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该页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敬 畏 自 然》教案(精选8篇)。
《敬畏自然》课文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智慧也是同样,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资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教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但我认为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备课时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四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以下内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对于后人来说,依然是幼稚得不很;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只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四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
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白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的不足就在于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朗读时间,以至于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不是太令人满意,看来多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单元主题为人与天然,要求明白课文内容、熟习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灿烂的散文,议论较盛,涉及弘大,词句流通,能引导门生对天地天然孕育发生玄思。八年级的学生,重要还处于形象头脑阶段,他们喜好生动可感的文章,也还没有举行过宇宙的思索,以是,在讲授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成富厚可感的、可以担当的精致词句、头脑。另一方面, 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底子知识。以是学习这篇散文,只能赐与科学头脑情绪上的看护,使其得到肯定确当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⑵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⑵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⑶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意,培养语
3、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美育目标:感受文章智慧诗意的言语。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四)教学难点:1、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3、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2、讨论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大自然的启示》比较,加深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论证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说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主旨。
比较阅读,抓住作品的文体特征。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刘仪伟等解说的世博会的《人与自然》宣传片)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师根据情况适时地导入课题:倒下的是树吗?(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几百年才长成的大树,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来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灭绝。这就是征服自然吗: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可是,海啸、洪涝灾害、黑洞、禽流感、非典等等等等,已经触目惊心地站在人类面前,
我们面对自然该如何去做呢?请读严春友的《人与自然》。
4、板书:课题及作者:设计意图:这篇议论性散文对天地自然的思索涉笔宏大,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距较远,通过播放《人与自然》的图片解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习的探究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细读题目:问①说说“敬畏”的近义词、反义词。②题目中隐含怎样的信息?
2、阅读全文,整体感知: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②学生自由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设计意图:题目是全文的“眼睛”透过眼睛可提前获得本文的相关信息,把握重点)
(三)、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观点的?(抓住议论的思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启发引导学生)
2、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分解成以下三个问题探究:①“敬畏自然”意味着怎样对待自然?②“敬畏自然”是要人类无所作为?③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3、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师适时点拨,适时播放多媒体图片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计,加快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图片的播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形象)
4、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智慧
人类敬畏自然宇宙
生命
(四)、揣摩语句,学习语言。
1、你同意下面的看法吗?(多媒体展示问题)
尊敬的严教授:你的《敬畏自然》写得相当的条理清楚,但我认为你的第8自然段与全文格格不入,建议你把它改成陈述句的语气叙述。你的读者
2、学生讨论发言
3、归纳明确:(多媒体展示)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4、配乐齐读第8自然段,并注意把握语气及重音。(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想让学生把分散在全文的目光聚集到第8自然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到“点”“面”结合的教学效果。)
(五)、扩展延伸,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大自然的启示》一文,与课文比较,分析两文写作手法上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启示》一文)
老师点拨:《大自然的启示》是抒情性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课文既有抒情性散文的特点,但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议论的理路。(设计意图:进行文本比较,可以更好的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阅读。)
(六)、联系生活,领会观点。1、引深:既然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无法与之比拟,那该如何对待自然呢?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若学生提到人类不应破坏自然,或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自然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洪灾、海啸、泥石流、臭氧层的破坏等)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两组图片,表现两种智慧。提问;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类智慧?
2、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 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 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 教案
敬畏自然 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3、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能力:1、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3、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 和人文 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设想: 自读、讲读 三。教学的重点: 1. 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 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难点: 1.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 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1.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 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人与自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1.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3. 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一)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二)比喻: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三)拟人: (1)“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2)“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同3)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4、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反复朗读。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比喻拟人
本论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反问
解释宇宙是有生命的,善待每一样生命对比
结论敬畏自然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骤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步骤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步:创设情景整体感悟。
一、导语设计: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两遍课文,首先积累优美字词,完成字词练习。
其次圈点勾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敬畏自然的含义。
三、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二步:强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
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举例说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有哪些破坏自然的行为,举例说明。
3、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视野,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然后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由此老师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创意说明: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文及教案
《敬畏自然》课文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智慧也是同样,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资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比较,揭示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一直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无一不是它对人类的馈赠。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沙尘暴、泥石流、海啸、飓风……让人类面时时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老师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寻找答案。(板书: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一)解题,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分步展示生字、词语。)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鲲(kūn)鹏蓬蒿(péng hāo)狼藉(jī)咫尺(zhǐ)
深邃(suì)混淆(xiáo)相形见绌(chù)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阅读课文,探究解答
(师生角色互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请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屏幕所展示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多媒体逐步展示下列问题。)
(1)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对立的态度。
(2)针对这样的观点态度,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自不量力。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根据。
从二者历史时间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关系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宇宙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知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类的智慧只是一个小水滴。
(4)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应对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们常持的态度,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最后得出了结论,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道理的?(运用多媒体动画,以点击关键词的形式,突出“态度”、“评价”、“根据”、“认为”等词语,顺势得出本文的论证手法。)
明确:层层深入。
(设计说明:读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教师在朗读中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会在朗读中更用心,既训练了基本能力,又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纵向联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也自然而然的归纳出了文章的说理方法。)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美句赏读
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给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辞、含义等方面的点拨,并板书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反问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明确:“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4)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明确: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二)难句对话
请同学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组做出解答,进行积分竞赛,答案让对方同学满意者得分。这样就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和对问题的解答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示例:1、“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设计说明:“美句赏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蕴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语言。当然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本文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句对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同学通过对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然后以竞赛的形式讨论解决,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识。)
四、领悟内涵,质疑反思
1、选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学生正确回答后,齐读,以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有人认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为神灵,满怀虔诚,任其发展。对于这样的观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得出人们对待自然的正确做法并板书: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设计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敬畏”的含义,归纳作者的观点。
4、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辩驳吗?
教师相机启发或引导: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这样的目的吗?
(设计说明:“敬畏自然”的内涵,无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问题,我在这一环节中,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题目,让学生在对题目的思考中,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五、拓展探究,联通生活
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人应该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当成兄弟,平等对待。可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联系你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分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设计说明:“联通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链接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结束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七、作业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你准备发起哪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提高大家对敬畏自然的正确认识?请拟写一份可行的活动计划。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但我认为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备课时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四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以下内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对于后人来说,依然是幼稚得不很;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只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四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
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白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的不足就在于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朗读时间,以至于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不是太令人满意,看来多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第一课时)
自学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感受:
。(学生展示)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 混淆 深邃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
六、拓展研究: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
七、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你收获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
(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3)
(4)
(5)
……
2、学生自读这些句子,也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再次品味语言之美。
3、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抄写下来并写成一段话。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五、延伸拓展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段你的感想。
六、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