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最新4篇】

《劝学》。 。。08-02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劝学》...【最新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篇1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 篇2

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诵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行文思路;

3、尝试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篇3

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第二环节:探究课文 篇4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

2、文言虚词

(1)“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

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

1、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2、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4、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

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5、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