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学案例

《《孔繁森》教学案例》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延的笔顺】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孔繁森》教学案例 1

教学建议之二:在循序渐进中阅读课文,在品读领悟中感受人物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何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将他们引入课文显得异常重要。鉴于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物并不熟悉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的资料对人物作简要介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阅读准备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易于让学生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这样的体验交流,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更轻松的状态下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努力让学生紧紧围绕“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的轴心,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地阅读、体会,交流、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表达、想象、推测、议论等各种能力,在读与议、思与悟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逐步深入   品读领悟

一、揭示课题,简要介绍。

1. 板书课题:孔繁森,读题。

2. 借机简要介绍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相关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优秀 深情 同意   年纪 答应 再三  营养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三、感悟人物,体验情感。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孔繁森”的图片:他就是孔繁森。说说你看到他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简要交流。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完后对孔繁森有了什么了解?从哪里知道的?

(点评:先让学生在看图后交流初步的直观印象,再通过交流阅读文本后的具体感受,图文结合,有益于帮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亲近文中人物、走进人物内心。)

3.比较句子: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理解后朗读体会。

㈡、自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读第2段,边读边思考:哪一句话或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⑴.随学生的交流借机理解什么叫“孤儿”?可以先联系自己的生活见闻说说,再用文中的话来说说(失去亲人)。

⑵.谁愿意读这句话。指名读后再齐读。

⑶.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再比较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③.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更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优秀的?简要说说自己的理由。

④.根据“孔繁森就像对待亲身儿女一样,抚养着这三个孤儿”想象说话:

曲尼夜里生病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贡桑睡觉尿床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让我们感受着这亲人般的关心齐读第二自然段。

㈢、细读第三自然段。

1.引言: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上有困难的藏族同胞,总会拿出自己的一些钱来接济他们。所以经常是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用完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而自从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他的生活就变得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点评:一节语文课中,类似这样的引言时常能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强烈冲动。因为这样的句子既是对上面环节的总结,又有对下面内容的启发。但切忌一避频繁出现,二避过于煽情。个中词句的选择与拿捏还要取决于教师表情达意的习惯。)

2.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⑴.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话,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⑵.围绕“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等词语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宁愿苦了自己。为了照顾好三个孩子,他甘愿吃苦受累,奉献一切。

⑶.谁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名读后再自读体会。

⑷.孔繁森再三恳求要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藏族孤儿上学读书,所以说孔繁森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㈣、吟诵第四自然段。

1.引言:1993年,孔繁森一共献血三次,共得到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供收养的三个孤儿上学读书。当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满怀深情地唱遍了青藏高原:

借机出示歌词,学生齐读。

2.从这首歌的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

3.是啊,是因为有了孔繁森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两族的深情厚谊。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藏胞们唱的歌词)。

4.指名读,齐读。

㈤、课后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期间,与藏族人民同甘共苦,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地感情,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

2.出示几组孔繁森在高原工作、生活时期的照片,让学生欣赏了解。

精彩片断欣赏:

师:请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很优秀的词句,先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读书圈划,在小组中简要交流。)

生:孔繁森对三个藏族孤儿“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

师: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吗?

生:爸爸妈妈为了养育我,供我读书,每天都要很辛苦地工作。

生:爸爸妈妈每次到外地出差,都不会忘记给我带礼物。

生:有一次我夜里,我发高烧,爸爸妈妈可着急了,他们顾不上休息,把送我到医院看病。我挂水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夜没睡,陪着我。

生:爸爸妈妈很关心我,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回到家还给我做好吃的,帮我复习功课。周末也不休息,要陪我学弹钢琴。

生:我喜欢和同学做游戏,经常把衣服弄得很脏,每次都是妈妈给我洗衣服,从来不说累。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无私地爱你们,照顾你们。孔繁森也是这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你们知道吗?(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生:当时曲尼、曲印、贡桑都还是小孩子。特别是贡桑只有五岁,他晚上经常会尿床,孔繁森经常要给她换洗衣服、床单。

生:等孩子们睡着以后,孔繁森还要在灯下给他们补衣服。

生:孔繁森晚上是和三个孤儿睡在一张床上的,由挤又闹,睡不好。

生:节假日只要有空,孔繁森就会带上他们三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

生:孔繁森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给三个孩子做饭、洗澡、洗衣服,教他们读书学习。

生:孔繁森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

生:钱不够用的时候,孔繁森就去献血,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给孩子们添补营养。

师:孔繁森是拉萨市副市长,工作是多么繁忙啊!可是每天回到家,为了照顾三个年幼的孤儿,他却根本顾不上休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关心藏族孩子。

生:孔繁森乐于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师:是啊,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藏族儿� ”

(点评:结合文中最能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呵护自己的,勾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借助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切身感受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这句话,从而真正深入体会孔繁森的舍己为民伟大精神品质。这样推己及人、由生活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