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展示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2.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小圆圈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5分钟后发言讨论,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例如:

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

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

质疑答疑:

学生找到好的词语,教师通过提问把它析透。

补充完善,归纳出词语的妙处。

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并体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钟后交流,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例如:

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段,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

质疑答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归纳总结:语言特色:①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②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③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专题训练:

课后一、3、4和二题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成语 2.一首歌 3.名人名言4.相仿事例 5.一首诗 6.用一组排比句

四、综合训练: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像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三十家子初中争光,为七(二)班争光。我们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小“邓稼先”吧!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创意:《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②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③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④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

①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

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

四、布置作业

①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②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③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比桥,体会桥之情

学生活动:看【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与文中第6—8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明确:《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二、写桥,领略桥之韵

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特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当地人民都非常开心,其中有个同学想把这座桥补写到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里,以此告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的在天之灵。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这个同学产生了疑问,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活动:看链接资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桥适合补写到《中国石拱桥》里吗?为什么?

补充资料:大小井特大桥资料及图片

【资料一】:大小井特大桥的简介

大小井特大桥始建于20__年6月29日,工期38个月,全长1、5公里,主桥主跨为450米,20__年6月30日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顺利合拢,大小井特大桥是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全桥共58个吊装节段,节段净吊重达160吨。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上百吨重的节段被一节一节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确移动到位拼结起来合龙。

【资料二】:大小井特大桥的施工环境

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大桥拱座施工现场地形陡峭,边坡开挖高度高,开挖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拱脚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缆索吊机安装施工主塔拼装高度高,主索安装跨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主拱安装施工拱肋纵向运输距离长,吊装重量大,主拱对接精度、线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悬拼施工时间长,斜拉扣挂施工难度高。山区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难度高,混凝土顶升高度高。

同时,大桥本身也将成为当地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大小井特大桥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风景区。景区河水碧绿清澈,两岸古榕参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农田阡陌纵横。还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天坑。已合龙的大小井特大桥,与景区相互衬托,遥相呼应,成为景区又一道风景线。远处观望大桥,整个大桥犹如一座"天桥"。桥梁建设者们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桥"。

【资料三】:大小井特大桥的修建意义

该桥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大桥预计20__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从平塘县到罗甸县只需1个小时,比走省道快2个小时,对打通贵州的"断头路",加快黔南地区横向连接运输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贵州建设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

明确:材料选择符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可以补充进去。

学生活动:试着将大小井特大桥补写进课文里。之后选一篇代表习作集体修改、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取舍链接资料,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片段写作,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三、寻桥,领略桥之新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石拱桥建设的无数奇迹。以茅以升为代表的现代桥梁专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当代桥梁建设者们,不断开创新的造桥技术、刷新桥梁建设的世界记录,大小井特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创新的桥梁工程等着我们去了解、介绍和赞颂。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2》第二集《中国桥》,搜集20__年中国新建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再给其中的一类或一座桥写一段说明文字。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5

《绝品》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人物以薄云天之义让人震撼,谈歌则以古典韵味的语言写“义”塑“绝”。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讲好这课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欣赏感悟能力。

《绝品》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清贫》,而以后也将学习到《棋王》《铸剑》等写浩然正气的民族形象的文章,也许这些人物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却让读者低头沉思,仰视而生效仿之心。

初一年级,十三四岁的学生,对情节跌宕起伏,形象亲切可敬,语言回味无穷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分角色朗读理顺小说情节和理解小说人物,确定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积累程度,我将分析侧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根据本文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确定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品》一文,计划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熟悉课文,通过课堂阅读,达到我自注书,书注我的效果,进而形成个人最初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交流碰撞,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四、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

读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就会感受到,中国文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品质,大多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己任,绝不敢让哪怕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尤其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以“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书生意气,与暴政,与侵略者,与非正义,与人吃人的制度,与一切倒退、堕落、邪恶、愚昧,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在《绝品》中,就有这样一群“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将第二课时以几个问题串联全文的讲解。

为了落实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的目标,在批注式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提出“对于“绝品”这两个字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绝品”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明确:这幅画本身就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宝中之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艺,天下一流)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分析”这一问题。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使学生明确:常先生豪爽、豪气,自嘲、哈哈大笑、大杯痛饮,死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从“重重地”、“大步”和“并不回头”三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义无返顾走出门去,毫不犹豫的革命者,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正义,这正是一个革命党人身上所特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板书: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刘三爷在好友死后,三爷睹物思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悼念常先生。(板书:重情重义)他答应过常先生,会悉心藏之,给多少钱也是不能卖的。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其实正是古代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一诺千金(板书:一诺千金)

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王商人本来是可以不把画退给三爷的,但他被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所感动着,而且将三爷送出门时还叮嘱三爷悉发生矛盾时,王商人选择了前者。(板书: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常先生、刘三爷、常刘的友情(板书:常先生、刘三爷,友情,肝胆相照)

为了突破本文侧面描写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的目标,我们将马氏的表现作为突破口。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为了继续突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难点,教师饱含深情的读最后一段,并随后提一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被一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所震撼。为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请你在历史或现实中找一位堪称绝品的人物,以百字进行推崇。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

五、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绝品画(宝中之宝)人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友情(肝胆相照)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1、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课前播放《生命之杯》乐曲,喧染气氛,创设情境)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全班交流。)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2、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练习

写一个人的传记,有时需要叙述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个或几个生活片断,如《第一千个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试模仿《第一千个球》,用一两段文字,叙述对自己或他人影响深远的一两个生活片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