县乡驻村干部资源,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立起具有规模的专业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全村人民一同奔向小康社会,20xx年帅家沟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5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戴荣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戴荣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戴荣华感到自己空无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戴荣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几万多元。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戴荣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荣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空无效果,戴荣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戴荣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戴荣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6

闫玉霞 女 22岁 满族 中共预备党员 新甸镇合顺村闫家卜居民组居民

20xx年大专毕业后的闫玉霞想过很多的就业之道,面对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她彷徨过,面对每月几千元固定月薪的工作她犹豫过,曾几何时“村之娇女”的她在面对就业时也无奈了,在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面前又有多少大学生在就业之路上挣扎?带着很多纠结思绪她回到了自已的家乡新甸镇合顺村闫家卜,当看到村里和家里种小柿子的温室大棚时,她感到豁然开朗,发展家里带动村里温室大棚难到就不是很好的创业之路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闫玉霞很快从迷惘和彷徨中走了出来,实现了角色的转换,阳光女孩的激情与活力又重新展现出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她遭遇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80米长*8米宽的大棚估算成本就需要8万多元,这对于刚毕业的闫玉霞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起初,她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但是借钱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很多人看到她以前也没搞过大棚,经济效益如何都是未知数,很多人都不愿意借钱给她,还有人劝她放弃想法,多考虑一下,但是资金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眼看着就要错过当年的最佳种植时间了,闫玉霞开始联系镇信用社贷款。

资金问题解决后,技术问题又成了最大的难题。根据这样的情况,闫玉霞又忙着联系种小柿子方面的技术人员,在过去村里大棚种小柿子很多时候都是凭着村民自已多年种大棚的经验来搞。但闫玉霞认为这样不行,在农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还用过去的老方法种大棚是不行,经多方考察和请教专业技术员,她自已也逐渐的掌握了种植小柿子的技术,并把有经验的技术员带到村里,有了技术员的帮忙,温室大棚终于走上了“正轨”,一切都开始忙碌起来。闫玉霞每天都早出晚归,从建设大棚到扣棚,再到育苗,直到最后的种植,收获。

从之前的从不沾土,到整天蹲在大棚里,跟土地打交道,闫玉霞说自己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她并不觉得这样的改变有什么不好。她经常对周围的人说“土地是农民的亲人,而农民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将温室大棚做好,并且带领本村村民一起致富。”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xx年12月末,她的大棚第一批小柿子上市了,当面对七八万的收入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这是她毕业后第一笔靠自已双手创业得到的收获。当同村的村民看到闫玉霞种的小柿子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比自已家种的好时,都到她这里“取经”,她也无私的指导大家,有些在观望的村民也决定在她的的带领下发展大棚小柿子种植,现在合顺村的“小柿子”已经是一个当地的品牌了,闫玉霞准备20xx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通过创业,她的确感受到: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当创业有成绩和收获时,他认为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她幸福着、快乐着„„。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迈开大步,甩开臂膀,在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努力为家乡新甸镇合顺村建设增光添彩。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7

郑若愚,男,生于19xx年,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08级学生。20xx创办心动演艺,并迅速扩张,取得姣好的业绩,同时还与他人联合经营一个广告公司,一个教育培训公司,个人资产过百万。家境贫寒,自主创业,以其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满腔热情,白手起家,帮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创业并走向社会,创造百余个就业岗位,成为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典范。

一 艰苦创业 ,白手起家

郑若愚幼年的生活经历让他明白了人世的辛酸和生活的艰难,让他有了一颗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善良之心。在创业的过程中,睡过马路,流浪北京,闯荡温州,一路走来,风雨飘打中,大学生老板逐渐成长起来,并走向一名成熟的创业者。

高中时的暑假,郑若愚来到浙江台州玉环县,开始艰辛的创业—摆地摊。他用独特思维经营陶俑彩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卖的不仅是陶俑,更是顾客的创意。那一个多月的地摊生活让他积累了第一桶金,获利2万元。

进入大学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在大学校园内经营花果山休闲吧。此后,郑若愚还参与南昌翼思腾电脑公司的运营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终将公司的经营推向一个新的层面。与此同时,郑若愚努力地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口。他开始经营上海依丽洁干洗连锁店,爱心水站,体育用品出租屋等店铺。最多曾同时经营店铺十家店,在江南都市报大幅报道以后,逐渐以艰辛的创业大学生的身份为人们熟知。

此后,郑若愚投资并创办心动演艺公司,心动演艺为一家综合型服装租赁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取得非常突出的业绩,单月最高业绩超过百万,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上百个,有效的满足许多贫困大学生对兼职岗位的需求。他不但做到了自己自强不息,还帮助他人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在其创业过程中,困难无处不在。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拼劲使得他没有在众多的困难面前止步不前,相反,他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将面临的困难各个击破。

三 全面发展 能力超群 思维独特 善于创新

郑若愚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典范的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爱好广泛,十分擅长演讲辩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无论事课堂学习还是课外活动,他的表现都让人惊叹。获得了广大师生赞许和欣赏,荣获多项荣誉。

郑若愚自创了一种能力特殊培训方法,这是一种以各项实践为主体,理论培训为辅,主张让培训参与者自我感悟的特殊培训和拓展。参与的培训者对这种创新的能力培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称那段经历让人终身难忘。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学生老板郑若愚将其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和敏感的市场嗅觉领导着所参营的公司都正常盈利。郑若愚始终在试着引导新的需求及探索新的市场,开发新的市场。白手起家,现已初具规模,一个22岁学生凭着他的坚韧和拼搏做到了同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四、志存高远 立志报国

奋斗精神影响巨大 激励和带动广大同学创业就业

郑若愚同学怀着感恩社会的心态,立志报国,始终以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已。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愿意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保持着良好的自我反省和政治鉴别能力,信念、立场坚定。被问起为何创业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我自己能吃饱饭,那我得尽量让别人吃饱饭。

郑若愚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工作方面,都是积极主动,艰苦耐劳,任劳任怨,抱着激情投入各项工作。为人谦虚善良,友善待人,真诚朴实,人际关系极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和欣赏。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德智体全面发展。

郑若愚同学的公司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兼职实践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又增加了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收入。极大培养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了课外知识。在这种奋斗拼搏的精神影响下,很多在校生开始自主创业。他的这种坚持和拼搏的精神让高校学子受到很大触动。

20xx年7-8月,郑若愚带领40多名在校大学生到我省吉安地区对留守儿童进行暑期培训的支教的公益活动,关怀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了精神给养,并且资助一批价值5000余元的教材用以留守儿童的学习。在吉水,永丰等县城,获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许,这同时也极大的锻炼和培养了40多名在校大学生。

五 大学生创业者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大学生老板郑若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20万的创业者,其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来越多的人创业就业。其自强自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为高校大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创业典范。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8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3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男,1983年出生,湖北随州人,现任随州市黄金家具厂董事长,先后被评为吴山镇20xx年度致富带头人、20xx年度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黄金家具厂解决了当地3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其中有17名为共青团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20xx年3月,该厂被共青团随县委员会评为"青年文明号”。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由于家庭的不幸,他8岁时,母亲意外去世,xx岁那年,父亲也追随母亲撒手离去,留下年迈的爷爷以及他们姐弟四人,作为家里的长子,黄毅然将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异常艰苦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坚强不屈、勇于担当的性格。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xx年,黄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随州市吴山镇,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的性格让他坚持了下去,为了节约资金,他自己当起了工厂建设的包工头;为了拥有成熟的技术,他从广东招来了一批老部下同他一起创业;为了调查市场,他独自游走30多个城镇......终于,摆在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被他攻破,事业也逐渐上了轨道。

二、充实的打工生涯奠定了他创业的物质、精神基础。

16岁那年,刚初中毕业的黄怀揣着问亲戚借的200元钱只身一人南下深圳打工,由于他的勤奋好学,20xx年便在广东从事家具生产并担任技工一职;20xx年,被怡丰工业集团旗下的丽高家具厂聘为开发设计部主管;20xx年,年仅23岁的他已是惠州金点家具厂的厂长......丰富的打工生涯让他拥有了一流的家具生产技术和丰富的销售经验,也让他有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经济基础。

回乡后的黄知道,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他看准了家乡的家具市场资金回笼快,市场前景好,于是坚定不移的做起了家具生产、销售工作。厂房盖好以后,他带领着自己的老部下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十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一回到家乡,就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带领着黄金家具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大方美观的家具,黄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家具生产厂家在吴山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9

初见,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xx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而从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1994年,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为了还上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支外全部还了债。“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成功

两次创业的伤痛时刻刺痛着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梦并没有破灭。20__年,当他把重新创业的想法跟家人一说,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以离婚相威胁。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缺疲惫的身躯又一次奔波在创业的征程上。

20__年,决定成立一个工贸公司主要经营化工生意。项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员手续都有了头绪,可是资金又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达理的表哥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措到了20万元,他自己又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工贸公司开业了。从此以后,xx日夜吃住在公司里,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销路。他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和许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并取得了国内多家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公司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个事业一起抓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慢慢地,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位的,而却决定用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20__年由于热心帮助残疾人朋友,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指派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村内100余名残疾人的各项工作。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的。由于之前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打交道,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是他却看得比公司业务还重要。由于村子比较大,住得比较散,自己行动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联系卡发放到每个残疾人手里,并给每个人做了档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残联表彰。

一方面是事业顺风顺水,一方面爱心事业也是处处开花,20__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捐款20__多元;20__年全国助残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由南高营村残疾人和河北东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为沧州重病村妇倪玉艳捐款1000元……

几年来,无私大爱和许多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办一个福利企业,把更多的残疾人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自强不息、奉献社会!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0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方元容,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无情车祸,有情帮扶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张罗日子。20__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艰难,看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拖着不便的身体,方元容无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间,照顾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无旁骛的离家打工、帮补家用;大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怎么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载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方元容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自谋创业,回馈社会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方元容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__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方元容的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生意逐渐繁荣。

生活逐渐好转后的她,却一次次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她没有忘记,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社会、大家的帮扶,她勤学专研,技术娴熟。帮邻里乡亲修车,他总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许的维修费,遇到残障人士,她还经常免费维修。她懂得,再造为人的恩情,她还不完、谢不尽……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方元容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未来,感恩铭记

当问起方元容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方元容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1

,江苏普泰隆阀业公司总经理,福建安溪人,一个“新市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1984年出生的他和众多的80后相比,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从当年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10多年的创业打拼让他品尝到了同龄人不知道的酸甜苦辣,那些走过的艰辛创业风雨路程,让他倍感珍惜。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参内乡田底村,家中历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原因没有继续读书。2019年初,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那年刚满18岁的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上海奔波一年后,到投靠亲戚,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来到后,发现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老板也是创业致富,置身其中,不禁有所触动。他一边打工一边想:企业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时比较熟悉的阀门加工上,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拼搏,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常常为了接一个单子,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没有人手,他就自己干。为了添置设备筹资金,曾经跑遍了银行找寻贷款却因为外地人的身份吃了闭门羹,订单要交货,把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有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给了他三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至今回想起来,对那段创业初期的经历依然唏嘘不已。靠着自己的脚踏实地,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工人也逐步稳定了下来,2019年在璜塘上村工业园找到了合适的厂房,公司终于开始走向了正轨。20xx年,在璜塘上村村委的帮助下,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截至20xx年底,公司拥有员工32人,其中大学本科生8人,实现营业收入1000多万,利税18.5万元,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搏击商海,创新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要,常常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他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研发各类产品及其配件,逐步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了丰厚的回报,在获得6项专利的同时,更为公司赢得了双良集团、三房巷集团、中石油的青睐,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公司在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带头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四、学习奋进,知识创业。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虽然自己是初中毕业,但是对于自己的要求却一直很高,已经是老板的他依然通过进修拿到了大专文凭,今年更是自学计算机CAD制图,专心准备参加工程师的考试。他说知识就是财富,今后要做大做强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富而思源,勤俭创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有的人对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平时除了喝茶钓鱼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听说到村干部为了成立村级关爱基金到处筹集资金,主动捐出了3千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但创业的青春无悔。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2

郎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4,由于人口多,家境十分坚苦。因此,高中毕业后,辍学回家务农。面对家里的几亩薄田,他曾经感到过恢心,单凭几亩土地,也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又一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既然养活了父辈们,同样也能养活本身,就是种田,也要干出个样来。出门四处打工,周转很长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起色,于是去云南省做手机修理工、开包子馒头店。开包子馒头店这件事使他欣喜若狂,赚了一小笔钱,这件事不单是使一个年仅23岁的他一下堆集了较为可观的资金,更重如果木立了他经商的信念,深信无论任何时侯,任何事情,只要肯于专心就有乐成的可能。

走出土地,寻觅商机、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更精彩。20xx年,他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辞别了家乡,走进农民进城务工的行列,来到昆明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步,一次偶然的时机,在街头他看到了招收瓦厂技术员的广告,他敏锐地意识到时机来了,就立刻到书店购买了有关制瓦技术的书,连夜突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面试,瓦厂厂长看他很在行,人又聪明,就聘用了他。郎边学边干,使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半年的光景,被提升为瓦厂的厂长助理,就这样,在昆明市站稳了脚跟。简朴的生活使本身有了20万元的积蓄的他,想用这笔钱做生意,没有朋友帮助,单靠本身在城里打天下,那太难了。因此他广交朋友,开扩视野,拓展思路,寻求发展的时机。

在人生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机缘,关键是每一个人对待机缘的态度和反映不一样。20xx年,郎为瓦厂催要欠款时,在昆明市结交了一位贵州砖场的朋友,从而产生了为瓦购买主机的想法,他赶紧与厂家取上联系,于是买下了一台主机,他很想自己创业。于是辞去砖厂职务,返回家乡。用积蓄买下养护架等设备,可以说,到此的他已非常开心了。

人生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松懈追求,前几步乐成并未让他感应满足,他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要尽可能地发挥才智,取得更大发展。20xx年,他决心再去大城市走一朝,可是,他发现在发达城市很难找到事业的落脚点,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城镇,城镇的改革开放意识相对于落后,但是这里的卫生、科技、治安条件相对要好些,于是他踏上了城镇这块土地。凭着本身几年经营的经验,开了实兴乡青瓦厂,时间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 又赚了小笔资金。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几年的艰辛创业,在家乡终于兴旺发展起来。现在,他的青瓦厂有600多平方米、养护架、一台18万的主机、养护架等。每天生产3千片瓦,他立足“爱厂如家、厂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工作标准,把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作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努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理念,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因实兴乡青瓦厂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各方顾客的好评,他多方听取客人意见,改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出他的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郎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本领,实现创业理想;加大促进创业的工作力度,推动村民 积极创业,利用自主学习和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系列开业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周边村民创业,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郎创业为其他创业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篇章,让周边村民有事做、有活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回眸他的创业之路,他庆幸自己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他更感激党的富民强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他的瓦厂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回报家乡,回报长者乡亲。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3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xx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xx年返乡,20xx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xx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xx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xx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xx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4

马玉卿,20xx年9月进入南昌大学工商管理系攻读行政管理专业。20xx年6月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自主创业,创办了海西芳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开发工作。也许有过大学生活的磨砺,我对能给人们带来科技创新的事业倍感珍惜。我认为,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的乐在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们带来更智慧更精彩的生活。

20xx年对马玉卿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年份———在这年5月份,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到腾讯网江西运营中心做实习生,并在年底的时候升到了运营总监的技术助理。拿到了对于我具有人生意义的第一份offer。之后我所运营的腾讯产品效应在腾讯网江西运营中心同事业绩中名列前茅;在这年12月份,我的经营项目成为腾讯网江西大区的扶助项目,获得创业导师的辅导和创业基金,为我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我接受南昌大学电视台就业创业与你同行频道采访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与自豪,但我更有一份责任和信心,就是一定要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强!,当时节目主持人小雪问我有何创业感言,我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创业团队虽然年轻,但我们的团队是充满着活力、富有创新并深感责任与使命,我们一定能为昌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出重要贡献。”

和我认识的人总能感受到我来自大西北人特有的豪气与激情——喝酒总是一口干;唱歌却更喜欢民族与美声,这样更能抒发情感。朋友戏说我缺少商人的诡谲,而我总是认真地说,我不是商人,我是“90后”的创业青年!

下面就是我这位 “90后”创业青年的创业故事……

创业的种子在校园埋下

20xx年9月马玉卿从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一中学考入南昌大学工商管理系,开始了自己大学生活。

也许是家境的贫寒,大一的我除了学习外,此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开始,我在一家海鲜排档做传菜生,可是,我马上发现,这条路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觉得工作单调,学习机会少。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相比,我觉得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恰巧在20xx年上半年四川雅安地震过后,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让学院每一个专业上交一份关于“感动•生命”的影音作品。我用了两天时间,做了一部VCR,上交到学校,当初只因为是完成作业,也没想别的。到了期末学校打电话通知说我上交的作品荣获二等奖。在这之后,我的辅导员说腾讯网江西运营中心有一个实习生岗位,问我要不要去试试。当时也是很果断的就同意了,所以就去了腾讯。在腾讯呆了两年多的时间,学到了很多。从最初的实习生做到了运营总监的技术助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成为一波很强的消费群体。我平常在学校观察,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难免会在寝室置办一些生活物品。由其是外省的学生一到毕业回家的时候。都在为自己繁重的行李所头疼。

马玉卿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商机。

在20xx年以前南昌大学周边快递很多,但是物流公司不被学生群体所熟知。我利用课余时间边了解学生的情况边做咨询物流公司。最后通过学校市场调查了解到学生寄大件的快递又贵局限的条件还很多。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家物流公司的DM单上面写着。“用蛇皮编织袋计算,一袋省内15元省外25元” 的字样。我咨询联系好物流公司后,回到学校联系好兼职学生后。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了行李寄送的通知后,就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600多个学生联系我。并按照自己事先的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将行李堆积在篮球场,让物流的车来拉走。这一单前后9天时间。净利润差不多8000元。就这样我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市场的经销人,欣喜于成功的同时也让我赚到了第一桶金。

有朋友曾问过我,当我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支付大学生活费时是何心情?我很自豪地说,就是从这时起,我变得自信了,也萌发了大学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念头。

可能是因为我在大二的时候就能把校园市场的开发、经营做得如此出众,因此,我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在我读大二时,利用在腾讯实习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到了很多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我是边读书,边实践着如何经商。这样的经历让我变得性格开朗,懂得与人打交道,在做事待人方面积累了很多对日后创业很有价值的经验。

筹措创业金圆创业梦

20xx年6月我大学毕业,由于自己的原因从腾讯辞职,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

我的心里很清楚,我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这个地方,大西北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条件跟内地不一样。人们的观念也不一样。互联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就是个很虚幻缥缈的东西。根本就不懂互联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过。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个机会也是挑战。我开始,四处筹措资金开始办相关的证件。租房子,招聘员工。对接业务联系。在20xx年7月份,经过自己一个月的努力海西芳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网海西分公司)在德令哈市创办了。

创业路上遇拦路虎

公司刚成立,流动资金短缺,人脉关系少。开业不久就遇到了销售难题,一个月的销售额才一、两万,还不够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更谈不上还借来的钱了。但我们有自信、拼搏、吃苦、团结的信念。公司凭借着团队的力量,创新学习不断壮大自己,慢慢突破公司的发展困境。面对着不断倒闭或转型的同行业企业,我们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梦想,决不放弃!到20xx年年底,

海西芳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州已拥有大大小小138家合作商户,基本上每个大型商场和酒店都有芳卿科技的产品;经营范围已扩展从餐饮,酒店、娱乐、生活服务等大型连锁、商业及政府事业单位;公司经营状况呈上升趋势,这在海西州大学生创业中是史无前例的。

有朋友问我,创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我说,是一个好的团队。

我和合作伙伴,真是志同道合,相互信任。这种信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体现在行动上。而我们二人在性格、专长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又是这个团队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年底聚会上,我面对全体员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梦想和自信点燃了芳卿科技人创业的火把,执着和用心实现了芳卿科技创业之火的加速燎原,创造出芳卿科技初创公司亮丽的今天!芳卿科技的发展不仅是公司自身的发展,也是大家共同的发展,更是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所有芳卿科技人都应为“互联网+能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的公司发展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这就是我这一位“90后”创业青年的创业故事!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5

刘高威,20xx年9月进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攻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xx年6月毕业后,在中国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从事工装设计与制造工作。20xx年3月辞职,开始自主创业,从事家用、商用水处理设备销售。20xx年3月申请YBC援助,并于当年12月获得援助。20xx年5月成立“威斯梦水家电商行”。也许有过太多生活的磨砺,他对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健康的事业倍感珍惜。他认为,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的乐在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们带来更健康更精彩的生活。

20xx年对刘高威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年份———在这年5月份,他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威斯梦水家电),并在年底破百万的营业额,赚到了对于他具有生死意义的第一桶金,他所代理的“Angel安吉尔”牌净水设备销量在龙岩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这年12月份,他的经营项目成为YBC的扶助项目,获得创业导师的辅导和创业基金,为他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我接受龙岩人民广播电台就业创业与你同行频道采访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与自豪,但我更有一份责任和信心,就是一定要把我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强!”刘高威说,当时节目主持人小雪问他有何创业感言,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创业团队虽然年轻,但我们的团队是充满着活力、富有创新并深感责任与使命,我们一定能为龙岩就业创业做出重要贡献。”

和刘高威认识的人总能感受到他这位闽西人特有的豪气与激情——喝酒总是一口干;唱歌却更喜欢民族与美声,他说这样更能抒发情感。朋友戏说他缺少商人的诡谲,而他总是认真地说,我不是商人,我是“80后”的创业青年!

是呀!一位“80后”创业青年,会有怎样的创业故事呢……

创业的种子在校园埋下

20xx年9月,刘高威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考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开始了三年的大学生活。

也许是家境的贫寒,大一的刘高威除了学习外,他此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开始,他在一家海鲜排档做传菜生,可是,他马上发现,这条路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觉得工作单调,学习机会少。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相比,刘高威有年龄上的危机感,他希望得到的那份工作,除了能够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能让他积累经验、拓展人脉,使他能迅速成长。于是,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其它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城市的中国人开始讲究生活的品质,注重身体健康。龙岩市区的自来水硬度偏高、漂白粉多,居民大多饮用桶装水。但桶装水售价5至10元,价格偏高,大多数居民只用桶装水解决饮用和泡茶用水。如何让居民用上经济、安全、方便、时尚的饮水方式,直饮机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刘高威凭借他敏锐的市场嗅觉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商机。

在20xx年以前直饮机在龙岩还属于导入期,不被大众所接受。刘高威只好利用课余时间边了解直饮机边做其它产品销售。曾经做过“移动动感地带手机卡的校园代理”、“MP3专卖合作”、“电脑专卖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校园市场合作项目,刘高威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园市场的经销人,欣喜于成功的同时也让刘高威赚到了第一桶金……从此刘高威便不再为上学生活费而发愁了,也不再因看到父母为了自己的学习而日渐柔弱的背影而暗自伤心!

有朋友曾问过刘高威,当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支付大学生活费时是何心情?他很自豪地告诉我,就是从这时起,他变得自信了,也萌发了大学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念头。

可能是因为刘高威在大二的时候就能把校园市场的开发、经营做得如此出众,因此,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在他读大三时,刘高威当选为系学生会主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为他进一步开发和经营好校园市场、为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赞助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大学三年,刘高威是边读书,边实践着如何经商。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性格开朗,懂得与人打交道,在做事待人方面积累了很多对日后创业很有价值的经验。

筹借创业金圆创业梦

20xx年6月刘高威大学毕业,来到一家业内很有名气的企业工作。

刘高威心里很清楚,他不会在这家企业干很久。他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因为虽然有了想法,但刘高威缺少项目的启动资金,缺少经营的实战经验,这样的创业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高威从系团总支书记曹熠城老师口中得知YBC这个组织。他立即查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个组织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他发现YBC所提供的正是自己苦苦找寻又最缺乏的两样东西——资金和经验,便立即向YBC龙岩办提交了创业扶助申请的材料。他的创业项目通过了YBC的审核,并得到了创业项目的导师,接受在创业方面导师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但当时YBC龙岩办刚成立,到后期YBC活动又多,申请的资金到12月份才到位。刘高威说,当时真是困难,我和合作伙伴二个人都是大学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只有四处筹借了20多万元。

20xx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威斯梦水家电正式注册成立。这家业务主打提供“Angel安吉尔”牌为主的净水设备销售、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时尚的饮水方式。

创业路上遇拦路虎

公司刚成立,流动资金短缺,人脉关系少。开业不久就遇到了销售难题,一个月的销售额才二三万,还不够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更谈不上还借来的钱了。但他们有自信、拼搏、吃苦、团结的信念。公司凭借着团队的力量,创新学习不断壮大自己,慢慢突破公司的发展困境。面对着不断倒闭或转型的同行业企

业,他们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梦想,决不放弃!到20xx年年底,威斯梦水家电商行在全市已拥有4家专卖店,每个大型商场都设有专柜;经营范围已扩展从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电子业、制药业用超纯水设备,桶装水设备等大型农用、商业、工业水处理设备;年营业总额突破千万元大关,这在龙岩水处理行业是史无前例的。

有朋友问刘高威,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他说,是一个好的团队。

他和合作伙伴,真是志同道合,相互信任。这种信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体现在行动上。而他们二人在性格、专长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又是这个团队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年底聚会上,刘高威面对全体员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梦想和自信点燃了威斯梦人创业的火把,执着和用心实现了威斯梦创业之火的加速燎原,创造出威斯梦亮丽的今天!威斯梦的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大家共同的发展,更是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所有威斯梦人都应为“推进水技术应用,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时尚的饮水方式”的企业发展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这就是一位“80后”创业青年的创业故事!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6

徐春发,男,现年41岁,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现担任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西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自20xx年创建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以来,依靠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改革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他引领着一家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绿色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省级优秀龙头企业。现如今他也从一个推板车叫卖的小商贩到如今成为总资产31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617万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家。

一、 艰苦创业,矢志不渝

1983年的那一天,在南昌市喧闹的墩子塘综合市场,突然冒出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推着板车,用稚气的童音大声叫卖:“酱油、榨菜、萝卜干咯„„”,他就是尚未读完初中便中断学业、跟着家人从蒋巷来到南昌谋生的徐春发。

1993年,洪城大市场竣工开业,徐春发审时度势,买下了一间50平米的店面。他给自己的小店取名“旺发”,除了经销还搞批发。徐春发认准一个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正是这个理念,让徐春发在诚信经商、热情待客、依法纳税的同时,做了很多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14岁到4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段,徐春发用自己的黄金时段在人生道路上打磨、锻造,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品,见证了他在创业路上所经历的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人生。时隔20xx年,不经意中市民发现,市内和周边20多条公交线的公交车统统“变脸”!新“脸”被色彩斑斓的“祥橱”鸡精、胡椒粉等调味品所覆盖,“调味专家”随着车身行驶的轻微晃动,向行人点头示意,流光溢彩的画面勾住了行人的眼,勾起了人们对味觉的憧憬。

二、学习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创新。他思想活跃,不断更新创业观念,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市产生深远影响。他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奉献精神,受到广大青年的拥护,他的创业精神和业绩是全市青年的创业典范。如今,他的企业可以吸纳近200人就业,为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起草编写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Q/JXC001《辣椒系列调味品》、Q/JXC002《海鲜、肉、禽系列调味品》、Q/JXC005《鸽精调味料》、Q/JXC006《厨房勾芡用淀粉》、和Q/JXC007《桂皮》。

他主持先后完成了“30g精品炒菜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150g排骨鲜味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鸡精调味料技术标准及特性指标制定的研讨”、“利用生物酶—膜反应耦合技术生产鸽精”和“酵母抽提物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等一大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研发利用生物酶一膜反应技术生产“鸽精”的工艺研究通过省科学技术签定,并获南昌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空白,翻开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首页。

市场上复合调味品的数量和种类相当之多,他通过多年复合调味料研发经验,特别提出以下几方面复合调味料精品研发的思路:1、 家用调味料的研发 2、 餐饮专用调味料的研发 3、食品工厂需要复合调味料的研发。

三、 专业打造,优化品牌

也不知从何时起,超市货架上的调味料品种越来越丰富,顾客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可就在近一两年,调味料专柜上的大部分位置被同一个品牌占据着。从每餐必备的鸡精到早餐使用的粉面调料,从典型赣味的麻婆豆腐到沿海风味的海鲜鲜味王,从精致小巧的瓶装到优质实惠的袋装,还有花样繁多的各式香辛料系列、复合料系列以及卤料系列等,正所谓百味可口,让人垂涎三尺。

说到将一位头戴厨师帽、手拿小汤勺、憨态可掬的小厨师作为吉祥物,想必大多数人更加确定这个品牌的名称就是祥橱。其实,好的产品名称能让企业的品牌形象保留于广大民众的印象中,从而对其产生有影响力的品牌信任感与亲切感。据徐春发介绍,“祥橱”取意为吉祥如意的健康美食,正如LOGO中从“橱”字延伸出来的一撇象征一把调味勺,外边框下部的突出部分好比一个炒菜锅,整体看起来就像是将祥橱的调味品慢慢地添加到锅内,从而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徐春发在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整体策划上,非常注重每一个设计上的小细节,希望将一个完美的形象呈现给广大市民。

四、 质量造就名牌,名牌成就市场

“产业报国,造福社会”是徐春发早已确立的创业理想;“人民健康高于一切”是徐春发始终恪守的企业道德准则。徐春发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倡导健康的饮食理念,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系统、完备的市场服务网络、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因此,徐春发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视诚信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视关爱人类的健康为最高天职。

徐春发反复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无声的推销员,没有对产品技术、质量的精益求精,产品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他在企业确立“顾客主宰质量”、“质量从设计开始”和“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的质量理念。

他制定出严密的采购控制程序和原材料检验验收作业指导书,通过对供应商的调查、质量保证能力评审、产品验证、试用、有关协议及合同的签订,确定合格供应商及其产品。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保证实力供应商进入祥橱公司的配套体系。他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指挥制度,建立质量预警系统,畅通质量信息网络,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生产中去,不定期对公司产品关键区域进行内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加大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质量管理积极性。

徐春发始终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用质量公式做标尺,用监管制度做保障,用科技创新做支撑,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五、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跟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代表,徐春发荣获了“江西省优秀厂长”、“全民创业十大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县十大杰出青年”、“南昌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和评为“南昌县政协委员”,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宣,《南昌晚报》以“徐春发从板车夫到调味品大王”为题、《南昌日报》以“调味专家调出百味人生”为题等先后四次报道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江西人民出版社《创业英雄谱》中刊登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傲岸不群,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表达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经销商、消费者的谢意,希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反哺社会。祥橱调味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收购于本土的农产品,企业一直在不断让利,希望能够带动农户进行大蒜、生姜、辣椒等农产品的种植。徐春发主持完成的“复合生物酶可控水解与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项目带动年产240万只乳鸽的乳鸽养殖基地的形成,促进南昌地区乳鸽产业的发展及南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乳鸽的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乳鸽的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农民养殖乳鸽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尽力的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时,徐春发还不忘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整个公司里大概有1/3的员工都是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目的在于尽量帮助他们度过经济难关,20xx年被相关部门评为“江西省下岗工人再就业基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来调味品市场新的需求与更高的要求,徐春发正不断思索、不断求新和不断开拓。徐春发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上,在调味品这个平凡的市场上默默耕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在心中曾经许下的誓言。他时刻不停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7

被区残联聘用上岗一年多以来,热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她仅被聘用上岗一年多,凭一股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就深得社区残疾人的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心系社区贫困残疾人,积极为有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排难解忧。

她所服务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岗以来,工作期间我与各社区残联兼职人员入户走访多名残疾人家庭。南岗社区52户、沙步39户、省电力一局社区53户等,了解陈邦俊、张春明、秦镜辉、秦锦萍、秦伟健等残疾人和家属的心声。对年龄大行动不方便,有重残补助的残疾人员实行上门发送重残补助金。并在4、5月期间与精防医生走访摸查南岗社区精神残人员,实行每户走访了解情况。在走访期间宣传残联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残联人开展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实肯干,腿勤、手勤,用心服务残疾人。

作为一名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能够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文员一样,常呆在办公室打打字,接接电话等类的勤杂事务完成好就称职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为街残联、居委民政组和社区各小区都有她的办公桌,对处动态中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要掌握了解得确切真实,若欠缺实时的上门走访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来,她对街辖残疾人基本情况的台账共修改堪对过多个数据;为居委会民政组资料收集、整理派发粮油及其他救济物资等共有50多个工作日。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8

她叫,来自,现就读于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1级会计1102班。从一进学校她就对自己在各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第一次进行军训负责人竞选的时候,她很荣幸地被大家选上了。在军训期间她跟大家相处的都非常好,乐于助人,只要同学有什么帮助她都非常的乐意去帮助同学。因为在军训期间对大家的付出的比较多,为同学们服务,在最后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后来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她被竞选为班上的班长,她感到非常的荣幸。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女生;

在工作中: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女生;

在学习中:她是一个积极上进、刻苦钻研的女生。

她积极向上、大胆创新、对创业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加入协会后,她就对协会的一些实践活动非常的感兴趣,再加上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女生,最后她加入了协会的创业部门。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

在学院有三十来个协会,然而每个协会都有自已的创业项目。在心理健康协会中,创业项目就是:收、发送快递,在她们学院成了一个代售点。也许在不了解做快递的人的面前可能会觉得这似乎非常的简单,每天只要中午坐在办公室等着别人来拿就可以了。是的,曾经的她也是这么想的,她也觉得这太简单了,可是一旦做起来了就没那么简单了。俗话说的好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刚开始做快递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连最简单的跟别人打电话让别人过来拿快递的交流都不会,打电话的时候总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该怎么说。因为每天中午老板把快递送过来,然后就让她们把这些件给送出去,她们就要打电话或是发短信让别人过来拿。做这些就相当于服务一样的,要讲究服务的态度,她们说话的语气语调,这都跟以后她们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她们服务态度不好,那么以后别的同学就不会寄她们的快递了。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一点。

做快递让她感觉最为难的是如何在学校做宣传,让大家知道她们的快递,然后对她们的快递的支持。在这方面她们做了以下的准备:首先,进行策划,该怎么去宣传,往那些方面。然后进行做策划,她们的宣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贴海报;第二、对同学们进行宣传;第三、对老师进行宣传。最后她想出了一点,她们可以做名片,然后她们跟老板商量了下,最后她们做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名片,她觉得好高兴,这是属于她们的荣誉。最后她成了创业部门的负责人。

在宣传这一块她是主要负责向老师做宣传的,可能因为她是班长,所以认识的老师比较多,跟老师的交流也多一点。所以第一个就是向她们辅导员做宣传。当她跟她们的辅导员做宣传的时候,辅导员非常支持她们的创业项目,觉得非常的好,因为在学校有很多人都需要寄东西,所以只要她们服务好,能吃的了苦,相信一定会有一定的收获的。辅导员的话对她有了很大的帮助,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到目前为止,在她们经管系,很多辅导员对她们的创业项目还是非常支持的,连她们的系部书记都说不错。所以她会把她们的创业项目一直发展下去的。希望能够为她们学校做点贡献,提供服务。

从开学到现在她们做这一块也快半年了,在做这些过程中,她们笑过,我们累过,她们哭过,也有累的不想做的时候,也有抱怨过„但是最后她们还是挺过来了,最后都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经验。这是她在大学的另一份有意义的收获。总之,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要善于学习,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但在信息泛滥的社会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于学习和总结永远是赢者的座右铭。 最后她总结了一些我们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莲山~ 课 件 ]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梦想心了怀揣创业梦想,努力打拼,创造了财富。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最后她希望大学生能够踊跃进行创业,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19

张锐,女,19xx年9月生于农二师二十七团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xx年考入昌吉学院中文系xx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20xx年昌吉学院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昌吉市青年南路喜洋洋托管中心(昌吉市第七小学对面)负责人,喜洋洋托管中心主管。

出生兵团农二师的一户普通家庭里的她,自幼经历生活的艰辛,也知道父母辛苦赚钱供自己的不易。成绩优异的她于20xx年毕业于昌吉学院,毕业后的她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梦想,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踏入社会,决定毕业后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她讲到从入学伊始,学校经常性的自主创业教育就一直激励着她,我要创业,自主创业这个想法一直培伴了她大学三年,经过近一年的社会实践,她完成了从大学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明确了人生的方向,她决定鼓起勇气,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她讲到刚开始创业时的艰难,是系里老师、辅导员经常给她打电话,询问她的创业的过程,主动给她许多帮助,学校也主动为她联系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各个相关的创业机构,这些外界帮助给了她极大的动力,让她更有信心地干下去。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遭遇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刚决定创业的她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她来到了社区,向社区说明她想创办一家午托机构,刚好她的午托中心就在昌吉市第七小学的对面,不仅解决一些年轻父母因工作较忙而没时间照看孩子的负担,而且也可以对午托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因为她在校时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但她却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好的政策是针对毕业大学生的,她来到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区服务站,服务站的干事热情的接待了她,并向她宣传了毕业大学生创业的种种优在与张锐同学的交谈中,感觉她是一个思路敏捷的人。正是因为她头脑灵活,敢闯敢干,身上又有兵团人的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她成为昌吉学院中文系20xx届毕业生中的创业能人。一年多来,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给喜洋洋午托中心招来更多可爱的小朋友,她带着自己做的宣传册一家家一户户的做宣传,有的时候忙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家里人知道她这么辛苦,都劝她不要做了,可她却不肯,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要为我自己的明天多做一些事情。也许是她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不少离喜洋洋午托中心较远的父母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张锐同学照顾,可爱的小朋友不仅在午托中心的得到了细心地照顾,而且获得了快乐、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长。作为一名创业者,她为自己树立起了诚信的金字招牌。和她聊天时,其他两位同事告诉我们,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急性阑尾炎发作了,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仅有的创业钱去治疗生病的小朋友。

我们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她说政府和社区为我这样的大学生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不但减免她创业的很多税收,还支持我的创业行为,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帮助一下别人,这是我应该做的。虽然她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思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不仅是喜洋洋午托中心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张锐对自身成长的毕生要求。她信奉这句话:现在的大学生都只是想着自己要找到好的工作,而没有想到为自己创造工作,更没有想到为别人创造工作,她觉得一个人如果有想法的话那么还是要利用起自己的这些想法的,并积极付诸行动和实践,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

个人创业犹如播下星星之火,最终目的还要实现星火燎原。在创业的过程中,张锐同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没有忘记带领其他人解决生活困难,她目前已有员工2名,这2名员工都是她的学哥学弟,也都是昌吉学院中文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她不但自己创业,还解决了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就业问题。虽然现在在创业阶段,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又都不高,但她们都表示愿意为了自己的这份事业而努力奋斗。

回顾自己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张锐同学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政府这一好的政策,没有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她的梦想不会变成现实。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取得一些成绩,甚至从无到有地创出一番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张锐同学在创业中树立诚信乃成功之本的信念,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新发展,造就了今天的事业。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使她成为一名有为的创业路上带头人。她坚信,思路决定出路,梦想在,行动就在,她坚信——喜洋洋托管中心的未来不是梦!

张锐同学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勇气是动力,毅力是坚持,汗水是过程,创业是收获。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0

20xx年大专毕业后的闫玉霞想过很多的就业之道,面对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她彷徨过,面对每月几千元固定月薪的工作她犹豫过,曾几何时“村之娇女”的她在面对就业时也无奈了,在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面前又有多少大学生在就业之路上挣扎?带着很多纠结思绪她回到了自已的家乡新甸镇合顺村闫家卜,当看到村里和家里种小柿子的温室大棚时,她感到豁然开朗,发展家里带动村里温室大棚难到就不是很好的创业之路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闫玉霞很快从迷惘和彷徨中走了出来,实现了角色的转换,阳光女孩的激情与活力又重新展现出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她遭遇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80米长*8米宽的大棚估算成本就需要8万多元,这对于刚毕业的闫玉霞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起初,她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但是借钱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很多人看到她以前也没搞过大棚,经济效益如何都是未知数,很多人都不愿意借钱给她,还有人劝她放弃想法,多考虑一下,但是资金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眼看着就要错过当年的最佳种植时间了,闫玉霞开始联系镇信用社贷款。

资金问题解决后,技术问题又成了最大的难题。根据这样的情况,闫玉霞又忙着联系种小柿子方面的技术人员,在过去村里大棚种小柿子很多时候都是凭着村民自已多年种大棚的经验来搞。但闫玉霞认为这样不行,在农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还用过去的老方法种大棚是不行,经多方考察和请教专业技术员,她自已也逐渐的掌握了种植小柿子的技术,并把有经验的技术员带到村里,有了技术员的帮忙,温室大棚终于走上了“正轨”,一切都开始忙碌起来。闫玉霞每天都早出晚归,从建设大棚到扣棚,再到育苗,直到最后的种植,收获。

从之前的从不沾土,到整天蹲在大棚里,跟土地打交道,闫玉霞说自己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她并不觉得这样的改变有什么不好。她经常对周围的人说“土地是农民的亲人,而农民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将温室大棚做好,并且带领本村村民一起致富。”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xx年xx月末,她的大棚第一批小柿子上市了,当面对七八万的收入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这是她毕业后第一笔靠自已双手创业得到的收获。当同村的村民看到闫玉霞种的小柿子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比自已家种的好时,都到她这里“取经”,她也无私的指导大家,有些在观望的村民也决定在她的的带领下发展大棚小柿子种植,现在合顺村的“小柿子”已经是一个当地的品牌了,闫玉霞准备20xx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创业,她的确感受到: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当创业有成绩和收获时,他认为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她幸福着、快乐着„„。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迈开大步,甩开臂膀,在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努力为家乡新甸镇合顺村建设增光添彩。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1

在黄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

吴山镇是随州市的一个偏远乡镇,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回乡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黄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努力下,20xx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黄金家具厂就招收了3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自担任黄金家具厂董事长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

黄金家具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

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

创业中的黄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不断努力下,20xx年,黄金家具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50万元,并定下了20xx年突破60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2

我叫,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小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小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3

,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__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从此,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__年元月,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__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20__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__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__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计划于20__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4

,男,X族,大专学历,X年X月毕业于XX大学,因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毕业后回到家乡,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宗旨,努力拼搏,扎实创业,现任。

几年来,他在党的关怀、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政治素质高、文化素养高、带富能力强、组织满意为准则,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注重帮扶当地百姓,辐射周边群众致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一、主动学习,永葆党员先进本色

作为一名加入党组织的年轻同志,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能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查找不足,不断提高思想内涵。

二、努力创业,争做返乡创业排头兵

作为一名刚出大学校门的返乡大学生,创业之路面临着传统观念阻碍、创业能力不足、融资困难、创业环境差、准备不充分等现实困难。绝大多数乡亲们认为,农村走出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在外即使辛苦些总比在家务农好。家里的亲属也说刚刚走出校门,对创业没有经验,更不知以后发展怎么样。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立足于根本,决心和父亲和哥哥学习粮食收储,争取积累一定的经验,使自己的返乡创业梦逐步成为现实。他用了三年时间,学习做生意的经验和周边的百姓长时间接触,赢得的村民的好评。在20xx年12月,他成为了,虽说是子承父业,但也充分证明了在创业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将收储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为止公司的中转收粮点已有十五个,覆盖了、XX大部分地区和部分地区。

三、恪守职责,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恪守着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宗旨,心系百姓,帮助百姓获得更多收入。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30多名,大部分工人都是因家中有病人、因子女上学等导致贫困的中年劳力。工人们通过在公司打工纷纷脱贫,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他常说我回到家乡,就是希望用我的事迹行动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比粮食市价高出1到2分钱的价格,高价收购老百姓家的粮食,现在 2

他的公司每年的粮食吞吐量都在10万吨左右,这就意味着他要多付给老百姓100到200万元的收粮款。有人说他傻,他却说,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者,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5

“生活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穷人与富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只是对于生活的努力程度。”90后做德升移动互联网购物商城的杨青松说

但是,谁能想到,半年前的他还只是一个月入六七千的花艺师,现在他已经成了一个月入十万以上的移动电商大咖。

杨青松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工薪家庭,家庭条件还算优越,学习成绩也不错,他本来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上学,但是母亲的一场大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读高中的他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赚取生活费。

生活的打击让杨青松变得成熟起来。在学校里,他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给母亲治疗。

人穷不能志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青松高中毕业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决定去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补贴家用。

杨青松首先来到一家花店打工,从学徒做起,当时月薪只有1000元。但花店不包吃,这点可怜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费。为了省钱,他经常一天只吃一顿午饭,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喝凉水充饥。

刚开始做学徒,没有人会尊重自己。有时杨青松插花不到位,就会招来主管的一顿呵斥。但是无论日子有多苦,杨青松都咬牙坚持着。因为他深知,只要不放弃,日子就有希望,如果一旦放弃了,就彻底失败了。

杨青松凭着自己的韧劲,刻苦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摸索,终于熬过了学徒期,成为一名真正的花艺师。凭着出色的插花技艺,杨青松的工资直线上升,最后达到了月薪六七千元的标准,生活似乎越来越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手术,杨青松当时就傻眼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积蓄,只能靠父亲东拼西借。来自一个男人的自尊一下警醒了他,他暗下决心要想彻底驾驭自己的命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苟且,他决定单干去做生意。

从那以后,杨青松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终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都在讨论移动互联网创业话题,他眼中迅速闪出一个想法,能否也做移动电商呢,不投入太多,可以边销售边投入。”

但是该选择什么项目呢?这时,他在朋友圈里发现了一个叫德升移动互联时装购物平台的、投资小、回本快、效果好,他认为很符合他的创业目标。

为谨慎起见,杨青松决定做一番市场调查。他先从朋友处加盟了德升移动互联网时装购物商城就辞去了花艺师的工作,全职做起了移动电商。

万事开头难。做移动电商开始的时候,“起初做德升商城的时候被怀疑是传销,朋友不相信我,把我拉黑。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客户。”杨青松说,只要保持一颗真心,真诚待人,就能赢得客户。从最开始的几个客户,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名客户,杨青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杨青松基本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客户。“每天咨询的人都很多,我每天都要忙到凌晨,现在月收入可观,我用成绩证明了我能够给母亲幸福了,也能帮助更多有梦想的人,这也是我做移动电商的骄傲。”

杨青松现在已经是个成功的移动电商,自己开奔驰豪车,旗下有上千人的团队,月流水过千万。成功后,他开始帮助很多当初跟他一样有梦想的人,不少人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美景俱佳的地方。“吃过了横沥汤粉,还要吃一下横沥秘制烧鸡。这些好味道让我对这个地方记忆深刻。”方玉嫦已经开始拟着下次横沥乡村游的计划了。

2024创业事迹材料 篇26

李保安,20xx年9月成立注册了洛阳市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寒亮村,近两年,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宜苏山,大力发展种植业以及农作物深加工,公司致力于有机农作物种植以及绿色环保食品加工销售,在积极创业的同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同时,积极投身工艺文化建设,为重建宜苏山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创业这条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之歌……

炎居食品基于传统种植业,其中加强科技创新以及食品深加工,以宜苏山为种植基地,开展黑豆,小米,水果以及香椿等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深加工,主打有机绿色食品,其中,20xx年该基地已有33公顷的香椿种植获得有机土地认证,同时,炎居食品旗下红豆,小米等杂粮以及代用茶均获得QS认证证书,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炎居食品种植基地100吨的黑豆种植顺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科技创新带领传统产业走向新高度

食品加工行业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似乎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就像很多人认为面粉就是工厂收上来小麦,然后初级加工就走向市场的一样。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却并不是这样,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与探访,在孟津县当地发现了有机黑豆种植,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当地黑豆在不断的选择和种植中保存了下来,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品种,这种农家种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黑豆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比较高,同时,地产黑豆的异黄酮含量稳定,它被称为植物性雌激素,能影响到激素分泌、代谢和生长因子活性,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通过这些调研与研究,公司摆脱传统种植业思维,积极寻找科技助力,在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的研究下,助力之下,创新产品品类,实现对黑豆的深加工,理想的产品有“”“”“” 同时,大规模地进行宜苏山生态园区规划,前后投资 万元进行建设,现在生态园区内已经建立区餐饮部,同时,炎帝庙,汤王庙等传统文化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文化创新,复兴文化,把根留住

这是一个特殊的创业团队,一个60后带领90后创业的团队。也许会有人对这样的一个组合感觉到奇怪,似乎感觉创业应该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其实不然,河南炎居食品有限公司的此次创业实践,不仅仅是讲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将企业社会责任试试铭记心头,在创业初期就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进行宜苏山经济开发的初期,弘扬炎帝文化,复建炎帝庙,积极翻阅文献古籍,寻找学者,探寻当地老者积极完善宜苏山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宜苏山文化,炎帝庙传说申遗工作,讲宜苏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此通过炎居人的身体力行在我们90后这一代人当中传承下去。

同时,在重修宜苏山炎帝庙的同时,大力弘扬道教养生文化,在山中修建道义养生馆,有专门的养生专家义务为当地村民问诊,倡导养食同源,以积极健康的养生文化理念来倡导大家进行养生,对目前都市人生活压力大,电脑病、空调病等频发的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节改善作用。

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倡导有机食品的研究与深加工。我们不会因为产量的问题而面积的使用化肥农药,我们不会应为产量问题以及规模化效益而是用大规模机械化制造,因为我们倡导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我们采用农耕建设,用最原始的方式实现对当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传统农耕采用聘请当地有充足经验的村民进行田间种地管理以及除草除虫,科学管理田间作物,有效的实现了生态可是续发展以及对生态自然的保护,是积极承担者会责任的体现。

注重品牌的力量,品牌创新带来新机遇

李保安在成立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之初,就十分重视品牌发展,注重品牌包装设计以及品牌文化建设,深度发掘产品卖点。有些人表示不解,产品的包装设计好了就好了,为什么要换呢。他就会耐心的跟被人讲解说是因为品牌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的不仅仅是公司的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本土企业,更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形象。因此,炎居食品十分专注产品品牌精神塑造,始终坚持

专注,创新,发展,责任。以成为卓越的企业为战略发展定位。积极开展业务,在20xx年七月初,炎居食品与乐氏同仁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炎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宜苏山为黑豆种植基地。这一协议的限定,标志着炎居食品这一品牌被同仁堂,这个创立于1669的百年老字号所认可,这不仅仅是对炎居食品的质量的认可,更多的是炎居食品这一品牌的认可。李保安说,今后,炎居食品会继续努力,不断的加强品质以及品牌建设,争取让更多的人知道炎居食品,指导炎居文化,指导炎居食品这个本土企业。

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带动就业

创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李保安在进行创业的同时,带领着龄跨度超过几代人的群体,进行创业。如何有效的进行团队管理以及团队建设,如何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沟通问题是很多人都很好奇的一件事。对于这件事,李保安这样讲: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好处,他们思维很活跃,接触新鲜事物很多,对很多事情有很多想法,对于农业种植以及现在倡导的互联网很擅长。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他们做事情的大方向是能够提供指导,防止他们走偏,这样的一个团队,有想法有活力,同时还能稳定的往前走,是很好的。 河南炎居食品有限公司积极的吸纳优秀的人才,目前员工 人。其中92%都是90后,有效的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带领大学生积极创业,为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起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由于田间管理采取传统农耕绿色种植,因而炎居食品大量雇佣当地村民,很好的解决了附近村民农闲时间无处工作的问题,调动起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