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牺牲战士的书信优秀6篇

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给牺牲战士的书信优秀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南宁分校·第六分校(下 篇1

四、教学与训练

(一)师资

该校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修业期限、教学组织都比较规范,力求能培养出军队的实用人才。选聘的师资亦相当严格,“或由督会办或校长请委,皆遴选各省学术优良,经验素著,并对本党工作能尽瘁者任之”。校长、各科长官以及教官均出身陆军大学、保定军校等国内军事名校。以下是各期主要教官:

第1期教官

军事教官:周翘芳、许廷杰、许廷华、秦益厚、秦献珠、胡承志、粟继炎、邓树森、黄钺

步兵战术教官:许崇武、黄庆福、林廷华、骆应钊

炮兵兵器教官:朱为

地形教官:曹飞龙

筑城交通教官:马典符

交通技术教官:马克珊

政治教官:胡典庸、毛飞、陆曙风、毛简青、杨文昭

数理化教官:外聘若干

第2期教官

军事教官:周翘芳、许廷杰、许廷华、秦益厚、秦献珠、胡承志、粟继炎、孙藩、邓树森、黄钺

步兵战术教官:程鸿烈、黄庆福、林廷华、骆应钧

炮兵兵器教官:朱为

地形教官:曹飞龙

筑城交通教官:马典符

交通技术教官:马克珊

政治教官:孙瑞、夏含华、瞿辉柏

数理化教官:外聘若干

第3期教官

军事教官:周翘芳、许廷杰、许廷华、秦益厚、秦献珠、胡承志、粟继炎、孙藩、邓树森、黄钺

步兵战术教官:程鸿烈、黄庆福、林廷华、骆应钊

炮兵兵器教官:朱为

地形教官:曹飞龙

筑城交通教官:马典符

交通技术教官:马克珊

政治教官:孙瑞、夏含华、瞿辉柏、胡典庸、毛飞、陈曙风、毛简青、杨文昭

高级班军事教官:田民丰、马克珊、李作励

第4期教官

上校教官:史蔚馥、毛林翰、洪世扬、佰鹁、韩舜民

中校教官:王伟矩、符维屏、骆继光、范雨生、夏炳智、黄欣培

少校教官:岑铿、潘奋南、朱乃瑞、汤庆杰、方定墀

(第5期至第8期教官名单不详)

第15期:

教育处长:黄济夫

高级教官:倪文亚

普通学教官:尹光宇、凤兆龙

伊斯兰教官:于厚之

政治学教官:张竞

第16期:(不详)

第17期:

高级教官:陈畅维、张印周、蒋永兹

战术教官:侯腾云

重兵器教官:韦镇达

射击教官:唐连城

兵器教官:章文彬

地形教官:欧阳动

交通教官:孙超俊

技术教官:李振新

普通学教官:尹光宇

(第18至20期不详)

(二)教学内客

该校的教育宗旨是,在养成完全之革命军官,教授必要之基本学术之外,尤注重政治之训练。无论何种学生,均以3个月为入伍生教育期。教学内容包括军事教育、政治教育两部分;军事教育又分学科和术科两类。

学科类:以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等军事常识为基础,以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为基本教材,辅以卫生学、军用文、服务提要等常识课和马术、国技等提升体能的军体课目,以达到“养成完全之革命军官”的教育宗旨。

术科类:以制式操练、实弹射击、劈刺格斗、行军宿营、战斗联络为基本训练。以单兵训练为主,配合班排连训练,培养实战集群战斗精神。

政治教育以培养学员为党牺牲的精神为主,课目有: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决议案,中国党史,各国革命史,国民会议国际问题草案,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史,政治演讲等。

军事政治教育,定有适当相辅之教育计划与实施,务期养成革命之精神,高尚之品性,旺盛之精力,健康之体魄与将来为革命指挥官为教育官相当之学术,以改良军队之进步,并多参与实习及射击指挥,以增长应用力及自信力,提振志气,教授时讲求实际,不事铺张,以免逾越范围陷于空谈之弊。

教学使用的教材参照黄埔军校总校选编的教材,并辅以本校自编的校本教材。高级班基本选用陆军大学的教材。

1.入伍生教育

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之史料称:“入伍生教育注重精神之训练与体格之锻练,并完成班教练中士兵的动作;军官教育则为重点教育,以期切合目前抗战之需要,并于期限定之短期内,以完成下级干部人才养成为目标”。

15期第6大队张秉公回忆:“入伍生期间是战斗训练,军官教育则以课堂形式为主,配合沙盘教育和野外演习。课程包括战术教程、兵器学、射击原理等。另有筑城学、测绘学、防空防毒实施战地救护以及器械体操、劈刺、马术游泳等训练。”

根据南宁分校《教育之步骤》条例:“无论何种学生,均以3个月为入伍生教育期”的安排,所有新生入学都应有3至6个月的入学教育。以六分校的史料为例:

学生进校后即为入伍生,需进行把一个文弱书生转变为威武军人的训练,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入伍当天便把头剃光,全队按高矮编队,每队分3至4个区队,每个区队分3个班,每班指定一名班长(事先经过教导队训练)。接着学着装,整理内务,宣布盥洗室放面布、茶缸、牙刷、面盆的规定,宣布大小便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学生无论行、坐都要挺胸、闭嘴、不准讲方言。还陆续宣布晒衣场的规则、教室规则和礼节。入伍训练期间班长经常对不符合规则的学生进行呵斥,队长有权对学生进行处罚。处罚多是由于学生生活上做得不合规定而进行的。如不刷牙、吸烟、指甲长、忘扣纽扣、不敬礼、不闭嘴、讲方言等。处罚多在上午饭前的集合场地上进行,一般是罚两腿半分弯曲、跑步、匍匐前进等。晚上点名时宣布的处罚则是当卫兵站岗两小时。也有处禁闭的,多是因违犯纪律,在星期日执行。

入伍生星期日是不放假的,要劳动。劳动的强度和份量也根据锻炼的要求进行。通过入伍生的劳动,既美化了环境又锻炼了学生的体质。

操课。“操”,是到操场或野外去训练。以早操为例,校部的起床号一响,官兵迅速起床,整理内务、洗漱。听到哨声便飞跑到操场集合,进行早操。首先是齐步走、跑步,然后做柔体操、再分散进行器械操。单双杠、跳马,还有结合军事训练的浪桥、天桥、平台、爬杆、爬壁、跷蹊等健身器械。早操由队长负责,要求人人过关,未达到要求的,要在晚自修后补课。至于拳术搏斗、刺枪劈杀、超越障碍则有技术教官专门讲授。“课”,是在教室里听教官讲授。课堂上的课分军事课和政治课。授课的内容由教育处按教育计划设置的课目,分阶段由各课的教官讲授。

教练。教练分制式教练和战斗教练。制式教练,由单兵、班、排、连次第进行,诸如立正、稍息、看齐、跪下、卧倒、礼节、转法、行进、方向、队形变换及持枪、射击姿势,都必须符合操典制式的要求。战斗教练,学习个人在单兵、班、排、连中的战斗动作,要协调一致,这些教练由队长负责。

1. 军校生教育

入伍生教育结束后,通过测验和体检把学生分到各兵种科,转入军官教育阶段。以步兵科为例,军校生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出操时间减少。配合沙盘训练和野外演习,要把学生训练成一名合格的军官,课程很多。军事课程分为术科和学科。

术科教育主要内容:

(1)制式教练。由单兵到班、排、连、营在操场上试练。

(2)战斗动作训练。由单兵动作到班、排、连、营协同的攻、防、追、退的演习及行军宿营、联络通讯等动作。

(3)器械体操。有单杠、双杠、木马、吊环、浪桥、滑杆。

(4)劈刺。有单人基本刺和双人对刺。

(5)跨越障碍。

(6)马术。

(7)武装泅渡。

学科教育的主要课目:

讲解典范令和各大课程:步兵操典、射击教程、阵中要务令、作战纲要、作战教令、战术学、筑城学、地形学、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绘等。

政治课主要讲总理遗教,如三民主义、建国纲领、建国方略、五权宪法、孙文学说、行易知难等,还有领袖言行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哲学主要讲授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唯生论,也有讲授唯物论和唯心论。

强调实践,安排学生充当班、排、连、营长进行指挥教练,以培养学生养成军官的指挥能力。到野外进行战斗教练也是如此。如遇下雨,便在营房四周练习口令。包括指挥班、排、连的制式口令、战斗口令,也包括步兵口令、重机枪的口令。

毕业前要举行演习和毕业考察,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重要人物及事件

(一)重要人物

1.历任校长

俞作柏(1889-1959),字健侯,广西北流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民主人士,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广西学生军北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亲历过李宗仁等桂军将领发起的统一广西的战争。1926年5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黄绍f认为他同情和支持工农运动,开除其党籍,被迫去香港。1929年就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曾任苏皖浙“忠义救国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在港避居,1956年应邀到广东广州,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1959年在广州市去世。

吕竞存(1897-1967),广西临桂人,字镜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毕业。1923年4月,任第5独立旅干部教练所教育长。1926年5月,调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俞作柏)上校副校长。1927年4月,升任少将校长。1928年7月,所部改Q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升任中将校长。1929年6月,因所部反蒋失败避居香港。1954年4月,移居台湾,出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67年9月14日,在台北病逝。

李明瑞(1896-1931),广西百色和龙州起义领导人。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北伐。1930年1月,到右江革命根据地。2月,与邓小平、俞作豫等领导龙州起义,成立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旋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31年夏,中央红军总前委决定成立河西指挥部,任命李明瑞为总指挥兼红七军军长。之后,李明瑞率红七军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和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支劲旅。1931年10月,李明瑞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含冤而死,时年35岁。1945年,党中央作出了《红军第七军历史的决定》,为李明瑞恢复了名誉,并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薛岳(1896-1998),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早年参加粤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1931年2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1949年初出任广东省主席,后任战略顾问和行政院政务委员。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失败后撤退至台湾,1998年5月3日病逝于台,享年102岁。

夏威(1895-1975),广西容县人。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1917年5月,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1920年,脱离桂系军阀,通电拥护孙中山,任马君武田南警备军第3营营长。1932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46军军长,留守广西。1939年,率部参加桂南会战。1944年8月,率部参加桂柳会战。1948年8月26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去海南岛。次年定居于香港。1975年1月3日,在香港亡于车祸。

李品仙(1890-1987),广西苍梧人,保定军校毕业。1905年入广西陆军小学。1910年春升入湖北第3陆军中学,1914年保定军校毕业,1926年,在唐生智部任师长,1928年投靠桂系。1929年,随李宗仁、白崇禧败退回广西。1930年底,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39年10月23日,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逃往台北,1950年3月,被委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的闲差。仅隔两年,李品仙即被以“现役届满”为由,奉命退休。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台北去世,终年98岁。

2.毕业生中著名的共产党员

钟祖熹,又名钟熹、钟情。广西恭城人。1929年入党。曾任红八军第1纵队参谋、副官、独立团副团长,1930年4月在扶绥就义,年仅28岁。

甘湛泽,壮族。广西宁明人。1926年入党。曾任凭祥县长,红八军总参议兼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1930年5月在龙州就义,年仅24岁。

刘健,又名刘璜、刘树候。壮族。广西凭祥人。曾任百色县公安局局长,红七军副官处长。1930年9月在龙州就义,年仅31岁。

黄光照,又名黄莽。壮族。广西宁明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红七军第20师59团副团长兼参谋长。1930年12月在融安县长安镇牺牲,年仅28岁。

何莽,又名何子i。壮族。广西龙州人。1926年入党。曾任红七军第1纵队营长、第19师55团团长。1930年12月在湖南武冈牺牲,年仅26岁。

何j,原名何以昂。广西万承(今大新)人。1926年入党。曾任万承县农军纵队司令,万承县农军独立营营长。1931年2月在万承牺牲,年仅28岁。

陈可福,广东南海人。1926年入h。曾任红七军参谋处处长。1931年2月在广东连县牺牲,年仅21岁。

唐竣,又名唐孙谋。广西靖西人。1929年入党。曾任红八军参谋处处长,红七军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5局局长,闽赣军区第20师参谋长,红八军团参谋处兼第21师参谋长。1934年10月在湖南牺牲,年仅38岁。

苏松甲,广西宁明人。壮族。1926年入党。曾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及教育部长,红八军军部副官。1938年在浙江海门牺牲,年仅32岁。

3.毕业生中著名的将领

著名的抗日烈士:

马威龙,广西容县人,第27军46师13旅旅长。1938年5月在河南兰封(今兰考)牺牲。

唐仁_,湖北红安人,原第7军171师团长、县长兼军民抗日游击队总队总队长,1940年在黄安牺牲。

率部起义的高级将领:

虞世照,广西昭平人,原广西省军管区参谋长,1949年在仙迥起义。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自治区政协秘书长。

其他高级将领:

桂黔边绥靖区司令官兼新编第6军军长张光玮(广西永福人),第3兵团副司令兼第7军军长李本一(广西容县人),第3兵团副司令兼第46军军长谭何易(广西玉林人),第56军军长马拔萃(广西容县人),第126军军长张湘泽(安徽寿县人),第48军176师师长秦靖(广西陆川人)等。

(二)重要事件

1.“四一二事变”前后南宁分校事件

1927年4月9日,校本部忽然传令各队,点名要求部分学生(政治队的周飞宇、李仁及、陈可福、甘藻轩、黄道生、甘湛泽等,工兵队的张铮,炮兵队的黄德普、陈可禄等)到本部听候个别谈话,此后便不再归队(实为非公开拘捕)。次日,其余学生齐集大操场,要求学校放人,被代校长萧樾以第7军军部命令为由拒绝。随后,愤怒学生整队出校,奔赴第7军军部请愿再度遭拒。请愿后两三天,第7军军部通过军校拘捕了请愿代表(工兵队的蒋敦文、蒋中藩、蒋仁,炮兵队的秦霭云、诸葛士沂、姜适等,政治队的施荣觥⒗钊傩隆Ⅰ超寰、陈超凡等),校内。

此后,周飞宇、李仁及、张铮、秦霭云等学生被公布处决,被拘捕的其他学生(陈可福、甘藻轩、蒋敦文、蒋中藩、蒋仁、诸葛士沂、姜适、何j、陈可禄、陈超凡等)被广西当局判处有期或无期徒刑,囚禁于南宁东门外监狱,直至1929年5月俞作柏回桂主政时才获释出狱。

经此事件,学生无心向学,一百零几名被认为有“政治问题”的学生被编入特训班,特训班中安排特务学生监视,以防止学生逃走,并向校方汇报情况。

2.王公度成立秘密组织“革命青年读书会”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为扶植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控制桂系军队政府机关的人员动态,委托当时第4集团军总政训处处长王公度兼任第一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利用这个身份在军校学生(员)中物色对象,组织秘密团体,这个团体名为“革命青年读书会”。该组织在学生(员)中,采取垂直发展,单线联系,组成联络网。成员须经过严格考察,仔细甄别,确认其对工作的能力和对团体忠诚后,始能入会。入会时要经过宣誓。宣誓时面对领袖(李、白)的画像,举起右手,发誓效忠领袖,然后用针戳破手指将血抹在誓词上,以表血誓。誓词的大意是:爱护广西,尽忠职守,绝对服从领袖,严守秘密,如有违背誓言,愿受最严厉的处分。该组织的徽章是青天白日十三角星(党徽是十二角星)。王公度对会员说:团体是有排他性的,加入了这个组织的人,不容许加入其他党派,其他党派也不容许加入这个组织。王公度担任第5期政治部主任时,在军校第5期学生中,发展了不少成员。在他们离开军校时,王公度发给他们每人一本用十行纸油印的广西各部队、各军事机关及首长的代号。并且布置所有成员分派职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见到部队和机关的首长有危害广西、危害领袖的事情,就要用代号密报王公度。因此,第5期的学员都以王公度为靠山,经常打首长的小报告,使一般的部队都不喜欢第5期的学员。第7军军长廖磊甚至说要杀第5期的学员。

王公度还以南宁第4集团军总政治部所在地为总联络处,各地有10人以上的设分联络处,组成联络网。表面上是为同学砥砺学术,联络感情,交流工作经验;实际上是王公度借此控制各地的军校学员,保持他对这些学员的联络,以便指使这些学员为他进行特务活动。王公度还每月派人到各地去各分处召集会议,传达王公度的指示和了解成员的情况。还规定各地的成员每月需与总联络处通讯一次,报告自已的情况以及所在地的情报。总联络处出版通讯月刊,登载各学员的情况。王公度还定期派员到各地视察第5期学员的情况,他自己也常常到各地视察、训话,并且总是以党魁的架势出现。王公度就这样以南宁分校第5期学员建立起来的秘密组织,为桂系的李、白也为他自己营造了一个企图控制局面的特务组,巩固桂系对广西的统治地位。

3.回民大队

第六分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每期均面向全国招收回民青年入校训练。因此自15期开始,每校都办有回民大队,人数在300-600不等,这是第六分校的一大特色,在当时全国各军校中绝无仅有,这与白崇禧的筹备有关。

白氏是回民,信奉伊斯兰教,一直有“兴教建国”的心愿。1937年“七七事变”后,白崇禧应之邀,赴南宁担任军委副总参谋长。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亲临苏州指挥作战,白崇禧偕行,为圆其培养回族军事人才的心愿,择机向蒋请示招收回教青年到第六分校受训,以担当“兴教建国”之责。尔后白即命其卫士长马裕甫驱车到南京将回教上层人士唐柯三、孙绳武、马松亭等接到苏州开会。会上,白传达了上述决定,并要求唐柯三等人积极筹组回民的统一组织,以便动员各省市回民知识青年投考军校,以报效国家。唐柯三等人拟就通知发向各省分会。通知全文如下:

紧急通知

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为了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全国总动员,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人人均有守土抗战之责。回教青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团结起来参加抗战,为了兴教救国共赴国难,切理各地分、支会接到通知后,通知属群回教青年。凡年满十八以上,二十四岁以下,具有中学毕业文化程度者,动员参加军事训练。由分会保送汉口,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驻汉口办事处报名考试。

民国二十六年中秋 中国回教救国会协会筹委会谨启

各地接到通知后,纷纷组织回民青年报名,山东省就有脱恩铸等300余名回教青年报名,华北、华中S陷区流亡青年集中汉口考点的人数达千人。1938年春节前举行入学考试,节后一周放榜,2月下旬陆续集中于武昌,全体被录取人员乘专列赴衡阳,当时湘桂铁路还未通车,只好将行李交汽车运送,人员步行前往桂林,转柳州安置入校。云南招收马恒丰等150名回族青年则由昆明出发经越南抵南宁。第六分校这一期招收的入伍生,番号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15期第6总队。所辖两个大队,其中第2大队600多人全部为回族青年。这批回族学生外省籍的居多,广西籍大约数十人。

4.纪念“七七事变”大游行

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四周年,桂林市组织火炬大游行,六分校17期全体学员参加了这次盛大的活动。当天,晚饭后全体整装出发,从军校到市区有15里路。当军校学生着装整齐,步伐一致,情绪激昂的队伍由军乐队为先导齐步进城时,引起市民极大的兴趣,大路两边人山人海、人声沸腾。军校的队伍和全市参加大游行的各路人马聚集在体场(今中心广场)召开纪念大会,全场的目光都投向这群朝气蓬勃的年青军人,无不啧啧称赞。这次活动有军校学员的参与,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5.“精神堡垒”银鼎比赛

第六分校17期的学员作为专业学生参加了桂林市“精神堡垒”银鼎比赛。参加比赛的当天,全总队的学员穿上早操的制服,跑步到市区进入体育场后,队伍先绕场一周,然后到体育场司令台后面列队坐地等候出场比赛。当轮到军校生出场时,只听一声令下“卸服”、“褶好”、“进场”,一色的草黄军衣、裹腿,一色的衬衫,听着指挥令哨声动作划一地操起连步走来,一掌一拳、左右劈打、转身踢腿,个个气势如虹,精神抖擞,整齐划一,获得观众的一片叫好声。比赛结果军校生当之无愧地夺得“精神堡垒”银鼎。

六、团体、刊物

1.团体

该分校对于全校职员学生提倡公开言论,禁止私人行动,以期坚固之团结力,而收团体化之效用。

广西国民革命军特别党部第一区区分部。于1927年7月3日成立,学生学业期内,对于群众运动及宣传工作,除有碍修业时间,均不加限制。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同学会。根据《黄埔日刊》刊登的成立宣言,成立时间应为1927年4月13日,主要成员包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的学生、中国的武装党员、沙场上的战士、恶势力的敌人”。该同学会的主要责任是研究革命的学术以扩张革命的力量,促进革命的成功;主要的工作“是要时时求新的知识,找新的教训,时时发出革命的呼声,射出革命的火箭,把本校精神发扬起来,把人们的沉睡唤醒起来”,以期望“本校的同学永远团结,一切党校的同学永远团结,一切使命的民众永远团结”。

2.刊物

《军校旬刊》创刊于1927年5月初,不定期出版。当月20日印行第2期(本校成立周年纪念专号),主要文章有林葆恒《本校党务的一年决算》等。

七、附录

(一)管理和担任教官的部分广西籍陆军大学毕业生

朱为,陆大4期,广西博白,南宁分校炮兵科科长

钟毅,陆大9期,广西扶南,南宁分校学员队队长

梁寿笙,陆大10期,广西中渡,柳州分校工兵队队长

甘丽初,陆大10期,广西容县,六分校中将主任

王景宋,陆大11期,广西平南,南宁分校副主任

覃戈鸣,陆大15期,广西武鸣,桂林分校战研班主任

陆学藩,陆大15期,广西象县,南宁分校步兵队队长

黄敬修,陆大特1班,广西桂林,南宁分校步兵队队长

郑沧溶,陆大特2班,广西桂林,南宁分校学员大队长

陈烈,陆大特2班,广西柳城,教导1团连党代表

李绳武,陆大特2班,广西桂林,七分校少将大队长

卜汉池,陆大特2班,广西合浦,四分校上校教官

胡栋成,陆大特4班,广西修仁,高级1班1期队长

韦镇福,陆大特5班,广西蒙山,汉口军训班主任

胡松林,陆大特7班,广西桂林,南宁分校上校大队长

阚维雍,陆大将乙1,广西柳州,南宁分校工兵科科长

冯璜,陆大将乙1,广西容县,桂林分校主任

赖和平,陆大将乙2,广西柳州,柳州分校大队附

蔡剑鸣,陆大将乙3,广西桂林,南宁分校步兵中队附

莫若国,陆大将乙3,广西玉林,八分校总队附

(二)主要教职员表

马典符(1888-1955),广西容县,工兵科科长(第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少将处长)

朱为(1891-1951),广西博白,炮兵科科长(军政部兵役署中将副署长)

王公度(1889-1937),广西扶绥,政训处主任兼广西省童子军训练所教育长

王皓明(1906-),广东梅县,政治教官(广州绥靖公署少将参议)

王赞斌(1889-1976),广西凭祥,校务委员(广西桂柳师管区中将司令)

邓昊明(1904-),湖南永兴,政治教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方钦(1896-),河南扎县,学员队队长(安徽省第七区中将保安司令)

毛飞(1893-1960),湖南沅江,政治部主任(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

韦永成(1907-),广西临桂,政训处处长(华中剿总中将高参)

韦贽唐(1906-1951),广西容县,政治教官(中央执委省党部副主任委员)

叶少华(1894-1986),广东东莞,政治教官(广州市参事室副主任)

史蔚馥(1892-1944),江苏溧阳,上校军事教官(广西绥靖公署少将高参)

刘任(1902-1986),河北盐山,上校教育长(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

刘仲荻(1906-1960),江西龙南,中将主任(台湾南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刘建常(1896-),湖南醴陵,战术教官(第84军第188师少将副师长)

许廷杰(1899-),广东番禺,中校军训教官(汪伪广州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

许宗武(1895-),广西临桂,军事教官(浙江省第八、九区行政督察专员)

伍蕃(1890-),广东顺德,副教育长(第七战区挺进第3纵队中将司令)

吕竞存(1897-1967),广西临桂,中将主任(华中剿总中将总参议)

朱乃瑞(1903-),广东台山,军事教官(第7军第172师少将师长)

李泽民(1892-),湖南邵阳,教育长(军事参议院中将议)

李品仙(1892-1987),广西苍梧,中将主任(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

陈漫远(1911-1986),广西蒙山,政治教官(后勤学院院长)

陈骏南(1902-),广东台山,少将副主任

麦焕章(1889-1940),广西平乐,政治总教官(中央党部财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肖樾(1893-1946),广东中山,少将教育长(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吴国元(1910-),江西赣县,步兵科队长(台湾第1军团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官其慎(1899-1986),广东始兴,上校教官(广州行辕少将军法处长)

林廷华(1892-1966),海南文昌,军事教官(国防部中将部员)

郑沧溶(1890-),广西桂林,学员队长(第48军第176师少将师长)

郑器光(1900-),广西,学生队长(浙江省政府警保处少将处长)

俞作柏(1887-1959),广西北流,少将校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胡朝俊(1879-),广东开平,政治部主任(军令部办公厅中将副主任)

贺维珍(1892-1963),江西永新,少将步兵科长(华中剿总中将高参)

钟毅(1899-1940),广西扶南,高级班教官(第173师少将师长)

洪世扬(1896-1946),海南文昌,中校教官(整编第157旅少将旅长)

骆应剑(1897-),广东花县,政治教官(广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徐光英(1898-1984),广东潮安,少将政治主任(军需署少将军需监)

莫树杰(1898-1985),广西南丹,少将大队长(桂西军政区司令部中将司令)

夏威(1893-1975),广西容县,中将主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上将)

夏国璋(1894-1937),广西容县,上校分队长(第175师少将副师长)

唐惠洽(1908-1937),海南万宁,上尉教官(上海市国民军事训练所副总队长)

秦献珠(1893-),广西桂林,少将教官

崔坚(1904-),广西容县,区队长(第八绥靖区司令部参谋处长)

阚维雍(1900-1944),安徽合肥,上校工兵队长(31军131师少将师长)

黎行恕(1894-1949),广西阳朔,少将大队长(国防部办公厅少将主任)

(三)南宁分校及前期毕业生中部分将领

第1期(比叙黄埔军校第4期)

马中骥(1906-1956),广西隆山,中央训练团少将副处长

马拔萃(1906-),广西容县,第56军少将军长

马威龙(1905-1938),广西容县,第27军第46师第136旅少将旅长

李人翘(1904-),V西临桂,桂林绥靖公署监察处少将处长

李本一(1903-1951),广西容县,第3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第7军军长

李宗信(1900-),广西桂林,南宁市警察局局长

张光玮(1904-1971),广西永福,桂黔边绥靖区中将司令官新编第6军军长

杜定方(1906-),广西玉林,南宁绥靖公署少将副参谋长

周一雄(1903-),广西桂林,第五战区干训团少将军官大队附

姚槐(1908-),广西象州,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唐浚(1896-1935),广西靖西,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5局局长

秦靖(1904-),广西陆川,第48军第176师少将师长

黄莽(1902-1930),广西宁明,红军第7军第59团副团长

黄闲道(1906-),广西桂林,滇桂黔边清剿总指挥部政治部少将主任

黄仿日(1902-1934),广西东兰,红军第3军团第4师副师长

梁仲西(1905-1951),广西容县,广西梧州行政区少将保安司令

梁春华(1906-1945),广西鹿寨,广西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谢代生(1905-1979),广西南宁,国防部保密局广西站少将站长

虞世熙(1896-1979),广西昭平,广西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

谭何易(1897-1962),广西玉林,台湾“国防部”中将高参

第2期(比叙黄埔军校第5期)

马展鸿(1908-),广西容县,第7军副军长

王佐文(1911-),广西贵县,第46军副军长

邓达之(1900-),广西南宁,第7军参谋长

邓善宏(1909-),广西南宁,第48军第176师师长

叶碧丛(1909-),广西昭平,桂林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卢士沫(1911-),广西桂平,广西桂南军政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卢玉衡(1905-),广西来宾,华中剿总第2处副处长

刘均华(1908-),广西容县,梧州守备区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孙国铨(1902-),广西桂林,广西绥靖公署少将参谋长

李英俊(1905-),广西苍梧,整编第48师第138旅少将旅长

李振亚(1908-1948),广西藤县,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

张瑞生(1909-),广西灵山,第7军第171师师长

张湘泽(1905-),安徽寿县,第126军少将军长

陆学藩(1909-),广西象县,广西新兵补充训练处少将参谋长

吴展(1909-1944),广西恭城,第131师第392团团长

钟熹(1902-1930),广西恭城,红军第8军独立团团长

徐瑞亨(1906-),广西防城,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少将视察官

凌云上(1908-),广西桂平,第7军少将副军长

黄建猷(1905-),广西永福,第97军少将副军长

第3期

陈可福(1904-1931),广西百色,红军第7军司令部参谋处长

何莽(1905-1930),广西龙州,红军第7军第19师第55团团长

秦国祥(1908-),广西灵川,第56军第330师师长

诸葛曙(1908-),广西修仁,第10兵团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俸一中(1908-),广西桂林,广西绥靖公署宜山指挥所少将参谋长

黄子荣(1892-1935),广西龙州,红军第3军团第5师参谋长

第4期

甘湛泽(1906-1930),广西宁明,红军第8军总参议兼教导大队政委

刘月鉴(1906-),广西灵山,第7军第172师师长

刘立梓(1908-1947),山东沂水,整编第74师参谋处少将处长

许高阳(1906-),湖北武昌,陆军总司令部第9补给区少将司令

李干(1902-1935),广西邕宁,红军第3军团团政委

麦农本(1907-1933),广西南宁,红军第3军团第5师第14团政委

林铁初(1906-),广西上思,广东东区清剿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覃戈鸣(1910-),广西武鸣,第56军第329师师长

第5期

邬强(1911-1992),广东英德,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陈大敦(1909-),福建福州,第7军第172师少将参谋长

苏景泰(1908-1949),云南云山,第93军暂编第22师副师长

周竞(1909-),广西全县,广西桂北军政区参谋长

周文富(1903-1940),四川双流,第13集团军第171师师长

练卓群(1909-),广西梧州,第48军参谋长

覃泽文(1909-),广西融安,第31军副参谋长

马伟新,广西容县,176师副师长,安徽省安庆蚌埠江防司令少将

第6期

韦灿(1898-1940),广西容县,第131师第782团上校团长

韦镇福(1909-),广西蒙山,第12兵团少将副参谋长

阳丽天(1908-),广西临桂,广西省第15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李芳西(1908-),广西武宣,第46军第188师师长

李焯丹(1910-1984),广西容县,联勤总部第31兵站少将副监

亦君(1914-),广东化县,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第3处少将处长

罗活(1900-),广西宾阳,桂南军政区少将司令兼新编第11军军长

英彦(1910-),广西柳江,第7军第138师师长

郭炳祺(1909-),广西忻城,柳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莫文骅(1910-2000),广西南宁,装甲兵中将政委

夏富光(1912-),广西北流,第3兵团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

唐纪(1900-1968),广西柳州,广西保警第2纵队少将司令

陶松(1903-1970),广西鹿寨,第8绥靖区副官处少将处长

黄骐(1896-1970),广西永安,第46第175师少将师长

廖旭深(1908-),广西武宣,第56军参谋长

霍冠南(1904-),广西临桂,广西桂北军政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第7期

马振鸿(1903-),广西容县,第46军少将参谋长

江棠(1914-),广西贵县,第7军参谋长

李祖霖(1914-),广西陆川,第48军第176师师长

陈铁汉(1912-1947),广西宾阳,少将

汤济(1913-),广西柳江,桂林绥靖公署第2处处长

高级班

颜僧武,广西南宁,第48军少将副军长

王敬鑫(1897-1949),河北大名,第13集团军暂编第30师师长

刘维楷(1905-),广西桂林,第7军第172师少将师长

陈济桓(1894-1944),广西岑溪,第16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长兼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周元(1894-1938),广西明江,第48军第173师少将副师长

林科连(1908-),广西北流,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庞汉桢(1899-1937),广西靖县,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

海竞强(1906-1985),广西桂林,桂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主任

莫致宽(1898-1952),广西苍梧,国防部中将高参

曹茂棕(1898-1973),湖南新田,第7军中将军长

蔡如柏(1900-1937),广西邕宁,第66军第160师第956团上校团长

(四)第六分校毕业生中部分将校

黄志强,14期,上校团长

赵而谦,15期,中校参谋

马恒丰,15期,中国远征军“马军海外战地工作队”少校队长

凌光周,20期,少校营长

陈光舜,16期,西安陆军学院顾问

黄烈练,15期,粤桂边区新编12团团长

倪文亚,台湾“立法院院长”

柏隆匮,台湾“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侯腾云,台湾高雄港口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黄济夫,“国大”代表

(五)小册子

1.《对抗战前途之预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讨论会讨论大纲

2.《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俱乐部成立特刊》

3.《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邕同学举行二十二周年校庆特刊》

(六)演讲录、访谈录

《抗战两年多的感想》李宗仁对本校官佐学生的讲演

(七)纪念章

第1期毕业纪念章

第2期毕业纪念章

第5期毕业纪念章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同学会纪念章、证章

第17期同学录题词

第六分校第15期学生毕业证书

给牺牲战士的书信 篇2

尊敬的革命烈士:

你们好!

又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又是一个往日沉痛记忆浮现的日子。“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细雨蒙蒙,不只是细雨蒙蒙,他是我纷飞的思绪;鲜花摇曳,不只是鲜花摇曳,是她们在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烈士致敬,站在烈士墓前,我心中涌起的,不只是一种敬畏,更是一种骄傲!

是你们,用血肉之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在生与死的关头,是你们挺身而出,用自己最坚强的意志,与敌人殊死拼搏;在日本侵略中国国土之时,你们前仆后继,毫不畏惧,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了革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是血肉模糊,还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全心全意只为了中国的胜利,只为了中国的明天!

中国,一个用鲜血凝成的字眼。她是用革命先烈多少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xxx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一句话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殊不知,在中国那段黑暗的历史,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舍生赴死,英勇不屈”的赵一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狼牙山五壮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为国,宁死不屈”的杨靖宇。还多少不为人知的烈士,他们没有说,但他们做了,而且他们做的那般耀眼,那般辉煌,那般灿烂,那般璀璨!

或许有些烈士你连名都曾为知晓,可有谁知道,他为革命付出了多少!沉重的脚步踏在绍兴烈士陵园中,一个个陌生的字眼,我只能怀有一种敬佩与感激,抬头:一座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邱绍生。邱绍生?我用迷惑的眼光看着爸爸,这个名字连听都没听过,“1985年1月16日,天刚破晓,敌人的炮火打破了战场的宁静,一场血与火的战斗又开始了。敌人的炮弹像雨点般的倾泻而下,阵地上一片火海。紧接着,越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扑。步兵指挥员叫邱绍生在石洞中隐蔽,可邱绍生不愿意,他说:“我的战友在流血,在牺牲,我怎么能躲在洞里?”说完,他背起电台跃出洞口。越军兵分三路向阵地扑来,邱绍生怒火中烧,他架起电台呼叫我炮火向敌人射击。敌人在前沿阵地丢下无数具尸体,狼狈逃窜。敌人几次反扑屡遭失败,恼羞成怒,变本加厉地进行报复。邱绍生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惧怕,顽强地战斗在最危险的哨位上。黑压压的敌人又冲了上来,正当邱绍生架起电台要向上级报告敌情时,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强大的气浪把他掀出好几米远,顷刻,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我转过头,泪无声的滑过脸庞,许久,一种莫名的伤感。我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的烈士,不慕名利,不为强权,不畏艰险,为人民,付出了一切!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来渲染你们的豪情壮志,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英雄!

面对你们,我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你们的英勇,你们的大无畏,你们的魄力,早已将我折服,我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都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人间最美妙的音乐,都说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中国那段最不堪入目的历史,因为你们,从此变成了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

你们倒下了,但你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豪迈之情却永远的留下;你们倒下了,但你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无畏却永远的被铭记;你们倒下了,但你们“起来,起来,起来”的信心却得到了传承!

站在烈士陵园前,我,哭了。

微风拂过,虽然是这般的微不足道,但对中国来说,却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xxx

给牺牲战士的书信 篇3

尊敬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

您已经离开这个世界63年了!如果活到现在,您应该是儿孙绕膝,幸福快乐的老爷爷了!可您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子,面黄肌瘦的小萝卜头形象已经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所以,我——孟州市韩愈小学三年级二班的权珈嘉同学,就用最尊敬您的方式,称呼您: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吧!

您出生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19xx年,那是全国人民抗击xxx主义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您的爸爸宋绮云、母亲徐林侠,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xxx。后被党组织安排在xxx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身边做秘书工作。西安事变前夕,您的父亲就曾经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父亲伟大正义的举动,触怒了xxx当局,19xx年秋,您的爸爸妈妈和当时不满周岁的您,被xxx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

在狱中的严酷环境中,“小萝卜头”——您这个没有童年幸福的孩子,深深地懂得爱和恨。重庆地下党创办的《挺进报》在狱中依然顽强的出版着。尽管报纸很简单,一张纸条上就写几句话,如:“淮海战役辉煌胜利,歼敌60余万人。”“xxx发表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可是对狱中那些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的革命者来说,无异就是沙漠里的绿洲!漆黑的暗夜中黎明的曙光啊!您的老师是被关押的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他有一份报纸,摘录后交给他的学生——外号“小萝卜头”的您,是您送给《挺进报》负责人陈然,再由您送达各牢房。您为办好这份报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您的老师黄将军还把一个叠得很小的纸块塞进您的袖内暗袋,要您立刻送给许晓轩(狱中秘密党支部书记),您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机灵,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是一张白公馆xxx的内外地形图,包括白公馆周边地形、岗哨布防等情况,它是“疯老头”韩子栋(也就是小说红岩里面的华子良)花了两天时间精心画成,准备集体越狱用的。韩子栋越狱前,您的母亲徐林侠用旧布给他做了件衣服和一个白布口袋,是您给他送去的,您为这次越狱行动和保存党的有生力量,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最难忘的是您从一岁就被抓进xxx,不知xxx外面的天空是什么?不知童年的欢乐为何物?吃着霉烂变味的饭菜,穿着妈妈宽大的旧衣。连一支铅笔和一张纸都没有的情况下,您用小石子在牢房的地上划,还要坚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饥寒交迫,您不仅学习语文和算术,还学习俄语和图画。您时刻记住妈妈的话: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要用所学的知识为建设新中国出力!但您最终还是没能逃脱xxx特务的残酷迫害,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惨无人道的坏蛋们杀害了,您牺牲时才仅仅九岁。可您的光辉事迹,英雄形象和不朽业绩,将永远与世长存!

尊敬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您安息吧!我们的祖国是屹立在东方的世界强国,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青少年将继承您的遗志:努力学习!努力上进!为保卫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奋斗不息!

xxx

给牺牲战士的书信 篇4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清明至,又是一个追思故人的雨季。绵绵细雨伴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勾起了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这时,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牺牲了自己。不能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想见,还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全中国的孩子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期望你们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我还知道许多的革命烈士。如: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新中国,更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本领,建设我们的祖国!

我们要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报效祖国。

xxx

20xx年x月x日

给牺牲战士的书信 篇5

敬爱的烈士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首先让我真心地说声谢谢!要不是你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就不会挣脱铁链,获得新生了。

1949年10月1日,xxx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昂首立于世界之林。亲爱的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你们知道吗?从那个让全中国人为之激动的日子到今天已经*年了。也就是说,今年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将迎来他*岁的生日。*年,经历了这漫长的*年,我们的祖国变化可大了。

如果你漫步街头,你会发现街上修起了高楼大厦,马路上的汽车多了,整个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了。就拿我们武汉市来说吧!原来的长江大桥已经不是单一的风景线了。武汉现在在长江上又新建了一些大桥,还取消了市内一些过桥收费站。武汉无论是交通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不论在市区,还是在农村,家家都用上了空调、电视,一个电话就可以与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话,别提多方便了。祖国的变化多么大呀!不仅如此,咱们中国人还变得有礼了!人们都用普通话交谈,文明用语的标牌随处可见。你帮我,我帮你,全国上下一条心。那些动人的场面如果你们看到了,也一定会为之高兴的。对了,告诉你们我们中国科技也提高了,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了,别的国家也不敢再欺负我们了。

武汉在变化,中国在变化,我们都在变化。烈士叔叔阿姨们,你们看着祖国的这般变化,是否和我一样感到自豪呢?

最后,让我再一次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祖国能够拥有繁华的今天,正是你们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你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此致 敬礼

给牺牲战士的书信 篇6

敬爱的革命先烈:

当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听爸爸妈妈对我说关于您的英雄事迹。到校近七年,老师对我们将得就更多了,我对您们也更加敬佩。

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领我们参观了您们的纪念馆,也瞻仰过您们的遗物……

您们那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对祖国对人们无限忠诚;卫国捐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斗志,义无反顾地唤起更多的同胞,踊跃加入血与火的战斗,取得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家园和幸福的生活。

您们光辉的业绩,震撼着我们。您们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人,您们的英雄事迹,永远载入光辉史册,一代传诵一代,可歌可泣,永不忘怀!

敬爱的先烈:我们是您们的接班人,我一定为中华崛起更加刻苦学习,做个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我的全部。

我最敬爱的先烈:安息吧!您光辉的篇章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xxx

20xx年x月x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