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在在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和名篇。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幻灯5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幻灯6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红灯7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幻灯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幻灯9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幻灯10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幻灯11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幻灯12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2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目标

1、了解历史题材在诗词作品中的处理方式;

2、明确即景抒情与借古事比今事两种抒情方法的各自长处。

教与学的时间预设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过程预设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

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二、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如“了”、“纶”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学生齐读两首词。

3、交流初读感受

此环节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为接下去的分组研习作准备。可以从“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哪一首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浅易问题入手。确定班内四组同学的大致“倾向”,“暗示”两首词的显著差异。

4、分组自主合作研习

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

第一组合作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1题,主要研习这样4个小问题(刚好对应4个直列):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的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指明作者写作的地点,词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是什么)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对周瑜有何评价?(说出具体理由)

(3)这首词的上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有什么作用?

(4)请从写景的角度变化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说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写景技巧。

第二组合作研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2题,也主要研习4个小问题: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各有哪些?

(2)这首词中作者用来自比的历史人物是谁?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和感情?

(3)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与当时的统治者及其领导的政治事件有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明道清呢?

(4)据说民族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评这首词题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太多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5、交流、共享研习成果

第一组4个问题各推请一名同学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补充、纠偏。建议这样总结:

(1)怀古人为主

(2)周:年少有为;苏:老大无为

(3)以景之雄奇衬托所怀古人所创事业的伟大不凡

(4)由仰视到俯视、远望,分别从形、声、色角度描绘。所用修辞手法为夸张、拟人、比喻。

第一组交流结束后,请第二组同学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组4个问题也各推请一名同学为代表发言。教师在补充、纠偏时,注意让第一组的同学参与。建议这样总结:

(1)历史人物有: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历史事件:刘义隆北伐失败。

(2)廉颇。作者北伐理想长期不能实现,虽年老,仍不忘为之奋斗!

(3)这是借古事以比今事,一则显得含蓄(直斥君主的无能会给作者带来杀身之祸),二则能使作者的忧愤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4)赞成的理由如: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与镇江(即京口)和北伐有关,是作者的合理联想。不损害词的结构安排,同时又使词的主题得以升化、抒情显得含蓄。不赞成的理由如:增加阅读困难,影响这首词的流布。

第二组交流结束后,请第一组的同学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总结和布置作业

1、总结

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3题,教师可作这样的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习了这样两首怀古诗词,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立的辉惶业绩激起了贬谪黄冈的苏东坡的热情,他借笔下雄奇的赤壁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古人建功立业的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孙权、刘裕那些奋发有为力图北伐恢复中原的古代君主,激起辛弃疾对自己时代苟安偷生的君主的无比痛恨,他以战国老将廉颇自况,抒写了老当益壮,报效南宋北伐事业的慷慨激情。你们说,历史是不是像歌德所说的那样,给我们的最好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你们要是能在课外多读一些以历史题材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体会一定会更深!

2、布置作业

课后熟读并背诵这两首宋词。

板书设计

千古江山

怀古诗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激起的热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请看下面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

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板书:写景——怀人)

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2.提问:上阕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赤壁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伟壮观。(意思接近即可)

3.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景象,但从作者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它的雄奇,这完全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试就以上面三句为例分析。

学生讨论后明确:用词:“穿”、“拍”、“卷”;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穿”字写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写出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卷”字则写出波涛起浪后的汹涌澎湃。

4.试分析此段景描写的作用。

明确:渲染气氛,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蓄势。

研讲: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汹涌澎湃,然后镜头慢慢前移,我们会依次看到散乱高耸的山石直冲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撞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这样的镜头中在配上诗朗诵,那就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而这就是我们的赤壁古战场,我们的“如画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学们,我们的舞台布置已然完毕,背景就是这如画的江山,当追光灯亮起,照在哪里啊?(豪杰。最终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时,主人公出场。)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请同学们读有关周瑜的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称字表示尊敬。

2.婚姻状况:小乔初嫁了。思考: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点:年轻有为;衬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孙权的亲戚关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总结; 威武英俊、风度翩翩,儒将风采(当时比较时髦的装扮)。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点拨:以少对多,却能如此淡定,更显其英雄本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遥想”以下几句塑造出一位春风得意、威武英俊、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的形象。

六、苏轼内心活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山依旧,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却是作者被贬之后游历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周瑜,面对如此的功业,他心里是有个比较的,且看下图:

周瑜————————苏轼

年龄: 刚过而立 年近半百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何许人也?他很有才华,散文方面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宋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却极为坎坷,“乌台诗案”不仅使他官场受挫,更险遭杀头之祸,于是他是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伤痕,来到黄州这个荒凉的小镇,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却不能同周瑜一样建立功勋,可以说壮志未酬,但他还是渴望建立功业,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难怪他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解决词中体现的豪放精神)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虽然不失优秀,可年华老大,功业少成,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为同他们为伴,才是永恒。(忆《赤壁赋》)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总结:此句反应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八、高考延伸。

提问: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

首先我通过豪放词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诵中体会这首词的豪放。其次,抓住词的题目是地点加怀古,怀古词如何鉴赏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详细讲过,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从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这三方面进行把握。

写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鉴赏时一方面结合高考,讲写景句会出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中的写景句挑出来与苏轼豪放派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伤,流露出羡慕之情。从苏轼对周瑜的称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来,另外,从年龄、职务、外貌、际遇四个方面对比用一副对联总结: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此时,作者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慨,似乎与词作的豪放基调不符,其实不然,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样处理这种这种冲突的,这就要探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这个时候,才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引导的方向是积极。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具体为:泛读,了解背景;朗读,感受意象;研读,探究情感;选读,迁移知识;熟读,达到背诵。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体朗读。

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板书:绘壮景)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①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②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板书:写伟人)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①“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②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提示:学生讨论,只要抓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学生未分析的教师课适当补充。

4、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板书:抒豪情)

5、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q)。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等。鉴赏怀古诗词技巧: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最后,披文入情,细致领悟。

(五)、熟读,达到背诵

总结全词。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学、讲、练、评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

刚才所播放的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根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改编的。在其中,歌曲中提到三国赤壁,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本首词的题目是什么?--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

一、预习检测①学生跟据诵读指导和教师范读,练习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本词是豪放派开山力作意境壮阔气势宏大,赤壁奇景部分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奔腾,怀念英雄人物部分应读得慷慨激昂,最后的感慨抒怀应读得洒脱旷达。)

②学生预习课文填空

问题创设

问题1: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问题2:“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有何特点?

通过描写大江向东奔腾,波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的景色,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

问题3: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③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问题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词中的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三、讨论质疑:

问题5: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学生讨论)

明确:

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问题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四、举例应用:根据上面的分析方法思考:

问题7:“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五、反思训练,巩固练习:翻译下面字词。

大江东去:

淘:

风流:

穿空:

拍:

英发:

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

尊:

六、总结

七、作业:1、背诵本词

2、这首词与《赤壁赋》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背诵本词

李秋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苏洵的《六国论》,看到苏洵啊,我想到了朱德同志的一句话:“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三父子指谁?(苏洵,苏轼,苏辙),这三父子中我们最了解谁?(苏轼),我们在上册书学过他的什么文章?(《赤壁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那千古奇文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二、我们以正常人的心态去思考,当时的苏轼的内心是否很痛苦?

(痛苦),在当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从入仕的角度讲,他渴望能够被世人看重,被朝廷看重,所以他有种中国人都具备的思想(学生当时居然在下面接了一句阿Q精神,的确是这样的),所以他塑造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谁啊?(曹操)还能记得当时是怎样形容曹操的么?(学生开始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呵呵,我们在以前讲过,他到黄州之后共写了三篇比较著名的文章,分别是前后《赤壁赋》和一首祠《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从词中又能发现什么呢?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寻找英雄,那英雄在哪里呢?英雄和苏轼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千古名篇。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学生朗读文章

A、熟读文章,想,能否用最恰当的语气把词的气势表现出来。(山东大汉,击节而歌)

B、能否找出文中的英雄?

(说明,这个过程多放点时间,让他们自由朗读,尽情发挥,注意读音:了liao 三声,还hai 二声)

四、刚看到这首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

太熟悉了!想到什么词和它相似的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什么相似?(学生有点太兴奋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乱七八糟的答案,基本都能提到大江,英雄,只要说出英雄就好了)这一句词可以说是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作了一个总体上的评价,都是英雄。但在苏轼的眼里,有个人物更特殊,不用英雄来说,而是用“风流人物”,这是谁啊?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苏轼不把它当作英雄,英雄和风流人物有什么区别?从词中能找出来么?

五、学生从词中找出修饰周瑜的关键词及作者的态度,并讨论这个关键词对周瑜的形象是怎样的作用。

1、周郎

2、公瑾

3、小乔初嫁

4、羽扇纶巾

5、谈笑间

总结:这是一个 的周瑜形象。

六、苏轼为何创造了这样一个刚柔并济,文武双全的近乎完美的人物?

(历史上的周瑜其实是很难称为英雄的,缺乏英雄最起码的。胸怀,不然就不会出现三气周瑜的闹剧)

这个问题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放开让学生去闹吧,很多学生会想到和作者自身有关,二者是个对比,表现作者的什么什么等等。这个问题在于去引导和教师的个人看法。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趁机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学生缺乏的是一种迁移。

七、既然想不出来,我们换一个问题:

这首词被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他是豪放词么?老师认为它算不上豪放,特别是最后一句,你们认为呢?

(学生议论纷纷,开始翻资料驳斥我了,调到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轻松,他们也高兴,呵呵)

豪放表现在:

1、景物描写大气 学生特别喜欢举“乱石……”那句,应该指出,大气的是“穿,拍,卷”这些词展现的是一种无比的力量。而不是“乱石等”

2、重点是表现出来的情感,把“人间如梦……”正确解释了,表现了苏轼的一种超脱

八、这首词表现了苏轼的超脱,什么文章还提到了他的超脱呢?

学生马上联系到了《赤壁赋》,最后的劝客表现了苏轼的超脱,于是问题回到第七个。

苏轼的超脱是怎么得出来的?

曹操是个英雄人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寄情于山水中

曹操是个英雄,比曹操还要厉害的人物周瑜不也被“浪淘尽”了么,只留下了“故垒,乱石”,人的一生其实和梦一样,不必计较过多的,还是洒酒酬月吧。所以两篇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

那他羡慕英雄么?

并不羡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应该活的旷达一些,超脱一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

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活力满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日,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

朗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并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

2、教师范读

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看学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一样,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豪放

附:“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三、精读,体悟诗歌之情感。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确参考: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1请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小组内交流,说说这句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朗读能够个人,也可组内共同。)

朗诵指导:上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读,“千古风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强调对风流人物的赞美。“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和历史的流逝。“风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拍岸”“卷起”重读,情感激越,气势宏大。“穿”表现的是山石的高耸高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绘形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拍”字汹涌的江水和岸边的山石相撞击,二者相撞击有很大的声音。从声音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卷”字,形象地表现了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山”字拖音,“画”字拖音,有画卷展开之感。“豪杰”重读。

明确:写出了壮阔之景。

2小组交流探讨:说一说诗中下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作者为什么选择选择周瑜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简便愉快热烈。“飞”“灭”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初”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小乔嫁给他,证明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有一种版本“强虏”,没有“樯橹”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战的特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范。

周瑜苏轼

年龄:25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中郎将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我们能够看出,咏叹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抒怀。借周瑜之形象抒发自我内心之情感,表现了自我年岁渐老,事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风流之人。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出抑郁,无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如梦”“江月”轻读,体会此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教师启发:如果换成“老当益壮,会将缚住苍龙”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泪伴终生”,能够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教师点评并明确:这句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

四、美读体味壮景豪情

统观全诗,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变化的,开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写出了赤壁的壮阔之景,然后咏史而写出了年少有为的风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华发”的惆怅失意、抒人生如梦之情,到最终都归于其旷达的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尽笔墨,挥洒豪情,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的况味,可谓“壮语盘空,情溢大江”。

五拓展苏轼(或子瞻、东坡),我想对你说。

(设想,你是苏轼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辈,长辈,读者,或者苏轼本人,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感激你,东坡。仕途坎坷,人生无奈,但你用你旷达的胸襟,把这些窘迫苦难,连着滔滔的江水,连着赤壁的沧桑,连着千古的英雄,都化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为了明月的清辉,化为了壮丽的意境,化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这千古名篇,让它在人类礼貌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结束语:感激赤壁,成就了旷达而成熟的苏轼;感激苏轼,书写了这豪放壮丽的诗篇;感激大家,让我们共同沉浸在了这诗意的课堂!多谢大家!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预习《定风波》,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感情异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