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本页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0篇读书活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过这么多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的《呐喊》了。《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阿Q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 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喜欢系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爷爷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正如高尔基爷爷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的阶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险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读一些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爬阶梯,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会选择书籍。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啊!相反,如果我们去读那些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肮脏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书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识、寻找乐趣,而是在使自己堕落,会使自己变得庸俗、无知。
在一本书中,又使它会让你伤心、同情的落泪;有时它会让你开怀大笑;有时它会让你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时它会让你自己觉得离它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高儿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富兰克林说过“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赵树理说过“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长久以来,我就是个书迷,读过的书数不胜数,因此和书结下了不解之谜。
甚至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很小的时候,我和别的孩子一样,喜欢听妈妈拿着故事书为我讲故事。与别人不同的是, 对于每个故事,我总要听上三、四遍才肯罢休。在幼儿园里,老师无意中发现我会讲故事 ,就拿出一本故事书让我念给小朋友们。正当老师为我能认识那么多字而惊异时,她忽然发 现我竟然把书拿倒了,直瞪着眼睛在那里读。原来,这些故事我早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听熟 ”而“成诵”了。
?
随着认字的增多,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啊!每当我独处一 室,在可口的食品的伴随之下沉醉于佳作之中,忘情于纸页之间的时候,那种快乐,在当时 是其它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
最初,我陶醉于文学殿堂之中。从《三百六十五个夜》到《安徒生童话》,那么多动人的故 事和善良的形象共同塑造了我单纯而乐观的性格,从《红岩》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 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 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 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
渐渐地,我的兴趣转向了科学读物。从我接触到的第一套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中,我 不知解开了多少心底的迷,见识到多少新鲜的知识,接下来读到的《百科全书》、《趣味物 理》 等等,无一不令我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应该说,如果没有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如饥似 渴的阅读,我今天决不会对自然科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给我知识,给我力量。今天,我在书山学海中遨游,明天,我 将用知识去创造生活。这一切,怎能不说是书的恩赐?——这就是我和书的事故。
为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了引导广学生走近书籍,热爱书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我校在三月份举行了“走进书籍,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自读书节开展以来,我校学生掀起了爱书读书的热潮,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到图书馆借书,节省自己的零花钱买书,通过红领巾书市换书,早自习可以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周一红领巾广播可以欣赏到优美动情的配乐朗诵,课间可以看到课桌旁同学们读书的身影,灯光下可以想像到同学们如痴如醉的脸庞。小说,故事,童话,科学探索各种各样的图书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同学们做近距离的交流,通过读书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读书,同学们的文化积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读书节期间,我校开展了三项大型活动,第一项活动是以“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手抄报,剪报制作活动,参加年级为四、五、六年级,在短短的两周中,同学们交上了优秀合格的作品,这些作品紧紧围绕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布局整洁大方,设计新颖,书写认真,色彩丰富,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第二项活动为读书演讲活动,参加年级为一至六年级,同学们通过演讲直抒胸臆,用生活活泼的事例介绍自己在读书中的快乐与收获,倡导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寻找快乐。第三项活动是“红领巾书市”活动,小小的乒乓球台成了我们各班的小书摊,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图书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共享,并且可以交换到新的图书,这一天,校园里象过节一样热闹,教师、同学共同参与,把我校的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读书节期间我校每个同学都参与了四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买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背一条读书名言,各班更换读书板报宣传读书,红领巾广播站做了专题的读书节广播,早自习开展美文及古诗朗诵活动。总之,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而且让同学们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留一点时间给读书、多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忱给学习,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使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在学校读书活动中,为了使孩子们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作为一xx班的班主任老师,我着重做好引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构建——自由阅读
我们主要是倡导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提出了“广泛读书、丰富内涵,伴我成长”的读书口号;建立班级读书角,充实阅读资源;开设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提供相对的阅读时空;建立班级读书心得“周周谈”制度,体现读书与交流并重。
二、拓宽空间——引导阅读
1、为学生开出推荐书目。
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孩子们作选择阅读。同时,我们还通过对孩子和家长的调查,了解当代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并经常性地做好推荐书目的调整和完善工作,努力使推荐书目能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2、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
为了使孩子们读书走向持久性发展,我们逐步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我们为孩子们规定了每人一学期的最低阅读量为6万字,还在阅读的体裁、题材、书目进度、时间和计划安排上提出了供学生选择的建议,并让孩子们制定出读书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有步骤地读书。
3、适时点拨和引导。
首先我们对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倾向性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他们理解读书与自我成长的特殊关系,进而提高读书活动的层次和品位。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利用周三午间的时间作为导读课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让他们能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4、倡导家庭阅读。
我们积极倡导家庭阅读,并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督促孩子在家阅读,不断完善阅读文化的整体建构。我们在开展读书交流、展示活动时,还邀请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活动,目的是使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展示,从而心中感慨万千,进而把阅读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由课内向课外延续的阅读时空,一个弘扬个性、充满幸福和智慧的发展空间。
兴趣是好的老师。因此,这次读书活动,我比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爱上阅读,学会享受阅读是我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下面的几点是我对这次读书活动的总结:
一、书海茫茫,指引方向
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相反的,一本不好的书,则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去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今书海茫茫,要他们学会有选择地去阅读,教师就必须得充当他们的指路人。活动开始时,我和他们一起通过上网等方式找到了很多优秀的少儿读物,并把那些书名抄下来,贴在墙上,定期更换。除此之外,我也常结合课本的内容给他们介绍书籍。这样,就让他们在购买,阅读书籍时有了方向,不至于在茫茫书海中走错了方向。
二、一起读书,感受文字之美
我们班有个读书口号:走进教室就读书!
每天早读之前,他们都要背诵《日有所诵》里的一首诗,等早读铃声即将响起,我走进教室时,看到的通常是他们凑在一起,比赛谁背得又快又准的画面,耳边还会时不时响起一声声“耶!”
下课时,总会有那么一些学生会走到图书角前,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座位上慢慢品尝。而我,则喜欢把这些爱看书的学生的名字悄悄记起,在上课时表扬他们,让更多的学生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表扬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慢慢地养成了在课间看书的习惯。
三、把“香气”带回家
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要让他们不仅是在学校喜欢读书,要在家也喜欢读书才行,所以,我鼓励他们把“书香”带回家。一开始,我建议他们每天在家至少看书二十分钟,看完后还可以把内容讲给家人听。同时,我还鼓励他们随时把自己看书时的想法写下来,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只要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有时候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读书心得。去家访时,我都会向家长了解他们在家看书的情况,凡是表现好的,我第二天会在班里进行表扬,这时的他们总是喜滋滋的。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在家看书的态度比在学校的还是要差些,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毕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把书的“香气”带回家。
四、展示交流,尽享读书之乐
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要进行“课前五分钟”,就是以点星星的方式随机点一位同学上来读他前一天读过的他认为较好的一篇文章,读完文章可以读读他喜欢的语句,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检查了他们的阅读情况,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他们也非常喜欢这个环节,每次要点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在喊“点我!点我!”而被点到名字的则通常都是一脸得意地上去了。这时的他们都沉浸在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之中。
读书,除了让他们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之外,还让他们学会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我们班的板报有一块是名为“知识伴我飞”的,以轮流的方式,每个周都会有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自己认为有用、有趣的内容抄在蝴蝶形状的卡纸上,再插在板报上,供大家欣赏,与大家交流。每到夕会课,我们还要在班里面对蝴蝶上的内容进行投票,选出的进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方面,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还有其它的。如每月定期选出“读书明星”,并奖励其到读书馆借书一本;如教他们自己动手做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签等。
这个学期的读书活动,到这个周就结束了。今天,我又问了学生这个问题:在哪里,你可以与孔子对话,可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景色秀丽,可以品味到世界名曲的优美旋律?”“在书里!”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从他们肯定的眼神看得出来,大部分同学已感受到了书带给自己的好处。
书香班级的活动结束了,但我相信他们的读书行动是不会就此结束的。就让那四处飘溢的书香,都飘进他们的心里吧!
小学学校网站读书乐园栏目,推荐书目中有一本《草房子》,既然是学校推荐的书目,我想肯定有可读的一面,就立即从网上买来了。真没想到,我和儿子都爱上了这本书,共读时一次次的被感动。
《草房子》让我回想起了欢乐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捉蝉、拔茅草、割猪草、躲找找、拾稻穗、对着田野呼喊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小乡村风景秀丽:清凌凌的小河水,成群游戏的鸭子,满眼的鲜绿,清新的空气读着读着,仿佛我也来到了草房子,与桑桑及他的小伙伴们同辛苦,同欢乐。当我读着秃鹤喜欢自己的秃头被别人摸时,直觉得小孩子家就是这样的天真!当我读到秃鹤开始在乎自己的头,让他爸爸买生姜擦,直擦得头皮冒火,头皮发红,可是为了长头发,他一声不吭,直擦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依然未见头发生长出来时,还真有点为秃鹤着急;当我读到秃鹤将父亲的帽子戴在头上遮住自己的秃头,结果被桑桑他们戏弄时,我又觉得孩子就是孩子,调皮好动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当秃鹤成功得扮演了一个伪军形象,让全村的孩子高兴不已的时候,他却跑到小河边哭了他是多么想拥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一头乌发呀!我的心也酸了,感动得泪水包裹了眼睛。就这样,几天来,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走到哪儿都带着,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与草房子的孩子们共欢乐,同感动。我甚至一有机会就与正在读这本书的儿子共同交流。
这是一本既适合大人又适合孩子的好书,我们大人读过了,应对今日的孩子的生活,会格外的理解与珍惜。
暑假期间,怀着对生命、对世界的思索与探究的心,我认真地拜读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反映1975年——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现实主义巨著。作者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孙玉厚、田润叶、孙兰花、贺秀莲等等成功的人物形象。
那一个个《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他们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百折不挠,是他们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我的心在《平凡的世界》中被面对重重困难却依然纯朴且坚韧挺拔的那片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所触动,暗誓要成为孙少平与孙少安兄弟俩那样优秀的人,即使是苦难与挫折也要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无限追求与坚定信念。
孙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角色,也是我最欣赏的人物。农民、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却忍辱奋进、不卑不亢,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面对困顿的生活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的少平是我人生旅程的航标。他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地位悬殊极大的田晓霞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师不朽的追求,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就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好教师当然应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但还必须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培养出幸福、快乐、全面发展的学生。比如: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时,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换位思考、分开看问题,用自己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父母的替身、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我想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润叶和兰花都是温柔、贤淑的女子,她们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她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从不抱怨,总是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时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老师不仅要爱那些优等生,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是要特别关爱、有耐心、多加鼓励等等。我想,当学生调皮或犯错误时,你就先宽容再引导;当学生生病时,你就送上暖人的关怀;当学生失败时,你就给予真诚的安慰;当学生进步时,你就报以衷心的祝贺……我始终相信老师的爱心学生是体会得到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 秀莲和晓霞的奉献精神使我懂得: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此,我想: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中。所以我爱岗敬业,把对学生宽广无私的爱和奉献化为平时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中。
我想,你的奉献,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被你震撼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不仅能熟练驾驭教材、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创新施教,更要有独有的人格魅力、无限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平凡的我有一个平凡的心愿——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以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生,我要为之而奋斗终身以实现教师不朽的人生价值。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医学经典著作,也是每一个中医学子必读的中医典籍,是中华炎黄子孙寻求养生之道的宝藏。《黄帝内经》讲究“天人相应”、阴阳平衡、五行对应五脏等中医思维,其 篇章字字珠玑,言言如玉,因而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读经典,诵经典,是每个中医学子的基础功课,我也不例外。现将自己品读《黄帝内经》的经历和养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讲述了上古之人如何保存真元之气,如何摄生,其文写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短短的几十个字点明了上古之人的生活习惯讲究天人相应,起居有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而皆年度百岁,现在的生活习惯恰好与之相反,过度劳累,起居无节,饮酒过度,加之繁忙的工作,导致年过半百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通过强烈的对比,意在提醒现在的我们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养生,即在外顺应自然,在内起居有节,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顺应四时,调养身心,锻炼身体,保精全神,五味和调,按时劳作,劳逸结合。所以在我看来,对当今社会忙碌的我们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指引我们应如何养生。
当今社会是处于经济政治快速发展和繁荣的时代,但是忙忙碌碌的人们每天都处在高强度、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熬夜加班和工作,不按时吃饭,休息不规律,违背了自然生活状态,因而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发,更有很多人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猝死的事件屡屡发生。人是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个体,天人合一,与天相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身体应该保持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而现在的人们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以及有许多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已经开始破坏人们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因而诸多疾病的发生也不足为奇。一个懂得养生的人应该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遵循自然的生活规律。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生活习惯,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唯有当我们遵循自然的生活规律,才会使我们的体内阴阳处在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自从上周我校读书月活动启动以来,系列活动之一“我是朗读者”一直在各班火热进行着,每个班级选定一篇班级共读篇目,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或者在小组的qq群里发送录音,每天评选小组的朗读之星,学校不定时的抽查各班的朗读开展情况。
今天下午是学校的第一次验收各班朗读效果,随机抽取了每个班级的一号,这二十多名同学集中在学校会议室里,首先欣赏了准备参加区里朗读复赛的四个学生的朗读,这四个孩子落落大方的仪态,抑扬顿挫的朗读,以及恰到好处的表情和动作的辅助,给前来参加展示的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目标。
接下来是各班选手的展示,有了榜样的作用,他们也在尽量的学习模仿,每一个选手展读完毕,指导老师都对他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几个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大家一致对学生的朗读的给以肯定,并对我校下一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工作进行了研讨。
这二十多个同学的朗读都特别流利,证明了我校各班的朗读指导的开展已经落到了实处。在这次展示中也反映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在有感情的朗读的时候,低年级的孩子比高年级的孩子更好,更能放得开,他们敢于用肢体动作或者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另外,他们善于模仿指导老师的语气和语调和动作,而中高年级学生相比而言则有些含蓄含羞,有顾忌不敢表现,所以低年级的朗读效果明显高于中高年级。
回想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如情,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认真总结、循序渐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教师要求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自己却无所谓。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这是近来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通过上级组织的读书活动,使我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保持平常心态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和各种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二、教师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
我们经常在失误、失利、失败的时候,总是怪罪外界原因,什么大环境不好,家庭背景差,领导不识人,同事素养不高,甚至认为时运不济,一切命中注定。很少在自身内部找原因,很少反思反省,从而使自己常常在苦恼和郁闷中煎熬。魏老师说:人生最难管理的实际是自己的心灵世界,最主要的还是要不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能使我们不自傲,不因取得成绩而冲昏头脑;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能使我们不自卑,充满激情地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而宠辱不惊。珍爱自己的正当权益,珍爱自己的时间空间,珍爱自己的特长特点,守住平常心,做好平凡事,不断完善自己。
教书是手段,目的是育人。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成长。
因此,当教师力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学生所具有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肩负起更多的道德和人类的责任。我想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要加强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