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教案学情分析(最新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又是一个时光飞逝。回首本学期,是我们真正作为学生干部的最终一个学期,这也是我们这一届外联干部与外联部共同提高意义非凡的一个学期。
大二下学期所有的工作都已告一段落,学期中不仅仅从自我担任外联部副部以来的所做所学所思,从工作中也体会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技巧和方式,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在必须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在这半年里,有所有外联部干事的极力协助、干部们之间的进取配合让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动力。整个外联部大家一齐的努力和成功,便是我的最大收获。
回顾我们外联部本学期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做个总结。
一、在工作方面:
一,社联两次次理事会。这是我们部门第二、三次举办社团会议,本学期社团理事会更多的交由干事来处理,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校文化社区行。此次学校文化社区行是我们外联部的干部及干事共同努力,熬夜策划,沟通社团。一个月的时间,从策划书的定稿到物品采购,对外招商到邀请领导嘉宾,从物资配备到场地布置,最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社区行,并得到了集美区及校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文化节闭幕晚会。本学期末与各部门干部干事共同策划安排了文化节闭幕晚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期间,各部门干部干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作为外联部代表,我进取参加社联其它部门活动及各学生组织的活动,并配合了他们的工作。
二、在生活学习方面:
进取与干事交朋友,聊天,无论是否走到最终的干事,都在生活中与有着良好的关系。
与其它学生组织负责人关系良好,互动多。
和许多社团负责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期末加紧读书,避免因为工作影响学习成绩,保证自我仍然是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状态。
三、自身存在的不足:
1、没有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造成部分生活情景影响了活动的展开。
2、做事有时过于冲动,作为干部应当控制自我的情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3、做事压力比较大,造成了必须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四、对未来工作的想法:
1、带领储备干部进取了解社联的具体情景,保证储备干部上任前对社联有充足的了解
2、与干部干事继续坚持着良好的关系,必要时能互相帮忙。
3、认真负责完成好余下的工作任务,与其它干部良好配合,共同努力。
4、提升自身本事,改正自身缺点,在做好一个学生干部的同时也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以上是对本学期工作做的总结,期望在剩下的几个月中继续为自我的社联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考试诊断监测研究项目组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学校管理层统一认识,集体研究,2015年成立考试评价项目组。项目组有两大核心工作,一是完成各种考试阅卷工作,具有考务职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考试数据;二是开展各种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培训和研究,具有研究和引领职能。通过考试诊断监测研究,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项目组全面负责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阅卷、培训、数据推广应用、经验总结等等一系列工作。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应用
1.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对考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入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后,各部门考务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细。学校考试流程如下:①备课组提前一周出试卷。②项目组统一制作答题卡、备课组长核对答题卡、打印室印制答题卡、备课组长做双向细目表。③科学安排考试(周二至周四)。④教师批改试卷、扫描、核对、生成分数、周四晚上出成绩。⑤周五备课组教师进行考试分析、班级试卷讲评。⑥考完试后一周进行年级组考试分析。
经过三年的使用和反复培训,备课组长在自己计算机上就能完成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点、能力点、题型的精准录入。考前一周,年级组长把考试时间安排、考场安排发给项目组,项目组负责把考场导入系统,制作考试流程表,详细记录并督促考试进程。考试中,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做试卷,预估学生各小题答题平均分和整卷平均分,对预估分数与实际考试结果比对,强化对学情的分析。考试后,备课组流水有痕阅卷,阅卷后到信息中心扫描、出分。周五教师浏览、下载考试诊断监测数据,完成考试分析,进行试卷讲评,大型考试学校统一组织集中的考试分析。
2. 分用户群有针对性地选取数据,让考试诊断快速准确
很多教师一看到大量的表格就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当学校考试诊断监测工作走完考务阶段后,项目组认为,影响数据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缺乏基于用户群的数据选取。项目组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用户群划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第二部分是任课教师,第三部分是备课组长,第四部分是班主任,第五部分是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不同角色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不同群体关注的几张图表做具体分析。
(1)学生3张表诊断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总科目成绩。学生总分及所有学科成绩年级班级排名,学生学科均衡程度从分数和排名两个维度充分体现出来。表2是学业评价报告。系统对学生整体考试进行了诊断,数据由成绩报道、评价分析组成,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本次考试的优势学科、劣势学科,各学科进退步情况。表3是学科诊断报告。以一个学科角度,从学生排名、试题、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五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诊断,学生学科考试情况一目了然。
(2)任课教师4张表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利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和教师两张表,从表中总体了解所教班级总体考试情况并与其他班级、其他教师对比,找出优势和不足。表2是学生单科小题汇总成绩报表,一个班本学科每个学生得分情况一览无余。表3是客观题选项诊断,表中统计了一个班每一道选择题正确答题人数,各选项答题比例。教师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答案的干扰选项,推断课堂教学时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落实情况。表4是试卷讲评,试卷讲评把每一道题学生答题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课堂试卷点评可以轻松地调取。
(3)备课组长3张表了解备课组教师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班级、教师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各种排名一表解决。表2是小题诊断,任意选择班级进行比较,所有小题的得分情况对比一览无余,深度解析了班级考试差异的成因,微观地解释了差异的具体题目。结合试卷题目很容易反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表3是试题质量诊断,此表从难度和区分度对学科每一道试题进行了数据和图表的说明。备课组长根据数据很容易了解试题质量,进而指导备课组如何出题。
(4)班主任3张表了解班级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各科汇总,班级所有学科总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包括均分、高分、低分、及格情况、优秀情况、班级贡献率等所有数据。表2是总科目成绩,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每一个学科总分情况、年级班级排名情况。表3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
(5)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5张表全面了解一次考试。
表1是综合指标年级汇总,年级所有学科整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各学科平均分、难度、优秀人数、及格人数、低分人数等等,一张表全面体现年级考试情况。表2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领导们分班级分教师整体把握一次考试反映出的教师情况。表3是班级学科均衡性,通过班级学科均衡性数据,找出班级优势和劣势学科,进而全面指导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表4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各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把握班级学生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工作。表5是试题质量诊断,通过此表,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者评价备课组出题情况,指导下一次出题更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不同的用户群体关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的出发点不同,项目组利用简单的几张图表就能快速地提取考试数据。考试后利用数据及时地进行考试诊断,完成考试分析,进行科学有效的试卷讲评,达到了使用考试诊断监测的目的。
3.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促进备课组命题研究
三年多的考试诊断监测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考试命题研究。2014年我校开始了专门的命题研究,聘请了市区级教研员指导学校考试命题,2015年我校与房山中学、坨里中学建立区域联盟,开始了三校共同考试命题研究。现在,每次考试三校同年级学科备课组在我校集中制作命题蓝图,命题蓝图做好后分学校出题,考前一周大家再一次集中,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三校考试试卷。学校每一次命题考试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对学科组教师强化教学内容的过程,这些研究在深综改背景下的学校学业评价研究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分析作为教学起点、“以学为中心”等教学理念受到格外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改变似乎还未实质发生,教师们仍然主要考虑教材内容与教法,学情分析常常只是停留在印象式、经验式判断的初浅层次,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照、缺乏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学习起点分析、缺乏课前——课中——课后相关联的系统分析。即使有三言两语的概括式分析,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从而造成学情分析只是课前备课的独立环节,与整个课堂教学相脱节,陷入说说重要,做起来并不重要的尴尬局面。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依然面面俱到地从头讲到尾,唯恐不够详细;学生真正感到疑惑、困难的地方,却草草一带而过……
一、学情分析应贯穿教学始终
狭隘地理解学情分析,是造成其缺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学情分析不只是课前功课。而是应当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在一次以“基于学生疑问状态的挑战性学习”为主题的教学研究中,教师以沪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登泰山观日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载体,展开研究活动。
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了评估,编制了前测及访谈题。前测及访谈题目的编制是基于如下工作展开的:首先搜集与《登泰山观日出》教学有关的文献,以了解教师对该内容的处理方式和学生可能有的表现;其次访谈教师,以了解他们以往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学习的困难和乐趣所在。
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在本课重点教学内容“比喻句”这一知识点存在较大问题。75%的学生可以判断结构明了的比喻句,但是对于没有用传统的“……像……”的句式,或者本体、喻体倒装类型的比喻句达成率比较低,可见学生对比喻句的判断标准不清晰,对句子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的句式表征上;从学生习作中可以看出,能写出比较具体、生动、有美感比喻句的学生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只是掌握了概念性的知识点,缺乏语言表达层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在学生习作中无法实现迁移运用;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其中一些比喻句中为什么要把这个物体比作那个物体,例如为什么把“云雾”比作“浪花”、“山路”比作“瀑布’’等存在疑问,这些可能是由于学生对某些事物缺乏直观的生活体验而造成的理解上的盲点。
于是,教师重点围绕比喻句,根据前测的具体结果,基于课程标准对5年级学生对比喻句的能力要求,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
1.学情分析颠覆假想的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文本特征及教材的要求,参考其他教师对于本课学习目标的预设,又结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初步制订了学习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前测试题和访谈提纲。在学生完成前测及访谈之后,教师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揭示了学生在比喻句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出乎教师预料,于是教师重新拟定了学习目标如下:
修改前的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②品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来比喻的。
③背诵第4节,积累优秀语言。
④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运用比喻句的修辞手法。
修改后的学习目标
①巩固辨识和判断比喻句的方法,能正确找出本文及课内外不同类型的比喻句。
②品读比喻句,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准确生动地进行比喻,知道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动态变化、穿插感受等方法来写比喻句。
③背诵第4节描写云雾的比喻句,积累优秀语言。
④仿照课文比喻句的写法,尝试运用比喻句的修辞手法描写看烟花的景象。
2.重新筛选学习内容
根据学情分析的具体结果,授课教师最终确定选择“比喻句”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比喻句”具体教什么呢?授课教师设计了二三个部分的内容:①判断比喻句,从本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不同类型的比喻句或疑似比喻句的句子,学习正确判断比喻句;②鉴赏比喻句,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比喻句,读一读、品一品,交流分享为什么句子写得好、写得美,体会其中的形似与神似;③仿写比喻句,根据文章中最美的描写云雾的比喻句,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仿写烟花的景象。
3.学习活动由学情推动
接下来,教师整节课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都是由学情而不是预定的教学内容所引导和推动的。
以本课的第一个环节“判断比喻句”为例,教师出示不同变式的比喻句让学生判断区分,除了常见的“……像……”的比喻句句型,还有本喻体倒装的,如“天无边无垠,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也有没有喻词的,如“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有看似比喻句的,如“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组织教学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将这些句子归为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两类,随机抽取小组汇报结果,并追问学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观察学生的讨论结果,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常见的比喻句句式很容易判断出来,但是对于一些缺乏喻词的、本喻体倒装的特殊句式,还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于是,教师在小组汇报自己成果时,结合小组犯的错误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判断标准,并追问其他小组是否还有疑问。其中,有一个小组对“小兴安岭真是个绿色的宝库啊”是否是比喻句争论不下,授课教师请同学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并给予明确的反馈。直到没有学生进一步提出疑问,授课教师又出示一组不同变式的比喻句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状况。这时,教师将评价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在教学中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在小组合作和学生提问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状态,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在“品读比喻句”和“仿写比喻句”的环节同样如此,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应答与讨论、巡视学生解决学习任务的状况,希望发现课前没有关注到的学生学习的新问题。
4.学习结果构成后续学情分析的内容
研究小组借助相应的观察工具对学生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状态进行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这些观察的信息都成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此外,课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后测与访谈,后测试题与前测试题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小范围提高了题目的难度。然后,教师结合学生作业反映的一些问题,展开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考查,希望发现学生对于比喻句的判断、赏析、运用、评价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后续教学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聚焦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各种因素,教学围绕学生来组织、调整、生成,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要凸显“以学为中心”的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现。
1.基于学情,修正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弄清楚为什么学生要学习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白目标问题,学习目标是学情分析的依据之一。
根据目标对具体内容的学情进行分析之后,还要再回到目标,将学情分析的结果纳入学习目标。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根据学情分析的实际情况,重新拟定学习目标,挖掘学习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学情基础是制订学习目标特别是调整学习目标、建立校本化学习目标体系的重要依据,其作用是解决学习目标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基于学情,才能保证教师对于学习目标做出恰当的能力水平预估,确保学习活动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理论关于学生的发展规律找到教学内容内在的结构,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用教材教,就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选择、编排。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是一成不变地忠实执行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真实的课堂充满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前所做的学情分析即使再详细、再面面俱到,设计的教学内容再全面、再完美,一进入课堂的场域,都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这些不确定性,要求教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改变、创生教学内容。
依据学情选择、组织的教学内容,是“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要求。教材内容本身并不对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积极意义,只有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从心理上接纳它,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在对《登泰山观日出》这节课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努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些是值得借鉴的。
2.基于学情,设计合作性学习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从教的角度看,流程顺畅自然,结构无懈可击;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学得走马观花、亦步亦趋。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对学情的关注、对学的关注,迷失在教师看似光鲜亮丽的表演之中。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重视学生对学科内容的不同学习起点和相异构想,将学生这些差异看成可利用的资源。基于差异,教师很难按照自己严格的逻辑组织教学活动,而需根据不同的起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加以解决。
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学情信息的过程,常常与教学实施交织在一起,学生作为这些信息的提供者,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可能透露出重要的信息。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观察学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兴趣如何、还有何疑问,从而给予相应的反馈。
然而,教师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享自己关于学习任务的观点,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直接接触学习任务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暴露自己问题的机会,也给予学生更多获得反馈的机会。
3.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
课前的学情分析试图明确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起点、学习兴趣、现有经验,确定学习的重难点,这些学情推动此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中的学情分析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使教学在其引领下不断创生。但是学情分析并非到此结束,学情分析是一个包括课前学习起点分析、课中学习状态分析、课后学习结果分析的连续体,是一个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融合。
对学生学习结果分析是连续体的一个个节点,是完整的学情分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过程,了解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之后对核心学习内容的掌握状况,可以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教学实施的适切性,有利于教师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新一轮课前学情分析的依据。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的口头语言、书面作业、行为表现都蕴含了学习经验的线索,教师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收集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
变废为宝教案学情分析【篇1: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
教材分析:环保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本课教材以“学生与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变废品为美丽的装饰品和玩具的同时,体会动手的乐趣和体验废弃物都有它们潜在的利用价值。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去利用才是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本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艺术家变废为宝的创作;第二部分是拓展学生的创作、设计思路,即如何利用来自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玩具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
②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创作玩具或装饰品。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对环保的作用;
②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作性的组合装饰设计;③ 在合作创作中,体验实践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②形成环保意识。
1、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2、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形式的玩具或装饰品。
教具:相关的废弃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日本艺术家作品”导入:
1、欣赏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妙用自行车的直线体、曲面体等材料表现山羊的基本特征。
二、布置废置物旧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
玩一玩、分一分:
①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形状等; ②按不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
③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象形、抽象形等;
④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
想一想、说一说:
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②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③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的、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三、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玩一玩、想一想
1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厚方形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③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第二课时
一、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①想一想,还有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②做一做,那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学生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二、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以“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不?
六、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妙用废弃物;②装饰美。
看一看、评一评:分组参观、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能用废弃物制作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在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的设计创作过程中,能体验废弃物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变废为美”的成功的喜悦,也增强学生环保的信心。但是在废弃物的分类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做的不是很完整。这方面还得靠平时积累。
【篇2:《“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课,又是对前三课研究活动的总结,在学生的展示中发现待发展的地方,要给予成长的指导训练。因此让学生交流一些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方法,并动手制作,用展板展示自己的成果。课前搜集一些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好处与坏处的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做好调查研究,为交流评比做准备,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既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价值,又对此有所研究。让学生在以上能力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课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表达、发明制作、辩论和书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表现的更精彩,需要很好的教学艺术。学生对于变废为宝方法了解很多,对于变废为宝的发明制作非常热爱,情绪高涨。辩论会要想开展的很精彩,需要教师精当的指导。调查研究报告中学生会出现实际调查活动不足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渗透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让学生在研究交流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愉悦。
3.通过经历调查和交流活动,感染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和“变废为宝”的研究,引导学生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变废为宝的表达交流会。2.学生能够总结调查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各种废物,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大家看一下题目这双引号像什么?(像两双眼睛)眼睛在看什么?(变废为宝)这个废字里面还包含哪个字?包含什么意思呢?“宝”字是绿色的启发我们对待自然资源应该怎么做?(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大家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关于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
二、组织研究交流活动1.学生读“变废为宝交流会”的通知: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的通知
明天在大会议室召开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变废为宝的制作展示、辩论、交流调查报告是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信大家表现一定很精彩。
科学老师 6月3日
2.“聊天室”活动提示:
你知道哪些废物的再利用或变废为宝的方法?下面让我们走进聊天室,进行开怀畅谈(从白色污染的方便袋、穿小的衣服、啤酒瓶、饮料瓶、秸秆、剩饭菜瓜果皮等方面进行交流)。
3.“展台区”活动提示:
①我们身边的一些瓶瓶罐罐、纸盒、手提袋等,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处理费用,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②同学们请欣赏变废为宝的图片。
③指名让学生读读展示台的制作要求。
④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⑤交流评价,选出最佳发明创造奖,颁发奖杯。
4.“展板区”活动提示:
“变废为宝”宣传展板:小组内制作并贴好展板。让同学们观看展板,说说展板内容,倡导大家做些什么。
5.“辩论会”活动提示:
主席宣布辩题: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有很多,你知道哪些?使用一
次性物品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它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卫生,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浪费资源、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的问题,“使用一次性物品好吗?”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小学生、大学生、专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我相信今天这次精彩的辩论会一定会更加精彩。今天我作为主席宣布坚持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正方,反对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反方。大家共同读一下大屏幕,看一下辩论会的开展和表达技巧。正方辩友请做好准备,现在正式辩论,请正方一辩开始发言。 ?? 主席观点总结:通过以上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过多的使用一次性物品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但是这些一次物品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卫生。鉴于这两种情况,我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提倡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物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吃口香糖,避免污染环境。外出旅游时,自备水壶装水喝,平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饮料瓶。住宾馆或旅馆要使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杯子、牙刷、梳子、洗发水、肥皂等。
评出最佳辩论员,颁发奖杯。
6.“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提示:
生活中的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调查研究之后我们才能行动。今天的调查报告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让一位同学读一下要求。课前我让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报告,完成了吗?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同学们评价之后颁发研究报告奖。
三、我最满意的精彩表现
这节课大家上得很精彩,表现得真棒!清同学们说说自己最满意的表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行动,一起宣誓:动脑动手变废为宝,让我们携手按下绿色的按钮,奔向环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调查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又是对前一阶段研究活动的总结,因此,课前的摸底、归类,布置展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布置好各个展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交流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组的交流活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本课交流活动的效果。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应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研究方法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关注能源的浪费现象和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开展有关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篇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单元中的第三课《变废为宝》。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中,是编者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科学观念,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编写思想所在。《变废为宝》则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变废为宝》这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在他们说的基础上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能力培养目标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 进行物质的分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2) 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 态意识。 【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