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邓稼先》教案设计(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设想:
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场上,通过特殊的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文章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刻画。人物,既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底蕴,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绘人、以人勾史的人物传记之奥妙,是传记文学优秀艺术特色的传承。教师不妨与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联系,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学生课堂自读)
二、教师设问导读
1.从教材第注解我们能体会些什么?
提示:—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3。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作出了高度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些评价下面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题设计旨在探究话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维训练。)
4.第四部分结束一句的讨论、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故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结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写的自豪与骄傲,是否有敬佩、悲哀、伤痛等情感呢?
5.阅读、分析教材中两处引文,讨论其用意。
6.总括邓稼先生平,结束教学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根据以下段意划出段落起止: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播放相关视频。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含义深刻的特点。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
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元勋(xūn)至死不懈(xi)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g)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停止。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锋芒毕露: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4、根据拼音写汉字。
(截)ji然不同(筹)chóu划(孕)yùn育妇rú(孺)皆知
马革guǒ(裹)尸(层)comg出不穷家(喻)yù户晓风悲日xūn(曛)
5、补充: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如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不能捏造。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三、自学指导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全文用“横式结构板块”拼接的方法,巧立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速读全文,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是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第四板块: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的邓稼先。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执著追求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无怨
无悔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邓稼先。
四、自学指导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8分钟)
1、齐声吟唱,感受激情
杨振宁先生说,假如有一天那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他建议导演采用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的歌词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齐声吟唱《中国男儿》,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2、说说“奇丈夫”邓稼先
有人说邓稼先是个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奇丈夫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也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用一段话说说邓稼先“奇”在何处。
例如:(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年代,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28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2)邓稼先“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3)“奇”在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一词写出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
(4)“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人民的朴实气质。(5)邓稼先“奇”在“”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的围攻时,他去讲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邓稼先真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是个伟丈夫、奇丈夫!再次齐声诵读《中国男儿》,读出你对邓稼先的赞颂与崇敬。
五、课堂小结
一曲《中国男儿》,气壮山河,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要将只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历史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茅以升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
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伟大的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教学目标: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教后记: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的。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邓稼先 杨振宁
教学目标 :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如: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 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 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二。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
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三。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四。作业
查找资料,写《邓稼先小传》
让人物引燃激情用激情燃烧学生──《邓稼先》课堂教学实录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鲍店矿校 荣维东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
2、感受本文凝练蕴藉激情涌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读──品──演──说/多媒体渲染和流程整合。
(屏幕上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画面)
师:同学们,这是关于什么的电影画面?(幻灯片)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起开始拥有了“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生: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师(饱满激动地):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就是这撼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一个东方巨人彻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当晚10时,消息传来,北京街头,万人空巷,尤其那些饱受外国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热泪盈眶、奔走相告(语调兴奋哽咽地):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弹啦!外国人再不敢欺负我们啦!中国再也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啦!……。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骨”。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欧洲的一个餐馆里,中国的服务生再也不向外国人下跪;就是从这一天起,国民党的前代总统李宗仁的门前再也不见垃圾如山(他们说有如此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应当赢得尊重)!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
本文的作者是谁?干什么的?他和邓稼先什么关系?知道的请回答──(板书:杨振宁)
生1:杨振宁。
生2:作家……(教师点击有关图片)
师:作家吗?
生: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师:(赞许)那么他和和邓稼先什么关系?
生1:同学、朋友。
生2:同乡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年
师:对,他们俩从小在清华园就是邻居,又是中学、大学一直到留学美国的同学,一对有着50年与友谊的朋友,情同手足,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切的情感在里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的2-3个关键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这个词重要(好、关键),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同座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准备精彩发言交流。(点击图片)
1、速读全文,在其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
2、按照“我发现……词语关键(好、重要),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交流。
生:(开始速读)……
师:(巡视指导:)。勾画评点是一种极好的读书方法,好多名人都用如:钱钟书、毛泽东等,遇到关键词、好句子画出来,感悟写在书眉、边角、行间……。(有的学生离书太近、手放在书面上、或者读出声来都一一纠正),这样不利于提高读书速度,正确方法:端身坐直、扩大视幅、一目十行、抓关键词……。
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与个别同学交流,先让他私下里讲讲,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应变)好有不少同学看完了,也勾画出了,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1: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词重要,因为他写出了旧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压迫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也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生2: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生3:(补充)我发现它,还写出了邓稼先的历史作用和“巨大贡献”。
师:什么贡献?
生:造原子弹。
师:于是中国人就……
声: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板书:任人宰割(横写)────站起来了(竖写),箭头上面写:邓稼先。是的,正是由于千千万万像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努力才使得中国由一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变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东方巨人!
邓稼先 站
任人宰割 起
原子弹 来
了
!
师:研制原子弹之前的中国饱受欺侮,割地赔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青少年的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的中国长大的。就是下面请看一组幻灯片:(播放时局图、八国联军入侵、日军屠杀抗日民众等画面)。有什么感受?
生:气愤
生:痛苦,悲惨
生:落后就要挨打!
师:所以,中国要翻身、不再受欺侮,就必须造原子弹!(板书:“原子弹”在箭头下面)。──其实,“任人宰割”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作用也不一样,大家读书时注意。那么,其他同学还找了那些词语?
生: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很关键,也很好。因为它概括了邓稼先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不辞辛劳、舍生忘死的精神。
师:这个词原来写谁的?怎么解释?还有瘁?已?
生:诸葛亮。这个词形容人干事非常劳累辛苦。瘁:劳累;已:停止。
生:我发现“忠厚朴实,没有私心”是关键词,因为它写出了邓稼先的性格。
师:这样的性格对邓稼先在十年动乱中领导研制原子弹有什么作用?
生:因为他没有私心,大家都信任他。
师:因而……(用书上的话就是)
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研制出了氢弹”
师:(展示原子弹、氢弹的照片)。
师:好!同学们肯定还有自己的发现或者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我们就不一一说了。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最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并令你深深感动的关键的句子。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特别感人(或关键、重要),原因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一、跳读课文
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2、然后按照“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发言。
找出来后也可以同座前后自由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答案更丰富更完备。
生1: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原因在于它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上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引起下文。
师:很好!既说出了含义又说出了作用。
生2: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原因在于作者表达了自己队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激动感情。
师:谁补充?
生:他还为我国独立研制出原子弹感到激动。
师:对!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欧美国家严密封锁,苏联撤走专家资料的极端艰巨的情况下取得的。因而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生3:我发现“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感动了我。原因在于它……
师:用刚才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4:我发现“我不能走”一句特别感人。原因在于它充分体现了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师:对,我们的两弹元勋,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有一次核弹出了事故,没有爆炸,应该到爆心去找。别人去,他不让。他说:原子弹是我设计的,什么毛病,我自己知道。你们去了,白受辐射;再说你们还年轻。于是自己独闯爆心,竟自己抱回了原子弹,也就是那一次他身体受了巨大的核辐射,埋下了以后的祸根。
这句话怎么读?
生:(表演读)。
生:(再读)(决绝、无畏、英勇地)──“我不能走!”
师:好!还有其他重要的句子吗?
生5: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很感人。原因在于它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读完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敬仰赞美的感情。
生6: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写出了邓稼先为了原子弹不后悔……
师:这句是从一个相知很深的老朋友的角度,对稼先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为国奉献性格的赞美。“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作者说他是“永恒的骄傲”。表达了对稼先所选择人生道路的赞美和钦佩。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至标点符号上等。我们不再一一交流。再如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大家课下体会时细心体会。我们下节课再讨论。那么,邓稼先是在一种什么环境中进行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工作的呢?请找一下在文章的那一部分有描写和介绍?
二、朗读
1、《吊古战场文》:悲壮惨烈
2、排比:艰险的环境;过人的胆识;由衷的敬佩
3、“我不能走”: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高尚品格
4、五四歌词:时代精神和壮志豪情。
生: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师:对。这一部分很有激情。我们来朗读一下并体味其中的情感和内涵。先来读《吊古战场文》一自然段怎样?用一两个词说说情感基调如何?师生(一起):朗读《吊古战场文》。要注意几个字如:……。然后一起说说感觉如何?
生:荒凉、神秘
生:悲壮、惨烈
生:慷慨激昂
师:作用?讨论一下,要快!一分钟!
生:烘托出邓稼先和他们的同时极其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
师:再朗读一下下面的排比段应该读出作者对邓稼先的什么感情?
生:对其才能胆识的深深敬佩。
师:下面那段五四歌词也很够味,读一下。因为他暗示出了塑造和形成邓稼先那种坚毅无畏品格的时代精神和壮志豪情。一起读:──
师生:(激昂慷慨地)(大家都互相感染着并被感染着)
师:纠正几个字音: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我们进入第四个节目表演──看大屏幕:
三、表演采访活动
场景一:1950年,邓稼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普读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极其刻苦,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完了博士论文,1950年在他获得博士学位的9天,面对美国高薪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挽留,毅然决然的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普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邓稼先和普渡大学的校长有这样一番话:请小组讨论设计一下。
三分钟准备,前后六人一组,推选一个校长,和一位同学扮演稼先,大家设计约几句台词。(教师参与几个小组讨论设计,并帮助推选任务设计台词如:某某高大威严以看就像个校长;某某老成忠厚一看就像稼先……)
(3分钟后。开始──)
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普渡大学1948级学生邓稼先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现在开始──下面请校长先生致词:
校长:在此我荣幸的宣布1948级学生邓稼先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开始。邓先生是一位来自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度──中国的学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那种忠厚朴实、刻苦勤奋刚毅执著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他用了仅仅1年8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所有的学位课程,修满了学分,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学校学位委员会一直以全票通过授予邓稼先先生博士学位,大家向他祝贺!
邓稼先:谢谢校长先生的褒奖,这种褒奖其实是对于我那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的国家的赞誉。大家知道我的祖国历经战乱,非常贫穷落后,可是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因应以加倍的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去报效自己的祖国。在此我感谢我们学校对我的栽培和教育,我要感谢我得导师对我毫无偏见的关爱和指导,还有近2年来给过我帮助的我的师长和朋友,唯有他们的支持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校长:邓先生,你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我们美国欢迎象你这样的高材生留下来。我打算推荐你到美国最好的研究所工作,那儿待遇优厚,设施一流。另外我还可以推荐你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再过一年,你就站在了世界物理学科的最前沿。
邓:谢谢校长的一番美意和盛情挽留!可我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废俱兴、百业待建,正需要我。我来过贵国就是学成以后为他效力。我要回国研究我们的原子弹,改变我国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
师:(示意停)能在这个场合说研制原子弹吗?
生:不能!
师:这可是属于高度机密的事。否则的话就像钱三强那样被美国国防部和海关给扣留不能回国了。目前核弹研制也属于最高的国家机密。核弹之父邓稼先的秘密一直保守着,直到整整28年后的1986年──
(高度激情和沉痛地)1986年5月,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由于超过常人成千上万倍核辐射,内脏和身体都已经严重损伤,他的癌症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他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顶多还能支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国家组织的最好的专家予以抢救,可是已经无力回天!我们的核弹之父知道后只是说:“我知道之一天回来的,没想到回来得那么快。”──他这时正忙于撰写我国未来核弹发展建议书……
一颗科学巨星行将陨落!中央紧急决定:对这位已经隐姓埋名28年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核弹之父的生平资料予以“解密”──让公众和国人在他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刻,了解到,认识他!(教师眼睛模糊热泪奔流声调哽咽颤抖)也表达一下28年来──一个日益强大起来的伟大国家──和他10亿儿女,──对于这位默默无闻的民族英雄的深深敬意!
生:(大部分学生老师已经流泪,有的一连肃穆,教师内一片寂静)
场景二:假如你是《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栏目组的记者,(为了保护元勋的身体)只允许5分钟,深入病房进行突击采访。请你精选问题,尽可能地“浓缩(元勋)一生的精华”(从核弹事业名利地位性格情趣等方面)。
(教师调整大家情绪,深入小组指导,发给小组一些资料,让小组自定记者,讨论后精选话题,进行采访)
(推选一小组两位同学上台,邓稼先坐着接受采访)
表演纪录:
记:邓伯伯,您好,首先让我表达全国人民对您的埋藏了整整28年的由衷敬意,作为我们的中国的核弹之父,当初您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
邓:你知道我生长在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深深我我们国家的贫弱挨打感到痛苦气愤,从小我就怀着科技救国的理想。我的大学时代是在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读的,她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组成,集中了当时中国各门学科最顶尖的学术精英。比如物理系就有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林家翘、彭桓武、王竹溪等一大批卓越的物理学家任教。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黄昆、张守廉、朱光亚,等一大批杰出人材。他们都是我的师长和朋友。
记:当您的同学好友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名扬天下时,您当时正在大学默默教书,您是否后悔当初回国的选择?
邓:不后悔。回国是我非常慎重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国家需要我。杨振宁师我从小的朋友和同学,我真的为他高兴,他为我们中国人争了气。
记:您能否谈谈当初接受任务的感受?
邓:1958年8月的一天,我被当时的9院(核武器研究院)院长钱三强叫到办公室,他告诉我:中国要准备造一枚大炮仗,这项工作中央准备由他来负责。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既兴奋又激动,兴奋的是我们国家要造那东西了,没那东西别人就可能吓唬你,欺负你。我激动是因为国家如此的信任我。我说:我能行吗?钱院长说行,你一定行!从这以后他就在大学讲坛、理论物理杂志、亲朋好友们视线中消失了,人们只知道我“在外地工作”──可谁也不知我在研究原子弹,连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女都不知道,这是纪律。1967年我的母亲临死前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国家爆炸原子弹了,我也没说原子弹是我设计的!
记:整整28年来,您一直奔波在核弹理论和研制的第一线,那么苦?那么危险?工作性质使得的您牺牲了常人应该有的起码的亲情、友情,休息、娱乐、名誉地位等等,没有节假日、不能亲人陪伴,没人知道您所作的一切,您是否感到过苦?
邓: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一项伟大的工作中的时候这些都变得不重要了。我想的只是,虽然条件差,也要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距离。我们不要被人家拉的太远。
记:您最快乐幸福的事是什么?
邓:我国的原子弹核氢弹爆炸成功的时刻。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看到自己的国家因了自己的工作而强大起来,日益受人尊重,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这是我最欣慰的。
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早日康复,国家和人民需要您!
师:刚才的一幕很感人。记得一位记者说过:“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泪流满面。”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人!──50年回国,别人问他带回了什么好东西他说给父亲带了几付尼龙丝袜,因为我们国家还不能生产,再就是一脑袋的原子核知识;由于工作性质高度机密,他一生很少留下照片,可他主动照相的一次却是在岳飞“精忠报国”的匾额之前;它从没空买家用品仅有一次为了接待杨振宁他上街买了一付印有“国庆十大建筑”床单;有好几次他以以核武器院长的身份,命令别人离开,自己独闯爆心“报”回了原子弹片,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他为我国设计研制了氢弹和原子弹的邓稼先当年的奖金只有2元;他只临时前的几天,在家人的搀扶下才坐进国家给他配备的红旗轿车,绕天安门广场一圈。──表示他已接受了国家人民对他的心意……。
四、同学们,你读了本文一定有许多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为什么活着?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谈谈学习本文后,你的感想?
(视时间5~6个同学发言)
生1:我要向核弹之父邓稼先那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好本领,为过效力!
生2:我要想邓稼先那样不为名不为利,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生3:我要做邓稼先那样忠厚纯正,没有小心眼的人。
生4:我要向他那样做一个一生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人。
生5:我要为我们国家研制新型的核弹,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安全。
生(女)6:我要做邓稼先第二。
师:那你就是中国的核弹夫人,真了不起!不过发展核武器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拥有核武器只是出于自卫。我国政府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一再1996年7月26日,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那天,正式宣布暂停一切的核试验。并签署和积极执行联合国核不扩散公约。不能没有核武器;我们拥有核武器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好,今天的作业:
五、作业:
1、积累字词和抄写动人的句子在作业本上。
2、上网搜索查询“邓稼先”有关的网页,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文章、图片资料,开展“我了解到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专题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采访撰写《邓稼先》的传记和剧本,一定会极其感人和成功,到那时别忘了给我一本……。
同学们,记得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一首写给邓稼先的词中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是的,就是凭着这种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生活在别人的威胁下,我们比起欧美国家还有差距,同学们只有象邓稼先那样赤诚报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下课!
邓稼先
阿城舍利中学 张会福
教学维度
知 识 与 能 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 程 与 方 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
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