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 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 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5.4平移》同步讲义练习和同步练习

1在△ABC中,∠C=90°,AC=BC=5,现将△ABC沿着C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若平移的距离为2,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把直角梯形ABCD沿AD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HG=24cm,WG=8cm,WC=6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3、绐正五边形的顶点依次编号为1,2,3,4,5.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正五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行走,顶点编号的数字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如: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l的顶点;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20xx次“移位”后,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   .

《5.4平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1. 将图形平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对应线段相等

B.对应角相等

C.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互相平分

D.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将图形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不一定互相平分,故选C.

12. 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怎样的移动可以相互得到( )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D.平移和旋转

解析: 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平移和旋转可以相互得到。故选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3g表示什么?

【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 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kg;小阳体重减少了2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六)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或计算器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1,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1由学生直接给出结果。

问题1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

1,0,(-1),-1/3,3,1/2.

问题2下列各数分别是某实数的平方,请求出某实数。

25,0,4,4/25,1/144,-1/4,1.69.

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学生可能会得出的一个值,由学生互相交流指正,再由教师指明正确的考虑方式。

由于52=25,(-5)2=25,故平方为25的数为5或-5.02=0,故平方为0的数为0.

22=4,(-2) =4,故平方为4的数为2或-2.

问题3学校要举行美术比赛,小壮想裁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一幅画,这块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分析:本题实质是要求一个平方后得25的数,由上面的讨论可知这个数为±5,但考虑正方形的边长不能为负数,所以正方形边长应取5dm.

《6.1.2平方根》课堂练习题

2.(绵阳中考)±2是4的(A)

A.平方根B.相反数

C.绝对值D.算术平方根

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6是36的平方根B.-6是36的平方根

C.36的平方根是±6 D.36的平方根是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任何非负数都有两个平方根

B.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仍然是正数

C.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D.负数没有平方根

《6.1平方根》课时练习含答案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4是2的平方根

B.2是4的算术平方根

C.0的算术平方根不存在

D.-1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是-1

答案:B

知识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解析:

解答:A、4不是2的平方根,故本选项错误;

B、2是4的算术平方根,故本选项正确;

C、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本选项错误;

D、-1的平方为1,1的算术平方根为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正和负)开平方的值,算术平�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规律。

2. 熟练运用运算律、公式、及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

3.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无理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实数的运算法则。

2. 难点是利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运算法则的进行有关计算题目。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归纳教学法;

学法:复习、练习、讨论。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2算数平方根的基本性质:

课时小结

1.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基本运算律;

2.二次根式的化简;

3.与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二次根式有关的化简及运算。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 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 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 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 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 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 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 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 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 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 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 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 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 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习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 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习: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表示。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

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