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是小编Waner帮家人们分享的6篇卧薪尝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
3、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并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2、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出示)谁能大声地把它们读准确。
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2、指名读,齐读。
3、3、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4、同学们,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一讲《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吗?
二、质疑导入新课,学习课文3、4自然段,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要想东山再起,国家转弱为强,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这样骄傲的吴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必定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找到了吗 。(用“——”画出)
四、(二)感受“忍辱负重”的艰辛
五、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1)(舂米推磨,你见过吗?舂米”呢?(图片)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 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
(2)师:你再来比较一下:
(3) 出示课件
(4)师:作为曾今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落到这种境界,这就是屈辱。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吗?
(5)(3)是啊,这样的耻辱太多太多,我们来看一个片段。(播放相关动画)
(6)甚至有一次国王生病, 医生要验大便,国王竟然----------让人来尝,而这个人就是勾践。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 ,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文中并没一一道来,但有5个字包容了一切。(受尽了屈辱)。这是饱含血泪的5个字,你读。这是无尽无止的屈辱,你读,这是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这些屈辱说不完,道不尽,但勾践夫妇却一一承受,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7)(4)过渡 :就这样他们(引读)
(8)(点击出示3、 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干了三年。
比较句子:(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导读:a、整整三年,他穿的是———————— b、整整三年,他住的是———————— c、整整三年,他为吴王————————
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这就叫——(板书: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带着内心的感触一起来读。(齐读)尽管勾践三年里受尽屈辱,度日如年,但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也正是三年中勾践所做的一切,让吴王放松了警惕,相信勾践完全诚服于自己了,所以吴王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但是勾践是否从忘记了所有的耻辱呢?(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1)师:哪个词语能看出他报仇的决心大呢?
时刻:你能换种说法吗?(每分每秒)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从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睡在柴草上。 睡在柴草上是什么感觉?
(硬、潮湿、有虫子等等) (提示,这就是卧薪)
* (每顿饭前) (这就是尝胆)
* 你尝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
胆的苦味可比你尝过的( )还要苦上百倍。
现在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把“卧薪尝胆”的意思说一说呢?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师: 勾践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提醒 )是啊,常有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而勾践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提醒着自己 。
20多年坚持不懈 5、师导读:20年,他白天------------------------------- 20年他晚上--------------------------------------- 20年他时刻不忘------------------------------------------ 20年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
小结:越王经过20多年的卧薪尝胆,和努力使越国变弱为强,终于灭了吴国。
(3)、出示图:这就是忙碌了一天的勾践,他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勾践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他想:我不会忘了 ,一定要 。”
(4)这就是——发愤图强 (板书:发愤图强),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好这段话。
(5)(齐读)勾践所做的这一切使得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6) 三、 拓展“卧薪尝胆”的深远意义
(7)(1)师:而这一步步正是整整三年的忍辱负重,每天卧薪尝胆后的发愤图强,还有那长达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同学们大声的告知天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8)(2)故事学到这里,大家对“卧薪尝胆”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难道它仅仅指的是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吗?(不是,这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谁能说到文字的里面?(指名说)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奋图强
(9)四、作业
1、老师建议你们回家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2、另外回家生动形象地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
板书设计: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转弱为强
【简评】
1、对教材钻研得很深。教师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编者的意图,紧扣住越王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对越王的耻辱做了很厚的铺垫。越王复仇的原因讲解明确,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发奋图强的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凸现出来。
2、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从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到卧薪尝胆的解释,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3、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4、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教师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卧薪尝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卧薪尝胆”真正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卧薪尝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薪”指的是什么?“胆”又指的是什么? “卧薪尝胆”就是?
二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呢? 2、交流反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3大声朗诵第四自然段,找准直接写勾践卧薪尝胆的一句话。
指名读一读,齐读。
那么同学们,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放着荣华富贵不享,而去卧薪尝胆,折磨自己呢?请你再去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原因。
②交流:
为了报仇/ 为了提醒自己的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你可真会读书]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你把书读得更透了,真是说到勾践心里去了!勾践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③出示: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指名读,(点红“时刻”、“不忘”)教师评价: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在朗读时注意了这个“ ”词
(信念 / 决心 / 不忘仇恨 / 勾践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决心非常大……)
齐读,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兵败求和
过渡:兵败会稽给勾践带来哪些耻辱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 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1、2两句,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2、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3、是呀,会稽一战中,勾践打了败仗,据老师所知,当时他身边还有五千残兵败,他为什么不和吴王决一死战?为什么不自杀呢?不是说“士可杀,不可辱”吗?生交流
4、是的就是这样勾践什么办法也没有,有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保全性命和自己的国家,只有抛下尊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饶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真是万般无奈啊!(词卡:万般无奈)
4、请大家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我想大家肯定能把勾践的那份无奈读出来。
5、对此,吴国的谋臣们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第3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谋臣们会对吴王说什么。
6、哎呀,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你们今天当了一回吴王的谋臣。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谋臣们对吴王的建议。(点红:建议)
7、让我看谁更厉害,能把“建议”放到前面去说这句话,意思不变。出示句式训练:吴国的谋臣们纷纷建议( )。
8、吴王呢,他听取谋臣们的建议了吗?
是呀,几代吴国的君王都没有能够打败越国,今天好不容易被我征服了,我何不趁此机会将勾践好好地羞辱一番呢?此刻的吴王是非常骄傲,哪里听得进谋臣们的建议啊!谁来骄傲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9、堂堂一国之君,不能带领自己的士兵打一场精彩的胜仗,反而在会稽一败涂地,对于越王这个一国之君来说,这就是他的耻辱。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表示愿意给吴王做奴仆,这对他来说更是耻辱呀!(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受尽屈辱”
这些屈辱还算不了什么,越王勾践来到吴国当奴仆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才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受辱之深啊!请你仔细读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勾践他到底受到了哪些屈辱呢?
1、生读
2、反馈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甚至是残羹剩饭)
师:同学们,越王以前穿的是什么? 现在是——
以前住的是什么? 现在是——
以前吃的是什么? 现在是——
再看看他现在都做些什么?(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在那个时候,这都是什么人做的呀?
③有些小朋友说,当时的老百姓都要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为什么勾践做这些事就是屈辱呢?
④说得真好!(1、从国王到奴仆,他的身份有了巨大改变!)
(2、是呀,一个国家的王,他就代表了整个国家!国王受到了屈辱,就代表整个国家受到了屈辱)
大家说的真好,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色折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屈辱啊!
课前同学们看了一些资料,谁来说说看勾践还做了哪些事情?
交流:曾经有一次,吴王生病了,他居然让越王尝一尝他的大便,判断吴王得的是什么病。你们看看,这样的日子叫什么?叫屈辱!
吴王外出上马,谁当凳子?这样的日子叫什么?叫耻辱!
⑤是呀,这样的屈辱说不完,道不尽,是受到了极点,这就叫做“受尽屈辱”。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再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齐读
(注意这个“尽”字,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⑥这受尽屈辱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干了三年。看,书上是这么写的:
课件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点评;你注意了“整整”这个词,读出了这三年真漫长啊!你注意了“才”这个词,这三年过得真不容易啊!
读好这句话。(整整 才)
3、是啊,三年那,一千多个辛苦劳累的日子,一千多个受尽屈辱的日子,一千多个血泪交织的日子,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国家,被勾践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词卡:忍辱负重)
4、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越王在吴国所过的非人的日子,体会他所受的痛苦和磨难。
指导读出他受尽了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指名读,(2人)齐读。
五、再读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发奋图强”
1、三年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同学们,他要报仇雪恨,仅仅有坚定的信念,仅睡在柴草上,尝苦胆就可以了吗?他还要做些什么?
(想象:招兵买马 奖励生育 让夫人织布鼓励生产 研究兵书 深入群众……)
3师:是呀,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为了——(引)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4出示理解“发奋图强”。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 一起读。
2同学们,现在,你对“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了吗?(指名5人说说。)
说得真好,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3同学们,那么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是什么?(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4、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七、明理
1、吴王夫差呢,他被困在了姑苏的一座山上,临死前,他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告诉他吗?这样吧,孙老师当夫差,同学们来回答,好吗?
2、现在,我们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XX年前的姑苏山上。
a、小朋友,快来告诉我,当年勾践失败了怎么肯来做我的奴仆啊?
(我应该杀了他,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呀!)
b、小朋友你告诉我,勾践在吴国当牛做马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呀?
(都怪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上了他的当,放他回家,真是放虎归山哪。)
c、小朋友,你告诉我,这二十几年来,勾践都做了些什么,使国家变得如此强大?
d、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学我,有了一点成绩旧骄傲自满啊,要向越王学习(指板书: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e、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们要(不怕困难、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拓展延伸
同学们,勾践卧薪尝胆,取得成功,他的两个谋臣功不可没,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种,当年就是范蠡想出了求和的办法,保全了越王的性命,在吴国三年,范蠡一直陪在吴王的身边,而文种呢,就在家里帮越王治理国家,孙老师找到了关于他们的故事,想看吗?请大家课外阅读。
其实,吴国也有两个好臣子,一个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他写了一本书叫《孙子兵法》,还有一个叫伍子胥,他可是一个忠臣,当年就是他主张一定要杀掉勾践,免除后患的。可是,吴王整天和美女西施寻欢作乐,还听信谗言,把伍子胥给杀了……更有意思的是,吴王失败后,也叫人去向越王求和,越王答应没有呢?欲知详情,请同学们阅读《上下五千年》。
课后作业
把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讲得生动形象,有感情。
板书:
12、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兵败求和 发奋图强 转弱为强
坚持不懈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一、新授仓促,学生接受困难。
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学生,关注失衡
在看图介绍“卧薪尝胆”时,一个学生说:“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个学生稍加解说后,我即一笔带过,没有多做引导。这里应该展开探讨,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尝胆”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安排不妙
我的教学思路是把说话练习安排在教学末的,但当课文学习到“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我没有多做考虑,引导说句子练习就脱口而出,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只好顺着往下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显得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缺少艺术的安排。
四、引导主题,有待推敲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走到末端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学之花一定会越开越旺盛的。
作者:丁宏喜
一、教学要求 :
1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投影器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 、认读词语:
夫差 夫人 差别 会稽 会议
2 、上一节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 自然段。
3 、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 的背景)。
二、继续精读:
过渡: 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 ——(勾践) 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 ,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理解第四自然段
( 1 )、指名读
( 2 )、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 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
板书:报仇雪恨
( 5 )、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 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 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 6 )、指导朗读: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 、牵动理解 2 —— 3 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 1 )、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交流、 板书:兵败求和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指导朗读: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后患“指什么?(越国再次强大,反攻吴国)吴王因为骄傲而没有意识到 这一点。
指导朗读: 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的。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 2 )、理解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吃:粗茶淡饭(想象)
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指导朗读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3 、牵动理解第五自然段
(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 2 )、过渡: 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 以 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 —转 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 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 家报仇雪恨。
四、练习:
写习字册
附板书:
20 、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后一笔是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薛法根教学实录——《卧薪尝胆》
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视频
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纪念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老师聚集在上海浦东,搞这样一个教学研究活动。我能够来参加,非常高兴。我是第一次和薛老师见面,他是非常年轻的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的十大杰出青年。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回归传统,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堂课里面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一些好的做法,薛老师都继承下来了。同时,薛老师又根据课改的理念,有很多创新。所
另外,我觉得在这么大的一个会场里面,薛老师把一个公开教学又上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平时在学校里面听的随堂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的人人都能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不像有些公开课,听起来非常好,但是要带回去到自己的课堂里去上,就觉得有问题了。把一个几百个人听的课,变成了一节家常课,一节随堂课,这是很了不起的。
刚才这个课很精彩,小朋友学得也非常主动。应该讲,今天是双盈,老师上得好,小朋友学得好。现在的确是这样,学习这件事是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学的,只有老师的教学艺术,只有老师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学生的智慧,那这个课肯定也是上不好的。
自从新的课改在全国推开以后——在我们上海叫第二期课程改革,我经常接触一些老师。我一方面编教材,一方面也在学校里做校长,我经常接触我们的老师,我现在的学校里有32个班级,1300个学生,有80几位老师,我经常接触这些老师。稍微上了些年纪的老师,他们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新的课改是新的要求,反正就是一个新。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新的,像我们上海的教材每一册三分之二是新篇目,只有三分之一是传统内容;上要求教学的理念要是新的;学习的方式要是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又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那么我觉得,今天我们听了薛老师的课,可以使大家放心,也可以使大家受到启发。其实,我们这个所谓新的课标,新的课改,包括上海的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去源引,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来,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我觉得我今天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以后,最强烈的印象是这一条。你说这课好吧、新吧,新的,特别是最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好。小朋友是很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跟老师特别亲热,非常坦诚。这个交流和对话是很感人的。小朋友一点没有拘束。当薛老师问他们有什么建议,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画得再清楚一点,他有点看不出来。的确是这样,这提醒我们老师我们有些老师板书有时候可能字小了,或位置写得太偏了,现在学生能够提出来,老师欣然接受。有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写字再快一点,甚至说“潦草”一点也没关系。薛老师虚心接受他的建议,但也给了他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写字还是要端端正正,这启发得很好。还有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上课时先把生字教一教。这个我深有体会。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的语文教学大纲,把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在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当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出现了忽视“识字教学”的倾向。甚至有几次我去参加全国阅读教学大赛,我看到低中年级的课堂教学,把识字放在很次要的位置。有的时候课文教完了,让学生把生字表拿出来读一读,就这么过去了。它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生字的回升率,以及以后的错别字的比例大大增加。所以,今天小朋友的这个建议真是发人深省。以后教课不要忘了把生字教一教。薛老师处理得很好,表扬这位小朋友,说他可以做学校的领导。还有的小朋友讲,今后老师上课应该给小朋友抄一些有用的东西,薛老师马上就体会和理解了,大概这个班平时上课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薛老师马上鼓励。甚至有的同学建议薛老师以后走路不要这样(做动作),大概薛老师个子比较高,高个子的人容易有点弯腰,连这个,小朋友都看到了。因为小朋友喜欢这个老师,他就注意这个老师的一举一动。薛老师马上说,以后我走路就这样,挺起胸膛,抬起头。还有的小朋友建议薛老师以后讲话不要太幽默。薛老师讲: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呢?后来小朋友笑起来,说是表扬老师。从这个结尾,再回溯到课的开始,认识薛老师的名字。学生在没有看到“薛法根”三个字的时候,连老师的名字都读不好,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好了,而且能读出感情。所以,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超传统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做到回归传统,又超越传统,谈何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老师总是跟着一种“风”上课,一堂课要么不上,要上就要有多媒体课件,好像没有多媒体课件,这课就不能上。而今天薛老师的课没有多媒体课件,照样把课上得非常精彩,把课上得非常扎实,把课上得非常有效率。当然我不是说否定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适当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也是非常好的,非常生动的,非常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能够化解教材中的难点。但是不是说,离开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就不能上课。还有,要么不上课,要上课就一定要有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又小组讨论,四人面对面的,或者是打乱了自己找伙伴的,教室里面花样是很多的。但是,我所看到的,真正的小组讨论有效果的、有效率的、质量比较高的,不多。倒是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还有,课内外结合,发掘各种教育资源。因为现在有一个理念嘛——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于是,有些课堂喧宾夺主。其实,不要忘了,我们的教材还是最重要的。国家为什么要成立教材编写组,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要经过专家审查,要一审二审三审,有时甚至校样拿回来,还要再修改。国家组织那么大的力量来编写教材、审查、出版,如果教材没有充分地利用,那是很大的损失。我看今天薛老师的课教材用得就非常充分,就是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
所以,听了今天薛老师的课,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启发,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不管有多新,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原理、方法,还是应该继承。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比如,刚才谈到的“识字”问题。小学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一方面要学好这个学科,另一方面,学好它会增进其它各个学科的学习。上海过去的教材,识字量比较少,80年代,我当时编的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仅仅180个。现在我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识字量是465个,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识字问题是个大问题。我刚才讲的,由于教育部把教学大纲中“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让我们再来看薛老师,他今天教的不是一年级,也不是二年级,而是三年级的学生,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我看他今天整个这堂课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
一开始,薛老师就说“吴王夫差”的“夫”念第二声,这是音的问题,非常注意;教“越王勾践”时,让小朋友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注意音,一个注意形。读到第二自然段,当小朋友都读成了“会huì稽”时,薛老师又正音。课标也好,过去的大纲也好,对识字的要求都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这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老师在公开场合,说话也好,朗读也好,如果把哪个字的字音读错了,人家肯定 有个教育学院的院长把造诣读成造旨,弄得大家都笑他。因为他是教育学院的院长,把字音都读错了,实在不应该。薛老师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后面的“舂米推磨”,不仅要读准,还要知道意思,一个小朋友就把推磨当成了舂米,老师加以指导。薛老师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薛老师对字、词的教学的确是非常重视的。我自己过去在编上海新课改教材的时候,我曾经有个说法,对小学语文来讲,是字词为基础。所以我是非常重视识字、学词的问题。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到薛老师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
薛老师直到课的最后,还把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也拿出来讲一讲,这也是识字。而且薛老师讲的非常形象:“建议”是要说出来的,所以“议”是言字旁;“意见”是在心里的,所以是“心”字底。不仅教学生识字,而且教方法、教规律,学生是可以类推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是基础的基础,因此,识字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而往往在课堂中看不到重视。而今天的课完全不一样,是将识字教学贯穿始终的。
我们上海二期课改,首先也是拿识字开刀的。因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朋友学语文,学母语,学了一年两年还进入不了阅读,这样语文是永远学不好的。因为,学180个生字,两年下来,我们上海一期课改教材小朋友的识字量不过是1023个,1023个识字量,要想顺利进入阅读,困难重重,生字很多,障碍很多。所以,上海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改变这个状况,大大增加识字量。上海提出,两年之内要完全2000个识字量,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阅读。过去的情况是,低年级识字量太少,到了中年级老师们又感觉识字量太多。低年级的识字量少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阅读,中高年级的识字量多了以后,老师们想把教学的重点由识字转换到阅读更重就很困难,另外还有阅读障碍。现在,我们上海的课程教材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两年里面基本上解决了2000个常用字,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文章。到了三年级以后完全可以大量阅读了,因为阅读障碍没有了。我们现在上海教材这个编法,到了第七册课文后面不再列出生字表,因为这个时候小朋友的识字量已经超过了2500。超过2500以后,再加上他自己在课外的识字量,每个小朋友不认识的字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再统一列出生字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上海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当中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工具或者其它方法来识字,老师在课堂里检查、交流、指导。我觉得重视这个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今天薛老师在这一点上非常重视,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过去,张致公先生讲,他说:一个人没有三千兵马怎么打仗啊?张先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这个人如果不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话,你怎么说话?你怎么写文章?你怎么表达?现在上海的新教材出来以后,学校的音乐老师跟我讲,过去给小朋友教歌,歌词里面有很多生字,我总是要先教生字,再教歌,浪费了很多时间。数学老师对我讲,过去我们数学应用题里有很多生字,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应用题,首先要教生字。思想品德课的老师给我讲,过去我们品德书里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面有很多生字学生都不认识,都要教,我们的教材里的生字就很少了。所以,这个改革直接推动了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有些老师说现在不会教语文的话,你记住了这一点,怎么会不会教呢?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还是一个基本。
另外,我觉得薛老师对读书也是非常重视的。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吴王和越王原来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读,在读的时候,老师也有指导。现在有些教师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学生读了以后总是鼓励“读得好”,对学生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指导。薛老师就有指导,第一个小朋友读的时候,我听着就感到拖泥带水,拿腔拿调。薛老师说:“你读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读书还要有节奏。”接着老师亲自读给他听,经过老师的指点,再听这学生读,果然大不相同了。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怎么样,只要你有指导,只要有示范,不怕学生不会,不怕学生不会有进步。第二个学生读中有错,许多小朋友都提出来了。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那个小朋友把“吴国的谋臣”读成了“吴王的谋臣”,于是别的小朋友就指出来了,听得很好,非常仔细。不过,这里,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我觉得那个读书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而且我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语感特别好。如果这个教材这里把“吴国”改成“吴王”可能是更好。因为后面是“谋臣”,就是这个吴王的谋臣,“吴王的谋臣”我觉得比“吴国的谋臣”还要好。所以,我们不要看轻小朋友,这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很了不起的,他凭着自己的语感这样读的,尽管我们今天其他的同学给他提出了意见,但实际上这个同学不错的。等到两个自然段都读顺了,老师开始要求他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我现在看到,有些老师也要求学生读,但是往往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指导,学生读了之后,没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读了之后就小组讨论了,就小组学习了,其实课文根本没有读好。我觉得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否则,怎么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薛老师今天让学生读,先要自己读。小朋友们一上来很习惯地想齐读,薛老师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读。读中又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然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其实就是锤炼语言。我们有时候看课,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要把这个内容讲一讲,也不管他讲得好不好,这个教学环节就过去了。别忘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语言的组织,他的用词都是非常要注意的,今天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到位的。薛老师让学生把文中二王的关系概括出来,这很不容易,这就是在学习语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老师们的面前,从讲得不太好,到越讲越好。这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就是要读书,甚至要熟读成诵。
另外,老师在朗读课文当中,还有很多语言训练。如句子的比较,“才”的比较,最后归结为这三年越王是忍辱负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薛老师今天是立了一功。一般老师会先解释课题,但不知,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是很陌生的,如果知道也是查阅了工具书。而薛老师把理解这个词语,理解这个课题,放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进行,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先把字面的意思搞清楚了,再说说他蕴含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薛老师的教学很有层次,很有深度。
再有一点,老师在整个教学当中,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鼓励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也不排除老师提出问题。过去,阅读教学就是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而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却只让学生提问题,好像老师们都不敢提问题了。而今天我们在薛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会提问题,老师有时也给他提出问题。这就很好嘛,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老师引导。我觉得有些老师说新课改之后不会上语文课,你只要记住,那个教学过程还是我们多少年前所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的课上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好。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又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在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在学懂课文,没有老师今天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吗?教学过程说到底还是两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当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要以教师为主体。当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很辩证的,没有矛盾的。
所以,当课文学完了,老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的问题还不少。首先一个小朋友提出“后来吴王怎么样了?”甚至有的小朋友用自己找到的资料告诉他,在这之前吴王还打过齐国,那时吴王更加骄傲了,越王勾践利用这个机会打败了吴国。这个资料正应了教材中的“出奇兵”。还有的小朋友问到2000多年前是多久以前,这个问题是比较幼稚的,老师没有下面回答他。一个小朋友在下面告诉他可以算一算,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在教室里花很多时间的。所以教师的组织是很重要的,组织的不好就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有的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需要点一点,有的问题就可以带过去了。最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薛老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果然学生反映强烈,而且这个问题是学生可以回答的。这就要靠集体的智慧。所以有的时候课堂需要讨论,没有什么讨论价值的你拿来讨论有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需要讨论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的小朋友讲到勾践其实不是真的投降,是为了东山再起,养兵复出,有的小朋友讲到他是为了国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使自己能够转败为胜。还有的小朋友讲,他是英雄啊,他为了国家甘愿当奴朴,回国后他不过君王的生活,还历尽辛苦,所以是英雄。更有小朋友讲,如果勾践不是英雄,怎么会流芳百世,使我们现在都知道。最后老师归纳小结得也很好:在强势面前保全自己也是英雄。
最后的那个对联中还有两个历史故事。所以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本领。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所以我觉得,今天我到这里来听课,我对上海怎么推进二期课改语文教学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不要一切从零开始,不要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跟新课改的要求,紧紧地结合起来。把发现学习和我们的接受学习要紧紧地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小朋友有很多东西不可能时时都去经历,时时都去发现,很多东西是要接受前人的经验,接受学习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记忆,有的时候需要模仿,有的时候就要讲解,接受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不像有些问题,探索来探索去,花了很多时间,到最后没有结果。所以,一定要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我们有价值、有意义的启发式的接受学习紧紧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我想今天就讲这么多体会,谢谢《小学语文教师》和听课的老师们。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卧薪尝胆》的字词并了解了这一课的大致内容,现在我们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精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理解《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
2、在会稽一战,越国战败,作为战败国会有怎样的下场?
(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越国会消失等等)
3、现在你是越国国君,你会怎样做?
4、看来大家都是一个个爱国的小市民,勾践也和大家一样,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接受了去吴国作奴仆的建议。
5、用“建议”练习说话
6、到了吴国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等他去做?
7、受了那么多屈辱,但越王坚持不放弃为的是什么?
8、是啊,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而受那么多的屈辱,这就是“忍辱负重”。
9、就这样,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10、回国后的越王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并用“-——”画出
11、我们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可见这种仇恨的刻骨铭心,可是仅仅记住就可以了吗?
12、对,要报仇,那勾践有没有一出来就打战呢?他是怎么做的?
13、这样他坚持了多少年?这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这样,越国转弱为强,出奇兵灭吴。
14、“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5、同学们,我们需不需要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有哪些地方见过这种精神。
16、欣赏对联,理解上联。
17、用“建议”练习说话
三、总结全文
四、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