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教案【优秀7篇】

篇一:苏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 m.shancaoxiang.com (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副标题#e#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4.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5.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

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

①计算.

②有几种计算方法?

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或S=ah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所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发现学习。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数学的经验。

2.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转化前后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及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启动导入:

1、电脑出示长方形图形:

指出:图中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求出方格中长方形的面积。

指生口答

问:你是怎么做的?

②出示:

这还是长方形吗?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18平方厘米。)

生小组内先交流一下,指生反馈

得出两种方法:(1)数格子法 (2)将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再求出它的面积。师重点评讲第二种方法。

③出示: 这个图形,你会求它的面积吗?( 生可能说:我把右面的正方形切割下来,移到左右,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就可以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电脑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2、刚才, 这两个图在求面积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了它的面积)

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没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变成学过面积计算图形的过程,就叫做转化。

刚才,在转化的过程中,谁在变,谁不变?(形状在变,面积不变。)

3、(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 主动探索:

1、引导探索:不规则的图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它的面积。平行四边形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思想求出它的面积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转化,转化后讨论。

电脑出示:⑴请同学们拿出自已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法转化成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后思考:

①转化成怎样的图形?你是如何转化的?(如何画线)

②通过转化你发现了什么?

③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问:你是怎么剪开的?是随便剪的吗?(是沿高剪的)

生: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变成了长方形。转化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面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说明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结:尽快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且知道转化前后面积的大小没有变化。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转化前后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讨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对照转化前后两个图形各个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人小组讨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点拨。

学生汇报:长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而来的。转化前后面积的大小没有变化,所以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电脑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结合图重点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思路分析:

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通过平移,就变成了( ),在转化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开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

指生尝试说,小组内互说,指生说

(3)介绍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h。

大家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三、 深化体验:如果给我们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让你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1.口算:

平行四边形

底 10厘米 3分米

高 17厘米 12分米

面积

2.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出示书上“试一试”

指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独立解答,反馈,说说应用了哪一个计算公式?

4、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想法求出它的面积。

四。小结全课:谁来说一说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什么?

五。课后延伸: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出现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三角形。问:这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三角形)

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下课后思考。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一。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课上得怎么样,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关键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不是学得主动、自然,学生学习是不是具有主动性,是不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检验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志。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话,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学生将两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求出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接着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样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来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计算后,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再变成三角形。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呢?引入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课后延伸,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做了铺垫。

二。 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思想

这节课教学的是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思想、方法和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得来的,是通过学生做数学得来的。首先出示两个可转化为长方形的不规则图形,长方形的面积会求了,这个图形的面积又如何计算呢?但学生两次说出将凸出来的部分切下来移到另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产生了转化的思想。如何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一过程的完成不是教是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两次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第二次根据转化前后面积及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让学生去做数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情感的体验,形成经验。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教学难点: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教具:

小黑板、卡片、中国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问: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书上写,然后讨论:如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教师注意追问为什么要去掉整万的数末尾的四个零?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练习

1、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查资料,了解我国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谁查到了?说一说。

2、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全国西部地区土地情况表。

学生看表读出表上的数据。

动笔将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然后互相交流。

3、老师还收集了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

师出示1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数据卡片,学生读出来,然后把它们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比较一下哪一个省份的面积最大?哪一个地区的面积最小?

4、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5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 观察思考 归纳概括 初步反馈,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具逐个出示:

1、图(1)是什么图形? 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来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二)导入新课

图(2)、图(3)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

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1号学具纸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转化过程”。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6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在新授时采用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出示一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求其面积,学生很茫然而导致不知其面积,老师就教会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数出面积,紧接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既而猜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进行验证。

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先出示一已经画过方格的不规则图形,采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其面积,紧接我把这一图形反过来,问:“如果没有这些方格,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略停了一会,其中一生说把凸出的部分剪下来补到凹的地方,这样割补的前后图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也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割补”把问题转化的简单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并且轻松快乐地学着。

第二步:我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告诉长和宽,让学生求面积,学生很快完成,我拉动两角,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兴致很浓地说出它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

第三步: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让他们测量出需要的数据,求其面积,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脑、手、口,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第四步:想办法验证自己求的面积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剪、拼,有的学生看书帮忙,有的小组商议,学习气氛热烈,很快验证完毕,并总结出计算公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老师应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并提供“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也是学生自己需要的。再一方面,在这种总结公式类型的课,我们不妨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建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经历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效率也自然高起来。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7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以后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遵循“猜想——验证——推导——应用”教学过程。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变、变、变”的游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脱口而出,我问他们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猜的”。数学结论必须通过验证才有它运用的价值,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接着,我让学生动手量、剪、拼、摆去研究,发现它的普遍规律。学生先用面积测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由此研究发现拼成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归纳、验证得出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验证猜想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得到一种直观上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既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应用达到了认识过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异求新。

本节课教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合作交流,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样,令老师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大“放”的力度。

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教师有些着急,“导”得过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会倾听老师布置了哪些学习任务,会倾听同伴发出了哪些见解,这样才能在倾听与交流中学会新知,感受乐趣。教师在课堂上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尽可能加大“放”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