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心得体会(推荐3篇)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精选3篇)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1

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眼间就成了绵绵细雨。不过,这也阻止不了我们一行人去游乐园的决心。

我匆匆赶到游乐园,遇见了早已等候的谭博文和张宇轩,我们便齐步向大门迈去。

买好了票映入眼帘的便是“迷宫”两个显眼的大字。我们怀着好奇心走了进去。里面漆黑一片,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几面白晃晃的墙立在那。我们鼓起勇气左看右看,迎接我们的确实一条条死路,还不是回到起点。正当我们一片迷茫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一条还没走过的路。我们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经过几次失败后,我们终于走到了终点。

拿走奖品的我们,直奔下一个目标:激流勇进。我们连跑带跳的买了票,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了小艇。小艇慢慢移动便向上,刚来就是个角度很高的坡。小艇缓缓向上,有靠着惯性猛冲,我们应这水花大叫几声,表示刺激不已。穿过洞后,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个数十米的上坡。之间离顶端越来越近,五米,三米,一米!“轰”一声穿向下俯冲,掀起三米多高的水花。我们吼了又吼,叫了又叫,好像意犹未尽。

还没玩够的我们又来到了丛林飞鼠。这个项目是坐着车上下坡,左甩右飘,好不刺激。我们兴奋的坐了上去。“砰”,车子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弹射出去。借着铁轨,车猛地冲下去,左拐右拐。要不是有安全带和护栏,也许我早就飞出去了。过了好一阵子,惊魂未定的我们仨才缓缓的下车,呆呆的往外走。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三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我摸摸兜,带去的钱早已所剩无几。不过,这样购买快乐,我认为:值!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2

农村学校中家长的工作很不好做,更不要说配合。一部分是好学生的家长,他们重视孩子的学习,时不时的和老师要见个面,谈谈孩子的表现。另一部分是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自己也不通情达理,老师管多了还嫌麻烦,遇到学校或老师有个错儿就能揪住不放。还有一部分家长处于麻木的状态,无论自己孩子表现好与坏,成绩高与低都很淡然,“撑船便撑船,舂米便舂米”,缺少对孩子的规划和进一步的管理,孩子的成绩大部分处于中等,上初中后会进一步滑落,这部分家长是“争取”的主要对象。

一直以来对“家长学校”不理解。是学校专门教育家长的机构吗?靠讲解和培训能对家长有作用吗?前些天和魏老师见面的时候,魏老师眯着小眼睛兴奋的和我谈她的学生和她的学生家长,看起来对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感慨良多。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儿,后来不断的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谈到了家长的问题,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如果学校和家长是壁垒包裹下的两个独立的世界,学校的教育无疑被削弱了,没有好的环境和机制得到巩固。昨天晚上和漂亮女同学聊天,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慢慢的梳理了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不断的将家长“拉”到教育体系中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1、加大学校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进展。在学校外墙设置公开栏和展示窗,及时的展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主要读者群为接送学生的家长。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因为被“吸引”而参与学校的工作。

2、召开切实有效的家长会。一学期拟召开家长会两次,学期初家长会主要通报学校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寻求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让家长感受到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和努力。各班主任可以把一学期对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通知给家长,告诉家长应该在家里对孩子关注哪些问题。第二次在期中考试之后,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的学习习惯,任务主要放在各个班级,分析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邀请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家长介绍一下经验,告诉家长有想法和能坚持的重要性。还可以召开各年级的分层家长会,比如优等生的家长会,学困生的家长会等等,布置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和任务。

3、开办家校联系小报。家校小报类似于学校校刊,但是容量小,速度快。可以定位为每两周一期,每期主要刊登学校近期活动新闻、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获奖情况、教师的教育故事以及家长的教育孩子的经验等。篇幅不用过长,但是要让家长觉得有可读性,避免形式主义。

4、开通学校网站或提倡教师建立班级博客,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和班级的途径。

要不断激发家长管理和教育孩子的热情,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每一天进步,搭建家长和孩子交流的平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3

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家校联系本,下面就家校联系本的使用心得说一下。 家校联系本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的纽带,它既是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阵地,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初中的孩子自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从新学期开始,我就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让学生把每天的回家作业抄到家校联系本上,以便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

虽然有了家校联系本,可是仍有不少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不端正,错误率高,还有更甚者是不做作业或只做一半的,颇让我感到头痛。看来,有很多父母不够关注,为了让家校联系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在一次父母学校活动中,我提出了让父母帮助检查孩子每日的回家作业,并签字。 父母们刚开始倒也很配合,二十五本本子,二十五个签名,一个不少,孩子的回家作业一下子赏心悦目起来。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又开始有些退步了。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记着提醒父母先检查作业再签名。但效果不大。

语文老师向我反映——有的学生回家作业很不认真,错误率也很高。该生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也很聪明活泼,我打开他的语文作业本,发现近几天他的本子上每天都有很多错题,语文老师说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怎么一回到家就发晕了。回想起这几天的语文回家作业,他的字也有退步。于是问他,他承认这几天因为想和已辍学的几个原来的同学一起玩游戏,所以做作业都很不认真。

那联系本上的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明显的错误,明显的退步,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发现。于是,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却说自己忙都好几天没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了。

我叫来那名学生,他承认了是自己代签的。他说:父母忙于干农活,不签名又怕老师批评,所以才自己签的。而且他说其实班长也是自己签名的。班长说:刚开始几天,妈妈每天都检查作业,可自己每次作业都很认真,妈妈很满意,所以后来就同意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签名了。我有些惊讶,再去翻翻那叠家校联系本,竟发现了很多稚嫩的笔迹,学着父母的字迹,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的。看来,有必要和孩子们谈谈了。我把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和签名的意义向孩子们说了一遍。看着孩子们似乎都明白了我的用心,我放心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家长反应,家校联系本成了父母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父母的负担,在质疑声中,我不禁开始怀疑:父母签名有必要吗?直到有一次与几位父母闲聊时,父母们建议:对学习自觉的学生可以实行“随意制”,若有时间就签个字,以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而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与父母联系,加强监督,这样推出之后,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还建议父母写一写在家的表现,当收到父母的反馈时,我总是及时处理,而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放松,我也及时写到联系本上,看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收敛起玩心,认认真真地学习时,我便觉得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对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父母们的拜托声越来越多,让老师多和孩子说说,让孩子做作业认真点。而我又向父母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经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及时改正,可有些孩子会撒谎,回家作业不抄完整,把本子藏起来,不给老师父母看,或者把本子上父母写给老师的留言擦干净,更有甚者,与父母谈条件,哭鼻子不让父母写。

我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我再去翻阅这叠家校联系本时,我惊讶——曾几何时它竟沦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告状本”,父母告状,我告状,推来推去的责任。

反思: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公开的,孩子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会看到,在批评声中,孩子们渐渐丧失了自信,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少一些抵触情绪,有勇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呢?我的家校联系本面临又一次的改革。

吴仪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虽然父母很少在家,可她的学习成绩向来很好。那天,吴仪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老师,我很少在家,所以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详细的告诉我吗?她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所以我在联系本上给予了她很好的评价。没想到,第二天,不太爱说话的她竟好几次主动来和我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于是我又在几个成绩教好的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发现她们在看到联系本上的“赏识”后,都有了明显的表现,学习上也更为积极主动了。我不禁暗自高兴。在父母学校活动中,与父母们一商议,便决定联系本上的留言改以前的批评式为赏识式,尽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细微进步都不放过。即使是提要求,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 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表扬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不少父母反映原来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总是很不情愿,现在,孩子总是会主动地让父母看自己的作业本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们总是翻看彼此的联系本,暗自较劲呢!

我们的家校联系本终于变成了受老师、学生和父母都喜爱的“赏识本”,它帮助孩子扶正成长的方向,是用心的交流,传递着父母与教师的爱,是甜蜜的赏识,建立起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花园,让孩子能更自信、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