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7--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复习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个75个76×77个3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7×5+7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三十五六七()()七四十九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3、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5×2
4、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3)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教学目标
1.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2.熟记2、3、4的乘法口诀,灵活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一、预习导学
(一)课前热身
1.快速口答
3+3=(?)×( )???4+4+4=(? )?×(? )????2+2=(? )?×(? )
2.口算
5×2=5×5=5×1=3×5=5×4=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五()三五()()得五
()二十()一十
二、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第54页-55页的`例2-4,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2的乘法口诀。
探究二:3的乘法口诀
三、课堂导学
(一)编写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一二得二
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二二得四
3.读、背2的乘法口诀。
4.思考:“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二)编写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
指出一束气球我们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
这是几个3?1个3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2.出示两束、三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用点子图怎么表示?三束呢?
3.?你能看着点子图列算式和编口诀吗?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一()二三()四四()
三()十二()三得九()()十六
()()得四一二()二四()
2.计算并写出口诀。
3×2= 2×2=
口诀:口诀:
3.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平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习,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7×3=21(棵) 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习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今天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你能找到这里的倍数关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你们会用口诀做算式。看着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看看和你们的问题一样吗?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吗?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想不想把你看到的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或者听课的老师呢?
学生可能说:
看到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看到小火车有4排座位,每排坐3个人?
二、探索新知
1.摆图形游戏。
(1)(过渡)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给你们一幅图,你们就能想到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想到什么呢? (△、个、工)我想摆两个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给你们4根小棒,你能摆什么呢? (口、山、2个人)4根小棒的作用真不小,能摆口、山,还能摆2个人字呢。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喜欢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开始吧。
(2)摆图形听音乐。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问几名学生。
(3)交流。
师:摆好了吗?给同桌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共用了几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到题卡上。
师:谁摆的是一样的图形,告诉老师。
(板书三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谁摆的是不一样的图形? (板书一个加数不相同的算式)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摆的图形?走下座位看一看,谁摆的图形最好看,再算一算他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课件出示音乐)。
师:小朋友刚才看了其他小朋友摆的图形,好看吗?刚才老师也看了,小朋友们摆的。图形各式各样,都很好看。现在我们看黑板。
2.导入乘法。
师:观察前面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在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把他叫做相同加数。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叫做乘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3.教学乘法。
用学生说出的算式进行教学。
以3+3+3+3+3+3=18为例。
师:刚才我们说这个加法算式的每个加数都相同,那么相同加数是几?跟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个3呢?(带领学生数1、2?6,板书: 6)
师:求6个3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在6和3的中间写乘号,看老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这就是乘号,读作“乘”。我们读一遍。
师:因为6个3连加是18,6X3也是6个3连加的意思,所以6X3也等于18。这个算式读作:6乘3等于18。(板书)
师:6个3连加可以写成6X3=18,还可以写成3X6=18,这个算式会读吗? (板书“读作:3乘6等于18”)。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尝试。
(1)师指第二个算式问: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互相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10X3=30,3X10=30)。10是什么?为什么要写3?
(2)师指第三个算式问:这个加法算式用乘法怎么表示,谁能上来写?
(3)师指第四个算式问:这个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
(4)再看看自己题卡上的算式,能否用乘法算。能用的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写完后投影出示。
5.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现在有三个小朋友想考考你们,请做好准备。
6.考考你。
(1) “我是李明,我想考考你,我摆了4把小伞,共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2)“我是丽丽,我摆了6个△,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
(3)“我是王冬,我摆了一座房子和一棵小树,你知道我用了几根小棒吗?”
课件出示
师:我们的课堂真热闹,把小鸟也吸引来了。
三、趣味练习
1.课件出示“做一做”图,小鸟说:“小朋友们,我叫Magi,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你能算出这儿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四、困惑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索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8~p9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培养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课(第8页至第9页),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境,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它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课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图上有9只小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6+6+6=18(个) 6×3=18(个)
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了。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连一连。(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干扰信息:6+3,强调3个6和6个3)
注意:弄清题意,再连线。
2.说一说。
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2个3和3个2的意义,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
3.摆一摆。(一个算是可表示两种意义。)
教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3×2表示2个3或 3个2。
(○○○ ○○○)(○○ ○○ ○○)
4.每样东西各买多少个:(提出问题——列式——含义)
生: 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 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作业:p9实践活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案例点评:
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 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 第1题
2、想想做做 第3题 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 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教学内容:教科书9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是谁?出示课件懒羊羊图片。大家看懒羊羊怎么了?大哭。他为什么哭?馋哭了。原来慢羊羊村长做了一个大蛋糕,但是想吃到蛋糕人呢必须要做出慢羊羊村长出的这道题。看懒羊羊哭得那么可怜,我们还是帮帮他吧!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蛋糕上面放着一张纸条谜语如下:用三个数5、7、9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明确问题,交流思路师:自己读一读,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独立完成此题。师:同学们,你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列表等方法找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3.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能做到不重不漏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解题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亲历探索感受新知
师: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帮懒羊羊解决了困难,可是调皮的沸羊羊把懒羊羊的蛋糕藏了起来,非要懒羊羊帮他做作业,不然沸羊羊就吃掉蛋糕,懒羊羊又哭了起来,我们怎么办?好人做到底吧!
1.明确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有三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求和是?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生答。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
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3.交流分享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2)全班展示交流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到台前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3)对比分析
师:刚才我们成功做对了两道难题。但是现在老师糊涂了,为什么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有3个和呢?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同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四、拓展思维深化体验
1.师:今天,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2.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使秩序乱了起来。
师:哎呀!老师刚才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我记不清了。还是你们来表演一下吧!
3.设置情景表演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学生汇报表演。
师: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师: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却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作业
回到家,你和爸爸妈妈拍全家福,交换位置再拍(咔嚓),再来一张,试试看能拍几张不同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