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案(精选9篇)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黄山奇石》教案(精选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游园不值范文 篇1

一首古诗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了丰富的意蕴。古诗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古诗里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古诗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在诗歌教学中,抓住精当传神的字眼,细细咀嚼,品位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诗歌的意境,这点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尤为重要,正所谓是:提领一顿而百毛皆顺。

阳春三月,刚刚下过小雨,天色初晴,明媚的春光唤醒了诗人浓浓的游兴。他来到一家紧闭柴扉的庭院外,轻轻地扣响了柴扉,许久却没有主人的回映。是主人没有听见,还是主人不在家中,或是主人的清幽怕人打扰了。访友不遇不免令人惋惜,诗人却不想因此而破坏了乘兴而来的兴致,即使不能亲眼见到这满园春色,那探身出墙的一枝红杏不正把春的信息告诉我了嘛!

在这里诗人一步步引领我们进入这样的一个情景中,从乘兴而来到紧闭的柴扉,从“小扣柴扉”到“久不开”,从“满园春色”到“一枝红杏”,原来是开头的一个“怜”字就表达出了诗人和主人家对这样勃勃春色的向往和珍惜。同样我们从一个“怜”字和一个“小扣”的“小”字可以想象出诗人和主人家都是两

游园不值的诗意范文 篇2

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事实上,儿童具有潜在的学习欲望,就在于教师能否去激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以一种主动的精神去汲取知识、运用知识。

《游园不值》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全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景中含情又景中寓理,既能引起读者的许多联想,又能使其受到哲理的启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就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课例赏析,谈谈杭州市拱墅区实验学校吴丽君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吸引学生对古诗入迷的做法。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喳喳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评析:古诗云:“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读罢上述教例,给人的感觉真可谓是自然而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之感。不是吗?春季谈春,见证春天,用古诗来感受春天美好的意境,正适合时宜。老师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足见教者开场艺术之高、之妙。】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昧。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今天吴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评析:好一个自读诗文!虽是自读初读,却已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可见教师点拨艺术之高。在这段教学当中,教者没有充当裁判、教练,而更近似于一位文艺节目的主持人,让他的学生在尽情展示,自由评点,激情赛读,“这边歌来那边舞”,甚至连老师也不甘示弱――“粉墨登场”一回,最终引起了学生的挑战。这一片段表面看很热闹,热闹之余,我们不难看出教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只有充分地读,读出情,读出味,才会帮助学生去品味、欣赏,从而更深地去感悟古诗。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呐,它已经越过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应该解释为: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他的青苔上。

【评析:“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对话来感悟、来体验。上面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古诗后,教者就让学生与文本、诗人直接进行了对话,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悟出了诗人由扫兴到高兴的情感迁移,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俨然已成了诗人,从而真正悟出了古诗的内涵。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生: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学生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扫兴。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

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评析:“诗言志”“言为心声”,作者写诗肯定是有其目的的,一定是要抒发其某种情怀的。在古诗《游园不值》中,诗人流露出了其前后两种不同的感情,但这样的感情变化教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读和悟去体会的,难怪学生一个个形象地揣摩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因为此刻他们已完全置身于诗中,完全领悟了古诗所蕴涵的感情,完全成为了诗人自己。】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生: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生: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评析:《语文新课程》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尽管学生已经领悟了诗情,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古诗句中还是有他的“最爱”,学生的“最爱”也正是其感受最深的地方,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昧。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生齐:愿意。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

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生回答: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贺知章的《咏柳》。

师: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生背诵。

【评析:《新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的语文不要局限于课堂40分钟的文本资源,要善于开发、引导学生去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所以,在学完古诗后,教者将学生带进了古诗的王国,让他们尽情地去回味,乃至着迷,达到了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境界。】

七、语文实践

师: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歌――诗歌朗诵会》。

【评析:课将停,意犹存。学生还沉醉在古诗的美好意境之中,此时此刻的他们已完全陶醉了,他们不希望课堂的结束,希望仍然停留在这一美好的时刻,让他们尽情地欣赏品味。教者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一个再次欣赏的机会――诗歌朗诵会,又一次给学生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言:“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总体赏析】

一直以来,我们教学古诗的步骤大致为:说诗题、解诗意、设诗境、悟诗情的四段式。今天教者独辟蹊径,以对话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吸引学生对古诗入迷的做法,上出了一堂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课。

《黄山奇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汇,渗透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朗读、说话、交际能力。

3、习惯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4、德育(情感)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

2、有些词语如“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翻滚的云海”“尤其”要通过各种方式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

1、“翻滚的云海”由于平时很难看到,所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第五自然段中“巨石怎样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地方就是——黄山(师板书:黄山)对于黄山你都知道些什么?(生**答)有去过黄山的吗?多数同学都没去过,教师也没去过。但老师这里有一段黄山的录像片,你们想看看吗?(放录像)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揭题、解题

师:提到黄山,就不得不说一说那里的石头,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一下那里的奇石(板书“奇石”)齐读课题。

师:“奇石”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到底那里的石头神奇在哪儿,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都会找到答案的。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想想这四幅图都和课文中的哪一段相对应? 学生**读后,汇报。如果第四幅图出现争议,要留到一会再讨论)。

(二)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段(1)讲读、分析

a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吧。(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都有什么?你觉得这里的风景怎样?

b师:我们看看书上用什么词来形容黄山风景的。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一生读第一段)

c师:哪个词最能表现黄山风景的特点呀?(秀丽神奇)(师板书:秀丽神奇)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好,我们又学会了一个形容风景的词语,齐读———秀丽神奇。

d师:这段除了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外,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闻名中外)什么叫闻名中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地方闻名中外呢?作为一名*人你觉得怎样?(板书:闻名中外)

e师:这段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那里怪石有趣)那句写的读一读(师出于第1自然段第(2)句话)“尤其”一词你还能换个什么词来说,(特别)放在句子里读一读。(一生读句子)你读了这句话,觉得作者下面要写什么了?(怪石)对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就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你们明白了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看来黄山的风景真美呀,尤其是那里的怪石还特有趣,那么谁愿意再读一下第一段,让人听了以后都起赶紧支看看。(学生读、评价,适当出示朗读符号进行指导)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2一5自然段

看图、讲读、分析、朗读

(1)师:既然那里的奇石有趣极了,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吗?快速浏览课文2一5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奇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学生画在书上)准来汇报?(生说一处,师写一处,名称)

(2)师:文中主要介绍了这四处景观。现在再请你默读2一5自然段,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读完后,你喜欢哪处景观,就给你同桌讲讲它名字的由来,听清了吗?默读开始(学生默读后,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哪段就讲读哪段)

a“仙桃石”一段,出示图片,学生讲清名字由来后,**: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教师要抓住“飞”和“落”两个词,并相应板书。然后请喜爱“仙桃石”的一名学生带着喜爱的情感读第二段。读后学生评价哪读的好,教师相应出示朗读符号,让所有喜爱这处景观的同学都齐读这一段。

b、“猴子观海”一段,出示图片,学生汇报后,师请学生指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师板书:抱、蹲、望,让学生找出所喜爱的词。如“翻滚的云海”让学生解释是什么样子。“陡峭”用打手势来理解,然后也请学生朗读、评价。

c“仙人指路”一段,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板书:站、伸、指。然后让学生做出“指路”的动作,最后学生朗读。

d“金鸡叫天都”一段,学生汇报后,师让生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师出示第一句话;其他学生讲解。要抓住“变”字,再让学生找出形容样子的词语,师板书:变、伸、啼。然后朗读。

注意:有可能学生对第四幅图到底对应的哪一段的有异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能通过图说清是怎么像“仙人指路”或“金鸡叫天都”的既可,老师不做硬性规定。

(4)体会写法,渗透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这四段,每一段作者写作的顺序都一样吗?先看“仙桃石”一段是先写这处景观的名字再写样子,而第三段呢,是先写样子,再写名字,第四段呢?第五段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写呢?就是让读者感到写的有变化,不枯燥,有趣味,明白了吗?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奇石就是这几处吗?(不是)好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三、发散思维练习

师:你们看这里就有几处奇形怪状的岩石,你们来说说它们像什么,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出示图片,学生说像什么并起名字)

四、全课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呀?

师:由此我们看出黄山风景真是————秀丽神奇,闻名中外

宣布下课。

《黄山奇石》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设计图文并茂,通过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景观。文章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黄山的位置,点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个有特色的奇石的样子,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岩石描述的形象生动;第六自然段又各写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发学生观景起名的兴趣。在字里行间,作者无不流露出对这奇石美景的赞叹之情,令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知识。

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想像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⑵ 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赞美祖国河山的感情。

⑶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在看图和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通过理解“尤其”一词弄清句意及句子内部之间的关系;第五自然段中“几块巨石”如何变成“雄鸡”和“金鸡”的。

【教学设想】

1、教学语言的儿童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5、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从不敢表达到敢于表达,树立学生表现自己的信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电脑、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旅游去过许多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谁了解黄山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车去那里看看。)

二、从图入手,初读课文

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兴趣?

三、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1、看,那块石头像什么?

(出示挂图一:仙桃石。)

2、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描写段落。谁能读出这块石头的神奇?

3、它为什么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该怎样读呢?(指导读)

4、再看那一块石头,谁能读出它的神奇?(比读)

(在这一时段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来读。)

5、那个石头真的变成了“雄鸡”了吗?后来为什么又叫它是“金鸡”呢?

6、看图想象,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四、巧设活动,训练表达

1、我们现在想请一个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黄山的美景,谁敢来试试?

在训练的过程中,除要注意学生生字的发音和认读之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整理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鼓励学生的创意表达。

2、看风景片,练说其中的一景。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哇,黄山的石头可真──

2、那里是一般的有趣吗?

3、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作为一名*人你应准备怎么读?

你们知道吗?那里除了有怪石外还有奇松,云海,温泉,想你去了一定会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一些黄山的资料,下节课向同学们做个景观介绍。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秀丽 猴子观海

神奇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

在授课当中,我认为已经设计得很有创意了,可是事实上我忽略了一点是备学生。上课伊始,谈话导入课文后,让学生介绍有关黄山的知识,还有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可能是学生有些胆小,方向找不到了,让我好一阵子着急;在读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读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气,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则出力更多,所以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虽然心里感到很着急,但是为了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我仍然稳下心来让学生们慢慢地读,一点儿一点儿地进步,听到学生们能有感情地读了,心里也高兴了许多。结果时间不够了,任务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让学生们得到了能力的训练。还有一点是我放得还不够,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不必让教师牵着走,那样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应该作为我今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提示。今后在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本,更要备好学生,打开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游园不值的诗意 篇5

[关键词] 无锡;诗词;教学开发;旅游规划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导游、旅行社、景点计调、文案策划等工作。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地域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融合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成为胜任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无锡诗词的教学资源禀赋

无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风格多样、意境悠远的诗词文化资源。诗词资源区域分为:锡惠名胜风景区、寄畅园景区、蠡湖景区、太湖鼋头渚景区;可分为:名士文化诗词,以黄歇、李绅、陆羽、苏轼、秦观、李纲、邹迪光、清初词大家、无锡五状元和清康熙乾隆嘉庆三帝等为代表;名品文化诗词,以茶为代表,茶文化诗词可以分类为描写茶水、茶叶和茶具;名园文化诗词,如山水墅园、书院园林、诗社园林等。其中,以惠山寺和寄畅园最为典型;隐逸文化诗词,以泰伯、窦群、高攀龙等为代表。

二、诗词教学内容向专业渗透的“延伸式”教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的触须向专业延伸,依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求,探求与专业学习的共同知识点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激发学生提升专业技能,这就是语文教学向专业学习渗透的“延伸式”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可以延伸至无锡的地脉、人脉、文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

三、 以职业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任务

当前,没有完全与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相匹配的语文教材,所以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职业目标来选取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必须以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可设计以下内容:

1、旅游规划教学的主题思路设计

(1)无锡旅游产业概况

无锡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厚重悠长的历史底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越,景色绝美秀丽,历史绵延悠长,号称一颗璀璨夺目的太湖明珠。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里,无锡的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的前列。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评比中无锡名列第7位。

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倾力打造博览园、历史文化街区、古镇等为主要的文化旅游景区(点),进一步丰富了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强化了无锡旅游区域竞争力。

(2)诗词资源开发现状。

无锡诗词文学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但目前对无锡诗词文学侧重于从历史文化角度进行保护,重在对诗词文学进行搜集、整理和制成书面的出版物。在旅游开发的方面,与旅游的融合开发较不充分。仅仅局限于较浅层次的诗词吟诵和静态参观,旅游开发形式单一,没有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因此应该挖掘诗词文学更多的文化特性与旅游需求相结合,以将其融入到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当中去。以旅游促进诗词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以诗词文学带动无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诗词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首先,高品位原则。文化层次比较高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是高品位的,这一点也表现在文学旅游上。对于诗词文学的思想内涵及载体设计须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设计。

其次,参与性原则。为了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回忆,在设计文学旅游产品时要注重创造多种体验方式,努力营造让旅游者全心投入的体验氛围。通过旅游者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再次,原真性原则。诗词旅游的魅力在于让旅游者能够在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中体验诗词本身、诗词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足迹,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必须尽量具有原真性,给旅游者一种真实的旅游体验。

(4)诗词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法

首先,主题先行。文化主题是体验经济的灵魂。旅游规划者需要直接切入文化内涵,提炼出独特化、特色化的主题来,这样才能赢得旅游者的心。无锡诗词文学可以划分为若干有吸引力的主题,例如名士、名品、隐士等等。

其次,意像挖掘。主题是体验的基本,接着还需要创造令人难忘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自然能够触景生情、见形知神。诗词文学可围绕主题构建产品框架,最后载体化主题,成形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旅游产品。

再次,三位一体。诗词文化旅游开发要遵循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两极对立”和“三位一体”的视角去研究的基本思路。区域旅游开发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的评价论证,即所谓昂谱(RMP)分析模式。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找出特殊的旅游资源特色,针对性的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旅游者对产品的偏好,设计适合多数旅游者喜欢的旅游产品种类。在树立地方风格之后,就重点对旅游产品进行选择和创造。

2、无锡诗词的旅游专业教学案例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无锡诗词文学的旅游意象进行具有号召力的文化设计。包含两大任务:一是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演绎策划; 二是文化主题定位的产品和项目支撑系统开发策划。

(1)无锡诗词旅游文化主题提炼

通过本土地脉、人脉、文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将本区域的旅游意象的文化主题定位于“山水吴韵”。理由如下:

从本土文化根基上看,所谓“江南”的开化是从泰伯弃王位南迁垦荒,即今天的无锡梅里建吴城始。所以吴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基础和源头。

从本土自然地理上看,无锡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孕育的江南诗词文化,透出一种江南的山水诗情。无锡典型的江南秀美自然风情也孕育了无锡诗词清秀、温婉的诗性。

从市场号召力和影响的客户群体的广度上看, 相对于无锡诗词的其他特色文化,“山水吴韵”的受众更加广阔,不同的客户群体对“山水吴韵”都能找到相应的价值诉求点。

(2)无锡诗词旅游文化主题演绎

“山水吴韵”所蕴含的诗词旅游文化主题的象征意义,要借助一些有效方式对“山水吴韵”作文化主题方面的深度挖掘和细化阐发,逐步渗入市场主体的灵魂处,以激活其相应旅游消费内心需求,推动演绎出按照时态特征体现的次要主题以及相关业态:

第一是“才智水准”:以“才智”为主题,以新时期的文化经济时代的背景,借助名人成就文化以及精英引导文化培育且举办主题论坛,自上而下用高端联系低端,启动旅游者纵情山水、消费诗文的文化休闲旅游市场。

第二是“率真休养”:现代都市人面临各种压力,心理疲惫焦灼,旅游消费逐渐回归自然和本色,在这样的心理趋势下可以发展以文化养神、山水养生等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产品。

(3)无锡诗词旅游“山水吴韵”文化主题载体设计

对于区域的旅游开发规划,在以上文化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应作进一步的主题开发和意蕴演绎,“山水吴韵”文化主题与“才智水准”、“率真修养”两大次主题构成相似对应关系。

第一,“才智水准”主题下旅游产品设计

首先,从市场诉求来看。

针对文化教育、专业科研等旅游市场,主打惠山古镇、寄畅园、锡城历史名人等重要旅游资源,借助多种形式的产品设计,让旅游者领略无锡园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的深厚悠久底蕴。

其次,从核心产品设计来看。

1.举办具有“才智水准”的诗词文化相关的艺术节。在锡惠名胜区、惠山古镇等著名景区,通过举办诗词文化艺术节,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旅游机构、知名旅游企业、文化艺术团体参加,联合无锡电视台、江南晚报等重要传媒进行报道。

2.开展青少年赏诗访胜的夏令营活动。建立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利用丰富的教育旅游资源,组织青少年实践活动,例如诗词书画比赛、精英人物讲座、诗词文化教育之旅以及野外拓展等。

3.茶文化品鉴。以茶兴文,以文兴旅,借茶与琴、诗、书、画、舞等文艺元素的融合,在品茗中提升文艺修养。借助茶思源,促使旅游者了解饮茶习俗、茶礼、茶道、茶德等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第二,“率真修养”主题下旅游产品设计

首先,从市场诉求来看。

无锡山水文化和诗文化有机交融在一起。通过读诗诵词,畅玩无锡山水胜景,体验山水诗文化。例如,在水文化方面,游客身临其境,可吟诵描写河湖的诗词。

其次,从核心旅游产品的设计来看。

1.设计完全“渔”体验。住临水渔家,品渔家小菜,湖鲜盛宴,体验纯粹渔翁生活的平淡与幸福,设计泛舟垂钓、水上冲浪、龙舟竞渡、水上自行车等亲水娱乐活动。

2.举办大型实景演出,对无锡诗词文化资源、社会演艺信息与创作灵感进行整合基础上,凝练演出主题,如财智锡城、渔舟唱晚。以宽广的湖面作为舞台,开展大型水上实景表演,借助丰富生动的舞台表演,表现自然山水美景,淳朴民俗风情、灿烂历史文化。

3.融合特定节日(如除夕、七夕、中秋、重阳等),策划多种样式的活动。例如,针对青年男女周末度假市场,借助七夕“中国情人节”的市场影响力,组织游客“填诗作对”,喝“交杯茶”(由二泉之水煮就的惠山上的福茶)等活动。

基于以上理解,无锡诗词旅游的规划设计除了进行硬件建设,还应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意象中发掘意化主题,使主题载体化, 再进行内涵演绎, 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做出创新设计。进而使得无锡诗词的旅游资源项目规划得以形神兼备,兼具视觉(官能)的冲击力以及心理召唤性。

四、创设诗词教学与专业实践一体化学习情境

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情境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所以情境教学与旅游教学有天然的适应性。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PPT演示、图片视频展示等计算机教学技术来创设诗词场景或情境。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诗人在创作诗词时的场景,领略诗人当时观景后的感想,可以产生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进而更加形象生动的加强对诗词旅游价值的认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在当地的生活中,通过各种实地调查、报纸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景区图片、文物详解 、历史背景和音像资料等,做好上课的资料准备。其次,明确主题和培养专业能力目标,进行相关资料的整合,进行教案的撰写。最后,把握好诗词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丹琦。试论历代旅游诗词对深度开发旅游景点的积极作用――以历代歌咏江苏景点的诗词为例[J].济南。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6):149-151.

[2]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江苏省吴江市江南水乡古诗词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为例[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6.

[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上海。旅游科学。2010(2):125

[4]许辉。《无锡市旅游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6)

[5]李国华。《名人乡情――无锡名胜古迹诗文选》.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

《黄山奇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3、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听写第四自然段。

4、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列段式,能根据材料初步组六:=>1段式。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知道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初步感受黄山的神奇。

3、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后,(师简介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

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四绝”之一的“奇石”(板书)。

2.检查预习:

(1)指名拼读生字,给生字组同;集体认读。

①区:强调部首

②字形辨析:

,猫”与“微”“尤”与“龙”“状”与壮”

(2)抄写生字1遍,认为难写的抄写3遍。

(3)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第1自然段录音,思考:

这段话共儿句?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2)继续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用“——”划下来。

(3)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粘贴写有奇石名称的小卡片…

(4)讨论: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根据回答师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移至前面)

(5)这4块奇石分别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卡片前,师标上段序)

(6)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第3自然段写了两块奇石,而2,4段各写了一块)

4、研读第3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3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①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③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的?

(3)根据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③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

指导朗读这句话。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

(4)小结:口头完成作业本上第5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2、4两个自然段,能尝试根据材料把2、4两段组合成一个并列段式。

2、进一步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过程

1、复习。

2、指名读,讨论:

①课文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句话具体写“猴子观海”?

②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在那里“观海”“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

观什么“海“(云海)

怎样“观海”?

③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a像:外形像;b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2)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

(2)(出示“金鸡叫大都”投影片)讨论:

①“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金鸡叫大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②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

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4、迁移训练。

(1)我们学过的第3自然段是并列段式,

第3课时你能根据并列段式的特点,把2,4两个自然段也组合成并列段式吗?(把“猴子观海”与“金鸡叫大部”两张卡片放在一起)

(2)讨论:如何组合?

(把两段话合并在一起,中间加连接句)

(3)

投影出示两段活。

(4)指名练加连接句,然后连起来读读全段话,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最后一句,“不用说,……”要去掉,因为这个意思连接句中已说明了)

(5)请用上你喜欢的连接句,把2,4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一说。

5、作业:

(1)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话;仿说一段话,介绍两块奇石。

2.感受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听写第4自然段,指导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1.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第1题)。

(2)听写课文第4自然段(作业本第6题)。

校对,订正。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仿说练习。

(1)师谈:上两节课,我们欣赏了“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4块黄山奇石,黄山奇石是否就这些呢?

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

黄山的奇石很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出示黄山全景投影。

①辨认“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②试给你看到的岩石起名。

(3)仿说练习。

①复习第3自然段结构特点。

②仿说。

a,如何说?(“天狗望月”——天狗十月亮……)

b,想象形状。颜色。动作。服装等,把几方面写具体。

c,中间用一句话把这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

③练说。

各自准备一指名说,集体评议一同桌互说。

3、总结全文:

黄山石奇在哪里?

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几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期间的。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5、质疑问难。

游园不值的诗意 篇7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又该如何直面古诗词的教学,还原古诗词教学应有的地位,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激趣让古诗词教学活泼灵动

法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草》时故意假扮耳聋眼花的老奶奶,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妙趣横生的教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大多数儿童在幼年都喜欢听故事,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不少都很有趣,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适时的将诗词中流传的故事穿插到授课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从课堂的紧张气氛中摆脱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赠汪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这样说: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就要到泾川来了,就给李白写信,信上是这样说的:“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再比如诗能救命的故事。魏文帝曹丕对曹植说:“你不是一向夸耀自己的诗才吗?现在我让你在走七步的时间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诗中必须说明咱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有兄弟二字,你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诗,我就不杀你了;不然,就别怪我不念手足之情了!”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这样诞生了。

二。想象让古诗词教学渐入佳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果缺少了想象,学生就无法体会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不能更好的对诗词进行品读,也会缺少创意。古诗词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蕴含丰富,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诗词的意境,以及诗人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领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无边无际的想象力,能够对于古诗词的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时,老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春天你轻轻地推开一扇院门,展现在你眼前的会是怎样的景色呢?请你们描绘一下出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景象。孩子们的想象力会让你感到惊讶,学生甲:院子里百花齐放,大红的牡丹,粉红的芍药,金黄的迎春,五颜六色,让小院生机盎然。学生乙:桃花露着红艳艳的笑脸,欢喜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牡丹花枝招展,向别人展示着自己的美貌。学生丙:瞧,花儿们你争我夺,竞相盛开,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着自己的美丽。虽然诗词中并没有将园子中的春色具体描述出来,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带有一丝朦胧美,以这句为切入点,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他们心中春的美丽景色。

三。课外拓展让古诗词教学充实丰满

《黄山奇石》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黄山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难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黄山的图片、资料。课文重点段落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2.此时,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看看它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词语过关。(开火车)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把具体介绍的石名圈出来,读好后小组交流。

3.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生齐读这些石名。

三、细品课文,探究其“奇”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图片,互相说说图上石头的样子。

2.画出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

3.认真读,把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奇石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图片展示,找到仙桃石。

课文怎么描写这块石头的?抓住“落”“飞下”。

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

**朗读,说一说你觉得哪里有趣?

(1)“一动不动”,对比猴子好动的特点,为什么现在一动不动?(观云海)看得出神了。会想些什么?“一动不动”把猴子认真看云海的神态写出来了。

(2)“两只胳膊抱着腿”,写出了猴子的动作。真是太有趣了。

(3)体会“翻滚的云海”。观看图片,感受云海的美丽。

(4)用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猴子观海”的有趣。

第三块其实——仙人指路。

(1)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里?风景美吗?

(2)如果你是这位指路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第四块奇石——金鸡叫天都。

(1)课文没有插图,你能想象出这块石头的样子吗?金鸡对着天都峰说什么?

(2)读出它的奇特有趣。

四、看图联想,表达“奇”

1.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2.小组合作,想象这三种“石头”分别是什么样的。

3.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天狗望月”:做一做“望”的动作。“天狗”望见了什么?可能在想什么?试着一句一句说出来。

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地望着玉盘似的月亮,正在想:真想把这块月饼一口吃下去呀。”

“一位美丽的仙女,端坐在山头,被黄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优雅地弹奏起美妙的乐曲。”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教师小结: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比五岳的景色还要美、还要神奇。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黄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叫不出名字的

详写

略写

秀丽神奇

教后反思:

《游园不值》古诗赏析 篇9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心思想: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

赏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

鉴赏: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