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验收报告范文(精选5篇)
一、花萼乡基本情况
花萼乡地XX市北部,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钟家咀村、枞树梁村、干溪沟村、苟坝子村)21个村民组,613户2265人,有劳动力1124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
二、退耕计划下达情况
20xx年度上级下达我乡的退耕还林面积200亩,涉及二个村,9个村民组,55户,41个小班,分别是干溪沟村108亩,28户,24个小班;苟坝子村92亩,27户,17个小班。
三、自查验收核实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及电话通知,乡政府立即召开自查核实验收会议,成立了自查验收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任组长,乡林业员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历时十五天,对上述两个村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树种、管护等情况对照作业设计进行逐块逐户自查核实。并将核实验收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任何异议。
通过全乡十五天自查核实,xx年度退耕还林合格面积200亩,但个别地块存在问题:
1、四村二社、四社有牛、羊践踏现象;
2、由于气候原因个别地块保存率欠缺;
3、个别村社抚育、管抚差。自查验收组立即召开会议。乡退耕办对存在的问题迅速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全乡退耕还林停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我乡幅源面积6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3.7万亩,根据万源市人民政府森林区划界定,确定我乡公益林面积25317亩,其中:国家级2208亩,省级23109亩。集体统一经营管护的480.36亩,个体承包管护的24836.64亩。分布于全乡5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1392户。
按照上级划拔给我乡的生态补偿资金,严格执行林权改革落实到户以林权证上的面积为准全部实行‘一卡通’兑现给农户并进行张榜公示做到了群众无异议。
为进一步完善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全乡共签订管护责任书1392份。加大公益林管护力度,让社会各届了解公益林管护内容、管护区域。形成生态管护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林区内悬挂森林管护标牌15块,鼓励群众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动中来,为实现公益林区域的健康发展尽职尽责,今年管护区内无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木材行为,公益林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书写护林防火标语32条,防火期内实行村民能流值班制度,一年来公益林区内未发生森林火灾。
按照‘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方针,搞好预测预报,辖区内无森林病虫害发生。
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严禁在林区内乱采滥挖,本乡无征占用林地行为。
由于森林管护面宽量大,有极少数地方管护不十分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管护力度,建立建全管护制度,完善管护措施,做到科学管护。充分发挥公益林的宗合效益,进一步改善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按照《关于20xx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考核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工作,认真做好方案、加强宣传、强化举措,抓好落实。现将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创建方案
“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启动后,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成立了执行小组,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村委会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在强化领导、硬件建设、软件整理、加强宣传、细化举措上下功夫,制定了推进村庄环境治理的村规民约,环境管理工作制度,村民文明、卫生公约。
二、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村委会运用广播、版报、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在村民中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良好的文明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使广大村民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并定期根据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解决。
三、加强治理,提升村庄品位
(一)完善基础设施。一是投入260万元建成4.5公里环村水泥路,村庄道路清洁,公共场所无乱停、乱放、乱晒、乱堆现象。并在公路沿线配套安装安全设施。二是对2口山坪塘进行了整治、4口水池进行了维修改造。
(二)完成风貌整治。补助40万元对核心区农户的房屋立面进行了风貌整治,共粉刷墙体8600余平方米,对低效林进行了改造、美化、亮化率达到80%。
(三)发展致富产业。我村流转土地560亩,引进业主发展中药材300亩,新栽植桑树260亩,建现代化蚕棚3500平方米,农民人均增收9900元。
四、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落实“五有”,我们成立了清扫队伍,落实了经费保障;建设垃圾收集池8口;制定了村民规民约;落实了再生资源收集点。
五、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各社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仍然滞后。
2、群众意识还有待提升,五乱现象时有发生。
3、村规民约落实欠到位。
为全面检验我乡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效,提升整治效果,根据《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晋农组发〔20xx〕2号)和《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标准》,结合《左权县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自查验收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进行自验。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宗旨,乡验收组将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全乡人居环境进行自验。
二、验收对象
对全乡18个行政村(包括晴岚、简会两个自然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成效进行自查验收和评估。
三、验收内容
(一)责任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主要对专项行动的责任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验收,包括检查村“六乱”整治方案、领导组,部署会议记录,村庄清洁监督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清洁积分制,3次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调度表,垃圾清理整治情况等相关资料。
(二)重点区域整治
1.交通沿线
验收内容主要:对乡内公路及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主要检查验收交通沿线视觉范围内的垃圾、废弃广告牌、乱涂乱画等治理情况;坑洼路面、隔离带、绿化带的整修情况;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违法占地的整治情况。
2.村庄街巷
验收内容主要:主要对整体村容村貌、村庄公共空间、生活垃圾收集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具体涉及街巷广场、废弃建筑、河渠沟塘、墙体立面、电杆线缆、垃圾收集等方面的整治情况。
3.农户庭院
验收内容主要:主要对农户庭院周边环境、院内环境、屋内环境等进行检查验收,具体涉及房前屋后、庭院种养、器具摆放、厨房厕所等方面的整治情况。
4.田间地头
验收内容主要:主要对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违法设施建筑和废弃大棚、杂乱杆线等方面的整治情况,以及农业生产设施、田间道路管护、整治复垦等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三)长效机制建立
验收内容主要:主要查看村庄街巷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集长效管护机制,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机制和田间地头长期保洁机制等相关资料。
(四)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
验收内容主要:通过入户访谈,检查农户对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参与度及对本村“六乱”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的总体评价。
四、自查验收方式及时间安排(7月16日-19日)
验收组将对本辖区内“六乱”整治工作进行评分,并形成自查验收报告。
五、验收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乡党委、乡政府精神开展的专项工作。各村党委要高度重视检查验收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并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二)确保成绩真实。各村党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照验收指标标准,对提供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各村如实反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效和存在问题。
根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通知》37号文件,下达我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项目建设于20xx年5月启动建设,总投入322.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整合资金投入93.3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投入129.2万元。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精心指导和乡、村、组的共同努力下,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已于20xx年4月完成,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在全村1一6组,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完成发展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沟渠整治:在5组丛木林计划新建沟渠250米,按照沟宽0.4米,高0.2米砖砌体要求,完成250米。
2.山坪塘整治:在4、5组计划整治山坪塘3口,完成2口。
3.公路整治:计划在1一6组整治泥洁石公路5.4公里,完成5.4公里(其中配套农综项目硬化2.68公里)。
4.建设生产便道:在1、2、4、5组计划硬化田间生产便道5.4公里,按宽0.8一1米,厚0.08一0.09米要求,完成5.991公里。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在2、3、4、5、6组计划贫困户新建住房9户,完成9户。
2.计划完成9户贫困户进行小庭院建设,实际完成1户。
3.农户三改:对9户贫困户进行改厨,完成9户;对9户厕所改造,完成5户;对9户进行圈舍改造,完成0户。
4.建田间蓄水池:在果园区计划新建20立方米蓄水池4口,按长4米、宽2米、高2.5米的要求,完成4口。
(四)农户技能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在20xx年2一4月完成500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自查验收,村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100万元,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已申请划拨资金40万元,已兑现资金40万元,验收未兑现金60万元,项目节余资金8.7876万元。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计划财政资金18.288万元,按照招投标政策,集中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实际使用资金9.5万元,结余项目资金8.788万元。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2.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2.4394万元。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新建沟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7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2、山坪塘整治:计划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万元。
3、整治公路: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7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7万元。
4、建生产便道: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7.97万元。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9万元,实际使用资金9万元。
2.建小庭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4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05万元。
3.农户三改: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4.建蓄水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8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8万元。
(四)农户技能提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500人次的水稻、玉米、特色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万元。
(五)剩余87876元拟用于4口人饮水池管道购置(涉及2、3、4、5组)。
三、项目整合情况
1.整合农业综合项目硬化村內道路2.68公里,整合资金50万元。
2.整合农业项目整治黄金沱提灌站,整合资金30万元。
3.整合农业综合项目新建150立方米人饮蓄水池2口,整合资金12万元。
4.整合农业项目建沼气池9口,整合资金1.35万元。
四、项目实施效益
(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通过整治提灌站,山坪塘,沟渠,及人饮蓄水池,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彻底改善人饮水,农业用水困难的现状,受益面积1000亩,受益人口1200余人。二是硬化村组公路和院户路,形成了农村交通网络格局和特色产业环线,极大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方便农副产品运销,推进优质水稻、发展稻田养殖,特色水产和特色林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致富增收能力。
(二)人居环境逐步完善。通过实施五改三建、院户路、新建微水池和沼气池等项目,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的村民吃了上安全放心的山泉水或机井水,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能源,摩托车、电瓶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呈现出一片幸福、和谐、安康的景象。
(三)致富增收能力大大提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余期,培训人次500余人。特别是针对新发展的优质水稻6203新品种和特色水产业,稻田养鱼产业,更是邀请农艺专家,将栽培种植,养殖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手把手教学,切实增强了农民的后续管理意识,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四)实现扶贫效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一是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302户,1289人,其中:贫困户85户,293人,贫困户100%覆盖。二是扶贫先扶志。开发智力扶贫,实现贫困人口素质和致富本领大提升,文明村风民风形成。三是实施整村推进增加产业培育,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到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丶贫困户向富裕富、小康户转变。
五、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未能根本改变。
(二)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举步维艰。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六、下一步打算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脱贫的步伐,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一是切实利用好项目的节余资金,将资金用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二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后续管理工作。强化宣传动员工作,强调农民要科学化管理,认真做好养殖业的饲养管理,种植业的肥水管理、防病杀虫、除草等工作,确保三年内大面积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三是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把公路、山坪塘等固定资产移交给村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村组直接管理维护,镇上强化监督,让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四是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邀请农业站农艺师、等技师专家,不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切实让农户抛弃落后观念,树立科技致富,技术增收的理念,真正提高贫困农户致富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